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融e时代》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融e时代》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0 05:0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融e时代》读后感精选10篇

  《金融e时代》是一本由万建华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融e时代》读后感(一):金融恐龙的求生之道

  商业银行会像比尔盖茨说的那样,成为21世纪的恐龙吗?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阿里和腾讯在你追我赶、大招频频的军备竞赛中,已经把互联网金融的“战火”烧到了千家万户。这场“钱包争夺战”可要比当初“淘宝V.S.eBay”之战更加惊心动魄摧枯拉朽。也注定了,互联网金融普及速度远远快于电子商务

  两家互联网巨头对战正酣,但是就像日俄战争一样战场却都不在自家地盘,而是争相比拼在金融机构的地盘上“攻城略地”。所以,不论这场战争中谁是最后的赢家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都会是最后的输家。如果说微信红包是对支付宝一次四两拨千斤、兵不血刃的偷袭,那么不如说两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对银行釜底抽薪

  支付宝创立至今已有10年历史,阿里巴巴诚信通更是2002年就已经推出,但是过去数年,支付宝阿里一直在“简化支付流程方面不断下功夫,可以称得上是银行勤勤恳恳的“管道工”。但支付宝中沉淀的千亿资金却只能躺在托管银行那里吃利息,碗里有肉吃不得。

  直到余额横空出世,一跃而成为中国基金规模之最,马云在互联网金融上的野心才终于“图穷匕见”。天弘基金从名不见经传行业大鳄,预示着主动权正在从金融机构向互联网企业中转移:以体量论英雄金融业秩序被一朝倾覆,金融霸主们无不顿生山河变色之感。

  基金业、证券业、信托业……阿里、腾讯等正从金融业的“边缘”快速行军,眼看着就要兵临深沟高垒的银行城下。无论是支付宝还是财付通,都象是两条昼夜不息的“抽血管道”,从银行的“金库”里转移资金,它们失去的不只是息差收入这么简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支付宝只能可怜巴巴地赚取一些银行洒下的面包屑,还要马前卒一般推广POS刷卡机。如今,移动支付绕过了网上银行甚至银联系统的“马其诺防线”,让银行多年以来不惜血本推广的ATM、POS机顿成了收不回的“沉没成本”。

  支付手续费只是互联网企业可以“暂时不取”的小头,“蓄水池”沉淀下的资金才寄托无穷无尽想象力。在这方面,躺在“存贷差”上吃了多年老本的银行更是脆弱不堪一击。莫看现在阿里小贷最高额度只有100万,是银行不屑一啄的“小米”,阿里、腾讯瞄准的2000元以下信用产品招行等也并不放在眼里。这却可能是“破坏型创新者”从价值低端发起的一次逆袭。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玩家入局之后,金融业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银行过去之所以能够躺在“高储蓄率”上睡大觉,是因为投资门槛高高在上,非一般人所能启及。而且耗时费力、手续繁琐的投资工具并非普通工薪阶层可以承受。如今,等公交的间隙也能够买一块钱基金,余额宝能够投资、消费两不误。理财也变得轻松化、碎片化、民主化。

  对于大多数储蓄者来说,银行只不过是个利息微薄的“保险柜”;对于大多数信用卡用户来说,银行只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促狭鬼。这两种角色银行做的都差强人意。如今,阿里、腾讯已经不满足于取代银行了,它们要打造一个集支付、信贷、理财为一体的金融闭环。

  当然,有人会说,互联网金融并非是一种金融本质的创新。但是我觉得相对于比特币虚无缥缈的“乌托邦”来说,这是一条更加现实的通往未来之路。

  梳理了一遍互联网金融的演进之路,是为评论这本书做一下理论铺垫

  我们已经从阿里巴巴、腾讯的“作战室”里听到了太多的檄文和号角,却很少听到坚壁清野一方的声音。当然,炮声隆隆中也能隐约听到他们振作自强、主动出击的宣言,不过都被对方山呼海啸的冲杀声淹没了。

  交战互联网金融,平安银行发力赶超同业;

  与互联网金融贴身“肉搏” 银行PK“宝宝”打响“收益战”;

  兴业银行酝酿互联网金融新布局……

  交通银行行长牛喜明的话可能道出了金融从业者普遍心声:“(未来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将是一个以物理网点支撑,以互联网金融为平台,以客户自助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商业银行。”

  这种思维和当初开设网上银行时的思路如出一辙:只不过把业务搬到了网上,多了个减轻柜台压力渠道而已。没有伤筋动骨、洗心革面的决心,如何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与金融机构上述自乱阵脚的应对之策相比,30年军龄的金融业老兵万建华试图在理上将“互联网圈的野蛮人”纳降于麾下。他要证明的是:金融业是最早搭乘“信息快车”的行业之一,一直屹立在信息浪潮之巅。凭什么轻而易举地就被互联网企业斩于马下呢?

