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弘一法师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弘一法师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7 04:3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弘一法师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弘一法师全集》是一本由李叔同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1013图书,本书定价:100.00元,页数:2013-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弘一法师全集》读后感(一):读他全集,并非敬仰,也不是学习,只想弄明白李为何出家及佛教对他的影响

  先质疑一个小细节

  李叔同说他妈妈自己出生那天有喜鹊橄榄枝放在窗上。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中国橄榄树产地福建为主,一般都在长江流域及以南,一般品种可忍受-12℃的低温,耐寒品种可忍受-18℃的低温。从网搜索到的资料看,不能确定天津当时有没有橄榄树。即使有一定也很稀罕。但是已经对李叔同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其这也不是他的说法,不过是他听长辈说来的一句话而已(见史铁生《务虚笔记》的开篇一段文字),想必没有谁会去证实。而这样就拿来给自己的身世增加神秘色彩,这种叙事态度显然不可取。这思想境界与2千年前史书记帝王降生时的什么灵异现象有多大区别呢?

  一、李叔同出家原因

  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他自己讲述有以下几点:其父亲笃信佛教乐善好施称人大善人;——但是以68岁高龄,和20岁小妾生出儿子李叔同,这样做法不知道符合佛教的精神不?怀疑一下,善人难道不是伪善,近古稀之年有什么资本能对20岁的女人负责,给她幸福,难道仅仅是金钱?——由于是庶出,在家地位和哥哥们有区别因而心理比较自卑清高看不惯哥哥的趋炎附势和媚俗,哥哥亦看不惯他的不务正业,因转而孤愤关爱动物

  只有第一条父亲的影响对于不懂事孩子大概毁灭性的。

  ——但是,对比胡适,胡适的父亲信奉儒家排斥僧道,早逝,按说对幼年胡适影响并不大。胡家妇女包括胡适的母亲亲近神佛,但胡适却从很小就成了无神论者,他说是因为读到了范缜的无神论中的30几个。我却总觉得似乎一方面天性(父亲学识气度智力的一部分遗传),更重要的是所受到的教育,后边要说——

  而后来38岁剃度出家,则不能完全归结为父亲的影响了。这漫长的几十年会发生很多事情,会改变个人,但是,最终李还是出家了。我想原因还是要到人的知识结构这方面来找。

  看看李的传记资料发现,其1880年出生,小时受得是旧式私塾式的教育,家中似乎给请了有名老师诗词歌赋书法等,这些人未必有现代科学观念(科学是宗教天敌)。一个信仰佛教的父亲大概不会重视自己孩子的现代科学方面的培养吧,这倒像佛教说的因果,父亲思维偏狭的因造成了儿子将来出家的果。之后李的学习方向主要在艺术面包戏曲书画音乐等等,并未涉及科学这一理解当今现实世界必不可少工具,而且李自述中表示自己由于心理原因对救国等社会现实问题也是十分冷漠

  总之李的知识结构中缺少关照现实世界的内容,如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而相对虚幻内心情绪化的部分多,例如书法纂刻、音乐等。我想这是他陷入佛教这片虚无的泥沼的主要原因。

  至于个人感情和出家的关系,李对这方面应该会隐藏的较深,不像有些作家,会坦诚的抒写自己的心意。比如在李给刘资平的信中,多次提到看过就要烧掉,不要让别人知道。一次是资助刘资平读书,是好事,一次是议论人事。这样的行事风格总让人觉得太过诡秘,不够坦荡。他对妻子情人的感情更不会让旁人知道很多。出家和他个人感情之间关系大概也难有答案

  二、佛教为李叔同的影响

  对佛教有好感的人会觉得,李修为很深是为得到的高僧,对佛教的律学也做出了极大功德,值得万世敬仰。

  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在李出家之前,主要从事教育和文字工作,在文化艺术的传播这一方面对于社会是有贡献的,可是出家之后呢?所有的事业全都半途而废了。沉迷于虚幻的个人修炼中去了,难道不是误入歧途自私

