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箭穿心》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万箭穿心》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0-08 21:5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箭穿心》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万箭穿心》是一部由王竞执导,颜丙燕 / 陈刚 / 焦刚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箭穿心》观后感(一):无关风水,只存人性

颜丙燕的演技真的非常好!

这是一部真实得似乎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我们可以说是女人性格咄咄把男人逼到绝路跳江而死,也可以说是男人的软弱无能抛下家庭而去;可以说儿子白眼狼把辛辛苦苦养育自己十年的母亲逐出家门,也可以说做母亲的在儿子童年就没有给过他一个幸福回忆。没有真正的谁对谁错,孰是孰非,没有谁是绝对的好人,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有缺陷,正是因为普通人的缺陷,造成了这场万箭穿心的悲剧。

看到片头,瞥见英文翻译“Feng Shui”(风水),还在怀疑这究竟是一部家庭伦理片还是惊悚悬疑片,看到了中间才明白这是由住房区位风水而引发出不断的悲剧故事而得名。事实上风水好也罢,风水差也罢,人心的内力才是操纵了整个故事背后的那双手,这是个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发展的故事,从一段本就不该幸福的婚姻开始,从夫妻的性格、文化学历、家庭背景就已埋下了伏笔,注定了最后悲剧的产生。

看到接近片尾李宝莉在江边为孩子们照相的时候我泪目了,由衷的心疼这个性格倔得一塌糊涂、宁肯抗十年扁担也不远远想不到“卖”能来钱更快的女人。烟花映衬着她眼里的泪花,对面是与她对比鲜明的一帮孩子,可能就和自己的儿子年龄一边大。她的亲生孩子从来没有在她面前这样笑过,从来没有把她当世界上最亲的人。我希望李宝莉在最后是真的明白了,真的想通了才离开这个家,去寻找她心中的万丈光芒。

  《万箭穿心》观后感(二):万箭穿心的路口

有种电影是你看完之后,感觉情绪全宣泄出去,真爽!例如《老手》;还有一种电影是你看完之后,所有的情绪堵在胸口,不知道说什么,例如《一念无明》。《万箭穿心》属于后者。

看完了电影之后,我一直在想,李宝莉人生悲剧,最后落得被儿子赶出家门的结局是为什么?自己冲动、嘴上不饶人的脾气?害得自己老公尽失颜面的“捉奸”手段?好像都不是,很难得出一个咎由自取这样的结论。

  《万箭穿心》观后感(三):生活是件多么辛苦的事儿

最后结尾的时候,李宝莉在江边给那几个孩子照相,背景是漫天的烟花,她看到的是孩子们快乐的脸。
我以为那一瞬间她想到了自己的一辈子,但没想到她想到的却是小宝的脸。
她对奶奶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的孩子从来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快乐?那样疯那样玩那样笑?这是她从头到尾唯一的一次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不像之前几乎每天都要问一次的,作业做完了吗?
她意识到了自己与儿子之间真正的问题,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命,意识到了这个结局。
从头到尾不信命的她,最终选择挑着行李离开了家,她对男人说,我这站在万箭穿心的口上,你怎么还往前凑?
最终,她还是信了命。
这个女人的身后,是无数个真实女人的影子,她们都像她一样倔强,一样顽强的生存,一样不懂情趣,也一样不懂生活。
她们只知道,吃喝拉撒,要过好日子,要养好孩子,要好好活。
她们每天累得半死不活,和老公的关系不冷不淡,对他们在外面出轨的事实心照不宣,从最开始的心生愤怒作死作活到无视。
她们只会教育孩子好好学习,除了成绩单可以证明之外别无他物。
她们对生活的其他方面别无兴趣。
她们在生存。
马学武那样的心灵受不了妻子强硬的手段,所以选择了消亡。他遗书上的第一句话说,活着是件多么辛苦的事儿。
就是这么辛苦,但是她仍然选择活下去,哪怕万箭穿心。

  《万箭穿心》观后感(四):是否什么事情都能够诉诸于道德?

好多年前一直听闻网友在推荐这部电影,久闻大名昨天早上终于看了,但观后感却让我有点失望

影片开头搬家的那场戏李宝莉跟搬家工人争论加价,以一副谁都不怕的强势泼妇形象登场,李宝莉的丈夫马学武见搬家工人干活辛苦,叫小孩下楼买汽水并给他们敬烟,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体贴他人是应该的嘛,况且搬新家了,高兴啊,请别人抽支烟怎么了?可李宝莉过来一把就把马学武的烟夺走,你们有什么资格抽我老公的烟?你们只是来给我搬家的,搬完赶紧走。

