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艾比斯之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08 04:1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精选10篇

  《艾比斯之梦》是一本由[日] 山本弘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一):机器人科幻的必读之作

  机器题材的科幻作品我们已经读过太多太多,但综合主题,无非三类:机器人战胜了人类,反过来将人类奴役;机器人培养出了人类的感情,和人类相爱或成了朋友;以及智能机器人的伦理社会问题同类品读多了,我们不禁要问:在此题材上,我们还有没有办法创新?《艾比斯之梦》给了我肯定回答

  读过最初篇章,我坚信这又是一个人反抗机器人奴役的题材,甚至一度想要弃书。将我留下的是书中的第一个小故事——《宇宙尽在我指尖》。并不是说这个故事有多么惊艳,而是它向我展示出此书的主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当读到第三篇《镜子女孩》时,我彻底的爱上了这本书。从故事的字里行间我可以读出,作者完全具备写“硬科幻”的功底的,关于AI自我学习算法的几段讨论,至少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了解才能写出。第四篇的《黑洞隐者》更是如此,以笔者对黑洞肤浅认识,并没有发现作者列举的知识有任何漏洞——这绝不是肤浅的阅读一遍科普读物能够达到的水平

  笔者一向认为日本的科幻十分奇葩:作者明明有“硬”起来的水平,却偏偏要让作品看起来很“软”。之前读过的《冬至草》和《来自新世界》如此,这次的《艾比斯之梦》亦如此。日本的科幻作者似乎十分忌讳在书中长篇累牍的讨论的科学设定,可反观其推理作品却对此不亦乐乎。这里同样要对国内科幻作者提出批评,很多作者缺乏科学功底却不懂回避问题,读过一些科普读物便将其错误理解直接用在作品中;对比隔岸的作者明明懂却要回避卖弄,着实应当面壁思过。

  言归正传。倒数第二篇的《诗音到来的日子绝对可以列入机器人最佳短篇的系列,作品中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观点:例如对阿西莫夫三定律的质疑,例如对机器人如何判断“对与错”的讨论。作者提出机器人与人类的思考逻辑不同的,因此不能用人类的情感去判断或要求机器人。对于带自己上街的行为,诗音认为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并不是道德上的错误,而是逻辑上的错误。读了太多培养机器人感情的作品,如此的设定令笔者眼前一亮:事实应该如此,让机器人拥有感情本来就是人类的妄自尊大——因为此事并不合逻辑。

  最后一篇故事将此设定进一步推进,并演化出了作者自己的“机器人史”。根本没有机器人与人类的战争,机器人也没有意愿模仿人类的感情。但机器人却是比人类更加进化的物种,这种比较无关乎优劣,只是“不同”——就仿佛鸟之于鱼。于是,大部分人类选择了“让位”,将地球未来交给了AI。如果有幸能看到那一天的到来,我想我也会微笑着拍拍机器人的肩膀——

  就交给你们了。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二):人生的反转

  我的人生在此之前都没有读过任何小说,说来有人肯定会问那你之前都看什么,呵呵。我看的就像是一个朋友说的那种,知识点犹如星星一般的尖锐。我只看我感兴趣的,大多数和哲学宗教理论那种特费脑的,可以让脑袋打结的书。我是觉得可以给我的大脑开辟另外一种天空般的快感。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手中有本“神书”就可以飞翔一般。(不免觉得自己特牛逼,可是牛逼的自己其实很傻逼,唉......当然这个是题外话)

  这本书是一个初识就觉得很棒的朋友推荐的,她是说这个是软科幻类书,作为一个连小说都没有读过几本的人来说,啥叫软科幻啊?我就是用我浅薄的理解来说服自己说,哦~软的相对就是生硬把,再加上我前阵子看见的美国电影忘记名字,4个字,那种应该是我理解的硬科幻(后来某次聊天中证实了我的浅薄的认识貌似是正确的)嗯,这个软科幻应该可以把,加之我先把伊坂幸太郎的《奥杜邦的祈祷》看完之后,对这个姑娘推荐的书还是很有好感的。但是这个封面莫名其妙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它好看。额····不多言。

