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自之旅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独自之旅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3 04:2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自之旅读后感精选10篇

  《独自之旅》是一本由[英] 莱奥·罗格塞斯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独自之旅》读后感(一):《独自之旅》一场自我革新的旅途

  十天断断续续的阅读完《独自之旅》,让我透过文字作者一起体验了一程穿越美国的旅行。如果只是讲旅行,那么这本书完全比不上市面上各类精彩引入的游记攻略。甚至在书中,作者完全只提到了去过的每个城市、每个地名,至于当地的名胜则完全不是作者的目的印象中只有从纽约时代广场开始到好莱坞大字标志结束这两个地方算的上是著名景点吧。那么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一位名叫莱奥的英国伦敦贵公子家族企业中待了五年,工作了无生趣,因为他从没有满怀激情地为自己创建过真正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切.格瓦拉的《摩托车日记》让作者开始清楚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即将发生一场革命。他开始构思一个计划:他想去看看那个更加宏大的世界,跟它建立更深层次联系,让自己的心变的更加宽广,找到自己的格拉纳多,找到真正的自我。莱奥决定辞掉工作、抛掉手机、不用汽车、不看邮件、只带上一套换洗的衣服,一个双肩包,每天只用5美元,来完成独自一人穿越美国的旅程

  故事的精彩在于莱奥决心将只依靠陌生人善意帮助来完成自己5000公里的独自旅行。虽然是一个人,读完全书我们会明白路途上每一个向莱奥伸出帮助之手的陌生人都是他旅途中的伴侣,是每一个陌生人的善意让莱奥打开了自己心扉,让自己走出了曾经的自己。每一段和陌生人的相遇、经历、告别,才是促使莱奥一步步改变自我的触点。我想这才是这本书最重要元素吧。

  欣赏作者对旅行原因认识:在莱奥看来,大多数人之所以旅行主要有两个原因:“要么被背后的力量推动,要么被前方的事物吸引。要么是逃离,要么是追随,总有一些力量在促使我们行动----甚至当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要去往何方。” 莱奥是被推动了,那种他想逃避的在伦敦让他感受到的那种无可救药的孤独感。那么我们旅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逃避or追随?

  每次开始和一个陌生人沟通,莱奥首先都要给对方讲诉一遍自己疯狂的旅行计划,等待反馈拒绝还是接受未知总是在每天发生、每天面对。作者用这种方式努力打破自己一直以来的隔阂。他承认自己“曾经一直都在努力让自己不引入瞩目,像个鬼影一样,因为当鬼影有很多好处,不用承担社会责任、不会受到伤害、不用担心其他人怎么看自己。”莱奥要通过和陌生人沟通来打破自己的这种隔阂,首先开放自己,让自己变成人

  一路上,莱奥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黑帮混混、有神经问题女士、有曾是摔跤手的牧师、有直接把房间钥匙给他的一位母亲、有在校园嬉戏裸奔的大学生、有毒品贩子....... 他们有的帮助了他,成为他旅途中的一位伴侣,有的拒绝了他,匆匆相遇,匆匆离去。甚至还有人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全。“这些人并没有做什么了不起大事,他们只是早晨起床、工作、生活,组建家庭、组建社区......我并不需要去瞻仰那些宏伟纪念碑,或者聆听伟人们演讲,我只想接触普通人,知道他们的生活跟我其实没有太大不同。我们都是在这个星球上漂泊,我们都要彼此依赖,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点”。所以作者旅行的关注点在普通的陌生人,这些经历让作者认识到:“有些人天生慷慨大方,这些人天生喜欢给予。生活赐福他们,让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也享受这一切。” 一路上,你总会遇到向你伸出慷慨之手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分割开来,我们只是假装这样。正是这种幻觉导致各种孤单,一旦我们醒来,意识到人跟人之间天然相连时,我们就会发现,当我们帮助他人时,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那些总是慷慨大方的人早已明白其中的道理。”

  人们之所以喜欢旅游,因为在旅行中它会让我们拥有一种控制感-----而这种感觉是我们平时所不能拥有的。旅行中,我们可以随心所欲,想去哪就去哪。而莱奥的穿越美国之旅不仅远离了他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远离了一般意义上的旅行。莱奥的旅行是一种探寻自我的旅行:通过旅行,接触陌生人,打破自己的隔膜,用一个人的孤独求索完成一段革新自我的旅程。想到我们自己的旅行未免惭愧,只是换了个地方,多看了些景点,回去多了些谈资。 然后旅行的路程上我们依然是那个无法走出自我隔膜的自己。这样的旅程也许只是换了个地方重复自己吧。“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监狱里,钥匙就在我们手里,但却很少有人能走出去。”

