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以青春的名义》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以青春的名义》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8-18 02:0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以青春的名义》经典观后感10篇

  《以青春名义》是一部由谭惠贞执导,刘嘉玲 / 谢君豪 / 吴肇轩主演的一部爱情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以青春的名义》观后感(一):用一次執迷不悔 換一次青春惦記

  《以青春的名義》電影主線是師生戀引出的家庭感情矛盾。其中中心人物爲張子行,故事正是以他的視角出發,圍繞張子行對母愛的渴望及尋求而展開的一段師生間暧昧的故事。

  中學生張子行是來自單親家庭,母親離開多年,與退休拾荒的父親相依為命;其父對離家的妻子念念不忘,瘋魔成性,借酒麻痹沈溺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中 ;一晚張子行在泳池救起醉落在其中的葉若美,次日發現她是竟是代班主任葉若美,張子行因好奇,與葉漸漸開始一段曖昧的關系;最終,葉若美離開去往英國,但張子行依舊對葉若美念念不忘。

  電影以青春為名,充斥著男女間[師生間]的曖昧,攝影很是精細,從攝影到剪輯,渲染的氛圍很容易人帶入戲,整部片的散發著濃厚的青春氣息。

  張子行因好奇接近班主任葉若美,偶然發現兩人卻是同病相憐。隨著劇情推進,葉若美丈夫返家撞破張子行行為、葉若美戳破丈夫婚外情、張子行與葉若美在床上的廝纏 [ 無果 ],後綁架自己的同母異父妹妹,迫使生母出現,但生母並與其相見。影片中三個人物 [ 張子行、葉若美、張父 ] 各自用謊言去維持那不堪一擊的關系。終于,張子行認清自己已然囚禁在夢中多年。

  其中遊泳池是個重要的線索。張子行為他和父親編織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即使最後戳破了,他的父親也不願意醒來,但張子行卻認清了現實,同時也認清自己對葉若美的感情。這使得他夢境消失了,與此同時曾經出現在泳池的鯨魚也隨著張子行清醒而消失,不妨說泳池裏的鯨魚就是張子行夢境。

  導演譚惠貞爲編劇出身,這也使得其敘事功力紮實,劇本構思及故事情節,完整飽滿,就處女作而言好不簡單!影片中,每一場細微處,含蓄收斂,傳遞出主人公之間暧昧情愫年少張子行的青澀懵懂

  劇中不論節奏與氣氛,還是手法上都處理恰到好處。把握到人物間的糾葛和內心掙紮;讓人在不知不覺間投入其中。電影似乎有一些王家衛導演的影子,其實不然。導演有著自己的風格,同時又有東西可以傳達給觀衆。

  ......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腦海中一直回蕩的是葉若美,張子行兩人在遊泳池跳舞的那場戲。

  影片末,張子行:“可不可以再多跳一次舞?”

  現實生活中卻沒有那麽多天真的挽留,沒有結果卻要去試一試的心態,也許正是青春的共鳴!

  《以青春的名义》观后感(二):蕩母痴兒的無悔青春

  香港電影進入了新世代,是台前幕後、新派舊派的合作和交棒期,新晉導演有機會開戲,往往看見不少影壇前輩鼎力支持。而新導演兼編劇出身的譚惠貞,《以青春的名義》吹雞更殊不簡單,據聞是劉嘉玲看過劇本後非常喜歡,除了一口答應演出外,還全力擔任監製一職,親力親為四出打人情牌,號召影壇前輩鼎力支持:區丁平任美術及服裝顧問、張叔平擔任剪接、攝影蔡崇輝、電影顧問譚家明、岑建勳…可算是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超級幕後組合;幕前還有董瑋、謝君豪、劉天蘭等演出助陣,的確群星拱照撐《青春》。而《青春》也不負眾望,先奪得電影發展基金第二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大專組得獎作品,再在香港亞洲電影節2017成為開幕電影。譚惠貞的確天時地利人和,披金戴銀萬千寵愛於一身;但在金銀卸下後,《青春》到底還有幾多斤兩呢?

