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寿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寿寺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06 05:2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寿寺经典读后感10篇

  《万寿寺》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万寿寺》读后感(一):巨大讽刺

  得世俗的规条,想到什么就说出什么,天真中却包含着巨大的真理写文章,原是为了自由心声,可是在现实中,许多人的文章已经失去了真实,或是为功名或是为利禄,文章成了工具,而失去了它的纯洁度。但是王波的文章让你感觉到畅快,让你不由自主地不时叫好。

  他的小说《万寿寺》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但是你需要稍稍付出一些耐心,一直往后读往后读才能读出他所想表达的讽刺。在读小说的前半部分时,读到一半时我都感觉到小说的不知所云,甚至开始怀疑王小波的写作能力,前面只是罗罗嗦嗦地叙述一些看似有关联却又支零破碎情节,看似有趣但又让你难以理清的线索,不过读着读着,我慢慢地体会到了作者大意,这种写法上的乱,其实是现实与小说的穿插,这种写法类似于曾读过颜歌的一部《声音乐团》,看似你在与主人公一同走在故事里,其实那最终不过是写作者创作的一个幻境,而写作者很容易就在现实与写作的过程迷失,但最终又不得不走出来,所以薛嵩与万寿寺中的失忆的“我”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当然读到小说的后半部分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就是一个人,就像每一个写作者,在小说中或多或少都有自传影子,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是王小波内心里想要表达的一种讽刺,对自己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境况的讽刺。

  此书至少要读一大部分,才能明白,作者其实作者是在讽刺学院派与现代派之间的纷争,他在书中用“性”这个中国人极为避讳的事件来达到效果,但是你看不到肮脏与淫秽,你只是会慢慢地感觉到讽刺。在154页时其实对这两派的讽刺就达到了一个高峰,老妓女代表的是学院派,小妓女代表的是现代派,老妓女总是发起冲突但又无法收场。老妓女总是代表道德,但是却又说不出道理,只要小妓女一反问她就无话可说,会被人家反驳气得发抖。所以她们讨论的冲突与问题本身无关,只与对待道德训诫的态度有关。封建道士总是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大面孔,不容得别人反对,如果别人一反对,他就只会气得胡子撅起老高,他要的是威严,要的是顺从,却不是让人心服口服的道理,他们凭借着封建的传统来管束别人的思想,这样的学院派,在我们的教育比比皆是

  第215页,“我”豁出去不做历史学家,也一定要把壅塞的大粪捅开,因为“现代派可以不评助研,但不能坐视大粪四处漫延。”在这里,我们看到学院派的一些角色也看到现代派的一些形象,有些学院派的人在小圈子自得其乐,互相吹捧与自鸣得意,而现代派游离于这些圈子,看见这样的行径觉得不齿。当一个人为了某些目的去写作而奔进了“大粪”的圈子,他们也就看不到大粪了。我想在这里,王小波为了表达自我。

  尽管小说的前半部分让人感觉东拉西扯,但你读到后来还是会不由得感觉到畅快,这就是读他的小说愉快所在吧。

  《万寿寺》读后感(二):为何王小波是自由的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世界。”在《万寿寺》第8章里,王小波如是写道。

  在如今这个现实年代里,纯粹的小说与功利心理相隔百万丈。隐居终南山的新闻早已烂大街,叫嚣文艺腔调之人将生活建立物质基础上。

  与纯粹理想主义如影随形的悲剧性就像盐,少了就没那个味。这种悲剧源于对物质、对俗世的鄙弃,如同鄙弃构筑成自身的一部分,这种鄙弃连同存在基础也摧毁。有颜渊者,短命死矣。你愿意活成这样的悲剧吗?大多数人妥协着,与物质共存生活,将绝对理想视为不可能,因为半分妥协都是污染

  王小波将他想要的自由都流纵于小说里了。

  读到一半,厌烦其天上地下的苗寨“圈地”冒险,他反而写得津津有味,写成了全篇大肚腹主体;还有那些初读便觉粗俗不堪的性器描写、对残酷刑罚的细绘调侃,更觉小说非常血腥粗野。整部小说,诗意只存在于首尾两章,在这里他换上了一副正经忧伤的面孔,写街角落叶纷飞,踏之有声;写长安城的风和雪。我便疑惑,你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评论中所称颂的你的自由又在哪里?

