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间中的侦探》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时间中的侦探》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10-05 04:2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间中的侦探》经典读后感10篇

  《时间中的侦探》是一本由负二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7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中的侦探》读后感(一):范

  美剧看的少,也说不出那是种什么感觉,但是这本书,从一开始描写,就带出那种美式的范儿

  以一个可以短暂回到从前的“时震”概念,糅合了侦探,凶杀,悬疑情节,造就了一本好看的书,要说他哪里好看,说不上来,但就是有看头。值得品味

  《时间中的侦探》读后感(二):还不错的书,值得花时间去看看

  第一次读到这厮的文章,是上世纪末的某个中午,在-2的家中的一台破电脑上。本以为应该是个艺术家的人,却玩弄起了文字,让我有一阵子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现在他瘦小身躯内有着别同一般的想法不断在迸发,从萌芽至独唱团的某些文章中,完成了一轮轮新的蜕变。于是拿起这本书仔细读读,偏硬的科幻风格以及独特的叙事角度,是足以能让一个喜欢IB内心NB的人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读完的。确实可以试一下。

  《时间中的侦探》读后感(三):时震是个新素材

  这本书也是一个文友推荐的,当时我说我的小说文字虽好但情节性不强,朋友就说你去看这本书吧。然后我便去看了。负二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虽然开头让我云里雾里了一番,但是负二的美式风格还是让我颇为喜欢的(也许是国内推理不尽如人意吧),而且随着后面情节的递推,“时震”的出现和破解,当然还有最后出人意料结局,这些加在一起就足够我喜欢这本书了。不过我得承认,对这本书的喜欢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对“时震”的兴趣原谅我是个物理迷,这从我对《三体》的推荐大概就看得出来,有同样兴趣的可以看看。

  《时间中的侦探》读后感(四):我是quake回来的一只猫

  哈哈哈,其实我还没看呢,但是我要吐槽:

  1、这么短的小书还要有俩序,俩序还写的特别别扭,一个死捧,一个特傻(咦,这里貌似有一篇?

  2、用了已经有的idea再把冷硬侦探小说套进去,这么好的题材呀,完全可以扩展得很多滴,而这本读起来根本不像长篇。

  3、局部每章写得其实还行啦,但是全部串在一起感觉还是缺了连贯性,伏笔线索太少了。

  4、原文说了,可以同时不同的人timequake,而且还可以从不同的时间quake进去,那么互相知道部分未来发生事儿,怎么破?懒得想,这是作者该想的事情,本来挺好的,为什么不让这么有意思复杂起来。

  5、是很用功啦,那么多的考据,车啊手枪啊CSI啊什么的,加个星星!但是看完也就忘了……

  6、我好饿

  gt;>+_+>>|||||||||||||||||||||||||||溜走了

  《时间中的侦探》读后感(五):太短了

  在读了我的上一本书之后,负二用“惜字如金”为名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如今面对这本《时间的侦探》,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报复一把,说一句:太短了。

  负二丰富类型小说和美欣赏经验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完美体现。这本书可以很好地回答,为什么以中国故事背景的侦探小说总让人觉得不伦不类,而不用涉及到一半以上的刑事罪犯没上高中和9成以上的警察破案靠手的现实。现代侦探小说,就是一种属于现代社会的名为犯罪的都市病的发作与治疗史,无关乎东方西方,也没有太多金科玉律,但自有其格调

  作为一本悬疑性质的小说,稍嫌奇怪的是让我在读到一半时就想拥抱作者。而在后记里他证实了我想拥抱他的理由确实站得住脚:负二拥有小说作者特有的自觉和自律,而这并非由少年得志或众星捧月催谷出的自信支撑,因此显得尤其可贵

  欠缺之处是他的人物仍然相对平面,这种平面体现在大多按本扮角,决断极快,鲜少犹豫。这种平面与这本书的快节奏相称的。而采取这种节奏可能由于负二更注重情节本身,而非塑造情绪真实微妙的人物。这让他的小说更容易被柯南的读者而非金田一的读者所喜欢。而对习惯了《时间旅行者妻子》这样娓娓道来爱情小说的人来说,这种一气奔流到底的叙事节奏总会全书显得太短了,说完了“时间”引发的主题概念,而没有“顺手”更深入地剖析一下社会与人性,或与读者更认真玩玩结构游戏

  负二没有上述野心,未免让人觉得小有遗憾,但也正因为没有这种野心,或者至少现在没有这种野心,却依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查考背景推敲情节,并且最后仍然不放心地加了一个“纯属虚构,请勿查证”,他的创作让人尊敬