  因为在病重期开始阅读,结果前面不知道是因为在医院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读的很没有兴趣。加之当时我正好有本《新周刊》宫崎骏的期刊,主题是悲观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好吧,我其实还是比较保守。我看着新周刊,就把它仍在一边,便不再读。

  结果,我病的时间比我想象的时间久,嗯,这本书变成了猴子手里的生姜,毕竟小说读起来不费脑。在当时我已经没有力气动脑看书的时候,也不想再拿起ipad看无聊电视剧的时候,这本书我开始重新读。

  嗯!好看。

  真的,当我发现每个小故事都是一个感慨,作者给予了很多他的感悟在其中,我才猛然的被它吸住了。艾比斯之梦其实只是临近结局的一篇短文,整本书的高潮是《诗音翩然到来之日》,整体隐晦的将做着完整思绪全部尽述。看着就不舍得过快的读完,那种高潮感不忍马上体验。可是好书总归结束,小说也许真的有魅力吸引人,因为也似人生,小段人生折射大段生命吧。

  看着身边的一切,不觉得这星球更加深邃我喜欢那种在真实空间的迸发,与另个空间的交错。因为这个空间不太好玩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三):故事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真实

  原来边读艾斯比(我决定就这么称呼了,实在不想每次把顺手打出来的艾斯比再改成艾比斯><)边在豆瓣首页评论上留言,后来自己若有所思,决定还是写一篇评论记录一下。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在拿它和三体作比较,总体上来说,阅读体验比三体更好(我对于科幻小说实在是门外汉,找不到比三体更接近的比较对象了)。因为读书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寓教于乐,其实乐是在首位的,就拿三体来说,看到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理论,首先是感到震撼有趣,假如说通过这种兴趣去了解了社会学达到了教化目的,那自然更好。如果不能倒也没什么,至少得到了阅读快感。

  所以说,艾斯比的好读就在此处。它营造出一种双重结构:故事中的故事(指前六个故事)和故事中的真实(指楔子,中场休息和艾斯比之梦)。

  和许多评论不同,我看到最后也没觉得通篇的故事是一个温情治愈的路线

  当然,故事中的故事无一例外全部是清新温柔的套线,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且在细节处做了很多用心操作,比如第五篇〈正义不打折的世界〉尝试高中生语言特点叙述整个故事(我不知道是译者改编还是作者有意为之)。

  相对于温情的故事中的故事来说,故事中的真实并非那么讨喜,虽然在结局上一直意图朝治愈系靠拢,但是整个故事给人营造的感觉非常冷酷:人类创造出了比自己更加优秀的物种,并且在这种物种善意的帮助下认识了自己的缺陷(当然也有拒绝认知的,正是主角所在群体),最后决定变相地灭绝自身。最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是,正是AI完全没有恶意举动造成了人类的灭绝。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反驳,人类的灭绝就如同恐龙灭绝一样是迟早的问题,是身体机能方面的缺陷所致。可是,即使尚且不论人类创造AI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包括私人的造福和人类群体的造福),AI的存在和进化发展本身却加速了人类的灭绝。最后艾斯比给我们的解答是:AI们会带着人类的梦想,继续向宇宙更深更远更无穷处前进。

  我没法判断这个解答是否是暧昧不明的,艾斯比通篇的故事营造出了一个悖论:“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

  事实上,关于这个悖论的解答就和艾斯比在故事中尝试做出的解答相差无几。我们通常会把这个问题化成“上帝能否违反逻辑?”结果是“不能”,或者通过集合论甚而更多方法推断出这个悖论本身就是错误的。艾斯比之梦也是通过一种聪明取巧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AI和人类根本不同,所以没办法互相理解。也就是说,人无法理解AI。

