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4 05:3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经典读后感10篇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是一本由[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一):精彩科幻小故事,值得仔细回味

  九个小故事精彩纷呈。1.小机讲述人与机器人珍贵友谊;2.转圈圈描写机器人面对人类指令中的矛盾显示的不知所措;3.理性反映了机器人比人类的优越性;4.抓兔子是机器人同时对六个其他机器人下达六重紧急命令表现匪夷所思行为;5.骗子是讲一个能透视心灵的机器人为了不违背机器人第一原则不得不对人们说出人们最爱听谎言的故事;6.消失无踪是讲一个自认为比人类的高等的机器人受到人类恶意辱骂后,与人类玩起了躲猫猫游戏,混在其他几乎一模一样62个机器人里最终被辨识出来;7.逃避是讲人类为了避免宝贵的金头脑计算机因接收相互矛盾指令而崩溃,向金头脑打了个预防针,结果金头脑在处理恒星跃迁可能导致人类暂时死亡问题时,选择了逃避回答这种冷幽默让人类虚惊一场;8.证据讲述拜尔莱本是个机器人,但他要竞选市长必须向人们证明他是人类的故事;9.可避免的冲突讲的是地球总协拜尔莱发现地球出现了一些经济问题,这在完全机体控制时代原本不应该发生,他拜访了地球四大副总协还是没找到合适理由,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最终告诉他这或许是机体有意为之,清理掉对机体工作偏见的人类,暗暗引导人类奔向机体认为最理想生活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二):最美的机器人故事 最轻松的科幻小说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对于爱好科幻小说的诸君来说,应当属于久远的回忆了吧。

  毕竟在科幻小说这一类型里,法则、定律科学技术都是最容易过时的,那么有什么理由,在看过复杂的“矩阵世界”之后,在俯瞰过十万光年的“银河帝国基地史全传”之后,还能拿起这本以“机器人学三大法则”为主要科学元素、看起来很薄很“过时”半个多世纪完成的机器人故事《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呢?

  把这个问题拿去问了一位喜欢机器人故事的朋友友人却说,在阿西莫夫的作品里,她最爱的就是这本《我,机器人》了,首要原因也很简单,这本机器人故事读起来最轻松。

  最轻松的推理型科幻小说

  翻了一下《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故事“外核”是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接受记者采访,她讲述了关于机器人的9个故事,故事“内核”就是这9个可以独立成篇的故事。苏珊•凯文讲故事的顺序基本按照机器人发展历程进行,9个故事整合出一部“机器人发展简史”。

  阿西莫夫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开创了 “机器人学三大法则”这一全新的科幻小说逻辑,更借助机器人的“失常状态来“颠覆自己提出的法则。

  一边是颠覆,另一边则就是破解,每一篇故事的核心冲突,都来自破解“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的漏洞,这“破解”也是读者和小说主人公一起经历一场紧凑而又风趣的“推理”。

  融合了科幻和推理两种类型小说特点阅读体验,仅仅以每个故事平均20来页的篇幅就能“潇洒”完结。在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的当下,这本机器人故事还真是能让读者在闲暇时刻轻松进入一场比一场精彩的科幻“舞台剧”。

  较之一般的科幻小说通常都是在最开始的20页里为营造一个陌生感、科技感、悬疑感的故事环境努力;阿西莫夫的《我,机器人》则免去了阅读门槛过高、进入时间太长的麻烦

  作为硬派科幻小说家代表人物,阿西莫夫的小说逻辑严谨有序,因而,虽然是用极简单的方式来讲故事,却不代表阅读这本书可以浅尝辄止

  最简单也最深刻的“人机共处”范式

  这本阿西莫夫写于1940到1950年间的机器人小说,比美国人乔治•德沃尔1959年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还早了一段时间,虽然此前,“机器人”一词,已于1920年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提出。然而在1942年阿西莫夫首次完整提出“机器人学三大法则”之前,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描述笼罩在一股“机器人威胁人类”、或者说“机器人反抗人类奴役”的忧思恐惧中。

