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的读后感10篇
《长相思》是一本由桐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相思》读后感(一):还好你的痴心没有错付——记《长相思》相柳
作者:老舍小予(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20114574/
其实我很欣慰《长相思》的结局对于男一女一来说是HE。不知是否因为人生中苦难已多,现在总觉得受不了悲剧的结尾。然而,这本书的HE却只让我长叹,只因其中那个令人唏嘘位置泪洒襟前的——九头妖相柳。
”从今往后,我再不能守护你了……愿你一世安乐无忧“,记得看完书后好多天,都想不得这句话,想到就心痛。
在我这里,他才是男主,哪怕他的所作所为都完美符合玛丽苏小言剧中的暖男二,比如他全心全意,从不可思议的角度为女主打算,却从不居功,一点也不扰乱女主心思,最后功成身退还要抹去自身痕迹,圆她一个没有缺憾的人生……
备胎或许都憧憬过被扶正的那天,相柳没有,也许是连想一想都没有,也许是不敢?
他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自卑着,所以他会对那个以平常心看他的玟小六另眼相看。只可惜他的自卑持续到了最后,在救小夭出大漩涡时,仍不愿她看到他的原身。妖的出身,奴隶的过往,死士和杀手的职业,浪子的生活,让他认为自己是恶魔而自卑。
他从一开始,就清醒地知道两个人没有未来。虽然一开始他并不知道玟小六是高辛玖瑶,但他对自己终将战死沙场的宿命了然于心(我猜他甚至是期待的)。他坦然地做好该做的事,做相柳大将军,做浪子防风邶,做獙君的好友。只是后来他遇到了那个人,并心甘情愿种下情人蛊后,我想他多少会感到悲哀吧。所以当小夭说,似乎每一天都是偷来的,他才会感触良深。
(不过我一直疑惑,他对小夭情根深种,究竟是在何时?种蛊时他的确是心甘情愿的,但此时的她之于他,应该只是一个“反正也没有别的更好的了,就她吧”这样的女子,而非“即便万紫千红,也不及你一抹风流”的那个人。是因为一次次同行、一次次感受她的心痛、以及一次次相拥吗?我终究找不到答案。)
如果相柳没有遇到共工,如果小夭没有逃跑,他们都不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成为一类人。所以我唏嘘,两个对的人在错误的时间相遇。
小夭想要一个一心一意只为她的人,璟是,相柳(在女色方面)也是。但璟可以长久陪着她,相柳不可以。他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一次次斩断小夭可能产生的情愫,把一切带上冰冷的交易面具,最后更是狠心逼小夭对他死心,永生永世不想再见到他。做得真是完美啊,不愧是足智多谋的九头军师。他和小夭多像?对人狠,对自己更狠,其实只是对自己狠。
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来写,或者我是小夭,会不会愿意了解相柳谎言后面的真实?
他是心甘情愿种蛊的,
他教她箭术,使她不至于无力自保,
他给她续命、给她海图,为让她不至于无处可去,
他做了那把小弓,从教她射箭那天起,
他要她的血,不是为了旁人,而是为了她的夫君,
他救了她的夫君,
他以命抵命给她解了蛊,
他送了她扶桑胖娃娃,
……
我怕,小夭如果知道这一切,会让相柳走进她的心……那样真的生不如死吗?
(作者是不会这么写的,冲突到极致才更吸引人。而且,三观不正的主角总不会太讨喜。)
遗憾相柳催眠了小夭,最终却没有问出那个问题。这一刻的相柳是软弱的,他怕听到她说愿意,这样会动摇他的心志,他也怕听到她说不愿意,何必明白往心上插刀呢。(我想,他最怕的是听到小夭说我愿意……)
一边是璟,口口声声说不敢奢望,同时却绝不松手,变着法儿地提醒小夭、抓紧小夭。
其实看到结局的时候,深恨小夭,恨她的迟钝与愚蠢。相柳说是交易,她就信了?以命续命,数十年授艺,海底三十七年的陪伴,每次她危急时及时出现,这些种种,你拿什么来换,你赔得起吗?你是不是其实也是在装傻,不敢走那条路而催眠自己???
