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特素养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比特素养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1 04:5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比特素养经典读后感10篇

  《比特素养》是一本由[美]何马克(Mark Hurst)著作,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比特素养》读后感(一):让比特飞——读《比特素养》

  我们目前生活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比10年信息程度更加迅猛的时代。不管你是在洗澡还是上厕所,信息都会源源不断的汇聚到你的眼前,当大量过去渴求而不得的信息涌现的时候,一个以前人们意想不到事情出现了:

  人们对信息接受吸收能力远远比不上信息产生速度

  因此,在这个比特的时代,作者提出了一个比特素养的概念。这是一套能使人在比特海洋健康高效的工作生活的技能,而且适用于一切同电子信息有关情景技术。因此尤其吸引人。全书191页,从道(原则)和术(方法论)两个层面详细介绍了信息时代我们应该保持的态度和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

  电子邮件管理系统

  行动管理系统

  照片管理系统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等四个系统的建立使用,很多内容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对我启发还是相当大的。

  比特之道

  比特素养的核心就在于:“放空”,当信息大海扑面而来的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涌入自己数据流过滤、延迟甚至删除。放空不是拒绝,让自己拿着非智能手机,拒绝任何网络操作,放空是一种解脱法门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起过: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就是说的“空”的智慧,老子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如何能够让比特飞呢?就是保持放空的心态,维系放空的目标,采取信息化的手段去放空自己,让自己变得“空”起来。

  从这个角度上说,“放空”就是比特素养之道。

  电子邮件管理系统

  对我来说,电子邮件原来不算很多,但近几年来,随时工作和学习不断变化,电子邮件渐渐增加了很多。有的时候也遇到紧急时候想找的邮件找不到,面对一堆垃圾邮件抓狂的情况。所幸这本《比特素养》中有很详细的表述

  比特素养的第一项技能就是关于流入 的信息,对于解决的原则,就很简单,就是不要让自己超出信息负载。因为一旦信息过载,不仅降低效率,还会让自己焦虑,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具体的解决方案也非常精炼有效

  一天一次清空收件箱

  分门别类的处理邮件:把邮件按照私人邮件、垃圾邮件、工作信息进行分类,所有私人邮件全部阅读后删除,垃圾邮件不阅读就删除,工作邮件进一步细分贴上标签

  电子报刊

  信息资料

  待办事务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删除或者保留,但不管怎样,每天处理完以后,应该放入不同文件夹或垃圾桶中,你的收件箱在处理完以后必须是空空如也

  这一点给我的感触很深,因为突然发现,我们平时所学过的那些行动管理方法论,他的第一步就是收集,这一点和电子邮件里面所有的东西先到收件箱是一致的。在行动管理中我们应该把收集箱清空,这在电子邮件管理中我们必然会每天清空自己的收件箱。这本书中提到的“导入初始化”这个概念,其实和行动管理方法论中的“全收集”是一样的,想要让自己的系统运转称心如意,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一个初始化,那么初始化怎么做呢,基本步骤是删除:

  第一步,阅读后删除所有私人邮件。

  第二股,删除所有的垃圾邮件。

  第三步,成批删除通信和信息邮件

  因为第一次进行初始化,可能自己电脑收件箱里面已经积压了成百甚至上千份电子邮件,万一删除重要的邮件怎么办?作者有一个很好的建议

  先将邮件列表按主题排序。寻找那些积攒了好多的电子报刊,全部删除。只管向前看。他们已经在你的收件箱里呆着太久,既然这么久都没有影响,你不会因为删除它们错过某个信息造成损失

  然后按照发件人来排序。找到所有信息性文件和抄送的邮件。先找到那些不用打开就可以直接删除邮件,比如说会议通知,以前讨论过已经解决的问题,或别人的回复

  接下来按日期排序让最老的邮件放到最顶端。然后一封一封的打开查看并处理他们。在这一个步骤中速度极端重要。在初始化期间,不要拖延,越快越好。

  可能西方对电子邮件的依赖程度比东方多得多。中国比较讲究效率,更喜欢即时通信工具如QQ,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感受,我发现他的最大缺点。是可以把你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从而使得自己整体效率更加降低。

  行动管理系统

  关于行动管理作者讲的问题很有启发性。虽然我感觉它是基于电子邮箱,比如说outlook进行行动管理的,这和我7年前刚到这个工作单位的时候,使用的行动管理系统非常类似。作者提出待办事项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创建

  休眠

  激活

  完成

  创建是行动管理的开始,就是创造待办事项的时刻

  休眠是把它放在不是立刻就办列表中去,以防止干扰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激活就让代办事项开始保持活跃状态直到完成。

