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杰疑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罗杰疑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6 04:3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杰疑案经典读后感10篇

  《罗杰疑案》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罗杰疑案》读后感(一):我的智商再一次受到了侮辱(内附人物关系图)

  很久没写读书笔记原因是最近在读一本著名意识小说,然而这种无剧情写作手法实在不适合我,在折磨了我近半个月之后,我实在受不了了,决定放弃自虐趁着周末来本推理堕落一回,刚巧在书架上看见了阿婆的《罗杰疑案》。

  尽管不算是阿婆的死忠粉,但好歹读过几本她的书,《罗杰疑案》继承了她一贯的写作风格:人物名字冗长对话描写细腻线索贯穿始终、剧情娓娓道来,另外还有……结局意想不到

  这本书描述了她笔下的比利时小个子侦探波洛退休后来到乡下金斯艾伯特,准备隐居以种西葫芦度日时发生案子,本书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一个叫“詹姆士·谢泼德”的医生案件发生后,他无意间遇见了波洛,并跟随他直至真相大白

  故事是这样的(本文不涉及凶手剧透),金斯艾伯特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平常最大的爱好就是嚼舌根,到处传绯闻,这里有个著名的大财主,叫罗杰·艾克罗伊德,生意做得很大,并且长期丧偶,自然成为了人们议论话题人物,在一连串小道消息以及故事背景叙述完毕后,罗杰顺应剧情被人谋杀了,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于是与他有关的几个人相继成为了嫌疑人,在这里我梳理了本书的人物关系图,也许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读懂剧情,同样不涉及凶手剧透。

  《罗杰疑案》读后感(二):颠覆性的手法

  阿加莎久闻大名的推理名作,尴尬的是阿婆太过出名全球几十亿的销量摆在那儿,爸爸妈妈辈的都读过不少吧,并且由于时代过于久远,后世作者竞相“致敬”,一个超好的概念反反复复榨取,以至于读到首创之作反而没有那么惊艳了,对于我来说,真是“多亏”了东野圭吾的《恶意》,核心手法完全就是“抄袭”《罗杰疑案》嘛,虽然也增加了“动机推理”一说。不管怎样,这本书的写法真是出乎意料,阿婆真是个创造力超强的天才诙谐幽默对白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读来有趣仍旧是其最大特点。鉴于阿婆的写作风格,并不会让读者感到压抑恐惧,但是一旦试着脑补去还原犯罪现场及凶手之后的种种表现,还是不免毛骨悚然,特别是在中段就已经猜到了凶手,还跟着伪装视角阅读……当然了,真正恐怖的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神圣的犯罪现场……

  《罗杰疑案》读后感(三):“我”与西葫芦---谢泼德医生的另类自白书

  《罗杰疑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我读的第三本阿加莎系列的侦探小说。

  可以说,这本小说作为阿加莎写作生涯里程碑名副其实:它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把握严密逻辑环环相扣,成为波洛破案必不可少重点;它也提供了被害人由活着到死去更为完整过程,利于读者与书中人们更好地互动;此外,最特别的是,它由第一人称构成,于是贯穿整本书的个人---谢泼德医生的心理描写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元素,读者从谢泼德医生对整个案件主观记录出发,窥探案情走向区分真相谎言。于是,某个人,某个动作,某种看似与案情毫无关系的物事---比如那把正对着门的椅子,都在医生主观的描述中被赋予了生动意义,当然,也无可避免的为案情增加了神秘迷惑性。

  谢泼德医生是凶手,尽管书中案件搜查并没有对他不利证据(当然,这得利于他的记录视角),将凶手锁定于他仅凭直觉(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事先猜不到那把椅子的作用)---因此,尽管这本书凶手设下的谜题看似错综复杂,但当案情进展过半,凶手就已然呼之欲出了,除了直觉,也许还有另一层原因:当我们深入到一个人的内心时---不管他是否有所隐瞒,我们无疑离他又近了一步,这也许是谢泼德医生记录手稿时未曾想到的吧,他太轻敌了,用另类的方式记录下案情的经过,甚至有意无意自信的“如实反映着自己的作案的经过,手段”。如果没有波洛的介入,也许他真能“有朝一日把他的作案手稿当作警督失败案例出版”!

