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木麻黄树》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木麻黄树》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25 03:3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木麻黄树》经典读后感10篇

  《木麻黄树》是一本由[英] 毛姆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18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木麻黄树》读后感(一):我喜爱的木麻黄树

  雾气中的木麻黄树,赫立眼前,比以往都更清晰明确的气质,若伸手抚摸下去,应该能估测得到今日的温度,只是,那像施了魔法一样景象,让视线凝固,身体也不能动弹,它聚焦了你的感知头脑里的木麻黄树,有着丰富清冽的气质。

  此后,让我在每一次与木麻黄树相遇时,要重新想起毛姆的《木麻黄树》。

  《木麻黄树》读后感(二):毛姆

  毛姆的短篇小说集,以英国海外殖民地生活主题的六个短篇。一直觉得在短篇的篇幅里既有细节刻画、又有情节冲突,还有现实意义,这是难度很大的。毛姆做到了,堪称经典。六个故事都很好看,读起来很畅快一气呵成个人喜欢《赴宴之前》和《胆怯》,前者描述一位嫁去东南亚的女子因无法忍受丈夫的反复酗酒而杀人,归国后由隐瞒实情坦然称述的过程,其中有一种对礼俗的叛逆。后者描述一位殖民官在一次灾难事件中独自逃脱后的各种心虚心理刻画,一个因极度自卑而极度敏感人物跃然纸上

  《木麻黄树》读后感(三):伪善的面孔终将撕去

  ✍️中心是一本讲述人性小说,整本书是由六个小故事组成,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讲述的都是以马来亚、婆罗洲为背景,讲述了英国殖民者在远东殖民地的经历特别是他们在与原来所处的西方文明世界隔绝之后,在精神上的缺失和崩溃。

  《木麻黄树》读后感(四):白人眼中糟心的殖民地

  因为要去婆罗洲,所以把毛姆这部短篇集拿出来读。实际则是在我从婆罗洲回来并对婆罗洲留下不错印象之后才慢慢读完,因此对于书中随处流露出来的那种白人的自豪感自傲相当不以为然。(几年前去完缅甸才掏出奥威尔的小说来看,多么似曾相识阅读体验……)

  整部小说中,在来到殖民地担任统治者的白人眼中,马来亚和婆罗洲(马来亚是西马,婆罗洲是东马,小说里貌似混为一谈了?)气候恶劣,当地土著顽劣不开化,不能适应自然环境人际交往使得白人男女们酗酒、赌博、通奸、谋杀,人性卑劣显露无遗,然而白人们依然觉得自己无比高贵上流。

  我在脑海模拟了一下从北上广去山沟支边的场景,估计故事的走向也会类似

  《木麻黄树》读后感(五):简单明了

  个人认为一部好的小说真的不是它用了多么炫彩的词汇表达,多少字字数累积

  《木麻黄树》是看过毛姆的第二部作品。每段故事在描述人物的表情语言行为时候,用了第三人称讲解、人物自述、旁观者感受展示。在看的时候容易进去,容易出来,简单明了,在你认为这个故事该结束的时候,它结束了,好看极了。

  《木麻黄树》读后感(六):简单明了

  个人认为一部好的小说真的不是它用了多么炫彩的词汇来表达,多少字字数来累积。

  《木麻黄树》是看过毛姆的第二部作品。每段故事在描述人物的表情,语言,行为的时候,用了第三人称讲解、人物自述、旁观者的感受来展示。在看的时候容易进去,容易出来,简单明了,在你认为这个故事该结束的时候,它结束了,好看极了。

  《木麻黄树》读后感(七):神秘国度的故事

  自从看了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我就被这个人幽默写作风格所吸引。他不会像其他也很经典的外国小说那样,故事真正开始部分总写得那么的冗长(这个是通病么,总是喜欢把所有背景知识很很很详细地都介绍完毕才开始说重点,而且外国小说里人物的名字也尤其的长,我每次都是看着看着我才分得清谁是谁,谁在什么时候出现过。我想这冗长的前段扼杀了不少没有耐性的读者的欲望)。

  lt;木麻黄树>,单是开头的序就吸引了我。木麻黄树是从来没有听闻过的植物,用它来做书名,我猜大概是在表达作者对这些长期驻地婆罗洲的英国人的基本的尊重吧。虽然或者被派去远东殖民地的都是些有人格缺陷的loser,但是没有他们在那里开发,之后也没有那么的兴盛繁荣

  读完几乎超过了两个星期了,但是也要回来写份笔记。现在脑海里还也会想到那总挂在墙上的柏兰刀,那舒服的纱笼,那静静地坐在孟加拉平房前的马来女孩目光呆滞没有表情,就因为他的男人要离她而去。她向他下了降头,在船只看到英国的陆地之前,他就即将死去。她成功地让这男人成为了她的永远

  一切都充满神秘色彩,让人对这个有着马来风情的国度好奇

  《木麻黄树》读后感(八):木麻黄树读后感

  1.断断续续看完了这6个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是上世纪二战前后英国的远东殖民地,旧式英国(没落的)贵族们在那片土地上的生活,他们有着你我相似的人性弱点自私胆小嫉妒放纵同时也很努力地去维持着自己假象中的英国贵族般气质,这种内外的反差构成了这6个故事大部分情况下人物的行事动机

