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梦想之城(上)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梦想之城(上)读后感10篇

2018-09-12 04:1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梦想之城(上)读后感10篇

  《梦想之城(上)》是一本由(美)贝弗利·斯沃林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81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2-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梦想之城(上)》读后感(一):《梦想之城》风起云涌梦想城

  尽管每个读过《梦想之城》读者会对这部外文长篇小说品评不一。但作为刚看完全书的我而言,此时此刻我早已身不由己地久久陷入对这个故事的沉思和回味。因为个人以为这部小说写得相当地出色宏伟

  《梦想之城》围绕着一对移民医药世家的故事。一百年前,曾祖父辈兄妹俩落难般地漂洋过海来到了这个对他们充满着梦想的美国纽约城。最初的相濡以沫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各自梦想的追求,竟然让这对情同手足的兄妹做了反目为仇的敌人造物的弄人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而不断推进。妹妹的私生子成了哥哥样子-----两大家族,七代人的爱恨情仇由此拉开了帷幕

  尽管故事的情节就是围绕着这对闯荡天下的兄妹而起,然而越是深入的故事情节却越是带领着我们逐步地认知着这个众多人们曾经充满理想和希望的纽约城。作为一本小说,它讲述的其实并非仅仅只是停留于一个家族情感实录。相反地,细心的读者更可以透过这部小说感知到其中庞大而令人震撼信息渊源。首先,书中的人物在各自发生故事的章节描述刻画得都相当地透彻生动形象。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有欲念,有信仰。但是就是这么众多的人物却并不会因为整个故事的发展而变得突兀或者冲突。因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因为他们各自在自己戏份中尽情地得到了演绎诠释。而就是这些人物的衬托,读者更可以感知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情节。有人的地方自然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自然是揭示着人群背后的社会生活环境等等。作者浑然天成般地运用自如手法通过人物反映社会现状;更透过社会发展反映人们的思维变迁。于是乎,整个故事瞬间也由此变得生动而又鲜明。其次,本书的另外一个大看点更在于其中的内容围绕着一个医药世家而展开。通过这部小说,我更见证到了现代发达西医背后原来是如此艰难而又漫长医学发展历史。而在书中,便可以解读到的是有关的初始阶段外科,内科,药理等多方面的医学信息。里面更有着详细笔墨涉及到有关的外科手术过程。风起云涌的梦想城中更是让我们见证到了现代医学的起始和推进过程。虽然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地不容易,但是毕竟我们看到了今日的成果辉煌。再次,书中更有着相当多的笔墨触及有关纽约社会的变迁。例如有关的奴隶制度,印第安人与白人问题等诸多也许至今都印象着纽约的历史话题。初次之外,书中同样还描绘出了纽约城精彩纷呈的争取独立的历史故事。

  不可否认的是在《梦想之城》中,我们见证和欣赏到的是一部非常恢弘壮观的纽约移民故事。爱恨情仇,梦想和亲情,希望和理想,独立和尊严,社会与进程。处处留墨,处处写实,处处见微中更是引领着读者透过这个故事深入地认识一个更为深层次主题内容:风起云涌在梦想城;无比壮观在《梦想之城》。