  觀影前第一個印象會是許鞍華導演《男人四十》的女性版本,但《青春》的反叛豈甘於只停留在師生戀,青春就是要任性,語不驚人誓不休;感情主線是禁忌題材的師生戀撘戀母情,副線引出夫妻關系感情僵化,老公婚外情拼老婆婚外情,隱藏線是中港兩地結婚換居留權遺留下的單親家庭問題:電影描述16歲少年張子行(吳肇軒)戀上52歲代課班主任葉若美(劉嘉玲),同時葉若美的丈夫(謝君豪)有外遇小三還懷了身孕;而張子行母親是大陸來港的過埠新娘,自年幼時母親離去後,父親(董瑋)因受不了打擊而精神錯亂,張一直照顧父親二人相依為命。劇中四顆寂寞的心都是支離破碎玻璃關系,各人用謊言去維穩,直到真相漸露,張子行越走越狂,最後他把四人的潘朵拉盒子(Pandora's box)全部引爆。劇力一步步的推進帶來了非一般文藝片的張力,這應該是譚惠貞編劇出身的優勢,在說故事技巧也是乾淨利落,非線性敘事手法上處理得相當清晰;電影中的人物關系糾纏、情感複雜,譚惠貞都能恰到好處的描寫人物內心世界和爭扎。尤其張子行和葉若美這對蕩母痴兒走在一起的暖昧,是老師是學生,是情人母子,是一廂惜願還是互生愛意,兩人的關系譚惠貞都寫得自然,處理得若隱若現的性感,在新導演第一套長片來說這是水準之以上的作品。

  作為青春電影,看日本、台灣的文藝風格一定有水、有汗、有魚,有陽光,朋友這是常識吧;但香港這部以青春名義的電影基本元素都有,只是來得好壓抑。選取晚上的泳池作張子行和葉若美的主要場景,兩人濕身但不是汗水,是放任是失意醉酒是游不出大海的魚;沒有十字光沒有彩虹,換來是整部電影以青春的名義調低了色溫,接近那無限灰暗的藍,這也許是譚惠貞版本秘製的青春口味,這調子剛巧正正反映本土特色現今香港青年的狀態。

  譚惠貞在訪問中旗幟鮮明地把作品向大師致敬,事先張揚受波蘭導演Jerzy Skolimowski《Deep End》影響的泳池忘年戀;當然還有台灣的《52赫茲,我愛你》裡只能聽到自己求愛聲波的孤獨鯨魚。而因為《青春》的幕後大都是王家衛班底,所以由鏡頭到美術佈置,電影都有著濃郁王大導的味道必然吧;於是劇中人物和很多細節描寫,觀眾容易跟王大導的電影聯想對號入坐也是自然吧。像男主角張子行有著《阿飛正傳》裡旭仔(張國榮)的影子;而張偷闖入屋,為女角按腳療傷,讓人易有梁潮偉和王菲在《重慶森林》的聯想,還有《花樣年華》和《春光乍洩》的鏡頭和大量畫外音的主角內心旁白明白王家衛的確是很多年青電影人的啟蒙和模仿對象,但希望譚惠貞日後的電影不再只游在前輩安全保護的泳池裡,而能夠游出真正屬於自已的大海洋中。

  《以青春的名义》观后感(三):青春是游泳池边的夏日夜

  (10.31.2017 AMC |「以青春的名义」| 香港亚洲电影节开幕影片)

  许久在大银幕上没见刘嘉玲,这次感觉真是久违了。从她的眼角眉间,还是看得到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影子。这次刘嘉玲不光主演还做起了监制、培养本土新演员导演力撑港片,真是不易。这部片里刘嘉玲的表演是非常棒的 --- 编剧给了一个丰满角色、刘嘉玲演的也层次分明,每一场戏的眼神动作情绪变化都在细微处,恰到好处稍纵即逝,透过大银幕看的让人不禁叫绝,有实实在在的打动我。上一次看她的戏有这种感觉,还是好多好多年前的《好奇害死猫》(至今为止依然是我心中刘嘉玲最棒的表演)。对,即使是《让子弹飞》都没有。

  编剧出身的新导演谭惠贞,处女作能交出这样作品是好不简单的。让52岁的刘嘉玲和20几岁的小鲜肉谈恋爱类似桥段上次出现还是在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张艾嘉和董子健)。然而贾樟柯那也只是三段故事之一,而这次是讲一个完完整整100分钟的故事。故事拍的含蓄收敛、情感表达的既青涩克制传递出的这种暧昧情愫、青春懵懂、和无果而终的遗憾非常的到位和完整。加上可以说是主题/灵魂场景的「游泳池」贯穿全片,使得整部片的气质就非常的“青春梦” -- 毕竟电影的灵魂人物不是刘嘉玲、而是小男孩,故事以他视角出发来讲,就像是混杂了游泳池消毒水味的夏日夜晚一样,有点闷有点燥有点不真实,但很多年后你还能突然想起,那种感觉还能清楚记得。