  小说是现实和唐朝两个故事缠绕插叙的。现实层面的故事总是引出唐朝薛嵩的故事。现实中,“我”失忆了,全篇一直凭借这个前提,叙事显得混乱无厘头,引着读者一同参与解谜过程,借此为我们呈现种种怪现状

  与现实层面中的“我”关系密切的是“白衣女人”,其身份经过恋人学姐表姐猜疑,最终确定妻子。比起“我”的疑惑愚钝,白衣女人是有个性清醒、有决断的贤内助形象。在主人受不了堵塞的下水道将万寿寺弄污,想去通下水道时,白衣女人以离婚威胁他不要去,她说:“连个助研都不给你评,你却要给人家捅大粪……傻男人”。

  “我”的设定大概是一个在万寿寺搞研究学术人员,。小说从头到尾一直在骂领导傻逼”,他提交的研究课题老佛爷性事考》、《……性器考》(还有故意刺激领导的《本所领导性器考》也在“我”考虑之内)之类的题目统统被驳回,而随便拟的《某朝代精神文明建设考》这类正儿八经的研究课题却大受欢迎。但前一类看似荒诞的课题在他看来是最具价值的。

  小说开头就提出了“历史脐带”这个看法,认为一切历史、遗留的古迹都源自于皇帝一条疲软的鸡巴,它是历史的脐带。男女做爱是在创造历史。而老佛爷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她曾让这条鸡巴疲软了,这才有了历史,有了颐和园,有了衍生的一切。

  初看此等说法简直难以入目,但细想却是真理。封建帝王国家得以延续发展,以至整个历史无不源于生殖行为。没有性事,我也不可能存在!一旦成长,受到教育,受到礼法束缚,我们就很高兴地拥有了遮羞布,喻之为文明。读着王小波种种辛辣讽刺,是扯去了遮羞布,坦诚相待

  没错,最终我不得不承认,历史的脐带就是一条疲软的鸡巴!之所以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分,之所以存在贵族大众,存在着教养天性分明,就是因为文明与粗野是互相平衡的存在。再怎么精致发达的文明也多毁于野蛮入侵。在粗俗野蛮中藏有不受拘束狂热生命力,它的力量存在于FU*K,存在于街巷间的俗谈,存在于色情业——但其中还是有度,不能犯罪,不过这种说法也是被拘束而形成的吧。如同电影欲望号街车》,布兰奇受到妹夫斯坦利的吸引,因其而毁灭,正是精致敏感被粗俗生命力、被野草般毫不在乎的男性魅力而毁灭。

  从《万寿寺》来看,王小波欣赏的显然是不受拘束的狂野派了。正因如此,他的表达剥离了虚伪礼法,为展示这种无拘和大胆,甚至到了描写残酷刑杀的地步红线他们在正被分尸之人的身体上打牌,当身体被扯成四瓣后,人们只是庆幸牌没弄脏,视血腥场面平常

  这些玩弄人体的情节被安排在了红线等凤凰寨中的人身上。另外还有在女刺客被上了刑具后,人头在刑具夹板上美丽地转动,这个场景将“我”的心吃掉了,场景很像莎乐美对施洗约翰人头的痴迷。充满了妖艳诡异风格被安排在了唐朝时的湘西苗汉寨中,增添了野史般的浓重笔墨色彩。另外还有许多女同性恋的暧昧情节,如女性互相触摸身体,小妓女、老妓女互相脱衣鞭打等场景,都有着重口味传奇色彩。

  在色彩方面,红线的存在背景是唐朝,无拘束、性开放、刑罚残酷,她对伤害薛嵩的人表现出天真又残忍性格,杀死了成为了好朋友的女刺客,因此红色很适合鲜艳浓重的场景。白衣女人带有新米香气,在婚礼上看阿加莎的小说可知其不拘常俗,是更具现代气息女子,她在终章中走在长安城的雪里,飘荡在波涛上,气氛梦幻,可用白色概括

  在唐朝野史故事中,角色间充满了不可理喻出乎意料的行为。几个女人:红线,小妓女,老妓女,女刺客;几个男人:薛嵩、雇佣兵、男刺客们、田承嗣。主体还是女人的故事,但男性的主导统治地位毋庸置疑