  从磁条存折到IC银行卡,从电脑终端行情软件到移动手机下单系统,从ATM、POS到掌上银行……万建华在书里把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的融合演进称作基于“数字”的“联姻”。

  初看上去,这种基因论似乎不无道理。但是稍微深入就会发现这种论点站不住脚:难道传统商超用上了自动收银机、ERP软件、库存智能处理系统就能够筑起一道抵御电商的大墙了吗?

  互联网早已超越了信息技术的范畴,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革命。从这个角度看,ATM、POS机和银行柜台并没有本质区别,更称不上什么技术革命。

  作为VISA之父、招行信用卡战略推动者、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在金融业中推动信息化的排头兵。然而,他津津乐道的仍然是ATM的使用率从2007年的53%提高到2011年的84%,网上银行使用率从1%提高到18%这样的“政绩指标”。

  “网上银行大有成为集金融产品与其他行业产品的综合交易平台,甚至成为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的势头。”万建华欣欣然而有这样的信心,想必是没有在非IE浏览器上登陆过网银吧,或者,没有使用过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微信支付?虽然大额资金还是绕不开网上银行,但是碎片化的支付场景下,网上银行已经没有立足之地

  网上银行曾经身穿石器时代的技术盔甲,手持“安全”挡箭牌,如今,移动支付时代快捷至上,从快捷支付到微信一分钟绑定银行卡,安全等级正在一步步下探,“安全”和“隐私”一样,在互联网时代正在被重新定义,而定义权不再握在银行手中了。

  万建华为银行找到的另一张“互联网入场券”是账户资源,在未来的金融竞争中,得账户者得天下

  “互联网商业的通行法则如‘先发优势’、‘嬴家通吃’等对银行业来说却很可能是个例外想象一下吧,银行拥有多少客户数量?有多少活跃的账户数量?”如果“保险号码”真有淘宝账号那样的用户粘性,为什么银行一窝蜂上马的电商项目全都铩羽而归?建行2007年时又为何会“屈尊”和阿里巴巴合作,以获取电商企业核心的交易数据?当一个支付宝账号就能实现消费、支付、信贷、理财一系列服务,当微信轻轻松松地将资金流纳入社交网络中时,银行账号还有在互联网时代逆袭的机会吗?

  万建华当然也看到了银行受制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而束手束脚,难以为数亿用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无法挟人口之利迅速扩张地盘,坐看用户弃之而去而无力挽回。所以他发出了“全能银行时代,大就是美”的呼吁,希望打造集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为一体的金融航母,抵御互联网企业的汹涌来袭。

  大敌当前抱团求生,确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只是恐怕机会窗口已经关闭,留给监管层审时度势的时间已然不多。而且,没有一块“强用户粘性”平台作为地基,捆绑再多的业务都不过是沙上筑塔。

  万建华预言商业银行“恐龙不死”,认为未来金融业的客户群将向两个群体分化,相应派生出两种不同的服务需求——“一种是个体异性非常大的、但为其创造了主要利润高端客户的服务需求,比如高净值人群资产管理财服务。另一种是普遍性的、同质化的、平均贡献率较低的普通客户的服务需求,如一般的汇款、信用卡消费等。”

  在他的设想中,“恐龙”不仅不死,而且还要大小通吃,两条腿走路——“在信息化基础上对大众标准化产品基础上的规模化增长和在高净值客户平台上的个性化、定制化增长。标准化的模块式服务和专家(管家)式的高价值服务相得益彰”。

  这样既要运斤如飞,又要穿针引线的功夫对于“恐龙”来说未免难度太高了。大众化服务方面,我看身形笨重的银行无论如何也比不过互联网企业;只有在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托管服务上,一旦开放混业经营,银行还能够大有作为,不过前提是能够熬过“魔鬼瘦身“的阵痛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财经评书,热门财经图书、畅销职场小说经典经济著作 ,提取书里精华,用文字和声音将书中智慧一网打尽。让你在碎片时间也能“读完”一本本好书

  《金融e时代》读后感(二):得账户者得天下

  张勇/文

  2013年陆家嘴论坛上,一群金融监管者和从业者纵论互联网金融,他们关心的是,在面对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冲击时,传统金融机构如何才能避免成为“21世纪的恐龙”?

  领导过银行、信托、证券以及类IT企业的国泰君安证券现任董事长万建华在其新作《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中,看到信息行业和金融行业“同源”的本质,提出向金融嫁接嬗变力量的就是两者共同的基因——“数字”。

  在万建华看来,“在信息行业中,存储和传输的本质内容都是转化为二进制1和0的数字化的信息,而在金融领域人们交换和流通的货币以及财富也是以数字和度量衡单位代表。所以,即便它们表达和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这两个行业都在围绕着‘数字’运转”,“正是看似不起眼的数字们,将这两个最有生机活力的行业紧密串联在了一起。”

  通过eBay上的帐户,你可以坐在家中买到几乎所有想要的商品;而通过在Facebook上注册帐户,你可能联系上多年未见的朋友。在中国,类似网站则有淘宝和微博,而要使用这些网站,就必须要注册帐户。