  独自旅行,每天都要面对未知的世界和陌生的人。期待变的不可知。“生活真的很奇怪,有时它明明把我们带向一个方向,却会在路上给你来个急转弯。我现在开始学会慢慢调整自己每天的期待,生活本身就是不可期待的,与其为此而纠结,还不如学会把握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的开心快乐。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谁又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总是在说自己要去哪儿,到那儿之后要干什么。从这里到目的地之间所有的时间空间行程仿佛都成为了障碍。可在我看来,目的地本身才是真正的障碍,它占据了我们全部的注意力,让我们根本有时间去享受旅程。” 有时,旅行和旅游的区别也就在这里吧。旅游有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的距离都成为了旅游的障碍。而旅行的路程就是整个旅程的一部分,享受旅程,每时每刻都是旅行,不管目的地在哪。

  通过这次旅行,莱奥认为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感觉这世界跟我以前想象的不一样。我感觉它还是充满爱和关怀的。以前我只看到这世界的黑暗面,但现在却发现,它也有很多光明面!”是的,无论现实环境再怎样,“人类天然有一种应对环境的本能。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我们都能走过去。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日复一日在经历、但却又从来没有认清过的恐惧。只要能摆脱恐惧,我们就能重塑自己的命运,开始新的生活。”这段感悟听起来很简单,但大多数人却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这个道理。包括我自己。

  书作者真的利用这段奇特的经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莱奥真正践行了自己的理想。定居在了洛杉矶。将自己的旅行制作成《独自旅行》节目,卖给了国家地理频道,最终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播出。现在他经营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专门制作旅行探险节目,希望能激励更多人走出自己的小格子,去体验一下广阔世界。

  书中还有一些值得分享的精彩句子

  “如果连旅程本身都是一种负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前往目的地?”

  “每个人都有一种欲望,都想用自己有限生命创造一种伟大。”

  “那些真正找到生命激情的人总是光芒四射,充满能量。”

  “所有人都会死,但只有很少数人真正活过。”

  何时,开启你自己真正的旅行?

  《独自之旅》读后感(二):不同的旅途

  独自之旅,和一般的旅行往往是有很大不同的。平日里的旅行,我们只是为了一时的放松,也许和家人,也许和朋友,总之不会是一个人,因为我们已经不习惯那所谓的孤独了。独自的旅行,独自一个人在路上,没有手机,没有同伴,这种奇特的旅行又有几个人能够从始至地坚持下来呢?作者本人在辞职两个星期之后,也开始意识到长时间生活在社会中,遗留下来的特质是难以被抹除的,如果脱离了整个社会,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作者还是遵循了自己内心所想,依靠着一份勇气,走上了独自之旅的路;试问,同样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是否也能够毅然决然的去实现梦想,找寻人身答案呢?没有过尝试,一切都是未知数。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旅行的方式的疯狂的,的确如此,但是在有生之年,就让我们疯狂一次吧。

  《独自之旅》读后感(三):向往独自的旅行

  作者的独自之旅,给我的内心也带来了些许的波澜。其实自己也同样向往那种生活,天高云淡离群索居,不用为了生计而奔忙,不用挤地铁和公交,不用害怕迟到。想要过一种清闲的生活,可能兴趣使然吧。自然中的一切在我看来都是美好的,当然,是在人类未曾大肆的开发之前。不知到如今,地球上真正的净土还有多少?怀着一种好奇,一些疑问,一点探寻,不带手机,不带现金,甚至不带信用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呢?对于同样喜欢独自旅行的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实在不同寻常的旅行。有时候,我们为了一些利益而总是在争取,但是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手。如果想挣脱日复一日的单调无聊,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一次充满刺激神奇旅行,将烦恼放下,带快乐启程

  《独自之旅》读后感(四):人生旅行

  很多人都会在意自己的人生是否足够美好,却并不尝试思考使之美好的方法。当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了一定的存在主义危机,就会产生对于一件平常小事的思考。尽管这件小事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但是之前的我们一直没有充分注意它,也从未想过从哪里来,它为什么会产生。反观我们人类,我们就真的了解自己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吗?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独自生活的机会,恐怕总也不能够发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我们拥有自己的家人以及朋友,有还算合适的工作,这种生活状态看上去很幸福,但是就像作者所说的一样,“会为自己感到孤单”,在这种孤单的影响下,我们就好像不再认识自己了,或者根据一些哲学家学术观点,我们甚至从来就没有认识过自己。独自旅行的重要性恐怕就体现在此,当我们一个人,在路上,没有周围人的陪伴,往往能够静下心来,进行真正的思考。