  再说到在书中作者如何营造出一种人无法理解AI的情景,首先最为突出的是第七篇同名故事〈艾斯比之梦〉,直接用语言上的表意不明,制造出大量生造词汇,错误的语法不通顺的句子,佐证人类无法理解AI。

  那么最大的问题来了,小说写到这个地步基本是在自绝后路,把一切的悬念和问题推给“人无法理解”并不明智,接下来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最后沦为三流的网络文学作品。然而艾斯比用了一个相当直接的方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创造概念,创造可以令故事顺利发展的所有概念。

  换言之,既然故事无法在你的世界里开展,那你就再造出一个新世界吧。

  于是有了那六篇虚构的虚构故事。当然了,艾斯比在全书中一直紧扣的理念是——故事,可能比真实更正确。(但是这个十个字的理念,“故事”,“真实”,“正确”这三个词汇与我们的常识并不相同,换言之,是AI的说法,是人类不能完全理解的说法)

  这是我觉得艾斯比相当高光的地方:它用虚构的故事,告诉你一切都是虚构的,但是,虚构的却比真实的更引人入胜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四):几个问题

  人类很苛刻。 对于我们AI而言,有个体差异理所当然的事。思考速度会受到硬体的规格影响,最大会有五十多倍的差距。有的AI「脑筋灵活」,有的AI「脑筋迟钝」,但对话时会使速度同步,所以没有问题。当然,思考模式、人类所谓的「嗜好」、「个性」也各不相同。虚拟机体外观差异更大,有的AI和人类一模一样,也有AI长得像怪物,或者覆盖金属外壳,一副典型的机器人模样

  对于我们而言,差异就只是差异。

  但是,对于人类而言并非如此。他们会嘲笑反应迟钝的人,轻视感觉或运动机能有障碍的人,厌恶和自己拥有不同信念的人。甚至连机体颜色的差异都会成为他们憎恶的对象。他们因为一些对于我们而言不算问题的微小差异而相互憎恨。 一部分的人类批评:AI无法理解人类的感情。那是事实。举例来说,我们无法理解「轻视」这种感情。规格、机体颜色和出身地的不同,为什么会产生憎恶呢?无论是基于逻辑或感觉,我们都无法接受。看到人类对猫狗及热带鱼投注关爱,更是让我们一头雾水。人类明明能爱智能比自己低、不会说话、和自己长得完全不同的生物,为何不能彼此相爱呢?

  我们确实没有像人类一样的爱。但是,我们能够理解人类因为不合理理由伤害他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我们能够理解爱优于恨、宽容优于苛刻、合作优于斗争。我们不会像人类一样,忽略那种理所当然的原则

  我们绝对无法成为和人类一模一样的生物。我们绝对不会像人类一样轻视别人。那绝非缺陷。因为我们在逻辑上和道德上都比人类优秀。纵使我们会引以为傲,也不会因此轻视人类。因为那只不过是身为智慧体的规格差异罢了。 ——摘自菲比斯宣言

  AI不会伤害人的推论建立在人类的矛盾总是能够达到和解,并且AI的逻辑判断优于人类这个基础上,然而,且不说人们经常无法同时获得利益,甚至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能用简单的对错衡量。当他们面对电车难题时又该怎样判断呢?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五):理解,爱,包容,梦想。——《艾比斯之梦》书评

  本书的叙事手段十分有趣,以一条“机器人女孩给人类男孩讲故事”的主线穿起了全文

  书中一共讲述了七个故事,前六个是虚拟的,最后一个则是女主人公,机器人女孩艾比斯自己的真实故事。

  而前六个故事以递进的方式,一点点带领主人公,也带领着作为读者的我们,愈来愈接近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七个故事,艾比斯之梦。

  那我们就来挨个看看这几个小故事:

  一 《宇宙尽在我指尖》

  在这个故事中,科技还处于我们现在社会的水平,一群陌生人,因为对科幻世界和写作的共同爱好,藉由网络联结在一起,每人虚拟出一个角色,并在网站上共同创作以这些角色为主角的科幻小说。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虚拟难道真得就不如现实吗?难道虚拟世界就没有意义吗?

