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荒原狼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荒原狼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23 05:3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荒原狼读后感精选10篇

  《荒原狼》是一本由[德] 黑塞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荒原狼》读后感(一):精神分裂时代

  看了许久的这本书,一直没有看下去。直到某一天我沉静下来,强迫自己看下去,才发现原来这样的一本书是有怎样不为人知情感

  说看不懂,是因为最初的两章是出版人前言作者序言,写的故事完全全不搭调。而当正式进去正文时,荒原狼的精神才真真正正的显现出来了。都说《荒原狼》是一部充满了狂暴幻想、具有表现主义色彩小说。小说先是虚拟了一个出版者对哈勒尔的手记的第一人称叙述描述了哈勒尔这个人物的形象行为特征。然后又根据哈勒尔留下的手记,通过另一个的第一人称叙述展开后面的情节。故事中的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作者说这部作品写人的性格冲突,不是为了让人绝望,找不到出路,而是为了寻找一种解决方式,但我以为,对于常人来说,正是对自己看得太清楚时候,才太了解自己的每一个侧面,而不知所措。而《荒原狼》则更多是内心活动描写。比如赫米纳在书中大讲道理一个女人能如此的理解荒原狼?其实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哈勒尔的一个影子,一个象征,在书的棋子成分大于女主角的成分。“小册子”和书中谈到精神、艺术和“不朽者”的地方描绘了荒原狼痛苦世界对立面,那是一个正面的、欢畅的、超越个人的时间和有信仰的世界。小说中大量运用梦幻形式,把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展示出。这本书叙述的虽然是痛苦和困境,但它绝不是关于一个绝望者,而是关于一个有信心的人的书。

  哈勒所要解决的问题过于复杂,即使我们不能准确分析它,我们还是可以喜欢它,让它为我所有、为我所用。有人看这本书会哭,因为对于里面很多想法感同身受,甚至也想跟自己定一个约定。有人看这本书很枯燥觉得看不进去,可能是因为没有类似心路历程。而所有的一切都不必强求。

  《荒原狼》读后感(二):心中有头恶狼

  当年读书之时,有一友人对黑塞莫名崇拜,勾引得我们同学都对黑塞好奇。如今终于拿起他的成名自传《荒原狼》,算是圆了一个慕名已久的心愿

  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1927)是20世纪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曾经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多次引发讨论热潮,比如20年代初面世时,在40年代二战结束时,以及60年代青年反叛运动时。至今,研究黑塞依然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国际现象,各种讨论层出不穷,从各个角度不断挖掘黑塞在小说赋予的意义

  当然也有许多人说,黑塞的小说不太容易读,也非常不好理解。认同这种观点,但我也愿意从黑塞的出生生平经历的角度来分享一点自己的感想。黑塞出生于一个笃信宗教家庭父亲是宗教史学家母亲是传教士的女儿,而他本人少年时也在修道院的神学院读书,虽然后来逃出了神学院,但是家庭与宗教的影响始终如影随行,伴随一生。他终生不可摆脱地受着宗教的深刻影响与束缚,另一方面又极力挣扎逃开这种宿命牵引,再加**时社会意识思潮的冲击婚姻生活的危机,黑塞陷入精神危机之中。在这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中,作者借主人公的故事表达的也是这种陷入精神危机的情绪,以及努力探寻出路,自疗并以启发陷入同样危机的人们

  阅读《荒原狼》的过程非常纠结,我不敢说读懂了《荒原狼》,其实只想就精神危机聊一点浅薄的想法。在社会压力规则的束缚下,主人公自身自称是荒原狼,是人性与狼性的混合体。这样的人物内心冲突而痛苦,用现在的话来形容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臆想的疯子。在社会约定俗成秩序中间,他像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坠入悬崖----他痛恨却又无法摆脱,和小时候在神学院里学习并逃走情形一样

