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献给妻子的犯罪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献给妻子的犯罪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9 05:5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献给妻子的犯罪经典读后感10篇

  《献给妻子的犯罪》是一本由[日]土屋隆夫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献给妻子的犯罪》读后感(一):一点不成熟想法

  今天下午刚读完《献给妻子的犯罪》

  刚读完稍微有些失望,查了一下是1972年的作品,也就释然了。但是还是有一些想法,不说出来觉得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有些班门弄斧可能会有许多说的不好地方,希望有缘人看到能不吝指点在下一二。

  1、佐代的人设(是不重要的想法)

  书中把她塑造成一个有点虚荣带些贪婪女人天真愚蠢,但偏偏对日野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即将踏进他的秘密世界大门的女人。

  其实这样塑造也未尝不可,最后她的愚蠢和天真与日野的残忍病态形成对比强烈触动了我。

  但我有一点点的想法,我更希望佐代是一个心机更深的女人,已经怀有关孩子,但是却想冒险赌一赌,看自己有没有机会做上大学教师夫人这个位子,所以和日野发生关系。后来遇到日野,并且叫住变装的日野,她应该心里也有疑惑,并且在后面得知打火机的缩写字母时就应该意识到有些事哪里不对,况且后面还进行可疑对话了吧,应该足以确认眼前这个人绝对问题

  但她依旧很愚蠢的选择用这种事来威胁日野,而不是立刻离这个人远远的。

  虽然这样改动没什么很大的意义,但我觉得我要是看到这里,佐代用自己已知的一点点事实来威胁日野,会让我咽一口口水突然为这个女人捏一把汗,那么杀她也变得更加合理了(不过之前的一些事情,其实也挺合理的)。毕竟为了摆脱孩子,让她流产就可以了吧,日野也不是没有这个手段

  重点是要让佐代消失,佐代什么也不知道就死掉和知道一些事死掉,我觉得还是因为知道一些事才死掉比较好,动机也明确一些。

  动手的时候再以什么亚当夏娃胡说一通,给自己肮脏心理作出解释。应该也是没问题,而且显得他更加虚伪,毕竟他和这个女人的确是有过***,算起来,他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可能我的改动主要是来自,这部作品里没有一个有脑子女性,我有点诧异而已。

  2、幕后真凶

  到马上要结局的时候,突然有人拍了日野的肩膀,那一刻我兴奋极点了。我以为我等了半天的幕后真凶终于出来了,结果是伏法了,我很难受。

  我真不想承认幕后真凶就是这么一个鼠目寸光的村田,我一直以为该是一个更为聪明一些沉稳一些的男人

  他才是志麻的出轨对象,杀人那天当时志麻跟他说了打电话的男人的事情,他就立马改派了其他人过去,他也是医院的人,和村田住的也近,完全了解他的情况,甚至借给他钱过。这样他就有把柄让村田参与进来,后来,志麻每天都被骚扰电话打扰,志麻神经衰弱影响到他。他不堪其扰,又让村田杀了志麻,并且还答应把八百万给他。

  可以用的借口就是,为了答谢村田,你准备一下八百万,然后那天我们一起出去再吃个饭。后来他没出现,指使着村田动了手。

  但是他那天也在现场。

  他看到了日野,想起了自己的姐妹毕业照上的老师,再从打火机上确认他的名字。(我不相信村田就对这个打火机无动于衷,虽然是他杀的人,但是突然跑来的男人,动了他的小板凳,碰到死人甚至没叫一声,这真的不值得思考一下吗)

  他应该开始疑心,这个男人究竟为什么要来这里。查他的住址,离这里也不近。他可能也进行过什么走访,了解了日野的生平

  然后他猜测日野就是打电话的男人。

  日野打电话到医院,把村田约了出来,村田跟他说了这件事,他觉得很奇怪,那天也跟着去了。与沉浸在杀人喜悦中的日野擦肩而过。事后村田死在那里,他又在跟踪日野的过程中,发现他对于报纸执着,当下判断出他就是凶手

  他担心凭借日野的智商和狠心,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存在说不定,在拥挤电车电台,把他推了下去。

  然后结局。

  献给妻子的犯罪,最终把他自己也献出去了,这个黑夜里的童话,以他自己的死亡作为终结,也很黑色合理吧。

  3.像之前有人说的那样,日野所做的猜测未经过证实,全部都是自己的想法,的确应该得到一个确认或者是否认。

  我一开始以为那都是留着最后打脸的伏笔。结果,唉。。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开篇有趣精神病态的侦探无意中电话得知一起谋杀案,一步一步,靠着自己的推理逼近真相。中间的过程也是匠心独具,虽然我从医生一出场就锁定他了,但是层层扒开,还是有不一样趣味。可以一读。

  《献给妻子的犯罪》读后感(二):献给妻子亦或是献给中年油腻男子自己的犯罪?