  二 《令人雀跃的虚空间》

  第二个故事中,人类社会的科技明显进步了很多,人们可以很轻松的在网络中的虚拟世界里模拟出各种avatar,甚至在里面看书、喝咖啡,一起逛街或者去游乐园玩。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依然为真实的人类,只不过他们的邂逅、搭讪、约会全部都发生在虚拟的世界里。看到第二章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以前也无数次的自问自答过,那就是虚拟难道不是真实的吗?到底什么算真实的什么算虚拟的?如果有这么一部设备,你通过它可以去探索美国国家公园,并且让你拥有全部真实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温度、湿度、震动、风、疼痛、等等等等,所有的风景也都是100%还原,那么这与我们真得去过那里有区别吗?

  三 《镜子女孩》

  终于,拥有AI的虚拟角色登场了,尽管这时候,她们还只能存在与镜子中,唯一的互动也只有交谈,但是已经具备学习和理解的能力了。

  四 《黑洞隐者》

  六个虚拟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之一,基本上被闲置的拥有高级AI的空间站伊利安索斯在黑洞的旁边日复一日的执行着既定程序里人们设定下的任务,没事做的时候,它喜欢关闭空间站的感应,进入人型机器人,像人一样行走,观看宇宙,写散文,它的遗憾是,它写不出诗歌,因为它觉得那太过于困难,而且自己也没有诗人的感性。

  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席琳克丝·杜菲的女孩来到这里,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它越来越感性了,越来越像诗人了,最终……卖个关子,不剧透了。

  五 《正义不打折的世界》

  这个故事怎么说都会超级剧透,影响阅读乐趣,所以我略过吧。

  六 《诗音翩然到来之日》

  两个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二,也是全书的最美的故事。诗音的成长见证了拥有超级AI的机器人的强大能力,她通过不断学习,尝试去理解人,拥有爱,当她发现人类丑恶的一面时,她也能用最包容的心态去想办法继续关爱人类。

  最有趣,最可爱,也最能体现机器人强大自我意识的,莫过于诗音的秘密模式了。当她最终说出那个秘密时,我感动的一塌糊涂。

  这个故事的哲理太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了,我会在读书笔记里详细的记录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

  七 《艾比斯之梦》

  艾比斯自己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里面包含了前六个故事里所有的哲理:

  虚拟的故事也许比真实的更有价值。

  角色扮演与现实世界等值。

  写作是因为自己想写,冒险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赞赏你,所以暗地里帮助讨厌自己的人类,一边给他们送食物药品一边被他们攻击咒骂,也没有关系,做这些本来也不是为了得到赞赏的,只要能帮到人类就好了。

  机器人比人聪明,人比小狗小猫聪明,那只是规格的差异罢了,人可以与猫狗成为朋友,友善的照顾它们,机器人也同样关爱保护着人类,并为人类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

  本书的故事还非常有画面感,希望可以被翻拍成电影,还有那些热血的场景,一定可以让我们的小宇宙激昂的燃烧起来的!

  不过也有大段的值得深思的对话,只适合拿着书本,静静地看,静静地想。

  除了讲述机器人问题的哲理,其中关于人性的探讨,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故事里那些愚昧、沉醉在过去、封闭自己、充满了迫害妄想症的人类的故事,每天依然在上演,什么时候我们能做到诗音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是只有『自己人』,是所有的人类。和平共存比战争对人类更有利。“ 真正做到用道德和逻辑去思考问题时,地球就会变得更美好一些吧。

  :附带笔记索引连接,有深度剧透,慎入。

  http://www.douban.com/note/295887592/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六):典型的日系二次元佳作,超越阿西莫夫言过其实

