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7 04:4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经典读后感10篇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是一本由杰德·麦肯纳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252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01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一):玩笑开大了

  当我走上这条路,不长,一年不到的样子,我觉得好美,而且似乎可以永无止境,而且似乎这条路的目标世界上大多数的目标都来得高尚

  了解人,提升意识纯净宗教神秘主义,心,头脑,静坐,冥想,静心,工作坊,艾克哈特,一行禅师,奥修,张德芬……

  我甚至部分因为它而辞去了工作,想要做灵修领域翻译

  然后,就当我满怀喜悦地觉得将要迎来人生的,一个崭新的,脱俗的,将要引领我去到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的阶段时候

  这本书,“咣”地摔到了我的面前。

  它狠狠地嘲弄着一切宗教,称灵修传统只是更大更温和的迷糊汤。

  对,我接触过藏传佛教,深深害怕那些摇着转经筒念着经文觉得说一点对佛祖大不敬的话就要下地狱的人。

  然后我接触到灵修,觉得,bingo!对了,这应该就是我想要的,直指人心,不被仪式、头脑和稀奇古怪故事牵绊

  正当心醉神迷,觉得可以在这条开满鲜花道路上,与众不同地一直走下去,周围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脱俗人士为我加油鼓劲的时候。

  我觉得是那么好,靠近生命真相,所有一切都会来,爱情财富,我想要做的事,关系,都可以藉由这条道路统统实现的时候。

  这本书,就像吸血鬼一样的溜到我的面前,

  说:“所有的上师、传统都是兜圈子东西,那些都不是真相,都只是市场中贩卖的东西。真相就是一切,只能凭借纯粹意愿才能达成,这条路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你一起,你必须自己走,自己去看,自己完成。”

  真心话,我好难受

  我已经否定过了,也自以为找到了极致

  可这个吸血鬼不肯罢休,他在强迫我要把现在的东西连根拔起,要继续看,越过情绪,越过上师,越过那些所谓的美好,而且没有方法的,自己去看。

  他一再强调是虚无,从内心最深最深的某个地方,我仿佛也明白

  那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如果说我已经否定了一些看似坚固的东西,而找到另一些以为真正坚固的东西,杰德·麦肯纳阴森森地跑来告诉我:“小心噢,你所找到的东西看似美好,但根本不是真相。”

  我、不想开悟!

  开悟一点都不好玩!

  可真相是什么?

  你妹的,玩笑开大了!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二):修行是参破二元对立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成功价值之外,一股灵性思潮诞生了:张德芬女士的“遇见系列便是其中的代表。这是必然趋势:成功价值这种价值观有其内在的体制问题,它必然导致人类痛苦。当这种痛苦已然无法忍受,包括这个社会权威、传统以及压力越来越大的生存困境步步紧逼时,人们必然会叩问自己的生命:这样值得吗?人这一辈子应该如何度过?

  任何对这个时代有过研究、有过思考、有过痛彻心扉感受的人,都会承认这么一个事实:这个社会有问题。这个社会迫使着人的思想、感受与行动相分离,意识与潜意识分离,表面上的梦想欢乐以及浓墨重染的亲情友情、爱情掩盖不了每个人内心的惶恐、压力与困惑事实上,我必须指出:二元对立的一个规律就是对立面相互依存,我们内心的困惑、恐惧不安正是由梦想、理想滋生的,因为梦想与理想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而这个社会的人们仿佛都在海里踩水,靠着这根稻草而不至于沉入无底深渊

  在困惑中,人们做了什么?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个时代的人们采取的是来自父母、传统、社会预先设置好的价值观:去努力、去奋斗靠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这也是郭小四的价值观:这个社会很丑我知道,但我掌握了这个社会的规则然后去玩残他。然而,我必须再次指出: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你因为恐惧而寻找解决恐惧的方法,这个方法仅仅只是恐惧的延伸,因为方法正是因恐惧存在的。它无法解决恐惧,即使你觉得恐惧已经不见了。没有的,恐惧只是在你的心底蛰伏了下来,它悄无声息的噬咬着你的内心,让你遇到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直到最终你再也无法忍受时,你会发现:我必须直面恐惧,直面这个源头而不逃离它,如果我能够看透恐惧、看穿恐惧,这样我才能够真正的自由

  然后,你会遇到什么?如果你真的能够走到这一步,恭喜你。因为据我的认知,当年心学王阳明在龙场的三年悟道也是在参破这个问题。接下来,你会遇到什么?你会遇到死亡。没错,是死亡。不是生理意义肉身毁灭,而是我,这个想要追逐梦想的我,这个恐惧着的我,这个左思右想的我,是否真的存在。如果你能看到这一步,恭喜你,你已经找到二元对立的真正根结了。穿过死亡,你就达到灵性开悟了。

  是的,灵性开悟不是静心,不是参禅,不是念佛,不是追逐各式各样的上师,更不是有关爱、慈悲、合一意识、喜悦。我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帖子讲述主人公因为明白了向外追寻徒劳无功,明白了顺其自然放下,然后回归自己,做自己,然后外在的事情就变得好了,以前想追求自然而然的来到自己身边。这些故事中回归自己后事情是否就顺利了我不知道,我想说的是:不要被奖励迷惑误导,因为看到这样的帖子后人们往往就会逼自己:我要活在当下,我要看淡放下。这是没用的,因为你没有直面问题的根源:恐惧。恐惧的根源就是恐惧无我。你要活在当下是为了获得奖励,而不是为了活在当下。