  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电子帐户”充斥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即时通讯需要帐户、电子邮件需要帐户,网购要帐户、炒股要帐户,连玩个网游也得有帐户。

  万建华一直坚持主张的一个观点是:在未来的金融竞争中,帐户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力量。甚至可以夸张点说,在金融领域,想得天下者,先要得到帐户。

  在书中,万建华打了个通俗比方,把帐户看作是商家和企业为客户建立的“档案袋”和“保险柜”。在信息经济时代,账户不仅是用户联通互联网的身份凭证,更是包括信息价值和货币价值在内的所有客户价值的综合载体,是商家、企业同客户交互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挖掘客户价值的直接途径

  事实上,帐户就是商家抓住消费者的重要手段,有了帐户,就有了与消费者沟通桥梁,可以通过研究消费者对帐户的使用而制定出更精准的产品,甚至做出更多有价值的衍生服务。

  抓住了帐户之后,更高端的商业模式又是什么呢?万建华一直推崇的是他长期坚持的“平台+标准”的“赢家法则”。

  IT技术衍生出的平台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缔造出一个又一个“赢家通吃”的传奇。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一个让苹果用户购买软件的平台,用户只要在平台上绑定一个能够通过信用卡或储蓄卡支付的帐户,就能够方便地在平台上付费或者免费下载各类自己需要的软件。

  而另一方面,软件开发者又可以通过苹果公司开放的“应用开发接口”上传自己的App,所得收益与苹果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成。这种省去了所有销售中间环节的模式让软件开发者趋之若鹜,当然这个平台也是因为绑定了大量的用户而显得更有商业价值。

  万建华所考虑的是,拥有大量帐户的金融机构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平台,将金融产品更便捷推送投资者。万建华看到越来越多的产业都朝着平台化商业模式的方向演进,这使得每一家企业看上去只剩下两种选择——要么成为平台,要么成为平台的参与者。平台与平台参与者相互依存,而平台是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者。

  信息技术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梦工厂。在信息技术的助推下,许多行业频频“变脸”、“变身”,金融业更是首当其冲很难说清楚究竟是体量磅礴的金融业为信息技术提供了创新的温床,还是一日千里的信息技术唤醒了金融业革新的动力,三十年来,我们看到“数字化金融”愈演愈烈

  从磁条存折到IC银行卡,从电脑终端行情软件到移动手机下单系统,从ATM、POS到掌上银行……信息技术早已让金融无时不可,无处不在。而万建华则在书里把这场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的融合演进称作基于“数字”的“联姻”。

  对于商业银行的未来,万建华很乐观,他预言商业银行“恐龙不死”,认为未来金融业的客户群将向两个群体分化,相应派生出两种不同的服务需求——“一种是个体差异性非常大的、但为其创造了主要利润的高端客户的服务需求,比如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托管理财服务。另一种是普遍性的、同质化的、平均利润贡献率较低的普通客户的服务需求,如一般的汇款、信用卡消费等。”

  针对这种分化,金融机构自然要分两条腿走路——“在信息化基础上对大众标准化产品基础上的规模化增长和在高净值客户平台上的个性化、定制化增长。标准化的模块式服务和专家(管家)式的高价值服务相得益彰”。

  《金融e时代》读后感(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在几本互联网金融的书里,我特别喜欢这本。

  首先是因为作者文才的关系。一本理性的书,辅以适当的文采,有更强的可读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的阅历和视角,比如说,如果是一个银行的小职员,可能写出来的内容就不会是这样,我如此说,并没有轻视的意思,我自己本来也是一个银行小职员,所以我能够了解视角的差异。

  对于银行未来的演变,作者做了大胆的推测,而这个未来,是可期的,甚至可能远超想象。我在离开银行十数年后,重新再看这个行业,融合了互联网思维回顾金融,有种奇异的感觉,身在其中的人们,也许会当局者迷,而我曾经目睹过变革的发生,自己也跳出来,我相信“局外之手”的存在,这只手,不只搅动了中国金融,也使中国金融必须接受全球化的挑战。

  银行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曾经对它充满了热爱,在银行环境里,我也养成了自己的良好职业习惯,离开银行,是个人原因也是机遇,我从不后悔,对于培养了我的土壤,我心存感激,也因此一直关注着金融的发展,也会思考金融的未来。近来,当互联网金融成为大众焦点,我由于一个项目的关系,系统地读完这几本书,对于互联网金融有一个清楚的概念,这本书也在其内,予我很大帮助。

  一遍是不够的,还需要细读和思考。变化的发生,往往没有形迹,然而突然间就降临了。我想起矗立在曲阜春秋路上的、我的银行,它在我离去后,外表没有多大变化,然而我知道,没有人、没有地方能够躲开变化。

  这本书的美中不足之处:我觉得图片还可以更精美点,有些地方模糊,影响阅读体验。

  《金融e时代》读后感(四):摘记

  * 自序

  1993 年的早春,我刚刚来到位于深圳蛇口的招商银行总行工作,一天帮网,我和同时饭后散步到蛇口商业大街的一家国有银行支行营业门口,看到了一台当时在国内还非常罕见的 ATM 机(自动取款机),我们随即感慨:毕竟还是大行实力更雄厚,这么快就领先不放了代表最新金融科技水平的自动取款机,可待我们凑近一看,才范县那台 ATM 机的显示屏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银行卡的插卡口也挂着零星的蛛丝,很显然,和网点门前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使用这台 ATM 机的人还少得可怜。它独立一隅,基本上沦为一个尴尬的摆设。作为银行管理人员,我们在心里也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究竟会有多少人使用这个“自动”的“取钱机器”呢?

