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10篇

2018-08-11 05:3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10篇

  《中国人的紧箍咒》是一本由孙继滨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200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3-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一):找到了答案

  儿时的我们,常常缠着长辈问这询那,随着年龄增长能告诉我们答案的人也随之越少。对世界社会充满好奇的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提问

  今天我找到了答案,埋藏已久的谜底被《中国人的紧箍咒》所揭示。作者以全新视角,全新理念诠释一个众人闭而不谈的谜底,他迈出了第一步,唤起共鸣

  使读者我受益颇深,希望您是下一个受益者。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二):读了这书,觉得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弱爆了!

  读了这本书,觉得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弱爆了,觉得专家们以往走的文明研究路子是不是走错了。。。

  这本书,《中国人的紧箍咒》,读了两遍,第二遍做了笔记

  看来作者是将文化教育认为核心。将所有的文明人,看来不是特指中国人,他们的本质视为在后天文化熏陶中“习”而成“惯”的种种个性特质。紧箍咒,原来很简单,孙猴儿头上戴的一个圈圈罢了。现在被作者泛化了,成了一种文明人的普遍装束,在长期的文化价值观影响人们形成下意识反应

  作者主要是从领导这个角度观察的。明白地说,就是“一个文明教育出来的标准人”应该具有哪些价值取向才能够对该“文明本身领导世界”或者该“文明个体成为领导者”这两个命题起到正面意义。例如强调探索未知还是争夺已有啊,强调开创分工还是团结协作啊。等等之类的。

  书不是很厚的原因吧,一些东西讲的并不是很细。但还是感觉受到震撼,这本书确实和以往的历史书、文明学视角不同——它站在文化的高度来审视历史和文明。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三):堪称一部思想史诗

  近来,断断续续地看着《中国人的紧箍咒》。现在,终于看完。

  曾经,看过很多思想文化,哲学类的书籍,诸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周国平的《守望距离》《安静》等,都让我获益匪浅,而这本书也同样让我获益匪浅。

  主题是:通过文化来教化世人,即所谓“人文教化”。这本书写得很棒,堪称一部思想史诗。通过中西方文化思想做深刻对比,紧紧围绕着“紧箍咒”这一核心,向读者阐述了中国为什么没能担任领导世界这一重任。书中,很多的史实是在历史书上没见过的。这样一来,又给我上了一节全面的历史课。而书中语言幽默,严瑾于一体,还通过制作图表来作详细分析,给人以清晰明了的感觉。书中还引用众多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人的事例语录意味深刻,给人以无限的思想启迪,获得一次精神洗礼。最后得出结论:只有走出自我囚禁,文明才可能永不凋萎。

  其实,早就应该做一次深层次思考大胆创新,不断怀疑。要知道“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培根”。其实,在任何地方同样适用。就像胡博士的治学之依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确,我想这是我们应该要沿袭与继承下来的。若长期坚持,也许,某一天就可以获取“桂冠”,而不是“咸鱼冠”。

  y —自白 (长沙)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四):珍爱理性怀疑,远离圣人教化

  大洗脑时代终于来临了。

  大概算是有幸,躬逢这样一个急剧转型商机无限的时代。任意的热点,都能与营销挂钩,“成功”、“机会”这般字眼之泛滥,直逼街边电线杆与墙垣的老军医小广告。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被消费的,洗脑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

  前阵子网上有一个热播视频,实拍丹东阿里郎酒店员工培训。在领班激昂到近乎尖叫的指挥声中,员工们列队齐整,划一地喊出口号配合形体动作言行之夸张,形似癔症,因此也收获了“鸡血培训”的“赞誉”。诚然,很多员工参与“鸡血培训”,内心一定写满了千百个不情愿。但至少有相信这些,一幕幕荒诞场景才会上演。

  联想到一些民营的餐厅、发廊,在每日营业前夕都要拉出队伍,或在街边就地做起广播体操,或领班训话、集体回应。按华丽说法,这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其实不过规训而已。

  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看到这些稍显乖谬的场景,大多是同样的反应:“喏,又在洗脑了。”这种共识逻辑起点基于亲眼所见:因为自己不这样做,也不太见别人如此,所以认定此举违反常态