  小说写老妓女代表学院派,小妓女代表自由派。老妓女将军规则树立,贪聚了全寨人的钱财,被作者称为“中国土产大怪物,与薛嵩有近似之处”,这也许是王小波对一切规则树立者的厌恶,对妨碍自由者的唾骂。他憎恶控制,并将历史中“控制天下生意志的智者、夫子”叫做“傻逼”。学院派就是被控制的流派

  但矛盾的是,老妓女想要替小妓女挨打。但最终两人在男刺客的逼迫下都挨了打,两个女人被逼迫着互相撕扯蚕食,场面令女性读者十分难堪,仿佛看到了丑陋的同性相煎场面。这被概括成“想颂扬崇高,表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却让邪恶得了胜利”。在同性关系层面来说,老小妓女派别不同水火不容;但从异性关系层面来说,女性不管怎么内斗,都逃不脱男性的统治,皆从属其下。因此红线无法原谅薛嵩射死了老妓女,这是男女之间的矛盾了。学院派的“逆来顺受可爱态度”,正说的是老妓女虽维护规则,策划刺杀薛嵩,但她终赢不了男性力量,只能屈服。

  而自由派是小妓女,也是失忆的“我”的特征,自由派“看到现状有一点不合理急不可耐”,正表现在“我”忍不住想去捅大粪的行为中。

  同样作为唐朝故事的主角,薛嵩代表着男权,他造囚车抢红线,红线为那些严酷中隐藏着温柔的刑具着迷,也许刑具是婚姻的囚笼?代表妻子的红线心甘情愿住进囚笼中,还十分珍惜那些刑具,想来可怖。现实故事中的白衣女人也从属于妻子这个角色,虽然她取得了“我”的主动权,“我”在袋鼠妈妈衣服中被反绑双手,任其把玩。只有第八章的白衣女人摆脱了桎梏,她不太说话,行踪飘渺,“在绳子上荡来荡去,分开飞旋的雪片,飘飘摇摇地降到江里去”。这种江水中升降的女性形象,颇有《楚辞·湘妃》的神女的美感

  此种美感与自由不存于现实,小波已知矣。他在幻想诗般的终章中构筑了充满悲剧性的绝对自由。飘渺空灵之美似雾般不可触,只能仰观,只能幻想,只能祈盼和眷恋,拥入怀中是新米的香气和滑腻的裸体感。一旦找回记忆,找回现实种种事由,“在一切都无可挽回地沦为真实,我的故事就要结束了”,幻想世界不能久待,从唐朝、从现代、从长安城中脱身出来,走入现实,所以说“庸俗无可避免”。

  幻想的情节、幻想的世界安慰了多少心灵,纯粹的精神光辉让胡雪芹、蒲松龄获得了极大慰藉,将他们从现实的苦寒破屋中拯救出来,驰骋于时空。这对王小波也是一样的,作者写道“薛嵩还会再来,他会松开我身上的锁链。”小说世界让“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一个小宇宙,一段时空,充满诗意,对桎梏、权俗充满恶意

  除了幻想世界外,性也让王小波自由。有了第8章的存在,就不能再说王小波崇尚的性是粗鄙不堪的了,不过他本人应不会介意。他用长安城的雪比喻性,他说“性是人间绝顶美丽之事”,“雪就是性的象征”。长安城中的雪,是“我”的性与爱情,是“我”的理想,白衣女人走在长安城的黑色街道,走在雪中,“走在一切年代里”,这里可明确知道她不再是现实中那个妻子了,她升华成了神女一般的形象。

  雪中的长安城像一颗水晶球,是理想产物,“是不存在的风景”,并不是将长安照搬描摹入小说的。所以我有些理解了“长安城是王小波的长安城”这个说法了。有点类似电影《暖暖内含光》、《盗梦空间》里那些个在脑海中、在记忆中翻腾的世界。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小说落幕,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结束,是时候出来了。在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说过,疯子就是进入异世界回不来的人,而艺术家握有异世界大门钥匙,是还能回来的人。所以《万寿寺》在20万字后结束了,王小波回来了,尽管他在终章留下了那么多挽歌般没落的语言,留下无限惜别,无限眷恋。