  20 年前,站在蛇口商业大街那台蒙尘的 ATM 机之前,我们又怎么可能想象出今天这幅波澜壮阔的电子金融大图景!

  * 第一章

  此时,窗外星空寂静,网络上却是热火燎原。

  信息技术产业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每 10 年左右,你就有机会重新定义战场。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变革的力量已经在每一个角落蕴生、发酵、壮大,不知不觉间,我们熟悉的生活方式、我们从事的职业已经被改变了这么多。

  事实上,我一直认为信息行业和金融行业本质上是“同源”的,他们有着相同的基因,那就是“数字”。正是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将这两个最有生机和活力的行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硅谷教父杰弗里.摩尔说,“金融业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生产设备,不断存贮、处理、识别和传输关于财富的承诺和许可的所有信息,实现财富与个人生活和上午活动的同步化。”所以,如果看到“数字”这个共同的基因,我们就不会对“比特”和“金元”的这场联姻感到意外。

  我们必须对“摩尔定律”中所阐述的那种近乎魔幻的信息科技生命力保持足够的敬畏。

  今后,除了水和实物,以及一个合适的居所用以维生,人类所需要的全部就只剩下互联网和手机了。

  要知道,全球有 56 亿手机用户,已经使用智能手机的仅不足一亿。

  然而,当时高度依赖手工作业的银行体系还无法支持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动,社会结算需求沉重地滞留在堆积于银行柜面的纸票,凭证,现金当中,银行家们一筹莫展。不难想象当年银行柜台前拥挤的客户,嘈杂的环境,不时响起的抱怨,奔走的柜员,堆积如山的纸质票据……这大约就是 半个世纪以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分理处的写照。

  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汇款结算。

  1995 年 10 月, SFNB 在网络上正式开业。开业后短短几个月内,就有近千万人上网浏览,申请业务办理,给金融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50 年前的一天,为了向远方的亲友汇一笔款,人们可能需要小心翼翼地怀揣着一小叠纸币,千辛万苦爬过山头,在储蓄所网点排队排上许久,顶着嘈杂的噪音向银行柜员口述着收款人的姓和地址,然后在漫长的是时日里等待着收款人的来信。

  * 第二章

  从“水泥”到“鼠标”到“拇指”的迁移也发展到商业银行身上,依托于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全天候的“自金融”时代正式来临。

  “家里的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悄然替代了“街头的银行”。

  据专业人员的测算,通过银行营业网点进行交易的单笔业务成本为 3.06 元,而 ATM 机的单笔交易成本为 0.83 元,网上银行的单笔交易成本仅为 0.49 元。

  ** 案例:黄色巨人的倒下

  经过艰涩的挣扎之后,为人类留下无数个“美好一刻”的柯达公司,最终还是没能留住自己。

  很多读者朋友可能并不了解早起的柯达盒式相机是如何使用的——人们将暗盒内的底片拍完后,必须要将相机寄回柯达的的冲印工厂,由柯达的工人通过专门的设备为客户冲洗照片,完成冲印后,工厂将喜好的照片连同安装上新胶卷的相机再一并寄送给客户。通过这种模式,柯达部署在英国的哈罗工厂一举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最为先进的胶片生产和冲印基地。

  事实上,不仅是一次性胶片市场如履薄冰,整个胶片产业都在急剧跌入冰河世纪。数码技术的惊人发展打开了一道鲜亮的们,却也关上了一扇沉重的窗。

  国泰君安研究团队在一份财富管理研究报告中讲:“越是居于顶端的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占用的服务资源越大,创收也越大;越是接近底端的客户,个性化服务则越不经济。”因此,商业银行等财富管理机构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此来达到这种匹配。

  以香港为例,资金在 100 万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下财富客户通常归入理财级客户,每个理财级客户配备一个专属客户经理,有客户经历提供客户联系、理财产品推介及相关服务。整个服务体系中,财富经理(亦被称为理财师或客户经理),位于财富管理服务运转的中心。根据麦肯锡的报告, 2010 年欧洲每位财富师或客户经理管理的资产为 1.54 亿欧元,人均为所在公司创收 117 万欧元。通常,一个财富经理负责 70-80 个客户,私人银行经理负责 15-20 个客户。