  可事实上,纵令生就一双“火眼金睛”,靠双眼来分辨洗脑,显然是最初阶的。孙继滨的《中国人的紧箍咒》一书,就充斥着“大气璀璨”的洗脑及其典型案例。为什么这么说?《紧箍咒》中陈述的案例,全都是人类文明层次上的洗脑。这么一说,给人感觉作者是不是好为大言,不如“学者专家们”可靠呢?不能这样讲。应该说,作为民间化学者,比之捧官方饭碗文化人,作者要敢说的多也说的更透彻。因为“学者专家们”本身就是替官方洗我们脑的御用工具,很难自己指着鼻子骂自己。

  每个人都有着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纯真时光,我们称之为青春岁月。按照这本书的说法,那就是你还没被洗脑干净,还没成熟,还没有戴上文明的紧箍咒,类似于戴上紧箍咒前的孙猴子。而当你被周围人说“成熟了”“懂事儿”“是个大人了”,好吧,你已经戴上了紧箍咒,成了取经路上的悟空。换句话说,你被文明洗脑了。

  《紧箍咒》罗列了七大紧箍咒,与文明息息相关的七大紧箍咒,也就是文明的洗脑案例,读来颇有启发。更重要的是,作者告诉我们了一个悲惨的世界。人们在无时不刻地在被文明洗脑,而且各大文明的洗脑意识在不断增强、手段在不断升级。以往是无意识地进行文明教化,现在很可能是明知洗脑药方问题也要给你洗。搓、涮、淘、搅、砸。。。无所不用其极。

  《紧箍咒》告诉你,千万别以为只有阿里郎是洗脑,乔布斯和盖茨也是,各大文明可能也是。不要看着别人兀自哂笑,对自己正在被搓、涮、淘、搅、砸却浑然不知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客观的,完全正确的,当然我们也要谨防自己被这本书洗脑,从此认定一切皆洗脑,成为“洗脑阴谋论”患者。说到底,洗脑与否,关键在于心智独立程度。在抱定对真理根本信服的同时,别忘了多用怀疑的眼光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珍爱理性怀疑,远离圣人教化。

  记住:每放弃一次怀疑的机会,你就多了一分被洗脑的危险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五):一本中国人写的《文明的解析》

  http://dengzhengyu.blog.163.com/blog/static/71608872013624947495/

  一个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人,一个思想开放的人,一个对人类文明史很关注的人,一个有求知欲的人,就一定会对中华文明展开思考。 我在读孙继滨这本书之前,还读过很多本的文明文化史批评的书,如《全球通史》、《文明的解析》,还有《中国文化史》、《中国文明史》,都是不错的书,各有特色富有启迪。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人默里写的《文明的解析》,论证充分学术性强,里面对各种文明的成就作了比较特别是对东亚文明和西方文明作了比较,为什么不同的文明,做出来的成就很不一样?默里提出了四个可供解析的观点动力之源——目标、自主权内涵之源——组织结构原理技巧、工具,在分析文明成果时候,这点是很独到的)、先验物质(真、善、美),由此,对东亚儒家文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写东西文化对比的书,作者是要有经验的,不是学贯中西,就是要有在东西方从业或生活的经验,这点,正是作者所具备的。本书的版权页的底部,写着“本书观点并不代表本社立场”,真乖!作者有意回避今日中国的问题,但仍然让读者可以联系到今日中国,从而具有了强烈批判精神。

  作者对任一种文明的价值观,提出从7个方面进行思考,每一种价值观的形成,都有五个过程。一般认为,传统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带来的结果,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概括:一是用“德”、“和”两字来概括,似乎作者对“德”用力很足,认为崇德文化必然会丢很多重要的东西,如才能、变革、创新意识等,而对“和”文化必然带来的瞒和骗,从而缺失批判精神则提得较少;二是从来自易经易传的两个词“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来概括也不错,就是这种精神才让中华文明能够坚韧不拔绵延不断的,但同时也是这种精神每每弄得自己危机四伏的,可惜作者没有明确提及这点。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中华文明固有的局限性带来的必然结果。本书比较有特色的是,对秩序观、自由观的论述很充分,特别是对中国人的大一统的一元论价值观有很好的论述,这是很有眼光的。可惜,作者对中国人好面子、官本位、做事不讲规则、不认真、不讲逻辑、没有公德、麻木人人都是道德理论家但不是道德行动家等国民性问题没有明确提出来。

