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旅的读后感10篇
《回家之旅》是一本由【美】茹阿达纳特•斯瓦米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家之旅》读后感(一):心灵之作
在大千世界中,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心灵宁静,也许真的不容易,回家之旅,愿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故乡,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像这位瑜伽大师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灵性探索之路........期待大作的问世........
《回家之旅》读后感(二):一本引人
人们爱的并不是躯体,而是灵魂。身体是个短暂的载体。没有灵魂的躯体就像没有司机的汽车。我用眼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品尝,用耳朵聆听,用皮肤干出,用头脑思考,用心爱。但,我是谁?谁是操纵着我的躯体的观察者、享受者、受苦者?
《回家之旅》读后感(三):心之所向,神之所往
看到京东商城微博上有人做了评价,感觉很认可,转一下:跟随大师茹阿达纳特•斯瓦米,游走于世界各地,探访古老的瑜伽文明,一触通达灵魂的终极奥义。这是多舛的朝圣之途,更是神圣的成长之路,智慧在闪光,指引我们到达那“心之所向,神之所往”的地方...——灵魂深处即是家,虽历万难,也要到达。——向智者致敬!(摘自新浪微博@ 蘅馨沐远)
《回家之旅》读后感(四):回家之途
经常听人抱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经常有朋友感慨,现在这日子,还不如二十年前。虽然那时候穷了点,但是人与人之间没有这么冷漠。静下心来读完《回家之旅》,在灵性大师的引导下,我的心态慢慢平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处于哪个时代,而在于我们自己对生活抱着怎样的态度。爱,还是不爱?这个世界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回报给你。
《回家之旅》读后感(五):回家的声音
红尘俗世,浮华三千。在生存和工作的压力之下,在麻木与冷漠的假面背后,到底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又有多久没有与内心对话,听一听灵魂深处的声音了?这是一本关于瑜伽、心灵的图书,包含着灵性导师斯瓦米对宇宙的全部感悟,对生命的哲学反思,对内在精神的终极关怀。听,那缥缈的声音。是上帝的赞歌,还是佛陀的梵音?或是水的流动,灵魂的泪滴?也许,那只是最简单的一句话,最淳朴的一个声音:累了吧?回家吧。
《回家之旅》读后感(六):读《回家之旅》后感——没想到瑜伽是这样炼成的
以前我觉得,瑜伽是在健身房里,跟着老师做一些极度柔软的动作,调节身心,锻炼体魄。怀着这样的心理,我阅读了《回家之旅》一书。但是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原来,瑜伽有另外一种练法。
书中讲的是一个美国犹太人瑞奇从小时就开始的探寻心灵归宿的旅程。期间经历了各种磨难以及濒临绝境的惊险,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
此书颠覆了瑜伽一词在我心中的含义。我觉得作者的旅程更像是西方版的西游记,里面充满了佛教的理念。作者通过他的书告诉我,内心的信念可以让人非常非常坚强
《回家之旅》读后感(七):值得反复读的心灵教程
很佩服作者,抛弃了美国丰富的物质生活,只身到神秘的东方寻找心灵归宿。一直以为只有苦行僧般的修行才能达成高层次的心灵觉悟。然而,从作者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种修行方式。斯瓦米通过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亲人的爱永远最珍贵,不要以任何的理由贬低这份爱,更不要与爱你的家人产生隔阂。试着让这份爱变得轻松快乐。友情与爱情也是一样,作者总是尽力让我们明白他们的纯洁和珍贵,让我们在对待它们的时候,能够坦然而真实。因为若能如此,我们的内心必然温暖安然。喜欢《回家之旅》讲述的这个修行故事,喜欢斯瓦米的探险经历,他所感知的人生哲理远比那些书本上的大道理有人情味得多。
《回家之旅》读后感(八):奉爱是智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斯瓦米在追寻灵性的旅程中历尽艰难和凶险(黑帮追杀、土耳其霍乱等),到达瑜伽圣地印度之后,他又独自一人到喜马拉雅山山脚探寻生活在那里的瑜伽大师们,很多古茹都想把他留在身边做自己的弟子,但他因为不确定自己内心真正的追寻而一一谢绝。最终,随着神的呼唤到达温文达,找寻到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古茹和责任——奉爱……
回到美国后,花了六年的时间冥想,并把神给他的礼物与众人分享,成为诸多大学和学院的哲学、宗教学课题的讲师……之后,频繁往返于印度和美国,成为诸多善行社团的发起者,谦卑而无私地帮助了很多人……
斯瓦米及其古茹为奉爱奉献自己的一生,甚至愿意为其奉献自己的生命,这种智者的生活方式——一种当今社会很多人身上都缺乏的精神和行动,深深震撼了我。整本书读完,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宁静、温暖了许多。
一本难得的好书,希望更多人的人能从中受益……
《回家之旅》读后感(九):心灵的指路人
因为亲人的健康我选择了学瑜伽,成为了一名瑜伽老师,但教课以来,心理上的困惑一直让我饱受折磨,身处在世不得不融入其中,结果是坠落、彷徨接踵而来;“人生活着的价值是什么”、“路在何方”等问题让我每天思虑过重,专注力下降。得到此书后开始偶尔翻了几下,以为与以前看的灵性书籍、神话传说无异,但当我认真看时,却发现它是一个宝库,里面解除了我以前很多的疑惑,让我更加确信神灵这个事实,同时在其中我更清楚的认识了瑜伽,了解更多的瑜伽修行方法和冥想方法,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人的一生都是有安排的,我一直困惑在心中的问题将像作者一样会得到神的揭示。此时的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追求一些冥想上获得的特异功能,也就是所谓的瑜伽功,而是内心专注的练习,寻求平静,以一颗奉献、谦卑、宽容的心面对生活。感恩作者将自己的经历与我们分享,希望更多与我有同样困惑的人都能有幸看到这本书,特别是目前正从事瑜伽与冥想的朋友。
《回家之旅》读后感(十):皈依
看完了《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在kindle上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是冲击性的,又有净化作用,冲刷了我迷茫的内心。
理查德从暑假中决定去往欧洲旅行时,当时我只是认为是一个大学生的旅行而已,没想到他越走越远,与神越走越近,就此不在主流的人生轨迹上行走而是找到了心中的皈依。
那时他才只有20岁出头。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迷茫。徐浩峰的《道士下山》说得也是内心中的不停的追寻吧,小道士遇到这种各样的人,一直在寻找自己到底该皈依在哪里。
在寻找的这条路上,他是艰辛的,风餐露宿,不过他不在乎,为了接近内心中的神。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我问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吗?
我们认为很多很有名气的人都在里面出现过,克里希穆那提、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等。
这个圈子里也有很多黑暗,有想要去美国生活的伪导师,有借着灵修的名义行不义之事的伪君子。
最后理查德找到了自己的皈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