  台湾科幻译者叶李华认为,起初阿西莫夫只是对于“引人同情的机器人”这一故事范式情有独钟,而当他提笔写机器人的时候,逐渐将机器人想成是由工程师制造的工业产品,它们具有内建的安全机制,不会对主人构成“威胁”;又因为是用来执行特定工作,所以跟“同情”也没有干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酝酿,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开始部分显露于《理性》、《骗子》这些1942年之前创作的故事中, 到了1942年3月,阿西莫夫发表了《转圈圈》这个故事,水星采矿机器人围着矿区进退两难的时候,机器人机械师多诺凡和鲍尔从“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开始分析机器人“失常”的缘由——这是阿西莫夫首次提出“机器人学三大法则”,作为机器人正子脑中最根深蒂固的三个原则,也是机器人一切行为的根源

  所以,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纵然可以有“玩乐、辅助、忠诚欺骗背叛、服从、指挥领导……”种种,但只有符合“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的机器人才正常的,“人机共处”的范式也正基于此: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其实不仅是机器人的伦理法则,也是人类对于自身的伦理观体现。机器人心学家苏珊•凯文在《证据》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阐述,摘来与诸君共享:

  “机器人学三大法则也是世上许多伦理体系的主要指导原则。不用说理论人人都有自保的本能,这相当于机器人的第三法则。而每个拥有社会良心责任感的‘好人’,理论上都会服从适当权威;听从他的医生老板政府精神医师,以及同事意见;并且守法重纪,循规蹈矩——即使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安适或安全——这相当于机器人的第二法则。此外,理论上每个‘好人’都会爱人如己,保护他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这相当于机器人的第一法则……”

  在阿西莫夫冷静而有序的科学逻辑里,“人机共处”这一范式可以基于上述伦理准则耐人寻味的是,阿西莫夫为“机器人学三大法则”标注了来源日期——《机器人学手册》第56版,公元2058年。

  因而,当2013年的我们发现那些早已被运用于阿富汗和巴以冲突的战斗机器人沾上人类鲜血时,当好莱坞电影又一次以“机器人沦为杀人工具”的科幻大片来轰炸我们对于未来想象力时,也不必太绝望。机器人伦理——“机器人学三大法则”1942年虽已踏上征途,但鉴于机器人所保护的人类,尚未学会同伴友好相处,“人机共处”这一范式的实现自然还有待磨合

  最简单却也最美好的机器人故事

  美国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说,科幻小说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在哲学上它可以是天真的,在道德上它可以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甚而有些粗糙的……

  阿西莫夫的文笔朴实见长,在《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中,没有多余的环境描写,没有大段的抒情,更没有点缀爱情故事,他笔下的人类,要么是冷淡的“老小姐”苏珊•凯文,要么是仅仅以对话来体现美式幽默的机械师鲍尔与多诺凡,如此看来,这本机器人短篇小说集的确在美学上是比较粗糙的,然而,不要忘了,机器人才是这本书的主角

  当机器人“小机”踏着孤独步伐离去,小主人葛洛莉雅强忍着眼泪的时候;

  当机器人“小机”的两只铬钢手臂(能将一根直径两英寸的钢条弯成麻花)温柔地、怜爱地搂着小女孩,双眼则冒出深深的、深深的红光的时候;

  当机器人速必敌猛然停下脚步,在原地站了一会儿——仅带着轻微的、不定的摇摆,仿佛是一棵在微风中摆荡的小树……鲍尔喊道:“好了,速必敌。孩子,过来这里”的时候;

  当谁也无法战胜第一法则电位,那古董机器人蠢蠢地说:“主人,你身处险境”的时候;

  当鲍尔终于明白“小可爱”为何要坚持自己是优等生灵,为何拒绝服从命令的时候;

  当苏珊•凯文声音中的渴望之情掩埋一切,某些女性特质穿透博士外衣向外窥探……跑到厄比面前,双手紧紧抓住他冰冷而沉重手掌。“谢谢你,厄比。”……机器人厄比慢慢拾起抛在一旁的小说,却没有任何人看透“他”的心灵的时候;

