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窗边的小豆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窗边的小豆豆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06 04:0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窗边的小豆豆经典读后感10篇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由(日)黑柳彻子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一):一本书唤醒你的童年时光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罗大佑一曲轻舞飞扬的《童年》,真真切切地描摹出童年的心思;而来自日本的《窗边的小豆豆》则唤醒了童年慵懒阳光,使得年少灿烂穿过记忆的丛丛枝叶洒落下来。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自传讲述问题学生小豆豆被退学后,来到一所叫做“巴学园”的小学,在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精心引导妈妈爱护下,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孩子,并为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教育和爱的书。巴学园的小林宗作校长与小豆豆初次见面的情形被传颂成经典。那一天,校长耐心听小豆豆絮絮叨叨地讲了四个小时,一会儿笑,一会儿点头,这么长的时间里一个哈欠也没打,小豆豆不由得感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碰上了能够耐心听自己说话的人,因此她认为校长是真正可亲的人,感受到了校长对她的尊重。 小林校长是深谙教育之道的老师,他能够花很长的时间来倾听小豆豆的闲谈,使年纪尚小的豆豆对此感到意外。小林校长不仅保护了豆豆的自尊心,也使她知道自己的存在有价值的,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对自己的行为否定态度,这对一个孩子人格健全发展是何等重要。 庄子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校长对小豆豆的倾听,让小豆豆爱上了上学,也了解了小豆豆真正想要表达信息,校长对小豆豆的思想感情愿望都得到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选择正确后续行为。 在小林校长看来,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富有个性的人。所以,在巴学园中,处处体现了小林校长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他重视学生知识学习,更重视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社会情感方面的培养,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日本,窗边的小孩一般都是指那些被人冷落的,身体或心理有缺陷的孩子。而这个窗边的小豆豆,在被第一所学校拒绝以后,却幸运地来到了巴学园。在那里,孩子们坐在电车里上课,而且没有固定课程表,孩子们还可以在大厅的地上画画,可以光着身子游泳池里游泳,可以带着毛毯来到大厅露营,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树。每天的课程并没有固定的安排,而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那道题目开始做,除此之外,还有奇特午餐,奇特的散步,奇特的运动会……每一天从学校回来的小豆豆,都会对爸爸妈妈和小狗说个不停,什么今天在学校里干了件多么有趣的事啦,什么事情又让她大吃一惊啦等等,这样的校园生活让小豆豆爱上了学习,每天都盼望能早一点到学校,坐电车的时候,虽然还有两站才能下车,但她早早就站到车门口,摆好了起跑的姿势,只等电车一到站就可以立即跑下去了。 小豆豆逐渐由性格怪怪的窗边的孩子,变成了善良懂事的孩子。这本书不仅带给读者无数笑声感动,也为如何改变日趋紧张师生关系,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提供了新思路。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跌宕起伏情节,却让读者感受到了爱的无处不在。巴学园是每个孩子真正想去的地方,让孩子们乐而忘返。从小林校长的教育中,我们看到了宽容博爱。在他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亲切随和教学方式让巴学园的每一个孩子都度过了人生美好的时光。 巴学园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它奠定了小豆豆辉煌人生的基础,也使得高桥君、美代等同学们都学有所成,甚至成为顶尖人才。这才是真正的对人的教育。 《窗边的小豆豆》以其质朴语言宝贵的教育思想成为一本潜质不凡的书,自1981年出版后,已经狂卖上千万册,成为日本历史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这不只是文学读本,更是教育读本,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在书中,每个故事都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小林校长的教育智慧在每个故事中都熠熠生辉,在巴学园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虽然有点类似理想的乌托邦,但依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二):我永远都会记得你蹲下和我说话的样子

  前一阵《少年说》节目在网上小火了,关于节目的争议很多,我们先不讲是不是抄袭。关键是我看了一眼节目,内容真的触发了我的尴尬癌。开始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们肯定不可能做日版表白那一套的,应该也就是谈谈理想和人生的真情实感吧。然后……并没有!

  孩子们是想要说心里话了,结果马上就被家长“怼”了回去。“我想学舞蹈!”你先考进全校100名吧!”诸如此类。本来忐忑又抱着小期待的孩子,走上告白天台又带着失望走下去了,让人心疼。

节目上委屈女孩

  就算是在一个真人秀里,那些父母都不愿意拿出一点平等沟通诚意,不顾一点体面,无非是“我是为了你好”的典型父母思维根深蒂固了。或许像巴学园那样的地方,在我们这里还要好久才会出现。但真的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学习那种温暖宽厚的教育方式。

  “如果我们的需求曾被耐心地满足,我们的伤心曾被温柔回应抚慰,那么我们会觉得世界积极的,可以期待的。那种发自内心安全感信任感,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超能力。”

