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巧克力之战》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10篇

2018-08-17 05:4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10篇

  《巧克力之战》是一本由劳伦斯·艾伦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90元,页数:2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一):巧克力在中国的寻路之旅

  以下内容主观性较强,还请轻拍。

  费列罗:走的是高价路线使用服务全包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独具慧眼之处在于牢牢掌握了中国人爱送礼的心理,宁可买贵的送人,也舍不得自己吃,定价高于主流巧克力。在包装比较奢华,看上去有一定档次品牌形象佳。失足之处在于对中国的商标注册保护有信心了以至于强大山寨货金莎抢占了费列罗不少市场份额小时候金莎和费列罗傻傻分不清楚感觉以为两个就是同一个牌子,当然挑选便宜的买了。后来商店中的费列罗决定远离金莎的势力范围,这对有一定觉悟的人能起到一定效果表示自己应该还是买了很多金莎- -||

  吉百利:走的是中价路线(那时候还是觉得很贵有木有)。吉百利事事亲力亲为,管理层有一种莫名自信,一到中国就迫不及待地建厂大量投产。对中国的消费习惯店铺空调设备覆盖率缺乏认识。吉百利在中国本土教条主义决策,想要直接复制海外成功经验。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吉百利直接上架250克包装的巧克力(大包装巧克力在生产过程中比小的运作更有效),但是中国人更愿意购买小包装的巧克力(比如德芙的47克包装),经过试错后才推出了小包装的款式。吉百利一开始使用澳大利亚的奶源生产的巧克力口感不错,但是后来换成了中国特色的奶源,被认为有一股不舒服奶酪味。吉百利的管理层亦常常变动,内耗严重。吉百利是五大巧克力中惟一因为三聚氰胺问题而被大量召回的,可谓名利双损。其实我小时候觉得吉百利口感还是不错的么,莫非是因为喜欢奶酪的那股骚味,慢慢长大了就很少看到吉百利巧克力了。

  好时:具有跟吉百利相似价格定位印象中还要略贵点。跟费列罗一样,使用服务全包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好时不在中国花巨资设厂而直接从北美工厂进口巧妙根据中国人的喜好打进口牌,提高零售价格,达到了风险收益高这种令人羡慕状态,本着“先巩固业务,再创业设备”的国际业务发展模式在中国这个不确定性略大的市场取得了一定成功。好时推出的Kisses系列因为身材好且适合分享深受中国巧克力消费群体欢迎。顺风顺水的好时因为管理层地震从2004年起就淡出了中国巧克力消费者视野了。虽然好时现在又回来了,但是这种行为很伤感情,而中国人又是很重感情的,愿好时且行且珍惜

  玛氏:具有跟吉百利一样的价格定位。玛氏可谓是中国巧克力战争中的胜利者,打造了德芙,士力架,MM等出色的子品牌。大获成功是多因素驱动的:定位,广告性价比,包装等等。定位方面脆香米做成红蓝相间的,一眼就能和旗下普通的德芙巧克力形成区别,MM系列,士力架都有很好的定位,避免了主品牌支撑不起多个子品牌导致定位混乱尴尬局面。另外广告也做得恰到好处,“丝般感受”让人顿生神秘感大胆意淫。成功总能找到多个原因,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表了,成功之后不足之处也常常被忽略了。就如玛氏的不足之处作者没说的,我个人以为当初玛氏在和吉百利死掐块状巧克力不改价加量赠送从5%一直掐到30%才结束是不可取的。当然目前来看玛氏取得了中国巧克力战中的阶段性胜利,撒花。

  雀巢:定价相对前四家很亲民,但这货不是来卖巧克力的吧,不少消费者都将其巧克力产品归类成饼干类。一不小心做出了脆脆鲨这种成功产品后管理层就决定坚决不打广告,理由是脆脆鲨没打广告不也大卖了么。在中国做出的巧克力产品都是脆脆鲨类似物的包装,难怪大家不买巧克力都买脆脆鲨了(脆脆鲨看起来货大价格便宜)。雀巢的巧克力用的是代可可脂,这么看不起中国人的味蕾,定位混乱又不肯花钱打广告,活该连着上新产品连着下架。雀巢在巧克力战中这酱油打得太不华丽了,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故意让出巧克力市场的。