  黑塞对这种人类精神悖论探讨,对残酷现实的分析,常让人联系到现实中那些为利益、为物欲自私道德的无底线,人类的未来走向何方,人还是兽?返回内心,返回灵魂故乡,或许《荒原狼》给出了一个鲜明而深刻的答案,这个世界并非人类唯我独尊的世界,或者还存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再向前走一步,人类痛苦的永恒存在,主人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反思背后,当心中有头恶狼时,人性的觉醒是自我拯救的唯一药方。这部作品几十年魅力不消,时间也证明了这种探索与讨论的存在价值

  《荒原狼》读后感(三):哈里,逃避人的人

  哈里和我一样在生活中都容易绝望。其实生活又何必看得这么严重,生活无论如何不过是过。过不过都得过,所以哈里和我毋须这么绝望。好像教她生活的女伴要率先明白这一点。即使明白了这点她也不能把生活变得完美,只是比哈里死灰的生活要好过。相比哈里寻求安静自然生活,女伴激情洋溢的主动生活时间长了会更累,生活一定是平静的水,但每天你都想要起让人惊喜波澜,我担心是否能坚持到死亡那一刻。所以这书看到这书的一半,女伴说最后会要求哈里杀死她,是不是因为厌倦生活的原因? 女伴或许已经过过哈里的生活然后又过哈里相反的生活,正反两面的生活都无法消解生活本身这个让人烦恼的东西,进一步说是人生本来的缺陷。林宥嘉《美妙生活》里有一句歌词“这么美妙的生活怎么好意思不活”,生活真的这么美妙完美的话怎么会好意思不活,这也只是歌词作者某一科醒悟后的感想。是的,生活有一个拯救者,这个拯救者就是“醒悟”,林夕在《再见二目町》里这么写到“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这完全写出了快乐与我的关系,快乐就在那里,只看你醒悟了没。醒悟多一点你就快乐一点,要完全地快乐就要完全地醒悟。 这醒悟就像数学极限一样,哪里会是个头!?一味地去追求醒悟反而陷入了执悟,执迷不悟,生活又将陷入无尽的痛苦。沿着醒悟的道路,好像生活需要的越来越少,最后好像只剩下佛祖那样坐着打禅那么枯燥,可是按着醒悟的原理,坐着打禅的时候才可能是你体验快乐高潮时刻,佛家要换个词说,叫喜悦,从内而外的高兴

  《荒原狼》读后感(四):更喜欢卡门青

  书本分为两篇:荒原狼和彼得.卡门青

  荒原狼的前奏写的狼性和人性的特点,觉得有一定的普遍性,一分为二的观点,人没有绝对大好人坏人之分,哈里的感觉有精神分裂症,最后写的魔法剧场的故事是哈里自己的幻想吗?不是很懂。

  彼得.卡门青,一个简单的人物一生的记录,我很喜欢这个人物,可能跟自己比较类似,农民孩子,读书来到城市,家中父母时常拌嘴,自觉不会爱,只是没能成为作家,他对大自然的爱和后面木匠家的女儿及残疾人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或许有些人的灵魂真是高贵,可是我却未能接触到这类人。众人皆是生活中的旅客旅程短暂,世界缺了谁都照常运转。一直在思索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现在做着一份稳定而不忙的工作单身一人,吃睡上班占据了大半的时间,看电视剧又占据了一些时间,3年时光一晃而过,我到底想要什么?彼得最后回到了老家照顾父亲,但等父亲走了,他又会重新旅行吧。生活对于我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荒原狼》读后感(五):无题。

  刚刚读到第二十页。这个版本在《荒原狼》的译本中是最低的,都说翻译的不好。我是买了才看到的,于是尽力在网上找了一个错字比较少的电子对比着看。 电子版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赵登荣版本。

  暂时的比较结果如下:赵登荣版的更通顺,但拗口的地方不是没有。有些句子很突兀。而张文思版本,读起来有些地方不太通顺,表述方式不接国人地气,但是情感更肆意,风格绚丽。两者二选一我也不知道选谁。我更喜欢绚丽肆意的,不通顺可以多读几遍,差不多都能理顺。关键是,赵登荣版据说是从德文直接翻的,而张文思版是从英文翻的。我不知道谁更接近黑塞的原文

  五星是我给黑塞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