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魔法书读后感10篇
《明日魔法书》是一本由(爱尔兰)西西莉亚·艾亨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纯论书名来看,本书似乎是魔幻题材的小说,然而作者名气确实不小,成名作《p.s:我爱你》便是大名鼎鼎,更无论其前爱尔兰首相千金的名头。
如果只把青春写成魔幻,那显然只是为小说添加了点儿不大不小的噱头而已,作者借青春期叛逆少女之生活际遇,以一本神奇的预言日记本为线索,在极力表现青春期浮躁叛逆的同时,兼具家庭、社会、学校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最终揭开了令众人瞠目结舌的谜底。当然,主旋律不可丢,结局虽不算大团圆,但仍然以强烈的画面质感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冀。
再来谈谈书中所谓的明日魔法书本身,也就是能预言明日事的神奇笔记本。人究竟需不需要知道明日从而做出改变,趋利避害呢?作者有其观点,在此不作剧透。只是当我们避免明日之事发生之时,我们真的能肯定改变的未来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幸福吗?或许,未必。
《明日魔法书》读后感(二):关于成长的故事
爱尔兰作者的书籍很少见,特别是美女作者,背景特殊。这本书一开始被分类为推理悬疑让我有些诧异,虽然书中确实让主人公揭开了一些谜团,但那毕竟不是重点,不过细想起来,这本书很难定论是科幻、悬疑还是青春小说。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谜团更是加速了主人公的成长,虽然主人公想揭开谜团仅仅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而不是什么深陷其中不得不做出回应。主人公从小养尊处优直到一天家庭巨变让她失去了所有,不得不住在乡下亲戚家里,又因缘巧合得到了一本可以看到明天的日记。从大纲上看是一个有些土的架构,但是从开篇主人公面对父亲的死亡和对家人的评价可以看出,她不像表面上显示出来的那么肤浅,而她的深度更让人期待她的成长,而且她用苍蝇和蚂蚁比喻自己慌乱而迷失的状态很有趣又很贴切。以前看过很多可以预知未来的小说,虽然开篇都像本书一样提出:“你想要一场一切都已白纸黑字写好的人生吗,塔玛拉?那样你可以舒舒服服地像看别人的故事一样看着它,还是你更想自己去经历?”而主人公在看到了明天的事情后也试图改过自己的行为,但还是觉得自己最初日记中的记录是最好的。但是书的感觉又有些像苏菲,看着日记中自己的笔迹,记录下相同的生活却让人有些怀疑是在过自己的生活还是在过别人的生活,有些事情的发生,是我们知道结局后才让它发生的,还是我们造成了结局。总之,书中小女生的笔触与感动让人们对这些深刻的问题讨论没有觉得很沉重。
《明日魔法书》读后感(三):听,谁在说
《听,明天在说》至少值得读两遍。先追随主人公的脚步,层层逼近,探寻一个家族尘封已久的秘密。然后回过头来,以全知的视角,细细体味古德温内心的敏感、倔强、犹疑、痛苦和成长。
是的,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从满腹的怨恨到珍惜和宽容,从不停的索取到忘我的付出,从卑怯地冷冷走掉到勇敢和从容。青春用猝不及防的阵痛给了古德温最佳的成长机会,她也用内心的丰盈渐渐抵住了际遇的变幻。成长不是完美,所以我们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永远犯错,永远改善,永远有希冀的目标和前程。看看昨日的自己,塑造明天的自己,带着对自己的骄傲。
这也是个关于爱的故事。
是怎样的表达,让在爱的包围下的古德温,感受不到爱的存在?又是怎样的恐惧,让她总是做最糟糕的告别演出?就像一个孩子,面对被拒绝和被放弃,冷冷地说,是我放手的,你先出局。叛逆的青春之下,掩盖的是一个极度渴望爱又不会爱的寂寞灵魂。
