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5-19 02:07: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10篇

  《为什么读经典》是一本由[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一):不断添加燃料与生活阅历注入经验

  想来:卡尔维诺就象我们多年的语文老师,通过历史线性维度,并入哲学和科学的诠释态度,不断添加燃料与生活阅历注入经验,有了对作品较全面清晰认知的起点。这本好看,甚至于读到一少部分放下不舍得读完,转看其他书籍。又惦念被其吸引的内容,再次持续读完。套用金瓶梅一句是吴月娘生完孩子的神经心理作祟。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二):读不透的卡尔维诺

  今天结束了《我为什么读经典》的阅读。并未能读完全本书,因为后面涉及到的一些作品本人并没有读过,因此找不到共鸣!

  卡尔维诺是备受推崇的作家,就目前读过的几本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他的个人风格非常的明显,遗憾的是我等俗人阅读他的作品常常有晦涩之感。

  当初买这本书是被封面上的那句话吸引: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身为一个媒体人,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本书中读的最酣畅淋漓心有感触的大概就是第一篇《为什么读经典》,一边阅读一边忍不住在旁边写了不少吐槽的字句!

  “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到达的位置”!好读书不求甚解,半瓶子水咣当,这大概就是我的位置了!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三):这本书还不错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四):总有一条能引起共鸣

  很多事,还是应了那句话,「可遇而不可求」。我在对的时候遇到了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从此认定此书可以陪伴一生。进而以为打开了走进卡尔维诺世界的大门。没曾想,等到他的《为什么读经典》,才发现自己太过单纯。这个发现的过程要更缓慢。

  与书同名的开篇文章里,卡尔维诺给出了对「经典」的十四个不同的定义。总有一条能引起共鸣。也总有一条能刷新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我能因为这一篇就爱上这本书。我能反复从中汲取力量。可接下来却再没有轻松过。大部分评论提到的书我没有看过,所以基本处于不知所云的状态。这让我想起高中时看过一本叫《读书》的杂志。里面的内容对于我来说艰涩难懂。唯一能知道在讲什么的,是一篇关于八十年代流行音乐的文章。但从中获取的快乐仅限于熟悉其中提及的大部分歌曲,仿佛他乡遇知音。除此之外,根本不记得那文章在表达什么。这次的阅读经历恐怕跟上次比,好不了多少。最后几乎也陷入了,统计自己读过几本卡尔维诺提到的经典,这样低级趣味当中。

  通过搜索微信公众号 neverbacktalks 即可关注同步发布内容。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五):为什么读经典

  读书评书话集,常常出于窥探心理,对同一本书他人会有何种感悟,为自己提供一个他者视角。卡尔维诺对经典所下的十四种经典定义,经常被引用:“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临近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幸福的经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为什么读经典》集合卡尔维诺三十五篇文章,写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对作家某经典作品的解读,有对作家创作思想的研究,有对经典文本创作的分析,相对于当下时兴的社会学视角的文学评论,回到文本更符合作品原貌而减误读。书中涉及的作家既有熟悉的巴尔扎克、狄更斯、福楼拜、司汤达、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康拉德、帕斯捷尔纳克、海明威、博尔赫斯等,也有不熟悉的阿里奥斯托、卡尔达诺、西拉诺、加达、蒙塔莱、蓬热、格诺、帕维塞等,对未读过的作品很难产生共鸣,有些内容也无法理解,但那些精彩论述是很好的导读。经典作品不会一次穷尽它的内容。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六):读经典的理由

  《为什么读经典》(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林出版社/译者: 黄灿然 / 李桂蜜 /出版年: 2012-4-1/页数: 320/丛书: 卡尔维诺经典)卡尔维诺有名的小说不少,没想到与他的第一次接触竟然是这本文学评论集。本书36篇文章,论及31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可以算是进入经典世界不错的入门书了。开始读时总感觉这些作品除了《鲁宾逊漂流记》、《红与黑》、《老人与海》等极少数外,大多数都没有看过,读起来总有些不知所云,没想到越读越有感觉。

  感受最强的几点是:一是终于知道什么是经典了,按照卡尔维诺的说法,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的书,这些经典的书应该是我们选书读书的首要原则;二是象卡尔维诺的确非常厉害,对于哲学,对于历史,对于科学(《伽利略的自然之书》)都有很深刻的理解,甚至知道这个宇宙最终熵会胜利,他对于作品的分析,不仅从作品的结构和内容,而且往往着眼于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构思,揭示出作品中没写的内容表达的重要意义;三是可以看出卡尔维诺也是位刻意练习者,在《海明威与我们》一节中,写到他对海明威的理解,从开始象崇拜神一样而变得更加理性,作者正是通过这样海量的阅读,不断体会和理解什么是好的作品,再通过自身写作提升水平,铸就了他多变的风格,只可惜因为突然离世而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

  其实经典是读不完的,但我们可以把有限的时间,去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感受经典,才能算是不枉此生。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七):根本不是书评。。。

  《唯有你的双手可以握碎我》

  2013-02-18 14:47:58

  Wayne

  转自:夏洛的日记

  其中有一段儿是这样写的:

  卡尔维诺说:“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会在现实中被抹掉。就像马可波罗不愿意向别人讲述他的威尼斯,我尽量避免向任何人全盘提起关于她的故事,就是怕一下子失去她。或者,在我讲述其他故事的时候,我已经在一点点失去她。 把这些话写下来吧,水总归能熄灭火写下的文字。”