还好,小夭说如果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相柳,哪怕他对她冷酷无情,她也不想说那样的话。让人觉得,不管怎样,她本质上还是一个值得相柳爱的善良女子,一如当年的玟小六。即便在她以为一切都是交易,相柳从来不曾放她在心上时,她仍不愿伤害相柳……如此一想,相柳你也不算痴心错付了他人……
《长相思》读后感(二):我愿把所有的苦都留给我自己,让你品尝天下的甜
虽然桐华没有给我喜欢的相柳一个完美的结局,我还是心软给了她五星。
我是磨磨唧唧看了好久,期间曾因为相柳的戏份减少愤而弃文,后来又因为放不下相柳结局捡起,最后昨晚一鼓作气,跳跃着一目十行地浏览到结尾。
即使是悲剧,我也想多看相柳几眼。
就像阿念,颛顼对她的一分好也比其他人对他的十分好要好,相柳即使悲剧郁郁而死也比看不到他而舒心。
看完结局,我心里百感交集,但是因为熬夜太困,躺在床上竟然一会就睡去,一夜无梦。
第二天我上实变课的时候,脑袋里突然迸出相柳的名字,我抑制不住地想起那个白衣白发、纤尘不染的身影矗立在染血的夕阳下,鲜明的颜色对比,让人看了灼目。
那时候小六的心狠跳了几下,我不信,她没有动心。
狌狌镜里记录的一直是相柳,那个被小六画了九个头的脸和那个瑰丽的海底里相柳侧过头面无防备的表情,小夭从未记录过璟从未记录过颛顼,单单只有相柳。还有每次小夭欲言未言的话,看到相柳欣喜的情绪,甚至作者也曾通过两名智者:黄帝与白帝,告诉小夭,你谁都可以喜欢唯独不可喜欢相柳。所有的情节都在告诉读者,相柳在小夭的心里不一样,我一直都觉得小夭是爱相柳的,她对璟的喜欢只是因为璟的无所保留的付出而感动,那不是爱不是心动,小夭只有面对相柳时那种复杂却紧张的心情,才是爱,但是她们都不曾向对方迈出一步,她们背负的东西阻隔在她们之间形成了深深的沟壑。
桐华为什么不编排小六和相柳经历重重困难在一起呢,为什么,我很苦恼。
想到这,心揪得生疼,无知无觉地拿起手边一杯four berry smoothy,一口喝下冰碴,口里突然被这杯往日甜甜的饮料苦得难以下咽,竟然真像穿肠毒药,难道这就是相柳心里的味道。
我怔着发呆,突然Theimer擦了一块黑板,继续讲下一个theorem,我恍然惊醒,用力压下心头的苦涩,朦朦然拿起笔,行尸走肉般继续抄着笔记。
实变下课,我拖着脚,走在各种肤色的人中间耳边掠过不同国家的语言,刚才内心让我愁肠百转的相柳好像一个不真实的梦。
我好像刚从一个神魔共存的世界穿越到一个崭新的地方,它们规则不同,思维没给我留转圜的余地,我立刻就要直奔ISSC办理I20。
感觉快要分裂成两个我。
一个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不愿醒来;一个打起精神,按着该走的路踽踽前行。
刻骨相思,至死不休。
说的就是相柳吧。
一切有相柳出现的地方都是一个小高潮,从最初相见因为一只胐胐,相柳抓了小六,逼小六撕裂保护自己多年的壳子,说出“我无力自保,无人相依,无处可去”的话。
相柳像是小六的魔道,只要相遇,就会波澜。
直到全文最后,心细的相柳为了没有灵力的小夭能轻松把玩大肚娃娃,在娃娃肚里埋进寒冰,刻下了“有力自保,有人相依,有处可去,愿你一世安乐无忧”,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再不能保护你了。
每每看到这里,心就再也承受不住,好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噎在嗓眼儿,吐不出咽不下,折磨得你翻来覆去无法安宁。
桐华终是以相柳的死把全文推向了高潮,却狠心不愿让相柳和小夭在一起,我以为璟死的时候相柳是有机会的,但是确如小夭在得知相柳死讯时所说:“刚认识他时,我就知道有这一日,我一直知道!”那么不肯折辱的相柳,怎么可能不把自己的身躯献身沙场,为理想和抱负捐躯呢。
可是中间太爱他,甚至心心念念期盼有奇迹发生,可是,奇迹,终究还是奇迹。
如桐华,深埋了相柳,留了一股愁肠,让人再也忘不掉。
《长相思》读后感(三):“长相思2”快快出吧我等得好心急
其实在看 “长相思”这本书时我是不知道还没有完结的
若我知道,我绝不会去看
我会等到完结后再去看
因为我怕心心念念后的结局不是自己想要的
那种充满希望却在看到结局后被浇灭的感觉不好受
正如小夭所说的“今日若有多大的希翼,明日就会有多大的伤害,与其这样,不如从未有过。”
所以我一直不喜欢看还没完结的书
因为三个人的结局向来就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永远都不能真正圆满