  由于财富经理需要直接面对客户,对其专业素养的要求往往很高。在香港,对财富经理的专业资质、年龄、资历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首先学历上要求大学毕业,若同时具备工商管理硕士(MBA),特许财务分析师(CFA),特许公共会计师(CPA),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或律师专业更加;其次,年龄一般在 30 岁以上,其中欧美私人银行家大都在 40 岁以上;再次,资历和经验,一般要求 10 年以上工作经验,如资产管理、证券投资、法律、税务、客户关系管理等;最后,个人背景最好是出自富裕家庭或拥有成功创业的经验,这样的北京可以更好地了解富人客户,更有效的与他们沟通。

  在严格标准遴选后,财富机构给予长时间的培训和实习,据说瑞银的私人银行经理培训期需要 3 年,培养成本高达 200 万港元。

  可千万别以为商业银行开办电商只是盲目跟风,也千万别以为商业银行开办电商已经太迟。互联网商业的通行法则如“先发优势”、“赢家通吃”等,对银行业来说却很可能是个例外。想象一下吧,银行拥有多少客户数量?有多少活跃的账户数量?有多少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点?有多少可以支持“点击服务”的固定和移动终端?又有多么雄厚的财务实力?在资本市场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已经领教过银行的厉害——任何业务,只要银行也进来一起做,你基本上就只能俯首称臣,乖乖别玩了。

  * 第三章

  当用户对电脑的依赖越来越小,当地铁、街头、餐厅里的“低头族”越来越多,证券专家们必须意识到投资终端的明天已经悄悄来到了指尖。

  但要注意的是,投资是一项非常追求安全的行为。许多调研显示,证券,基金投资者在应用终端软件方面的首要考虑是软件的安全性,接下来才是私密性、及时性、快捷性等。这也意味着,即便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空间,我们的应用开发队伍还是要把风险控制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创新、超前的技术应当小心使用,慎之又慎。

  * 第四章

  根据最简要的定义,传统金融功能通常可以概括为”存贷汇”。基于“存”“贷”之间利差的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被视作金融行业的代表模式。

  在国内金融体系,“汇”的发展速度一直滞后于“存”和“贷”。

  但是,作为外国企业, PayPal 一直未得到中国的支付牌照,也就无法进入人民币业务结算,阻碍了其在中国的发展,以至于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被国内的支付商大幅大步超越。

  当时支付宝只是一款专为淘宝网的发展需要打造的支付工具,主要面向淘宝网提供担保交易,解决淘宝网发展的支付瓶颈问题。淘宝能够在短时间内超越易趣,不仅仅在于免费模式,支付宝的信用担保机制功不可没。

  反过来淘宝网的发展又为支付宝带来源源不断的用户,帮助支付宝由淘宝网的支付工具一步步发展为一家独立的支付提供商。

  网上支付工具的独立发展需要借助整个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

  “求钱若渴”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在获得贷款方面的能力始终偏弱,这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并不匹配。

  如果支付宝将其账户体系中的资金归集后放贷,那么,就必然绕不开“揽存”和“放贷”这两个法律问题。目前在我国,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向自然人公众募集资金有无法逾越的红线,放贷人条例也尚未出台,阿里金融最多只能通过其小额贷款公司来放贷,但要向每个客户提供借款合同,立刻就违背了互联网支付方便快捷的原则。

  互联网企业拥有海量客户和海量数据,众多客户又有各自业务形成的路径依赖,互联网企业就不可能不做金融了。

  有一个很鲜明的趋势正在日渐显露——当金融企业开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竞争力的时候,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企业也在觊觎金融业的丰厚收益。

  金融电子化方兴未艾,电子金融化又强势崛起。

  “平安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二是现代科技企业。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谁跑得快谁就赢。”

  * 第五章

  很多时候,一旦用户向商家“充值”,这笔款项事实上就已经转入商家的银行账户,而商家只是通过一些聪明的手法让用户觉得这笔钱还没有“花出去”,“还属于自己”而已。

  其实,从本质上说,电子货币就是存储于银行账户(或网络账户)上的一组数字符号。作为现代经历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结果,电子货币是以电子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也是货币支付手段只能不断演化的表现,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未来货币的发展方向。

  在传统信用货币阶段,我们还可以看到符号,到了电子货币阶段,我们甚至连符号都看不到了——我们可以放开了说,钱真的已经不是“东西”了。

  这也说明了货币必须流通才能实现交换媒介的功能,而账户体系则成为虚拟货币

  的流通网络。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虚拟货币本身在平台上具备广泛的使用价值,用户并不会把账户下的所有虚拟货币都提取出商家的体系。这种资金沉淀效应,为商家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据统计,当前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沉淀资金已经超过百亿。

  其次,用户从发行商处购买虚拟货币到使用或赎回虚拟货币有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虚拟货币发行商实际上从虚拟货币购买者中获得了无息贷款,有些机构进而把资金转手贷给需要借贷的用户。这种游离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体系以外的准信贷关系就可能开辟出新的融资方式,或许不失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补充融资渠道。