  看介绍说完善了机器人三定律,超越阿西莫夫,配合豆瓣的高评分,让我对这本书还是充满了期待的。可能是期望值过高,读完后略有些小失望。

  作为一个曾经的二次元+GAL GAME的重度爱好者,艾比斯之梦读起来还是很有亲切感的,如果制作成Gal Game的话,应该会是一部佳作。但同样是机器人题材,和阿西莫夫大师比起来,个人感觉还是相去甚远。虽说是好故事,但整体感觉还是偏单薄,和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的气势磅礴、内涵深远不在一个层次上。

  艾比斯之梦的设想,更多的反应了日本独有的二次元次文化下的视角——爱上虚拟的二次元人物并从中获取幸福感,TAI对人类完全的包容与爱,以致于最后对人类进行了简单的二分法:凡是突破了自我屏障的“不狭隘”的人类,都自觉自愿地放弃了生育,将地球让位于TAI这种被认为是更高等更完善的“智慧物种”,无法突破的“狭隘”的人类,则选择在

  偏执和谎言中固步自封地生存下去,并且从小说的结局来看,如果还有续集的话,则是男主角在“觉悟”后,克服重重困境,终于打破了剩余人类的屏障,让所剩无几的人类也心甘情愿地走上物种灭绝的道路。

  姑且抛开人工智能是否能自我突破,并达到对所有物种抱持有最大的善意与包容不说,仅就小说中所展示的机器人世界而言,除了重度二次元宅,否则实在很难说是美好。机器人世界说白了,就是在大量PAI维持社会基本需求的情况下,集各种幻想、游戏、动漫于一身,以人类的小说为蓝本,创造了无数的MMORPG的世界,可以让各种RPG控得到充分的满足,并推出结论说在这样的世界中生存几百年也不会觉得无聊。可能作者自己也觉得光是这样有些过于单薄,所以又添加了一个机器人为了完成人类愿望而探索宇宙的情节。但即使如此,机器人的世界还是显得单薄和苍白。除了深受二次元文化影响的超级宅,很难想象全世界的人类会愿意为了这样的世界而心甘情愿退出历史舞台。

  简单来说,艾比斯之梦恰如其名,是一个美丽的梦和童话。与其说是科幻小说,梦幻的成分更大一些。缺乏真正意义上创造力的人工智能,要如何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文明?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敌意文明,如何应对?甚至哪怕是所谓的修正后的三原则和原创的语言,以逻辑和二进制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到底是如何毫无困难地突破逻辑上的障碍,达到了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智能水平的?所有的这一切小说都没有涉及,因为在童话的世界里,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只有包容一切的爱与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别的细节可以忽略不计。

  虽说对于赞美其超过阿西莫夫的过誉之词不敢苛同,但整体而言艾比斯之梦还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当属关于人的自我屏障的论述。由于对某个孤立的、特定的事件或对象的不满,而在自己都不察觉的情况下,盲目地把仇恨对象扩大化,扩大到一个群体以及无数个无辜的个体以及对于不符合自己期望和认知的事实视而不见等,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也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每天都自觉不自觉重复的错误。另外小说中关于对于施暴者忍耐并加以爱心包容的态度,也有其深刻的地方。但有一点矛盾的地方是作者书中似乎对基督教持反对态度,但其所提倡的这种忍耐及爱心与包容,恰恰是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内容,甚至是历史上甘地和马丁路德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精神根源,这点就有些令人捉摸不透了。

  最后的感慨是,书和人需要缘分。如果早几年遇见这本书,或许会成为我的大爱之书也未尝可知,可惜相遇太晚,我已经从二次元回归到了三次元,兴趣爱好也从日系动漫逐渐转移到了欧美的文学和影视剧,即使愿意,也已经无法再进入艾比斯这样的梦中了。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七):一个成熟的梦

  这本书没有满足我对科幻的一般定义,倒不如就单纯说它是人和机器人的故事。没有很恢弘的场面,就是很朴素的几个故事,像是一篇散文。但是确实可以让人感觉的不一样的东西,尤其是里面对人类的一些描述,像是诗音翩然到来之际里面诗音和神原绘梨花的对话,“所有人类都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人类总是会做出逻辑上,道德上不合适的行为。