  一般认为,传统中国文化对“真”没有做出很好的阐释,所以,中华文明对自然的探索没有持续的精神,而对谋略贡献良多,毛泽东就是这个传统文化的代表。总体上来讲,作者列出来的一个文明的七大价值观,有让读者感觉有点凌乱之嫌,有重叠也有遗漏,比如,一般认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信仰观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概念,此外也还欠缺理论抽象性,用来说明问题的时候还不如《文明的解析》的那么简单有效,一个好的理论的威力是应该做到为点的。

  尽管如此,这本书总算是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作出了认真梳理,击中要害,行文自如轻松,学术性也许差了一点,但仍然不失为近年来类似书籍里写得比较好的一本书,比较中肯,没有多大的偏颇,可以与默里《文明的解析》相互参照。当然严谨性差了一点,因为我还是很容易的挑出一些论述上的小瑕疵,这就不说了。

  近来,由中国人写的这种文明史的解析,所持的当然是现代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针对中国问题提出见解的书,我看到的还有杜君立的《历史的细节》、楚渔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等等,很抢风头,我还没有认真读过,只看过书评,似乎写得并不成功,骂的人较多,不过还是可以参考的。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六):真求知者之幸也!

  读《中国人的紧箍咒》,时时拍案叫好。又是一本不忍心快些读完的书!珍贵。有着顶级文化人的风范和眼光,文章深入浅出有趣味也有智慧,多么难得!大赞!

  在这样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生活,有人选择的是愤然,有人选择的是默然,更有人选择深思后作负责之言,而后者才是求知者,如我,之挚爱。不矫情、不偏激、不煽动、不媚俗,在当今社会,真可谓少见了。

  “他们不是在追寻救国真理,而是在寻找人间上帝。”真令我击掌称好。望而今多少人以寻求信仰为幌子,求的无非还是自己的利,在各个价值观层面上都不求真求实,只妄谈“信仰”二字,连信仰的真正意义都体察不到,却还纷纷扰扰挟一己之私试图扰乱整个时代的进程,岂非可笑,岂非可恶。站在低处,能看到苦难的细部,却忘了须站高些,才能看到历史的面貌真正的自由

  非常喜欢也非常受益。在今天的浮躁年代,能读到这样深沉思考,真正站在文化高度发出千年一叹的书,岂止是开卷有益,简直是求知者之幸啊!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七):传统中国文化对“真”没有做出很好的阐释

  对先验物质(真、善、美)的追求和探索,传统中国文化是对“真”没有做出很好的阐释的,好像整个传统文化都不鼓励对“真”的探索。所以,中华文明对自然的探索没有持续的精神,而对谋略则贡献良多,毛泽东就是这个传统文化的代表。

  这个还应该加强。

  此外,本书第九章,P. 167- 169,作者在论证仁政和仁的问题的时候,引用了努尔哈赤的“恻隐之心”和马丁 路德 金的“公平之心”的对比。我认为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毕竟时代不同,目的也不同(是否要夺取政权)。作者还发出了“建州女真对待明朝的不平等待遇,为什么不使用抗议武器?难道仁政下人们没有权利发出抗议吗?……”的感叹,让我读来觉得十分迂腐好笑!我认为,建州女真有机会抗议吗?他们的抗议有效吗?这就好像20世纪的毛泽东以马列为旗帜农村武装革命一样,只此一条路而已,只是他们破坏了一个旧专制主义,同时却又在建立一个新专制主义而已。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八):我们果真进步了吗?

