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10篇

2018-08-07 05:1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10篇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是一本由(美)罗西•马奇-史密斯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一):零星感悟

  和认知行为心理学疗法解决行为的系列漫长不同,短期治疗在于寻找内在小孩直击问题核心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理解他们呈现出来的愤怒委屈恐惧或者悲伤可能只是一个指示牌,治疗师的任务就是找到核心议题以及那个内在孩子

  潜意识是知道所有问题答案迷人朋友前提是我们要学会如何问问题。因此将问题写下默记然后入睡,醒来没准就有了答案。

  潜意识沉潜海地,连绵的海床构成你我他之间的关联。我们的心理深不可测层面彼此联结,合并。

  没有人是需要指责的,多数父母已尽了他们的最大努力,他们是上几代人无意识中设计出的早期防御方式受害者

  如果一个人困扰自己真实冲突毫无意识,则"原因"通常会被投射到亲密关系人身上。就会造成更多的困扰和痛苦

  因此,走出无意识,是救赎必由之路对话治疗能逆转这个趋势

  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当一种情况既包含快乐又伴随痛苦威胁时,焦虑产生了。

  这就是所谓的悲欣交集爱恨交织

  当下痛苦的本质遥远的过去直接联结,对此,需要进行心理的挖掘及移出。察觉并提醒自己背后的原因,渐渐地,问题挥之而去。

  和患者缓慢建立信任关系。在所有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是:告诉我很好,并且赞美我,这样我就会更好。

  当质疑自己长期持有的家庭生活方式时,改变就有可能发生了。

  "我明白当时没有挑战妻子并谈论我们的处境是多么幼稚,我的行为看起来象个青少年无知自负错误地认为我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沉默比面对婚姻中发生的问题更容易。"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二):和内在小孩对话

  和内在小孩对话《拥抱你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现在很火,书里面杂志里面,就是电视目的主持人嘴里都有可能冒出来内在小孩,什么是内在小孩呢?其实还是弗洛伊德大哥发明的那套东西,人分成三部分,不是肉体上分,分的是那个看不着的灵魂,一部分叫超我,一部分叫本我,夹在中间的就是现在的你,那个自我。有人喜欢名字,超我改成父母我,本我改成儿童我,自我当然还是我,超我属于天堂引领你向上,本我属于地狱引领你享受生活,你就在天堂和地狱中间挣扎和纠结。超我属于未来,本我代表过去,你就是夹在中间的那个现在。超我是你内在的父母,本我是你内在的小孩,你呢,你就是那个不知道该做父母还是该做小孩的自我。

  看来内在小孩也没什么了不起,不过了解和命名是一回事,掌控和支配却是另一回事,我们能够控制的往往是我们的理性我,就是超我,内在小孩往往是感性的,是生活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的,潜意识就是超出我们控制能力地方,偏偏我们的内在小孩就躲在了里面,让你说不得碰不得。人的心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出在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的矛盾上,两个人在你心里打架,你还拉不开,看看多纠结啊!第三者出面都不好使,只能去找个陌生的第四者,于是去找心理咨询师,给你来场精神分析,联想疗法,解梦,催眠,家庭治疗,这些统统都是让你放松,然后麻醉了你的超我,释放出你的本我,引诱你的内在小孩挑出来,让他表现,让他倾述,看看他到底想要干什么,这一倾述就倾述到了童年,当年被内在父母压抑的,制止的,切断的,妨碍的,就都回忆了起来,苦大仇深啊!倾述以后也不需要报复,知道了就好了,这样内在小孩就不会转弯抹角的把这些陈芝麻谷子的小破事,想办法换个方式拿出来去折磨你了,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通过沟通交流开展和平友好的双边会谈,最后达成了有效谅解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就这么点事,我感觉很多书却没有写明白,看过几本关于内在小孩的书,都感觉越看越迷糊,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文化隔膜,感觉看了半天都没明白倒是作者想要说什么,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二十年前读佛洛依德的感觉,所有的字都认识,所有的句子都明白,可是为什么加在一起就不理解?佛洛依德的名头太响,人家肯定没问题,人家属于超我的级别,那么出问题的肯定是我这个小读者,我的功力不够,文化太浅,还应该修炼n年以后再来学习这些经典。不够不用心理分析,我的内在小孩就会跳出现,表现自己的受挫,明明是他们没写明白,怎么能怨我们没读懂呢?呵呵,发点牢骚,你平衡了就可以了,你以为写书那么容易,不信让你来试试?你写的那些东西,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不懂呢!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三):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过去的自我,期待的自我,被压抑的自我,尚未意识到的自我。然后,我们从外界找了一个客体,通过移情,投射等各种机制把自我转移到他人身上,于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就变成了我们和他人的关系。通过与他人的纠缠,我们认清了自己,修正它,从而形成完整人格

