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团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小团圆》的读后感10篇

2018-09-13 03:4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团圆》的读后感10篇

  《小团圆》是一本由张爱玲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小团圆》读后感(一):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看完这本书 脑子里就像洗脑一样不停浮现这句话

  之雍给九莉写的婚书中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一句 有一种安静的心凄

  这本书 张爱玲添加了许多自己经历在其中

  我不是文艺青年 这一类的书一向让我这个文化低下高中在读生看得咬牙切齿 只是偏偏这本书让我把它读完

  这也算是种缘分吧 于是我决定喜欢

  看《倾城之恋》 反而没有这么多关于爱的感叹

  故事的最后 也应了那句话

  多么骄傲女子

  《小团圆》读后感(二):《小团圆》精彩片段

  1,连下了许多天的雨。她在笔记薄上写道:“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下雨不来。” 她靠在藤躺椅上,泪珠不停的往下流。 2,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条蹦跳的鱼,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气。 3,要个没有回忆颜色,回忆总有点悲哀。 4,他的过去有声有色,不是那么空虚,在等着她来。 5,她心里一阵憎恶的痉挛,板住了没露出来。 6,没有她们也会有别人,我不能与半个人类为敌。 7,这天他又来了,有点心神不定的绕着圈子踱来踱去。 九莉笑道:“预备什么时候结婚?” 燕山笑了起来道:“已经结了婚了。” 立刻像是有条河隔在他们中间汤汤流着。 他脸色也有点变了。他也听见了那河水声。

  《小团圆》读后感(三):小别离

  虽是叫《小团圆》,书中却尽是别离。

  从语言角度讲这是一本不那么容易读懂的书,张爱玲也不是那种事无巨细都要写出来生怕读者看不懂的人,相反她总是知道该在什么地方适当地留白,时间线也各种穿插交错,有时候我会忘了这是讲小时候的事还是现在的事还是以后的事,可我还是读得欲罢不能,甚至几度红了眼睛。那个从小没得到父母关注重视,总怕成为别人的负担,无论尴尬还是伤心总是微笑着轻轻说话,努力念书一心想还妈妈钱的小女孩儿太让人心疼了。

  中学时代读了张爱玲大部分的中长篇,她是个极会讲故事的人,让人很容易深陷在她构造世界里,而且她的语言也极其生动,可当时我总觉得她故事的整体风格过于阴暗了。如今年近而立的我再度读来才明白这世界原本如此,而她太透彻、太准确。她的确是极富才华,好庆幸可以读到她的书。

  《小团圆》读后感(四):流行

  以下摘录 起先女编辑文姬把那篇书评的清样寄给她看,文笔学鲁迅学得非常像。 他正面比较横宽,有点女人气,而且是个市井泼辣女人。 又道:“不过许广平是他的学生,鲁迅对她也还是当一个值得爱护青年。”他永远分析他们的关系。 他真相信有狐狸精!九莉突然觉得整个中原隔在他们之间,远得使她心悸。 他显然以为她能欣赏这故事的情调,就是接受了。她是写东西的,就该这样,像当了矿工就该得“黑肺”症。 九莉知道是说她一毛不拔,只当听不出来。指桑骂槐,像乡下女人的诅咒。在他正面的面貌探头探脑泼妇终于出现了。 她知道销声匿迹困难,在他尤其痛苦,因为他的风度是刻意培养出来的。 “这里面简直没有我!”之壅睁大了眼睛,又是气又是笑的说。

  《小团圆》读后感(五):以梦开始,以梦结束

  时过境迁,觉得这一切都是梦吧

  很久不读张爱玲,大学时无比痴迷笔下人物,细细密密的感情妖娆的残弱的疯癫执拗的。

  有段时间觉得也许这只是年少时觉得好而已,就像余秋雨周国平……

  十几年后再翻开小团圆,还是那么好,香港上海女生家庭若隐若现爱情男男女女,那些衣服那些柜子那些房子……

  别人用笔写故事,她用写起伏,人心的。一根弦,拨一下,心就随之荡了起来。

  这不是张爱玲的、九莉的、白流苏的,这是沉在感情里共同的……而只有她能轻轻一划,让你知道,这是多么普遍,又是多么深刻,刻在血肉上了。

  目的性很强的重点看了邵之雍的段落,遇到这样的男人是女人的幸与不幸吧~

  后面燕山未成很遗憾

  我们总想这样敏感强大的张爱玲,总要有个担当豪气些的男人来配,只是她会不会觉得粗鄙了,并不可爱

  《小团圆》读后感(六):明月百年心

  张爱玲于我,是一个极其特别作者。我捕捉她的样子,是因为,她笔下的东西,是她自己都不熟悉的。她是个儿童,一直在“充大人”,描写她并不能透彻懂得的事物。于是其他如她一般不通人情的人,在她的作品中,找到了巨大认同

