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26 04:5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经典读后感10篇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2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一):不低俗,不高尚荒诞滑稽可笑可悲

  旧题重写,旧文看了就堵心。

  旧题重写,旧文看了就堵心。

  旧题重写,旧文看了就堵心。

  旧题重写,旧文看了就堵心。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二):佩服而不喜欢

  怎么说呢?王小波,得算半个社会主义者吧。言语中透露着一种洞悉社会敏锐,像勇士一样站在自由高台上,孤独地数落我们这样的大多数,即使知道人们像看到流浪汉一样嗤之以鼻。他完全不在乎这样的尴尬!他笔下文字反映出他的特立独行——一个文人对社会阶级天赋人权理性分析坦白直率语言

  但我认为最大的缺点在于他作为一个过于理性的文人,缺乏运用文字的技巧组织能力,真的,所有的文章都让人不忍细看。所以只是匆匆翻过,末了来句:有想法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三):三观正,看着爽。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关于王小波的书,相比之前《黄金时代》的无趣,这本书我可是一口气读完的。出乎意料发现自己作者对于很多事看法出奇相似。作者从没有去大手一挥号召读者向他看齐,同别的作品里的他一样,他就是一个世俗的人,看到世俗的生活,从自身出发,听从内心,说着世俗的话。一点也不枯燥,所举之例个个鲜活。所以,此书,越看越有趣。不管是那个疯狂年代里的人和事,还是八九十年代国内的文化百态,读起来丝毫不感到晦涩遥远

  我想,要是作者在今天,会不会被气死呢,哈哈,不过,要是生气,会有更多好作品会涌现出来。我希望周围有更多的人去读这本书,这样对自己而言,大家相处更有趣。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四):理性、自由、求知

  这种杂文集我读起来相对比较慢,因为里面的每一篇都是一个主题,相对独立。小波这部杂文集,我看后感觉主要是讲理性的回归和对思想自由、人身自由追求还有对科学精神树立的呼吁。众周知,作者经历了那个理性丧尽,自由丧尽的文化大革命感受尤其深刻期望这些悲剧都不再重演!另外,就是对科学精神的树立十分热心,在书中也占有很大篇幅,当然科学精神就是客观的追求真理,也可以看作是对理性的追求。这些我都十分赞同,甚至他说出了我想到但没说出的话,我感同身受。但是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我持保留态度,对于他指出的传统国学的缺点我极为赞同,但亦觉得,国学中还是有好东西值得继承。不能搞全面否定。但如果只能2选1的话,我还是会选择科学精神,选择向前看,包括传统文化的发展,要相信未来一定比过去好,别老沉溺于过去。最后,关于求知,作者写了很多,我十分欣赏,人应该保有一颗好奇心,爱智慧,多抬眼看看外边的世界。不要总看知识有没有用,能带来什么。如作者所说,追求做一个聪明人,总比做个笨蛋强。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五):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杂文 沉默的大多数

  买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赵医生吧。因为赵医生,第一次知道了王小波这个人,各种文体当中,相对对杂文更感兴趣一些,于是就有了这本沉默的大多数。

  一开始时候,对于他的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方面,还是很钦佩的。慢慢的,有点感觉他有点像现在的一些“公知”。后来又一想,那些文章大部分都是90年代发表的,那个时代敢于说话的人好像本来就不多,不能把他和现在网上那些哗众取宠的人相提并论,那个时代的中国,确实太多地方不能和国外相比了。

  但是有一点我不是很喜欢,他似乎过于推崇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比如罗素,而贬低我们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比如“孟子”。毕竟2000多年过去了,孔孟当年一些思想拿到现在依旧很先进,已经及其难得,何必非咬住某一点不放?我发现讽刺孟子的几处地方,都是同一个中心思想。封建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片面看待。

  其实蛮遗憾的他去世的有点早,没有研究过他是怎么去世的,但是其实很想看他活到现在,看他对于如今的中国,是怎样的看法。这个他曾经抱怨农村人想了种种办法适应山路而不去修公路的中国,如今最后一个县也已经通了公路。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六):沉默之下的思辨

  如果今天开始读王小波,今天将是改变你对“有趣”定义的开始。虽早就读过王小波,我们能看到的王小波永远是一个维度下的王小波。他的立体是在死后依旧不能看全看清的多维。所以读此书看到的还是跟以往不同的那个小波。

  我们每个人都有被生下的权利,同样还有经营自己人生的权利。前者完全决定于我们父母什么时候受到荷尔蒙刺激下的冲击,而大部分人的后者一般是懒惰的交给其他人决定。面对这个繁复的世界,我们该怎样作出相应的对策呢?本书给出了最王小波的回答,也许无法全盘接受,但你无法说它无聊无趣,要怪就怪这个世界太多的荒诞,生活本就要把它拍成一部黑色喜剧不然悲剧会把所有人给哭死。