  谨以此文遥祝各巧克力厂家生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巧克力。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二):巧克力的中国之路

  2011年元旦我去南昌和景德镇作短途旅行,到达南昌后我就跑去一家超市买巧克力,但整个货架都没找到德芙黑巧,于是就换了一间大超市碰运气店员带我走向一个单独放置的玻璃柜前,柜子是上锁的,我觉得自己是在购买本店一款“奢侈品”。

  那一刻我没思考过德芙是什么时候,是怎样抢占了我的味蕾,但我执意觉得德芙黑巧是唯一选择。我自己就是巧克力巨头们争夺中国市场时培养出来的一代黑巧爱好者

  读完这本书,更加肯定了这个结论。书中的故事有趣,几乎是所有行业进军中国市场的缩影,费列罗,吉百利,好时,雀巢和玛氏,他们采用不同方式进入中国,面对这个特殊市场诸多挑战竞争对手地方山寨,噩梦般的物流管理,文化差异导致的销售挫败,这为所有考虑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提供了借鉴普遍经验。

  如今,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已逐渐适应复杂多变的中国市场,培养自己一代一代品牌忠实的消费者,而中国的消费者也在观看世界巨头们之间以及与本土企业竞争碰撞出的创意火花。从巧克力战争一隅,我们学到商场上想要赢得战争,并不是看你投资规模大小,而是你对市场和消费者投入用心程度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三):在华外企的竞争

  这是一位曾在华外企就任主管级别的劳伦斯艾伦针对外企巨头(费列罗、吉百利、好时、雀巢、玛氏)在中国巧克力市场经营情况(到2009年)的竞争分析

  可可种子由西班牙从南美洲带到欧洲,发展到今天成了常见食物

  直到改革开放,巧克力的味道对中国人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也就有了‘异域风情’的天然优势。20世纪90年代,五大巧克力公司在制定中国战略时,一个主要的问题是配备空调的供应链(存储和运输温度在零度以上16摄氏度以下)。

  在中国在这里,是场景不断变换的游击战,检验的是领导人的管理技巧、适应能力耐力

  (意)费列罗(榛果威化巧克力)是由香港分销商巧运到内地,虽是因监管和辨别而贴上进标签,但所要求依法黏贴的全息标签和信息标签却成了重要营销手段。2005年费列罗公司上诉侵权产家(金莎)。费列罗主要销售在华南,本身拒绝过度扩张,到现在仍坚持进口贸易全国分销。

  (英)吉百利(荷氏喉糖、怡口莲)在设计工厂时候,拘泥于复制以往的成功经验而不是迎接中国的现实挑战。依靠本地已存在的鲜牛奶生产设备供应商,而中国当地缺乏巧克力制造机器和缺少维护供应商,结果痛失良机。加上频繁更换管理层,内耗严重,吉百利的巧克力业务只能连受重挫。

  (美)好时(Kisses)管理层经过观察,认为不建厂,办事处设在上海,直到2001年才独资建厂。并且,其管理能因时制定战略,竞争中保持向上发展态势,但公司中国区管理不稳定甚至崩溃,以致于2004年全面撤出。后来好时也只得重新开始。

  (瑞士)雀巢(奶粉、速溶咖啡纯净水、奇巧巧克力、雀巢威化)产品种繁多,进入中国20多年只有三个总裁领导层稳定且持续时间长,但包装相似,无单品突出成绩,其营销方式多变,总体业绩能逐步增长

  (美)玛氏(士力架、德芙巧克力、M&M巧克力)属于家族企业,有稳定的领导层和财政投入,坚持自己的品牌策略,发展到今天,成为巧克力市场领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有了和外企较量实力(例如金帝)。很多时候,没有简单答案,只有无穷无尽的问题。

  作者总结在中国市场需要有信守对市场长期承诺意志,坚持到底的韧性,以及持之以恒关注如何满足中国新兴消费者的期待。决定成功的不是公司在生产投资上的规模,而是公司对市场及消费者投入的程度。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四):我的书评只是记录我读过了这本书