  那些赞扬她“熟透人性”的评论家,我不加掩饰地鄙视他们。

  在她之外,如胡兰成之流对她的侮辱,世界对这样一个人的不理解(比如将《半生缘》当作其代表作一类),无非是她生命的一种延续。死后被人误解。这种人就该被称为贵族

  从前读她早期的中短篇,只知道她是真正的天才。到了这本《小团圆》,她与我便在纸笔之间相逢了。我晓得,她是刨开了心给你看的,这是要抵住多大的难堪才能写得出来的文学,一切的诽谤,在这部书面前,都瞬间被击得粉碎。她到老都在用儿童的方式写作,这种人就是贵族。所以我现在非常爱她。

  《小团圆》读后感(七):浮生长恨欢愉

  蔡康永曾说过张爱玲是薄凉之人。薄大致有刻薄之意,对着他人冷眼旁观,对着自己,也有种刻意冲淡世事意味,钝化感官。也应当有薄膜的意味,九莉与人与世界相处,仿佛总有种隔膜,她想戳破又害怕戳破。于现代人而言,或多或少会有时会有种所谓孤独感觉。只是放在处在那个兵荒马乱世道的九莉身上更被加深了,日子就是刀剑上跳舞,脚底结茧的速度永远跟不上刀刃锋利的速度。她想抽身,但不得不陷于这样的生活中,因为命运本就不是选择题。她只得用尽力气保护自己,安全感这种东西指望别人也是给不了的。

  薄到极致便是凉。她不是不爱邵之雍,最起码她没有全身心地爱之雍。当然,之雍也并不是个一般女人能驾驭的住的。多年的间谍生涯同样磨平他的勇气。他和她之间,并不比九莉与母亲之间更靠近。

  想起玛高特曾对梵高说的一句话:“如果你再多爱我一点,我都会为你奋不顾身。”

  可惜,他和她都不是会奋不顾身的人。

  浮生长恨欢愉少。

  《小团圆》读后感(八):进退两难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从未读过张爱玲的任何作品,就跟那些年在上学的时期错过了亦舒、张小娴安妮宝贝一样。然而,张爱玲毕竟跟她们的身价地位不一样,这我也是知道的。于是,觉得有朝一日,总是会有闲暇时光读读看。

  没想到这本《小团圆》让我拿下来放下,放下拿起来,数次。伴着一杯又一杯的咖啡、玄米茶,耐着性子读下去。

  我实在不知道是被碎片化的朋友圈信息改变阅读习惯,以至于没有耐心读进去没有段子、没有吐槽、没有动图的文字,还是因为这本书写的太过难理解(对于初读张爱玲作品的人),大量的人物和对话,没有前因后果不知所云

  看了几个篇张爱粉的书评,于是明白了,没看过张爱玲早期作品的人,读此书,真的是会有时空错乱的夹生感。不仅会消化不良,反而会拉低对这个文坛才女印象分。

  而我却又是必须有始有终的人,就像看一部烂片,即便再难看,我也不会中场离席的。所以,既然翻开了,哪怕再艰涩,也得读完再品味

  《小团圆》读后感(九):心绪难平

  断断续续看完大半本。今天下午去图书馆终于一口气看完了。看完真是五味杂陈,像所有张爱玲的书迷一样憎恶着胡兰成。尤其看到涉及到九莉和邵之雍的性描写感到一阵恶心。这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啊,汉奸,处处留情,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把他和别的女人相爱,不,简直不能侮辱相爱这个词了,把他们的事情分享给另一个爱着他并为之痛苦的女人,还要求她有所回应。这种肆无忌惮和九莉的低到尘埃里成了一种讽刺性的对比,九莉表面轻描淡写内心千刀万剐,她清楚地知道他的为人,不仅不放手,还默默逼他做出选择,明明知道他的选择——宋淇认为当年不能出版《小团圆》的原因之一就是九莉“不值得同情”。我刚过完十九岁生日充分感受到的都是这个世界的美好温情,她笔下的民国社会处处透着冷漠虚伪,从以前起就一直认为这是被人为放大的阴暗面,在风雨飘摇战争年代过早地经历社会动荡和家庭变故,因为要宣泄情感需要以此谋生 ,一身旗袍,一支笔,留给后世评说。ps纯吐槽,困死了,要睡觉。二刷认真写长评。

  《小团圆》读后感(十):有感而发

  以前也只是知道张爱玲生活的不幸,总是不够了解她觉得在有钱人家生活并不会多不幸,不过是女子的自我多想。看了这本书,才渐渐地开始了解她。刚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看懂在讲什么,都是生活很琐碎小事无关什么爱情,只是些她的身世,但这是这些处境导致了主人公九莉的生活悲剧吧,我觉得蕊秋是爱她的女儿的,当九莉要把钱还给她时,她流泪了一位是要和她断绝关系,是她的母亲使她接触拥有了西方的思想,她的爱情不禁令人替她难过,与他母亲正相反的是她更多的全心全意爱一个男人。她爱上了一个有太太的人,就像书里说的他保留他的一切,从来不顾及她,邵之庸可以当面的和她讲他爱小康小姐,是因为她爱他爱的太深,所以他认为被吃定了了吗,或是那个时代的男女恋爱都是这样。

  在这本书中我完完全全看到了张爱玲的写照,她是令人同情的,但这也是她的性格造就的,我不喜欢这样的爱情,我觉得女人不应该只沉浸在爱情之中,不应该在被动的地位,应该该放手时就放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