  眼下的中国人自以为比传统中国人强多了。君不见各种穿越幻想宅男宅女废柴们摇身一变,都成了超人,都成了奥特曼。

  比起五百年前,我们真的强很多吗?真的进步了吗?恐怕没有,貌似六零后九零后之间的人互相无法理解,而实际上我们还一直生活在四大名著的同时代呢——每天都是四大名著加金瓶梅:国际新闻是三国演义,都是谋略;国内新闻是水浒,都是官逼民反,打家劫舍;网络小说是西游,都是盗墓,神怪;微博上写自己的是红楼,都是自恋,今天怎么样,穿了什么,无病感慨呻吟啊;微博写他人的是金瓶梅,都是爆料,贪腐,床戏。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蒙在鼓里。为什么中国人只能山寨不会创新?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难道是少数统治者的问题?难道是中国人智商问题?难道是中国人不努力不勤奋不进取吗?如果你确实这么认为,就未免太过天真了。

  《中国人的紧箍咒》大声说:根子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出在我们的人文教化上。他说的对吗?有人会问。我觉得,无论对错,他都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方向。这已经足够可贵了。

  这世上,多数人只能决定自己付出了多少,却无法把握最终的命运。这是事实。然而,我们总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们付出那么多,却依然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我想,这就是此书的意义所在吧。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九):推荐给那些被国学大师们搞的云山雾罩莫名其妙的人

  作为一名所谓专家,我每年都要读十多本与自己专业无关的“闲书”。这本书是我最近两年读到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所谓最有价值,就是说我从这本书学到的东西最多。

  下面谈一谈感受最深的几点:

  1)中华文明的历史概貌。也许是在大学里养成的习惯,我比较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管读哲学类还是管理类图书,常常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框架,并乐此不疲。但对于文明和文化这样的大课题,我却不敢做此尝试,因为东西太多太庞杂了,效果显然不会好。这本书,正确与否我不敢说,但是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源流发展脉络,思想核心及其影响,提出了一整套体系。这对我这样的人,试图清晰地认识自我和自我生存的社会的人,非常有益。——它给出了一幅图景,你可以按图索骥。

  2)为什么中华文明会僵化落后?以往已有了许多种答案。这本书所给出的回答,是我所见过的最根本的回答,没有之一。它站到了文化的高度,更追寻到了文明的基础价值观——文明的紧箍咒。比如说,世界观,信仰观等等。具体来说,作为儒家基本文化内涵的“内圣外王”,以前我就从未深想过会有什么问题。而书中认为“外王”导致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探索精神,“内圣”则导致中国人怀疑意识的低落。作者对类似文化问题的深入辨析,令我开始反思,反思已有文化教育到底给我戴上了哪些紧箍咒。

  3)作者的文采还是很棒的。按说这种深度的书,读起来会很艰深。这本书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反倒有“一以贯之”的气脉相连之感。这让我很惊讶。因为这本书的每一章,甚至每一段都含有很深的意象,完全可以拆解为一本本不同的书,而且不同的人拆解的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比如说,有的人悟出了A,有的人悟出了B。然而,这本书居然还能够浑然一体,一口气从头一直撑到尾,最后还能呐喊出来。“佩服”,只有这两个字。

  总之,很有收获—特有收获—极有收获。

  强烈推荐!!!

  尤其推荐给那些“想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概念、却被诸多国学大师们搞的云山雾罩莫名其妙的人”。

  《中国人的紧箍咒》读后感(十):了解过去与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

  了解过去与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 /猛虎之心

  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文明史。

  一部有价值的文明史,对人对物对事件都应该给读者一种位置感,才能将历史讲得深入、生动,才能结合人们眼前的现实社会,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而不至于仅仅罗列一些历史事件。猛虎以为:《中国人的紧箍咒》就是这样一部文明史。

  什么是位置感?什么是历史的位置感?有了《中国人的紧箍咒》,也许猛虎可以来试着解释一二。

  一、文明史,要有人类的代入感。

  古时候,有一个人喝多了,在庭中一颗大树下歇凉,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中,他考取了大槐国的状元,娶了公主,成为国家重臣。后来擅萝国入侵,他被派去御敌,大败而归。皇帝非常失望,将他革职为民。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他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后来,他按梦境索隐。原来大槐国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成语“南柯一梦”,讲的就是这个故事。传统的文明史,就仿佛南柯一梦。它们仅仅按照文明自身来讲述,如罗马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等,这和按照擅萝国大槐国来写蚂蚁文明史没有根本区别。既不能体现人和人类文明的独特之处,也不能说明何以人类文明能够发展壮大并统治大地,而不是一群群蚂蚁的流浪迁徙史。