  读至结尾,不得不再一次感慨人性微妙。波洛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一些恶念,如果没有碰到特定环境的激发,他也许会体面地走完一生;但如果遭受到某种诱惑,恶念战胜了心中的意志力,那么他将会万劫不复,谢泼德医生正是后者。他本性并不坏---设想一下,假如他如实地说出弗拉尔斯先生的死因,不求那笔人命得来的横财,作为普通的乡间医生,他依旧能过完他或许清贫但体面的一生;然而对于金钱执念,对财富渴望毁去了一切,他撒下一个谎,并不得不为了用尽心机填补它,更可怕的,他在勒索金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疯狂失去了自我控制。他迷失欲望世界里,渴望得到,害怕失去,终于万劫不复。但他有没有潜在的悔恨呢?也许手稿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依旧爱惜自己的名誉,因此真相即将败露时,不惜用一把突尼斯短剑将罗杰先生一击毙命,多么冒险又决绝的方式,但他别无选择;他面对始料不及变故---弗洛拉声称九点多还和父亲说过话,他没有去思考,去提防波洛可能发现秘密,而是和其他人一样加入陷入茫然,甚至天真的希望能借此找出替罪羊!多么可恨可悲想法!他的自白书,既是在犯下谋杀后的徒劳的自我辩白,又是不断寻觅他人罪端以求得释然安慰的另类的忏悔。无怪乎最后,自杀成为了他的结局。对谢泼德医生而言,也是一种解脱吧。

  当然,我们绝不能忽视首尾呼应,那就是---贯穿全书的西葫芦线索!多么明显伏笔,多么直白暗示!!是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谢泼德医生的结局早在p16页就已被波洛扔出的西葫芦狠狠命中;当然,波洛的西葫芦也可以解释一切:种果得果,好好的西葫芦,千万不要觉得不顺眼了便扔了出去,须知这不经大脑的一掷,不是砸中他人,就是砸中自己的命运

  《罗杰疑案》读后感(四):罗杰疑案

  1926

  ● 死者:弗拉尔斯太太

  ● 医生:詹姆斯·谢泼德。

  姐姐:卡洛琳。

  ● 乡绅:罗杰·艾克罗伊德,商人

  儿子:拉尔夫·佩顿,上尉。

  弟媳:塞西尔太太。

  侄女:弗洛拉小姐

  管家:拉塞尔小姐。帕克。

  秘书:雷蒙德。

  好友:布兰特少校,狩猎爱好者

  律师:哈蒙德。

  1.村子:金斯艾伯特。有个火车站,一间邮局,两家百货店。两座大宅:皇家围场,芬利庄园-罗杰。

  2.死亡时间:秋9月周四,16夜-17凌晨。地点:皇家围场。死因:安眠药服用过量。

  3.弗太太的丈夫1年前去世,死于酗酒。她近来失眠,一直吃药。夫妇村里只有一年多点。没有留下遗嘱传闻有毒瘾。

  4.罗杰妻子死于酗酒,后一直未娶妻,和弗太太关系暧昧。以为拉尔夫在伦敦。17号,卡洛琳曾告知罗杰他继子在村里。罗杰守寡的弟媳没打招呼就带着女儿从加拿大跑来了。

  5.拉塞尔:找医生看病时提及毒药和毒瘾。

  6.拉尔夫6个月前和继父大吵一架,一直没回村里。医生16号遇见其和死者走在一起。16号早上入住村里的旅馆,没回庄园。16号晚上和姑娘约会。17号,卡洛琳在小树林遇见他和一姑娘密谈(我们需要钱...不能火上浇油...不想让他改遗嘱)。告知医生他麻烦大了,一人做事一人当。

  7.波洛:罗杰告诉他,拉尔夫和弗洛拉小姐订婚了,他很满意

  8.医生:17号晚去芬利庄园赴宴。进客厅时,听到屋里有似乎是开关窗的声音,开门后遇见拉塞尔小姐,她找借口掩饰在客厅的原因。但窗子是开着的。声音似乎是关上银桌盖子的声音。

  9.罗杰:拉尔夫干的“好事”。医生检查窗户锁上了。16号弗太太向罗杰坦白她毒杀了丈夫。三个月前向弗拉尔斯太太求婚,被拒绝了。后来答应了但不想公开消息。有人发现了毒杀的内情,敲诈了弗太太,她快被逼疯了。说二十四小时后一定给罗杰消息。17号晚宴后8:40和医生在书房里收到了弗太太的信,但没当医生的面看。有人