  前一阵子读的,很多营销和跨国管理的内容,其实并不十分关心,每天如饥似渴的读着,应该源于对巧克力品牌的虚荣心。我想知道巧克力是可可豆分离成可可脂和可可粉,在重新加水复原,加牛奶蔗糖什么的。我想知道哪个牌子比较古老比较经典比较有历史,哪个牌子的那种产品比较受欢迎,我最爱的小东西又是哪家公司旗下的,以及他是怎么在中国市场兴衰沉浮的。

  其实,我读的是巧克力中国史。

  虽然SWOT学过也照猫画虎的用过,但是看人家分析的图也总是看不明白,索性囫囵吞枣甚至跳过。实在暴殄天物

  看的出作者是很敬仰邓小平,改革开放长挂嘴边。嗯,的确,邓小平和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市场有不可磨灭影响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做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尤其涉及跨国的,都应该看看

  最后一点感触,人多就是力量大。中国市场几乎成为所有商家伊甸园,中国公众也成为众产品迎合的主要对象

  人多,就是力量大。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五):有意思的巧克力跨国公司发展史

  说起对这本书的兴趣,多半是因为它的名字。在各种财经书籍堆起来的财经大学图书馆里,这本书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懂得freshman,饶有兴趣地捡起了这本书看了看,翻开一看,仍然是想象中的有点区别,不过也凑合,满足我这颗好奇的心。

  说起巧克力,从小到大我对巧克力的印象几乎只有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再到后来,爱上了费列罗的金莎和拉斐尔,翻开来看又想起了好时kisses和玛氏的巧克力豆。这些,仅仅是在几十年间就占据了超市便利店收银台旁边的黄金货架,五大巧克力公司的疯狂扩张之路值得人借鉴。

  在这场长达几十年的巧克力之战中,最大的赢家无疑是玛氏。玛氏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太多太多,德芙的排块,士力架,巧丝,脆香米,M&M巧克力豆……作为玛氏最先出名的巧克力产品——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在与吉百利牛奶巧克力的正面交锋中取得了胜利。长达十多年的持久见证了玛氏集团的韧性。玛氏的成功将吉百利开始进军中国市场的雄心壮志打得支离破碎,但好在吉百利开拓了新的市场,怡口莲现在也是一个成功的产品。

  从这几个公司的兴衰来看,想吃下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毅力的。从内部原因来看,一个外资企业想要在中国扎根,就必须拥有一个坚定高级领导层。玛氏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对于人员的要求格外严格,其领导层的核心凝聚力对比其他公司来说有很大的优势。在这几十年间,一个方案能被长久执行,这就是成功。从外部原因来看,一个成功的公司就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具有异域风情的巧克力更需要融合中国的口味才能被广大的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说到优缺点,SWOT的分析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整本书可能因为篇幅缘故过于浅显,不过这也不算缺点吧,书中对玛氏集团的描述也是还是带有一些个人色彩的。

  见证了这么多家巧克力公司的发展历程之后,还是希望中国能有一家巧克力公司的崛起,仅满足一个心愿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六):巧克力市场,远比想象的复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个巨大的市场逐渐被唤醒。13亿人口的中国,成为巧克力公司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

  然而,中国的不平衡发展状况以及人们长期对巧克力认识的匮乏也使巧克力公司之间的战争异常艰巨。在外国,巧克力已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能再常见的零食,在中国却几乎是一片空白;中国居民收入以及长久以来的清淡平衡饮食结构也给巧克力市场的发展带来重重阻力同时,中国相应的零售设施落后,冷藏设备匮乏。然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注定是个刚被唤醒的巨龙潜力不可小觑。从另一个层面看,中国开始逐步进口外国商品,巧克力市场却依旧是个空白。向来对异域风情有着浓厚神秘感的中国自然也对这一市场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首先,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认清中国实际国情。由于中国人特殊的饮食习惯和相对不高的收入,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接受小分量的巧克力,因此,外国巧克力必须认清中国这一实情,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巧克力。在这一层面上,好时的kisses巧克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不但设计了一口量的巧克力满足消费者需要与切合“分享“这一中国传统,而且其独特可爱的圆锥形造型更是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芳心,,“小身材、大味道”也正切合了中国女性消费者的喜好。与之相比,吉百利、雀巢等由于在中国建厂,必须持续不断地生产排块巧克力则使他们拘泥于大分量巧克力而效益不佳。另一个迎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例子就是玛氏公司在超市推出散称巧克力,当然,是品牌专卖散称区,一举两得的既满足中国人消费需要又保证了品牌影响力。“一切从更实际出发”向来就是真理,在营销领域自然更是不可忽视。

