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的读后感10篇
《地平线》是一本由[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平线》读后感(一):《地平线》——[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地平线,就是这美妙的逃逸线,呈淡蓝色,在我们二十岁时,这发亮的线条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未来的种种许诺和希望,到了六十岁,地平线是那遥远而又幸福的过去,试试去的时间,但你会不断在头脑里摆弄它,如同在玩拼板游戏。”
“一段时间以来,博斯曼斯想到自己青年时代的某些片断,这些片断并不连贯,全都突然中止,出现了一张张无名的脸,以及短暂的相遇。这一切都是在遥远的过去,但这些短暂的片断,不能跟他一生中的其他岁月衔接起来,就依然悬浮在这漫长的现时之中。”
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留下你的email吧,我会把试读本发给你的~
《地平线》读后感(三):城市的大与小
可能是生在魔都的缘故,读莫迪亚诺笔下的巴黎总有一份相似感。很大,大得空泛,抽离了所有的实际意义,个人的身份因此模糊不清。我和你,和他,到底有什么区别?书中的主人公为了对抗城市的千篇一律,他选择了记地名的方式。但后来又写道:“他脚下的土地似乎在塌陷。四十年来,为打下这一个个桩基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又有何用?”但其实,上海又很小,只需固守着日常生活的那片天地,看周遭的街道由萧条到繁华,由繁华到没落,但让我心心念念的,还是学生时代路边的柴爿馄饨摊。
《地平线》读后感(四):我以为那是一本旅游小说
我以为《地平线》是一本旅游风景小说。其实,它是有哲学意味的东西,地平线意味深长,意味着起始也意味着结束,但暗含着真理的光芒从事从地平线升起,拥有升起自然有沉落,犹如太阳的东升西落。给人的是希望。作者莫里亚诺,是一名擅长怀旧、寻根的作家。从一张纸到一封信,以此为源头,开始在各种朋友中找寻自我,承接那个“我是谁?”的哲学探索课题。最终将记忆从暗物质中唤起,或召回。
“梦中出现的奥特依,是我伤感的流落地,,”书中的这句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怀念、忘却都表现了出来。
有些人你是在非常年轻的时候遇到的,但你却有相当清楚的记忆。在这种年龄,任何事都会使你感到惊讶,是你觉得新鲜……但是,你遇到的有些男人和女人,已经有了一段人生阅历,你就无法要求他们唤起跟你一样清楚的回忆。
一些人在青年时代是朋友,但有些人不会变老,他们在四十年后跟其他人迎面相遇,就再也认不出那些人。另外,他们之间也不可能再有任何接触:他们往往是并排待着,但每个人都在一条不同的时间走廊里。他们即使想互相说话,也不会听到对方的声音,如同两个人被鱼缸玻璃隔开那样。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是舒解那种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这句话讲得太好了,小说中玛格丽特、博斯曼斯、律师夫妇、博斯曼斯的母亲这些人物背后肯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玛格丽特到底是什么人,博斯曼斯的母亲为什么追着他不放,这些困扰直到故事结尾都没有解决,莫迪亚诺想要揭开困扰、纾解自己的焦虑,我不知道他是否做到了,我只知道他将这种焦虑传给了我,让我迫切想知道真相。
《地平线》读后感(七):两天读完
作者在回忆过去和当下间不断闪回,将几十年前如暗物质般的人事重新拼接起来,如抽丝剥茧般把一个一个谜解开。译文是有翻译名家徐和瑾操刀,总的来讲,读起来算是通畅,晦涩感很少碰到。目前读了一半的内容,觉得莫蒂亚诺的这部作品里还是有些悬疑的元素,首先,拼凑回忆就很悬疑,故事慢慢下去,悬疑色彩更浓,女主究竟来自何方?未到巴黎前从事怎样的营生?还有,那个有姓无名一直在抓捕她的人又是谁?同时,在男主这面,也设定了一些叫人想一探究竟的人物,他的红发母亲和那个绅士,包括他的书店。
《地平线》读后感(八):超五星推荐!
在我所有读过的莫迪亚诺作品中,这部小说的叙事技巧可以说是登峰造极。莫迪亚诺的笔,就是一把神器的柳叶刀,将时间线索悄然无声地随意切割,从而制造了一个真正的时间迷宫。这是所有小说家梦寐以求的境界:当时间的迷宫造成,一切的情节都不再那么必然的重要,重要的是往这个支离破碎的优雅的时间迷宫中投入所有的激情,这个激情的本质,是对消失时光的追寻——莫迪亚诺完美地做到了。并且他往整体上梦一般的现实中投入几乎零碎的精准细节,这是对虚构叙事的一种诗意地镜像对照,小说从古至今的两种流派,在这部小说中真正完美地拥抱。莫迪亚诺啊莫迪亚诺,短篇世界里的普鲁斯特!
一个人的执念到底有多深,不愿放弃的是另一个心灵还是往日的自己?时间流逝,像奔涌的长河永远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边,站在此岸遥望彼岸,心中到底是期盼未知还是在追忆流逝的过去?没有往日的故事,我们是谁?
看似是模糊的回忆,却清晰的记得过往的点滴,看似平淡的陪伴,却让人感到是博斯曼温暖的关切。玛格丽特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她焦虑的心是否忽略了博斯曼的真实的陪伴。还是对于她来说他人的陪伴不是她生命中追寻的终点?也许是时间在和她开玩笑,一直捉弄她,也许她想要的只是能安静的坐下来,不再逃离。
故事的结尾是“圆满的”,但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像是在安慰每一个在路上的人。
《地平线》读后感(十):读书笔记《地平线》
1、如果因情感而建立的关系不能使男女双方不断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他们会对这种关系不屑一顾。
2、一些人在青年时代是朋友,但有些人不会变老,他们在四十年后跟其他人迎面相遇,就再也认不出那此人。另外,他们之间也不可能再有任何接触:他们往往是并排待着,但每个人都在一条不同的时间走廊里。他们即使想相互说话,也不会听到对方的声音,如同两个人被鱼缸玻璃隔开那样。
3、年轻时,你对事情的看法会更加悲观,后来,时间一年年过去,你会看到事情不是那样一清二楚。过去使你感到痛苦的事情,你有时会觉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