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经典读后感10篇
《史记》是一本由司马迁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8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史记》读后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切了小鸡鸡的真男人
司马迁当然伟大 汉武帝不教而诛 切了他的小鸡鸡
设想这么一个情景 汉武帝说 迁儿啊 听我的话就不切 不听我的话就切 你是听呢还是不听呢?司马迁会怎么选呢?想想都好玩
如果这时司马迁说 你还是切吧 这境界就不是伟大了而是牛逼了 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切了小鸡鸡的真男人了
无欲则刚 有时没有鸡鸡 才做得成男人 跟司马迁一比历史上好多男人看起来总有些像人妖
另:没有钱 有时不仅保不住尊严 甚至保不住小鸡鸡悲哉 难怪男人们都要拼命挣钱!
《史记》读后感(二):艰难困苦中读史记,才得其味
太史公书,以铁骨为笔,以血肉为墨,以玄黄时空为纸,写下中国人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政治观。
思考,就是总结过去,分析得失利弊,彻底明白如何走到今天的,对人与事能够有一个不冲动不跳跃的,尽量反映现实认识的结论,当然,世殊事异,你可以在进行的生活中修正你的思想和结论。另一个方面,认清现在的时代,自己的环境,自己的素质能力,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以上两者,就要思考将来。基于经验和现实,能够在脑子里虚拟出各种各种安排,分析各种安排的可行性与优劣。过去,现在,未来。此心能知这三者,才算会思考。越能解决问题,破迷解惑,才算是越好的思考能力。
有了思考的能力,如果再有果断的品质,能够去执行自己提出的好的方案,才是一个知识分子与行动家。能想到,能做到,就是了不起。
如果还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从自己的脑袋里传播到别人的脑袋里,产生共鸣,影响别人的思想行为。就可以称之为导师。
你的思想有了继承人,比你的肉体和财产有继承人,要难得宝贵的多。
太史公不朽!
下图是我养的猫
《史记》读后感(三):一个伟大的人、一段悲惨的命运
司马迁本来可以有个不错的仕途,他的父亲司马谈以及其祖辈都是掌管祭祀和记录历史的官员,其父亲也已经给司马迁铺好了路,其父亲死后,司马迁接任太史公。但他的命运转折点始于李陵之祸。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下,匈奴和汉朝已经撕破脸了,就是水火不融的关系,汉武帝的心中伟业是不允许被任何人破坏的,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司马迁应该静观其变才对。汉武帝本就多疑,李陵投降是有点问题,再加上小人的煽风点火,汉武帝内心应该已更偏向他是叛国了,司马迁这时候帮李陵说了些好话,触逆了龙鳞召来牢狱之灾,又无人敢替他求情,最终成了阉人。
令我肃然起敬的是司马迁虽然悲愤、失落、痛恨,但他没有消沉,反而激起了他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而达到了最高境界:无论外界如何待你,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执着于去做好。这点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
探究其为何能有这种精神,我认为其父亲的遗愿和他自己的夙愿,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令其在面对死刑时选择了腐刑得以继续存活来完成属于他一个人的使命。
在完成伟大的《史记》著作后的第二年,太史公去世。
我仿佛能看到其闭眼时是安静的,没有了屈辱,没有了负担。
《史记》读后感(四):史记
中国历来不缺史记
从神话到世事的记载
渐渐的从玄幻来到了离奇
从想象力到了真实性
司马迁不喜欢暴力
大量的篇幅在讲尧舜禹 汉文帝
在丑恶的历史里又可以看到人物的光辉
余读史记
汉朝文风朴实厚重
二里头已有宫殿礼仪
待商周时已有青铜
而中国时已有广袤之地域
各国之不同文字 度量衡 口音
音乐 粮食 宫宇庙殿
古来帝王皆小人
真帝王者为人民
只不过圣贤的人都淹没在历史中
而史记所记载的君王名人
却都是不足轻重
秦始皇寂寞
汉高祖是个小人
项羽是个狭隘的人
他们也能留史 究竟为何
并不觉其有多伟大
世事无常 莫存妄念
顺其自然 尽力而为
然而我所感兴趣的又是为何
我只知那时的太阳很干净
人们知道时间的流动
人们还有原始的野性
比如杀戮 坑 又比如数次击溃犬戎
文明方兴
人开始向自私而变
此时文明犹如新生儿 要开始大跨步
这华夏的力量混合了农时 占卜 军事 礼乐
人事 天地 万物
人们企图来穷究天地人的玄妙
孔子起于周室衰微之际
王命不行
王自己也不像个王
人们之间相互战争
君臣 父子操戈
孔子怀有超高而美好的治世理想
他希望人与人和谐相处 不要打架
也期望从根本上找到安定之初的一些方法
他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君臣 王民 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给出了见解
温暖了中华民族二千多年
人本不愿战争
然而在自身难保的环境中
许多人会对抗
生活安定 百姓乐业 人们幸福
小人多一些又如何 儒家思想弃而不用又如何
当然这是一个悖论
中华文明兴起之初
便有虎虎之生气
雄浑里的柔和壮美
读史公之文字
大方朴实 却又字字皆不可弃
伟岸之气油然而生 这应该是最初的秦汉乃至隋唐的文人的品格
西学东渐久矣
国人治学 说世 大都沿袭西方之理论
而对本国文化又牵强附会
而本国文明自然式微
现提出伟大复兴
文化之复兴首要之任务在于正本溯源
擦掉历史落下的灰尘
扯掉别有用心的人和人云亦云的面具
最终显出我华夏文明最初的样子
如此 才使我辈能更解古人之风貌
知道了过去的事情
知道了沧桑
我们才更有智慧和力量
历史就是一种资源
历史里传递的文化就是一种态度
史记之要
在于我华夏诸民族之原貌
在于知道我们古代文人的崇高责任和眼界
《史记》读后感(五):论《史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