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情节!情节!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情节!情节!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8 04:3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情节!情节!读后感精选10篇

  《情节!情节!》是一本由诺亚·卢克曼(Noah Lukeman)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7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情节!情节!》读后感(一):比较简单

  算是一本入门级的图书。前三章让你认识人物,外在,内在,及个性。讲得比较简单,实用。后面是关于故事的情节、冲突上下文。

  书面反复提到一本书,黑暗的心。

  虽然是关于写作,但举了非常多的电影例子

  书不长,很容易读完。如果有一个下午,完全可以读完。

  《情节!情节!》读后感(二):还不错的一本书

  说的东西比较系统全面,别的不敢说,作为一个新写手的我来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就是前面部分列举的东西比较详细可能会让人看的昏昏欲睡。但也是它的详尽启发到你怎么去将一部小说给写好。继续坚持着读下去,能吸取到不少营养。我一直都有做笔记习惯,这本教科书还是让我做了不少笔记,相比于国内的什么小说课,实在强太多了

  《情节!情节!》读后感(三):加强!加强!

  书的英文原名标题是《8 Ways to Bring Fiction to Life》,那么是哪八个方法呢?就是书里面的八个章节:人物表面生活、人物内心生活、使用人物塑造经历悬念、冲突、上下文超越。前面四个都是讲人物的,也就是人物要丰富要详细要有趣有意义,后面四个就是设悬念、造冲突、写好上下文以及情感或者意义升华。有那么简单吗?很复杂的,不写的人可能想不到有多复杂,看了本书就知道了,每个内容里面都有各种不同实际情况出现作者是怎么能写得那么详细想到那么多的?因为作者每年要读一千个稿子,不是文章啊,是稿子,每个稿子都差不多是一本小说了,还有什么剧情他没读过啊。

  后面几个附录都是延伸阅读,有书有电影,看电影是为了不那么枯燥而且更形象,但实际上看电影是不如看书的。

  封面那个是什么图啊?要不要弄个像素那么低的图吗?锯齿边、团块状模糊……没有好图了吗?好吧,我不懂欣赏

  《情节!情节!》读后感(四):三点感受

  这是一本类似操作手册似的写作指导教材。有如下三点特色我认为是这本书非常好的地方

  首先,这本书有一种很好的启发方式,就是对你提问题。其实剧作无非就是把日常生活我们所感受到的情感,攒成戏的方式,让观众体味到平时不曾体味到的感情,从而获得享受感动——古希腊叫做“净化”。那么为什么我们提起笔来却文思枯竭?因为我们大多没有一个敏感的心,对日常生活的情感的细微之处并不能敏锐体验到。而这本书的第一个论述特点就是——铺天盖地的问题,来自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巨细无遗的把一个人生活中所可能面对的种种情感体验,化作连珠炮般的问题,不断命令你去揣测、建构,从而唤起我们久已荒废的情感触觉。

  其次,这本书的操作性很强。他把故事所可能蕴含的方方面面,讲得非常全面,且类别清晰,随手可查——对于这种操作手册类的书,我强烈建议阅读实体版而非电子版,因为电子版唯一不方便的就是特定内容的查阅。正如第一条所说,他不是教你怎么写,而是把故事所涉及的某一部分你要考虑的各种问题都给你提出来,让你从各个方面考虑周全,尽可能堵住故事的各种潜在bug,滴水不漏。构思一场戏时,随手翻到特定内容,挨个问题进行思考绝对超有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把“人物”放在了第一位,“人物”是所有故事的核心灵魂!故事结构可以学,观点思想在今天这个时代到处都是,但如何走进一个人物的内心灵魂,对我而言才是最难的。像我这种这么多年一直浸淫在学校里的人,在与人打交道上面是非懒惰的——而优秀的故事家必须要对行行色色的人进行观察交流!故事归根结底是写人!具体的“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本书虽然共分人物,悬念,冲突三部分,但篇幅的一多半全部是教你如何写人物,这与我之前对这本书大概只是工具性的教你怎么铺排情节和悬念的预期完全不一样。所以,永远记住,不要把情绪或观点放在第一位,要让具体的人带着戏的情绪和观点走,要让角色活灵活现的立起来,这才是永远的第一位!这也是对我最大的挑战