  似乎在书房外偷听,可能是管家帕克。8:50医生先离开书房时遇到帕克,9点离开庄园,在门口遇见陌生男子个头很高。10:15“帕克”打电话告知罗杰被杀。

  10.医生:赶到庄园后,帕克否认打过电话,没人发现罗杰的死。尸检后医生认为罗杰死了有半个小时多了。女士们都睡下了,布兰特少校和雷蒙德先生在台球室。书房被从里面锁上了,插着钥匙,窗户是开着的。罗杰坐着,剑从背后刺入。少校和秘书赶

  来后,秘书整理了桌上的文件,认为没丢东西,没有重要文件。医生发现弗太太的蓝色信封不见了。窗台下发现朝内和朝外的鞋印。

  11.帕克:晚上没有生人来访。9:45正打算汽水去书房,见到弗洛拉从书房出来,让帕克不要去打扰罗杰。

  12.秘书:罗杰9:30还活着,听到他在和敲诈者谈话,不确定是男是女。

  13.少校:否认是他,晚餐后就没见过罗杰。

  14.侄女:9:45去道晚安

  15.仆人们否认有人来过后门

  16.医生:陌生人遮着脸,看不清其长相,但应该是认识的人。罗杰怀疑敲诈者是自家人

  17.警官:盘问帕克时,供出知道有人敲诈的事。剑柄上有指纹

  18.秘书:剑是少校送给罗杰的,突尼斯古董,平时放在客厅的银桌里(医生没注意到)。

  19.女管家:银桌是她顺手盖上的,也没有注意到剑。

  20.银桌在窗旁,窗户是开着的。17号晚上再次离开庄园后,医生去过旅馆。

  21.侄女:之前不知道拉尔夫就在村里。在旅馆打听到,拉尔夫17号晚9点撇下行李出去后就没回来。

  22.警方:9:30左右有人在芬利庄园附近见过拉尔夫。据了解,他的经济情况很不乐观。他的一双鞋,鞋底橡胶鞋钉,这种鞋他有两双。脚印符合拉尔夫的鞋底。

  23.医生:17号晚第一次离开时,蓝色信封是放在桌上的。发现尸体时,当时壁炉里燃着火。

  24.帕克:火很小,差不多快熄了。发现尸体后,老式的椅子被人推回到原处。(应该没人会坐在这个位置、这个角度

  25.波洛推理:窗户只能是罗杰开的,炉火快熄灭了所以不会是因为热,他将某人从窗口放进屋子

  26.警方:17号晚10:15,从村火车站一个电话亭打到医生家里的。10:23,有一趟夜班邮车启程开往利物浦。

  27.秘书&帕克:15号来过一个录音机推销员。秘书,工作两年了。

  28.警方:10:30医生认为罗杰死了有半小时了。案发时间应该在9:45-10点,少校秘书太太都在台球室。当晚9:25女仆看见拉尔夫来过庄园,走的小径

  29.凉亭:发现丝绢手帕块,鹅毛管。

  30.侄女:律师通知她,遗嘱写着罗杰留给了她两万英镑。吃晚饭前,剑就不在银桌里了。

  31.少校:9:30在露台散步时,貌似看见一个女人钻进了树丛,听到罗杰和人说话,似乎是秘书。

  32.金鱼池:18号周六,发现一枚女式戒指,R赠,3月13日。

  33.律师:遗嘱写着,一万留给弟媳,两万留给侄女,一千留给女管家,五百给秘书。其余的都给继子。拉尔夫最近似乎没向继父要钱了。

  34.少校:认识弗太太,上周二还见过。她丈夫去世时,他不在村里。继承的钱都打了水漂

  35.秘书:罗杰17号刚兑换了张100英镑的支票,钱一般是放在卧室盒子里,晚饭前当着秘书的面放的。

  36.通往书房,罗杰卧室的门警方一直是锁着的。钱只剩60英镑了。女仆戴尔17号晚进来铺过床。

  37.女仆:17号下午,客厅女仆厄休拉伯恩提出辞职,打扫书房弄乱了桌上的文件惹罗杰大发脾气,谈话持续了半小时。且厄休拉当晚没有不在场证明,自称17号晚9:30-10点一直呆在自己卧室。