  当第二任世界总协拜尔莱决定走进原子分解炉,不留下机器人曾经当政的任何证据的时候;

  阿西莫夫笔下不带一丝人性瑕疵的机器人,与其说是“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的严谨和有序,不如说是人类对于美好人性的浪漫主义想象力的呈现。

  值得一提的还有,阿西莫夫以“机器人学三大法则”为创作经纬,科幻迷们所熟知的“基地”系列和“机器人”系列都是以这一原则为前提

  因而,在阿西莫夫的科幻世界中,当他为未来写传记的时候,在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的“基地”系列里,谁可以和人类一起并肩前行,谁是地球真正的守护者,阿西莫夫似乎更偏爱机器人。

  就像是地球拥有卫星月亮一样,每当日薄西山,无论阴晴圆缺,总是月亮洒下清辉,于是黑夜才有了影子

  所以,在阿西莫夫笔下,俯仰两万载、纵横十万光年的银河帝国史,真正的“上帝”不是哈里•谢顿,而是那个在一弯肥厚的星月上默默等待人类到来的机器人丹尼尔和他的同伴们。

  然而人类也不需要失落,以“辩证”的观点来看,曾经地球的主人是恐龙,如今是人类,未来会不会是机器人,谁又能肯定呢?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三):机器人伦理能够变成现实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的腰封上印着,“机器人学三大法则”来自本书。阿西莫夫通过书中的机器人故事,阐述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看似简单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其实不仅是机器人的伦理法则,也是人类对于自身的伦理观体现。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在《证据》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阐述,摘录如下

  “机器人学三大法则也是世上许多伦理体系的主要指导原则。不用说,理论上人人都有自保的本能,这相当于机器人的第三法则。而每个拥有社会良心和责任感的‘好人’,理论上都会服从适当的权威;听从他的医生、老板、政府、精神医师,以及同事的意见;并且守法重纪,循规蹈矩——即使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安适或安全——这相当于机器人的第二法则。此外,理论上每个‘好人’都会爱人如己,保护他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这相当于机器人的第一法则……”

  我觉得在阿西莫夫的笔下,“人机共处”这一模式可以基于上述伦理准则。耐人寻味的是,阿西莫夫为“机器人学三大法则”标注了来源和日期——《机器人学手册》第56版,公元2058年。

  因而,当2013年的我们发现那些早已被运用于阿富汗和巴以冲突的战斗机器人沾上人类鲜血时,当好莱坞电影又一次以“机器人沦为杀人工具”的科幻大片来轰炸我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力时,也不必太绝望。机器人伦理——“机器人学三大法则”1942年虽已踏上征途,但鉴于机器人所保护的人类,尚未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人机共处”这一范式的实现,自然还有待磨合。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四):机器人问题定位指南