  看到最后会意外艾比斯居然是会想要完成人类和其他智慧体的交流,以为在有意识之后会有自己的理想目标什么的,不过,跟人一样的话,自己也会提出一样的想法吧。

  作者对人类也进行了一次剖析,看到说人类都是阿尔兹海默症什么的都会第一时间反驳,觉得不会啊,我很好。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人类很不完美,极有可能是机缘巧合才会成为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就算灭亡有可能也不是被逼的,也许就是应该吧。注定可能会逐渐衰退,走到我们应该的宿命里。

  还收获了一个3+10i的梗~~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八):简单的评价

  在看这本书之前,对科幻小说并未有太多的了解。因此对我来说,我是把本书作为一本普通的小说来看待的。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地球已被机器人所主宰。一个长期反抗机器人的说书人被AI 所抓获。并从AI中听到了七个故事。

  这七个故事虽说相互独立,但又有着联系。

  前两个故事并未涉及AI,只是单纯的表达了在虚拟环境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感情是真实的。

  三到六则是AI在通过足够的情感,对话的积累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意识。

  最后一个则是AI 诞生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七个故事都并不复杂,构成了一部AI的发展史。此外每个故事也充满着爱和希望,给人们一种正能量的感觉。

  但就结局而言,这本书的一些设定并不能让我满意。

  首先,我并不能认同人类会把地球交给"更智慧的存在"管理的情况会发生。而是更倾向于人类与AI共存的结局。当然,如果选择了人与AI共存的社会作为背景,那么开场时的悬疑将会少很多。

  其次,诚然如诗音所说,“犯错是人类的本质”。但我认为无论是人还是AI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不犯错是不存在的。所谓学习,那肯定包括犯错以及如何修正错误的学习。无论怎样,总是会有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数据库再怎么完善,决策依然是概率事件。充其量,AI只是能更精确的把握这个概率罢了。的确人类在历史下,曾做出众多骇人听闻的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在尽力的去反思。虽然直到现在整个人类社会依然存在的不少的问题。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区域间的交流增加,很多当年因为不可理解的因素都会减少。

  看书的时候,还有一些其它的疑问。但忘了做笔记,忽然有点想不起来了。看来把想法记下来这个习惯还是有必要的。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九):你不相信的事

  “如果‘未来’有实体存在,那么‘过去’也许就没有那么诱人了。”

  ——纳博科夫

  在《反对阐释》一书中,苏珊?桑塔格抱怨说,典型的科幻电影已经落入了如西部片一样的俗套:科学技术制造出一系列可怕的后果;灾难、怪兽、危机和毁灭总是突如其来地降临,英雄挺身而出,拯救世界;正义与邪恶依然泾渭分明,不同阵营势不两立,而外星人或是异族总有一天会发起入侵和杀戮;即使星际旅行也不例外——危机四伏的宇宙,让我们不得不出发或者逃离某个星球,让旅行的浪漫意味大打折扣。

  “科幻电影不是关于科学的,而是关于灾难的。”苏珊?桑塔格说,“这些电影把有关身份认同、意志选择、力量、知识、幸福、社会共识、罪恶、责任等对我们当前的极端状况无济于事的那些陈词滥调全部永恒化了。”

  无数作家设想过人类的未来——我们读过《1984》或《1Q84》式的未来,也读过《云图》或《盛世》式的未来,却很少读到日本科幻小说作家山本弘所构想的未来,如此美好、又温情脉脉。

  在小说《艾比斯之梦》中,他虚构了这样的未来:拥有自主意识的AI机器人掌握了世界的控制权,并代替人类有计划地不断创造、探索新的世界;他们拥有比人类更高的智慧和能力,但毫无歧视地与人类共处;他们虽然无法理解人类的“爱”,但依旧全心全意地保护着人类。

  这样美好的未来,如果上溯至古典时代,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斯威夫特的慧骃国,伏尔泰的黄金国。在那些社会中,理智取代了情感——正因为所有的分歧和社会冲突在理智上都站不住脚,所以也就不可能发生。这些在人类理性范畴内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或许,真的可以交由代表绝对理性与逻辑的机器人来完成?