  《时间中的侦探》读后感(六):给作者的一些小建议

  首先声明,这本书我看了两次。

  对科幻/推理了解不算多,如果这个想法(事先未知的时间倒退办案+试图干预时震只会越来越糟,有点类似昨日公园的单次复杂版)是原创的,那真是挺不错的。感觉不比西泽保彦差。作者的谋篇布局和行文文笔也相当可以,虽然是外国题材翻译味儿,但是写的很自然。基本上读到中间就能预料到结局。可是看过程怎么发展也很有意思。不过相对这些优点而言,就越发感觉更具体的情节人物设计上值得商榷,甚至很希望作者能够修改甚至重写一下这个动机。以下是个人一些建议,大体上是从小到大。都是一家之言

  1.那个叫弗兰克的警察凶手,我第一次读到他被揭露为止,都没注意这人的存在。但是往回翻有关他的描写还真不少,可能就是缺些个人特色所以记不住。如果能多点笔墨就好了(在漏底方面作者应该有这个自信吧,而且这个小说就算漏底也不太影响可读性)。还有就是我觉得这个人名起的不好,太俗了,也容易被忽视。

  2.文章里太多电子“高科技”,gps啊木马啊查询系统啊,反而感觉不太舒服,像是想不出更简洁合理手法无奈之举。

  3.最后那个忍者部分就不吐槽了...

  4.关于教授的那条背景线,应该说是既有存在的必要,本身也有一定的趣味,但读起来总是觉得不舒服。而且就他和那个杀人狂那点事儿,感觉写的还是不清晰。我也只明白了大概。比如时震到底在他身上发生了多少次?藏匿尸体地方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不想办法报警而是非要用个笨办法杀人?而且整个时震的逻辑也是不清不楚,解释的越多,反而越不自然。感觉还不如少说为妙,留多点想象空间

  5.局长、FBI、验尸女等人物基本都是走过场或者纯线索。设想如果能更多体现出几个典型人物在时震前后的不同但又命中注定(性格决定命运)的表现,应该会更有深度吧。还有劳拉杀人这点也让我读起来不爽。找个女性当坑爹队友这情节太偷懒了。还不如就是让那个杰森陷害呢。

  6.这个小说如果就是为了黑色幽默,感觉有些太长。而本身读下来又觉得有点太短,意犹未尽。总觉得麦卡锡被“陷害”只是到了剧情的一半,后面应该再描述他如何利用时震翻案逆转就更有意思了。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希望作者以后写出更好的作品

  《时间中的侦探》读后感(七):忍者与困觉

  从《暗花》开始,我就知道,我喜欢不上这样过于宿命论的故事。

  我实在不喜欢看着人类痛苦挣扎,却依然摆脱不了命运的故事,也许这样的作品我唯一喜欢的就是《记忆碎片》了。但归其原因大概也是因为电影中结构的叙事要远远大于故事本身。

  我这么说,是因为《时间中侦探》恰恰是我最不喜欢的那一类的故事——作者也毫不避讳的承认了他希望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无关他的写作技法水平。只是我实在消化不来这样的故事。

  所以在我发现他的核心气质后,有时会忍不住带着挑剔目光来看这本书。事实上,就算不是如此,挑剔的目光依然难免,毕竟这是一本侦探小说,锱铢必较是必须的。我只不过是更苛刻了些。

  虽然如作者所说,他尽可能的严谨的推演过了整个故事,但那些存在的漏洞不会因为此消失不见,可能还会因为存在于这样的一本书里更加醒目。顺带一说的是,这样的漏洞是出在我尚未带上有色眼镜观看之前就出现了的。

  虽然那些漏洞最后可以推给书里实际主角——时震。

  他可以毫不客气的告诉你。看,无论怎么做都是一样的,不管有没有那些疏忽大意。结局都不会改变,甚至变得更糟。但对着一本侦探小说,或者这样一本侦探小说,你不会因为注定的结局就疏忽瑕疵。甚至会更在意。

  而是否存在瑕疵唯一的区别就是,是的话,你会更加绝望,反之,则会给你一个宣泄的缺口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毕竟面对时震这个强大对手,我只能长叹一声,对着他无力的说,难得就不能更严谨一点吗?别无他法。

  我更在意的是最后突兀的“忍者”血洗警局的故事情节。这个突如其来带着些传奇神秘意味情节,忽然让这个硬汉体格的美式侦探小说,变得慌腔走调,有些滑稽。甚至可以说是轻浮

  可我还是不免被负二的后记给感动到了。那个远多于小说字数资料,这么一本薄薄的书籍中的两年有余的时光

  你会发现,我是说我。会发现,这种小说必不可少的严谨考据。他都一丝不苟的做了功课

  我在某个时刻甚至认为负二在文中故意详尽每一辆出现的车型,每一把手枪的模样,只亮相过一次的匕首。不过是一种掉书袋似的炫耀,虽然也有让你身临其境的真实代入感。

  但当故事慢慢走向最后,那些看来只是增加实感的道具,也变得有用了,或者是故事情节中不可或缺的。虽然并没有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但是你总会,我是说我,总会察觉负二那种对毫厘之间也充满了较真劲头的模样。