  全片有三次吴肇轩跟刘嘉玲讲的话非常触动我:一开始刘嘉玲(老师)跟吴肇轩(学生)说叫你爸爸酒醒后打电话给我,他说「我爸在我妈走了以后就再没醒过」。第二次是吴跟刘说,「我被警察抓了也要你去保释我,我爸可不会去警察局,他就只会回家」。最后是电影里吴跟刘讲的最后一句话,「可不可以再跳多一次舞?」,这句话甚至让我想起「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其实现生活中又有谁没有天真的挽留过什么呢,那种明知无果还要去再试一试的心态,真是共鸣感太强。

  再多说两句男主角。小鲜肉吴肇轩有着一张在大银幕上看异常好看的脸,非常有镜头感。他的表演是很有说服力的,如果不是的话,即使刘嘉玲演的再好这个故事也无法成立。希望以后能在大银幕上多多见到他。

  最后想说,电影看完直到现在,他们两人各自戴着耳机背对着游泳池跳舞的那场戏依然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实在太难忘。希望那个镜头会留在影史、多年后成为经典

  《以青春的名义》观后感(四):导演的避重就轻

  北影节的个人开幕电影。来看嘉玲的人比我想象得要多。片子,因为之前听来的口碑不太理想,看完倒也没太失望

  区丁平加谭家明,断造出这具外壳我是集中意的。绿色调,lomo镜头,拍水拍霓虹,拍得都很90年代香港。邻座女孩说导演一定是王家卫粉丝。其实不是,导演既没有王家卫那样精致,也没有王家卫那样畸零。

  导演是……嗯,避重就轻。

  片子处理得最好的地方,是并没有把师生间的暧昧情愫讲成一段爱情故事,因为事实上它本不是。一个典型母爱缺失问题少年,在一个无论情人还是学生都阅尽千帆的中年女老师面前,那几乎是x光片一样的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因而乏味。可以给予同情,但不能同情更多。

  连同情都是驾轻就熟专业

  唯一的波澜或许只是,这个女老师面临中年危机需要寻找一些肯定乐子聊以慰藉。养宠物一样。

  一只寻求母爱的小狗跟他精神上的女主人,这就是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也大概可是概括一切师生恋情关系中的男男女女

  去展现这种几乎是人之常情的畸零的情感需求,抽丝剥茧把它非爱而依旧动人,而依旧恐怖,而依旧“薛定谔的龌龊”的本质描摹出来,这本就是一部好故事了。

  可惜,导演还是在太多花哨里迷了路,没能扎扎实实剥到洋葱的心。

  开头,其实导演的铺垫蛮好的,包括那个恐怖片版冷艳的“寻母”开头,包括跌落泳池的神秘女人,包括要求儿子穿高跟鞋与之共舞的疯子父亲,种种光怪陆离环境身份给影片奠定了一个或许夸张,但起码引人追问的氛围

  甚至到师生在校互动阶段,“爱情”会否瓜熟蒂落,又会以怎样的路径向前发展,这依旧是牵动人心命题

  然而从女主离开学校开始,一切情绪急转直下,变得语焉不详。几番男女主状态及彼此关系的转变都过分依赖抒情段落,而缺少投石击破水中天的一点情节手段。给人感觉就好像是作为新人,导演还不敢在影片中全情全力,生怕自己失了控制——于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半奇巧,一半匠气。

  演员方面……现在好像想找个自带飞仔气的小男生小女生越来越难。作为男主的吴肇轩也是……总觉得看他哪里不对,扮乖或扮癫或对嘉玲的情迷都总有一种微妙虚假感——就像嘉玲的鼻子

  好吧,我这两年确实是越来越怨念嘉玲的鼻子。不过好在,女王嘉玲让观众不信服的也仅仅是鼻子。演技还是很舒服的。

  怎么说呢,一个中年危机的女人,如果把她的惊慌痛苦演得迟缓麻木,那么这种演绎成功一大半了。嘉玲最好的就是,她在演的是疲惫逃避

  中年男女婚姻中的一切问题,其实早已经不需要困惑,也不大让人疯狂了。答案,身在其中的人一早再清楚不过,只是何时接受、如何接受而已。

  就像女校长说的,“什么歪理邪说,陈述事实罢了”。

  于是嘉玲没有光的眼睛、寡淡的表情就显得特别好。尤其喜欢的一幕是她得知老公的外遇有了孩子时的失控,很老套的情节,但是节奏分寸特别好。那种哭,既像是忍住不哭,又像是挤出些嚎啕,首鼠两端无依无靠。这便显得有了血肉