  38.马尔比农庄:19号周日,弗里奥特太太不愿透露女仆厄休拉的信息

  39.警方:短剑上的指纹不符合家中任何人。指纹是罗杰本人的。

  40.波洛:20号周一,家庭会议,太太,侄女,少校,秘书,医生,每人都隐藏了事。陌生人问了两次路,在旅馆喝了酒,有美国口音。鹅毛管是用来吸食海洛因的。

  41.21号周二,太太请医生去看病。

  42.太太:坦白,貌似欠了大笔钱。17号下午,溜进了罗杰书房,想偷看遗嘱内容,翻书桌时厄休拉进来了。厄休拉的受教育程度好像太高了。然后罗杰又进来了。银桌是她打开的。听到外面露台有脚步声,她就出去了。(拉塞尔小姐)

  43.波洛想知道拉尔夫穿去旅店的靴子的颜色。是黑色的,不是棕色。

  44.秘书:坦白,欠了笔债,遗嘱留给他的钱刚好足够了。

  45.21号晚,打麻将,甘尼特小姐认为,弗洛拉是最后看见她伯父活着的人,拉尔夫躲起来是为了分散她的嫌疑。客厅女仆性子古怪,在村里没一个朋友。

  46.卡洛琳:认为弗洛拉根本看不上拉尔夫。

  47.波洛:帕克无意中听到敲诈一词,所以去偷听书房的谈话。之前在埃勒比少校家做事,少校吸毒成瘾,帕克曾敲诈过少校。偷听谈话,是想着趁机捞一笔。以为罗杰被敲诈,不知道弗太太的事。

  48.律师:曾担任过弗太太的律师。过去一年,太太被敲诈了两万英镑。

  49.波洛:调查到少校继承了两万英镑。暗示敲诈者就是行凶者,且似乎有毒瘾。

  50.警方:拘捕了查尔斯·肯特,医生听出了声音,认为他就是那个陌生人。肯特9:25就离开了庄园,有不在场证明,9:45时在酒吧和人吵架。去庄园是为了见一个人。调查得知当时他带了不少钱。

  51.波洛:帕克并没有直接看到弗洛拉从书房里出来,帕克只看见她站在门外,手放在门把上。她应该是刚从楼上罗杰的卧室下来。

  52.波洛:有一种可能,佩顿上尉溜进继父的书房,发现他已被杀害,也许会打电话报信。然后他心生惧意,生怕嫌疑落到自己头上,就逃走了。他不确定老头子是不是真的断气了,就想赶紧请医生来,但又不愿暴露身份。

  53.波洛:让警方登报,拉尔夫已被捕。

  54.波洛:拉塞尔小姐坦白,肯特是她儿子,来找她要钱。怕他等得不耐烦,所以跑出去在凉亭里留了张字条,说大约九点十分到。不想让仆人看见,所以她才从客厅的落地窗出去,回来时撞见了谢泼德医生。

  《罗杰疑案》读后感(五):这就是拍案惊奇!

  经典,经典,这就是经典!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会叫出来。

  本人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的大学生,直到毕业差不多10年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位巨匠,真是无地自容啊

  说实话我虽然看过《福尔摩斯》之类的电影,但读侦探小说还很少,前面只读过《嫌疑人X的献身》,但自从突发奇想买了《尼罗河上的惨案》后,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买阿加莎的书,这本应该是目前为止我觉得最精彩的一本了,也不愧为她的成名作啊。!

  同样是自述的方式,但对比《嫌疑人X的献身》来说,虽然没有贬低东野的意思,但感觉和罗杰这本真是差太远太远了,呵。有兴趣可以对比地看下。《福尔摩斯》的书我没看过,以后看了再比较。

  看了多本她的书后,感觉她确实非常精通这类小说的写作手法。就像波洛说的那样,她特别擅长把许多碎片一样的情节像拼图一样到最后拼起来,虽然在这过程中读者可能会知道她写一些情节,一些物体或者人到最后肯定有某种作用,但当答案揭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拍案惊奇!但是在这些相同的手法中每本书又各不一样,像《尼罗河上的惨案》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也许波洛的破案手法和过程你会觉得很相似,但最终的结果是没有雷同的,各有各精彩。这一点相信会吸引你一本一本地看完她的100多本书。

  再比如同样是她的自述作品,即使同样自述者都是凶手,但看了她的另一本书《长夜》,你都不会有吃同一道菜的感觉,这就好像一个烹饪高手用豆腐给你做了十几道菜的感觉。其实我想说的是《长夜》虽然没有这本出名,但却更令我震撼,那是心灵的震撼,在那本书中她对人性的透彻观察和描述会让你再次对她致敬的。