  《中国人的紧箍咒》则是站在万物之灵高度来叙述人类文明。这种写法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文明史。具体来讲,这部文明史是把人的怀疑意识、探索意识、创造意识、变革意识等七大使得人类凌驾于其他物种的根本载体——人类群体意识——作为文明的基石来展开。

  这显然不同于传统的、以往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写法,即按照年代顺序详细地叙述一切事件,那种“毫不吝啬地将日期、英雄名字、大人物的事迹和武功,一股脑地塞进学术论文当中”。这种历史书读后就忘,不能使人评判和理解历史,更不能使人能从历史中获取什么对现实有用的东西,事实上,它们和大槐国文明史没有什么根本区别。

  二、文明史,要凸显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历史,作者花了很大的心力,从各处收集了许多在我来讲首次见到的资料。这一点当然值得学习。然而,在我看来,此书虽然以中华文明为中心,辅之以英美系新教文明做比,其中最大的亮点却并不在对中华文明的论述处,而是对于科学家分工为何在英国诞生的那段文字。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新视角——社会分工;一个新的动力源泉说——人文教化说。在这本书中,作者突出了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尤其是科学家分工的重要性,最后则归结于文化因素,即,紧箍咒【文明人群在后天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是该文明人文教化的必然结果】。通俗的解说就是:科学家分工,(这里要注意:不是说科学家),只可能诞生在英国,这是由英国文明独特的紧箍咒所决定的。   

  文明的动力源问题,现今已有多种经典论述,比如说环境因素、阶级斗争、宗教因素、生产方式等等。学者们或者执着于其中某一要素,或者强调各种要素的综合作用,可谓议论纷纷。然而,毫无疑义的观点仅有一个:目前还没有令人们普遍认同信服的理论。在这种情形下,一个新视角的出现、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其本身就足以令我们欢欣鼓舞、击掌叫好。

  三、文明史,要意识到文明诞生、发展、成熟、僵化、乃至衰亡的生命过程。

  关于文明史的内容,国内外著作通常都是多主题的组合、多视角的展开,似乎政治也重要、经济也重要、军事也重要、文化也重要……,这样的编排固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但反过来看,说它“就是一个大杂烩”也并不为过。

  事实上,传统写法不但难以述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更难澄清这一切的根本源泉。因此,著作内容可能很丰富很精彩,但结构复杂,脉络混乱,说不清楚文明是何时诞生的、怎么发展的、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会僵化……,当你试图搞清这些问题时,你就会发现:似是而非的回答比比皆是,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贯彻始终。你就会明白:这样的内容,这样的历史,不过是知识的堆砌。

  而在《中国人的紧箍咒》,经过作者的整理,基本上能够提供一条系统的清楚的脉络,基于紧箍咒(文明价值观)的历史变迁的脉络。依据紧箍咒概念,作者对传统中华文明做出了阶段划分和综合评述,各阶段各部分又透过紧箍咒相互联系相互对照,真正体现了 “整体性历史”与“历史时间” 观念,给人以统一而又清晰的“文明史”的整体感。可以说,它是目前大陆文化学者唯一能够比较具体、清楚地描述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作品。

  所谓“位置感”,就体现在上述三点之中。而《中国人的紧箍咒》的成功就在“位置感”这三个字上。没有这三个字,这本书不过是一部不起眼的中华文明简史;有了这三个字,这本书就是我们了解传统中国与理解现在中国的一把钥匙。

  “一个文明就是一座象牙塔。出走,是居住在象牙塔中的人们的唯一选择。——只有走出自我囚禁,人们才可能认识自己;只有走出自我囚禁,文明才可能永不凋萎。”

  无须讳言,对于中华文明,书里的某些批判相当激烈,然而,上面纲领的提出早已证明:作者远不是在重复鲁迅柏杨们的话语。“走出文明,走出自我囚禁”,可谓是《中国人的紧箍咒》的真意切解,猛虎在此愿与同志诸君共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