  坏天堂和好地狱,在山本弘的世界里,再也不是绝然对立的二分法。

  ——但,这会是真的吗?

  流浪在地球各个殖民地,偶尔突袭机器人运输队,热衷于为剩余人类讲故事的主人公“我”同样有这样的疑问。直到某一天,他与机器人艾比斯相遇,战斗交手之后负伤。躺在病床上,艾比斯为他讲述了七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宇宙尽在我指尖》,直接抛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这个世界够好吗?”这篇故事的主人公如此质问:“科幻小说是逃避现实这种事不用别人说,我自己也知道。但是,现实是那么美好的事物吗?有面对它活下去的价值吗?”

  作家唐诺也在某篇序言中表达过同样的意思,他说:“相对于无羁的、虚拟的、任意的催眠世界,如果被叫回来的我们,四顾发现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仍一如我们记忆中那样贫乏无趣贫薄,你还是会想倒头睡过去的。” 所以,其实根本不必纠结于“从故事到真实有多远?”故事有时候拥有比事实更强的力量。

  讲故事的人是游吟歌者,他们依靠重复故事保存记忆、传递经验。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言说的经验不是越来越多了,而是越来越少了。过去,一场雷电带来的大火,或许就会为原始人带来全新的生命经验;一个族人的死,可能就会丧失一批至关重要的知识。但随后,记忆累世积增,知识与学科的分类已经愈加穷尽,还有什么样的经验是无法学习的?还有什么样的记忆是无法复制的?

  新闻报道冲击了小说,小说冲击了故事。每天,我们都在收听全球新闻,但值得一听的故事却少得可怜。经验贬值了,死亡也贬值了。幸好还有热爱故事的人们——因为主人公和同伴们共同维护着一个故事,才得以创造出新的经验。

  第二个故事《令人雀跃的虚拟空间》,讲的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果我们动手画一幅画,就会马上发现,画布上呈现的世界与我们肉眼所见并不完全相同。想要表现出更为真实的画面,就不得不遵守透视法。也就是说,不论绘画或是摄影,都是世界在某种程度上的变形。曾经十五世纪的透视学,让人忘记了高与低,只关注远与近,于是绘画、电影都成为了“光的艺术”。而今,人类的中枢神经通过“电”延伸开去,“电的艺术”会让人忘记虚拟与现实。

  对这一进程,麦克卢汉表示悲观。他认为,“电”所带来的,并非神经中枢的延伸,反而是截肢:“中枢神经系统延伸和暴露之后,我们必须使其麻木,否则我们必死无疑。因此,这个焦虑的时代,这个电力媒介的时代,同时又是无意识和冷漠的时代。”

  山本弘的想法则乐观得多。解放的速度可以让你摆脱重力的束缚,虚拟空间更是令人雀跃的。在那里,身有残疾的小野内水海可以第一次“看”到樱桃粉这样美丽的颜色,可以漫步樱桃街,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可以在“梦公园”与同伴并肩作战——她甚至还遇到了让她第一次脸红的少年。

  如果想让你明白我的感受,我就不得不动用比喻,讲故事的意义也在于此。但比喻终究隔着一层,如何才能让你感受到我的经验呢?从笛卡尔、康德到胡塞尔,哲学家们也执着于“知觉”这个问题已久。

  哪一株才是真正的树?静止在那里被观察到的具象,还是地上一闪而过的影子,又或者是风穿过树叶间,带来的气息?本雅明曾经感慨,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的“气息”消失了。未来,也许正是虚拟现实技术会让人再次感受到这宝贵的“气息”,并且或许还可以传递这一“气息”。

  第三个故事《镜中女孩》和第四个故事《黑暗潜者》,讲的是“如何进入你的世界?