  这段话和《窗边的小豆豆》向我们传达的东西一样的。小豆豆系列珍贵,不在于它提出了多么伟大的教育思想,构建了多么完美的教育乌托邦,而在于它记载了一段丰沛美好的童年,展现了一种自由成长的方式,和一种对待孩子的宽厚态度。

《窗边的小豆豆》

教育,就是要蹲下,看看孩子们所看的高度

  在遇到小林校长之前,一年级的小豆豆身上有一串让老师谈之色变的标签调皮捣蛋、缺少纪律屡教不改乃至带坏风气。被退学以后,妈妈不得已将她送入一所规模很小、毫不起眼的学校“巴学园”。

  巴学园的特别之处,首先在于它的因地制宜利用两棵树作为大门,挂上写着校名的牌子,没有宽阔明亮学堂,只有六辆报废的电车当教室

  穿着干净西装的小林校长接待了豆豆母女,他面试的方式,不是刻板的一问一答,而是留下豆豆一个人,倾听小小的她自由讲述自己的乐趣烦恼,听了整整四个小时。

  在小豆豆终于无话可讲的时候,小林校长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小豆豆的头,说:“从今天起,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小豆豆非常高兴,因为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认真地听她说这么长时间的话。小林校长让小豆豆彻底释放了自己的好奇。她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的人。

  电车教室没有课表,没有指定的座位,每天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如果提前完成了一天的计划,还可以在下午沿着小河去散步。路过盛开的油菜花生物课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在从前的学校因为看燕子扰乱课堂秩序的小豆豆,在这里找到了她想要的解答和自由的思考

  顽皮的小豆豆把心爱的钱包掉进了厕所,她以孩子的直线思维,探索出寻找方式——从校工叔叔那里拿来长把舀子,费劲掏出粪池里所有的东西。小林校长路过时,看见小小的粪堆,没有皱眉,没有紧张,只是弯下腰,和小豆豆保持一样的高度,询问理由,然后轻描淡写地告诉她:“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部都放回去,啊。”然后踱着步离开了。

  最后,小豆豆并没有找到心爱的钱包,也没有为此感到懊恼,因为,在这个汗流浃背的过程里,她得到了比钱包更珍贵的礼物——信赖

《窗边的小豆豆》

不会褪色的童年记忆,会决定一生色彩

  小林校长时常弯下腰,由衷地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几十年以后,当小豆豆成长为大人,才明白这句话中的“真是”有多么深刻含义

  “虽然别人觉得你有好多地方不像一个好孩子。但是,你‘真正’的性格并不坏,有好多好的地方,老师理解你。”

  天真的小豆豆由此建立起“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这句话奠定了她一生的基调

  巴学园接纳了不少在别的学校容易孤立的孩子,比如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得了侏儒症的高桥君。小林校长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这些孩子的自信。

  他设计了不穿泳衣的游泳课,让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不用处心积虑地掩饰身体缺陷,明白“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他设计了别具一格运动会,让不会再长高的高桥君以绝对优势拿到第一名,希望他一生都别忘了“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他设计了特别的运动会奖品,像萝卜、牛蒡、卷心菜等,期望孩子们把努力得来的蔬菜交给妈妈,做成全家人一起吃的菜肴

  巴学园像是生长在教育丛林里的一朵空谷幽兰。当其他学校的孩子对着它破落的大门唱道“巴学园,破学校”,全校五十多个孩子齐声唱起了反驳歌儿

  “巴学园,好学校!走进去一看,还是好学校!”

  这一刻,隔着窗子远远望着的小林校长,一定是眼眶微热吧。

《窗边的小豆豆》

战火付之一炬的巴学园,却永存世间

  1945年的战争期间,从B-29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了巴学园的电车教室上,燃起熊熊烈火。小林校长以全部心血创办的巴学园付之一炬。笑声和歌声消失了,代之以摧人心肺的恐怖声响

  那一刻,小林校长站在大路上,和平时一样,穿着旧得有点走形的黑色三件套西装,一边看着火焰舞动,一边对站在身边的儿子说:

  “下一次,我们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

  小林先生对孩子们的爱,对教育的热情,比正在吞噬着学校的火焰还要巨大,还要炽热。他的心中没有沮丧,没有消沉,只有信念力量。这一刻,小豆豆正躺在拥挤的疏散列车上。望着黑乎乎的窗外,她回忆着分别时先生说过的话:“还会再见面的。”

  遗憾的是,小林宗作先生在1963年去世,享年69岁。他的梦想——重新创办自己理想的小学并没有实现,世间再也没有了一所叫巴学园的学校。

  然而这所半个多世纪前,在日本短暂存在过的学校真的消失了吗?不,它的故事都写在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成为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书,以35种文字全球发行,把爱和希望带来的奇迹播撒到世界各地,并且生根发芽,滋养一代又一代的小豆豆们。