  《梦想之城(上)》读后感(二):疡医之死

  疡医之死 评《梦想之城》 每个城市都承载着生活在城市里人类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构成了这个城市的梦想。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梦想活着,每个梦想都在每个人的追求和挑战中得以实现或者破灭,每个城市都在每个梦想的终点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梦想之城》里承载的是一个疡医世家的梦想,这个梦想伴随着纽约这个城市的发展不断地延伸,有成功喜悦,也有失败挫折;有感情温暖,也有人性摧残……重要的是,左右关于人类文明的进程、关于城市发展的野蛮、关于人性的扭曲,都在这个梦想的追逐过程中一一展现出来。虐心、虐灵,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沾满了文明的鲜血和野蛮的欢笑,只是每个人都很现实,他们安静或者狂躁地面世界呵护或者虐待自己的心灵,在纽约这个如今代表自由民主的城市,演绎着它发展历史中的血腥和残暴。 疡医,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外科医生,17世纪这个行业在伦敦和理发师为一个行业;这种现象在如今专业分工细致的现代来说有点不可思议,就像我们很不理解以前中国的一个县政府就能管的了如今一个县行政和公检法所有业务一样。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当年人类认知水平相对低下情况下,竟然有这样一批疡医开创了外科医学的各种先河:他们尝试着割掉溃烂皮肤和腐烂肌肉,他们开始使用麻醉和止血、输血工具,虽然只有相对较小的成功率,以至于在每次手术中都显得如此过程惊心动魄结果不可预见,每一次的尝试都成为了一次人类对自己的虐待,但是时间的流淌和他们在继承中改进医术,疡医们也成为了病人们摆脱苦痛和死亡的希望。虽然,手术的失败使得病人们怪罪于疡医,疡医们的死也因为病人的怪罪和世人冷漠显得如此凄惨,但是唯一得以慰藉的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选择坚持他们的梦想,这个城市就是因为类似这样的梦想,最终才得以存在和发展的。 美国向来以自由和民主标榜,而纽约更是自由民主的天堂,但从《梦想之城》中来看,这个自由和民主同样经历着长时间的苦痛和挣扎,从聚集区的各种宗教信仰混杂,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道德水准生存下来,伴随着和各类人群打交道;到殖民地的统治中,为了梦想同样需要经历统治的压迫,经历殖民者的剥削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即使是书中的结尾这个城市终于获得了自由,仍然留下很多问题(诸如黑人问题、城市的自治问题,等等)等待着一代一代人来继续攻克和解决。时至今日,“占领华尔街”成为了新的问题,不知道未来以后,他们的子孙看待当今问题的想法,会不会和当今的纽约人看待他们的祖先一样? 特纳家族在秉承疡医的传承中,也参与了其他的经营活动:理发、管理妓院、私掠甚至是参加战争,这也成为了这个家族为了维持生存(包括报仇、发展等)而参与的社会活动,而城市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如今疡医已经被外科取代,我们可以说“疡医已死”,曾经的血腥、未开化、野蛮、简单已经被文明包装地越来越高端了,而不变的是人类的梦想、生存、发展以及各种人性的扭曲和变异。在这个社会中,在这个城市中,有些东西已经死了,但有些东西还继续存活下去,未来的城市中,死了的东西成为了历史,只有活着的东西,还是城市的主宰,不管他是正还是邪。 2012-8-14

  《梦想之城(上)》读后感(三):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这个故事既单纯却又复杂。它单纯,因为是一个移民世家两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它复杂,因为这故事在讲诉纽约市的那段变迁史实,还有那个年代医学发展的缩影

  理发师卢卡斯,又是疡医,因为当时不愿遵守当时的墨定规则,非常规手段非法行医,被英国疡医们排挤,落魄伦敦街头而实在快生活不下去啦,之后从荷兰,带着药剂师妹妹莎莉,随着移民潮来到纽约市的前身--新阿姆斯特丹定居,那时还是荷兰的殖民地。老姑娘莎莉一直没有嫁妆,也许再不嫁出去,连当前妻机会都没有了,可是当新生活渐渐有起色心知肚明的事情还是证明了莎莉猜想——原来哥哥只是想拴着自己,轻易不会让她离开,因为她的制药天赋有价值

  当莎莉在麝鼠小径被印第安人强暴,意外怀孕怎么办时,她却被自己的哥哥以60个荷兰盾作为婚姻交易,嫁给当地医生范德弗里斯,同样的是这个男人需要的是她的制药技术,而不是她的爱。卢卡斯之所以怎么做,全然为了自己的私心,因为这是与其通奸的玛丽莎的丈夫安克尔•杨森开出的价码。亲情与爱情天平,这个卑劣的男人偏向这份非法不道德情欲,而背弃义无反顾的那份合法血缘