  《独自之旅》读后感(五):没有终点的旅程

  平时我们的旅行,都是有终点的,即便没有最终的结束,也是有一定目标的旅程。然而独自之旅却没有一个固定的终点,随心所欲,不受束缚和任何羁绊。当我们不太清楚旅程目标的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会拥有怎样的想法,都是未知数。从某些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行,它已经脱离了一定的程式。人不能为了旅行而旅行,在一些人看来,走在路上,是一个格外神圣过程,在和自己结伴旅行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够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旅行作为一种独处的方式,有时候也会存在很多矛盾,我们是为了追寻孤独而选择旅行,但是在路上我们又一定会遇到谁和谁,在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寻求帮助;然而这种不可避免的矛盾,存在着也是另外一种美感

  《独自之旅》读后感(六):触摸灵魂

  “通过旅行触摸自己的灵魂”,这真是一种相当新奇言论。总觉得旅行,不过就是从居住到厌烦的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无非就是一个放松身心的过程,或者是一个增长见识的过程,但是阅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旅行这件事情,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发现一个真正的我,这是作者独自之旅的目的,也是他的愿望;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的愿望吧。从前谈论到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涉足哲学领域,希望能够从哲学的角度,找到令自己信服的答案,没想到进行一次全新的旅行也有同样的“功效”。从对人生充满疑惑,到过上了自己曾经渴望的真正的生活,这个看似艰辛的过程,值得自己去尝试,并且用心去感受未来日子里的每一份欣喜和快乐。

  《独自之旅》读后感(七):旅行的梦想

  像作者一样进行一次独自的旅行,也一直是我的梦想;生活在闹市中,很多时候都会疑惑这是否是真实的自己,有时候,和家人在一起还是避免不了在内心上的孤独感觉。旅行在我看来本就应是一个人的事情。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分享快乐的旅程,这样固然是非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不得不在这个过程中,顾及他人,无法展现真实的自己。独自之旅,也是一段“寻找自我”的旅程,在最开始的时候,难免会陷入难以忍受孤寂,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交流,没有人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感觉确实不太好,因为我们渐渐成为了社会动物,反而丧失了和大自然对话能力。在这段特殊的旅程中,我们不得不“自言自语”,但是在我看来,这反而是冷静的好机会,一直都很羡慕梭罗 一个人生活在瓦尔登湖的惬意,这本书的内容带给了我相似的感觉。

  《独自之旅》读后感(八):旅程带给我们什么

  在独自的旅程中,我们到底能够获得什么?我想不仅仅是一片安宁吧。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向往逃离尘世的,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种不怎么明智的选择,因为独自,在某些时候和孤独是很相近词汇。然而,独自的旅程过程,也许能够让我们明白自己到底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到那里去。本应该被呈现在哲学类典籍中的内容,原来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冲破自己长时间生活的轨迹,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我在怀疑自己,是否也能够像作者莱奥那样“洒脱”,率性地开启自己的独自之旅,甚至是有些不顾一切的率性。为了寻找人生的答案,作者可以甚至不带食物,不带旅行攻略,去穿越整个大陆,这种行为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疯狂的,甚至荒谬的。然而我却认为我们应该感谢莱奥的这本书,他教会我们应该如何上路,如何飞翔。