希望每个人都拥有小豆豆般清澈的双眼

  小林先生曾说过: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他的教育理念,像一缕温暖和煦的阳光,给小豆豆和小豆豆们注入蓬勃生长的力量。

  童年时的问题孩子小豆豆,在巴学园仅仅度过了短暂的两年多时间,而这段美好宁静的时光,教给她生命中“真正的东西”,开启了她堪称传奇的一生——

黑柳彻子

  长大后的黑柳彻子,成为日本知名作家、国民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她主持的节目《彻子的房间》被载入“电视谈话类节目播出期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同时,她也是继好莱坞巨星奥黛丽·赫本之后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八位亲善大使,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赞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

  就像儿童教育家三川玲所说的:“让儿童像儿童一样生活,不会妨碍他成为幸福的人——黑柳彻子用幸福而丰盛的一生,证明了它。”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依靠口碑相传,在中国已经拥有1000万读者的现象级教育读本。经过十五年时间,这本书在今年推出了温暖的新版。无论你是循规蹈矩的大人,还是懵懵懂懂的孩子,又或者是已为人人母,都可以在其中发现自己的童年时光,并从此懂得如何给孩子最纯粹的爱与呵护

《窗边的小豆豆》实拍《窗边的小豆豆》实拍

  已经告别童年的人,或许可以借由这本书,拥抱昔日美好的回忆;正在经历成长的孩子,或许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坚持自我的勇气

  但重要的是,希望每个人都拥有小豆豆一样清澈的双眼,发现真,发现美,发现一生的自信,发现一个永存心中、无惧人生风雨的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三):教育正在扼杀孩子的天性

  由于孩子刚步入一年级,对绘本了解得多一点,《窗边的小豆豆》是学校下发书单中的必读作品。在没有细读之前,我对这本书的想象小学生恣意妄为天马行空的想象。但细读之后却发现在教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关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已经有太多人讲过。但我最喜欢的是龙应台所讲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在这本书里小豆豆与父母的关系很融洽,本书侧重讲小豆豆在学校接受教育状况。

  开篇就是小豆豆被学校劝退,因为此时的小豆豆无法安静地坐一分钟、甚至导致老师无法将课堂教育进行下去,为此老师找到小豆豆的妈妈告知这些状况的同时,也将小豆豆劝退了。

  万幸小豆豆的新学校“巴学园”与一般的学校不同,这里不会要求你规规矩矩坐好,甚至不要求学生排成一条直线,连课表都不固定课程顺序。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豆豆却踊跃融入其中。

  此书中我最欣赏的是“巴学园”校长的教学理念。看似放养,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比如下午的散步,却在变相地学习地理、生物、历史。但若规规矩矩坐教室上课难免有学生神游到天际。“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这一席话让我不禁怀疑中国当前的教育究竟是在教孩子,还是在毁坏孩子的创造力?举个例子吧,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画画,一幅画多少笔画完,第一笔画什么,画在哪个角落老师都规定好了。等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一学期之后了,这时候再让我小孩画任何东西,不好意思,他已经不敢动笔了,若画类似的题材永远是太阳下面有座学校,校园里有面红旗,校门口有棵大树,学校拱门上写着学校名字,学生面对学校抬头敬礼。当然这是老家教小孩画画,我把孩子送到市里念幼儿园之后状况好转不少,最起码画画敢落笔,成品也没有定式了。其实每个小孩都是独特的艺术家,不要把他们的艺术细胞过早扼杀。

  另外我想说的是小学生的造句,我前段时间朋友圈都发了我小孩的造句。在孩子进入一年级之前,我一直以为网上那些小朋友造句、作文都是大人为了搞笑编出来的。但家有一年级学生之后,我彻底相信了。比如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我小孩的造句就是:他们一会儿玩,一会儿哭。我为此还非学生气,质问他,他们是不是有神经病。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他是不理解“一会儿……一会儿……”句子之间的关系。也有可能如损友评论的在他看来纯粹是乐极生悲而已。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四):我们本就生而不同