  这一真理的另一重要体现就是关注中国的相关基础设施。由于刚开始中国基础设施不完善,还以便利店、夫妻店为主,很少有冷藏设备,因此这决定了巧克力销售大多只能在极短的销售旺季实现。选择重要的城市、抓住重要的销售季节非常重要。举一个反面例子,金帝。金帝因为在一线城市市场被五大巧克力公司挤占而选择退居二三线城市,这酷似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然而,其结果确实不如人意的,正是因为即使本土生产的金帝价格可以低一些,但中国一些农村地区一不具备冷藏设施,二没相应的收入基础,三是居民对食物的品味落后于一些大规模城市10--15年,所以这是一步显而易见又令人唏嘘不已的错棋!

  巧克力这一神秘的舶来品凭借其舶来的独特身份一直在巧克力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使得中国人宁愿花更高的价格购买外国巧克力而不是口感可能相似的中国巧克力。品牌力量尤为重要。雀巢曾为降低产品成本使用代可可脂生产巧克力,却遭到消费者唾弃,给产品信誉带来重创。费列罗-----专注打造高端礼品巧克力的品牌则树立了巧克力界的标杆。首先,费列罗极为重视产品质量,“超过6个月的产品就不在分销到零售商店,离保质期还有3个月,产品就被撕下货架”、“费列罗公司的中国联络代表会到各个零售商店检查保质期,取走积存的产品”正是因为这样谨慎地态度,费列罗一直可以给消费者呈现最新鲜美味的巧克力,维护品牌高端形象。费列罗同时在广告中花费心思,通过大使在宴会中品尝巧克力对巧克力大加赞赏的镜头长久提升消费者心中对巧克力的高端印象,这也就难怪中国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购买费列罗甚至是将它作为送礼的首选了。中国本土的金帝就敏锐地发现并巧妙地借助中国消费者对外国高端巧克力的固有印象,采用了外国品牌”Le Conte“,可以说是非常识时务。

  打入新市场,要想让对外国巧克力不甚了解的中国消费者认识到自己的品牌,让他们在高达万余种商品的超市注意到自己的商品,产品的包装设计很重要,广告的投入也是很重要的。那些在广告上独具心裁的商家往往可以获得成功。好时的”小身材,大味道“,德芙深入人心的”丝般享受“,士力架新颖的广告设计,金帝煽情的”给最爱的人“都让他们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印象,不至于埋没在浩瀚的商品大军里。相应地,吉百利了然无趣的”A glass and a half of milk in every half pond of milk chocolate“则不会让消费者记住自己,雀巢巧克力根本不打广告更是屡屡让本就包装相似不会让消费者注意的巧克力退出货架。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专利权保护问题,典型的就是”金莎“山寨”费列罗“。由于金莎口味与费列罗相近、设计与费列罗相似,”金莎“其名更是趁费列罗没有注册中文商标而直接将原属于费列罗的”金莎“一名盗走,因而”金莎“大行其道,费列罗差点将自己的独特产品拱手相让。当然,尽管如此,费列罗还是坚持自己的高价策略,因为他深知任何降价行为都会消弱自己千辛万苦打造的品牌形象,因而决不妥协,不管山寨产品怎样横行霸市,费列罗始终在消费者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有着忠实的受众。