  书里的王小波敢于直言,对于看不惯的东西直接投去鄙夷,尤其是文人的一些作风,甚至是国学都难逃小波的口诛笔伐,句句压的人无法喘息还让你无从反击,毕竟说的头头是道,你又怎么反驳呢?他甚至连自己都不放过。同时,小波还教我们看到很多理所应当却大错特错道理。小波用风趣但不是很优雅方式抨击了那些为人诟病的文人通病。小波认为人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这信仰是看清世界的本质

  小波大胆且看得清晰明了,不亚于之前的文豪鲁迅先生,但我还是喜欢小波多过其他的任何作家。主要来自小波的有趣,其他作家写的东西哪怕再有理,我都觉得枯燥乏味,这就是最大的弊病。如果知识这么好的东西都变得这么乏味,那我还怎么热爱我的生活,更别提思考人生了。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七):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

  最早接触王小波,是缘他的小说《黄金时代》,他的语言是不同于一般作家的,而且显然受到卡夫卡的影响。作为一个说话的人,他的文字对我们这些听话的人,有一个特性极大部分都会引起共鸣;而少部分不能引起共鸣的文字,则会引人发笑。所以这就决定了他小说的易读性、益读性和宜读性。他的文字并不比刺刀,但却像暗器;他的语言并不如流水,但却可颠高山

  这都是就其小说而言的。

  《沉默的大多数》是他的一部杂文集,以其中一篇《沉默的大多数》为名。我注意到,这里面很多文章都是最初发表于《南方周末》、《东方》这些杂志上的。这些刊物都注重的是思想性和叛逆性,王小波的杂文亦有这些特点。如果你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那感觉和一口气喝完一瓶4L的农夫山泉没有差别。你会觉得王小波就只抓着他的观点圈子,很多文章将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引例不同罢了。

  当然,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儒家文化的几乎全面否定的态度,我是不大赞同的。原因在于他对我们这些当代青年的误导。我们需要注意(王先生当然也希望我们注意):批判过去不代表进步,而只是前进的准备动作。然而,王小波的文章无意间在诱导青年们将批判过去当做进步,注意,他一定是无意的,只是我们的辨别力过弱。

  毕竟,这些思考都是这本书所激起的,所以,它就是有益的。

  我在这里只是想提醒听话的人不可太听话,否则听说话的人的话这件有益于你的事情,就会反让你变得无脑运转。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八):有常识年轻人

  这是我第一次看王小波的文章

  并没有感受到如传说中的“卡夫卡式荒诞”

  幽默风趣是确实的

  甚至他的些许处幽默还有些不上流的味道

  但却足够让人忍俊不禁

  在书的开头部分作者大谈知识分子

  从“知识分子”的字面意义上来看

  我们似乎也算称得上

  你熟练怎样去编写一段程序实现电机正反转

  我可以精确计算该段线路发生不对称短路时各参量

  我们都良好掌握了自己专业知识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技能

  但百科是这样谈论知识分子的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范畴

  作用一个社会阶层

  它是人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的文化条件产生的”

  在世纪末初交界知识分子是维新变法的改良人士

  在战争中知识分子是煽动民族情结的喊话者

  在建国初期知识分子则是迷信陋习的清道夫是上山下乡城市青年

  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却沦为“臭老九”

  改革开放时的他们是献策者

  而如今的知识分子则专指各种“家”

  科学家学家文学家之类云云

  原来从头至尾我们只能被称作一群“有常识的年轻人”

  远与“分子”不搭边

  这篇日志巨无聊

  慎阅

  我当然在期望浏览量为零

  或许你早已发现我会将看过的书电影更新相册或是日志里

  我的初衷不在于炫耀自己的阅览量

  我简单纯粹的只是想为衰弱记忆保存自留地

  比如我会在看加勒比海盗系列之前翻看相册明确自己到底该看第几部

  这是我建立相册听来有些愚蠢的最初目的

  我甚至研究过如何让自己更新相册发表日志的举动出现好友新鲜事里

  没有成功

  然后我就念着“记录自己的 让别人去说吧”的山寨名言继续着我的生活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九):还好走得早可惜走得早

  有人对我说,读这本书,读着读着就觉得自己要变成愤青了,于是赶快刹车停住。而我,读这本书却完全没有要变成愤青的预兆,只觉越往下读越心虚

  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看到别人说什么特能让人发笑的特质时,就会迫不及待的找找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这样引人发笑的不体面因素。可惜的是,每次都能找到。因此,我总是十分懊恼,但却从来都是死性不改。越是如此,便越发看得起劲

  读了这本书,我好好列举了自己的诸多贻笑大方之处,其中让我最脸红发热的一处应该是:我就是那个其实什么都不懂,却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的人。