  所以杰德说开悟相当于在着火的高层办公室被烧死和豁出去撞破窗玻璃跳下100层楼之间做选择。没有错,这才是真正的开悟:直面恐惧,直面真相,不再抱有任何的希望。为什么不抱有希望,这还是因为二元对立:希望掩盖着绝望。我经常看到有些佛学大师微博上说:看淡、放下、风轻云淡,人生本来如此。我想说的是:你没有指出问题的根源,你这么说只是在人们的内心中制造出另一个二元对立:我一定要放下。这跟我一定要成功有什么区别

  开悟是关于真相,真相的代价是一切。开悟不能给你带来奖励,除了让你看到什么是真实。开悟如文殊菩萨悟道时十万魔军来袭,开悟根本不是靠静心、参禅等等方式做到的。因为,开悟的这场自我战斗你必须战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无我”。

  明白了这些,你还有纯粹的意愿想要看破二元对立,想要追寻真相吗?如果有这个纯粹的意愿,那么我祝福你,你会看到什么叫做真实,像当年柏拉图离开洞穴来到太阳下的那个比喻一样。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三):觉醒后的几种活法

  觉醒后的几种活法:

  一类是认为世界是至大无边的空无,生死过客,一切终将归于空无,所以,默默无闻随缘度日,活着等死……

  一类是认为世界既无又有,偏于无限的有,不可叫一日闲过,大兴各种事业,甚至立千秋百代之功业……

  在这一类里又略分三种人:

  第一种视他人比自己重要,他们可以投崖饲虎,割肉喂鹰……

  第二种人视他人如自己一般重要,一法无二,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

  第三种人视自己比他人重要,这类人“拔一毛以利天下,吾不为也”……

  你觉得本书的作者是哪一类?

  张德芬给大家推荐了很多好书,但是如果大家跟她一样,不断用后面的书去盖(tui)过(fan)前面的书,实在可取

  百年之后,还有几个作者的书能继续成为经典被人诵读?千年之后呢?

  摘自微信公号琉璃光岛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四):修行到底是什么(对修行者状态和修行的一点概况)

  走过了人生很长岁月,难免会看见循环了无数次的圆。

  ——————————————@avaziyi

  不知道自己在这里谈灵修是否有点做作。

  也不清楚,到底进入“灵修”“心灵成长”的人到底为什么来,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看了一些《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的书评,也想总结一下。

  ·别人看着修

  这种人感觉是灵修里面的一大通病和阻塞地带

  别人看着你的时候,你是君子,转过身去就成了小人,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

  看了书,OK,灵性的,好,那我这几天表现好一点,这样才不是白看了嘛~

  这类人,兴趣很大,好奇心很重,但是可悲的是,只是停留在最最表层,看一本书的价值仅仅是看后的一两天,然后第三天又被打回原形。他们去试验“灵修”,仅仅是为了好玩好奇或者好友介绍,闹着玩。

  没有更深入的反观自己,仅仅是为了应付或者捣蛋。

  ·修给别人看

  灵修、修行就仿佛成了一种生活的调剂品和增添剂,作为少数“高端”的名称,吸引了不少趋之若鹜老人年轻人

  或许就像没有喝过酒第一次见酒就奉为“只应天上有”的人,修给别人看的人希望通过人人的好奇心,驱使大家来看我,看看自己好牛逼,操盘着你不懂的东西。这种人修行的劲头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现在信息爆炸互联网,小数据还没有处理好的我们就都开始朝着“大数据”迈进。

  这其中除了大多数个人的兴趣和炫耀以外,我们也需要将时代背景呼唤纳入考虑范围

  ·修着看别人

  如同张德芬在序言中写道的一样“最早我沉迷于所有的灵性课程修炼法门中,也崇拜、仰慕很多灵性老师”,我们为什么会接触到身心灵,更多层面是为了解决生命中的问题,不管是婚姻、两性关系家庭问题,我们发现在我们之外还有一批“开悟”的人,他们懂很多决策,制定了一些冥想方式、修行体系,然后我们融入进去,一边修自己,一边和别人做对比

  修着看别人的人可能会在“修行界”摸爬滚打数十年,但是他们进了此门之后难免会在屋子里东窜西窜,今天是“占星屋”,明天是“塔罗牌房”,后天是“光教室”,因为这些房子被我们强行分开,我们想要马上达到内心的平静,或者解决其中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像投资一样,今天看房地产有涨,就投资这块;明天看房地产不行了,金银有涨,又换到那里。

  我们东窜西窜,将自己的身体命运一次次买断,别人1好,那我跟着1,别人2好,那我跟着2,我们只是进入了灵修的世界,却没有进入自己的世界。就像拿着荧光棒挥舞的台下人员,一直没有上场表演机会

  张德芬在书中还提到了柏拉图的“洞穴理论”:“一群人被锁在电影院座位上,哪里也去不了,他们以为所有的实相、现实,就是银幕上所呈现的。他们每天随着银幕上的剧情起伏而又悲又喜,不可自拔。有些人——可能是有识之士吧——有天突然发现,他们手脚上的锁链其实没有锁死,他们是自由的,可以起来走动,于是他们看到了戏院的全景:一群人坐在那里盯着银幕又哭又笑,而银幕上的“剧情”来源,则是后方放映室的一撮光线而已。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起来走动,而他们的人生剧情,也绝不是受限于银幕之上而已。”

  这种状态其实上面三种人身上都出现过。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放弃了弃暗投明,仍然在原有的生活中摸爬滚打、乐在其中。或许更深的探索是这样的。

  我们依旧思考着“安全”和“保证”,在外围纷繁世界中,我们无法找到安全,那我们是否能在内心找到这块固定石头?是否有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可以引导我?

