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游泳回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游泳回家》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4:0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游泳回家》读后感10篇

  《游泳回家》是一本由[英]德博拉·利维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游泳回家》读后感(一):世界不同眼中穿梭,而不再真实

  英国作家德博拉·利维的《游泳回家》是一部神奇长篇小说人称飞速转换,POV用成了碎片自然意识流,却是里里外外都被制定了边界方向的意识流,因为它还是一个好故事文本行进速度惊人分明看到作者就在书的每一页里,潇洒地炫技。

  功成名就的英国诗人乔·雅各布斯和妻子伊莎贝尔、女儿妮娜一起在法国度假。某日众人在泳池边发现了正在裸泳的神秘女子凯蒂。她自称是个植物学家,来山里做研究。伊丽莎白邀请她住了下来。显然凯蒂一直迷恋着乔,和其他女孩一样。她拿出自己的诗,要听乔的意见。乔也像以往一般,无法抵挡诱惑。但是这次出轨最终演变成一场噩梦

  德博拉·利维是个令国内读者陌生名字。她1959年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父亲历史学家,曾为非国大成员。1968年,全家移居伦敦,六年后父母离异。利维艺术学院毕业后,为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写了一系列戏剧,之后结集出版了一部《利维:戏剧之一》。1986年,利维出版了她第一部长小说美丽的变种人》(Beautiful Mutants),之后陆续出版了数部长篇和一部短篇故事集,直到《游泳回家》出版,进入2012年布克奖决选,并同时荣获《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赫芬顿邮报》2012年度好书。紧接着短篇小说集《碎成十二片的心》 (Black Vodka)出版,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位跟珍妮特·温特森同年的女作家因此获誉“当代英语文学激动人心声音”,2016年出版的《热牛奶》(Hot Milk)再次进入当年布克奖决选。

  利维在写作形式上的尝试较为多样,她经常与视觉艺术家合作,也曾于九十年代初在剑桥三一学院学习创意艺术,《碎成十二片的心》其中一篇《星尘国度》(Stardust Nation)还被改编成图像小说出版,这也是近年十分流行形态。这些广泛的尝试无疑影响了她的创作风格,长期专业的戏剧、广播剧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尤为突出

  这在《游泳回家》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快速的人称转换使文本格外轻快,不确定是谁在说话,是谁的心理活动情节是碎片化的,午夜山路场景节奏重复,将故事分开了层次,内外时间秩序井然人物来历身份都很模糊,乔是从东欧逃到英国的战争难民,有许多个名字,凯蒂是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植物学家,她如此声称;寻常假日场景,却暗影重重,家常对话看似闲散轻松,其实每个人都欲言又止,心理活动之多则暴露了他们切肤的孤独……这一切构成了这部小说独一无二的艺术气息。正如《卫报》的评价:“阅读此书,仿佛徜徉在法国南部,享受着阳光浸染的下午,缱绻慵懒,但它的美又带着忧郁阴暗,令人心神不安,唯有在白日里做过阴冷噩梦的人才体会。”

  结合短篇小说集《碎成十二片的心》看,利维小说所关注事物不算新奇,现代都市生活咫尺天涯挥之不去童年阴影,日常生活细微迟缓又并不能连根拔除的痛感,这些在不同的现代作家笔下,得到了多种多样的呈现和深浅不一的挖掘。事实上,她独一无二的风格标记了自己的创作,也正是这种突出的个人风格创造了独属于她的文学世界。《游泳回家》中,神秘阴郁的场景营造和氛围烘托,并不服务悬念(因为神秘的气息里,情节是如此清晰,作者解释详细甚至令我惊讶),而是将时空延展至情节之外,探索时间的形态与记忆的反复重塑。