小夭无论说什么他都说好
这样的宠溺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
也并不是想要就能有一个人如此的无条件对你
很是羡慕
但对于相柳,我也喜欢
虽然他对小夭很并不是很好,可是他们却太相似了
他会带小夭玩遍轩辕城吃遍好吃的
虽然他一直没有很赤露地表明他对小夭的喜欢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出来
就像"最美的时光"里的陆励成
让我很是喜欢也很是心痛
为苏蔓默默地付出了那么多最终却没能在一起
因为我觉得苏蔓和宋翊在一起也不错
所以三个人的结局总会让人很纠结也很无可奈何
“长相思2”快点出吧,我真的快要等不及了~
quot;曾许诺"“曾许诺殇”还没看,所以我要先去恶补一下了哈哈
但愿最后有个能让我满意的结局吧(虽然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结局我才满意>_<)
《长相思》读后感(四):盛会
《长相思》写了上古时期的爱恨情仇,带有很多神啊妖啊之类的,开始几章看什么?看两个“男人”如何相爱,本不是重口味的人,也不喜欢BL,直到情节一转,小六变成了女人。
前面几章看十七如何爱上小六,也是值得一看的,主要是桐华语言的厉害。她的小说,一是情节吸引人,二是语言相对于目前很多小说简洁,没有过多的废话,无论是场景还是人物的描绘都能让人迅速地自然地想象出她想要展示给读者看到的一个世界,这也是我为什么两天什么正事都没做看完了这本书的原因。
《长相思》相比于《步步惊心》、《大漠谣》等,可以说是有点“鸿篇巨制”的感觉,主要是人物关系的复杂,牵涉的背景宏大,不仅要把握好每个人群的立场、关系,还要把人物之间的各种阴谋、爱恨情仇加进去,但桐华的厉害之处就是,在上一部17章中,完整地把复杂的背景写得清清楚楚。特别是很多上古时期的历史背景等,很多出自《山海经》、《淮南子》等,可见作者为了这本书花费了很多心思。真是羡慕作者有这样的耐力,还有这样聪明的智慧把小说写得情节复杂且又合情合理。
关于几个人物塑造上,如果把小六这样的女人放到现代,可谓是一个敢爱敢恨,有自己原则,不过分依靠男人潇洒的女人。她领养流浪孤儿,养他们,别人以为是爱心,其实她自己心里觉得,这不过是自己的私心,想要“利用”他们让自己觉得不那么寂寞。她亲口对十七说,不会等他,但时时刻刻都在等她。她看得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过一层很容易被捅破的纸,没有永久的等待,也没有永久的爱。
黄帝问她,如果那个人(暗指十七)取了另外的女人或是选择了他认为重要的事她怎么办?
她说,那我就过自己的日子,领养几个孩子,自己喝自己吃,自由自在。(不是精确的原文)
但现实中的大多数女人呢?
因为年龄因为各方压力,急急忙忙朝着家人、朋友要求的方向去走,找男人,结婚,生孩子,过他们认为她应该过的生活(其实我也是这样==)。二十几岁的年纪,不懂得享受生活,享受恋爱,享受这个年纪,只想抓住这个年纪抓住一个男人永久地在身边。可是,世间的事,无论是小说的,还是现实中的,哪有那么永久呢?
以前我无比憎恨玩游戏的人,现在我自己却沉迷于游戏,连我都变成了自己曾经憎恨的人。何况是感情。
现在,理想主义的我,无比渴望雨来了就赏雨,有太阳了就坐在街边晒晒,有酒了就喝酒,有佳人了就和他谈笑风生,当雨、太阳、酒、佳人都没有的时候,那就洒脱着性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享受当前有的,该有的努力了总归会来的。
《长相思》读后感(五):相柳——如果这就是你的幸福,那我祝福
看了很多书,可是我天生健忘,大多看过了也就忘了。当时在难受,能持久记忆的也不多。
相柳是少数的意外之一。
我偶尔会想起这段话,每次想起,都很难过。
“还记得清水镇外初相逢,你嬉皮笑脸、满嘴假话,唯一的一句真话是:我无力自保、无人相依、无处可去。
数十年箭术,你已有力自保,不必再危急时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想守护的人;一个如意情郎,你已有人相依,不必再形单影只,与孤寡作伴;天高海阔,你已有处可去,不必再被人追逼、无处安家。
相柳在心里默默地说:小夭,从今往后,我再不能守护你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愿你一世安乐无忧!”