  一个宗教自己说自己是对大众有利的,可是却把一个对大众有用的人,变成一个只知道吃斋念佛清规戒律的人,谁会相信你们的鬼话。别说佛教可以医治人类心灵,谁都知道人类的心灵是都我们最难了解的,所以希腊哲人认识你自己。医治心灵不过是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或者是现在社会中常见的专治各种绝症偏方广告罢了。欺人或者自欺欺人

  说到书法,是李叔同一生爱好,出家之后所有艺术全部放弃,只留书法一项。其实这也是书法本身的艺术和实用两种属性兼具的特征决定的,一个旧时代文人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办法完全放弃书法的。但是在书法艺术角度上李其实是已经放弃书法了的。

  以李的学识,在书法方面的水平,在当今任何一所大学研究生应该没有问题。真正书法创作上的水准很难说了。现在看到多数只是李出家之后的作品,干枯、消瘦,用笔结体都很简陋,少美感。只能说自成一家,但不能带给人审美享受。更可笑的是这些作品的流传说明它们不是因为书法本身的原因而受人们重视,而是由于作者的出家这一身份才让它们受人追捧。否则,为何只见人们夸赞李早年书法如何了得,却难见一幅半幅流传下来。

  世事荒诞到这中程度:假如一辈子致力书法到底能不能创作出值得流传后世的作品还很难说,因为荒废倒退,反而让自己的作品大放异彩扬名天下。这就是佛教的神奇功效!客观上看这难道不是哗众取宠吗?

  荒唐

  :我读的版本是亚马逊Kindle版合订本,价格1.00元,十分超值。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DFYIV0O?ref_=kinw_myk_ro_title

  《弘一法师全集》读后感(二):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01-佛学·杂记

  历时两个月的读书周期,按照我平时的读书速度来看绝对归属拖后腿行列了,一方面对于我这种俗世中的俗人来说,佛学的确是比较空洞无聊的,因为内容缓慢,我的脾性也跟着缓慢了起来,几乎是不紧不慢的读了两个月才彻底看完。再加上2月份是我年终工作量最高峰同时还有一个春节的长假,回家各种应酬,导致于这本书拖延至今日,才得以圆满。从去年的读书习惯我就发现了,每年的第一季度我几乎是荒废的,这个陋习居然被我延续下来了,真是没有开好头。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总是会莫名奇妙暴躁,内心也总是处于灼热的状态和朋友倾诉结果被告知我戾气重。然后因为这个戾气,我再次抑郁了好久,看来人对于自我的判定还真的是不准确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敏感温和淡定。但是从别人的眼中貌似和我之前对于我自己的判定相差甚远。于是我在知悉了自己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自己时,在别人的眼光中愈发的戾气了。在我向着戾气的道路一路狂奔的时候,也曾怀疑过,停留过,不过还是克服万难的,狂奔了下去。

  母亲信过一阵子佛,说信过一阵子,是因为当时她每晚念经的时候,我曾经直言到:“只有精神空虚人才求助于神佛,这个世界的残酷远不是祈祷和念佛可以拯救的。但凡只使出了200%的气力都尚且不能见到奇迹,只是停在原地靠祈祷就可以见到的奇迹,我是断不相信的。”然后,我母亲就不信了。哎,现在想想我果然是戾气重,连自己母亲都忌惮自己几分。不过当时她说的一些话,倒是让我觉得心惊。比如吃肉的话,我身边就聚集了好多动物的灵魂,这是要因果报应的。虽然豪言壮语说了,但是内心还是有点胆怯的。毕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自认为的善良,其实也是沾满血腥的相对的善良。我的确有愧于那些生命

  最近的工作真的压力很大,让我一直处于暴躁的阶段,最夸张的是有一次我竟然直接生气气的自己胃疼了一周。于是我觉得这个戾气的道路我可以换一换了,虽然世界不甚美好,生存难以维系,但是我还是很珍惜我这条命的,至少我希望可以活着亲眼看看它能残酷到何种地步更何况,在这个残酷的世界,总有那么一丁丁明媚,一丁丁的美好。所以还是活着吧,因为死了就真的是什么都没了。就算是贪恋那一瓣花,一缕风,一段香的柔软,我都舍不得这世界,即使它残虐至极,我也会为了这希望的光亮,贪恋红尘。所以我是尘世中的俗人,看不透镜花水月,看不透阎浮魍魉,嗔,贪,痴,三毒入体,我也无所顾忌。我只信今生的甜苦,绝不信来世的永生。所以要活,还要活的好,活的长久。既然这戾气险些害了我,那我就找个法子化解了它。于是找到了弘一法师的书。