  这种小说不可或缺,却少有人认真做的方面,看到负二在一丝不苟的完成,不得不说,是让我敬佩的。

  他在尽可能的还原一个虚构的真实故事,让你觉得这不是一个一捅就破的纸壳子。

  《时间中的侦探》读后感(八):又一个边界破坏

  我初次读到负二的作品,是在韩寒《独唱团》上,叫《电击敌不过催眠》,我觉得那是神作,于是成了他的粉丝。后来知道负二也写科幻,而且是写的跟我们理解中的不太一样的科幻。比如这篇《时间中的侦探》(原名《时震》)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而且其实是很有硬核的科幻,与宇宙的深层结构有关,可是负二又似乎故意破坏了科幻的规则,把情节装在一个更庞大的侦探或推理的构架里面,使其具有了强大的迷宫格局。我非常喜欢。又是一个边界破坏者!

  我越看越陷了进去,对自己的文字判断也变得不自信起来。这似乎是一个类型小说,但它究竟是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犯罪小说,科幻小说,情色小说,风俗小说,暴力小说,阴谋小说,还是宗教小说?是的,谋杀案的开头,追踪连环杀手。这中间,发生了时间倒退的现象,也就是一切回到了从前,已经发生过的,又要重新开始,于是,探长发死者还活着;于是,他要去阻止凶案的发生,他脑海始终装着被害的女孩赤身裸体躺在警察局解剖台上的样子。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事情远非他所想像的那样简单,命运,将会和所有人开一个黑色的玩笑……一个个的连环套,一个个错综复杂模型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当然,不仅仅是紧张的问题。如作者说,“得到的结论,如果真的有上帝存在,那他无疑是个作弊的赌徒,因为在他的规则中,没有人能赢得了,参加‘时震’这个赌局的人最终都只能在‘坏’和‘更坏’之间作出选择而已。”小说让读者沉思:人生无奈的吗?我们究竟应该信什么?努力有用吗?熵的目的是什么?时间和空间有意义吗?上帝存在吗?……我在阅读中,不停地停歇下来,琢磨负二这人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无疑,这个故事中间,在流畅的文字后面,藏有与我们的生命最有关系的一些纠结谜题,看得我不仅毛骨悚然,而且思维跳水

  小说应该怎样写才是正确的?对此,负二好像不以为然。嗯,小说当然还可以像我这样写!小说可以写得像我这样好看,这样惊悚,这样深刻。小说不能只有文字的精彩,而没有想法的险峻;小说不能只有遣词造句纷繁,而没有头脑智慧的突击。显然,智力是人性的一部分,小说是写人的,则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因此,这不是主流小说又是什么呢?何况,《时间中的侦探》给予情节和结构以如此的高度重视,给许多致力学习写作的人包括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写作课!

  负二打开了又一扇自由之门。文学,不要把自己框得太死了。文学,并不是它自己以为那样的。文学,是通俗易懂的而充满想象的,让人永远猜不到下一步,这就比较接近真实的社会和人生了。

  另外,我也在想,为什么负二要把场景布置在匹兹堡?这以是一种国际化的写作。他简直写得像西方的翻译小说一样!这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新的味道,一种古怪陌生感,具有神秘而疏离的意味,把读者从当下的现实中拔了出来。这是新一代人对于写作的理解,摆脱了自我设置的局限性。这也是对自由的一种理解。

  还有,负二对物品细节的不厌其烦的熟悉描写,让人想到村上春树。但又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负二更接近一个极客。这是属于未来的东西。

  总之,这个小说挣脱了文体的限制,呈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侦探,死者,侦探的上级,教授,连环杀手,每一个人不过只是蚂蚁,从他们无可避免的结局上,我看到了负二表达出来的强大悲悯。

  发生在匹兹堡的这一件事,或者从根本上讲,发生在日本的一件事,确切来讲,发生在居住在上海的作者的脑海中的一件事,是与宇宙息息相关的。人生于这个壶里面,是没有办法的!看了后好绝望,好黑暗,只能扼腕叹息,然后,我们便去喝酒,去吃饭。再像负二一样思考,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只有不停地写,才能抵达目的地。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积极想法,否则,我便无法去应对如同这个故事里描写的极度混乱而无解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