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洲豹阳光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美洲豹阳光下读后感10篇

2018-06-07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洲豹阳光下读后感10篇

  《美洲豹阳光下》是一本由[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1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洲豹阳光下》读后感(一):被权力异化者的解放之路:读卡尔维诺的《国王在听》

  “你”是故事主人公,同样也是寓言中的最高权力者,在这个国家中你像空气一般地存在;但你不敢离开你的宝座一步,甫一起身,那把如影随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会铿然落下。

  是的,你不敢动?你只能在你的宫殿里聆听外界声响

  你最初听到的声音是和你的恐惧相伴的。这时候关心的只是一己的利害:是否枪已上膛?是否刀已入鞘?

  不过,逐渐地,你松懈了一点,高高在上巨大无聊感笼罩了你,你开始关注声音到底传达了什么。换句话说,你开始关注声音的意义,“盆里呱呱叫的青蛙,玩捉迷藏的孩子们的吵闹,年老的内侍从楼梯上跌倒。”但你不敢动,“如此接近失去一切。”你仍然是权力的异化者,虽然你似乎有了一些“消遣娱乐”。

  直到有一天一个女人歌声唤醒了你……你想去找到歌唱者,与她会合,这时,针对你的政变为你提供了契机。你仓皇出逃,你失去了一切。但一切的失去都是另一种获得,你获得了自己世界直接关联能力——听觉

  只有本能,可以唤起被异化禁锢了的身体心灵。这似乎是一个奇怪事情,本能一方面使我们贪婪(比如美色、口腹以及其延伸的一切),进而使得我们被异化;但它又在我们走得太远的时候,唤醒我们,迫我们沉思自己的路。

  《美洲豹阳光下》读后感(二):书评/ 五感中剩余的在最后两页

  颇有法国新小说风格,非叙事性,并不容易读。 每一篇从小入手,简洁自然;在回绕寓意深刻结束,让人陷进不断的自我质疑。质疑阅读过程中每一处自己的理解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 第一感 味觉: 通过食物,探讨了性爱精神恋爱之间微妙关系。引申到古遗迹的历史文明上去,从祭祀出发,抛出受害者与被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回到起点,“所有爱情都烙上了这种普遍存在的残忍,它抹去了身体和味道之间的距离。” 第二感 听觉: 第二人称。被囚禁在宫殿里的国王,寻找着过去被推翻的预谋声音和自己存在的声音。可这些令人绝望细节还没有传到听觉中枢,一个来自城市夜晚的女声和地牢里囚犯的敲打声吸引了“你”(国王)的注意力。于是挣脱,去逃离宫殿里设计好的一切发声,去追寻自己渴求的那些声音。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声响,那个隐藏在深处秘密环绕的个体事物,就是自己。 第三感 嗅觉: 读来的感受,可以描述为帕•聚斯金德的《香水》的另一种混沌迷乱的写法。“闻香识女人”,在巴黎沙龙的一间间淫乱颓废醉酒斗室里,完完全全靠鼻子,寻找那个午夜早已经死去的女人。较前两感更为简单,容易理解些。 中世纪五感母题。剩余两感并没有写出卡尔维诺便撒手人寰,或许需要自己去读:在书最后两页的空白里。

  《美洲豹阳光下》读后感(三):一切想象皆可成文

  我从不避讳谈论我喜爱作家,比如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三个故事蕴涵了趣味活力生活真相。《看不见的城市》囊括了一切城市的想象和许多关于世界的理解。这两本是我最爱的卡尔维诺。当然,他也有一些并不那么让我喜欢的书。因为他是个先锋作者,他的写作一直在尝试各种可能,而不是局限于他写得最好的题材写法。他选择探索小说的无限可能,他的每一本书都是一种新的尝试,有成功,自然有失败。所以有些人可能读了他的一两本小说并不喜欢他,这没关系,因为正是他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我也要我爱的卡尔维诺不遗余力推广,《看不见的城市》里最后一句话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