  无怪乎批评家认为比特币是个骗局,它不是为了设计成使用货币,二是被设计来让早期进入者发家致富,本质和传销一样。

  至于每个比特币值多少钱,在没有足够商品和服务可供购买的情况下,无法用到传统的经济学常识,如购买力平价来衡量。目前这一价格更像是一种心理预期,过去的高速上涨也可视为比特币在寻找自身均衡汇率,但这也让人联想到 17 世纪的郁金香狂热。

  * 第六章

  苹果公司的官网上有这么一段打动人心的广告:“或者是一款新游戏,或者是一个新食谱,或者帮你了解世界风云,或者帮你掌管个人财政。尽管你的 iPhone 能做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却还有数千种惊喜和可能,在 App Store 上等你前去发现。”

  任何地区、任何客户都能够加入某家银行的金融平台,温州的资金可以滋润漠河的乡企,浙江和新疆的存款可以一起向深圳归集。这等同于放开金融业务的区域型管制,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 第七章

  对金融而言,以指数级 膨胀的数据既是“甜蜜的负担”,又是“无价的宝藏”。

  企业数据就是新时代还未开采的石油,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分业和混业,孰优孰劣?我认为,消除绝对的风险并非是监管层的职责,事实上也不可能。往长远说,危机和风暴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美国建国后历经多次危机而不倒,而有的国从无危机而长久萧条,也正说明如此。过多的管制犹如太多桎梏,仿佛将孩子永远绑在床上,告诉他这样可以防止跌倒、拐骗、车祸,而罔顾其早已成年,因过多约束而无所事事。

  很多颠覆性创新在刚刚出现的时候看上去很美,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辅助和强化作用。比如在传统的媒体出版业,计算机技术最初是以激光照排、计算机文字处理的面目出现的,大大改善了出版的效率。在零售业,信息化始于“电算化”, IT 被作为令人信息的“新工具”来使用,但技术发展的逻辑相对于产业的逻辑来说从来都是桀骜不驯的。技术很多时候像寓言里的“阿拉伯骆驼”,一旦“主人”允许它进入“帐篷”,一场反客为主的游戏就开始了。始于“电算化”的电子上午与“电算化”所服务的旧商务的内涵和外延都存在着实质性差异。同样,金融的信息化并不止于让柜员机代替柜员那样简单,它正在金融业内和业外引发一场并不轰轰烈烈却实实在在的革命。

  这让人想起麦克尼的断言:软件将会无所不在,越来越重要,但软件业将会消失,软件会成为许多行业和企业都在从事的事业,但不会有哪个企业以软件为专门的业务。

  社会软件与作为单纯金融设施一部分的软件的本质差异,表现为欠着是对客户的社会信息与金融信息的全面识别,后者只是单纯对金融信息的识别;前者是对客户的整体需求的探求、识别、还原并进而调动企业和协作资源满足客户,后者只是对客户的个别金融需求的被动满足;前者除了争夺市场份额,还尽可能争夺单个消费者的钱包份额,而后者只追求单个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份额。

  麦克卢汉把纸币成为“穷人的信用卡”,意思是说,纸币是拥有和使用微笑财富的人持有的一种去个人化的财富信息凭证。作为一种无反馈的“只读媒介”,它存储的只是财富的信息,无法存储持有人的个人信息。

  信用卡的使用过程,就是持有者向金融机构自觉不自觉透露个人消费信息和其他财务信息的过程。

  第三方支付这几年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是因为它顺应了市场变化的趋势,迎合了广大用户的 需求。当新兴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把商业银行没能做到或者没能做好的事情做到了极致,而资源、基础方面都更胜一筹的商业银行其实应当多多反思自己的“眼光”,而不要去怪罪创新者把“秩序”搅乱。要知道投票权握在最终用户的手上,对于市场我们必须心怀敬畏。

  任何市场,创新永远走在监管之前,监管的艺术在于既不限制市场的创造能力,又能敏锐地嗅到新的市场风险而防患于未然。

  《金融e时代》读后感(五):互联网为金融业掘墓?

  最近读了几本互联网金融的书,万建华的这一本质量最高。他在金融界实战多年,又是中国银联的创始人,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更接地气,也更有说服力。

  互联网埋葬了传统媒体。它会不会成为金融业的掘墓人?

  我看很有可能。

  首先,互联网的最大作用就是去中介化,而金融业本来就是中介,互联网使金融业脱媒了。我和身边的人好就都没有去过银行了。

  其次,信用体系是金融业的命门。而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使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本大大降低,使风险控制的难度大大降低。

  今后,金融业的优势可能只剩下一项:财富管理。这是金融业的才俊们长期积累下来的优势。这种优势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金融e时代》读后感(六):读书笔记

  技术很多时候像寓言中的“阿拉伯骆驼”,一旦“主人”允许它进入“帐篷”,一场反客为主的游戏就开始了。

  《金融e时代》读后感(七):穿越时空的金融传奇

  转载自财金阅读

  yirusky

  wx:goldread365

  本书作者拥有丰富的金融行业经历,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万建华曾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其后他进入招商银行,长城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担任要职。2001年主持筹建中国银联,为首任中国银联董事长、总裁。2007年任上海国际集团总裁。2010年9月起任职国泰君安证券公司。  

