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10-11 03:0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读后感精选10篇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是一本由梅瑞狄斯·雅各布斯 / 苏菲·雅各布斯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读后感(一):删除冰冻期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是一本关于亲子沟通的一本书。提到亲子沟通,我想会有很多父母紧皱双眉,我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和孩子沟通,无论口中说出的话多么情感真挚,你收到的也许只是沉默沉默意味着不接受反抗,在它面前,任何语言都是无力的。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就成了现在非常看重亲子关系的父母思考重中之重。 本书共有四个章节,前两个章节主要写缺乏沟通或者沟通方法不对时对孩子产生了的影响。看这两个章节时内心里总有些小小的期待,期待作者提到的事恰好是我日常没有做过的,但是作者列举的一些事例却又切切实实地戳到了我。比如,用“身份”去震慑孩子,我做过;和孩子对着吼,我也做过;打击孩子的话,我说过……这真是让人伤心事实。说过做过那么多伤害孩子的事,却还要让孩子自己承认错了。原来,我一直和孩子做着错误的沟通,所有的力不从心都是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 错误的沟通,是关闭孩子心门力量,正如文中所说“不是所有的对话,都能称之为沟通”。而我们有时候,只是把最简单的语言互动,看做是亲子沟通。亲子关系正是这样被冰冻起来的,如何改善亲子关系,让父母与孩子同处于和谐家庭环境之下呢?在这本书里,作者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给我们与孩子沟通的秘诀,这秘诀就是:真诚以待真诚,是所有问题突破口。《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这本书的后两个章节就是作者就真诚二字,给家长朋友的一些建议。而这些建议并不需要与孩子面对面,不会让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面前感到尴尬,很多不能用语表达的问题就可以用书信方式展现出来,免去很多苦恼。在孩子面前,我们是需要有父母的权威,但是这种权威并不是你用严肃面容,过高的分贝来树立的。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接纳你,爱你。 这是一本亲子沟通的书,也是一剂良药。没看这本书前,我只是告诉自己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尽量满足孩子合理要求。让孩子感受生活温暖,却很少去关注他们的内心。这样一个忽略,就有可能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所以,作为父母,请静静地听听孩子的心声,拿起笔,与孩子做一对好笔友,聆听彼此心中真实声音。让问题在笔端呈现,平心静气地去解决对你来说很小,可是对孩子来说却很大的问题。是时候删除冰冻期,与孩子真诚地交流了。 书的最后还有互动彩页,把问题写出来,让孩子看看你的曾经,也让你看到孩子的成长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读后感(二):提升表达能力,从娃娃抓起

  读与写是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智重要手段,也是人与动物思维上的重大差别。这本由梅瑞狄斯雅各布斯主笔的书,恰到好处地告诉了我们亲子交流的重要方式,白纸黑字永远比红嘴白牙重要,尤其当孩子心智不全的时候,我们更需要从一开始坚守住自己的本色。 没有比从说到写更困难事情,说的时候你的思维是快速跃动的,写的时候总是反复考量的,我们不是为难孩子,只是为了孩子在今后激烈竞争中能够做到三思而行,克服冲动,都说你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就会让本来信任你的人改变了想法,以至在交流上出现了困难。这本书的初衷就在于我们不要害怕坐在桌前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只有写在纸上的目标决定才具有现实可行性,在写作过程中你会意识到自己的资源不足,进而调动自己的潜能推动资源的全面挖掘。当然,过程是痛苦的,也是漫长的,但是世间事我们不可能只是守株待兔人生有很多偶然,就是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分会因为一念之转,而误了前程,但是这种过程不能说没有,只是更多地体现为小概率。《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重点不在于将自己封闭起来,而是为了交流,为了用一种有效的方法让你懂得对方,当然这本书所附的亲子互动彩页尽管从色彩形式上是丰富的,但是内涵却需要我们自己填充,我们对于真诚与虚伪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就能分辨清楚,但是时间久了,正如日久见人心,你还能因为说得时候酣畅,而拒绝写作吗。 生活的技能总是从磨难中获得,一开始的亲子交流也是这样的艰难,但是你一定会在未来回忆起这一刻,人生若只如初见,你会知道作为一位孩子,父母对你的爱是无微不至的,是无孔不入的,这种情感联系将伴随着你从小时候直至成年,当然我们不会相信早期的读写训练会让你避免青春期的骚动与不安,但是没有关系,你只要付出了,即使当下没有收获,那也只是时间没有眷顾你,一定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未来加深亲子之间的联系。 没有人告诉你如何作为父母,我们更多的关于父母的技能来自于天生,来自于对自己父母的模仿,作为你我基因的最好结合,你愿意在冥冥之中毁灭了这种希望吗,如果答案否定的,你就没有偷懒的理由,你就要学会时刻观察自己的孩子,给他设计一条适合的道路,而不是看着别人的孩子很顺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却沮丧。 情感是可以传染的,当潜伏期结束之时,你就会让社会这种强大的力量检验你的付出,正如多劳多得、不劳无获,你为了减少避免今后的忏悔,就一定要为孩子吃下这份苦挨了这份累,当然愿望美好的,前途也是光明的,只是眼下的路并不是平坦轻松,没有关系,只是我们可以按照梅瑞狄斯雅各布斯的说教,让自己的孩子在表达能力上突飞猛进说不定未来你的孩子因为表达能力而成为众星捧月般的存在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读后感(三):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