  2.最后两个故事,因为看的时候想到了其他类似的题材,所以影响最为深刻

  * 《胆怯》其实承接着《驻地分署》故事里白人在驻地间不合带来的间隙进行展开,伊泽特和坎皮恩出游时发生涌潮,伊泽特没有理会后者的求助而独自逃离却在当晚发现坎皮恩也逃了出来,于是内心惶惶不安疑神疑鬼,害怕后者将其独自逃生的事情说了出来——虽然,他并不肯定后者意识到了这件事。结局是他挑明了才发现坎皮恩并没发现他的独自逃生也没有在意。这个故事后半程很容易让人想起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和横山秀夫剧场版《18号洞》不过这里的结局好很多,惶惶不可终日下把话挑明终究没有酿成大祸,而契诃夫小说中的主人公却被自己吓死,《18号洞》中的主人公也因为过大的精神压力而让自己再犯过错以至于身陷囹圄。另外,毛姆在刻画伊泽特这个人物的时候,还刻画了他的身世,他内心的软弱,这些细节的阐述让我们很能体会后面他的心态变化

  * 《信》则让人想到了曾经火爆一时的《消失的爱人女主人公同样都有很强的控制欲和欺骗性。

  3.毛姆的文笔还是很优美的。而且这本小说集发现他比较习惯通过假借他人之口去阐述主人公的外在容貌,例如在谁谁眼中,他是这么一副形象

  《木麻黄树》读后感(九):毛姆与巴恩斯

  这是英国老牌小说家毛姆的短篇小说集。

  毛姆有很多长篇小说被读者熟悉。而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名字却格外吸引人。

  木麻黄树是一种热带植物。一般生长沼泽地带。它就像一个垦荒者,会慢慢把沼泽地带变成可以耕作的土地。

  而这本短篇小说集讲述的几个故事,都是20世纪初期,英国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殖民发生的故事。

  故事几乎都是小视角。比如白人和当地人的同居关系,比如白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等等。

  毛姆用白描的语言描写了殖民、歧视因素混杂,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对当地人和殖民者的人性的改变

  也许是充满了对英国人的批判,所以毛姆在20世纪初期的英国并不算一个受到肯定的作者。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留下了现在读者对毛姆笔下的生活的了解

  可以放在一起读的书,是巴恩斯的《柠檬桌子》。

  与毛姆不同的是,几乎相隔了100年,巴恩斯的作品获得了英国布克奖等大奖

  与毛姆的作品相比,巴恩斯的作品充满了语言上的跳跃感。

  这样的跳跃感多半是从讲述者的角度出发。既有内容上的不连贯,也包括了思维的发散。

  这种跳跃感带着一种语言的现代感。和毛姆细腻的语言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柠檬桌子》讲述了几个老人的生活。

  不少读者都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反而我更多地认为,这些老人是生活的胜利者。他们经历了岁月变迁、生活的不如意,也许无法跟上现在的节奏,但从这些故事中不难体会到——虽然人人都会变老,但是变老的过程也是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

  这两位作家都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他们在写作的视角、出发点上可以说几乎都是相同的。

  两个人都选择了小视角,基于读者不费力气就可以理解的生活,通过描写,逐步提升作品的力度

  换句话说,虽然是小视角,但是背景却是宏大的。毛姆的作品涉及了殖民,巴恩斯的作品涉及了衰老

  而且,正因为出发点的真实,才保证了作品不会因为时间流逝失去了魅力

  ---------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共微信

  ook-life

  《木麻黄树》读后感(十):“故事圣手”的六部曲

  木麻黄树,据他们说,如果你带一根它的树枝上船的话,哪怕再短小的一根,也必定会招来顶头的风,阻碍你的行程,或者招来狂风暴雨,危及你的性命。他们还说,圆月当空的时候,如果你站在它的萌头里,你会听见它用刻毒、阴险话语,神秘地、低声地道未来秘密。这些事实,从来没有人质疑过;但是他们还说,经过一段时期河水退却,当海榄雌在宽阔的河口拓垦出潮湿松软泥土,木麻黄树就会自行生长,并且逐渐使土地变得结实坚固肥沃,直到它成为熟土,适合更多种类、更加繁茂的植物;然后,当它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它就会逐渐消隐,最后被丛林中无数归化了的植物彻底吞没。 这是读毛姆的第二部作品,令我对他最深刻的莫过于他对人性内心刻画的细腻入微和动机分析透辟,从作者的原序和书本的译后记里,可以了解到作者曾两次到马来亚等地区采访了各个阶层的人积累创作素材,把马来半岛和婆罗洲设为写作背景,将白人(大部分是英国人)远离国土后在远东殖民地里发生的六个独立而又“相联”的故事分别以文化差异、冲突、孤独恐惧和犯罪作为概要表现出来。素材中的人物都被作者描写成怯懦残忍、酗酒、强奸、通奸等丑恶事实的形象。 在这些编什中,热带河流简易码头、“屯堡”、孟加拉式平房、廊台,以及普拉胡帆船、纱笼、曲刃短剑、帕兰刀等当地特有的景物器物,在不同的故事中反复出现,给故事增添了不少异国情调,也使每个短篇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黄国福译后记)

在简单叙述这六部曲的精要前,让我觉得有疑问的就是,从作者的原跋里他自称所有的素材人物除了《胆怯》这一个故事灵感来源于他本人的不幸遭遇,其他均为虚构想象的人物。但随后我读了黄福海的译后记,里面却说到 “ 这些短篇中的许多情节,甚至细节,都可以直接和他的亲身经历相印证。故事是作者以事实为基础,再进行加工而成的。”而且还列举了《赴宴之前》《驻地分署》《信》里的人物更是源于作者认识朋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