  《情节!情节!》读后感(五):好作品标准——Leo鉴书111

  无论是否为专业作家人人都希望自己写出好作品。

  本书作者是个文学经纪人,当然应该知道好作品的标准。过去五年里读过5000部原稿,他在《情节!情节!》中把从这些作品中学到的东西全部系统展示出来,希望给想从事写作的朋友一些帮助,像他在前方中说的“这是一个投桃报李时刻”。如此看来,本书很值得一读。

  那么好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值得一读,卖的好还是其它什么?以前我也拿这个做标准,读了本书之后发现其实都不太对。有些作品能经受住时间考验世代流传,有些作品好评很多但是销售不佳,有些作品叫座不叫好卖的多但是质量并不被评价和读者看好。最后的答案是:他们全都是杰出 的作品。每一种都是独一无二成就,不应该素质评判的标准。作者只要专注于创新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并且不断超越自我就好了。

  杰出的作品是我们自己知道自己写出的最好的作品。

  本书讲到的是写作技巧,但是给我启发最大的其实是上面这点。因为出版过4本书,我对自己写作能力的不是越发有信心而是越来越没有底——不知道自己是否做了正确事情。虽然还能收到读者的邮件肯定,但是“我应该写吗?已经有那么多书”的疑问时刻伴随着我。本书帮我解开了这个谜。已经出版的书就是我当时能写出的最好的作品了。接下来,我会尽力写出更多的内容。

  全书从人物、经历、悬念、冲突、上下文等几个方面列出了各种不同的可能和写法,每章后现还有练习若干。算是有理论,有实践和练习的写作手册,可以在写作小说或者其它作品时做案头书,随时拿来查阅。

  众多技巧之中,给我启发很大的就是“清单练习”,比如:把人物可能的性格列成清楚,把他可能做的事情列个清单,把事情可能发生地点列个清单,然后做有效结合。这种方法,我在要不要换工作时用过,从没想到动作到写作之中。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窗,非常感谢

  最后,只有讲故事的欲望不够的,想做到这点我们还需要有构建故事情节的能力和方法,而本书恰好是从这方面分享经验,动作得当将把我们的写作过程变得更加有意思,无论是写小说、纪实文学还是其他什么。

  《情节!情节!》读后感(六):人物+故事=情节

  如果你不想写一部一流的小说,那么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你无法想象一本试图教会你“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的书本身是多么的沉闷和考验你的忍耐力;然而,如果你是一个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故事精益求精企图突破自身的写作极限的准作家的话,那这本书说成是一本“写作圣经”或许也并不为过。

  作为心理学家和作家的儿子,作者诺亚·卢克曼也许从小就深谙什么样的文字最受读者欢迎,他不仅是一个脚本作家,也是一个演员,还创办了名为卢克曼的文学代理机构。自1999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写好前五页》、《情节!情节!》、《标点符号艺术》等等指导畅销书写作的书,这些书也奇迹般地成了畅销书,足以可见卢克曼功力深厚。作为一个资深文学经纪人,作者读过无数的原稿,这本《情节!情节!》所传授的经验正来自于卢克曼长期以来的积累——对于渴望一鸣惊人的小说写手来说,本书无疑是促使他们反思良药

  阅读《情节!情节!》伊始,读者很有可能被一连串的问题弄得晕头转向: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着实让人应接不暇,比如:“他的脸型是什么样的?高颧骨?方下巴?宽额头?下巴突出,还是没有下巴——或者他很胖,有三层下巴?”我们很少在文学作品中读到关于外貌如此详尽的叙述,这也就相应地影响我们在自己写作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忽略掉这些问题——看上去如此无关紧要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让我们笔下的人物一点一点地干瘪了下去,只有苍白而无力描述勉励支撑着人物形象。也许是外表、个性、身份,也许是信仰恶习态度,导致了这个人物所以如此的原因。而作为作者,如果我们不能弄清楚这之间的来龙去脉,而只是随心所欲地下笔千言,那很有可能诞生出一篇只能扔进垃圾桶里的小说。