  在孩子的心里,你是什么样子

  你做过哪件事,让他念念不忘

  他最大的愿望,你知道吗?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长的快乐健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在孩子的一生中,从婴儿时期到成年,父母的角色对于他的一生影响具大

  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就可以,这是很让人恐慌的事情,可是就是这么的存在着

  在我们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对于记忆中的父母又是怎么样的呢?叛逆,反抗是我们的家常便饭,父母的冷言冷语常态,在我们的漫长的一生中,这些的记忆随着我们成长,随着我们成家立业,随着我们成了自己孩子的父母,曾经我们也曾说过,不会活成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的父母,可是,当我们真的当了父母的时候,我们那日渐暴躁脾气,我们那觉的孩子听我们的话是理所当然的心里,我们自己与当初的父母是多少的相似,我们活成了我们曾经必不想成为那样的父母。

  与孩子有效的沟通,心平气和的去了解他的想法,他的思想,他的所思所虑,而不是一味的觉的是他的父母独裁,很多的时候,我们所认为 的理所当然,对于孩子就会是一种伤害

  为了父母,不是给了孩子够多,够好的物质就可以,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精神健康方面,让他在有爱的,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与自己成为朋友,无话不谈,而不是成了最熟悉陌生人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与孩子的沟通不仅仅是可以面对面,其实,与孩子写了来,坦诚的对待,一样是有效的沟通,因为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有些言语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双方都会有所偏激,或者说因为是面对面的交流,有些言语没有经过思考,脱口而出,有时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个书中也举了几个例子

  通过笔聊,建立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成了无话不说的如父如母又如朋友一样,书中也说了好几个笔聊的关键点,几个重要的原则,以及举例了作者与他女儿通过笔聊的细节,给我们家长们参考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是第一老师,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榜样,所以沟通成了非常重要的必须。

  在书的后半部还有很多的彩页,通过彩页的问题,内容,让我们可以与孩子建立初步的笔聊体验

  通过笔聊,可以聊聊自己在孩子这个年纪的时候做的事情,可以聊聊我们那年少时的梦想,可以聊聊那轻狂时代的自己的样子,让孩子更多的认识自己,不再只是一个父母的代名词同时也拉近了与孩子的关系,育儿的道理上,并不是一层不变与古板的,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一样可以重温下我们的当时的青春岁月。