  这是一个溺水的故事。主人公乔·雅各布斯像《单身男子》里失去恋人男主一样,挣扎黑洞中,反复溺水、窒息、求生。妻子伊莎贝尔和女儿妮娜支撑着他活下去。

死亡的念头在他脑海里已盘旋多时。不止一次,他想跳进奔流的河水里,想迎着呼啸而至的火车跳下铁轨,不过就是一下震颤,一下抽搐,一眨眼的工夫,上前一步,一了百了。可是,直到现在,总有一股力量把他往后拉。啤酒买四送一,要给妮娜烤鸡肉,要喝茶,吃约克夏布丁,喝蒂特利啤酒,不喝伯爵茶,要回到伊莎贝尔身边,虽然伊莎贝尔总是在别处。他拿出手帕盖住眼睛曾经,他发誓永远不让妻子和女儿看到他眼里流露恐惧无助惊慌。他是如此深爱她们,他那头发漆黑的妻子和女儿。因为爱,很长时间以来他都无法告诉她们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然而没有人知道,名望诗歌家庭爱情世俗的一切只是他的武装,以挽留自己活着,他渴望得救,甚至反复出轨。没有人知道,幼年沦为战争孤儿,仓皇出逃、与父母诀别的一幕反复在噩梦中上演,他的软弱源于家庭,他的背叛其实源于爱情。“生活之所以值得继续过下去,是因为我们都相信未来会更好,也相信自己可以安全到家。”可是他回不了家,因为父亲对他说,你不能回家。五岁时,父亲把他送进波兰的森林,希望他能躲过一劫。痛苦迷失思念回忆,这一切,从他逃跑开始,就永远在场,与他的现实并行,与他的此刻交织,令他成为一个孤独的中心,与外界永远隔绝。直到凯蒂出现,他获得了理解,这个出口也是生命终点。父亲的预言始终是一个现实,他一直在寻找活下去的理由。然而现在他自己构建的“家”也瓦解了。

“你努力过了,却并没有安全到家。你和你的家庭渐行渐远。”

  凯蒂,这个“机敏聪慧焦虑不安,有自杀倾向”的读者,来帮他走上了预言的命运,剪断了他的救命稻草。他的尸体在泳池里浮着,看起来像熊一样沉,就好像凯蒂一开始在泳池里出现,被大家误认为一头熊一样。面对凯蒂,乔不是没有退缩。他谎称自己没有读凯蒂的诗,他盘算着要不要告诉伊莎贝尔,这个女孩可能要闹出点事;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还好再有两天凯蒂就要离开

包容一切,她是一个探险家、一位冒险者、一场噩梦。和她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让他命悬一线,她的话总是太直接、太不加修饰、太一针见血。

  面对妻子伊莎贝尔,乔完全是一个以自欺的方式仰赖她的弱者。他是多么渴望她的力量,仿佛近乡情怯,他无法求助,多年来以接近自毁的方式构建与她的关系。他频繁出轨,她远走他乡,他独自抚养女儿,女儿理解他,每个角色自觉地通过忽视来维持这个家庭的完整和持续。

他看到妻子正走过来。他挪动了一下腿,好像身体的一部分想要逃离她,或者想要奔向她。他真的不知道是哪个。他可以试着告诉伊莎贝尔些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开始,因为不确定结果会是什么样。他听到自己问她是否喜欢蜂蜜。“喜欢。怎么了?”“因为我对你知之甚少,伊莎贝尔。”他知道每次表现出要写东西和谈论女儿时,伊莎贝尔就输了。这些是他的武器,能让妻子哑口无言,并把她留在自己的生命里,维持家庭的完整,即使这个家有缺陷,充满敌意,但仍然是一个家。伊莎贝尔真的想结束这段婚姻吗?她真的邀请凯蒂来帮他完成这最后的背叛吗?他不敢向下看奔腾在岩石间的瀑布,也不敢看晃荡在山间被连根拔起灌木丛。