  于是就有了前面说过的“崇拜大师、法师、灵修师”,却不想这又一次掉入了我执的陷阱。总想把自己的生命的经验记录下来好为未来规划准备,却不想又一次陷入了头脑和逻辑之中。

  这类人太多了,不管是修给谁看或者怎么修,更深的问题是我们将“灵修”和“真实的生活”隔断了。

  我在之前写过这么一段话:

  “修并不是,或者说最开始,仅仅是修一点,一方面,强调一个部分,一个部件的修理。但是随着修行的深入,慢慢会发现修行并不是退离生活的,或者说我只修身,只修我的胃:身体有不同部件,或许这个时候这块有问题,就专注这块。但是迟早,你要面对所有的部件:头,胃,身体,情绪,感情心情,灵性。你会发现修行是一个整体,一个集合。”

  我们仿佛又陷入了这样的陷阱:

  ·把灵修和生活隔断开,“这个下午是属于灵修的,不要拿工作给我!”

  ·把灵修仅仅当成工具,“灵修能帮我减缓压力吗?我不想工作,但没钱,灵修能给我钱吗?”

  探索这样的问题,太大,太深,我仅仅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灵修,并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状态,并不是一条路,你走上了,就可以达到终点。它甚至无路可寻。

  或许你还卡在“以坊间所贩卖的各种灵修方式,以各大宗教宣传教导的修行法门,我们一辈子都开不了悟”的沉闷中,但是从这点你必须看到修行并不是打游戏,积分够了就可以升级。念咒语、打坐、静观都是可以去实施的方法,但它并不保证你就能看开悟,或然你会卡在形式中,但是这样的方式是必须的,“灵性课程和老师都是很好很棒的,她们也许不能让我们达到所谓的“开悟”,但是诸多课程和老师还是能够帮助很多迷失困惑的灵魂”。

  修行是无路可寻的,就如同佛家所说的“不可说”,一说出来或许就落入了言语的二元对立中。

  ·灵修,并不是为了自我的快乐和幸福,或许刚开始它是,但这决不是结束:开悟是关于了解真相、修般若智慧、看到更大的宇宙法则和规律。

  修行,并不仅仅是让你开心、喜悦,或许能通过其你内心能很平静、慈悲、智慧,但是这种与宇宙的连通性并不会只停留在“我”身上,这个时候你的心是打开的,没有一个“我”,有的仅仅是合一。

  我是撒落草地的一抹朝阳,

  柔柔地,柔柔地,

  抚摸你斑驳的皱纹;

  我是路过人间的一缕暖风,

  温情地,温情地,

  亲吻你枯瘦的身躯;

  我是漂浮天空的一朵白云,

  悠闲地,悠闲地,

  欣赏你忘我地独舞!

  (来自@1988xiaoyu)

  那么修行是什么呢?

  或许“修行”一词已经用烂了,不过就如同那大海,波涛汹涌的海面下,依旧是如如不动的深蓝。

  书中写到:

  “杰德力劝所有的人,放弃开悟而做人类成人,人类成人的特色就是:臣服、顺流、为自己的情绪和生命完全负责、和宇宙的频率同频共振,所以“心想事成”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而不是奇迹。他认为,绝大多数人类的心智都停滞在十二三岁就不成长了,所以这个世界才会有这么多荒唐、不合理、丑恶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用儿童心态在行事为人,真的很幼稚,损人又不利己。”

  提供的方法是:

  “放开自己人生的船舵、臣服而顺流,睁开双眼真诚地看这个世界并且面对自己,还有他特别提出的一种像写日记般的方法:“自体灵性解析”(本书中有详细介绍),但他在第三本书中说,最重要的灵修方法还是观照(所有的大师也都这么说),而他给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多次地提醒自己:我是个演员,这只是我演出的角色而已,我不是我的身体、头脑、思想、情绪、遭遇、名气、财物……”

  正如作者所说的,其实修行很简单,就是“修给自己看”“修着看自己”,观察自己在生活中每时每刻念头的起伏,为自己的言行考虑完全负责,认真生活而不较真。

  修行很简单,就是有意识地、每时每刻地觉察到自己的呼吸和思绪,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众居防口,独处防心),为自己负责。

  在修行中会遇见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随着内心和身体的灵敏,你的体质、情绪都会出现新的状态。或许你的湿热型体质因为修行得到了改善,或许你开始吃素,你自己的情绪会出现巨大的问题,然后你通过一次次的反省和错误,找到了暂时性的安全,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成长……

  同时,通过修行,你了解了禅宗、佛法,学习了占星、塔罗、光,领略了家排、花精,认识了克、胡、康、佩、一、唐、艾、阿,这些都是好的、可喜可贺的,因为你知道这些都是路标,脚,还在自己身上……

  修行中会遇见太多的问题和困难,不过这也是真实生活带给我们的礼物,因为人一直在路上,有晴天也会有雨天,有知己也会有底细,但是这都是一次次真实地让人感动的经历。一次次的成长,你会经历我最先说的几种状态,不过还有更多,比如:

  ·修着被人看:被别人追问,被头脑打岔,被言语、情绪硬生生地拖到爆炸地带,你在咒骂、内心在开枪射击,但这也是一种修行。锻炼你的定力和专注度,灵敏度。

  ·修着被自己看:这也是常出现的例子,自己的反讽、嘲讽,看见自己的无知和小儿科犯傻,看见自己的执着和害怕,看见自己的炫耀和强势……看着看着就笑了……看着他,去体会,内心就会渐渐温柔下来。

  ·修着看世界:世界在你心中,修行中你的慈悲、智慧会被更大程度挖掘,你会更敏感、慈悲,内心的声音和外在的各种纷繁往来也会加大你的压力和修行难度。或许你还孤独着,或许你还被质疑和诋毁,那在这里需要您内心的何种力量和声音,自己去证悟。

