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浪》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浪》读后感10篇

2018-09-19 03:4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浪》读后感10篇

  《浪》是一本由关愚谦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447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012-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浪》读后感(一):一个为自由而生的人与一个不断毁灭自由的时代

  从第一页到最后,跌宕起伏感叹万千。这么好的传记,如此厚重历史背景,让我看到一部伟大电影影子可惜,现在还是别拍的好,原因大家懂的……或许在我晚年的时候,能看到一部同名电影让我热泪盈眶,那个时刻,我相信自由真的到来

  《浪》读后感(二):个人人生,折射着家国的历史变迁

  这本是第一本,第二本《情:德国情话讲述作者到德国之后从一无所有幸福生活经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跌入深渊之后再次站起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精神崩塌后再次凝集力量。作者做到了。他一直坚持理念其实很朴素,就是这种朴素的理念让他一次一次获得新的希望。

  《浪》读后感(三):杂感

  国民党的衰败,与蒋家与宋家的家庭矛盾脱不开干系。以前知道蒋经国在台湾执政时,允许了民进党为在野党,我深深感叹他的胸襟。当看此书了解到他因为宋美龄帮着孔祥熙不顾和自己翻脸时,读到此时的蒋经国撂挑子,不管金圆券了,直接导致一夜之间所有百姓一辈子的血汗钱落入大官和奸商手中,我无比愤慨

  美国人帮忙国民党把日本人赶跑了,百姓欢呼雀跃,但没想到国民党执政更是糟糕共产党把国民党赶下台,中国经济好转,正在国家蓬勃发展之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如此看来,政治风云,不过是换个人来欺负你罢了。

  作者描述,早上醒来,街头睡满了解放军。大家秩序井然,也不抢老百姓一分一毫。这一段确实让我感动

  为何现代社会的中国人都尔虞我诈,恐怕这事得从反肃清开始追根溯源

  最早的钓鱼执法——毛泽东让大家对党提出批评,抄写大字报,实则“引蚂蚁出洞”。

  《浪》读后感(四):一朵折射时代色彩浪花

  在现在的人来看,回顾自己的一生,二十多岁的人会觉得有些矫情,因为人生刚刚开始。但七八十岁的人完全可以这样做了。

  把这数十年的人生放入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不同的时代,浪花所激荡出的色彩也千差万别。《浪:一个为自由而浪迹天涯者的自述》就如同一朵折射时代色彩的浪花。

  这个时期是上个世纪的中国。

  曾经历过丧国之苦楚和建国之跌宕人们,生活与际遇是什么摸样?即使有太多的相似,但具体的每个个体身上,又因为他们的身份心灵而大有不同。

  这些让我们总想去关注。因为个人的命运折射着时代的激流,因为时代的走向未来前奏。因为我们都是历史的延续和传承。

  曾经在一位同学的文章里读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平凡人的一点点见证汇聚起来,就是民族的历史。”当时深有感触

  读《浪》这本书,眼前总是浮现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各种画面。历史长河中,不知多少画面如浪花般转瞬即逝,所幸,这一朵保留了下来。

  《浪》读后感(五):奔向自由的流浪者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精彩自传

  这本书寒假买来的,之前读了一半,这两天把剩下的读完,前面的好看,后面的更加精彩。

  作者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同时也是革命家庭,有着令人羡慕年轻时代。

  令我激动的是作者传奇的经历,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开国大典,三反五反,叛逃,在埃及坐牢……

  之后下放青海,草原上的惊心动魄以及与初恋女友的重逢……

  最后逃亡途中遇到捷克的朋友,苏联大使馆,埃及监狱,狱友,穆斯林兄弟会,毒贩,关押的清真寺教长,大学教授,蒙冤受屈的人……

  这些鲜活形象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监狱里待了一年多,没有被这个残酷现实压倒,反而乐观积极面对生活,他似乎对一切未知世界充满兴趣,自学了阿拉伯语,从各个狱友口中了解了很多阿拉伯世界的故事

  惊险刺激……

  最后到了德国……

  有着和傅聪相似的经历,但又更加精彩。

  《浪》读后感(六):选择离开 依然热爱

  作者一生传奇的经历折射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一本书作者从童年讲到中年,动荡的时代和与书香门第的家庭形成了作者的性格追求自由浪漫天真。不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者描写他北上求学的经历,真是感觉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每个青年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为祖国,为人民,一腔热血