  而在送已经溺死的乔去医院的路上,伊莎贝尔终于坦白心迹

她说她想再次感受他的爱如雨水般洒落到她身上。在他们多年的非常规婚姻里,她是多么期盼他爱的甘霖。救护人员让她别挡道。但她没有动,因为她一直都在远离他。爱他是她这辈子做过的最危险事情失去他的危险,或者威胁,一直潜藏在他的文字里。一开始她就知道。一直以来她都明了。他写的每本书的字里行间都埋藏着随时会引爆的炸弹和手雷。他的每一首诗,都预示着他的自我毁灭

  可以说,伊莎贝尔如凯蒂一样理解她的丈夫,这种理解却注定了他们的疏离。因为爱,可以慷慨地给他婚姻与家庭,给他空间,允许他在黑暗中沉沦,陷入过去无法自拔,却无法施以援手让他得救。然而,孤独,悬浮在不可靠叙述里,令人疑惑,是表面冷漠疏离可信,还是每个人为自己辩解的无辜可信,在神秘气息的萦绕下,展现了多种可能性

  结尾,作者借回忆往事的妮娜之口说:

“我一直不明白过去从何开始,又会在哪里结束,城市可以用那些永恒矗立的静穆的铜像来记录过去,而我不知如何给过去以独特描述,我尝试固化过去,无时无刻不去想象它的方式,它的动向,它的低吟。”

  时间的主题之下,身份与自我,真实与梦境历史与现实,相互融合超越了这个出轨自杀的故事文本。

  而现在,我开始怀疑,凯蒂这个人,可能是不存在的;乔的痛苦挣扎,可能来自妮娜对他的美化;伊莎贝尔,可能本来就是一个将家庭置之不理的妻子。谁知道呢。毕竟,在时间、记忆、自我的操纵之下,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不可信。

  Robin/文

  《游泳回家》读后感(二):家本来的样貌

  这本《游泳回家》有一种艺术气息,它不是普通悬疑小说,作者通过诗人对于情感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塑造了一个脱离世俗的故事背景。这种感觉的确是在看话剧时候才会有的,一查果然作者是剧作家并且也是个诗人,所以这本书才是从普通生活升华到了新的层次,而不是一个虚幻飘渺的存在。故事的大背景很简单,就是一个有关婚外恋的故事,其中的作祟点则是艺术的思维,最后的转折点也是完全意想不到的。

  艺术家的家庭肯定不同于平常的,所以说作为诗人的乔肯定会受到很多人的青睐,那条越过婚姻的底线也就变得异常模糊,当这一家来到法国度假的时候则遇到了另这条分界线彻底坍塌的人,一个在泳池中裸泳的女子,凯蒂声称自己是一名植物学家,她的身世则成了最大的谜团。在相处过程中,乔逐渐发现了有些不对头,但是他的人物性格使他越陷越深,慢慢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线也越加模糊。本来有自杀倾向的凯蒂,是如何让乔逐渐走向堕落的,这个转变过程实在令人震惊。

  乔的一生简直就是悲惨的,虽然他功成名就,但私下的生活一直是备受煎熬的,因为他想得太多,太想得到反而越快失去。凯蒂就像是乔的心魔一样,就算凯蒂不出现,乔也不会过上轻松的生活。作为唯一一个局外人,也就是他们的女儿,妮娜好像看到了一切变化,包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乔是最大的受害者,伊莎贝尔的强势恰巧让她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最终毁灭了一个想要去爱她的人。每个人都想得太多,把单纯的家庭变成了一个互相猜疑场所,这些人物的组合是十分戏剧性的,当然没有这些经历妮娜也不会了解自己的父亲。

  它并不能说是一个悲剧,从中能够学到的也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表达的,这种写作方式使故事变成了无数首诗,每个人每件事和每个转变都是一首诗,它们可以单独理解,也可以联想在一起。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中,没有固定答案,所谓成长就是经历完整的人生接受生活带来的不定性,这个故事是能够给我们帮助的,它是能让读者跳出误区提示,作者对于情感方面有着与众不同诗意的理解。