这两天又想起这段话,正好在飞机上心情烦躁,就打开了长相思。废寝忘食的看了前2本,再也没有勇气把第三本看完。因为我知道结局,我心疼相柳。我不忍心。
默默的找了好多番外和评论,还有一些相柳党自行续写的番外,相柳与小夭不再错过,那些默默的守护,终被知晓。
可看了许多,我突然释怀。我不承认桐华给了最好的结局,但是桐华给了我们最难忘的结局。读书千册,爱情一向自私,相柳是少有的爱但无求。只愿你幸福安稳,不要牵挂。因了他的默默和伪装,给了小夭此生最大的幸福。
“有力自保,有人相依,有处可去,一世安乐无忧!”
你一定是想,那些说不出口的爱,就随着你一起,淹没在这人世间吧。
我为你不甘心,你却无。或许有过,但是终究不如我们这般小家子气。
如果这就是你的幸福,那我祝福。
《长相思》读后感(六):长相守,不分离。
小夭和她的“叶十七”终于可以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厮守到老。而相柳,这个人人惧怕的神农军师,共工的义子,却永远都没有机会享受这一份人间的平淡了,他战死在沙场上了,再也不能守护他心中的小夭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对不起义父,所以他每一次帮助小夭都冷冰冰地告诉她,他们之间的事情仅仅是交易,他做出一副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可是每一次的交易都完全可以看作是他为了守护小夭所作。他心甘情愿地让小夭为了救颛顼,把蛊种到了他的身体里;他一直不去解除他们之间的情人蛊只是为了当小夭遇到危险时他可以及时出现。小夭因为是蚩尤的女儿被刺杀,如果不是因为有灵力源源不断地支撑着就已经死了,他将昏迷不醒的她带走,放在一只大海贝里,三十七年如一日地用心头精血为她续命,而当她醒来时,他却已经走了。小夭被神农馨悦雇人刺杀,装进水晶棺材里,并卷入漩涡之中,漩涡的力量把水晶棺材都炸开了,是他及时赶到,以身受重伤的代价把她救了出来……
可每当小夭感谢他时,他只是硬邦邦地说他不想拿自己的生命来做赌注(种下情人蛊的两个人会同生共死)。他何尝不想一直做防风邶呢?他也想做那个教小夭射箭,陪小夭去花天酒地、去地下赌场赌钱的防风邶,可是他无法放弃袍泽们,也无法背弃他的义父——共工将军。所以,他只能在小夭逼悔婚的那一天变回相柳,而防风邶却已经死了,他再也做不成防风邶了!他深夜去射杀颛顼,却不料被丰隆挡下了毒箭,那一次,他和小夭恩断义绝了!但他却在小夭给自己和颛顼都下了毒的那次,用心头精血再一次救了小夭,并杀死了两人体内的情人蛊、消除了小夭狌狌镜关于他的所有记忆——他不想让她留下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他想让小夭把自己能忘多远就忘多远。他不想让小夭知道这一切都是他做的,他让与他君子之交的獙君隐瞒了这一切。在神农义军的营帐内,他精心用扶桑木制作了一个大肚胖娃娃,在它的肚子里永远地封存了一个冰晶球,那是小夭给他制作的毒药,只是他在里面添加了一个拉着女子手的男子,他让自己的坐骑把它带给獙君,让獙君在小夭婚礼的那天送给她,但就说是獙君送的……相柳带着战士们,为共工杀出一条血路,然后自己幻化成共工,带领战士们来到一个荒岛上,轩辕的十万大军对相柳的一千多人,相柳却毫无畏惧,最终被万箭齐发的轩辕士兵射死。一千多战士没有一个投降的,他们全部战死了!也许只有那样对他们而言才是最好的归宿!也是最终的解脱!在相柳看来,他们是傻子,可相柳却明知道自己在做傻事却仍然在孤注一掷地做下去!他知道共工也难逃一死,却仍然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开路,他应该认为自己这样做无愧于心吧~他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他真真正正可以算得上是死得其所!