  看《银河帝国8》,感觉像在看一篇机器人问题定位案例总结[捂脸] 第一个问题现象是水星采硒矿机器人在矿坑边失去了控制,绕着硒矿池转圈,问题根因是机器人第二定律与第三定律发生了冲突,解决方法是加强第三法则的电位。 第二个问题是机器人开始信仰神学,最后因为不影响功能使用作为非问题没有解决。 第三个问题现象是在小行星上拥有六个从属小机器人的新型号机器人偶尔失控,两个故障检测员在不断复现问题时打死了一个从属小机器人后,终于发现是同时控制六个机器人时调用的相关模块存在问题。 第四个问题现象为同一批出厂的机器人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一个拥有了洞察心灵的能力,这个问题还没有开始定位就引发了很多麻烦,最终机器人被销毁了,至于根因还有没有人去分析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第五个问题比较复杂,为了实现超原子引擎,政府对少量机器人的第一定律印记进行了一点修改,并且对绝大多数高度保密。直到一个机器人失踪了,在封锁整颗行星后,人们发现这个失踪的机器人混在了新到的同一型号机器人里。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一名工程师曾下达让他消失的指令。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地方其实在于,机器人三定律居然可以被修改?即使政府承诺项目完工之后会销毁这些印记被修改的机器人,这依然是可以动摇机器人发展根本的问题。 第六个故事是这样的,美国机器人与机械人有限公司,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们工作的公司,收到了竞争对手统一机器人公司送来的资料。希望他们的思想机器人根据资料给出答案。根据调查,主角很快发现就是这份制造恒星际迁越引擎的资料,让统一公司的思想机器人死机了,这也意味着他们现在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台思想机器人了。逻辑很简单,能让思想机器人死机的问题一定是答案与机器人三定律相悖的问题,最后美国机器人公司成功制造出了可以恒星际旅行的飞船。关键步骤在于,机器人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中人类死亡的严重性进行了极力的贬低,实际上按照现有技术,人类会生理上死亡一段时间,然而这不是真正的结束,对手的机器人在运算到这的时候死机了,而主角公司的机器人还能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发现最终人类不会真正死亡。机器人三定律即使是白纸黑字的印在那,还是会因为各种变量,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 后面的故事里,机器人的发展已经飞出去了,人类甚至包括机器人学家都已经不了解他们运转的规律,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 讲道理的话,整本书里除了第三个问题,都是机器人产品没有办法真正解决的致命问题,以我目前的想象力,还看不到人工智能未来实现的可能啊。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五):《我,机器人》,不看,你死也不会懂

  《我,机器人》,不看,你死也不会懂

  斯蒂芬•霍金一动不动,蜷缩在那个广泛深入地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轮椅上提醒人类:“要警惕人工智能。”

  王晋康在小说里表达过这么个意思:人类灭了自己的前身——猿类,才有了发展,所以机器人灭了自己的前身——人类,也属于发展的正常流程。

  前几天,刘慈欣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么一个观点: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一次人为的能对全人类造成完全毁灭的时期,就是北约和华约的核对峙时期。在未来,人类将经历第二个这样的时期,就是人工智能,也就是机器人的大规模发展时期。不过啊,这些都是双刃剑,因为人类近几个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正是北约和华约的核对峙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衍生出了互联网,我们不能说这跟核对峙没关系。而人类下一个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不出意外的话,将是机器人时代。至于机器人时代会衍生出什么样的前所未见的事物,谁也不知道。正如凯文•凯利认为的那样,二十年后能影响人类生活的发明,我们现在连影子都看不到。不过刘慈欣觉得,不管是核武器还是机器人,都是利大于弊的。他跟霍金博士的态度不太一样。

  所以,关于人工智能,目前很确定地分为两派,一派是乐观的,一派是悲观的。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自己脑子里明白,却说服不了人类。

  除了全知全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在这本“机器人三部曲”的第一部《我,机器人》里,暂时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乐观主义的情景。他很肯定地告诉我们,机器人时代来临的初期,我们将迎来一个非常理想的世界。他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他发明了无懈可击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你最好别觉得这是扯淡。阿西莫夫从不扯淡,阿西莫夫笔下的任何一个故事,都能让你在刚准备要发笑的时候惊掉了下巴。

  原因之一就是他那有理有据的自圆其说不仅仅是因为想写个故事而已,而是在以极为严谨的科学态度去探索一个事关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命题。如果说科幻史上的另一高峰阿瑟•克拉克拥有着准确而又大胆的先人一步的想象力,那么阿西莫夫便是在一眼看万年。十年的未来,是预测的,百年的未来,是想像的,而万年的未来,是人造的。——你永远都不会理解这句话。自人类会编故事以来,有无数个万年后的未来曾在他们口中出现,但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让当时当世的人都觉得是在扯淡,唯独阿西莫夫一开金口,充斥着质疑与嘲笑的观众席瞬间万籁俱寂,哪怕他们再不相信自己能够移民火星,他们也都必须承认人类能占领银河。我曾经说《重力使命》以严谨的写作态度让人信服了一个纯属编造出来的世界,但对于阿西莫夫,哪怕他牛逼到仅仅用人文学科的知识就让他编的那个世界无懈可击,我却绝对不敢像夸《重力使命》那样去夸他,原因只有一个,他根本就不是编的,那些都是真的。