  与人物同等重要的,在卢克曼看来,是故事。经过之前各种问题的洗礼后,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立体了起来,如何将这一个或几个人物安插在故事中是本书后半部分的重点。在这一部分,作者不再连珠炮似的发问,而是带着读者进入到一个个的具体实例中。各种电影、小说被作者信手拈来,一一剖析——读者偶尔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巧妙的故事,有悬念、有冲突、有背景、有节奏,有人物的多面性、有环境的多维化。在有关故事的段落里,我们随时可以发现之前所定下的人物形象是多么的重要!也许人物的生活背景足以决定后面故事的走向。这样交叉来看,人物与故事的完美组合才构成了情节。

  如前所述,《情节!情节!》是一本工具书,只有当你真心创造一个宛若奇境的故事时,这本书才会发挥最大的用处。你可以比对着一个个的问题,检查自己疏漏的地方;也可以参照书中的练习,重新审视一边故事。诚如作者所言,这并非是一本确保畅销书的兑换券,甚至读完本书也一时难以提笔,但是,这本书会让你时刻保持警醒,不停地追求作品的完美。

  《情节!情节!》读后感(七):引爆情节想象力 赋予故事生命

  在作家当中,“情节”这个词会引起恐慌。主要是因为情节被当成了“伟大创意”的代名词,提出这样一个创意的压力会令人窒息。这种想法只会让人徒生烦恼,因为伟大的创意只是随着灵感时隐时现。(然而)大部分故事并不是灵光一现的产物——相反,最好的故事是人物和层层推进的悬念冲突的有机结合。——诺亚•卢克曼(Noah Lukeman)

  需要提高实用的人物塑造技巧吗?如何超越自我,突破思维定式与想象力的限制?如何让优秀的作品变成杰出的佳作,最终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世代流传?《情节!情节!》正是这样一本所有以故事和想象力为生的人都需要的指导手册,无论你是小说家、电影编剧还是剧作家,甚至是诗人或者传记文学作家,都会在这本书里找到涉及故事生命力的要素,这是一次关于故事情节的大揭秘,同时也是一场引爆想象力的大冒险。阅读这本书,你需要无时无刻不准备好置身于作者密集提问枪林弹雨

  饱满的情节要求什么?

  故事的生命力究竟如何体现

  如何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情节?

  情节如何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杜绝荒唐的臆想与生硬的捏造?

  悬念与冲突如何并驾齐驱,继而顺畅地融入上下文?

  这还没有完,除了提出这些激动人心的问题,本书最具有价值的部分在于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本书围绕着情节,通过研究设置情节与丰富情节的各种手段和技巧,展示写作的秘诀和为故事赋予生命力的种种方法。故事人物需要通过独特的生活经历而得到塑造,充满细节跌宕描写将会为读者呈现具体而真实的人物。好的情节设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情节本身可以根据各种元素的不断深化和组合来进行必要的延迟、悬置或者增强。如果渴望切实解决困扰你许久的技术性问题,本书的内容一定会让你大呼过瘾。比如你可以全面掌握以下问题:

  •在不能依靠灵感或者创意不足的时候,作家如何在各种写作元素中进行挖掘和创新。

  •人物的7种表面经历与3种深度经历可以共同作用,呈现富有张力的人物。

  •成功制造悬念的12种方法。

  •构造冲突的13种基本方法。

  总之,本书将教会你如何从人物的表面生活出发,加入适当催化剂,从人物特征的简单描写直接奔向戏剧性的情节点。为什么作者要强重视人物经历?——因为这里有人类所需的鼓舞、净化、变化终极目的感。人物的内心生活往往隐藏着行为的深层动机,通过检查他的过去和未来测试人物性格,表面生活与内心生活的不一致可以塑造鲜活有料的人物。另外,千万不要忘了掌握经历的推进速度安排场景清单、出场频率和人物互动图。也就是说,时刻记住保持上下文的连续性和作品的平衡性,在篇幅分配和人物、场景移植上不要掉以轻心。毕竟,情节是包括人物、经历、上下文等众多创意和写作要素的集合体,只要充分理解运用控制这些要素,就有可能为情节拓展出无限的疆土。

  最后,还是让我们以作者对我们的鼓励作为结束:故事是人类造物的最强大的形式。它是纸上的思想,世界上没有比思想更有力量的东西了。这些都存在于你面前的白纸上。从你的心灵到你的手,你掌握着关键。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改变世界。

  那么现在,就着手去改变吧!