  完成直到把待办事项办完,在列表中注销。

  这种概念和我现在所使用的项目管理方法论有类似的地方,但坦白说我现在使用的行动管理方法,比你书中介绍的要更加系统和完善。作者在书中抱怨:有的行动管理的工具过于简单,有的则过于复杂,导致没有合适自己的工具。万幸的是我找到了比较适合我的行动管理工具,所以才能运转顺畅

  不过即便如此,作者在这部分还是提出了一个对我很有启发的概念,那就是待办事项列表的四个构成要件。

  每个事项必须同一个特定的日期相关联

  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创建新的待办事项,不论激活时间是当天还是未来某一天。

  待办事项在同一天,按照主次顺序排序

  每一个待办事项,都应该包含详细的描述和摘要。

  照片管理系统

  照片管理系统一直是我的管理弱项,自从有了小宝贝,我的照片就明显多了起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拍照的工具也越来越多,单反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你随时随地的进行拍照。导致的结果是自己电脑上面的照片越来越多。以至于无法取舍甚至来不及在电脑上继续查看。

  因为数码的照片,是年岁立等可取数量无限的,所以,传统的胶卷作为稀缺资源已经成为往事。作者指出比特不要交,知道我们合理应用管理自己的照片,现在的技术可以给数码照片增加很多元数据。比如拍摄他的工具,他的直方图,拍摄地点修改时间等信息。我们还可以用相片管理工具,为自己的每张相片增加标签,也就是描述性的关键词

  作者倡导的照片管理体系分三个步骤:扩容、筛选和二级存储。

  扩容是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多照几张照片。因为数码相机没有胶卷,你可以拍许多照片传世拍到一张值得保存的照片的概率达到最大化。

  筛选,是指不管拍多少张照片我们必须择优保存,,放心大胆地删除所有我们不想保留照片。包括放弃一些重复拍摄的好照片,有的人会舍不得下手。。我们要牢记这一点,拍多少照片并不重要,真正保留多少才是关键

  二级储存,作者是以年份为单位,进行第一级储存。第二集的文件夹是月份事件或地点。

  这种照片管理技能关键在于简洁,通过拍摄许多照片合理地进行筛选,然后讲好照片移到合适的文件夹里,只要有这一点点规则就可以,很好地掌控自己的照片。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对于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作者和前面的内容一脉相承,不管是管理照片,管理邮件,还是管理自己的订阅号,rss,或者是创建自己的文件文档。比特素养的目标,都是屏蔽和自己无关的可能照成困扰的信息,把时间花费在值得花费的地方,这是根本的原则。作者对于创建电子文档提出了两个概念很有意思

  前置和结构

  重要内容的前置也可以理解成让“非说不可的东西先说”,在每条信息中要尽早展示自己的中心思想,这条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尤其是电子邮件。这让我想起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强调的总分总的归纳结构。具体而言:

  标题言简意赅醒目

  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

  然后说次要的信息。

  如果有更次要的信息,考虑一下要不要把这种信息写进去。

  尽快收尾。

  重要信息前置也就是说要尽早的把论点展示出来,露脸之后结尾之前要发什么内容呢?这就是论据,系用来支持解释论点的支持性信息。因此以电子邮件为利,采取了结构应该是:

  论点前置的标题

  问候

  重申论点

  论据

  结尾

  另外,在保存文档,或建立文档的,时候。作者倡议使用尽可能通用的,大多数人,不需要额外安装程序就可以阅读的东西,比如说txt文本文档,或者office系列能够方便打开的文件,以及不可修改的pdf文档。这种观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文件命名

  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建立你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的博文,把自己习惯性的文件命名规则进行了梳理,在这本书中作者倡导的文件命名原则也非常有意义。他强调一个好的文件名,包含的信息含量正好可以描述文件的内容,不多不少,文件名的每个部分都应该承载有用的信息,或者说每个部分都应该有所作为。用户所要做的只是持续使用这种方法即可。

  其他比特素养需要的技能

  除了这几个最让我感兴趣的内容部分以外,作者其实也有大量篇幅对rss订阅,信息化技能进行了阐述,因为篇幅的关系,我没有详细展开,但是很多很多精彩的表述对我也极具启发价值。比如作者提出了一个。比特杠杆的概念。

  简单的说就是用少量的输入转化成大量的输出,为自己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输出效率。这里涉及的技巧,包括电脑键盘快捷键的操作,新式键盘的操作,office宏操作等等,都非常有价值