  修行是孤独着的痛苦,痛苦后的舍去,舍去留下的光泽,光泽背后的合一。或许如同书中所言:“开悟是万不得已的事,是当你对幻相和谎言痛恨到了极点之后,不得已的选择。而且不是你选择它,而是它选择了你。”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五):生命的意义——顺其自然,人类成人

  看过这本书后,只知道自己想写些什么。

  首先,很幸运若干年前就知道有了张德芬老师以及她的“遇见”系列,由于此系列书的指引,将自己带到了这本书前,并有幸阅读了。

  至少,目前了解到人生只是一出戏,一切均是幻相。人赤身裸体地来到这个世界,好戏立刻登场,我们拥有的物质、人际关系等都是这出戏的道具,并且是我们自己所吸引而来成为的实相。

  灵修同样是这出人生大戏中的一幕又或者是其中的娱乐游戏工具之一;而这一切就如书中所指出的“所有的信仰、所有的概念、所有的思想——全是,全都是假的”。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从外部借来的,并非属于我们自己本身,所有的一切终究将归还于出处,包括我们所暂时拥有和安住的躯体,我们终将赤裸裸地离开这个世界。

  一如书中所言:“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开悟是万不得已的事,是当你对幻相和谎言痛恨到了极点之后,不得已的选择。而且不是你选择开悟,而是它选择了你。”

  那么,开悟又有什么意义吗?自己很想知道。

  至少,目前为止,自己没有答案。所得到的生命的意义就仅仅是如张德芬为此书做的序中所言,也如该书的作者力劝所有人的:“放弃开悟而做成人,人类成人的特色就是臣服、顺流、为自己的情绪和生命完全负责、和宇宙的频率共振,所以“心想事成”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而不是奇迹。”

  所以,顺其自然、对自己负责,亦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与宇宙的频率共振,成为人类成人,经验体悟生命的过程。

  在此,谢谢张德芬老师同她的“遇见”系列,同时也谢谢该书的作者,有幸让自己阅读了上述这些书,并有所体悟。

  期待该作者的另两本书的中文版。

  同时更感谢至目前为止,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谢谢!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六):非常有启发的一本书。灵修者必读!

  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在JED这里给出了具体的估算,万分之一!JED认为整个地球上同时活着的开悟者也就五十几个,大多数还不愿意被别人知道。看到这个数字我不但没有一点悲哀,反而充满了喜悦。因为不用再为能否最终开悟而纠结或执着了!顺便说一句,这本书对破除“法执”和“我执”是相当有益的。

  这本书写作风格独特,引人入胜。JED应该是属于已经明心见性的人(我不得不接受这个不吃素、不打坐的家伙居然开悟了)。他的很多说法可以在《金刚经》《心经》《道德经》《六祖坛经》等经典中得到印证,而且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讲的,毫不晦涩,没有故弄玄虚,绝不装B,读完此书感觉对三教经典的理解也大有帮助。

  除了描述开悟不是什么,比喻开悟是什么,JED还强调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比如:问自己“我是谁”;独立思考不依赖于上师的带领。虽然不是他发明的,却是他认为重要的。

  “更远”!这是JED给出的另一个建议。虽然本人自觉开悟无望,“更远”也是我给回JED的建议。从身心灵、性心命、物质/能量/信息的解构来讲,无疑信息层面(包括身心灵中的灵、性心命中的性)是最难达成开悟的,但是少了其它两个方面,这样的开悟是否完整?无论在佛教、道教、瑜伽等领域,对物质和能量层面(身心、心命)的关注都是必不可少的和相当重视的。JED,你确定你到山顶了吗?

  书中最诡异的事是JED对他打电子游戏的描述。想想看,一个觉醒的开悟者在现实生活中玩虚拟游戏,按照他的比喻,这不是在梦中梦见自己做梦吗?这个场景太好玩了,让我感觉他就是一个活死人。

  JED说“寻找”和“找到”是普通灵修和开悟者之间的重要区别,很多人只愿意寻找,而不愿意找到。我就是那个更喜欢过程而不是结果的家伙。让我继续在帕拉图的电影院里看电影吧,不过通过修炼也许我可以选择更多的看看喜剧,而不是悲剧。多做美梦、少做恶梦。到达悬崖边的那天,就跳下去呗,何必着急。

  .S. 我有英文电子版,需要的同修可以豆邮我留下邮箱。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七):真理即是开悟,开悟亦是流动的当下

  类别:三十计划-读书-灵修-1

  书名:灵性开悟 不是你想的那样

  作者:杰德.麦肯纳

  简介:

  以这本书作为灵修领域的第一本读书笔记的书,是很有意思的,因为这本书不提倡灵修,不需要禅修、吃素、冥想、跑步、当和尚出家,开悟的方法极其简单:

  这是想要开悟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坐下来,排除杂念,问自己什么是真实的,知道你确认知道。然后按照你认为真实的去生活。 (然后按照你认为真实的去生活是我加上去的。有些狗尾续貂,因为既然你都不按照你认为真实的去生活,那想必你还是不坚信你所认为真实的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杰德说开悟的状态是“恒久非二元觉知”,也就是长期的不二,非二元也就是无分别、无对立,也就是“无我”。 这和弗洛伊德所说的要树立自我,去除阴影看上去恰好相反了。但这的确是所谓觉悟者的状态,他们不仅仅对自己的想法念头无二无我区分,还对外界的人和事无二无我区分了。

  很有趣的是,杰德并不鼓励大家开悟,他说:“开悟是万不得已的事,是当你对幻想和谎言痛恨到了极点后不得已的选择。而且不是你选择它,是它选择你。”

  1, 杰德.麦克纳其人其事

  杰德二十来岁受到了启发,相信世上有真想,于是停止一切外在事物,花了几年时间尽力追求了解真想,在30岁时“开悟”知道自己完成了追求。 他将自己采用的方法称为“灵性自体简析”,亦即以文字书写方式探究一切说法的真假,直到最后的真相显现。