  《罗杰疑案》读后感(六):阿婆最好的作品(有剧透)

  在我打开本书之前很久很久,我就知道了这个谜底。但值得庆幸的是隔了足够久,久到我有点不确定自己的记忆了。所以我在看的过程中,虽然产生过对叙述者的怀疑,但还是对其他各种嫌疑人产生了怀疑。可见阿婆的叙事功力之高深,设计之精妙。

  本书《罗杰疑案》,创作于1926年,当时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还只有36岁。事实上是阿婆的早期作品,在这本书里号称要退休的波洛侦探在此之前其实只经历了《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和《高尔夫球场命案》。后面使他名声大燥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等出名的故事还没有发生。简·马普尔小姐还没有被创作出来。

  写《罗杰疑案》的这一年,大约是阿加莎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母亲突然因病离世,令她伤心欲绝。她的第一任丈夫不但没有带给她体贴和安慰,反而为了另一名女子抛弃了阿加莎。同年12月3日,星期五,大概晚上11点钟,饱受煎熬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驾驶着她心爱的莫里斯小汽车离开家,消失在夜色中,这起失踪事件轰动全国。在历时12天的大规模搜寻后,阿加莎被发现以特丽莎·内莱的化名栖身于约克郡哈罗盖特的海卓酒店。这12天的经历,阿婆至死都闭口不言,成为了永恒的谜团。幸好她恢复了过来,不然推理史上将少了很重要的一篇。

  这个故事总得来说应该算是叙述诡计。一个被当成黑斯廷斯的接班人的医生,一个客观讲述所有故事的旁观者,突然变成了凶手。看到结局之前大约大部分人都不会猜到结局吧。而且这本书的硬伤是比较少的,基本解释的都很合理。之所以对谢泼德医生的怀疑一直很少,主要应该归功于弗洛拉的干扰视线,和自己记录的视角的选择。虽然我们不知道波洛是怎么洞察那么多不被人所知的隐私的,但很显然,每个人的秘密都影响了案件的走向。

  看到最后,我们才知道医生的姐姐卡洛琳笃信弗拉尔斯太太的丈夫是被她下毒杀害的,而医生一直对姐姐的观点嗤之以鼻。这里面深刻的原因不是医生从不怀疑,而是医生比任何人更加清楚他的患者的死因。但是波洛先生深挖线索的能力显然远高于这些长舌妇,他打探问题的方式往往让人摸不到头脑。比如波洛先生打探前来看病的人都有谁,卡洛琳坚信重点应该在拉塞尔小姐身上,却不知道她无意说到的有一位美国水手的事情帮了大忙。谁也别试图在赫尔克里·波洛面前隐藏任何事情,他会温柔的发现所有的真相。

  这是我心目当中阿婆最好的一部作品。

  《罗杰疑案》读后感(七):对阿婆的敬佩无以复加~

  熬着夜把《罗杰疑案》看完,不得不对阿婆——这位当之无愧的推理女王肃然起敬!虽然之前通过不同的渠道去了解过阿婆的作品,但真正的读到小说还是被最后的反转大跌眼镜。一直认为推理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头脑较量,作者挖空心思设置谜团,读者竭尽脑汁猜出凶手,但往往最后读者的失败才能体现出这本推理小说的出色,这本书确确实实的做到了!

  提到阿婆不得不说一下我是如何接触到阿婆的。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推理小说,只是略微看过几部。虽然这是几部,却已经在那个时候喜欢上了这种文学形式。(没想到一直喜欢到了现在,也有个十几年了 )那个时候有一个比我接触推理小说还早一点的死党,对我说,“你看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吧,你应该能喜欢。”于是我开始四处收集阿婆的书籍、电影等,影响最深的无疑就是《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了,和这部小说一样,结局让人大跌眼镜。

  小说看完,结局那种让人意想不到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只能再说一次,阿婆是当之无愧的推理小说女王!