  丰富的金融行业经历,给了万建华在金融时代穿梭的广阔思维。《金融e时代》这本书,正是融汇了他的实践经验与知识积淀,结合当前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应用,数字化、信息化与金融活动相互融合共生,数据信息正在成为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生存环境乃至长远发展的必然形式。金融业已经步入了数字化的新时代。

  《金融e时代》以“数字”为切入点,将驱动金融业发展,改变金融行业格局的推动力深入解剖,一一呈现。解析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金融服务公司等多个金融业态的发展趋势和演进方向,并且对平台经济、账户体系、虚拟货币、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的金融驱动力做了生动的介绍,为洞察金融未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有价值的思考。

  《金融e时代》中,万建华提出了信息技术不但将金融家们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更赋予了他们无穷的想象空间。电子化成为金融机构全新的发展逻辑。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让古老的金融机构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超级大嬗变,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实际上是“同源”的,它们有着相同的基因“数字”;信息技术作为“局外之手”,一直并将继续是驱动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行业格局改变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应用,数字化、信息化与金融活动日益交汇融合、界限模糊;如今,信息化、数字化正在成为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生存环境乃至存在形式,金融业也在迎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当然,《金融e时代》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面对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国际发展趋势,金融业的安全防控体系建立,与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的完善已经迫在眉睫,而这些也都是在金融时代的未来需要不断健全和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然渗入到了各行各业,其便捷,高效与金融业发展的结合成为了一种必然。这样的变革悄然兴起多年,并在实践之中不断的突破出心的途径,这也带给了每个人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引领着每个人去在这片广袤无垠的领域里翱翔,寻找发展的天空,寻找金融业的未来。

  《金融e时代》读后感(八):《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万建华曾经担任人民银行总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的高管,目前为国泰君安的董事长,拥有30多年的金融业从业经验。对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及目前的形式都很熟悉,对于未来金融业的发展也有独到的观点,推荐阅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案例很新,比如2012年年底支付宝的年度账单及2013年支付宝准备推出的信用支付等等。

  书中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互联网金融时代,得账户者得天下。打通支付通道,搭建应用场景,汇聚用户数据,占领流量入口,最终依靠平台化实现赢者通吃。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摘要内容:

  1、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实际上是“同源”的,他们有着相同的基因-“数字”。信息技术作为“局外之手”,一直并将持续是驱动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行业格局改版的重要力量。

  2、零售银行业务蓬勃发展,零售业务指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业务类型,如银行卡、个人消费信贷、投资理财、教育金融等。目前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国外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关键渠道。然后在国内零售银行业务还处于成长阶段,位于银行业务体系中相对边缘的地带。

  3、零售银行业务的制胜之道有两点:一是主动拥抱技术进步,贴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二是抓好账户建设,将零售账户打造为承载所有金融业务的平台。

  4、商业银行未来将面临两大类不同的服务需:一种是个体差异非常大的,但为其创造了主要利润的高端客户的服务需求,比如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委托理财服务;另一种是普遍性的、同质化的、平均利润贡献率较低的普通客户的服务需求,如一般的汇款、信用卡消费等。而基于上述需求将导致未来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一分为二:一方面是以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和高最贵感的网点场所为支持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另一方面是以电子化手段为支持的标准化、大众化、规模化服务。

  5、未来证券公司也面临“两条腿”走路的选择:一方面,服务于大众的资产管理、固定收益、投资基金等业务多以产品为中心,将更多采用标准化、规模化,通过互联网金融开展的集约式营业模式;另一方面,服务于高净值阶层客户的财富管理业务,则是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以客户为中心、定制化和管家式的投资顾问服务,更切合高端市场的需求。

  6、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机构,如支付宝、财付通,拥有信息技术带来的一座富矿-庞大、精准的客户信息,同时比金融机构更具有“创新基因”,借助着两个优势,他们开始发挥起“融通资金”的金融基础智能。或许是下一个竞争周期中的颠覆者。

  7、“渠道为王”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传统产业,也同样适用于金融业和金融服务业,另外新兴渠道的最大价值在于数据,第三方支付机构正通过数据森透打破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疆界和区域格局。

  8、目前传统银行的授信成本很高,从而形成了“大鸡不吃小米”的市场格局,把小微企业和部分个人扔给了高利贷者和影子银行。而互联网企业的进入,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电子金融化”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9、无论是商业银行、支付服务商,还是互联网科技公司,打造“账户”已经成为下一轮商战中的制胜法宝。在金融领域,想得天下者,先要得账户。客户的账户有双重作用:商家根据客户账户的“信息价值”准确掌握营销广告的投递对象和投递内容,并通过账户的形式把客户的“货币价值”纳入自身的体系,并为商家所利用。

  10、账户运营的两大方向:一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提升体验;二是通过内容和渠道互换,丰富账户体系的应用场景。