  “机器人学三大法则”是这样的:

  1、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2、 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3、 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我知道,你在看完这三句话后,反应跟我一样,立马脑补出了一直以来你从各种影像资料里看到的那些痴呆机器人的形象。与此同时随之而出的相关电影以及小说情节让你瞬间失去了兴趣,就好像看到一个理工男在做算术一样,一来故事都在你意料之中,二来故事也不会有什么让你能读下去的韵味。

  所以你就错了。这三条法则不是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也不是你跟你妹妹过家家时临时制定的漏洞百出的游戏规则。这短短的、看起来甚至有些低能的三句话里,可谓十面埋伏,机关重重。不过哪怕是我此刻跟你强调了这一点后再让你再重新看看,你也仍然找不出一点***能证明这三大法则高深无比的端倪。因为天才所言,往往只能由天才来解。这么说吧,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现在提起来真是无比贴切,因为你之所以对这三大定律拥有冰冷、幼稚、可笑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你受那些怀璧的匹夫影响太深,他们人数众多,他们拿着这个由天才创造的三大定律不知廉耻地放在自己的小说里,用以配合自己那不经思考的情节和傻逼的主题思想,结果可想而知,就像是那些在练习双截棍时动不动就打到自己的头而痛哭流涕的小孩一样,在外人看来,双截棍简直就是玩具。同样道理也适用于那些打太极拳的、弱不禁风的老头老太太。

  可实际上,双截棍是种很虎的兵器,太极拳也是门能以一敌百的武术。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双截棍只该让李小龙用,太极拳只适合张三丰打。

  唯有李小龙能把双截棍使得双臂暴长如虎添翼,唯有张三丰能把太极拳打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你应该明白一点了,没错,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只能由它的发明者——伟大的艾萨克•阿西莫夫来用,它只有出现在阿西莫夫的小说里的时候,才真正算是物归原主,诸神就位。只有阿西莫夫懂得它的真谛,也只有写出了“基地三部曲”的阿西莫夫那自古至今无人能敌的逻辑思维能力,才真正有资格驾驭这个哪怕是放在爱因斯坦手里都未必能舞动起来的机器人三大法则。它是不容第二个人拾起来用的定海神针,它的千变万化,只能在它真正的主人手里搅动天地。

  这部由短篇小说所构成的长篇小说处处精妙,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地将机器人的进化史展现给你,看得原本不屑一顾的你,毫无反击之力。甚至连写作风格都严格按照机器人的进化史来的,从幼稚度不亚于中国科幻小说的第一章直到晦涩度让我读了两遍才开悟甚至盖过任何一部经典文学的深度的最后一章,都是你不用脑子去看的话根本就体会不出来的微言大义,一如你不把整本书读完你永远都不可能明白的那句简单的话——“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欢迎关注手机“毒药”APP,谪狂书评,谪狂书评已在毒药强势登陆,眼看就要一统江湖。)

  赠书:

  鉴于谪狂书评在“毒药”APP上强势登陆后取得的优秀成绩,获得的打赏,所以,这回决定,送书特别狠!

  奖品为读客出的“机器人五部曲”精美套装一套(其实原书应该是三本,读客把一些短篇机器人集结成集,所以就出了五本)。

  规则:

  关注微信公众号“谪狂书评”,zhekuangshuping。

  转发本条微信,并配置以对谪狂书评的评论文字。

  截图回传。

  评论最一针见血者。

  获奖。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六):难以想象这是阿西莫夫在1950年写的书

  机器人三大法则里的第一法则真的是比较黄金啊,全书基本几个故事都在拿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这条法则做故事。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一个是那个不停问问题的机器人最后直接觉得“我tmd anyway都做的比人类好”然后就直接取代了人类在太空船里的工作,还有那没有第一法则的植入而混入62个表面看似相同机器人里,还撺掇其他机器人个体要活下来因为要保护人类;那个被直接搞“半死”的地狱感受的宇航员故事也非常震撼,如果真的可以恒星级星际穿越,那是不是每一个乘坐的人都能感受到一次次死过生过的经历?