  对于莎莉而言,生活很多事已经不遂她意,这一次随随便便就遂了哥哥意,岂能原谅,于是兄妹俩心生罅隙,渐渐不相往来。但是卢卡斯的唯一养子尼古拉斯却是莎莉偷偷遗弃的私生子,两个家族始终存在某种无法割舍的羁绊。当年轻的姑娘珍妮特发现有情人凯莱布,竟然是自己的表叔,这也是尼古拉斯身世秘密所带来的一个悲伤后果,让原本修好的两个家族交恶。珍妮特与老富翁所罗门的婚姻,也许在世俗目光之中,并不是搭配的一对。但是在这个世上,所能真正给出的爱,就那么一次,所能真正做出的好,也就那么一次,所以当所罗门发生变故,已经不能算得上一对,珍妮特不离不弃的打理所罗门的生意,也在漫长的岁月教导儿子摩根,准备向凯莱布复仇。上一代人的恩怨,也许会影响下一代,但仅仅是一部分而已。摩根发现有怨恨是因为自己错了,在这起复仇他无法做到想要的自己,于是他决定离开参加华盛顿的反英起义军。

  由于热切地想要躲避过错,我们却常常更易陷入荒谬。看着那些医生遇到疑难杂症,大多是约定俗成的放血,拔罐,清肠等操作,要么就是束手无策的不过问,很多可以避免的死亡,就这样不断发生。也许过于迷信专家权威,只是让自己不发展,如果不能突破规则的束缚,是很难走出新的天地,所以那个年代的医学发展的很慢很慢,而卢卡斯家族的一代一代的人却凭借一本卢卡斯所写的医学日记行医,作出很多当时具有创新的医学活动,比如克里斯多夫的预防接种,输血。但是克里斯多夫对贝丝的除瘤,却被当时的人视为疯狂行径,差点让克里斯多夫丢掉了疡医的资格,混不下去了。而且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女子行医,导致了很多女子为了学得更多的医学知识,嫁给不喜欢的人,改变身份,甚至放弃许多同等的权利,只为拿起那把手术刀。当莫莉决定女扮男装,投身于医学事业时,我们却惊喜发现当年的那起谋杀案的下落也浮出了水面

  对于纽约,可以说,如果你爱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地狱。那就带着你的爱与恨看这部小说吧。

  《梦想之城(上)》读后感(四):书评-通往梦想之城的巅险小径《梦想之城》

  书评-通往梦想之城的巅险小径《梦想之城》

  2011-12-10 01:29 中国时报 【徐诗思(交大外文系助理教授)】

  本书书名开宗明义,点出了这部横跨17、18世纪的历史小说的重要主题:美国梦的追寻。就此来看,以纽约作为背景是再适切不过了。纽约自古一直是前仆后继前往美利坚移民者的梦土,辛纳区的名曲〈纽约.纽约〉即道尽一切:「假如我有办法在此成功,我无论在何处都能成功。」从一无所有功成名就,这种对梦想的渴求,已与纽约的形象血肉相连

  也就是美国梦这个主题,使过去与现在得以巧妙暧昧地重迭在一起,让这部题材看似古老的历史小说不只富于数百年前的时代氛围,更拥有21世纪的意涵。这套系列目前出至第4部;尽管首部曲涉及的年代多在美国建国之前,有些角色甚至只识得荷兰治下的新阿姆斯特丹,浑然不知日后将纳入英国领地并成为美国首善之地的纽约,但现代读者所熟悉的纽约已跃然纸上。读者得以透过「现在」这面折射镜,重新复习、建构这个梦想之城的风貌,并观察其中时而光辉时而幽暗景致

  历史的观照与纵深,让这部剧情曲折离奇畅销小说读起来更形丰富。《梦想之城》以两个血缘相连的曼哈顿医药世家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轴,不但细腻描绘出与性别种族阶级相关的矛盾冲突,更暧昧揭露出美国梦中的光与影。梦想本就是美利坚的同义词。正如开拓早期英属殖民地的清教徒领袖Winthorp的名言所示,吾人来此是要打造一座众人仰望、光明闪耀的山巅之城,为了梦想,再多牺牲在所不惜。尽管纽约的理想主义及宗教色彩没有以清教徒为主的新英格兰浓,但这种坚忍不拔的移民精神是互通的。

  若说上述所言为「光」,「影」则是欧洲移民社群对「陌生人」的戒慎防范之心。这种对异己和越界的恐惧,使早期移民社会充斥着血腥与暴力。作者选择用医药、伤病、畸人异体等题材来铺陈梦想这个主题,也就显得愈发有趣。为什么一本写于21世纪的历史小说会用伤病来呈现老纽约的风貌?是否因为伤病恰好凸显出我方与他方之间那道看似分明、实则游移不定的界线?或进一步说,难道不是因为这道界线的确立,不但是彼时移民社会念兹在兹的要务,更是现今依然存在的问题?