  麦肯纳认为,开悟不是要成为更好或更快乐的人,也不是要达到个人成长或灵性进化,而是关于了悟真相。

  张德芬认为杰德是他影响最大的两位身心灵成长作者之一。

  2, 开悟不是神秘合一、与宇宙合为一体、直接体验无限……

  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是挺困难的,因为里面全是故事。我只有尝试着还原一些代表故事的场景,继而谈谈我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便是一个二十出头,渴望开悟的姑娘莎拉和杰德的对话。

  杰德说,“神秘合一、与宇宙合为一体、直接体验无限、至福、狂喜、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语言所能形容的一切、超越一切理解的平安。”

  “啊”莎拉突然叫了起来,而我刚按下了她所有的灵性暗流。

  “是啊,”她顺着说,“那正是……”

  “但那不是开悟。”

  “当你开悟时,不是你会到达那里,而是那里会过来这里。开悟不是一个让你去拜访,让后再让你无比怀念,试着回去的地方。开悟不是去拜访真相,而是你内在的真相醒了过来。我不被妄念和自我牵绊,虽然我很幸运地有过几次神秘的合一经验,但目前我不处于那种状态,也不打算再去体验。”

  “你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你是要毕生追求神秘意识的体验,还是要觉察你存在的真相?” 杰德问道。

  她说:“我想先弄清楚真想比较合理,否则又有什么意思?还是按部就班,一旦我弄清楚什么是真实的,我还是可以试着达到合一意识,对吧?”

  我赞赏她说,“答得好。没错,先弄清楚什么是真实的,然后你想要怎样都可以了。”

  解读: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即真相、开悟、合一体验。

  我可能有过几次所谓的合一体验,其中一次是06年行走在川藏线上,刚从呆了几天的居里寺出来,天很蓝云很轻,一个人行走在路边全是野花的道路上。慢慢觉得人也很轻盈、舒坦,心里什么都没有想,那是一种很舒服又难以言表的自在。 这种感觉很特别,所以过了8年偶尔还会回忆起来。我理解这可能是便是合一体验。另外一次情况相似,也是在自然中。感觉是放下了自我,放下判断分别之心,感到了自然的节奏和韵律,完全融入当下便是合一体验。

  但明显我没有开悟,回到城市,依然不断判断别人判断自己,打乱自己的节奏让自己生病,甚至心力憔悴。 所以某些体验是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美好的一面,某些体验则让我们痛苦不堪。而我们需要的则是了解真相,什么让我们痛苦,什么让我们美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开悟真的就是了解真相,了解了让我痛苦和快乐的真相,保持在“恒久的非二元觉知”,偶尔天时地利人和时我们体验一把合一体验的美妙。

  然而,真相是什么? 庄子说的“道在屎溺”,真的无处不在吗? 这个待后面再说。

  “莎拉,我希望你做的,是明确告诉我,你正在离开什么,又往什么事物前进。”杰德说。

  解读:

  开悟是一种每时每秒的行动,是一种流动的存在状态,而非一个结果。

  莎拉不算太特别,她来的时候并非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的任务就是让她放开紧抓不放的,呃,一切事物:她的意见、她的道德观,以及她最珍惜与最执着的新年。简而言之,就是要放开她的自我架构,她的“假我”。

  解读:

  真相是自己身上的,一旦我们掌握了一套理论来分析自己,也其实给自己加了一道枷锁。理论是被人创造的,被文字化的,意味着就有局限性。

  3, 开悟无处不在

  开悟比你的皮肤还要接近你,比你下一口气出现得还要快,然而,它又是你永远无法触及的。

  解读:

  开悟就在当下、此刻、就在你所处的位置,也就是可以是“道在屎溺”。但开悟不是找来的,不是逻辑思考来的,是接受当下、顺从当下一切的真相而来的,注意,是打心底的接受当下而非虚情假意的迎合。

  4, 大想法-马丁的故事-开悟只关于你自己

  马丁花了超过二十年的时间追随西方一名有名的灵修导师,脑子里面装满了伪印度教的垃圾。上次见面他带来一本书,对我念了几十段他以前上师教给他的诗词。但马丁读完了,我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马丁自己完全不懂自己在说什么。 为了让他了解一点,我给马丁一项“作业”,要他把所念文字浓缩成一个前后一致的概念—一句清晰易懂的话。

  过了几天,马丁给我说他的理解。结果,马丁对那些文字及其价值诠释一开始就偏了。但这个练习并不是真的要他厘清那些文字,而是要诱导他自己去思考,不要复制看似充满智慧的概念,然后把自己的责任交给任何非马丁的权威。

  解读:

  正如杰德提到的,任何所谓的大师、得道者给你的语言,如果你不懂得不理解,对于你理解和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以及提升你的意识状态,那么还是不要这样的语言来干扰你好了。佛陀也如是说:

  要以自己为心中的明灯

  要依靠自己

  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理

  作为唯一的明灯

  在这点上,很敬佩孜珠寺的丁真俄色仁波切,每一次开示,对大家的问题都细心倾听,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还能直指问题的核心,能“说到人的心眼里”。也基本不讲佛法,因为佛法无边,短期内很难让凡人理解透彻。但凡人有问题的时候,都自认为问题比天还大又很急迫,所以仁波切先救人之急—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和建议。如果凡人对佛法感兴趣,自然后面会自行了解。

  而禅宗的“打机锋”则是师傅针对弟子很合适,要禅宗大师针对凡人也“打机锋”,把凡人搞得云里雾里,那便是不合适了。

  5, 既不神圣也不明智-禅宗大师

  这一章里讲了一个玛拉的女士,给杰德分享静心时的体验。玛拉抛出一连串觉得有助于她从某事关系解脱的领悟,屠了一条龙。杰德听了几个字就知道玛拉想给他很深的印象,好让他赞美她几句。 于是杰德提到了“魔境”的概念。