  看明白之后,我捧着肚子哈哈大笑。这绝对不是什么羞愧的笑容,羞愧也不可能“哈哈大笑”,而应该难为情的把脸埋在手里,娇滴滴地说一声:“哎呀,真是羞死人了。”这笑是赤裸裸的嘲笑。嘲笑对象就是自己。俗语称此为自嘲,也是当下的流行

  当然,我自嘲紧随潮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真的觉得这事儿好笑。每当有人用一副或胸有成竹、或一脸嫌弃的表情对你说:“你懂什么?”的时候,你总是在心底咆哮,或干脆直接和他杠上,说:“我怎么就不懂了?!”可后来,事实证明你是真的不懂,虽然另一位也不见得真懂。对于这种没有来由的自信,本就不应该理直气壮使用,但它却总是在不经意频繁的被使用。

  事后回忆起来,还要自己跟自己辩驳一下,我俩到底谁才是“不懂”的那个。这可真是笑死人。

  不过还好,读了这本书也就多少明白了点儿。既然找到了笑点,那就有进化成更好的人的希望。更值得高兴的是,了解到这一点不是因为别人一本正经跟你讲大道理给你讲明白的,而是我自己笑着笑着就知道了。

  这世上,知道点儿理不容易,这么轻松的知道,那就更不容易了。

  只可惜,能用这么好的方法让你明白点儿事的人,早早就走了。但想想也许这样也挺好,如果把当年的王小波放到现在这个时代,不知他是否每天都会嬉皮致死。当然,不可能把当年的他就这么一下子搬过来,他也会随着时代一起进化。虽然,我相信能写出这些字的有趣之人,绝对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但,我不相信这个时代,虽然我还相信人心

  所以,只能遗憾但庆幸的说一句:还好走得早,可惜走得早。

  (And:运气不好,拿到的书油墨不均,有的地方浅到快看不到。一页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洞。TAT)

  《王小波全集 第七卷》读后感(十):除了沉默之外,你还有其他选择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滴滴答答的看完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也蛮适合滴滴答答看的,因为这是一本王小波的随笔集子,收了很多篇各种观点的随笔。可能是因为编辑关系,在王小波全集里面是这个名字,但还有一个单行版本书名是《思维乐趣》,而且其中还有好几篇和另一本单行本《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重复了。也难怪编辑没遍好,本来王小波那几年就写了不老少短篇随笔到处发表,人家本没出书,只是后来有人把他们攒起来编了几本,王太太自己也编了一组。不管是怎样的组合,每篇随笔都明显有王小波自己的风格,犹如怀着思维的乐趣,拒绝着做沉默的大多数,哪怕是做一只猪也要特立独行。也许这就是王小波。

  如果按照文人墨客眼光来看,王小波的文字的确有些糙。但我很喜欢这种糙,因为糙的原因是这些文字都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而不像很多人的文字只是为读者而写,不管读者是出版社的编辑,还是买书的读者。当你的出发点是别人,势必要进行加工处理,于是糙米就变成精细的白米,但也许营养成份就没了。那样我喜欢的那种真实思维碰撞的感觉就没了。

  或者说是价值观的碰撞也许更为贴切些。过去的每一秒都影响着你当下的价值观,也许你并能完整准确描述你的价值观,但在类似价值观的观点面前你一定是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拍手称快。而同时你又能思考个问题,为什么他能阐述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联想,或者说这也是一种阅读的魅力。在看王小波的书的时候能很强的感受到这种魅力。而且这种魅力还需要基于你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你的思维有多自由就有多快乐,甚至是超出一切的快乐,也更能达到王小波的境界,更能和他产生共鸣。

  其实真要写点什么感想,每一篇都能有些不一样的感悟,这些只有具体去看了才能体会到,同时也可以深刻的内省自己的价值观。也许你并不一定能认同王小波的观点,但生活从来都不会只有一种活法,你可以用人的逻辑过着猪一样的生活,也可以用猪的逻辑过着人一样的生活。关键是在于你是不是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且这个意义本身没有对错,更不应该人云亦云。

  人很有意思,当有更好的选择的时候,就会忘了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且当大家都疯了,自己也会跟着一起抽风,无论是打鸡血还是纸醉金迷很多都是为了这个社会给我们的设定。我们默认是做社会眼里的我,而不是自己眼里的你。其实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你完全可以做你自己。否则你就是大多数,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现实是很多人都不甘心做沉默的大多数,于是就有了很多人去挑战传统的文化。但文化是件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事,也不是看几本经典就能懂了,特别是一些普世认为传统的观点其实并不传统,而且已经是发酵成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了。所以对于文化的评判也不是拍脑袋就能说出来的。聪明的办法是就事不就人,就事不就文化。更聪明的办法也许是做好自己让别人说去。特别要做个知识分子或者是文青,不用太痞,更不必太拽,有态度有原则就很好了。

  2016-11-7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