  苏珊.宋塔曾谓众人皆有双重国籍,一为健康国度,一为伤病国度;虽然许多人都以为后者的住民只是某些不幸的他人,但大家终将发现自己会被迫从前者踏入后者。伤病可说挑战、模糊了他我之间的界线,让原本安心处于我方的人,或多或少可感受到沦为「陌生人」的滋味。就此观之,伤医的手术刀及药师草药究竟是让这道界线愈发稳固还是渐趋模糊?手术与医药将危险不定的伤病予以定义治疗,看似是将我方与他方重新明确区隔,但某些治疗又可将一些人从他方拉入我方。手术与医药在这部小说中代表的就是这种双刃剑的意象,将那道时而开放、时而紧闭的诡谲界线,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各形各色的异己──种族上(黑人、原住民、犹太人、混血儿)、性别上(女人)、外观上(侏儒、阉人、畸人)──就在界线边缘颤颤危危往前行进。他们走的路一如每部开头所提到的小径:欲通往梦想之城,就须先通过多条巅险小径;就算没失足,成功抵达目标,小径的终点,是光是影,亦无人可知。

  《梦想之城(上)》读后感(五):刀锋上的医药史

  1.刚看到前几页的时候,我以为我进入了一部魔幻小说。45秒,谁45秒能搞定一个膀胱结石术?虽然作者言之确凿,说其中那些关于医疗过程和技术的描写都合于史实,但是我仍然敢说,45秒钟,不可能完成一个膀胱的取石术,也许卢卡斯的运气的确好,他遇到了一个孤立的在膀胱壁上滚来滚去的石头,但是,假如滚来滚去的话,病人如何会有如此剧烈的疼痛,要知道,石头若不嵌在某处,一般是很难产生剧烈的疼痛的。

  书中描述的这个取石手术,古希腊称为截石术。我的描述并不精当,摘取有关的描述如下:

  以古希腊人为代表的西方治疗结石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这种手术古代称之为截石术,此手术只能治疗膀胱结石(bladder stones)。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马-力)宣言曾言:“我决不给膀胱结石患者做截石手术,而将这种手术留给膀胱截石术的专职人目去做。”

  这一方面说明结石手术希波克拉底年代就已经很普遍,另一方面说明那时外科医生地位很低,从事外科的人多是一些仅有技术的工匠而没有较多的学问。

  截石手术时医生从阴囊和肛门间横行切口进入膀胱取石(从《梦想之城》书中描写看完全符合这一点,作者进行了精细的考究),此方法一直延续到18世纪初。1720年才有开始经腹部切口进入膀胱取石,而到19世纪,此种手术开始普及,古老的截石术画上了句号。但是其手术体位成为一种经典手术体位——截石位(lithotomy position) 。这一体位现在广泛适用于妇科(gynaecology)、肛肠科手术。

  2.事实上,即使在中国,也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形,华佗传中的手术,至今为止被很多反对中医以及嘲笑中医的人认为神怪类传奇,而没有人认同也许这是真正的历史。

  虽然他从来没有提到过自己也许在一刻钟内搞定一个简单的手术。但是嘲笑的人,依然大笑,

  相关资料: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3.渡边淳一的书是我一向爱看的,我曾经推荐过给很多人,当然很多都是我的同行们,只有亲自动过刀的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当肉体在无影灯下一览全无的真实感受,世界真实存在,剥离所有表象。

  解剖画家甚平,他迷恋在那种切割当中,忠实地描画脏器血管等一切的,在人们的眼中,他也许类似一条嗜肉的恶魔,但是若没有他们的偏执和对肉体的狂热爱好,也许根本没有这个世界上对肌肉血管等的真实认识。

  那么,其实医药的历史,充满了血腥和戮杀,所有的所谓天使,早年都是恶魔的化身。

  有关此书的文案吐槽,我已经无力再吐了,就跟《金瓶梅》被改写成为了《西门庆和他的骚娘们》一样让人恶心。。。。。。

  另外,包装封面恶俗不可一世,难道复古风潮也蔓延到了出版界?这种80-90年代期间的黄色小说包装类型简直直接在宣告我是A片,我是A片,试问谁敢从书架上堂而皇之的取下这本书呢?