  因为是在1950年写的书,最后一个故事里还能感受到阿西莫夫大神不免带入了冷战思维和设定,话说看到姓秦的东部负责人(指挥官?)还是有点出戏呢哈哈哈哈~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七):人类最终将成为“主宰”淘汰的工具

  跟基地系列比起来,还是这本书显得轻松易读。

  不得不再次佩服下阿西莫夫的写作功力。整本书由好几个机器人故事构成,但却循序渐进地间接讲出了机器人在地球的发展史。而且故事也不乏生动幽默。

  《小机》这机器人让我忍不住想起瓦力,傻傻的,却很可爱的瓦力。

  《转圈圈》阿西莫夫对机器人三大法则很好的一个说明,而且用了一个十分幽默的故事来告诉大家。

  《理性》整本书中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机器人小可爱强烈的世界观是:它才是主宰选择的最终仆人,而人类最终将成为“主宰”淘汰的工具。看到小可爱把人气个半死的时候忍不住也让人捧腹大笑起来。有时候,人和人的世界观也是不一样的,想要努力把别人的世界观说服和自己的靠拢是一件多么费劲不可能的事情。不过这也不影响每个人并行不悖地活在同个星球上。接受这个事实吧。

  《骗子》从此文开始,机器人系列似乎就能和基地系列开始有点对接了。

  《消失无踪》机器人三大法则是必须的,如果取消了三大法则,似乎人类真的会完全被机器人所取代了呢。

  《逃避》讲述金脑子如何用幽默感绕过问题为人类做出第一台恒星际迁移机器。

  后面就开始讲述机器人为人类和平奋斗的故事了,已经开始和基地系列逐渐对接了。机体最后成为人类供需系统的调控家,为平衡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做贡献。其实这种某种方面来说,也可以说小可爱的观点其实也挺能自圆其说的。人类逐渐丧失了对地球的话语权,机器人成了地球更甚者是宇宙的“管理者”,“主宰”的新一轮仆人。

  话说,宇宙中只有地球有人类出现么?似乎阿西莫夫只想考虑在此情况下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我还是挺喜欢谁能讲讲外星人的故事的。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本书是一系列短篇小说的合集,都是关于机器人的,然而通过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的回忆这一线索,这些故事被串起来,讲述了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智能化的历程。开始的机器人只能作为孩子的玩伴;而本书结束的时候,机器人已经代替人类,对世界性问题作出决策。此外,机器人还计算出了超空间跃迁的方法,制造出了星际飞船,为人类开启了星际殖民时代,这才能有后面银河帝国。

  不过,在一个人一生的时间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能如此迅速的发展,我持怀疑态度。且不说太复杂的,就连能和孩子进行日常对话的机器人,至今也没有出现。让机器人理解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概念,到现在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在作者的年代,集成电路尚未出现,所以书中的机器人都是由分立元件组成。而只有大脑是高度集成的,就是所谓的正子脑。正子,positron,物理上译为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至于正子如何组成复杂的计算模块,作者没有给出细节。

  关于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初看起来是人为制定的规则,用于限制机器人的行为。然而似乎并非如此。书中提到,数学上证明,只有符合三大定律的正子脑,才是稳定的。那么,从这点上看,作者更像是把三大定律设定为自然规律。不符合三大定律的机器人,行为将会失控。比如制造了一个会杀人的机器人,你无法控制它只杀某个人,它可能做出任何举动,比如杀了主人,也有可能自己挂掉。

  书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在三大定律的基础上,在各种场景下推演机器人的行为。所谓的机器人心理学,也是以三大定律为基础。这一设定是清晰的,也符合逻辑。然而,如果要付诸实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机器人如何判断“伤害”。人类很容易判断,至少对一些明显的伤害很容易。然而让机器人具备人类的常识,却不容易,甚至判断对于自身的伤害都不容易。更难的是,对伤害要进行预判,比如人类远远看到一只老虎,就会躲开,不必等到伤害真的发生了才能判断老虎对人有伤害。机器人也不能等到被拆了一条胳膊才判断出伤害。此外,随着机器人对“伤害”的认识的变化,同样在遵循三大定律的前提下,也会有不同的行为。