妈的,这实在是难以理解,李宝莉这暴脾气是从何而来的?她言下之意是“这个家是我说了算,我才是一家之主,我男人什么都不是”。当着搬家工人的面让马学武的面往哪里放?完全没有一点尊重也不懂得尊重,马学武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的站在那。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俩的小孩十来岁了,也就是说马学武忍了她十来年。

可能马学武认为搬新家了,应该可以过上另一种生活了,可望着周围除了房子以外人还是那样的人,生活还是那样的生活,什么都没有变,他已经忍了十来年,他不想再忍了,在搬新家的第一天晚上终于爆发了,离婚

李宝莉一时间不知所措,她不明白一向像小孩子一样乖巧听话的丈夫怎么一下子就提出离婚了,她的权威受到了质疑,但她并没有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啊,她觉得你一个唯命是从的乡下丈夫怎么敢怎么能跟我离婚?他一定是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当李宝莉打电话报警把他丈夫跟那个女人以卖淫嫖娼的罪名给抓进派出所时,毁了丈夫也葬送了自己的婚姻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脾气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遇事的反应也不同,可能换了别人稍微偏激点的被李宝莉这样的女人一逼就拿刀捅死对方弄成惨剧也说不定。但马学武不是这样的人,他常年被李宝莉欺压惯了,忍了这么多年最后实在忍不下去了只是想求离婚过另一种生活而已,这是正常的诉求,但求之而不得再加上偷情被抓被下岗的打击一时想不开去跳江自杀,实在是悲哀得可怜。

为什么非得这样?离婚对女人是一种耻辱吗?为什么不放手呢?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特别是中年夫妻,因为各种原因婚姻走到了尽头,但他/她们没有离婚,或者是一方想离另一方打死也不肯离,(连凑合着过日子都算不上),他/她们觉得离婚太便宜他/她了,他/她们宁愿天天吵架宁愿整日互相伤害宁愿把大人之间的仇恨耳濡目染的遗传给自己的小孩让他们的人生也跟着搅和进父母不幸的婚姻中。现实中这些比比皆是啊,婚姻不是道德的游戏,孩子更不是父母不幸的婚姻的牺牲品。仇恨的种子是会生根发芽的,在家庭的权力游戏中在不幸的婚姻中,双方都在积攒足够控制另一方的道德资本,在双方冲突的时候爆发出来,只是常年累月的这样互相伤害来伤害去还有什么意思?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家)早就是坟墓了。

但话说回来,离婚并不能解决一切事情,离婚只是个形式,李宝莉跟马学武的不幸婚姻源头出在哪呢?离了婚双方就能过上另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我觉得问题出在他/她不懂得怎样去“爱一个人”,李宝莉不懂,她不懂得如何去爱马学武,不懂得如何去爱小孩,不懂得如何去爱马学武的妈妈(婆婆),导演在影片前半段塑造了这样一个不懂得“爱”的李宝莉,以道德的资本控制着马学武,直至马学武想不开跳江自杀从而将马学武对李宝莉的恨间接的传给了他的儿子。

当“爱”诉诸于道德时,也就没“爱”什么事了。爱是给予人自由的东西,爱是慈悲爱是宽容爱是互相尊重爱是爱,爱不是道德爱不是捆绑他人的枷锁。

李宝莉拒绝她的婆婆(马学武他妈因为老家被拆迁无处可去)来家里住更是让人难以理解,(这直接反射了影片后半段李宝莉的儿子跟她断绝母子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是直接或间接的在教育她的小孩不要去爱(孝敬)自己的长辈(妈妈)。

李宝莉怎么也没想到她的儿子会跟她断绝母子关系,在马学武自杀后她一个人辛辛苦苦干挑担养活了她儿子供他读书为了什么?能够这样问吗?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小孩为了什么?为什么要问为了什么呢?难道父母抚养小孩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长大成人这些不都是做父母应该的吗?不要讲什么含辛茹苦,因为这些事情将来在子女们长大成人为人父母后也是会继续这样义无反顾的抚养他们的下一代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啊。父母对小孩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之间爱的示范”,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父母给予小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予他无限的关爱是为了让他将来“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以长辈的姿态以道德资本来要求他的等价“孝顺”,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父母)比学会如何去孝敬父母更重要,爱跟孝是两回事。小宝正是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他不懂得如何正确的去爱一个人,他的爱是畸形的是偏激的,他成了他爸爸妈妈不幸的婚姻的牺牲品。

小宝跟他妈妈断绝母子关系跟马学武要求跟李宝莉离婚这两件事其实是一样的性质,李宝莉两次都是暴跳如雷伤心欲绝并诉诸于道德,但影片的最后李宝莉似乎是想开了,不知道导演这样安排是想表明她真的想开了还是仅仅是向命运的妥协,她收拾行李准备搬出这个家的时候说“早知道这样,当初马学武提出离婚的时候我答应他该有多好,早放手现在大家都还相安无事活得好好的吧”。我并没有觉得李宝莉想通了,我觉得她不过是向生活妥协罢了。