  《情节!情节!》读后感(八):想不出情节来,还是不要写故事了

  作者诺亚·卢克曼(Noah Lukeman)在序言里感慨说,当今作家,或者有志于成为作家的人,真是太幸运了。 当然,他指的“作家”的范畴是很广的,并非狭义上只写小说的人。 因为与那些孤独探索写作道路的先辈们相比,今天的作家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指引。正如我们唾手可得的这些创意写作指导书。 什么是好故事?一般情况下,至少是让读者想一看到底的吧?这其中起决定因素的,往往就是“情节”。如果只是文笔好,却缺乏情节,故事将是空洞乏味的。反过来倒未必。据说丹·布朗的文笔就很差,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他的小说仍然成了畅销书。 情节之于故事,如同生命。而本书要讨论的,正是如何“通过人物、悬念与冲突赋予故事生命力”。 人物 卢克曼在第一章里就以大量篇幅不停地问读者问题。 不要小看这些“啰嗦”。如果你真的耐着性子,仔细看下来,会有很多启发。不仅如此,相信我,它们甚至值得你再找机会读第二遍,并且最好边读边想自己新作里的人物设定。 你真的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了解吗?了解深入到什么程度?到了你的好朋友的程度吗?外表、年龄、心理状况、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子女情况、工作经历、罗曼史及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甚至住房和宠物——这些你都知道吗?这些问题毫不含糊,令写作者紧张和汗颜。 只有把这些东西都想明白了,这个人物才有可能被写“活”起来。如果你答不上来,只能说明你的人物设定做得还远远不够。 本书作者之所以花了大量功夫去写人物的内容,是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后面的内容。人物性格本身就可能产生悬念和冲突,从而生出故事情节。而且这三个重要因素相辅相成,互相起作用,缺一不可。 悬念 悬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可以只会写苍白的人物、乏味的经历和老套的情节,但是只要有悬念,读者通常就会坚持看完作品。” 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情节,往往悬念功不可没。“因为悬念比任何其他元素都更能影响作品即时的阅读体验,它是构成作品的本质,也是对其他元素完美的补偿。” 我前面写到的书里似乎也提过怎样制造悬念。卢克曼的主张也有类似的地方,所以这里只作简单摘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顾一下这个系列的其它文章。(另外,卢克曼也是《写好前五页》的作者。这本书专注讲“风格”的问题。我就此写过一篇《练好写作基本功》。) 1.目标 2. 提高筹码 3. 危险 4. 滴答作响的时钟 5. 无能为力 6. 未知 7. 爱情的张力 8. 戏剧反讽 9. 生活在未来 10. 悬而未决 11. 秘密 12. 人物。 “简单地说,悬念就是创造和延长预期。” 优秀的作家知道怎么延长悬念,蹩脚的写作者却急于解答。 冲突 日常生活中,冲突随处可见。作为作家应该拥抱它们。因为冲突在故事里有很多功能。“它要求读者选择立场(决定应该同情谁);它制造裂痕然后为圆满解决铺平道路;它帮助制造悬念;它让作品具有方向感;它可以出乎意料,从而让作品扑朔迷离。冲突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物:谁发起了冲突?谁推波助澜?谁试图从中斡旋?” 制造冲突有13种最基本的方法: 1. 人物 2. 群体 3. 被迫在一起 4. 冲突的目标 5. 提高目标的筹码 6. 权力斗争 7. 竞争 8. 时间 9. 家庭 10. 恋爱 11. 工作 12. 态度 13. 内心冲突 同样,优秀的作家也知道怎么延长冲突,而不是急于结束。 看完所有章节,我才明白,原来整本书都以问问题的形式完成。 看的过程中,我不断走神,所以进展非常慢。不是书不好看,而是好书就该触发你的思考,让你有所得。 如果你正在写一部小说,而中途卡壳了,那么,强烈推荐你看看这本书,也许能从中找到启发。买一本收藏当然更好,因为这些连珠炮式,引发思考的提问,值得你反复推敲。