是的,不只是她的灵魂,多少人失去了爱的能力?罗莎琳以为爱就是掌控,珍妮弗以为爱就是悲伤,乔治以为爱就是得到,亚迪以为爱就是隐忍,劳里以为爱就是成全。爱的名义下,是累累伤痕。
所以,这个故事其实在说,怎样爱,才是真的爱。
如果能够提前知道明天的一切,我们是不是会多一份思索和冷静,成熟和缜密?就像台下的观众,可以看清台上自己的演出,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要,还是不要
明天在说,也是我们的内心在说。
但,又有谁,可以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明日魔法书》读后感(四):16岁少女的自我救赎之路
古德温小姐的生活,在16岁的一天被一把利刃劈成两段,前面一段里的她是典型的白富美,住豪宅穿名牌玩游艇,附着属于青春期的坏脾气。看在她眼里的老爸,是个暴躁的的坏爸爸,妈妈成天买衣服,负责花钱。后面一段的她,猝不及防地跌入贫困,失去所有一切,包括房子。那是个悲惨的日子,老爸破产自杀。随后,她不得不和精神恍惚的妈妈搬去偏僻乡下,依靠舅舅为生。超级偏僻的乡下,距离最近的镇子,要开车15分钟。
在本书的一开头,古德温的好时光仿佛一去不复返,她的生活灰黯的令人绝望。她挣扎着要过下去,还要挽救精神崩溃的母亲。沉默的舅舅,殷勤却诡异的舅妈,村子里被火烧毁的衰败的萨基尼城堡,饲养蜜蜂的老修女等等,让故事书中笼罩在一种邪火、眩惑的氛围里。根据以往阅读欧美长篇的经验,下面应当有魔幻东西出现,老修女可能是异类,破城堡里藏着秘密。
但,不完全如此。城堡里的确有秘密,和老修女一样都系正常的人类。具有魔幻色彩的不是人,是一本书,古德温从流动图书馆无意得来的书,竟然是本空白日记本。这本日记迅速显示其怪异,那上面有古德温应该在第二天写的日记。她在惊异地读了日记后,决定不按照日记上的记录性事,然而,未能如愿,事情像日记显示的那样,无法抵挡的发生了。不可改变的命运,哪怕天机曝光了,仍然改不得。
舅妈为什么怪怪的,为什么要阻止她为母亲看病,又为什么要阻挠她到破城堡去,老修女为什么总说她17岁了,城堡的房子里怎么会挂满了她从小到此刻的照片。在这个偏僻的乡下,母亲、舅舅、舅妈们的过去究竟发生过什么事?
谜团解开的过程,就是这个16岁少女的自我救赎之路,也是重新发现爱获得爱的过程。故事相当感人,16岁少女的凄苦很揪读者的心,秘密一浪追一浪地呈现,令人欲罢不能。直到结尾,才大松一口气地看到,像只没头的苍蝇般东撞西撞的少女,不意撞出了一条生路,所有的秘密掩盖的不过是上一代的恩怨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也是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
《明日魔法书》读后感(五):好书即是魔法
好书即是魔法
读 《明日魔法书》
文/一念千尘 20120916
十八岁的女孩塔玛拉的父亲生意失败,自杀身亡,离她和母亲而去,从一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富家小姐一下子沦落为身无分文的穷人,原来那个骄纵无知的女孩与妈妈会如何生活下去?
这本书一开篇便强烈地吸引了我,女作家西西莉亚极富感染力的文字里有着对生命深重的思索,一部好的小说,无论以怎样的形式来绘制,美好的文字都只会为它更加添色。她说:“故事每讲一次,便会丢失一些东西。”不由自主地就让人沉入其中。她让我们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因为相信的人,心灵是开放的,而有的人正直刻板却从不开放。她顷刻间便打开了你的心房。
故事与书名是一样的,是一本带着魔法的书的奇特故事。而当你读完整个故事,你再思索本书最开始写下的这几句话,与故事结局里关于书的理解,你会发现,这其实都是女作者要带给我们的启示。即使这个故事,你不肯相信,但是故事本身的怪诞并不值得我们深究,是真是假又如何,重要的是,我们与这本书相遇了,我们读懂了书中的语言,它走进了我们的人生,它教会了我们什么?