  虽然最后的王小波绅士正经得可以,但他的正经还不是假正经,虽然不再粗野血腥,但他仍是个真诚的人。他在某段中写道”乳房像一对小白鸽——老实说,形象并不像,我只是说它偎依在怀里的样子。”以小白鸽比喻乳房实在是太经典修辞了,因见过太多次,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初次看到这种说法时的疑惑。对于厌恶羽毛生物的我来说,乳房跟鸽子没半毛钱关系!完全不像嘛。在这么多次阅读中,只有王小波老老实实地说“并不像”!光凭这一点,我就想跟他做朋友

  ~ Griffinth 2016.1.13. 00:31~

  《万寿寺》读后感(三):拥有诗意的世界——读王小波《万寿寺》

  拥有诗意的世界——读王小波《万寿寺》

  王小波的作品,有一些共性,如对压抑个性的制度化的抨击,如对维护这些制度的领导的调侃与嘲讽,再如对自由、智慧的向往。在《万寿寺》一书中,仍然沿袭了这样的一种主题思路。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一个失忆者——薛嵩开始入笔。于一个失忆者而言,这个社会都是新奇的,也是惶恐的,因为一切要重新开始,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认识,认识自己、也认识这个社会。只不过,薛嵩却是一个懒散的人,对认识自己的态度,并没有那么好奇,而是表现得有些漫不经心,这样的行为,的确让人有些惊讶,但这显然是对享受生活的一种书写。

  失忆的薛嵩,居然发现自己桌上有一些自己原来写的小说手稿,便开始讲叙手稿的故事,不过这一切,在失忆的薛嵩看来,都像是在写自己。而故事本身,则是由唐代的传说“红线盗盒”改编的,主人公自然就是薛嵩和红线。

  每个男人都想建功立业一番,薛嵩也不例外,于是他为了建功立业,花光财产,从长安城出来,雇佣了一些流氓兵,当了湘西节度使,但是所到之处相当黄曼,那些雇佣兵一看感觉受骗了一般,便把薛嵩拉下马弹他的脑壳。这样的故事的确很滑稽可笑,令人捧腹大笑,也见证了薛嵩的领导地位,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

  而在这个凤凰寨里,有两个妓女,是供大家消费的。老妓女丑陋虚伪,小妓女美丽无忌,但薛嵩自己,却时常不知道自己喜欢谁,在老妓女那会想起小妓女,而在小妓女那则会想起老妓女。在这里,“爱情”与“性”便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象征,而这种象征本身,又是自由创造的一种象征。毕竟,生活中有太多的压抑与压制,使得我们变得那么虚伪、做作、不真实,但失忆之后又暂时无法找到真正自己的薛嵩,却露出了人性真实的一面。这份难能可贵,作者在这本小说中,进行了很好地呵护。

  正如小说结尾所言,“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而在《万寿寺》里,失忆的薛嵩,就是作者要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而薛嵩的历程,也在践行着“诗意的世界”这句话。没有千篇一律的生活,也没有始终如一的人生,但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却贯穿在这本小说的始末,这是王小波带给我们最大的精神食粮。

  《万寿寺》读后感(四):用趣味化弥淫欲与血腥

  如果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大陆文学是个女人,那么这个女人必定只能用土逼、枯萎、刻板、空洞、假叫床或者更恶劣的词汇来形容,貌似到了二十一世纪,就算莫言走了狗屎运得诺奖,也没有令大陆文学有所改观。有这样一个背景,我读王小波的书时,总会忍不住想象他的书刚进入市场时所折腾出来的波澜。是的,在大陆小说界这个粪坑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土里土气,王小波也未能免俗。但他借鉴西洋的后现代文学技法,在土气中努力扯淡,扯出的趣味,足以使得李银河有底气把他包装成文学界的骑士,其实不用包装,他也是骑士,甚至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具有深刻思想的骑士。

  《万寿寺》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无论从技法上还是风格上,都跟他的处女作《唐人故事》差不多:借用经典故事人物,肆无忌惮的扯淡,而且现实与故事交叉,让人觉得时空错乱却没有任何穿越的嫌疑。不过,《万寿寺》后现代风格更浓郁一些,情节更加碎片化。但是在碎片中,小波最重要的特色也得以凸显,亦即趣味第一,这种趣味甚至可以化弥血腥与淫欲。