  attention: 当下的情境不是新的,而是对过去的复制。

  孩子的喜怒哀惧是生命能量自然流动,但是父母会由于自己缘故压制孩子的情绪思考。于是,这种创伤就固着在孩子体内。由于对权威的惧怕,孩子会把这种打压重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人在七岁之前接受人和事被称为原生家庭,这时候的学习是不加选择的,因为没有参考模式成熟心智。孩子会通过模仿周围人来融入,适应这个环境,这种习得又通过周围人的肯定加强。之后在学校受到的道德审美教育都是建立在原生家庭给的影响之上,直至十八岁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人格,辐射余生。四十五岁左右,人会发展出较为良好的内省力,在那之前,你可以去原生家庭寻找答案。

  良好的习惯或者有毒的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有毒的思想包括“我喂养了你,所以你是我的所有物,得听我的安排,否则就是不孝”;“你没这么不听话,我还这么爱你并且只有父母爱你,所以你得感恩涕零”;“你的养育费用太贵了,我们家都快养不起了”。

  每个成年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创伤,很少有完美成长。对你继承而来并习以为常的模式产生质疑,这是改变的开始。拥抱你的内在的哭泣的小孩,让有毒的思想在这一代终止,享受良性的情感反馈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四):内心重塑

  每个孩子的成长总不会的是完美的,会被大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各种各样事物,那种制约会一直伴着他们成长。人们常说环境塑造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顺利的完成家长大人对自己的期待,或许某个不经意的时候 ,就会伤了孩子的心。那些内心受伤的脆弱情感层,形成了一个脆弱受伤的小孩,无法长大……

  这本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就是讲解如何治愈安抚这些内在脆弱情感的书籍。人们在外加所表现的,往往只是一个人情感很小的一方面。每个人都内心紧锁,只为特定的人打开。而那些隐藏在内心的情感在人们长大后被压抑的内心的某一角,一不小的时候就会如洪水般来袭,给了人们来带了生活上困扰。文中有着很多真人情况来举例说明并找到了受到困扰的根源诉说成年人的背后,一般都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曾在童年时和父母的关系中体验到情感受挫和理想破灭。我们可以知道时间是治愈伤痛的一副良药,只是有时候这幅药需要的时间太长,而知道了受伤的根源在于对症下药效果来的好的多。从内部的世界角度去看人格面具在童年中形成,去看无意识的思维力里的防御性。书中为读者们呈现了各式的比例 和他们形成的原因,讲述了防御机制里需要的准备和治疗的方法,而里面重要的作用就是家人支持鼓励。我们渴望别别人关注,获得认同感,而有时候期望得到回复对象却一直看不见,感情中的摩擦常常因此而来。按照书中的原理,这是一种无意识里困扰自己的真实冲突,需要反省和自我调节,否则就会出现恐惧、伤害甚至失望消极情绪中。

  每个人都希望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美好,而这些专家们又恰好的提供了一个好的交流平台,用他们多年的经验为读者指点迷津。所有的关系的根源是人与自身的关系,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可以了解那个懦弱小孩的发展,也将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大的帮助。只是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这种硬性翻译的小说在亲密关系疗愈之道中有着明显的翻译色彩,如果能稍微改善一些,或许更适合国内人群阅读

  探索、理解,这样的一本关于关心人们健康成长的书会让人们读后有所收获,也让自己更加的完善优秀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后感(五):疗愈心灵 健康人生

  选这本书读,是因为被它的题目所吸引,实际看的过程还是不顺畅的,到第三遍才看懂。

  现将自己认可喜欢的表述整理如下

  创伤中最大的挫折是不被支持做原来的自己,而被制约成别人期望的人。活力能量受压抑,生机盎然变成沮丧和缺乏活力。充分重视与他人的融合是重要的,但尽可能将我们自身不同方面进行联结同样重要。

  抛弃和孤独这些基本的恐惧可能是所有恐惧中最令人害怕的,迫使我们伪造一个可接受的虚假自我展现给外界,将不可接受的自我禁闭在内心更黑暗角落

  死亡之眼。

  在他们受到变态对待的时候,他们常常没有羞辱感。他们对自己感觉不到积极信息被动顺从。

  童年期的经历教会我们,消极情感的丑陋表达不是毫无意义的就是危险的,因此,对早期受挫的健康反映被推进了无意识的深处。

  次人格,次级的隐蔽的操纵者,驱使要人走向不健康甚至毁灭

  情感不可获,互补的对立面微妙的蓄意破坏,远离焦虑,恐惧无处不在,找到一种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行动背后的驱动力

  会遗传的有害信念,无价值感,女人的屈从角色依恋类型等。

  共谋的危害

  读这本书够累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