塔玛拉与母亲搬到乡下舅舅家,舅妈是一个奇怪的女人,她总是时时刻刻地观察着每一个人,似乎隐藏着巨大 的秘密怕别人知道,女孩觉得一定有什么是不对劲的,她渴望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母亲似乎因为悲伤一蹶不振,她不相信母亲会变成这样。她结识了一个流动图书馆的管理员,得到了一本神奇的魔法书。这本书里空无一字,但是却能预知每一人明天,那么,她是准备按照安排好的结局来生活呢还是要努力改变这一切?决定权在自己的手中。
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真相也就慢慢地浮出了水面,那城堡里隐藏的巨大秘密大白于天下。魔法解除了。
如今的塔玛拉终于领悟到所有身边人的爱,她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可怕的女孩,她懂得了感恩,知道命运是握在自己手中的。魔法日记教会了女孩对于生活的重新认识,那么读者也同样在这本带着魔法的书中,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对于生活,书籍永远都是温暖,是慰藉。
《明日魔法书》读后感(六):找到自己的明日希望
非常多的心理描写,乍看以为是儿童心理小说,慢慢读来,有悬疑,有幻想,有两代人爱恨,还有感人亲情。读完不失望,蛮惊喜。
一朝家庭变故,父亲自杀,母亲陷入不可自拔的悲伤,十六岁小女孩塔玛拉的生活全部被打乱。她和母亲一起迁回母亲的出生地,美丽的基萨尼。在这里,独自坚强的塔玛拉在困难面前找到友情、关爱,并试图将母亲从痛苦中拯救。
塔玛拉是一个神经细腻却表现大度的女孩子,乍一看有点精神分裂,事实上,她只是在臆想中成全另一个自我。虽然曾经优渥的生活让她养成了骄奢自我的性格,但是她的自我并没有让她自闭柔弱,反而让她更向往阳光雨露。她向外踏出的每一步,都有她自我鼓励的影子。
她不喜欢罗莎琳如同看病小孩一样的可怜目光和小心翼翼的对待;浑身流着少年叛逆的气息,偷偷溜出去,和流动图书馆的马卡斯人来熟地交谈,阅读,书中周游世界;偷跑入城堡发现秘密花园和花园里的伊格内修斯修女,并和她成为好朋友,成为投缘的忘年交;在城堡树林里发现写有人名的苹果树。。。。塔玛拉虽遭遇生活的打击,但本性热爱自然的她并没有让自己沉浸在苦痛里,她巧妙掩埋了她的悲伤,而将自己和母亲在基萨尼的日子过得像一场场历险。
其实小说重心如果只是放在塔玛拉身上,只表现小女孩承受家庭剧变的顽强上,那么这部小说也不值得一提。爱尔兰年轻作家西西莉亚·艾亨显然不断让这个纯真又懂事的小女孩给我带来惊喜:她拥有了一本可以自动告诉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事的魔法日记本,她发现了罗莎琳的秘密,对角邻居家里的秘密,自己身世之迷,以及上一代人的错综关系。这本可以显示明日事迹的预言书,塔玛拉从一开始半信半疑,到信以为真,再到最后决定创造新的明天,这一变化不也正说明人的梦想,人的潜意识总是向着你想要的方向前进么。当然更重要的是塔玛拉学会了在人生遭遇不期可遇的痛苦打击时,应有的本能态度: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找回自我,写一封信给明天的自己,指引自己向着晴朗光明和希望前进。
之所以没有打五星,还是因为开头,有点小白,像十二岁而不是十六岁小女孩的口吻,而结尾虽然是个和,但又收得有点略急。
《明日魔法书》读后感(七):日记本里的潘多拉之盒
魔法这个东西,就像圣诞老人一样,在成人的世界里渐行渐远,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是最美好的的童话故事。第一眼看到书名和装帧,以为会是一个青春少女类的故事,但是读完发现,虽然少女是主角,但故事比我预期的要精彩一些。有陈述,有铺垫,有悬疑,有冲突……总体而言,作者讲故事的能力还不错。
从小优渥的生活让少女塔玛拉养成了骄傲又叛逆的性格,可是正当17岁生日即将来临以前,一场意外的变故把她的生活全部乱,从富家女到寄人篱下,从一无所缺到一无所有,这样的打击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无所适从,然而更加严重的是她的母亲,因为父亲的去世而变得神志不清,生活都不能自理,塔玛拉需要用自己的能力把母亲从痛苦的深渊拯救出来。
父亲的自杀,房子以及所有的财产被夺走,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来说太过残忍了,可是这些还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在寻求治愈母亲的过程中,塔玛拉慢慢揭开的这个家族背后隐藏的真实的故事,而现实对她整个人生是一场彻底的颠覆。困难和挫折虽然残酷,却无疑是一个人成长最好的动力,那个任性又傲慢的富家女孩,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变得成熟而懂事,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
流动的图书馆,神秘的古堡和废墟,“舅妈”的怪异举动,“舅舅”的沉默不语,不露真面的“老妇人”,母亲毫无理由的“贪睡”…… 从都柏林搬到乡下,这一切的反常行为和举动都让塔玛拉好奇又不安,为了让母亲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塔玛拉用尽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真相。作者很巧妙的用了一本特殊的“日记本”来作为整个故事的线索,以文字的方式叙述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将塔玛拉心里的谜团渐渐打开,这比通过另一个人之口来讲述更加有戏剧色彩。
古堡和废墟,的确是个故事的最好的发生地;玻璃泪滴,成了最关键的一把锁,打开了尘封着记忆的“潘多拉盒”。上一辈人之间的恩怨情仇,父亲的自杀,母亲的沉睡……当一切真相浮出水面,最大的秘密也被揭开——塔玛拉的身世。这个被迫着一夜长大的少女,该如何来面对她全新的人生?