  没有特别的原因,半世风流,半世佛缘的传说,的确让我对他神往,但是一首“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才是主因(后来发现自己搞错了,这是苏曼殊的诗),更更重要的是,他是和尚里面我唯一知道的。既然是俗尘里弄潮滚浪过的,那超脱自然彻底,心境也会更加平和,特别适合我这种俗人去研摩。阴错阳差之下,这段善缘就开始了(虽然目的不纯,根基且钝,兼更顽固,不过即与佛结了缘,那便是善,故曰善缘。)于是我苦读佛书的景象就接连两个月出现地铁上。可能是俗尘三毒侵染太深,我读的异常艰辛。虽然很多理论我还是不能接受,但是戾气却渐渐的真的少了,心境也平和了许多,估计又可以在俗世中多活个两三年。

  所以如果是同我类似有戾气的人,真的可以试试效果不错

  《弘一法师全集》读后感(三):富贵终如草上霜——评《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一个谜一样的人。

  读了这套全集后,才发现,他不过是个普通人,却有种常人所不具备的坚忍与气度。

  他是个奇人。懂书法、精篆刻、通绘画(包括国画和西画)、晓音乐、擅文学,更长于佛法。他似乎无所不能。他生来就是要做大师的。

  他身为一个小妾的庶子,身份卑微,注定了他生来忧伤不同寻常宿命。他降生时,喜鹊叼来一根橄榄枝,这是上天赋与他与生俱来使命——拯救苍生。他对贫贱的人青眼有加,对权贵投以白眼,对小动物关怀备至,对人却不冷不热。他出家”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正如他的诗中写道“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全集第一册讲的是“佛学与杂记”。读了大师的《断食日记》,为他坚韧意志所打动。绝食二十天,非常人能所为,但不如此,如何能净六根?法师在各地讲法的篇目,更是值得细细品读,无论对佛学是否精通,都可以从中学到关于佛方面的知识,令我们在尘世中觅得些许真谛

  第二三册都是法师同亲友之间的往来书信。文字情真意切由此可见他博雅的知识教养淡泊的人生态度,纯粹的精神追求,严谨生活仪轨,可见他的果绝、朴素豁达慈悲

  第四册是法师的文艺诗词。从其诗与词中,可见他的真性情。他的诗读来大气、自然,也不乏小我的忧伤与大我的忧国。

  半缘艺术半缘佛的李叔同法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的书,值得一读再读。感谢卓文天语带给我们这样一本好书

  《弘一法师全集》读后感(四):巧遇弘一法师全集,揭开谜底

  读过关于弘一法师的一些文字,能感受到他对艺术的严谨,对生命的温柔情怀。盛誉漫天的时候,他忽然出家了。

  我常常猜测,为何他用一袭僧衣、一睹寺院围墙与这世界隔断联系。皈依是心的事儿,僧衣禅院不过是他的宣誓。

  一个人宣誓之后,就要如他的誓言一样坚定。当他的妻子和小妾追到江边的时候,他荡舟而去。他为青楼女子留的诗、他对妻子的责任、对异国女子(他的小妾是日本女子)的爱、对他心底伤感做了诀别

  我始终无法断定,他出家,是逃避还是灵魂的升华,或者都有吧。

  他曾自己解释,出家是因为生病而遇到因缘,然而,解释,有太多的功用,它已苍白需要一边辨析一边梳理的程度。

  李叔同的解释也许只是个交代。反倒不如细品他的全部文字。从他早期那些文学艺术的文字里,我们既能体验到他对文艺的犀利见解和无比热爱,也能感受到他的条理性和严谨性;从他讲经说佛的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人类灵魂的深刻解读和对万事万物规律的把控。

  他的书信把他出家前到出家后的整个人生贯穿起来,成为梳理他人生脉络的一条线,读这些按时间顺序编排的书信,你会捕捉到他从一个物质条件殷实、被荣誉光辉笼罩才子到推开浮华宣誓出家这一过程情感主线

  这套书的背后不仅仅是李叔同的一生,它还藏着一个秘密,一个敏感者通过感受文字气息才能捕捉到的秘密

  《弘一法师全集》读后感(五):超脱世俗,品悟人生 好书好书!