  导演闲来无事时,好好琢磨琢磨这些血肉吧。

  别再扎堆儿到现下独立港片几乎成了政治正确的“孤儿寓言”里了。况且是拍来拍去,既拍不出第二部《阿飞正传》也拍不出第二部《父子》。

  《以青春的名义》观后感(五):导演的避重就轻

  北影节的个人开幕电影。来看嘉玲的人比我想象得要多。片子,因为之前听来的口碑不太理想,看完倒也没太失望。

  区丁平加谭家明,断造出这具外壳我是集中意的。绿色调,lomo镜头,拍水拍霓虹,拍得都很90年代香港。邻座女孩说导演一定是王家卫粉丝。其实不是,导演既没有王家卫那样精致,也没有王家卫那样畸零。

  导演是……嗯,避重就轻。

  片子处理得最好的地方,是并没有把师生间的暧昧情愫讲成一段爱情故事,因为事实上它本不是。一个典型的母爱缺失的问题少年,在一个无论情人还是学生都阅尽千帆的中年女老师面前,那几乎是x光片一样的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因而乏味。可以给予同情,但不能同情更多。

  连同情都是驾轻就熟的专业。

  唯一的波澜或许只是,这个女老师面临中年危机,需要寻找一些肯定跟乐子聊以慰藉。养宠物一样。

  一只寻求母爱的小狗跟他精神上的女主人,这就是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也大概可是概括一切师生恋情关系中的男男女女。

  去展现这种几乎是人之常情的畸零的情感需求,抽丝剥茧把它非爱而依旧动人,而依旧恐怖,而依旧“薛定谔的龌龊”的本质描摹出来,这本就是一部好故事了。

  可惜,导演还是在太多花哨里迷了路,没能扎扎实实剥到洋葱的心。

  开头,其实导演的铺垫蛮好的,包括那个恐怖片版冷艳的“寻母”开头,包括跌落泳池的神秘女人,包括要求儿子穿高跟鞋与之共舞的疯子父亲,种种光怪陆离的环境与身份给影片奠定了一个或许夸张,但起码引人追问的氛围。

  甚至到师生在校互动的阶段,“爱情”会否瓜熟蒂落,又会以怎样的路径向前发展,这依旧是牵动人心的命题。

  然而从女主离开学校开始,一切情绪急转直下,变得语焉不详。几番男女主状态及彼此关系的转变都过分依赖抒情段落,而缺少投石击破水中天的一点情节手段。给人感觉就好像是作为新人,导演还不敢在影片中全情全力,生怕自己失了控制——于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半奇巧,一半匠气。

  演员方面……现在好像想找个自带飞仔气的小男生、小女生越来越难。作为男主的吴肇轩也是……总觉得看他哪里不对,扮乖或扮癫或对嘉玲的情迷都总有一种微妙的虚假感——就像嘉玲的鼻子。

  好吧,我这两年确实是越来越怨念嘉玲的鼻子。不过好在,女王嘉玲让观众不信服的也仅仅是鼻子。演技还是很舒服的。

  怎么说呢,一个中年危机的女人,如果把她的惊慌跟痛苦演得迟缓似麻木,那么这种演绎就成功一大半了。嘉玲最好的就是,她在演的是疲惫跟逃避。

  中年男女婚姻中的一切问题,其实早已经不需要困惑,也不大让人疯狂了。答案,身在其中的人一早再清楚不过,只是何时接受、如何接受而已。

  就像女校长说的,“什么歪理邪说,陈述事实罢了”。

  于是嘉玲没有光的眼睛、寡淡的表情就显得特别好。尤其喜欢的一幕是她得知老公的外遇有了孩子时的失控,很老套的情节,但是节奏跟分寸特别好。那种哭,既像是忍住不哭,又像是挤出些嚎啕,首鼠两端,无依无靠。这便显得有了血肉。

  导演闲来无事时,好好琢磨琢磨这些血肉吧。

  别再扎堆儿到现下独立港片几乎成了政治正确的“孤儿寓言”里了。况且是拍来拍去,既拍不出第二部《阿飞正传》也拍不出第二部《父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