  有了孩子以后,对育儿类的书籍特别感兴趣。总觉得自己还是孩子的我第一次当家长,担心遇到一些问题不会处理,所以提前储备点知识。在认识的家长推荐下,看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原谅我第一次看《窗边的小豆豆》,一直以为这是小孩子的读物,跟成年人没什么关系。 《窗边的小豆豆》作者是日本人黑柳彻子,她是美术馆馆长,是著名主持人,是畅销书作家,这些身份对她而言不算什么,她最重要的身份是联合国儿童亲善大使,因为她的特殊经历,她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还成立了“小豆豆基金会”。这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可以说书里的“奇葩”儿童小豆豆正是童年时代的作者。 小豆豆在班里是奇怪的存在,她总给老师和同学们制造种种麻烦,似乎每时每刻都会造成困扰。被视为另类的她不被正规的学校所喜欢,仅仅一年级她就被勒令退学了。妈妈抱着最后一次希望,带着女儿来到“巴”学校。很难想象,一个校长竟然愿意听一个小孩子唠嗑,还唠了四个小时。新奇的电车教室,随意安排的座位,可以挑选的课程,有意思的老师和同学,热闹的午饭时间,有趣的午后散步,对于小豆豆而言,一切充满了新奇,她喜欢这里的一切。 实际上,读过之后大家都明白小豆豆上的这个学校是所谓的特殊学校,有问题的学生集聚在这里,有得小儿麻痹症的,有得佝偻症,有智力障碍的,他们不被正常的学校欢迎,一个个受到了不少歧视,内心深处他们很自卑。可是,来到“巴”学校后,他们又自信又快乐,校长和老师们愿意听他们稀奇古怪的想法,愿意陪着他们瞎胡闹,乐意组织暑假游活动,还会让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运动会,有孩子们专属的那颗大树。或许,老师们没有教过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有教过他们要好好学习才能有美好未来。可是,他们的表现一个比一个懂事,电车上他们安安静静,不乱扔垃圾,尊重同学,知错就改。 多少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被早早扼杀,年幼的他们对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有时观察蚂蚁运动都能静静地看一个小时,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为什么,总是在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一开始,大人还有兴致陪着一起探秘,渐渐地会觉得烦,会生气他们的胡闹折腾,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乖乖地坐在那里写写画画,不要那么多话。可是,那还是孩子吗?人人生而不同,为什么我们要早早地把他们放进工厂里统一装备成正常儿童呢?趁着他们还有问题,趁着他们还小,为什么不随着天性发展呢?我们羡慕孩子们,不也是因为他们天真可爱,敢想敢问吗?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五):成长源自“美的发现”---评《窗边的小豆豆》

  认识黑柳彻子这位日本作家,我源自于前阵子孩子推荐我读的《小豆豆和小豆豆们》的书册。借由这本读本,我认识了这位充满着爱心,时刻从孩子角度出发的作家。

  事实上,我后来有借由着了解作者,更知道了黑柳彻子的经典之作还是那一部影响20世纪的儿童文学杰作《窗边的小豆豆》。在这本书中,作者同样是围绕着一个小豆豆如何从头淘气的小丫头转变成了好孩子的故事。尤其是书中的小主人公更是作者借由小时候的真实成长学习经历展开,所以作者时刻言为心声,情景交融地传递着那份最为真切的,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感慨。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描绘刻画,写出了真,写出了情,写出了动容,写出了感悟,所以书外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样很容易引发触动和共鸣。

  《窗边的小豆豆》的故事其实再平实简单不过。开篇之处,我们就先声夺人地看到了一个充满着淘气,率真,有个性和想法的小女生。睁大好奇的双眼,初入校园的她做出了一系列为传统校园教学格格不入的事情而让老师反感,要求退学。于是孩子的妈妈很是无奈地带着这个懵懂的,尚未知晓成人定势思维下“差孩子”转学去了另外一所新学校。也许正是这样的一次转学,小豆豆遇到了“懂她的老师”,“慧眼识她的大朋友”----她的认知就此有了新的转变。通篇的阅读过程中,我从家长的角度很是认同本书之中那些懂孩子们的老师们。一如本书编者推荐的:“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每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其实都是一张张最为洁白无瑕的纯洁白纸。于成年人的眼中,我们是孩子们可以助力他们成长的“拐杖”。但是假若大人不应该从表面角度来评判一个孩子,我们更应该学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读懂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健康教育引领。相较于有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强硬“教育理念”,我觉得如此换位角度下的教育方式才是最为值得认可的。

  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养,我总时刻地提醒自己不能一味地用惯性的思维来教育孩子。作为长辈,我们更应该多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孩子的想法出发,读懂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强硬地要求孩子们应该如何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思和想法。换位思考之下,大人和孩子才可以有一个更加默契理解的平台来解决处理问题。《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无疑就是通过这样的一则小故事无声地分享着最为生动的教育理念。理解万岁,认可万岁,放飞万岁。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我们为人父母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成为黑夜中矗立于茫茫大海的灯塔。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为孩子们指明前行的方向,而不是死板地规定前行的航道。只有懂得如何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美”,懂得孩子的心,那么我们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在不断磨砺中成为未来的强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