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吾同在读后感10篇
《与吾同在》是一本由王晋康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秘书长率先踏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其他七位跟在后面。。。”
211页到了南极,下飞机之后,一会儿7个人,一会儿8个人……是作者的问题还是编辑的问题??
《与吾同在》读后感(二):吐槽一下
还记得当时上初中看到的《水星播种》,和《乡村教师》一样带给我一种震撼。但是读了这本书后(也应该是读了三体后觉得这本书里面涉及到的很多都似曾相识),所以感觉王老师这部小说读下来没有一种快感,而且行文太啰嗦,人物刻画也不是那么突出,情节也不紧凑。一般。
出来第一时间就买了,在回家的火车上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人类的本性被暴露无遗,文明的叹息。
为何说我评论太短?
为何说我评论太短?
为何说我评论太短?
为何说我评论太短?
难道这些评论还没有50个字????
虽然在《三体》的光环下,很难有什么作品突出重围,但是我无法掩饰自己对本书的喜爱。
对于如我这班理工科知识匮乏的人来说,读三体很累人。泛泛而读便罢,如果要较真,怕是大段大段的天书无从理解。就像当下一句流行的话儿“虽然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但是好象很厉害的样子!”喏,我就是这种感觉。
《与吾同在》不同,任何人都能看得欢乐。然后让你思考。对人生、对人性、对爱!
语言风格跟小学生满分作文简直一模一样『满分』。憋着看了一半,我实在受不了了,果断弃。
冲着扉页上的“对三体的解答”才看的,看了之后我不由得笑出了声,什么玩意儿还对三体的解答,还好不是我买来看的。
除了言语幼稚,文风。。。。呃,没有文风之外。最让我受不了的是这本书强行把自己归为科幻。科!幻!半本书我愣是没看到科幻在哪里如果作者觉得一个在飘荡的金属球就能算科幻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_•̩̩̩̩ )。
《与吾同在》读后感(六):费米谬论与人性
无论是三体还是与吾同在,我看了甚是喜爱,费米谬论和人之本性善恶论,一个是近代科学以来,后者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讨论的。大刘和老王,在他们设定的剧情框架之下,将这两个话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解答,揭示了一些道理,哲学的思考,不得不说是一场思维的盛宴。至于文中的一些技术细节,个人觉得不必过分拘泥,科幻本身就是在某些假定的情况下去探讨可能的科技对人类社会乃至人类文明本身的可能影响。
《与吾同在》读后感(七):没有善恶只有生存
不颠覆世界观的科幻不是好科幻。前阵子用两天看了老王的这本书,我对“人类作为一个种族,没有善恶,只有生存”的观点非常赞同。善恶都是道德规则,而规则对这个世界永远都是暂时的,不变的永恒则是混乱。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人类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也许能拯救我们的就是一份不守规矩的狼性。
有宗教信仰的人认为有唯一的无所不能的神,另外一些人认为神根本不存在。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在提出一个中间的情况:造物者存在,但不是万能。于是有神论慌了,无神论也慌了。
《与吾同在》读后感(八):本人的读后感
不得不说,老王是老了,对于文字的驾驭明显有些不足,但如同一位年老的长辈对稚子絮絮叨叨的教导一样,我能听见他想说的。
善与恶,自私与无私,光明与黑暗,从来都不是绝对的,甚至也是不能简单判断的,我们能决定的只是自己的内心,有些东西注定去背负,纵使是骂名与耻辱,有时候与必须选择,但求无愧于心。
人生亦如此,无论外在的高尚与卑劣,无论行为的世故与激进,无论表面的麻木与虚伪,在那虚伪面具的背面,尚有一颗红心在一直跳动。
《与吾同在》读后感(九):好吧,老王这部大作的两个减分之处
其一,这套共生圈理论与大刘的黑暗森林体系的异曲同工,简直就像是从大刘那里发散出来的。被三体提升了审美诉求与阅读标准的读者们不可能不受其影响而在判断阙值上出现偏差。
其二,拜托!老王啊老王!我从《亚当回归》那时就开始关注您了,能不能不要在几乎每部作品中都添加一些情色、挑逗的情节?这些情节和故事本体有甚关联?只能令我们怀疑您的审美情操有问题,令这本书的男性读者在放下书卷后以更为不屑的眼光看待周边的女性。
《与吾同在》读后感(十):一个没讲好的故事
故事是不错的,但是并没有将故事讲好。作者太想说明人性善恶的这个观点了,于是用了大量的篇幅借助不同人物的对白来描写和重复,反而使得故事读起来支离破碎不够连贯也没有跌宕起伏。人物有些幼稚,不明白一群做物理应用(武器研究)的科学家怎么可能一瞬间就能变成合格的政治领袖,完全是两种思维方式啊!再聪明的人也很难做到吧(川普从商人到总统都这么困难),而且完全没看出来这七个人做的比常人好在哪儿。文笔也一般,没有将外星人即将到来的紧张感表现出来,只是简单的说姜很忙很忙,但是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
虽然问题很多。但不妨碍这是一个好故事。想给3.5星,因为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只可惜没讲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