  11、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产业都朝着平台化商业模式的方向演进,要么成为平台,要么成为平台参与者,平台与平台参与者相互依存,而平台是主导者。“平台+标准”将成为赢家的不二法门。

  12、应用商城模式其实就是一个开发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对话的商业渠道。它去掉了所有销售的中间环节,让开发者可以将应用直接发布并销售给最终客户。

  13、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所有信托公司都能在上面推介信托产品计划,所有的银行都能在上面挂售理财产品,所有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都能向平台发布基金、保险产品,而经过身份认证的注册用户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自行选择购买,这就是一个理想的金融“App Store”,加入这个平台的买卖双方自行选择、自由匹配,平台则运营的重点放在技术手段的保障和风控防控方面。如果这种平台出现,那么将更加导致商业银行的“脱媒”,可能会使得银行成为“倒下的恐龙”。

  14、做好大数据的业务驱动是关键,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数据的管理,尤其是非结构化大数据的管理;第二,大数据的加工和被消费;第三,高效、面向业务的数据挖掘算法。如美国费埃哲公司(Fair Isaac)创立的FICO评分机制(一种评分系统)已经成为业界的一个通行标准,几乎全球的信用卡发行商、信用供应商都会采用类似的评估机制。这种评分机制是严格基于数据采集和识别来运转的。苹果依据既包括申请人自己提交的申请信息和证明材料,也包括评估者通过其他渠道广发获得的关于申请人的信息,比如,其他信用卡发行商提供的申请人交易信息和还款记录、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提供的申请人缴费记录、申请人真实资产情况、申请人的口碑等。这种评估机制利用以前的数据,帮助信用卡发行商以最小的成本做出了最好的决策,显著降低了坏账率。

  15、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各项金融业务综合或者集中于一个综合账户或综合业务平台。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基金等在内的金融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混业经营将成为发展趋势。

  16、一些有能力获取用户的身份、行业踪迹、行为习惯等翔实信息的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对用户的信息具有强制实名能力的企业,比如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Google等,会以战略联盟和独立运营的方式承担金融和准金融职能。产业链中的“链主”企业会以相对独立或者战略联盟的方式从事部落化金融业务(比如供应链金融),而在此新商业模式的冲击下,对银行业冲击最大的就是信贷和支付两个银行业最基本的职能。

  (文:酷拉皮卡,更多文章详见“产品经理酷拉皮卡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kulapikasf)

  《金融e时代》读后感(九):挑战金融大时代

  阿里巴巴的马云宣布离开一线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离开一线之前,马云宣布大数据将成为阿里巴巴重要的投资方向。阿里巴巴已经和腾讯平安保险成立了保险公司,媒体戏谑的称之为三马闯天下,这对于未来的金融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很显然,互联网在改变了零售业,音乐行业,媒体等多个行业的同时,也在向金融行业发起冲击。目前国内已经有了被称之为BAT的互联网三巨头这样的产业领导力量,还有这来自电信运营商,新型金融运营商等各种来源的金融行业新力量,中国的金融行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正在开始一次新的革命。

  目前的金融体系一方面是广大中小企业高呼融资渠道缺乏,导致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不透明民间融资来获取资金;另一方面是银行,券商等渠道冷热不均,银行的利润占据了A股所有公司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多,而所有券商的利润总和不但比不过摩根斯坦利,高盛等国际巨头,也不不上国内例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这样的二线银行。金融业亟待整合,而在国泰君安董事长万建华的书中,作者认为互联网是能够主导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金融行业不能把互联网看成是洪水猛兽,而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实现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作者万建华在金融行业内可谓是如雷贯耳,身为招商银行的开创者和银联的奠基者。他不但以大胆创新实践著称,在理论上也非常有造诣。这本书中从招商银行的一卡通谈起,谈起金融行业应该是从最方便客户的角度出发,整合消费者的信息数据,积极将金融终端小型化实时化,通过移动互联和互联网对消费者实现最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作者认为金融行业本身在互联网时代并不存在被冲击问题,各种形态的金融业都能获得发展机遇。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万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为客户寻找最大增值的中心思想。金融行业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行业,这也造成一部分专业人士固步自封,睥睨天下的心态,汲汲于目前的行业术语和发展模式中,漠视新技术的冲击。书中举到的例子分之多,从大数据到光棍节电子商务奇迹,都指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了金融行业本质上和信息技术有着不解之缘,将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最合理的配置到一起,需要的是对信息技术的娴熟应用。在目前的金融体系下,资金错配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这就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重大机会。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努力,另一方面监管也必须要迅速跟上。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政府管制和宏观调控非常多,作为经济体系的命脉,金融体系容易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状态中。而要挑战未来的金融E时代,整个金融体系还要继续做出更大的调整,作为重要行业,如果在创新同时保证金融行业不会陷入风险超载的泥潭?这需要每个智者的共同努力。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金融机构不面向未来做出大的调整,那么国家的金融体系怪想将继续延续,消费者不满意,传统机构的员工最终也会不满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