  “活人地狱不一定会出现;要是真有的话,它就是我们如今每日在其中生活的地狱,它是由于我们结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我们有两种避免受苦的办法,对于许多人,第一种比较容易,接受地狱并且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样就不必看见它。第二种有些风险,而且必须时刻警惕提防:在地狱里找出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习认识他们,让它们持续下去,给他们空间。”

  《美洲豹阳光下》是卡尔维诺的未完成之作,这些年才出版被世人看到。他本意是想写“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可惜只完成了“味、听、嗅”三种感觉就离世了。但从这三个故事我们也能一窥卡尔维诺的企图。

  “味觉”总是神秘而且难以捉摸,无法言说的。故事开始是一对年轻夫妇餐厅中吃着食物谈着话,说起食物的来源食材的获取,调料的多样。食色性也,食物的微妙如同情感的微妙,吃饭为了谈情,精神沟通中那种莫名难以名状东西就是情感。通过食物卡尔维诺探讨了性爱和精神恋爱之间微妙的关系。接着,因为食物的神秘性,视角随着夫妇的旅行来到了墨西哥的古代文明上来,石像的意义,祭典的仪式,如果食物的诞生古人为了求得食物,而把身体献给天神作为食物。这个故事也跟“味觉”一样只能自己琢磨,云雾缭绕而细节内容丰富

  “听觉”则简洁明了许多。 暴君听着臣民的请求,听着各级的汇报,听着各种矛盾信息。开始是人的声音,接着是整个城堡的声音,整个国家的声音。开始暴君享受着声音的获取,后来暴君逃亡于无尽的声音的控制。都说伟大作品总是惊人相似,这里面很容易就读到马尔克斯的孤独感,《族长的秋天》感特别强烈,太多的声音,就是太多的安静,他们同样孤独。很多人更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也跟“听觉一样”简单明了

  “嗅觉”则让我想到了帕•聚斯金德的《香水》,令人惊奇的是卡尔维诺和帕•聚斯金德都是在1984年完成了类似的作品,不得不说卡尔维诺这里写得格外美而且危险,他让嗅觉者放弃其他感觉纯粹从嗅觉角度描写,什么样的味道必定是个什么样的人,而气味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不太注意敏感的。很明显,在这三个故事的描写里,嗅觉比味觉和听觉更刺激精神,也更能让精神达到欢娱的高度。甚至,生死都在嗅觉引诱下,嗅觉是一种本能的欲望。而整篇故事也有“嗅觉”那种引诱你不断读下去的欲望。

  这三篇小文他不仅从主题上契合了这三感,也从形式内容上契合了。要是他写视觉,我想入目之处一定皆是美丽吧(或者极丑?)。不管怎么说,卡尔维诺的作品始终值得一读,以后还要继续推。

  《美洲豹阳光下》读后感(四):卡尔维诺的最后致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突发脑溢血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美洲豹阳光下》出版于他逝世的第二年(1986年),是卡尔维诺逝世时仍在书写的极致短篇集,他创作生涯的终末曲。因为骤逝,他只写完嗅、味、听三觉,留下了无可弥补的遗憾

  《美洲豹阳光下》(Sotto ilsole giaguaro),是第一本在卡尔维诺过世后出版的书,书中收录三则短篇(《美洲豹阳光下》、《国王在听》、《名字,鼻子》),在1972年至1984年间完整或部分发表,当时卡尔维诺即计划将这三篇放入以五感为主题的书中,但关于视觉及触觉的另外两个短篇未及完成。题名“美洲豹”(Jaguar)是美洲盛极一时图腾崇拜,当时的首领把自己的脑袋都压成和美洲豹的脑袋一样,希望人神合二为一;而“太阳”则源于墨西哥著名的“五个太阳”传说,将世间奥秘都刻在神奇的太阳石历之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