  :推荐与《剑桥医学史》同步进行阅读,那么能更好的理解其中提到的很多野蛮血腥的治疗手法。

  《梦想之城(上)》读后感(六):亲,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首先要表明一点的是,对于图书的出版发行这个行业,我完全是门外汉。不过由于现在也是在从事着策划类的工作,难免触类旁通一时技痒,所以接下来说的,完全是我一厢情愿之语,本人充其量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有句难听的话叫做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算是一些感慨吧。

  在我看来,图书当然也是商品的一种。对于一种产品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良好的营销推广渠道固然不能少,当然商品本身的品质和厂商的定位也是该商品立足的必要基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在商品社会已经被完全摒弃,但是在图书这个行业,似乎很多人还是不能接受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很多人觉得,一本书如果足够好的话,自然是不用忙活推广的,张罗着上各种纸媒宣传、找书评人写书评、在豆瓣做推广什么的,往往就被定义为炒作。只能说,在过度商业化的社会里,消费者的受迫害妄想症状很严重,基本只要看到宣传,就会认为是炒作,而且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那你不就是否定商业化了嘛,既然宣传和推广会造成反作用,那还这么做干嘛?

  实际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往往是潜在的一种连他自己都摸不清的情绪,在商家投放广告的时候,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能否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提高客户转化率,而不是追求广告本身质量的优劣。至于留下深刻印象这一点,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三个广告。我敢说,画面精美制作精良的往往不在其中。大家第一印象大概都是脑白金、恒源祥、王老吉等,这些广告之所以长期处于被吐槽的广告排行榜前列,一是因为其广告词或画面雷人的程度,二是因为它的播放频率的密度和广度,三是因为其营销主题的连贯性。(广告词一以贯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恒源祥,羊羊羊”、“怕上火喝王老吉”。画面基调基本保持风格一致。)

  无论大家在网上吐槽的时候是多么咬牙切齿,可是到了线下,脑白金王老吉等产品的销售一枝独秀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无论如何,它们都给消费者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人们在选择商品的时候,90%会选择自己听说过的商品,他们虽然厌恶商业化的广告,可是潜意识里也承认广告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厂商的实力,以及品牌的认可度。说白了,就算你本人是多么讨厌脑白金,你去看望病人或者老人还是会首选买它,因为这个商品大多数人都听说过,送它是一种比较容易被他人接受的安全选择。

  说回图书,举个栗子。前段时间,豆瓣的豆友萨库拉发现,《我喜欢当年喜欢你的我》这本书的宣传文案和封面上使用的两句话,共计75字,摘自她的影评,且未经她许可。事情发生之后,大家在关注事件本身之外,自然也就会关注这本书,虽然当天很多人说,不会看这本书啊坚决抵制啊balabala的,可是在事件发生后的三天内,想读这本书的人,却是在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商业法则,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最怕的是没有消息,没有消息意味着没人关注。而坏消息往往更能吸引眼球。(当然伊利蒙牛那样的坏消息是无法拉动销售的,要看负面新闻和产品质量是否相关。)只能说,或主动或被动的各种宣传方式,只要能给消费者以深刻印象的,就是好的方法。

  来追溯一下早年间的图书推广的几个经典案例:上了中央台打广告的《学习的革命》,可说是前无古人,而后可能也难有来者了。《哈佛女孩刘亦婷》、《谁动了我的奶酪》、《富爸爸,穷爸爸》紧随其后,营造出一种,你看了这本书你就能改变人生,你的孩子从此就会学习了就能上哈佛了,你就能抓住一切投资的机遇了。如果你不买你的人生就是一片灰暗,绳命都不会井猜了。所以如果现在能去一些很少读书的家庭里去看看,我说的这几本书也至少有个一两本。无他,那是一种潮流裹挟下的不自主的跟风购买行为。之所以这种销售形式不能持续,也是因为它的无脑欺骗性太大,三板斧过后,最不冷静的消费者也难以入瓮了。