  美国的箭牌口香糖在中国深入人心,无论在哪个商店,深知是在各个车站、火车站的书报亭,你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箭牌口香糖已在中国市场上呼啸而过,市场进程早已非同小可。而在这样一个13亿的中国市场上,巧克力之争仍在精彩的上演却也异常艰难。中国目前还有许多中小城市不断崛起,得益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电视互联网等的影响,巧克力受众将会越来越多,中国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中国人饮食口味的不断改变,这些,都在不断召唤者巧克力公司们时刻准备好迎接不断接踵而来的挑战。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七):让中国企业和市场认识自己的眼睛

  《云图》里,星美在发布“启示”时说,只有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认识我们自己。《巧克力之战》正是这样一双眼睛,清澈而犀利。

  这个关于巧克力的故事,源于一个对中国充满好奇的美国人。他叫艾伦•劳伦斯,毕业于大名鼎鼎的雷鸟商学院。或许是母校赋予了他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或许是美国人天生的冒险精神,或许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焕发出的耀眼魅力,大学毕业之后,他便踏上了这片蕴藏着无限机遇的土地。用艾伦的话说,这段经历丝毫不逊于“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奇遇。中国人处世有着自己的门道,交谈时往往不置可否,留一番婉转曲意让对方自己琢磨;生活追求稳定踏实,不愿冒险求进,以免“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中国人自己早已浑然不觉司空见惯的特点,却让艾伦一头雾水,茫然无措。

  作为中国区的高管,到底应该怎样带领企业在这片市场中立足?世界顶尖的商学院从未讲过,而教艾伦中文的老师也没有说过应该怎样与中国人打交道。不过,他对中国的好奇和热情,让他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将近30年。在这30年里,他见证了世界五大巧克力巨头进军中国的壮观景象。无论这些巨头之前在本土以及其他国际市场有过多么辉煌的战绩,但中国人难以琢磨的特点和中国经济史无前例的剧变,让他们所有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这里,他们蜚声宇内的品牌知名度全部被抹去,在一代代忠诚消费者之间传承的情意也一笔勾销,一切从头开始,无从借鉴。艾伦以这极其难得的瞬间为起点,记录下了中国巧克力市场从空白到繁荣的全过程,呈现给我们中国经济改革之路上一个最为完整的商业形态切片。

  巧克力华丽的底色,让这场战役显得格外优雅,书中俯仰皆是一流的巧克力品牌。钟爱巧克力的人能最能体会,只要看到自己喜爱的品牌,闭上眼,曾经那种浓郁可可脂包裹着味蕾的丝滑感受就能在瞬间被释放出来。这是巧克力的独特魅力。在西方世界,巧克力是堕落和纵情享受的象征,因为它的曾是欧洲皇族最钟情的食品。虽然,巧克力如今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是,它入口即化的口感和精美别致的包装依然保留了这种奢侈浪漫的贵族特质。

  这样一种强调享受的零食,怎样才能挤入当时温饱尚可满足的中国人的生活当中?这简直是一个类似“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难题。题虽难,而一旦解决,就将引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这个世界上最出色、巧克力行业里最悠久的五家企业——费列罗、吉百利、好时、雀巢、玛氏不约而同地被这个问题所吸引,纷纷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进入全球消费者基数最大的市场,为争夺这千载难逢的良机而展开了殊死较量。

  然而,《巧克力之战》讲述的却不仅仅是有关巧克力的故事,它可以看作是任何零售企业想在中国市场寻求立足之道的缩影。在中国做企业,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也来之不易。中国的市场太庞大、太复杂、发展太迅速,以至于简单的“万金油”商业模式根本行不通。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巧克力五巨头在遭遇同样困境时是怎样应对,又在面临同样机遇时是如何抉择;当年某个决策种下的因,在多年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果;哪些成绩是谋事在人,哪些又是成事在天……曾经担任雀巢中国区与好时中国区高管的劳伦斯•艾伦亲历了这一切。

  不过艾伦很明智,当身处中国巧克力之战最前线时,他并没有开始写作,只是观察、记录。而如今,经过时间的沉淀,一切逐渐呈现出其本来面目,而艾伦也远离了处于风口浪尖的战场,终于能够平心静气、不失公允地解读和评判那场精彩的战役。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人。透过艾伦的眼睛,每个在中国商海中打拼的人,特别是中国人,都能看到一些以前自己从未留意或者无法发现的问题,这将有着非比寻常的借鉴意义。