  《独自之旅》读后感(九):笔记

  读起来轻松愉快的旅行故事,虽然我知道他做起来还是有艰辛的。不知道他到底在路上多少天,读的时候总希望能再长一点儿。 另一个疑问是总有摄像跟着他,是不是会让身边的人对他更加友善一些呢?还是,没有摄像师跟着?这个我有点儿不清楚。不管怎样,还是很inspiring的旅行以及自我成长的故事。 要是能找到视频就好了。想看看。 第3章 引言 我看过《摩托车日记》为啥还是这样认为? 需要重新看一遍吗?在知道瓦格纳的身份之后也许会不同? 在看到《摩托车日记》之前,我甚至以为切·格瓦拉只是一个站在驴子旁边喝廉价咖啡的快乐小青年 第4章 迈出第一步 我以为这就是美国的代表[疑问] 这是一个跟美国无关的城市,孤岛中的孤岛,一个时刻喷发着消费主义的地方 我就像是一个疯狂运转的洗衣机里的小泡沫, 慢慢地,我开始想明白了:别人的拒绝其实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它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相互隔离的。唯一的区别在于之前我遇到的隔离是相互的:我隔离别人,别人也隔离我,而现在是单方面的:虽然我想走近别人,但别人却仍然在隔离我。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伦敦时,我可以有很多办法去逃避这种力量,比如玩电子游戏,上网,或者在商场里瞎逛。但到了这里,我却必须设法跟人建立联系,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生存下去。 我突然发现,我的计划开始发挥作用了。现在我必须跟别人建立连接了,这就是我要找的东西。 可刚来纽约第一天,就有一对天使看到了我之前没看到的东西:我在这世界上就像个鬼影,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现在我要变成人。 第8章 信念可以打开一千扇大门 “你必须问问自己,”他一边说着,一边望向窗外,“如果连旅程本身都是一种负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前往目的地?” “哦,不,别告诉我!”他笑着说道,“这样会带来麻烦。我们总是在说自己要去哪儿,到那儿之后要干什么。从这里到目的地之间所有的时间、空间和行程仿佛都成了障碍。可在我看来,目的地本身才是真正的障碍,它占据了我们全部的注意力,让我们根本没时间去享受旅程。” 我摇了摇脑袋。“当时我就知道这不太可能了。我只是想看看他们——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每次遇到挫折时,我都会想到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的情境!人类登上了月球表面!这太不可思议了。当时距离人类发明飞机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我总是告诉自己,既然阿姆斯特朗都能登上月球,那就一切皆有可能!” “莱奥,我的朋友,你说的对极了。这就是人类登月的意义。一切皆有可能!” 我笑了。吉恩只是我在火车上偶然遇到的一位老人。但当他开口跟我交流时,却在我面前打开了整个世界。 有一件事很确定:信任正在成为我这次旅行的主题——一方面我必须信任别人,另一方面别人也要信任我。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是谁。理性地说,他们完全没必要搭理我,但不知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在我身上花时间。在面对我时,他们已经完全抛弃了对陌生人应有的提防和恐惧。面对我所提出的请求,他们也会大方地伸出援手。 第9章 十字路口 克里斯遇到过成千上万名囚犯。但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生活在监狱中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监狱里,钥匙就在我们手里,但却很少有人能走出去。我之前就一直生活在自己建造的监狱里,这么多年日复一日。每天我都在告诉自己:“凑合着过吧,你不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根本走不出去。”就这样,多年以来,我一直在过着一种平庸的生活,失败是注定的。 我发现瑞克走路有些跛。一边走着,我一边想起了自己之前的生活。那种充满优越感,衣食无忧的日子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尽管如此,我还是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回到那种生活。这次旅行就像是一次放纵。我现在的这种落魄完全是自愿,只是暂时的。虽然一路上都在依靠陌生人的善意,但这只是为了让我体验情感和精神上的富足,我随时可以返回舒适的世界。 可瑞克一家不同。他们始终无法摆脱贫穷,一直缺乏安全感、舒适和自由。这才是真正的落魄。这种想法让我感觉自己像个骗子。 第12章 欢迎来到狂野西部 我回头看看刚才的书架,突然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切·格瓦拉的旅程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决定拿起武器,解放南美。我呢?我该做些什么呢? 我要搬到洛杉矶? 毫无道理,我甚至都没去过洛杉矶,为什么竟然想到要在洛杉矶定居呢? 但为什么不呢?为什么要回伦敦呢?那儿有什么?除了无聊和平庸,那儿什么都没有! 在洛杉矶,我可以有机会重新开始,我可以利用自己旅途中的这些经历来过一种全新的生活。我想要改变人们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改变。我想写一本关于我这次旅行的书。我想为大众制造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我想给人们带来微笑,让他们有一种目标感。我一直都感觉自己是一个被禁锢在钢筋水泥里的灵魂,但我一直渴望自由。我想通过电视和写作来激励人们寻找生命的意义,至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一直都想这么做,说不定我可以在洛杉矶实现这个愿望。 联想到刚才约翰说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欲望,都想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创造一种伟大。现在就是我的机会。 第13章 疯狂派对 突然之间,我的心弦被撩动了。