  《游泳回家》读后感(三):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一气呵成看完这本书,感觉像追完了一部电影,一切的看似美好,原来都事出有因

  对我而言,像我这么乐观开朗的性格,有时候真的无法理解书中的人物,那些诗人的忧郁,莫名惆怅抑郁痛楚,也许只有深受其害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吧,所以我很佩服作者,能把他们细微的表情描写的如此深刻独到,用极其文艺的手法叙述着彼此的煎熬和痛苦,在各种可以令人心旷神怡美景中,激烈的反衬出乔和凯蒂的各种出格的心理和动作。而本书的结局,那么出人意料,也那么让人不知所措,是自杀?是谋杀?真的让作为读者的我的心也碎成了十二片。

  游泳回家?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就是一本很普通的外文小说,讲家庭,讲人性,借“游泳回家”这个外壳,告诉你不管“泳池”里有多少诱惑,都要记得回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乔---一个诗人,有着诗人特有的忧郁和张狂,看了前几个章节都会认为他是一个风流成性,视“家”为无物的人,特别是看到他和凯蒂的各种挑逗和调情,更是对这个男人恨之入骨

  凯蒂---一个所谓的植物学家,抑郁症患者,作为全书中充满诱惑和神秘感女主人公,作者对她的刻画是相当的到位。原以为一直想自杀,最后会自杀的是“她”,没想到是“他”。所以到现在,我都会觉得凯蒂像是一个虚幻的人物,像是活在乔脑海里的人物,正是“她”的出现,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

  妮娜---诗人的女儿,有着青春期的朝气和逆反,也是我觉得全书中最“正常”最“真实”的一个人物。妈妈作为战地记者很少陪伴在她身边,而作为诗人的爸爸又有点神经质,在这样的家庭里,她长大成人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她不要像她爸爸一样,活在小时候的阴影里,无法自拔。

  游泳回家!

  家,是我们最重要的港湾,累了,困了,难过了,开心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永远是家人。乔是可恨的也是可悲的,他对家的渴望,对爱人和女儿的爱,最终还是被他的心魔吞噬了。

“今天晚上我们之间的事最好别让伊莎贝尔知道。”凯蒂哈哈大笑,蓝色鼠糖在她膝头弹跳。“伊莎贝尔已经知道了。”“知道什么?”他告诉她自己有点头晕。她能开慢点吗?“所以她才邀请我跟你们住在一起的。她想离开你。”

  我想听到这段话,乔的内心已经开始崩溃了,与其说凯蒂的出现是他悲剧的导火线,不如说他的妻子伊莎贝尔才是真正的点火者。如果她能够多一点时间陪他,给他多一点爱和关心,如果她不让凯蒂留下来,而是赶她走,如果。。。,可惜生命没有如果。

  加缪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死并不需要什么理由,活着才要,因为死亡似乎是我们在命运中唯一所能完全掌控的事。所以我觉得,这么严肃的问题就不用去想了。

  生命,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随心所想,坐着自己的梦想小船,不管前途多么凶险,我们都要勇敢的往前行,一帆风顺不可遇,也无意义,逆风而行才是真正的勇者!这次,我们不用游泳回家,我们就坐着我们的小船,驶向我们的目的地---家。

  《游泳回家》读后感(四):愿不要沉溺水中,忘了回家

  一个英国家庭来到阿尔卑斯滨海省的一栋别墅度假,却发现一个女人正在别墅旁的游泳池里裸泳,当时他们不会想到,这个名叫凯蒂的女人会改变他们一家的命运……

  英国女作家德博拉·利维的作品《游泳回家》便讲述了这样一个闯入者的故事。闯入者的故事并不少见,而如何讲好这样的故事才是关键。这部入围了2012年布克奖决选和《纽约时报书评周刊》2012年度好书的作品,在构思与行文上,自然有其妙处。