  这个就涉及到在宣传推广模式之下,书籍本身的质量了,如果书籍的定位宣传和本身质量差距过大,读者难免会有受骗上当的感觉,可不能小觑读者的口碑和揭露真相的能力。一本书想要获得成功,精准的定位、良好的包装和有计划的宣传是密不可分的。图书的定位不准相比过度包装推广所带来的往往是致命的影响,因为人家过度宣传起码还先多卖了几本书。定位不准,就好比把钻石直接当碳元素卖,把大溪地黑珍珠当劣等珍珠卖的悲剧,大家也都听说过钻石和黑珍珠的营销传奇吧,虽说是把它俩和贵族扯上关系以提高价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俩玩意儿挺好看的是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才是皆大欢喜。

  而之所以费劲吐槽那么多,是因为看了《梦想之城》这本书,也有种上当受骗有冤无处诉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不是因为它过度宣传带来的落差,而是它本身定位和包装所带来的误差。怎么说呢,之前是有朋友给我和其他几个爱书的筒子推荐过这本书,当时第一反应先跑到豆瓣的页面看一看,忒冷清,清汤寡水除了简介基本上啥也没有,想读的人也是以两位数计,瞅一眼那个黄黄绿绿的封面,也是上世纪90年代的审美水平,那一坨子花第一眼看成非洲菊了是要闹哪样啊?接着有别的朋友从购书网站截来简介,直接把我们给雷倒:丰富的奇药与医学、传奇的血脉情仇、残忍的生活哲学、诡奇而兴隆的妓院生态、惊心的病症手术……将带给你扭转认知的震撼。伦理戏:卖妹娶妻、婚外热恋、毒杀亲夫、近亲之恋、母子成仇……行业戏:剖腹取石、水蛭吸血、海草堕胎、狗供人血、瘟疫相袭……这个莫非是混美国晋江的宅女写的啊?那么雷,为虐而虐咩?当即好多人打了退堂鼓。

  因为我是个恶趣味泛滥的人,我才最终忍着这种让人头皮发麻的文案看了这套书。看完第一感觉,坑爹啊坑爹,绝对是坑爹中的极品。人家是把小言包装成史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把史诗包装成小言的啊!一部力图还原美国独立以前外国移民的纽约血泪生存史,一部还原历史细节近乎精确的磅礴画卷,就让你看到个“虐”字吗?还在腰封和封底的推荐上,各种资深腐女出来大谈“虐”。这简直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这本书的精彩程度,完全可以和《飘》以及《冷山》相媲美。

  相对于我们五千年的历史而言,美国就几百年的历史实在太短,而且相对于《飘》和《冷山》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女性为主角的成功的历史小说而言。美国独立战争以前的历史,还是罕有人涉及,《最后的莫希干人》只是片段,而《梦想之城》无愧于纪传体史书,展现了从17世纪一直到19世纪的接近200年,七代人的爱恨情仇。虽然女性不是绝对的主角,但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无疑是莎莉、珍妮特和若歆。这些执着勇敢,敢爱敢恨、坚韧求存的女人,才最好的诠释了美国精神的发轫和传承。而西方外科学和药剂学的探索和发展,也在作者如手术刀一般真实而锋利的笔触之下展现的淋漓尽致。那些曾经在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里寥寥几笔带过的各种匪夷所思的医疗方式(那个我们都知道华盛顿也是一口烂牙,曾经拿河马的牙齿做过假牙哈,哈哈哈,然后据说病危的时候是被放血放过量死的),将在本书中让你一次看的过瘾。(咳咳,我说了我是重口味读者。)

  各位亲,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啊,现在摆明了是把钻石当豆包卖啊。如果把两本合成一本,仿照《冷山》那种大开本的设计,封面设计和纸张选择更用心一些,把腰封上那些恶俗的文字换换,封底推荐的基调换换,该是多么靠谱多么值得收藏的一本书啊,现在这俩放书柜里都怕朋友们以为我看盗版黄书啊,话说现在小言的装帧设计都很雅致啊!我说了半天,是想告诉大家这是本好书,虽然软件差了点,可是硬件质量还是过硬的,希望那些被本书的恶俗定位和土气包装吓到的历史小说爱好者,能够发现它,不要有遗珠之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