  此外,我想机器人未必要造成人形,也不必使用和人类一样的感观。人类的身体是以碳化合物为基础,自然演化形成,它是否是最优的尚且未知,而是否适用于人工智能体就更难说了。机器人应当遵循自己的结构规律,吸收自然生命的优点,我想这是更符合实际、更优的方式。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九):开始进入有机器人的世界

  九则机器人短篇故事,跟谢顿无关、跟基地无关,也跟机械公敌无关(威尔.史密斯其实是书商的一个牵强的无厘头式噱头),所以腰封毫不犹豫地扔进垃圾桶。

  这几段不同时期创作的机器人小故事被串联起来,而且串得有模有样,实在叫人折服、膜拜。喜欢第一则故事,有童趣中的单纯和忠诚,也有成人世界的无情和愚蠢,而且这一章节的薄薄几页可是地球机器人的初登场哦,机器人系列从这里开始奏起之后的恢弘乐章。

  有时候在想,世界经典名著的青少版能给少年们励志、增加知识、提升修养,那要是有一套青少版的机器人系列,给爱看书的小朋友看,多少会对他们的想象力有帮助的吧。

  “消失无踪”,在一堆一模一样的机器人里找一个逃跑的机器人,这篇也蛮有意思;最后两篇的场面也变大了,覆盖整个地球,而且不再是单纯的讲机器人的事。

  《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读后感(十):对话的艺术——评《银河帝国8:我,机器人》

  与阿西莫夫“机器人短篇故事全集”不同,《我,机器人》是一个故事中的故事,通过“我”和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的谈话,回忆她在美国机器人公司所遇见的机器人。

  苏珊是一个女工作狂,全身心投入机器人心理学研究。她认为机器人更值得信任,她说:“对你而言,机器人就是机器人。……人类制造的!若有必要,也由人类消灭!但你不曾和他们一起工作过,所以你不了解他们。他们是比我们更纯洁、更优秀的品种。”这是苏珊与其他科学家的区别,她更有“人”味儿,更尊重机器人,这也奠定了整本小说的感情基调。

  《我,机器人》中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往往是通过对话表现。例如《小机》中,威斯顿先生由于职业原因,在对待机器人态度上是肯定的,对话也是正面、有力;相反,威斯顿太太害怕把女儿交到“一团烂铁”手上不安全,处处贬低小机。

  在《骗子》这篇故事中,长期处在基层的玛格特,仅仅因为一个能看透心灵的机器人的善意谎言,就把不择手段往上爬的野心在对话中展露无疑,同玛格特的急切贪婪相比,苏珊冷静而绝望,她被机器人厄尔彻底伤心的冷酷表情历历如在眼前。

  《我,机器人》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甚至通过对话来展开悬念。《消失无踪》中追捕一个没有“第一法则”约束的机器人,由对话继续维持整个叙事的平衡,又极好地控制了悬念,直到最后这个危险的机器人落入“法网”。

  对话讲求的是现实感,丰富的语言可以加强人物间的交流沟通,更容易将环境氛围体现出来。在《转圈圈》中,对水星的外部环境和不听话的机器人几乎都是白描,一笔带过,却能把读者带入紧张无比的氛围当中,仿佛身临其境。这不能不说是阿西莫夫对话体艺术的又一大功劳。

  从严谨而有序的逻辑层面看,“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精美、毫无缺陷,被奉为金科玉律。实际上,这几条定律在各种不同的特殊场合下却会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一次次让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机器人们抓狂不已。

  人类既然制造出机器人,那么如何维持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平衡?如何让机器人也具有“存在”和“身份”?如何避免出现《消失无踪》中那个根本没有在大脑中植入“第一法则”的机器人?甚至,如何避免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

  或许,人类理性思维的极限,才是真正的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