《长相思》读后感(七):长的不止是相思。。。。。
这是一本需要查字典才能认完主角配角名字的文~~~看得我熬了好几个小半夜,本来桐华的书至少也该是个四星的,但是,这本实在是太啰嗦了,牛皮扎扎牛皮,一本书的长度硬是写成了三本,有点让人无语。。。。。。
其实我还挺喜欢刚开始的玟小六,鬼马灵精,善良,和她捡来的“流浪汉”叶十七很搭。可是,随着身份的转变,小六变成了命运多舛的高辛王姬,十七变成了涂山氏的族长璟,一切就开始不同了。那个眼里只有小六的十七,变得优柔寡断,畏首畏尾,不忍心报复残害自己的哥哥,结果让自己和小夭的命运落入深渊。文里的主角是永远死不了的,小夭死了2次,都是相柳为他续命,璟死过一次,也被相柳救过,哎,WUIL可怜的相柳欧巴。
而小夭呢,本来桐华大大是想表现她的重情重义,对璟倾心,对颛顼可以豁出性命,对相柳。。。。可是到最后,小夭生生变成了一个小婊砸,和璟在一起的时候情深似海,和相柳在一起的时候也暧昧难言。你到底是想怎样?能不能专心一点。
说实话,对相柳这样的面冷心热悲情男二一直有着更深的同情和偏好,能不能不要让人家死得辣么惨,好于心不忍。
《长相思》读后感(八):第一部很好,后面就一般了。
太久没看这种长篇的小说了,在图书馆看到这本《长相思》,又是桐华写的,于是便兴冲冲的借回来看了。事实证明这本书也没让我失望。很厚很厚的一本,兼之最近又很忙,可是我还是日夜加班的把它看完了。谁知,这居然只是《长相思》三部曲的第一部,也就是说,这本书还没完结……悲催,被吊着胃口了。要在图书馆那么巧的借到第二部好像是不大可能,我决定在网上继续看第二和第三部。也许是因为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不同,后面两部我并没有如第一部看得认真。甚至很多地方是跳着看的。总觉得后面很多地方写得并不如第一部好,太拖沓。当然,即使是第一部,也还是有瑕疵的,并不是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但是,反正还是那句话,看着消遣,不要太较真。
《长相思》读后感(九):写给相柳、玟小六、叶十七和清水镇
为了对得起一个星期的熬夜啃书,我决定写个书评,结果写了大半,因为不小心按错了键盘一个字都没了。。。这是多么吐血的事情。好吧,为了证明我对相柳的爱,我决定再码一遍吧。。。虽然已经完全不记得刚才都写了什么了。。。。
《长相思》全书最大的亮点人物毫无疑问是相柳。书中最让人心酸、心痛的两段,一是相柳最后在水晶球上刻下“有力自保,有人可依,有处可去,愿你一世安乐无忧”。另一则是荒漠桃林中,阿珩最终解脱,桃花林散去,蚩尤和阿珩一红袍一青衣,相携相依,望着小夭微笑离去。
《长相思》没有《曾许诺》带给我的震撼,读完全书,觉得最好的还是最初清水镇的故事,平淡生活中的苦涩艰辛,微末市井中的暗流涌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颇有我喜欢的江湖味。此后种种,总觉得过眼烟云,比《曾许诺》、《云中歌》中个性鲜明、命运坎坷、可敬可叹可悲可恨可爱可怜的主角配角们,实在差得太远。后期浓墨重写的各位王孙贵族子女,反不如回春堂里的老木、麻子、串子和清水镇的妓女桑甜儿让人印象深刻。
相柳、玟小六、叶十七,这三个人,桐华都给了他们两个名字,两重身份,后来还有一个轩。只有相柳的两重身份写得最为精彩。相柳与防风邶,截然不同的两面,却又彼此相应,一个冰冷无情,一个玩世不恭,但耍赖混账的功夫都是一等一的。用书里的话说,这人真混账,但却混账得很有意思。因为,无论相柳还是防风邶,他们都很真实,忠于自己的信仰和内心,即便顶着防风邶的假身份,他依然做着自己,不会掩饰自己的真容,也不会掩饰自己的个性。他是相柳时,身在红尘外,心系红尘中;他是防风邶时,身在红尘中,心在红尘外。无论在红尘内外,只有一个人与他最亲近,最了解他的两面。相柳之于玟小六,亦敌亦友;防风邶之于小夭,亦师亦友。而爱情,放在这两个人身上,反倒不那么真切。小六是女子,相柳会爱她守护她,为她做那么多事,但如若小六真是男子,相柳就不会重视他帮助他为他做同样的事了吗?