  伤害教育挫折教育不是体现在家庭的教育中

  愿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可以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父母,用爱洒满孩子的成长道路上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读后感(四):亲子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亲子关系,是时下最热门话题之一。在生活中,我们见到太多熊孩子与熊家长,也见过许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隔阂,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事情。在当下,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亲子关系则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今天我们到底要如何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在他们人生的道路上扮演好一个家长的角色呢?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是美国人梅瑞迪斯雅各布斯的一部有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的专著。她本身便是一位母亲拥有一个女儿,因此,我认为这本书在相当程度上是她对自己在女儿教育与沟通问题上总结,归纳经验教训的一部大成之作,其对于那些即将为人父母,或者是正在为亲子关系大感头疼的父母都应该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我们可能更习惯于说的方式,我们讲究的是言传身教。我们习惯于我们父母的身份看做是一种天经地义,我说的一定是对的,你一定要按照我说的去做,乃至于我们的孩子们必须按照家长们的既定路线前进,而不能有丝毫的改变。因此,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实际上便被父母所禁锢。至于孩子的真实感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被我们所考虑的。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思想与言行,与我们的要求发生偏离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往往便是一阵狂风暴雨。当然由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作为家中的独苗,他们往往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宠爱,放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成为很多家庭的常态。但是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会发现,最终我们的孩子依然没能够活成我们希望的样子,甚至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更有甚者,还会发生一些更糟糕的事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来读梅瑞迪斯雅各布斯《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显然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了。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里面,梅瑞迪斯雅各布斯极力推崇正确沟通的重要性。在她看来,目前,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更像是滤镜式的沟通,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我们告知对方的都是经过修饰的,因此,双方谁也无法真实的知道对方的想法。问题的缘由则大多数归结于家长怠慢与虚伪。在面对孩子的提问的时候,我们只是希望给孩子一个我们自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却往往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的孩子究竟有什么样子的意义。因此生出许多苦果出来。同样的,在孩子向你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或者只是要去寻找一种存在感认同感,孩子需要得到肯定,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与呵斥。他们渴望得到我吗积极回应。 在作者看来,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说比写有着更多的优势。更加的有效与有益。在我们与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境地,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说不出来的话也往往词不达意,尤其是在感情流露的时候,更会让我们有一种如坐针毡不适感。而这些如果落到纸上,就全然不存在任何问题了。落在纸上的,往往会是那些我们平日里很难说出口里来的东西,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在只言片语里都可以窥见对方的内心深处,了解到对方真实的内心世界。同时,作者还为我们指出了在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与规避的各种问题,这些都对我们的实际应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孩子,我们渴望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希望双方可以使亦师亦友的关系,或者我们尝试一下,将所有想要告诉对方的话,写在纸上,做一位安安静静的笔友也会是一种不错选择,甚至我们也有可能写出一部不亚于《傅雷家书》的有关于亲子有关于家庭的不朽之作呢!

  《与孩子一起写,胜过对他说》读后感(五):与孩子做对亲密的笔友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龙应台

  当拿到这本书时,我脑中闪现的竟然是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彼时,龙应台的安安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让她拥抱,让她亲吻,让她牵手,让她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她靠近他,他退后,她要和他谈天,他说谈什么,我不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

  我要认识这个人。

  如果你是龙应台,你该如何面对这个看着熟悉,又陌生的长大的安安呢?是从此不再沟通,渐行渐远中生疏,还是强硬捍卫父母的权威?不,龙应台拒绝掉进这样的陷阱,失去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可以重新认识成熟的安德烈。于斯,龙应台和安德烈共同撰写了一个专栏,就同一个主题,两代人,两国人,开始了三年漫长的笔友生涯。龙应台与安德烈之间的隔阂终于被打破了。

  沟通第一步,做到好好倾听

  难道真要等到无法沟通才着急吗?还真不行,龙应台的做法很实用,也正是本书阐述的主要观点:当你放下父母的身份,作为孩子的“大朋友”时,你会发现很多从未感知的角度,对这个世界,一花一草一叶一虫,孩子这个“小伙伴”眼里的和你眼中的,竟有如此多的不同。

  而他也会长大,犹如安德烈,不再是龙应台的小安安,不再祈求你的关心,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绝对成熟到不需要你的帮助,只是,长期的隔阂导致的生疏,让我们彼此忘记了如何有效沟通,你只管说,他却不想再听了。

  是时候,闭上你的嘴巴,听孩子怎么说了。抛掉父母的碎碎念,扔掉父母的假权威,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听他说每一件在你眼里可能是“毫无轻重”的却对他“至关重要”的小事。也许很小声,也许很难说出口,你的微笑是最好的鼓励。

  做个好笔友,胜过直接说

  大朋友和小伙伴之间最好做个平等的“笔友”,再好不过。须知,言语虽快但就因为太快,容易“不经脑”成为伤人伤己的“双刃剑”,而当你脱口而出的敷衍与轻慢,却会给小伙伴沉重的打击,他会气愤伤心你的不在意,甚至恶言相向,这真是太糟糕了,何不大家把问题写下来,做一次平等平和的笔谈呢?

  真诚的对话,平等的身份,斟酌的遣词造句,平心静气地做一个寻常的“笔友”。有时,你甚至都不用给出你“成熟”的意见,在他的叙述之中,他写信的过程,就能领悟出解决的办法,他会很高兴自己的聪明。他也会高兴,知道父母的小故事和他们小时候的曾经,原来我们这么像。

  从今天开始,找一本笔记本(PS本书附赠精美的互动彩页,可以直接和孩子互动交谈哦,更列举了很多互动的经典问题,避免你们没话题),写上你们最想知道的事,互相交换小秘密吧,你会发现这个游戏,会越来越有趣的。

  它让我们与孩子越来越亲密,因为我们都是好笔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