  《情节!情节!》读后感(九):故事才是灵魂(庞玉志/文)

  “许多今天所谓的‘文学’写作……在情节方面很薄弱,这些作品以为只要逐字逐行地精心雕琢就足够了,如果句子本身足够优美,情节只是附带的。但是因为其中没有真正的情节,没有真正的悬念、冲突或重要的经历,作家必须以某种方式为此做出补偿。通常他们试图通过极简主义、象征或隐喻,暗示一种根本不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以此来弥补情节的不足。他们始终让段落和章节悬浮在谜一般的句子中,从来不解决问题,仿佛在暗示某些更重大的真相。但你必须明白,深刻来自人物和环境,而不能被强加于人。”

  上面这段引文引自《情节!情节!》,该书的作者是诺亚·卢克曼,他在上面这段文字中指出了我们的文艺作品情节薄弱的症结之所在。我们的作家和导演,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情节,而更多地把精力用在所谓的“情感”和“意义”上。于是呈现出来的要么就是虚张声势吓唬人,要么就是端起架子装深刻。这一点在电影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电影导演们都愿意装哲学家,都喜欢讲哲学讲意义而不是讲故事。然而当电影没有了故事之后,它的意义也就很难存在,无论你怎么弥补。而电影本身作为大众艺术,如果无法以一个完整的故事去吸引观众,那么就势必会“以某种方式做出补偿”,于是我们的电影中就到处是优美的风光、声嘶力竭地哭喊、莫名其妙的歌舞,以及非著名影星和滥俗的炒作。其实这样很累人。与其在这些情节以外的因素上绞尽脑汁,还不如好好拍个故事。

  文学作品也是一样,当今中国文坛作家很多,会讲故事的则很少。要么写历史,要么写哲学,要么写情绪,写情绪的还不叫“情绪”要叫“情愫”。一旦有人创作出一个新类型的故事就会有十个人跟风模仿。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电影和文学缺乏故事呢?有人说是中国人想像力偏弱,对此我并不认同;也有人说中国人更注重哲学,注重抽象的东西,所以就不大看重讲故事,对于这个说法我觉得有一定道理,我们的很多导演和作家都想把自己当成哲学家。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的历史太长了,随便挖出哪段历史都会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于是我们比之“创造”故事更擅长“开采”故事。当然,如果没有讲故事的能力,即使是“开采”出来的故事也会提炼成煤渣。所以这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讲故事的能力从何而来?

  其实,情节构建除了需要一定的想像力之外,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工种,也需要一定的培训。把构建方式培养成一种习惯。如果没有形成这种习惯,构建情节的时候只是临时乱抓,那么情节就成了立在旗杆上面的生鸡蛋。“如果你让读者看着你的主人公踮着脚尖穿过一所空房子,最后只有一只猫跳到他面前,他们会埋怨你,将来再遇到悬念时便不愿意沉浸其中。”卢克曼的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遗憾的是,我们的悬疑小说和恐怖片往往都喜欢这么干。

  《情节!情节!》这本书就是在讲述情节构建的方式,以及不能使用的方式,比如上一段提到的那只猫。全书共八章,其中用了三到四章都是在讲人物。之所以在章数上不确定,是因为第四章的《经历》其实也可以算是人物塑造,因为经历既是事件同时也是人的经历。而人物之所以成为这本书的重点,是因为所有的情节都是人物构成的。而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好像恰恰就忘记了这一点。很多电影中的人物做了八十五分钟的坏人,在最后五分钟忽然就变好了,而且一点交待都没有,比孙悟空还厉害。而当我们把一个情节当中的人物都吃透,自然就会写出合情合理的情节了。

  除了人物,书的后四章对情节构建中的一些纯技术活也讲得很细,比如要让悬念延长,要变换场景,要使用戏剧反讽等等。虽然这是一本讲述文学情节构建的书,却借用了大量的电影情节来说明问题,这也就让我们理解得更为直观。

  原文: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2-09/23/content_1909971.htm

  《情节!情节!》读后感(十):情节!为什么是情节?!