  在当今各种网络小说盛行的年代,有几个敢说自己没看过。我自己本人也曾经“误入歧途”“深陷其中”。并不是说网络小说就一味的不好,个人觉得它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亦或是一味调剂我们文化生活的佐料,但始终难登“大雅之堂”。那何谓“大雅”?难道是那些到处充斥着华丽辞藻、优美语句的文章?亦或是让你读后单只觉得它好,却又不知道它好在哪里的文章?NO、NO、NO,我反倒觉得它们华而不实,缺乏主流。在我看来,真正的“大雅”会让人找到一种可以坚守的信仰,找到一种可以去相信的文化。

  最近机缘巧合之下,我有幸拜读了《弘一法师全集》。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直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其所云云为何?但当我真正的静下心来,让自己融入到这部作品中时——哪怕有我不甚了解的文字,不甚了解的表达方式, 我仿佛真真看到了一种少年时翩翩之佳公子,中年时戒律精严之头陀的模样。我不敢夸大其词的说通过此书我便找到了可以坚守的信仰,但至少我敢肯定的是,静心读完此书,自己的思想仿佛得到升华一般,内心便更多了份宁静与豁达。

  该套《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汇集了弘一法师出家前后的全部原创文字,分为佛学杂记卷、书信卷和文艺诗词卷三部分。本书既是弘一法师的原创文字,便使读者得以零距离地接触弘一法师。其性情与大智慧便也深层感受了。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那必有常人所不及之处。而弘一法师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最开始的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到最后谢绝一切名闻利养,粗茶淡饭,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云水生涯。这种变化,李叔同只以一种平常心淡定自然地完成转化,成了弘一法师。试问有谁能在这茫茫欲望洪流之中了却凡尘,弃尘而去?又有谁舍得抛下那已成就满满、造诣极高的红尘世俗?

  阅读此书,使人的肉身都仿佛轻盈了一般,在佛学世界里无限畅游。不但如此,你还可以领略到大师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的艺术风采。如果你渴望片刻逃离尘世的浮躁喧嚣,寻求内心最朴素的真我,那不妨静下心来,随弘一法师一起参悟人生,让自己的心灵与智慧早日登上“西方极乐世界”吧。

  《弘一法师全集》读后感(六):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微信读书,草草略过

  ◆ 艺海畅游的乐趣

  gt;> 有人说我在出家前是书法家、画家、音乐家、诗人、戏剧家等,出家后这些造诣更深。其实不是这样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我的人生兴趣而已。我认为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应多学一些东西,不见得样样精通,如果能做到博学多闻就很好了,也不枉屈自己这一生一世。

  ◆ 从容弘法的感悟

  gt;> 对金钱方面的事情,极为注意,丝毫不敢懈怠

  gt;> 作为一个学道的人,只要心中有春意,就不用世俗的享受来愉悦自己,倒是世间的一切,均可以使自己感到快乐。

  ◆ 壬申十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gt;> 惟求自利者,不能往生

  ◆ 癸酉正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gt;>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一)弘一法师说经悟佛

  gt;>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 (二)格言别录

  gt;>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弘一法师全集》读后感(七):很全很值得品读的一套全集

  他曾有着对红尘深厚的爱,却忽然荡舟而去,进入一个四大皆空的洁净世界,一个孤独却能孤独至灵魂丰满的世界。他果断、决绝、炫目,半生风流才子阅尽人间浮华;朴素、豁达、慈悲,半世青灯黄卷成就大师风骨。

  在世人眼里,他将看似无法统一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大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他的才情受人追捧,佛门禅院里,他的风范,高山仰止。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法师的全部文字,勾勒了他一生的才情与经历,这些文字拉近了今人与法师的距离,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存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