  “当禅宗大师提到‘魔境’这个词时,是告诉学生,他们修行路上的预言、感应、通灵、魔术都是魔境。而真相的道路则是抛弃掉这些。《道德经》就提到五色令人目眩。 真相的代价就是一切。一切。”

  基本上追寻开悟就是:你以为是你的你都不是你,知识你根本真相所梦出来的短暂角色。开悟在于当下的角色里,而在根本真相里。

  解读:

  开悟不是一会玩魔术,一会有通灵反应(这在练气功的人身上经常有),开悟是一种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内心潮起潮落的平,去掉《道德经》中提到的五色令人目盲的五色, 去掉幻镜,一种和谐的、真实的存在。

  6,思考还是不思考,不思考怎么办?

  杰德说: 我必须说我的心智的运作方式—我对生命的看法与做法。简单地说,我不思考。 我不做认可选择或决定,也不衡量各种可能性,从中选一个。与此相对,我观察模式,随模式而动。 我对于“正确”和“非正确”有很精准的感受,这样的感受能力在各种事情上面引导我。在我的生命中,我没有任何决定是靠推论做成的。我等待事情自然开展;我感受形势,与形势一起流动。

  你不需要开悟也能如此运作,只要放开舵。 放开之后,顺流而行的全新生活方式就会想你打开—这种生活方式以“正确”作为基础,并能敏锐的感觉到“非正确”。

  解读:

  假想你一个人驾一叶扁舟,方法一是用力划桨,这样你能更快的达到所谓的目的地,那么你也几乎毫无精力来欣赏路上的风景,身体也很累。到达目的地后胡乱休息一宿后,你还会再次启程,因为有新的目的在等你,如此而耗尽此生,去过很多地方,有过许多“收获”和成果。

  方法二是你几乎不划桨,让舟顺流而行,这样舟就和水融为了一体,你和舟也融为了一体丝毫不费力,偶尔回过神来看看舟的方向对不对,你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都用来欣赏沿途的风景,内心和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自然的韵律、美、和谐。这种便是和自然、大道和势融为一体的自在。你会选择哪个方法来乘舟呢?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思考、判断和推论的时候,其实注意力就放到了自我的处理了,而非深入的去感受内在和外在的信息。内在的信息包括了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这包含了来自于我们本能的能量,以及外在外界的信息需要我们审时度势的。一定程度的去除掉判断之心,去感受和体验,当内外条件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促成我们的行动,便是所谓自在自然而为的行动。

  真正开悟后的生活是艺术,应入水一般灵动,而非钟表一般机械。

  书里面全都是这样的故事,所以这本书的可读性极强。但正如都是这样的故事,便失去了一一去评点的意义,就点评到这个故事到此为止。

  而为什么杰德通过故事来讲这些“道理”呢? 是因为向没有开悟的人讲开悟后是什么样,就如给没有见过大象的人说大象是什么样一样,他不能直接说大象是什么而是说大象不是什么,大象像什么,见了大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使人一点一滴“感受”大象是什么。但“感受”的大象毕竟不是真的大象,就正如“感受”开悟不是真的开悟。真的大象,只有你见到大象那天才知道,开悟也是如此。

  见大象还是很容易的,去趟泰国或者云南就可以了,但真正开悟或者识别出开悟的人便是很难了。一方面众多描绘开悟的感受“合一境界之类”令人神往,使人产生了离开当下处境而追寻的脚步,对现状不满。另一方面真正能帮助人开悟的大师却很稀缺,宗教从事者开悟的也不多,这便成了越是对当下不满而追寻开悟,其实离开悟越来越远,所谓修行者反倒批判心很重,对当下状态不满,即是此理。

  总结:

  这本书很有趣味,也就讲了一个核心问题:开悟后的感受,大心境界、神秘合一之类并不是开悟,而是开悟后自然而然产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片面追求这样开悟后的感受,而非开悟本身如水中捞月一般触不可及。

  而追寻开悟,即是追寻生命本身的真相,继而真心的臣服和接受真相。真想包括了我们会死这样的大问题,也包括了我们需要吃饭这样的小问题,包括了我爱的人可能不爱我了,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挣钱不易这些大大小小身边的问题,真心接受这些、臣服这些生命的本然,生命的自我限制枷锁、好坏的判断都会自然而然的消逝,就会有:神秘合一、与宇宙合为一体、直接体验无限、至福、狂喜、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语言所能形容的一切、超越一切理解的平安…… 要什么有什么。

  从佛法角度,真相是什么? 真相那必定就是无常、因果这些佛陀总结出来的规律。但佛陀是一路艰难证得的,故而他能全信。所以,你的真相是需要你全身心投入证得的,才能全信。这也是说佛陀说人皆有佛性,只是被蒙昧了眼睛,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如何擦亮眼睛而又不擦坏眼睛。这也是印度电影 oh my god 中,最不相信神的男主角,神却在他面前示现的原因。

  从coaching的角度来说,需要帮助coachee寻找到什么?如果coach是一面镜子,镜子里面希望coachee看到什么?那便是在情绪、逻辑之下的真相,情绪歪曲让我们过度乐观和悲观,逻辑会歪曲认知。只有通过深度倾听,有力的提问,使coachee拨开云雾见真相,而真相,就在coachee身上。

  实际应用:

  1,坐下来,排除杂念,问自己什么是真实的,知道你确认知道。然后按照你认为真实的去生活。如果缺少知识,那便是去学习知识,再确认自己是否找到真实。不要担心自己会不会按照真实的去做,如果你足够认为其真实,你会自然而然的行动。