  闯入者·凯蒂

  凯蒂出现在妮娜一家面前时,是一个全裸的形象,带着最原始的诱惑,降临在这个貌似合乐的家庭中。有意思的是,“闯入者”往往都是这种极具诱惑性的“魔女”。这个形象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夏娃的伊甸园时期,夏娃投食禁果,致使两人被逐出伊甸园,成为一切罪恶的开端。而在本书中,凯蒂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妮娜一家毁灭的潘多拉之盒。

  凯蒂毫不掩饰她对妮娜父亲乔——一名著名诗人的爱慕和追求。她寻求各种与乔相处的机会,给他留下一首名为《游泳回家》的诗,她像一个诱惑者,也像一个女英雄,仿佛早已看透了乔生活的不幸,天神般降临到乔身边,将他解救出来。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情景是,当凯蒂和乔终于幽会后,在午夜的山路上,凯蒂边开车边对乔说:

  “生活之所以值得继续过下去,是因为我们都相信未来会更好,也相信自己可以安全到家。你努力过了,却并没有安全到家。你和你的家庭渐行渐远。所以我才来到这里,来到法国,把你从禁锢你的思维牢笼中解救出来。”

  乔其实是一个波兰人,在五岁那年偷渡来到英国,饿得奄奄一息。在他到英国三天之后,他的父母和两岁的妹妹就被驱逐进波兰灭绝营,成为他一生的梦魇。后来乔在英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以为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但其实他与妻子的情感早已破裂。正如全书最后所说,乔终其一生,就是在修复童年的创伤,但不幸失败,而凯蒂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热衷于讲“在路上”故事的利维这次将故事发生地改在了夏日的法国。与终年阴郁的英国相比,法国夏日灼热的阳光恰如这一场危险的爱情,乔注定要在这个“异乡”遇见解救他的人,打开心结,走向死亡。

  凝视者·妮娜

  然而,作者并不止于讲一个出轨的爱情故事。全书的重心其实在乔的女儿——妮娜身上,书中也多从妮娜的眼中去描述她所看到的一切,即为利维所强调的“女性的凝视”。

  由于与母亲关系的崩坏,凯蒂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妮娜对成熟女性的想象。凯蒂热情、大胆、无所畏惧,会让她放下在伦敦学会的一切优雅习惯,全心全意享受大自然中的一切。这种信任使得妮娜在来月经初潮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凯蒂而非母亲。凯蒂也确实褪去了妮娜的不安,完成了她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

  “妮娜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时出现在泳池里和天空中,又高又长,像是没有尽头,也没有开始,身体向外无限伸展。她想游泳,当凯蒂坚持说出血没关系的时候,她大胆地脱掉了比基尼,赤身裸体。看着她的影子解开带子,比真实的妮娜更勇敢。最后她跳进泳池。泳池里漂浮着厚厚的树叶,妮娜把身体藏在树叶下面,全新的身体状态让她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对她来说,它变得陌生、令人费解。

  ……她觉得自己是另一个人。一个开始了新生活的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人。”

  在《赎罪》中,西尔莎·罗南所饰演的妹妹一直用她绿宝石般的眼睛审视着凯拉·奈特莉所扮演的姐姐。她带着懵懂的好奇心观察着那个她以后也将触及的成人世界,姐姐仿佛预演着她的未来。也正因为如此,当她以为姐姐受到侵犯时,她才想到去告发。在本书中,妮娜一直知道凯蒂在酝酿着死亡,她看了凯蒂写的诗,目睹了凯蒂的发狂,因而当再次在游泳池中看到漂浮的人形时,她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凯蒂。所以,当得知像一头熊淹死在泳池里的是父亲时,她才如此悲伤,从某种程度上,她和母亲对这个闯入者的放纵,导致了父亲的死亡。敏感的母女关系在这一刻被作者极其精妙地通过寥寥数笔表现出来:

  “伴着雨声,妮娜开始啜泣。知道现在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她跑向母亲,号啕大哭。听起来像开心大笑,可她其实是在伤心大哭。她嘴巴大张,牙齿外露,膈膜如针刺般疼痛。她的眉头紧皱,哭得越厉害,眉头就皱得越紧。母亲把她揽在怀里,轻抚她的脖颈安抚她。母亲身上穿的睡衣湿冷,身上散发着昂贵护肤品的香味。幼时,她玩过一个超级变态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如果让她来决定父母中的一人必须死去,她会选谁?这个游戏把她折磨得痛苦不堪。现在,她把头埋进母亲的胸前,内心知道自己早已背叛了母爱。

  脸颊抵着母亲温软的胸脯,她哭得更厉害了。母亲似乎感应到她的想法,她听到母亲在耳边低语,声音缥缈,如秋日落叶在风中翻飞:‘没关系,没关系。’”

  伊莎贝尔,这个强势的母亲,故意收留危险的凯蒂,期望为她与乔脆弱的婚姻打开一个逃离的缺口,却因从来没真正了解过她的丈夫而造成了这场悲剧。“不想回家”,这是她丈夫与女儿共同的期盼。多年以后,当妮娜长大也有了女儿时,她怀念的也仍是父亲,仿佛生活中消失的是母亲一般。

  除了故事,本书的写作手法依旧令人称道。篇幅不长,写作时如电影镜头般切换,从开头的悬疑到中间的铺陈再到最后谜底的揭开,行文自如完整。将发生在短短一周的事情分天讲述,期间不断转换描述人物,使得各个人物形象变得立体。此外,文中关于水的隐喻也处处可见:泳池、雨水……水是欲望,水是危险,但愿你不要沉溺于水中,忘了回家。

  《游泳回家》读后感(五):孤独无边,何以归家?

  孤独将其禁锢在水中,纵然会游泳却也无法回家 。

  前几天读了一部小说《游泳回家》,挺喜欢的。作者是德博拉·利维,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她的剧作多次登上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舞台。现已出版多部小说,都受到了高度好评。《游泳回家》和《热牛奶》这两部长篇小说分别在2012年和2016年入选布克奖决选名单。她的短篇小说集《碎成十二片的心》更是入选了BBC国际短篇小说奖决选名单。

  说实在的,我挺喜欢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体验,笔风不疾不徐,故事不温不火,感情也不平不淡,所有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发展的,很喜欢这种自然发展的故事。 虽然在刚刚读完的时候,对这本书的感觉很模糊,不太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故事,也不懂作者想要通过这个故事给读者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沉淀两三天之后,想了想书里的主人公的各种言语行为以及心理活动,妄自揣摩了一下,作者想要传达的很多,孤独、爱、自杀、拯救,其余都不想赘述,唯有暗藏的孤独,挺想写几句。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同样又是寂寞的。当然诗人乔.雅各布斯作为主角人物,他的孤独无人企及。 但凡诗人,总是孤独的。故事中也提到了乔的幼年家庭情况,他是一家四口唯一活下来的人,内心背负了很多,这样的他与常人自然就格格不入。与伊莎贝尔之间亦是如此。伊莎贝尔很高傲,乔不知道该怎么去爱,选择将其用婚姻纽带绑在身边,不知道该怎么去爱,使得两个人的心思渐行渐远。 其实我很喜欢作者塑造的凯蒂这个女孩,虽然孤独,却又及其聪明,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这样,慧极必折,太聪明反而太透彻,生活并不需要太通透,所以,这样的结果便是凯蒂时刻在准备自杀。想来还是很惋惜。 另外,我不是很懂为什么这本书要被戴上悬疑的帽子,虽然故事的开篇说凯蒂在泳池中像个熊一样,或者结尾说妮娜看见那个女人,是凯蒂,又不是凯蒂,很有悬疑的氛围,但是读完之后,我怎么都感受不出任何悬疑色彩。若是这本书像麦卡勒斯那样冠上孤独,同样也将会是一本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说起来还是很好奇,凯蒂的那首完整的诗,真的很想读一读她的《游泳回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