  因为文化语言差异,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参考,但不能完全移植照搬。在这里我想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我的mentor剑飞在思考,他的很多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成长思路,这本书上有非常一致的地方。甚至说,和这位数据土豪交朋友以后,即便是不看这本书,也可以养成很好的比特素养了。

  《比特素养》读后感(二):信息时代的常识

  身处信息时代,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里面的很多处理信息的技巧和理念值得你去认真体会。面对泛滥成灾的信息,有些人可能会选择逃避,不去过多接触,甚至不接触;而更多的人则选择与信息相拥,然而却成为了信息的“奴隶”。

  信息成灾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的普及,各类网络交互软件网站的出现让信息的共享变得非常容易,便捷。以“数据”来存储信息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于是我们要改变我们以往的一些习惯,来顺应互联网引进的“数据化生活”。因此,作者提出了“比特素养”,让我们能够在大量信息中高效工作。现在,你可以利用数字设备(手机,电脑等)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你可以以较快的方式记录大部分信息(拍照,录音,手写等),你甚至可以有自己的“个人秘书”(手机上可以装个软用于提醒待办事项),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可以把大量的记忆类工作交给另一个大脑(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来存储。

  《比特素养》读后感(三):践行比特素养

  翻译有点粗糙,但总体不错微博,优酷,QQ,博客。眼下,面对如此繁多的信息,作者看到了三种可能的应对方法。一是水来土掩,来者不惧,有多少就处理多少;二是置之不理,什么都不读,什么都不看,无知无畏,此之谓也;三是作者在书中竭力向我们展现的——比特素养,获取一定的信息——恰当的信息——而非所有的信息。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多少有着些独立反抗意识,不再跟着媒体发布者亦步亦趋,不再像投胎似地去吸收信息。

  “在这个信息充裕而时间稀缺的环境中,我们的任务是及时说“不”,经常说“不”——说“不”的频率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在少有的、真正符合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才表示赞同。”

  比特素养其实一半是如何获取信息,这包括更好地过滤信息,例如建立一份良好的媒体订阅表等,另一半就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和创建信息,包括一些日常文件的基本操作等。小细节往往能带来不少方便。

  书中对电子邮件传达言外之意的表述令人醍醐灌顶。“较之电子邮件,几乎其他所有的媒体都能更好 地传播微妙的言外之意:电话中可以听到语调,视频中会呈现肢体语言;手写的便条则能够用笔锋展现情感”。而面对面交流始终是沟通最有效的方式,这启示我们“得尽早完成比特世界里的工作,然后投身于线下的真实生活。”

  《比特素养》读后感(四):合理分类、存储“信息”,内容简单,快速看一遍即可。

  个人理解这本书就是在讲合理分类、存储“信息”,做事养成规范化的习惯。没看这本书前,已经有了这个习惯,但没有总结这个习惯带来的好处。虽然经常依据这个习惯具体的做一些信息分类,但这个习惯没有“标准化"。

  邮件那章讲解的知识不是很认同,工作邮件我很少删除,为了避免领导的突然袭击,我都设置自动转发单位邮件至一个单独的邮箱。工作邮件和生活邮件靠不同的电子邮箱严格区分。而生活邮件又被我分成了两类,一个以真实身份出现,例如发私人文件、注册xx宝网站。第二个用于注册不需要真实信息的网站,这类网站我就留注册信息,其他信息直接删除。

  代办事项,个人喜欢todolist。安卓或ios和chrome浏览器能结合到一起,就是pc端和移动端都能操作数据。pc端编辑,移动端提醒。

  媒体食谱完全是收获。

  照片,个人习惯“2014-09-09 九寨沟 with 范冰冰”这样的方式命名文件夹。

  创造比特带来的启发就是创造者和接受者都是应该规范“信息封装方式”,统一“交流语言”。

  文件格式,个人更喜欢TXT文档。.doc文档和ASCII文件比有特有的劣势,txt文档应该就不存在这些劣势。非要说的话,txt文档更费空间。但有人认为txt文档的大小是问题么?文科出身知道ACSII的都比较少吧。

  文件日期,没什么好说,但我喜欢8位日期,即“20140927”或者“2014-09-27”这类方式。

  文件存储,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多层文件夹,但4层以上真有点多。

  其他比特素养讲解的知识要求的就多了,例如要想充分利用宏,至少得会vba。当然工作靠录制宏就能搞定,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本章就当扩展视野看吧。

  其实这书还可以讲讲搜索引擎,通过特定的格式提高搜索信息的精准度。

  比较认同译者的译后记:“人们更愿意将个人的失败归咎于外因,而爆炸的信息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则成为方便的借口。”

  有点语无伦次,各位轻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