  2,看印度电影oh my god,很有趣的喜剧电影,讲了宗教、信仰,会帮助你破除宗教仪式的迷信。

  2014/10/23

  本文作者:青岛,Strengths Coach,即将满30岁,从北大MBA休学移居香山计划完成一个梦想也就是“三十计划”送给自己三十岁的生日礼物。 三十计划意图尝试用肯.威尔伯的“意识光谱”理论,整合心理学、coaching、佛法和灵修四大领域,三十即各领域精读十本书,访谈十个人和调研十个机构,效仿西藏十九世纪“利美运动”宗旨即「无宗派」、「无偏见」从各个角度了解人的意识形成和转化提升的机理,以及各个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也为我荐书、人和机构。 微信:shawnchongg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八):看完了一段时间,还在回味

  说起来,和杰徳的这本书《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还真是有缘。10.1开始看的,10.14就看完。其中感受很深,今天还在想这个问题——生命的真相就是无意义,人做很多事情只是在这空虚的生命中添加一些装饰和幻想,让它看起来没有那么虚无。

  既然,生命的真相就是无意义,基于了解并认同这真相的基础上,再看认为的这些举动便觉得很有趣了。

  反正生命是虚无,做啥也是无意义的,何不约上三五好友去吃个火锅去热闹一下?在家喝白粥发呆也是虚无,出门high一个也是虚无。何不找点目标,找件事儿做?无目标无事干也是虚无。

  人生不就是这么呼呼哈哈过了嘛,无论如何都是徒劳,都是在幻象中表演酸甜苦辣而已,那何必那么在乎得失呢?无非就是来到这个人世体验一把。哇,上天已经对你不薄了,给你这精妙的人形,可以思考的思维,到人生游乐场的入场券。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在幻梦中表演一生,那又有何关系。醒不醒来,开不开悟,得不得知真相反正都是虚无,都是无意义,都是徒劳。

  至于要发呆,还是要high;要放弃,还是要追求,都OK,人的自由。

  突然想到最近买房,说是为了利用住房公积金,为了货币不贬值,其实是不是为了找点事做去掩盖那份虚无呢。于是去认筹,认真选房,跑公积金证明,开单身证明,搞得很”充实“呢,要用这份”充实“掩饰那份生命本质的空虚吗?

  那想出游算不算呢?谈恋爱呢?结婚?生子?赚很多钱?shopping?

  要不是因为到了年纪还未婚,所以显得我很空虚,我也不会那么急切想摆脱它而思考看书吧。毕竟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多”充实“啊。那份”虚无“会被掩盖得好好的吧。会时不时出来扰人吗?我就不知了。

  这样看来,那些很有激情追求热爱生活的人,算是一点点也无法接受空虚吗?如果空虚就是生命的真相,那他们的激情和热爱又算什么呢?不懂。

  济公算不算是了悟生命真谛的人呢?放浪形骸,无拘无束,看人间善恶不过是各自的一场幻梦,连同他自己的人生也是在这剧场的一次演出。

  大家做的种种事,无非是努力证明那不存在的”我存在“。

  有趣的句子:

  3(译者序):在深刻的沮丧与绝望中,可以看到无我的真相。

  4:开悟不是去拜访真相,而是你内在的真相醒了过来。

  7:不管恐惧戴上了什么面具,都是驱动人类个体与整体的原动力。简而言之,人类是以恐惧为基础的生物。

  8:(学生的到来)而这一切都始于一股离开目前航道的欲望。

  41:伪装总是会发出一种尖细的音调,让“听得见”的人觉得刺耳、不和谐。

  50:脑部并不适合严肃的思考活动,当你需要进行认真严肃的思考活动时,第一步就是把整个场地移到头脑之外。把它写下来让你得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自己的批评者、自己的对手。把思绪具体化,放到外面,你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上师,评判自己,给予建议,提供更客观、更有高度的观点。

  52:灵性自体解析是一种辨识的过程,消除不实,逐渐剥开虚妄,只留下真实。

  70:开悟代表集体共享的梦想——梦想着一个理想化、有纯粹的美与喜悦的完美世界。这不仅是新时代运动的幻想,也是所有人的秘密希望。这是我们共享的救赎美梦,然后,它只是个幻想。

  71:受苦只意味着你正在做噩梦。快乐代表你在做美梦,开悟则表示彻底离开梦境。

  74:“见佛杀佛”的意思是“走得更远”。你所跪拜的那个偶像——都只是你自身妄念的另一种投射。

  106:茱莉似乎能够放松地进入当下,让宇宙来驾驶。如果有所谓的生命快乐秘诀,我要说“就是这个!”

  109:道德是当你依然想掌舵,不愿让船顺流而行时的一套为你的生命导航的规则与条例。《道德经》说的“大道废,有仁义”,就是这个意思。

  110:恐惧与自我——换言之,就是无知——让人继续抓着舵;放开舵——不管为了什么理由——船就会自己驾驶。

  127:没有任何知识的积累能带来对真相的了悟。

  128:真相是很难相处的同伴,没有温暖,没有慰藉,没有联系。只有真实。——自己批注:人生来寂寞。

  131:你最黑暗的绝望时刻,其实是你最诚实、最清明的时刻。

  131:在那股黑色绝望的核心,有着对以下这个真相的知晓:一切皆徒劳。

  134:我不是在告诉你乌云没有关系,而是在跟你说乌云极其庞大、极其黑暗。我不是在说你可以接受乌云,而是说乌云就是现实,所以要处理它、对付它。

  141:当他们提到“指月的手指”时,意思是你应该看手指所指的方向,而不是手指本身。不要把手指误认为月亮。比方说,如果你开始把我当成什么伟人,我就会用指月的手指这个比喻来让你回到正轨,让你的注意力回到月亮上,而不是手指。