就像小六说,在漫长寂寞的岁月里,有个与自己经历相似,想法相似,行事作风也相似的人相伴,无论是朋友是敌人抑或是爱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小夭说,她从最初的叶十七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小心翼翼地救治十七,照顾十七,希望他活下去,让他重拾希望与自信,是为了让自己也相信,一个人在经历了世间最残酷的背叛、杀戮、羞辱之后,仍然可以放下仇恨,不偏激、不怀疑,仍然可以做一个善良宽容、坚强自尊的人。小六拯救了叶十七,叶十七何尝不是也拯救了玟小六。我想,相柳与小夭,或许也是类似的。与小夭相比,相柳是强者,他或许也从当初的玟小六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小六说“我寂寞”时,他是理解的。他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杀了小六,那时的他对小六或者小夭,尚无情,但是他选择了让六小活着。小六对相柳恨得咬牙切齿,但相柳受伤时,她没有杀他,反而用自己的血救了他,只是怀着解恨的心情捉弄戏耍了相柳。小六和相柳都将其解释为,这是相柳作为魔头的一种残酷,因为小六可以炼药,拿小六当圈养的宠物一样折磨把玩;小六不杀相柳,是因为她和相柳没有生死仇恨,他们只是做公平交易,她只是想抽他而已。但其实相柳与小六都知道,他们都很寂寞,需要这样一个陪伴。
当小夭遇到防风邶之后,她一度也希望着防风邶对她是不同的,不仅仅只是需要一个玩伴,不仅仅是聚时同欢,散时相忘。可是小夭的经历与个性注定了她从不让自己相信,因为期望意味着失望,相信意味着受伤害。直到相柳自己与读者们都相信了相柳对小夭的真心,小夭也依然不敢相信。看客们都为相柳大人扼腕叹息,觉得相柳大人何必如此自苦。在每一次危机时刻救了小夭的人是他,在小夭伤心需要陪伴的时候带着她嬉戏人间的人是他,在东海之滨陪伴了小夭度过最漫长孤独的三十七年的人是他,在小夭迷茫落魄伤心时提醒她冷静的人是他,费尽心血传授小夭绝世箭术赠她绝世神弓的人是他。但是每当小夭心生期待,渴望相信防风邶与相柳对自己有情时,他冷冷地打碎小夭的期望,他选择让小夭忘了他,所以什么都不说,什么都瞒着。海中相伴的三十七年,请金水氏为她打造的弓箭,逼迫小夭放了一身精血去救了涂山璟,为她解掉了情人蛊,为她做的水晶球和笑脸胖娃娃。相柳应了一句话:“情到浓时转情薄”。当他出现在小夭和赤水丰隆的婚礼上,睥睨众生地说“小夭,别嫁!”,我大呼痛快,以为相柳大人终于想通了要抢了时候,他却一转身又将阻婚变成和璟的公平交易。从头到尾,他不仅仅守护着小夭的平安,也守护着小夭的幸福。他让小夭一直认为他们之间只有公平的交易,他只是个计较清楚,冷眼冷心的将军,因为这样,当他最终战死沙场时,小夭不会那么痛苦。相柳和防风邶,都是无情的多情人。
我喜欢叶十七和小六,胜过喜欢涂山璟和小夭,最初的开始,永远是最美好的。而且最初的他们,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身份、尊荣和恩仇纠葛,都活得最真实。木讷的叶十七,质朴可爱,温柔可靠,对小六绝对忠诚,绝对专一。小六每天大大咧咧,懒懒散散地混日子,累了有叶十七背她,饿了有十七做的鸭脖子鸡爪子,砍柴洗衣体力活,叶十七都替小六做得很好,连每天晚上的被窝,也是洗得干干净净烘烤得暖暖的。他承诺他是她的奴隶。考虑到小六是那个把他从地狱门口捞回来且拯救了他内心的人,这一结果完全可以接受。可惜变回了涂山璟之后,温柔善良的个性,是搞不定残酷的现实世界的。璟的善良显得懦弱,宽容大度得有如圣人一般,桐华似乎想把他塑造成此书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制高点,但这样以来,反倒显得此人高尚善良得不真实。他唯一可取的,就是小夭说的:“只有他无论何时,都不会舍弃我”。叶十七虽然身有疾患,不善言辞,但心思细密,机敏警惕。涂山璟虽然号称才华无双,精通商道,能看透天下大势,但他行事表现却似乎与这些描述不大一致,作者后期似乎在刻意挽回涂山璟的形象,给他的沉默软弱庸庸碌碌找补借口。也许后两部的人物太多,颛顼、防风邶、相柳、丰隆等人抢了太多戏份,璟这个人物,被大大地弱化了,比起第一部里叶十七立体的形象,涂山璟单薄得就像一片叶子。幸好有主角光环护身,结局突然逆袭了一把,否则在他赢得女主归之前,真的会单薄得死掉的。然而璟最终的回归,却将亮点放大到了相柳身上,这是相柳为了女主小夭,为她找回的幸福。