读完书看到作者介绍一栏写着“爱尔兰前总理的千金”,这样的“白富美”还有如此的写作能力,实属了得,也难怪可以把一位十七岁的富家少女描绘得如此生动。
《明日魔法书》读后感(八):心里的刺【剧透】
顶着爱尔兰前总理千金名头的西西莉亚 艾亨据说是爱尔兰现在最著名的畅销小说作者,尽管不是来自于中国,多少还是会令人怀疑是不是沾光,就像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在影视圈的干活一样。读完整本书之后,我倒是觉得,这位姑娘的写作之路很有希望,加上咱也不像某位精神病为搏出位就栽赃别人有写作团队的习惯不是。
没必要隐瞒的是,这本书里面有两个章节我没看,因为情节冗长令我难以忍受(纯属个人感受啊),就是塔玛拉如何获得那本神奇日记的前前后后,读到后面塔玛拉对舅妈不准她去街对面的房子以及自带车库的时候才渐入佳境,随着情节的发展,塔玛拉和被一致认定罹患精神疾病的母亲,因破产而自杀的房地产大亨“父亲”和舅舅一家的纠葛才渐渐的浮出水面,这也正是我对作者改观的地方,原本应当不过是小女孩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品在西西莉亚的笔下,被赋予了奇幻悬疑的感觉。虽然细细的比较,塔玛拉与生父相见的场面,有点混合了《简 爱》的几个场景,譬如对着一墙照片发愣几乎就是简爱与罗切斯特在有钢琴的房间里初见的通感表现,包括劳里的遭遇大火后活下来的惨状,也与罗切斯特一脉相承,眼瞎肢残。反观塔玛拉的母亲珍妮弗,似乎就是简爱,咫尺天涯,尽管近二十年没见所接收到的信息也是丈夫早已消逝在那场大火中,她却始终都能感受到丈夫的存在,即便咫尺天涯。但这整本书中塑造的最为出彩的人物绝不是塔玛拉,也不是珍妮弗,而是罗莎琳。
第二十五章《小女孩》很有一种身世大起底的味道,罗莎琳,这位塔玛拉很不喜欢的舅妈被通过全知叙事的方式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出身普通的自卑小女孩,遥遥无期的等待着城堡王子青睐自己的眼神,对被王子爱上的姑娘的嫉恨,故作善意的曲吐柔肠,但是不管怎样做,都没能是劳里爱上她,于是毒刺在心中生长,她嫁给了王子的弟弟,尽管根本就不爱她,假装关心对待所谓的嫂子,小心防范青春期叛逆但聪明的外甥女……可惜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你的,再怎么样都不是你的
当真相最终被揭开的时候,我惊愕于西西莉亚的巧妙匠心,这种复杂的安排难不成是出自于政治家族的氛围熏陶么,这样说绝无讽刺之意,同样的青春与张扬,有的人写尽青春的空落芜杂,有的人却写出了张扬背后的百转千回,在这样的年纪里,祝愿这位当得起“才女”之名的作者走的更远
《明日魔法书》读后感(九):生活的秘密 ——《明日魔法书》中的妙言
生活的秘密
——《明日魔法书》中的妙言
夜已经很深了,终于翻到了小说的最后一页,合上书本的时候,原计划明天写些感慨的,但是到了最后,却想要说完属于今天的故事,明天的事情,交给未来的自己。花了5天看完这本书,大约是因为自己有时候不太能接受前面1/4的章节作者拖沓的风格,但是到了最后,却觉得故事非常精彩。果然喜欢看美剧的人和喜欢看英剧的读者也会有不同的趋向,慢热的风格,依旧是一本好书,一本属于明天的书。
故事其实并不是说如何复杂:一个16岁的姑娘,失去了自杀而死去的父亲,陷入深深悲痛中的母亲,像是充满了秘密和可疑事件的修女、舅妈和舅舅,帅气的男生,一本会自动显现出明天自己做的事情的神奇的日记……故事一开始充满悬疑和复杂的关系,散乱在字里行间的线索,在日记的指引下渐渐找到了原因。身世之谜,上一辈的爱恋纠葛,隐藏在心底深处无法抹去的记忆和爱,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如同陷入了一场夸张离奇却又深入肺腑的舞台剧,我们深切地在感到,呀,爱,竟然也可以如此深刻,也会是这样锋利,伤害到那么多的人。