我从来不相信一见钟情之类的说法,但我相信,总有一些人会让你渴望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而且几乎就在一瞬间——就在这一刻,我想我对她应该就是这种感觉。 第14章 贝茨旅馆 凯瑟琳是一束明亮的光,一位灵魂清澈的女孩子,她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我这种被商业世界禁锢太多年的人。她身上有一种极其清亮的东西,从刚刚感受到这种气质的那一刻起,我就突然明白了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什么:心灵的纯净。 我开启这段旅程的目的并不是要寻找爱情,我只是想经历各种不同的生活。爱是人们表达人性的根本方式之一,我相信,在所有的人生旅途上,我们都希望能在某个地方遇到——或者说陷入——爱情。这当然不是我起初预料到的,但既然遇到,为什么拒绝呢?我希望自己能够敞开,能够和他人相互依赖,彼此连接,而爱就是这种依赖和连接的最深层形式。越是思考这个问题,我越感觉我对凯瑟琳的感受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我正在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又过了一会儿之后,我们交换位置,我坐到了副驾驶上,听迈克尔讲他自己的故事。他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家伙,总是充满激情——这点我可以从他的身体语言和外表上看得出来。有一点很明显:那些真正找到生命激情的人总是光芒四射,充满能量。我以前之所以能量很低,就是因为我的生命中没有方向,缺少激情。但迈克尔不是,你甚至可以感到他内心深处散发出万丈光芒。 “最疯狂的事就是买了这辆房车。” “为什么?” “说不清楚,我想……保养房车本来就是很疯狂的事。相信我,这玩意儿简直能把人逼疯。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麻烦事。” 我想他说的没错。他一大早醒来时,一定不会想到今天会让个陌生的英国人搭车。 当一个人内心安宁时,他就会变得富有魔力。迈克尔就是一个例子,对于汽车的狂热让他内心平静,正是这种平静可以让他复活几十年前的老爷车。我能找到这种平静吗?我能永远享受这种感觉吗?我能用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方式继续自己的人生吗?虽然在旅途中我经常能体验到这种平静感,但这种感觉其实并不真实。真正的挑战是我该怎样用这段经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路上,我会很容易面对自己的内心,可一旦回到伦敦,重新面对家人和商业社会时,我还能这样做吗? 这一发现让我既庆幸又烦躁。我该怎样面对父亲,告诉他我要离开伦敦,搬到洛杉矶呢?我的家人能理解我吗?他们能接受我的新计划吗?此刻我能做的就是不断思考这些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未来的挑战。 可现在想这些还不是时候。我已经进入旗杆镇了,天色渐晚,新的挑战摆在面前。 第16章 到达世界之巅 现在网上购物更加缺少人与人的亲近感,会更加刺激纯粹的物质“代谢”。 我从来不觉得美国那些大型百货商店有什么吸引力。像沃尔玛、百思买和家得宝之类的地方我都只在万不得已时才会光顾。在这趟独自跨越美国之旅中,我发现这样的超市几乎随处可见,无论是小城市的市中心,大城市的角落,还是在高速公路旁或摩天大楼之间,到处都是。但我仍然不喜欢这样的地方,可能买东西确实很方便,品种也很齐全,但却总是缺乏人跟人之间独有的亲近感。 父母觉得孩子不太自立其实就是孩子们自立的最大阻碍。 我脑袋一下子又晕了,但这次不是因为缺糖、缺水或睡眠不足。我感觉这个世界正在组成一个包围圈,马上就要到洛杉矶了,可这个包围圈却要生生地把我拉走。突然之间,我脑子里回想起当年父亲跟健身教练说过的话:“莱奥……不太自立……他总是要靠家里人……” “莱奥……我们要把你接回家。现在你已经……” “爸……” 好鸡汤[尴尬] “你想让我做什么呢?”我问。 “我希望你能把从我这里得到的帮助转赠给其他人,希望你能把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经历去改变人们的生活。你要让自己过上你能想象的最好的生活,激励别人打破束缚,拥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并非只有大富大贵的人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力量。世界往往是由那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改变的——比如这家青年旅馆的老板。 “你能做到吗?”他问。 我点了点头,同时强调:“我能!” “你知道,我不会跟踪检查你是否兑现了诺言……” “可这正是我想做的事,不是吗?” 第17章 尾声 在哪儿能看啊? 三个月不到,我就把自己的旅行制作成《独自之旅》节目,卖给了国家地理频道,最终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播出。确实不可思议! 来自微信读书

  《独自之旅》读后感(十):旅行的重要性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千奇百怪的挫折,受过挫败的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生活真真是一件无聊得不能再无聊的事情,我们更乐于通过活动来打发时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平凡,同样地,做着一些平凡的事情。但是当我们一旦开始思考一些不一般的重大问题时,生活就有可能发生很大的改观,比如,如何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独自旅行。独自旅行到底有多重要?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同样是一个对此持有怀疑态度的人。但是这种旅行的存在确实很重要,它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也许这种声音早就在时光的流逝中被打磨掉了,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声音的存在,就好像是教徒失去自己的信仰,一个人丢掉了自己的灵魂;我们应该去看看外面更加宏大的世界,让自己的心灵也变得宽广,找回真正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