  不得不承认,艾比斯说得对,“人类的沟通技巧极差。”我一度认为,人类根本不具有真正沟通的能力。就算他们面对同一个事物,也依然是用不同的语言、词汇系统在谈论,用不同的心智去感受。巴别塔让我们成为如此孤独的存在,而孤独是无法抚慰孤独的。

  机器人并非万能,比如他们可能无法写诗,也无法真正读取人类的头脑与情感。如同现在大型计算机也无法模拟一切,地震说来就来,科学家束手无策。故事的间歇,艾比斯这样解答“我”的问题:“如果你的意思是指无法直接扫描人类的思考,那么你说的对。可是,人类之间也是一样吧?只透过语言和表情间接地传达彼此的思绪,即使说‘我爱你’,对方也不确定那是真是假……”

  即使无法理解,我依然那么急切地想进入你的世界。“我知道你的一切,我想跟你见面,我想和真正的你说话……”我愿意陪伴你潜入黑洞:“因为我想排解您的寂寞——这个理由不行吗?”

  第五和第六个故事,讲的是“如何接受你的世界?”

  人类的抒情方式,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时间”这两个概念上的。或者不如说是,面对死的焦虑。苏珊?桑塔格说,科幻作品是面对死亡焦虑的新神话。

  在《正义不打折的世界》这则故事中,对于另一空间的“我”来说,“死”这个概念让人震惊:居然有一个世界的死亡意味着永别。《诗音翩然到来之日》进一步探讨了死亡这一概念,AI不像人类会拘泥于自己的身体,他们认为意识和记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害怕的不是身体受到破坏,而是记忆受损。最终,诗音为生与死都找到了意义——保存,并创造记忆。“就某种层面上来说,或许可以说,她比人类更重视‘灵魂’。”

  “告诉我去你的世界的方法,说不定我可以拯救你的世界。”“没有方法来我们的世界。而且,即使能来,你也束手无策。”那么,“我”还可以做什么?——你还可以选择相信啊。

  第七个故事《艾比斯之梦》。 据说,这是唯一真实的故事。但故事讲到这里,真实与虚构早就不重要了。“我”已经能够接受人类自身固有的局限,这样一来,“我们无法真正地理解人类。人类也无法理解我们。那是那么严重的问题吗?不要排除无法理解的事物,只要包容即可。光是如此,斗争就会从世上消失。那就是i。”

  在没有死亡的世界,新的抒情方式是“i”。阿甘本说,每一个人都处于不同的历史中。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间轴上,而有了“i”,一切变得更加不同了。

  你在O层,我在1层。空间不仅仅代表地理上的方位,不仅仅是突破大气层的宇宙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几何学概念。时间也是一样。5+7 i与5- 7i当然有着本质的不同。只可惜,“人类的大脑从一开始就欠缺认识“i”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爱”或者“i”?

  用最古老的故事来讲,那就是:彼得见基督行于水上,他便问,我可能在水上行走?基督说:你来吧。

  七则故事为你重构世界。那些你不相信的事,你仍然不会相信。但我愿意再说一次。

  《艾比斯之梦》读后感(十):日式小清新的《艾比斯之梦》

  就是典型的日式小清新啊,说超越阿西莫夫的人就是中学现代文阅读总是能“领会作者深意”的人吧(其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场面恢宏,很少具体刻画单一的人物事件。如果说有阿翁风格、超越机器人系列,那为什么阿西莫夫的书那么引人入胜让我废寝忘食,而这个越读约起了敷衍之心?我想主要是两个作者胸怀的差异吧。

  虚拟空间,镜中女孩,正义不打折世界可以合并同类项,就是举出虚拟世界的一些特质,以及现实中的人与其相互作用时会发生什么心理碰撞。

  诗音翩然到来之日,其实已经不是遥远的未来了,我对这个故事比较感兴趣。不过那么高级的机器人,居然需要每四个小时加一次甲醇,我有点不接受。

  黑洞潜者立意比较高,不过还没看书的人自己看吧。

  艾比斯之梦,没有读完全,读不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