如果只是这样,不过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故事罢了,封面上“走在互联网时代的勃朗特姐妹”的赞誉也就没有出现的理由了。挣扎和痛苦中的塔玛拉,不是那个柔弱的女孩,用殉情的方式去悼念世间无涯的问和难,而是在一片荆棘的丛林中,去找寻最终的答案,也许受伤,也许会遇到种种陷阱,但是执着、勇敢、坚强、不畏一切。她不完美,甚至有些骄纵,但是她能够拒绝最后日记左右的人生,拒绝知晓一切的平庸,用挑战的心态,去面对明天,也许明天没有答案,但是明天可以足够美,甚至更好,因为未知,你可以得到更多。“我说我舍不得它离开我,我并没有说谎。我舍不得它离开我,完完全全地离开我。也许某天当我又遇到麻烦,我会把它挖出来,看看看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可是与此同时,我得自己找到自己的路。”
是的,生活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有爱恨情仇,柴米油盐,走过时间的河,淌过命运的湍流,也许明天有一本属于它的日记,可以告诉我们属于未来的秘密,但是亲爱的,答案是我们自己寻找的,我们让墨迹改变它的方向,走另外一种笔调,我想,这就是属于明日之书的魔法,也是生活的秘密。
y 林怿
2012年7月26日
23:36
写于蓝牙小筑
《明日魔法书》读后感(十):秘密花园
塔玛拉今年17岁,还没有成年。父亲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在失意中选择了自杀。塔玛拉于是和母亲搬到了乡下,在那里有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亚瑟舅舅和有着强烈控制欲的罗莎琳婶婶。塔玛拉搬来时还在想着在都柏林的豪华生活和纨绔朋友,但年轻的好奇心让她慢慢开始接触对面的城堡废墟,以及一本从移动图书馆借来的神奇日记本。日记本里每天都会自动更新明天的日记,在日记里,明天的塔玛拉正在写着关于今天的故事。而在阴森的哥特城堡和神奇的日记本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关于爱的秘密。
读《明日魔法书》你很难将它限定在某种类型里,有青春的躁动,有悬念的推进,也有奇幻的明日日记本。然而,由于作者对主人公心理的把握,你始终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17岁的年纪,是一个最难把握心理的年纪,说不上算一个大人,但有时候心智也可以很成熟。正如书中的主人公塔玛拉,她有时带着对人生思考的深邃,将失去财产和亲人的母女俩比作是失去踪迹的蚂蚁与绿头苍蝇,有时候又很戏谑,对亚瑟带着鼻涕的哼哼声描述得惟妙惟肖,而有时候又不得不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背着亚瑟和罗莎琳打电话求助医生帮忙治疗妈妈。而作者还是很微妙地将这种种思绪结合在一起,在你面亲呈现出一个有点叛逆的善良的女孩。
而虽然整个故事里离不开那本神奇的日记本,但细想一下,真正吸引大家的悬念还藏在那个被火烧过的城堡。塔玛拉初次见到是由于要完成家庭作业,而“二见钟情”却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塔玛拉静静地摸着城墙,仿佛一个人在诉说,一个人在倾听。于是,这里也就成为她逃离罗莎琳婶婶掌控的秘密花园。而或许正是这种缘分,使得塔玛拉产生了种种好奇,包括了对住在里面的“婶婶的妈妈”。当作者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入城堡,我们才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塔玛拉的妈妈没有告诉塔玛拉她刚刚死去的父亲只是塔玛拉的养父,塔玛拉的生父也没有告诉塔玛拉的妈妈他并没有死,而一切的孽缘或许还得从罗莎琳这个不是婶婶的人说起。当一个个谜团被解开,我们才发现,有时候爱才是凶手。
在一场大火后,一切水落石出,一切也尘埃落定。塔玛拉来到了苹果树下,这个象征着爱的苹果树的树干上已经被“无数人怀抱着对明天的无限希望刻下爱的名字”,塔玛拉将神奇的日记本放进苹果树下的坑里,她已经长大,也不再需要这个魔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时候我觉得我迟早会了解……它(日记)帮我解开了秘密,它还帮助我成长成了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