  除了冉欲达先生在1982年出版过一本《论情节》,市面上专门论及情节创作的书籍可谓少之又少。所幸,诺亚•卢克曼作为“创意写作书系”中的又一员大将,及时为我们带来了这本《情节!情节!》。在谈到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情节的书,而不是一本关于风格或对话的书时?卢克曼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不得不承认它们同样重要,所以他决定为每一个都单独写一本书。

  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所有形式的故事——小说、电影剧本、传记、戏剧、诗歌——都能改变人的生活。它们可以鼓舞人心,激发灵感,提供全新的生活感受和样板;它们让我们逃离平庸的日常生活。作为生活的解毒剂,它们为想象力的腾飞敞开了一扇窗口。

  作为作家,如果能够从哲学和心理层面上理解人类的需要,就有可能更好地满足它。观众最大的收获在于发现生活真相之后的震惊。好的故事应该是人物层层推进的悬念与冲突的有机结合,每一个要素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故事的全貌。作家的任务就是要制造悬念,拥抱冲突。作为作家,“没有你必须做的事情,也没有你不能做的事情。”人物、悬念、冲突,这是一切伟大作品的核心。本书的目的正是试图在故事的情节创作中发掘新意,激发创意的产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本书的作者一次次地用事无巨细的设问把你推到思维的极限,强迫你思考故事的方方面面,启发你从各个可能的角度探索人物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性。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许多自己以往从来没有关注过的方面,你将能够以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故事。

  那么这本书为什么讲情节?如何讲情节?从根本上说,情节究竟是什么呢?

  创作过《小说面面观》的英国小说家和理论家福斯特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如果说 “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那么这就是一个故事;而说“国王死了,王后因此伤心而死”,这则是一个情节。所以情节是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展现作品中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整个事件变化的发展过程。情节有如作品跳动的脉搏,它富有节奏的律动赋予作品生命与力量,如何在整部作品中组织、架构和整合这些情节体现着作者的意志与艺术创造力。

  情节的产生伴随着人物的行动以及人物间的互动,伴随着如何将各自的特征应用于推动甚至编织情节。本书从对人物的研究分析开始。人物是进一步讨论经历、悬念和冲突的基础——是情节的基石。人物不应该只是环境或者心血来潮的曲折情节创造的结果,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内心冲突、自我折磨,各种强迫症、负罪感、道德困境和偏执狂都是经历的投射,我们可以依靠秘密、目标、障碍、时间限制、无能为力等各种手段制造戏剧张力。有时候,以人物的细小特征为基础就可以构思出整个故事。你的人物的心灵向你完全敞开,他们应该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内在的天赋、宗教信仰、自我认知、道德与价值观、怪癖或者爱好、管理时间的能力甚至谈话的焦点都可以成为使情节独树一帜的有力工具。从人物塑造入手,除了区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你还可以详细探究他们出场的频率,如何出场与退场,他们的群体行为,环境对其多面性的影响,人物如何彼此互动以及他们各自的场景与行动清单等等。另外,本书还专门讨论了悬念、冲突、上下文等问题,并在最后一章考虑了一些额外的问题。比如人物的多面性和环境的多维化,在把作品的目标纳入考虑范围之后,这两者都会为作品带来新的解读空间。

  总之,作者希望我们相信,作家不需要总是写自己了解的东西,不需要总是需要了解才能写作。在创作的海洋中,要点不是捕捉真实性——科幻作家不需要真的碰到外星人,深入透析两性关系的作家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与异性隔绝——我们只是通过必要的推动和启发,争取利用现实生活补充想象而已。毕竟有时候,现实生活比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更加复杂和富有戏剧性。

  本书的特色之一是大量引用电影作品作为佐证某种情节技巧的工具。如果读者对相关影视作品有所了解,一定会欣喜地发现作者的指涉是多么切中肯綮和富有新意。同时,这也使得书中所言的技巧有例可循,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由于电影是一种完全依靠情节演进而构造故事的艺术形式,它的观点表达更加形象化和直观化,从而避免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尴尬局面。另外,相对于大部头的文学作品,参考两个小时电影,对部分读者来说可能更为实际,而这会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作者想要阐述的观点,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为了方便读者,作者还在文后列出了推荐阅读的资源,其中包括经典文学、当代文学、关于语言、关于写作的一般问题等专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