  文章故事性很强,作者个人经历丰富,文章里也能感受他的感情

  关在埃及监狱里的经历很有意思,不过想想真实情况的话也只能感慨作者的乐观心态了,在那种条件下还能够及时转换心态顺便学学阿拉伯语,也是厉害

  文章着墨最重的地方就是写他逃离祖国的过程了,可能加工成分,但是每个细节刻画的非常到位,从念头初起到真正离开,心理活动也直接展示出来,让人看得心有余悸。也是从这个地方让我想起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选择离开,依然热爱。

  只不过这片土地在那个时期给我带来太多伤害,依然热爱,却也依然义无反顾的离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最后还要感慨一句,作者命真硬啊

  《浪》读后感(七):思之,痛之,恨之

  ,

  这两天把关老爷子的两本书【浪 一个为自由而浪迹天涯者的自述】和【情 德国的情话】都看完了。书如其人,从书中的叙述,可以看出关老爷子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不仅能力超群,而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舞蹈乐器文学语言,他都得心应手。老上海的海派文化,造就了他洒脱不羁,自由奔放的性格,加上他玉树临风,潇洒俊逸的外表,使他天生就有着超好的女人缘。从中国恋人妻子外国情人、妻子,关老爷子所遇到的女人,都是大美女。中国的红颜,按照族裔,有汉族、藏族,外国的红颜,按照国籍分有波兰、德国、日本。在那个极端正常年代,关老爷子能逃出生天,实在不幸中的万幸。但是更多的人被时势所裹挟,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其生命,杳无踪迹

  我觉得关老爷子对亲情爱情的描述尤其感人至深。他与初恋情人露西的感情,几乎贯穿了半部书。二人是惺惺相惜内心温存与感动,

  他与初恋情人的露西的恋情,催人泪下。尤其是文革期间,他被下放中国的西伯利亚——青海,露西远赴万里到青海找他,两人离别情形,让人唏嘘不已。尤其露西这个人物的命运,令人扼腕痛惜,她原本是上海滩千金小姐家族经营烟草公司,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所住花园洋房在作者看来就像电影里的景象,吃饭起床都要仆人服侍。但在抗战胜利之后,面临国民党的腐败,国家民族的颓势,她追寻哥哥姐姐脚步,义无反顾的投身到革命之中,并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在接受革命教育之后,也深以自己的资本家庭为耻,由于革命活动暴露,她一度到香港避难,新中国成立后,她不顾父母劝告毅然决然的回到大陆幻想为这个新生共和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时的她对革命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五十年代初期的中国,也确实充满了希望,也让年轻人充满了建设祖国的力量。但是政治运动一场接着一场,露西唯一留在大陆的亲人,六七十岁的老祖母——被工人拉到工厂批斗羞辱,最终含恨上吊自杀。当反右运动开始之后,曾经欲图奸污他而未能达到目的的党组书记又将她打成右派。而她所嫁的一个男人懦弱,也离他而去。革命之后,她孑然一身。作者在书中叙述,一次去拜访她,发现居住在一个狭窄灰暗的阁楼里,里面堆满了取暖用的煤球以及一些生活杂物。革命,让这个曾经拥有着自己奢华宏丽生活的天使,坠落到人间炼狱。但即使面临生活条件的改变,露西依然是能够怡然接受的。但最不能忍受的还是政治上的非人待遇折磨。作者与露西是彼此爱慕的,但露西担心两人结婚后,可能会产生矛盾,因此她更愿意将作者可以诉说心事的朋友,在她看来这样更长久两人的感情纯真的,也是炽烈的,他们在急速飚进的革命运动中,曾经互相的倾诉与扶助。当作者下放青海之后,露西也主动请求下放青海,不远万里来追寻作者。从她对作为自己初恋情人的作者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她一路心理路程变化。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她开始对自己所追求献身的革命开始动摇。,她曾经追求的革命,是为了解放大众,获得自由,改变人压迫人的社会,但是革命胜利后,自己曾经的革命者却渐渐失去了自由,而自己的家人也成了革命专政的对象,现实的残酷,让她产生了对革命的幻灭,她不再积极,也对革命的信仰发生了动摇。数天之后,她选择了离去,辗转回到上海,后转赴香港。,后来假人

作者儿子关新十个十三年后向父亲讲述的自己遭遇1作者儿子关新十个十三年后向父亲讲述的自己遭遇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浪》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