  这本书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翻看了前几页就被丢置了,以为是一本无聊的短篇耸人听闻的小文章拼凑的打发时间的闲书,等到真的当闲书来读,却发现这书真是超乎了预料。

  推理小说刚才从东野圭吾的坑里跳出来,私心以为若非要评判高下实在没意思。但土屋隆屋又实在担不起书腰里唱和的必读二字。

  性无能的男子,沉溺在自己中年的忧伤里,甚至连妻子出轨的不伦也未曾察觉,第一次知道竟是妻子已然明目张胆到和关去温泉酒店私会。明知不能,却要和妻子不伦对象的妻子也来一场不伦。甚至在佐代说明怀孕的情况下,仍死死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实情,那么多顾虑想法呵,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那点面子。被妻子背叛,唯一想到的出路就是打骚扰电话去拆散别人的家庭取乐,可怜可悲。对柏原夫人,发现她的秘密后也是为了实现自己肮脏的目的一遍遍折磨她,幻想梦魇的深处,都是对女性身体亵渎,不至于令人作呕,但也实在过于自大,让人不喜。

  打火机掉落和佐代的意外怀孕,牵出了他更为邪恶的想法。伊甸园梦境只是为自己罪行设的一个圈套,为了不过是骗骗自己罢了。自以为毫无破绽演出表演后的舒心安定,甚至让人以为他一度成功了,知道最后一个不算意外的反转,自以为是计划,却被自己认为绝对不重要的人毁掉,可怜可笑

  私信以为这一故事,就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子,自以为事业成熟,应该得到众人尊敬,应该受到女人爱慕,自以为是自欺欺人上演的表演给自己看的闹剧。他爱的从始至终不是悦子,更不是未曾谋面的柏原夫人,不过是自己的幻象。他那一晚想出来的完美计划,也不过是自己取悦自己的愚蠢行径罢了。人至中年,至少对自己的认知清醒些,至少对失败淡然些,至少对未来多思考些罢!

  人物是人物,单就写作分析,这个人物的塑造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虽然性格行径总让人想起东野圭吾笔下的石神,但决然不是一种人。日野那种油腻感和莫名自信感,让人生出更出憋闷难受之感。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推理思维过程,一步一步,作为侦探类入门小说还是不错,但也正因如此,细节过于清晰,一步一步仿佛都是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着,故事又缺少了跌宕起伏神秘感,过于平铺直叙,若不是篇幅较短很容易让人弃书。

  不算太好,也没有太差。可以再入手土屋隆夫的作品看看,再判断其风格是否喜欢

  《献给妻子的犯罪》读后感(三):很cult

  可能是因为读完了全部的千草检察官系列的作品的偏爱,对作者在电话诡计上的运用,我以为,简直没有人能比他更出色的了。

  记得wyman在《生于天桥底》这本散文集里写过,谋杀案剧作家通常都将故事的背景置于年代久远以前,因为随着科技发展,编织精巧情节越来越难(大概意思)。土屋的作品即带有鲜明印记,如今的电话,有来显,有重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愈加衬得他的作品的本格魅力。相对落后技术水平无法满足侦破的需要,于是才有凶手与侦探之间,纯脑力对决竞争,这是“人”的伟大

  第一人称的推理小说是罕见的,尤其本作还是以一个罪犯如何实施犯罪的视角叙述是非常完整的,因为意外的事故,一个大学副教授如何滋生了阴暗变态心理,又因为一天他的恶作剧电话打进了一个凶案犯罪现场,主角又是如何一步步被激发出杀意的。不同于大部分的作品都会设置一个侦探的角色,本作中,由于第一人称的缘故,侦探是隐去的,警察到最后才登场,“我”在一开始旋即扮演的是侦探的角色。如何从一个恶作剧的电话中,找出犯罪的现场、死者信息,破解凶手的手法身份,读者跟随着“我”一起,像是玩了一个环环相扣的解谜游戏,手上拿着钥匙,一步步地被引向最终答案

  然而,主角的畸形心理发展至顶点,因为实施谋杀的志麻的声音听起来像背叛了但却深爱着的妻子悦子,在没有见过志麻的情况下,“我”竟对志麻生出一股畸形的占有欲,意图杀掉志麻的奸夫村田。走火入魔的心理发至顶端,“我”竟要模仿亚当与夏娃偷食禁果的罪恶艺术化的杀人场景宗教般的象征意味,把小说推向了最高潮。

  而将“我”这侦探到凶手的转变,联结起来的,是作者精彩文学笔法。这也是土屋一直吸引我的地方,本格魅力之外的,是他在文学手法上一贯为之的出色。

  就在这仪式般的谋杀将全文推向高潮之际,“我”也在这时意外落网了。败于一个精致小巧照相机,更是由于其中一个警察的女儿是“我”的学生的意外。这样的巧合在土屋作品里很多,但土屋其他作品中的“巧合”造就的是命运悲剧,只有这里,精心策划轰动效应的谋杀与其后落网被抓的过程的平静顺利,形成了巨大反差,引得人啼笑皆非,从而构成了日式特有的幽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