  趣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扯淡,比如相声小品,不都是扯淡吗?既然是扯淡,自然顾忌越少越好。顾忌来自哪里?大多还是性与政治。在王小波初期的作品中,扯淡生趣的手段之一也是写性,但他与俗流不同的是:俗流写性,不管写得逼真不逼真,总会或多或少的刺激读者心中的淫欲。但小波写性,虽然也是生殖器满纸飞舞,但是却让你感觉不到淫荡。在《红拂夜奔》中如此,在《万寿寺》中亦如此。比如刚开始写薛嵩与老妓女做爱,就写薛往地上拍几下,老妓女就程式化的张开双腿,一切都是如此的不严肃,让你怎么也联想不到淫荡,只余下了扯淡的趣味。当然,如果你反驳说:妈的,这段AV女主角是老妓女,有啥可联想的!其实,小波式AV的女主在本书中还换成了美丽的小妓女和更美丽并且纯洁的红线,效果如何?您自己去看吧。

  在《万寿寺》中,小波的一个新突破是他开始尝试用趣味化弥血腥。一般血腥的场面,总会令读者产生作呕或者其他不愉悦的感觉,但是小波尝试将血腥趣味化,或者说用趣味化弥血腥。本书中最血腥的场面莫过于女刺客被砍头一段,王小波尽可能详细的描述砍头的细节,以及砍头后流出血液的颜色,被切割下来的人头还“满眼都是笑意,既快乐,又顽皮”,,红线还觉得这个人头与被切割前相比“更性感”,这是在做严肃的学术研究?但他扯淡越严肃,你越觉得这不是在杀人,而是在玩游戏。在不正经的扯淡中,血腥亦被化弥。

  但是,这本有才气趣味的书,到最后还是有些散架子,也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或是扯淡太过而最终失控。文章到最后,突兀的告别了被折腾了无数次的薛嵩与红线,而是又回到了渐渐恢复记忆的自己。所以,最终也让大部分读者(包括我)弄不明白这本书到底要表达什么。嘲弄学院派与自由派肯定不会是最终的主旨。或许,没有主旨,仅仅通过扯淡带来乐趣与无限样式的启发,才是小波的目的吧。

  《万寿寺》读后感(五):故事中的故事

  我和王小波邂逅于《我的精神家园》,这本书收录了一些报刊杂志的短文,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他诙谐的谈笑,我们的生活;幽默的讽刺,我们的恶习,他独特的眼光,犀利的文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看到小说《万寿寺》上市时,迫不及待的收入囊中,捧腹阅读。

  我怀着期望阅读,满怀失望掩卷,在阅读过程中,面对时空的交换,天马行空的书写,充斥的性与暴力,竟然提不起我的兴趣,甚至有些反感,反感语言上的粗俗,破碎的凌乱感,网评说他讲述一段段荒诞有趣的故事,我却看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不知所云,书中的主旨就是“我”遭遇车祸后,一次次寻找自我的过程,在寻找中发现自己创作的唐代薛嵩、红线的故事,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在这里上演,这种结构层次上的写法可谓新奇,故事内容苍白无力。

  故事中故事的写作手法,让我想起喜欢的电影《盗梦空间》,带观众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四层梦境的铺垫,让人们经历虚空,难怪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两者相似的叙述手法,我更喜欢《盗梦空间》,里面具有更多的内涵,不像《万寿寺》给我的感觉,文字比较粗糙,充满性与暴力的描写,动不动就是“把把”,过分突出人的性或暴力本能,彰显出人性恶的一面,且看杀人的描写,“红线寨子的人,偷别人家的小牛,杀了后吃掉,事情败露后,被判分尸之刑,大家将他按到倒地,四肢分别栓到四棵拉弯的龙竹上,再把手一松,将他弹向空中,被绷成一个平面,与一只飞行中的鼹鼠相似。此人没死,留下的人在他身上打扑克,时而响起“剥”的一声,可能是其某个关节脱臼,大家不闻不问,在一次次的拉伸中,他猛然喝道,把牌拿开,他的肚皮裂开,内脏迸出,血和体液飞溅,幸亏大家听了招呼,否则那副纸牌就不能要了。后来那位偷牛贼说,现在我活不了啦,你们放心吧?大家再看看对方已经被拉成个四方框子,肠子、血管和神经在框内悬空交织,和一张绷床相似,大家临走,砍掉几棵树,封锁道路,这个地方和这个人一样,永远从大家的视野消失……”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与死本能在这里彰显,突出了人性的冷漠残酷,“我”在结尾找到了自己,整合了自己,薛嵩是“我”,“我”是薛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