  147:如果想要更加真实,那就要逐渐变得不虚假,少一点胡言乱语、少一点狗屁,就必须深入自己的内在,拿着分辨的探照灯,找出那些狗屁,照亮它,然后光亮就会摧毁它。

  148:我没有什么不对劲,我不应该想要改正,不应该试着把方块塞进圆洞里。我跟其他人不一样并非因为我有缺陷,而是因为我注定要做其他事。“不一样”也许看起来像诅咒,但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福佑。不要再去修正诅咒的部分,而是要去弄清楚福佑。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九):灵性开悟到底是什么

  看过很多新时代的,灵修的书籍,却并不能使自己觉醒。曾以为灵修是关于个人成长,杰德却否定了这一点,他告诉我们,开悟不等于合一意识,开悟就是了悟真相,而开悟的途径是灵性自体解析。这使一种智性的,而非心灵过程。其与意识无关。我不知道这种观念是否正确。借用杰德的比喻,作为毛毛虫的我们,或者是走出了毛毛虫的行列,却没有变成蝴蝶的这个阶段,我们又怎么能评价一个人是否真的开悟呢。有时候觉得这种终极的问题本身无解。还是在玛雅的幻象宫殿追求真实的假象好了。或许那样更为快乐。

  很喜欢杰德的表述方式,理性清明而又轻松幽默。看到柏拉图的比喻我想起《苏菲的世界》,算是我小时候的哲学启蒙书。杰德的教导说明开悟不是什么,带着否定的诙谐,却又不像克里希那穆提那样的否定。克氏的文字读来让我感到不舒服,而杰德不会,可以说很喜欢。总的来说这的确是一本好书。

  最初接触到灵修,应该说是方兴未艾的“大转变”。开始阅读到一些关于水瓶时代,人类意识的大转变,集体觉醒之类的书籍。然后几乎所有坊间贩卖的灵修资料都会以此为背景,用一系列关于意识,能量的理论来诠释他们的作品。然而杰德也否定了这一点。一直不太喜欢《秘密》这样的书籍,似乎在教导人们如何心想事成,利己利他,但是实际上不过是增强虚假的自我罢了。而普通人根本没有十足的能力“心想事成”。这同样是一个阶段,与开悟的路并行。杰德提到他几乎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已经心想事成。或许那就是开悟的境界吧!但是我们无法理解他对于家人的态度,开悟了,了悟了真相,从巨大的游乐场中解放出来,看见了真实,不再被角色扮演所困,也很难进入角色扮演。

  看完书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但似乎又变得更困惑。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读后感(十):The damnedest thing

  自这本书出版来,就一直不停地翻看,后来知道台版繁体是有关键字加粗的,才一直看的台版。

  直到最近一遍的阅读,才觉得稍微抓住到了作者的一些意思,在这里写下来,以供日后查看。

  书的英文标题是《Spiritual Enlightenment The Damnedest Thing》,直译过来就是“灵性开悟——世间最岂有此理的事情”!

  什么不是开悟?

  书的前几章作者开始介绍自己的道场。并且依次出场了很多求道者:

  第1章《再简单也不过了》莎拉——开悟不是“提升振动频率,合一意识。”

  第3章《大想法》马丁——开悟不是“对任何灵性教诲或老师或团体或任何外在权威的效忠”

  第5章《完成了》保罗——“此时此刻,我就在此处,以最直接的措辞告诉你我所看到的”

  第6章《永恒心智的顽石》第7章《既不神圣也不明智》玛拉——“一方是在意识之内,另一方则独立于意识之外。开悟者不会赋予任何事物重要性。开悟是关于真相。” “你以为是你的你都不是你,只是你的根本真相所梦出来的短暂角色。开悟不存在于角色之中,而是在根本真相里。”

  第8章《无心》亚瑟——“灵性自体解析——辨识的过程,消除不实,逐渐拨开虚假,只留下真实”“空无一物的空间成为我的现实”

  第11章《杀佛》安德鲁——“追求无执是本末倒置。”

  以上章节作者大都再讲什么不是真相,作者说求道者大都是装满水的杯子,被以前所接触的各种灵修概念所装满。直到第13章《终极真相》和裘琳对话,借着柏拉图电影院的哲学模型,开始解释开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从小女孩起开始讲,因为她就像那个空杯子,一个没有受过灵性知识侵染的人);玛拉带着小女儿出现,讨论阴阳太极图;朱莉的采访,讨论无我。作者交叉着在三个人的对话中对开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说明:

  裘琳:大多数人被电影院的屏幕情节所迷惑(在洞穴中沉睡);有一些人不再相信电影是真正的现实,发现电影院的其他部分,但那也不是真正的真实(在洞穴中醒着);开悟不在戏院里面(离开洞穴)。

  玛拉:阴阳图所代表的阴阳平衡之外有第三个元素——圆圈。圆圈之外是什么?这是整个灵修的重点所在。

  朱莉:那些完全处于角色中的人没有察觉到自己就是那套戏服,而他们的毕生精力都是在不断地创造、投射、修改自我。那真我呢?……

  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作者所揭示的真相不在洞穴里,不在圆圈之内,不在自我玛雅之中。真相在哪里呢?

  “And whats outside the sphere?whats outside the bubble?”

  quot;Exactly"

  quot;Excuse me?"

  quot;Thats the question.That's what all this spirituality stuff is about——what‘s ultimately true?Once you've arrived at the conclusion that reality as we think of it isn't reality at all,then the questions becomes,what is?What's beyond the dualistic illusion?What's beyond context?"

  quot;Space?"she guesses."Infinity?"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