  GSS经常有这种感觉:

  故事总是第一次讲的时候 “最清晰”,因此也最“真实”+最精彩,

  哪怕没有特意准备+安排。。。

  但是,当讲过一次 以后,故事本身就变的越来越模糊,

  最后连发生过 讲故事这件事 以及 故事本身都忘记了。。。

  就好像 没有经过语言文字再现的故事 会被潜意识影响 而记忆的更牢靠,一旦 故事变成符号化的表现形式,似乎就完成了 “故事“本应具有的最重要 或者 ”唯一“ 的作用,而故事本身 则似乎成为可有可无的,而逐渐被 遗忘。。。

  不知道 这种感受 跟 卡尔维诺的描述 有怎样的关联。。。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八):理性的艺术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就象一扇门,门后还有更多的门的门。刚看的时候惊诧于他的理智,冰冷的不锈钢的折射和解剖。慢慢看下去又惊诧于他的热情,压抑着的奔腾。一种不和谐的感觉,必然有东西产生的强烈冲突。最后,到加达、博尔赫斯、格诺,统一到无数个宇宙中较理性的那个。

  我这样理解是很粗浅的。开始读的时候没有能够读下去,硬撑着读完“《奥德赛》里的多个奥德赛”,还是对不上波段。于是回去读完《奥德赛》。然后居然就开始通顺起来。但还是只能算粗读,不懂的也还不少。再读可能要在更高一点的基础上了。

  好的书让人读的时候有思想的迸发和领悟,整个阅读过程就是一种提升,看完一本书回头看已经不同。曾经有人说读书是场战斗,我很不以为然,读书是那么快乐的事情。现在看,是和自我的战斗,读书还有很多事,快乐,好像倒并没有多想。然而在各种纵横交叉之中,很多读过的书已经遗忘,有些完全需要重读,更有些却已经跳过。

  所以,略记一下读过的感受。引两段:

  “我相信这篇散文不仅呈现了加达所具有的所有风格,也展现了他的文化联系所涵盖的整个范围,他那万花筒般的哲学立场,从最严谨的技术——科学理性主义一直下探到最黑暗与最地狱般的深渊。”

  “最后那句限定,是蓬热典型的做法:一旦这低微的物件唤起我们的同情,如果我们坚持过分倾注这同情,就会令人绝望,就会把一切都毁了,那来之不易的一点真理就会在顷刻间丧失。”

  以此记述,我蒙昧的视界里,曾掠过理性的艺术美景。

  2016年2月23日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九):卡尔维诺“经典作品说”——摘自《为什么读经典》

  一、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二、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三、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像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四、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就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五、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六、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想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七、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

  八、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九、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十、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个名称,它用于形容任何一本表现整个宇宙的书,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

  十一、 “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在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十二、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他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他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中的位置。

  十三、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而这种背景轻音对经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十四、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哪怕与它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至少成为一种背景噪音。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十):为什么读卡尔维诺

  “我爱司汤达,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个体道德张力、历史张力、生命冲动合成单独一样西,即小说的线性张力。

  我爱普希金,因为他是清晰、讽刺和严肃。

  我爱海明威,因为他是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与忧郁。

  我爱史蒂文森,因为他表现为他愿意的那样。

  我爱契诃夫,因为他没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

  我爱康拉德,因为他在深渊航行而不沉入其中。

  我爱托尔斯泰,因为有时我觉得自己几乎是理解他的,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理解。

  我爱曼佐尼,因为直到不久前我还在恨他。

  我爱切斯特顿,因为他愿意做天主教徒伏尔泰而我愿意是共产主义者切斯特顿。

  我爱福楼拜,因为在他之后人们再不能试图像他那样做了。

  我爱《金甲虫》的爱伦.坡。

  我爱《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马克.吐温。

  我爱《丛林之书》的吉卜林。

  我爱尼耶沃,因为我每次重读他,都有初读般的快乐。

  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

  我爱果戈理,因为他用洗练、恶意我爱果戈理,因为他用洗练、恶意和适度来歪曲。

  我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他用一贯性、愤怒和毫无分寸来歪曲。

  我爱巴尔扎克,因为他是空想者。

  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现实主义者。

  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

  我爱曼斯菲尔德,因为她聪明。

  我爱菲茨杰拉德,因为他不满足。

  我爱拉迪盖,因为青春再也不回来。

  我爱斯维沃,因为他需要变得年老。

  我爱……”

  卡尔维诺先生用这个开篇展现了他这本读书笔记的不一般。

  说实话,这本书除了第一篇《为什么读经典》以外,卡尔维诺先生所津津乐道的人和书要么是我从未听闻,要么所谈晦涩难懂,所以,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难以下咽。

  我是从小波先生的笔下开始认识和阅读卡尔维诺和罗素的,一年时间也仅仅完成了个开始,但是阅读所追求的,不也正如卡尔维诺所说么?“我努力节省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无功利的阅读,用于喜爱的作家,他们富于诗的本质,这是我所相信的真正食物。”

  今天,我努力的囫囵吞枣的把这本书啃完,我仍将继续的阅读下去,而卡尔维诺的这本书,必将在今后的日子里被我重新发现,重新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