  《罗杰疑案》读后感(八):阿婆特有式的诡计

  阿婆写侦探小说的手法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人以意想不到的震撼,东方快车谋杀案如是,无人生还亦如是,在看罗杰时也是如此。

  阿婆应该算是侦探小说作家史上最善于使用诡计手法的作家之一,现如今很多侦探小说的结构都有沿用她的一系列诡计手法:协同作案,时间差诡计以及上帝视角的凶手等等。每次看完后总是感叹阿婆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看罗杰之前,曾看过一条关于罗杰的短评:最意想不到的凶手。于是在看罗杰的时候,隐隐约约能够感觉到作家在最后想要展现的手法。可能因为是阿婆这一类的小说看的太多,一开始就不会从正常推理小说的角度去看待凶手。

  罗杰疑案堪称经典,撇开能不能猜到结局这一评判侦探小说的重要因素。罗杰的结局虽然十分出乎意料,但是前面每一个地方的叙述都有铺垫,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会让读者觉得十分突然。这一点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就做的不太完美,虽然这也是一本经典的侦探小说,但是依我之见论诡计,奎因还是略输阿婆一筹。

  《罗杰疑案》读后感(九):有两个在万能豆瓣查不到的疑问(没看过书请屏蔽)

  有一部电影叫《人生遥控器》,据说主角不停的快进自己的人生,直到终了才后悔不迭。以前我看悬疑推理小说也喜欢边看边猜凶手,迫不及待推进到最后看看凶手是谁,结果看完怅然若失,发现自己错过很多乐趣。后来我学会慢慢看,不猜,任由作者牵着鼻子走,留着一些细节,等待解开。

  如果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是让人猜中开头却猜不中结尾,那么《罗杰疑案》是让我猜中结尾却猜不到过程。没刻意去找凶手,只是波洛在十七章突然冒出来的那一大段话,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一下子就想到那个人,我被自己的想法惊讶到了,但福尔摩斯说过,除去不可能的,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那也是真相。如果按照这种逻辑,说不定柯南的大boss是阿笠博士,福尔摩斯的大boss不是莫里亚蒂而是华生,哈哈哈哈!

  如果说《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婆挑战的是我们的思维定势,那么《罗杰疑案》就是挑战我们的阅读习惯。这种让作者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别有乐趣,会产生代入感,仿佛我不是拿着书在看的人,我就在书里,就像邓布利多的冥想盆,你端着看和你被吸进盆里看是完全不一样的观感。

  能写推理小说的人很多、能构思各种作案手法的人很多,但大多是在某个模板的基础上填充故事情节,所以有些书看起来似曾相识。看《东方快车》和《无人生还》,还有这次的《罗杰疑案》模式都不一样,阅读感受也不一样,创建模板的人更伟大,阿婆的伟大之处也许就在这里。

  我逻辑思维弱爆了,不会在书里挑骨头挑破绽然后缜密分析,所以我有两个疑问:

  第一,为什么说这本书是“侦探小说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品”,争议在哪里?如果说只是营销噱头,为什么没人反驳?

  第二,书里哪些蛛丝马迹表明谢泼德医生“骨子里潜藏着某种性格缺陷”?这种性格缺陷从何而来?

  希望有大神可以解答。

  最后这本书的封面很有趣,中间这幅图周边有虚线,翻开封面还隐藏着一张一模一样的黑白图,就像这本书,阿婆有留下线索告诉我们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沿着虚线卸下表面,褪去颜色,其实答案就在那里。

  《罗杰疑案》读后感(十):剧透是对这本小说最大的伤害

  

1.

我一直都没有看书评的习惯,一般都是从网上看到哪本书推荐比较好,然后就直接开始看了。这也使得我在大晚上看到真相时的震惊愈发强烈,前面都是平铺直叙,按照一般侦探小说的节奏进行,快要结束,我只想抓紧把这本书看完的时候,冷不丁看到最后的凶手是谁时,我简直吓出一身冷汗,不敢再看那凶手的名字一眼,也不敢在晚上回想书中的一些细节,直到现在——第二天早上醒来,还是心有余悸。

  来豆瓣看了下评论,简直是剧透的重灾区啊,暗自庆幸自己没瞄到结局,才让小说给我的震撼如此强烈。不过郁闷的是,不小心在评论里看到另一本想看的侦探小说的结局T_T。

  这种模式的侦探小说,第一本看到的时候,受到的震动是最大的,后面再看到应该只是会心一笑吧。幸好,我的第一次给了这种模式的开创者,也算是对阿婆的敬意吧。

  所以,看侦探小说之前,别好奇看评论。

  写这篇评论,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剧透。可能自己以为的没有剧透,只是打了擦边球,在心思细腻的读者眼里,没准就渐渐察觉出了真相。

不管怎样,评论是要写的。(写起废话来,真是越来越流畅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