  艾伦在写到:“打开中国巧克力市场的故事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故事,而是一扇瞭望中国的窗口。”他写《巧克力之战》的本意是想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但他无意中却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的宝贵机会。每个人都因囿于自身的环境,对缺憾习惯,对现实麻木。而别人的眼睛,就成了自己最好的镜子,以知兴替,以明得失。

  . 俗话说“自己的孩子谁不爱”,作为这本书的责编,我写的文章难免会有溢美之嫌。不过,在我做的那么多本书中,这是唯一一本让我想花时间好好为它写篇书评的。每家公司的swot,都是我一遍遍重读、查找资料搭出来的,这是原书没有的内容,也是我做这本书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愿你们也喜欢这本书。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八):note --成功的方法千万种,理念必须唯一就是顾客至上

  1、当你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时,自然容易始终如一的贯彻政策;但是如果你还在黑暗中摸索成功的正确模式,那时必然是举步维艰。

  2、过度扩张,对很多在中国开展业务员的跨国公司而言,是个诱人的陷阱,主要体现在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及分销管理,就盲目的将某个商品推向一个城市或者地区。总公司下达的指令、不充分的市场营销活动、利润缩减,甚至是对名声的过分追求都会给公司造成压力,迫使公司超出承受限制向外扩张业务。

  3、费列罗:推行分销和营销驱动的商业模式,走高端市场战略。

  4、吉百利:

  (1)优势: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巧克力企业,巧克力世界的“日不落”;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在国外市场口碑好,广告家喻户晓。

  (2)劣势:中国本地鲜奶奶源质量达不到要求;技术难题;对中国市场盲目乐观;领导层不稳定,内耗严重。

  (3)潜在机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人口众多,潜在巧克力消费者群体可观。

  (4)技术问题:生产环境和设施不佳;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容量和消费者需求难以评估;冷藏分销渠道不完善;来自玛氏的威胁。

  5、好时

  (1)优势:不落窠臼的洞察力,没有国际业务教条;低风险高回报的进入策略;领导亚洲区的负责人拥有广泛的工作经历。

  (2)劣势:业务重心放在北美,常错失国际市场机会,经验缺乏;欧洲市场对美国巧克力有偏见,收购进展不顺;国际运营记录不佳;胜利之时领导层发生地震。

  (3)机会:亚洲巧克力消费者没有欧洲消费者的偏见壁垒;玛氏和吉百利的建厂,推高了巧克力的整体价格;从北美工厂出口巧克力成本较低。

  (4)技术问题:分销设施落后,物流欠缺;中国市场难以把握,参考数据难获得;无个人消费巧克力的传统;其他品牌瓜分市场份额;山寨威胁。

  6、雀巢

  (1)优势:家喻户晓的国外品牌,以质量可靠取胜;在投资规模、运营范围以及零售贸易上的但是超群;有成规模的职业外派人员,高层稳固;业务范围广,奶粉、咖啡、汤料等已经建厂。

  (2)劣势:雀巢威化生产力有限;奇巧包装过于相似;雀巢公司规模更大的食品业务蚕食巧克力业务;在设备上投资过大,开支高昂。

  (3)机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人口众多,潜在巧克力消费者群里可观。

  (4)技术问题: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容量和消费者需求难以评估;随着时间发展,市场拉动力渐退;供应链不佳。

  7、玛氏

  德芙巧克力的成功归功于三个主要因素:保持了良好的性价比、让巧克力消费者产生极大共鸣、通过产品的广泛扩散在中国巧克力市场上推动产品的影响。

  (1)优势:历来对全球有规划,扩张经验丰富;具备高价格,高享受的产品形象;善于挖掘培养本土人才;资金雄厚。

  (2)劣势:家族企业;价格偏高;金牌产品M&M和士力架受欢迎程度不如预期。

  (3)机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人口众多,潜在巧克力消费群体可观;吉百利出现口味缺陷和分销失误,好时也一度推出市场。

  (4)技术问题:生产环境和设施不佳;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容量和消费者需求难以评估;冷藏分销渠道不完善;来自其他巧克力巨头的威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