玟小六是个不幸的孤儿,经历了无数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痛苦。但小夭却是幸运的,比起她那苦命的娘,小夭得到的太多。黄帝、少昊、颛顼,这些本来心狠手辣的帝王,因为早年做过太多亏心事或亲历过被权力大义牺牲的痛苦,在对小夭时,都存了更多的宽容和怜爱。桐华笔下,能与如意情郎修得圆满,归隐山林的女主寥寥可数,除了金玉,只有小夭。故事的结局,所有人求仁得仁,遗憾很多,可是人生本不可能圆满。这个所谓的happy ending,其实一点也不happy。
此书还有一个意外,就是颛顼哥哥的恋妹情结让原本的三角恋变成了四角恋。对此我颇感无语,这种赤裸裸的玛丽苏情节,我以为桐华早就不玩儿了。哎,老老实实做个好哥哥不好么,就像青阳和昌意,表兄妹是近亲好伐?虽然远古时候民风奔放流行亲上加亲,但是颛顼和小夭一直以来就像亲兄妹一样,突然哥哥爱上了妹妹,还背地里干掉了自己的妹夫,这种恶趣味实在很难接受。
最后单纯地希望,或许很久很久以后,小夭能发现那个胖胖的笑脸扶桑娃娃中藏着的水晶球,然后遵循相柳的愿望,一世安乐无忧。
《长相思》读后感(十):看书也要看心情
在过了读这种书的年纪好几年之后我才开始看了。
这本书写的太拖沓了,首先,叙事方法太慢太平淡,没有重点。
其次,最受不了的一点,女主像开了挂似的,只要是个男的就喜欢她。涂山璟是负责跟她谈恋爱的,相柳负责带她玩耍散心外加回血救命,颛顼就是个大哥哥型暖男,丰隆就是妥妥儿的备胎,衬托她和别的男人之间的爱情。关键是,作者根本没写出来女主到底好在哪里,每个男人究竟喜欢她什么,不就是之前生活颠沛流离么,书中的哪个女子没有受到过屈辱呢……谁心里没点骨气呢。
最后,不得不说,真真是节奏慢,我觉得完全一本书就能写完的,居然写了三本。一共就这么几个人的故事,主角配角这么分明的情况下,还能拖出三本的剧情,真是看瞌睡了。
还有一点,就是你心里想什么我明白,我心里想什么你明白,不用解释,不用说话。好像男主女主之间连无线频率都不需要,就能用思维交流。这要搁到现实生活中,不得分分钟离婚好几次么。作者一直站在女主的立场上,觉得自己很受伤很没安全感,我想吼一句,你特么能不能不这么矫情。
这本书唯一的亮点在于时不时冒出的几句精华句子,比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总有一个要先付出,比如恋人比如母子,总是要有一方先迈出一步的。比如:我一直都想着全身而退,让自己不受伤害,准备着随时撤离,璟也知道,可璟还是一如既往的对我。比如说:我总是想着这个人肯定是这样这样,等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觉着我的判断被验证了,果然如我所料,可是我从来没想过站在你身边跟你一起去面对和解决这件事。比如:在男女之事上,没有达到一定界限之前,是女方比较主动,可一旦达到某个界限,男性就充满的进攻性,而女性会莫名的羞涩。
我总会把这本书和以前看过的《搜神记》和《蛮荒记》相比较,可能是我已经过了阅读这种书的年龄,也可能是记忆中的太美好。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桐华的知识积累和视野的广度都距离树下野狐还有一段距离。
其实,一本书你觉得好不好,完全看读书时的心境。可能,我已开始走向生活,已没有心境慢慢体味书中男女猪脚的虚无恋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