木下惠介在50年代拍过一部电影叫《日本的悲剧》,影片讲述了当年日本战败后一个叫伊豆的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小孩长大成人,最后小孩要跟他妈妈断绝母子关系的“大逆不道”的事情。不同的是木下惠介这部电影是放在当年日本战败后混乱不堪的社会大背景下年轻一代价值观混乱的社会现象。而《万箭穿心》这部电影反映的是国人当今家庭的某些特殊现状,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一方面我觉得导演他似乎是在批判国人传统的美德文化家庭观价值观,但似乎又好像是在迎合他们。他不像李安的《喜宴》能给出一个导演自己本人消化了的清晰的价值观念。他似乎描写了一个真实的不幸的家庭人物群象,但却没有为他/她们找到一扇能够看到信仰的窗,最后我看到的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影片的最后是李宝莉的搬家,跟开头的搬家遥相呼应,开头的搬家没有让她过上如愿的生活,我想结尾的搬家她能够真的想明白,能够过上她想要的生活吧,就这样。

  《万箭穿心》观后感(五):昆虫不懂哺乳动物的愁

笨嘴拙舌的人在情绪积累到溢出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会反复重复一句话。
或者反复告诉自己: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家乡话天然的亲近,但也和生活距离太近,残忍。一两句说不清这生活的苦涩。谁家没点儿难事?偏偏发生了,你拿它怎么办,又能怎么办呢。
最可怕的是,我心里,有多看不起小宝就有多理解他,自说自话,自以为什么都懂,自以为原生家庭的原罪,你真的还是个伢子,你妈妈用爱把你惯坏了,别否认,她给不了你精神富足,只好用她的方式对你好,念再多书,懂再多道理,你的心里贫瘠而虚无一片,什么都不会发芽的,别谈什么亲情了吧,做子女的,咱们谁都别站在道德高地指责谁了,我只知道,你会原谅的,我会的,原谅他们就像原谅你自己,你可能会问长大意味着原谅吗?你只好妥协吗?
等你长大就明白了。我也在等啊。

  《万箭穿心》观后感(六):婊子养的生活

好久好久没有好好静下来看看书看看电影了,上次看的书是什么名字已经记不得了。生活啊,只能把我退化成慢慢老化的机器。慢慢的又想过回以前看看书电影想想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又不会蠢到自寻烦恼,正好有这么一个节点,我强迫着自己改掉把业余时间都放在恶趣味上,又看了一些小说,一些电影。麻木与灵动是时间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抑或钱的问题,我应该思考思考。好了,我其实还是要抄冷饭,说说方方的《万箭穿心》。 小说是一年前看的,当时厨房下午下班,我坐在厨房看的心理特别沮丧,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都是有缺陷的,所以都是要深陷其中,受其所累,这个不想简单的扬善除恶那中小说,看到坏人心里骂两句,把那种看书的情绪发泄出来。看方方的小说还没有一个让我这样的,都是虐的不行。前几天看的那个《琴断口》,我刚开始只是心里轻轻的再看,里面人物的喜怒哀乐走马观花地瞅瞅,我现在的心态问题,有些橡皮人,对人物不太走心。但是看着看着就入进去了,还是那样,人都是有着我觉得他这么想、做是合乎他们的道理的,生活就是这样么,但是个个有道理的做事,到最后反而还是不圆满。都是这种虐,我还是感觉万箭穿心比较好,人物特别立得住,让我很直观地了解武汉女人什么样,尽管我可能从文字中理解得比较片面。 刚才看了万箭穿心的电影,基本上按照原著来拍的,碰上好导演了,还有好演员,在借枪里我才知道的颜丙燕的演技那么赞,实在是一次非常棒的电影,刚刚看豆瓣的讨论,好几年了,电影刚上映那会儿,好多人说看这个电影的人好少,一个场次就四五个人,票房是不会好的,但是这种好片不看,我私以为只是不看人的损失。 是这么一个故事,李宝莉是一个呗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对家庭的生活也是一权制,这样女人的老公马学武是一个在社会上已经小有成就的懦弱知识分子,以前两人怎么结合的小说比电影要交代的清楚。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结婚时男的几乎一无所有,女的这是花样年华,女的如果不太懂相处之道,自然对老公横眉竖眼的,老公开始没有资本,到一定时候积累了社会地位,家门外的人对他都毕恭毕敬,回到家还是千年老二模式。大部分男人都会动一些花心思,严重的就是马学武那样要和李宝莉离婚。一下就把李宝莉搞蒙了,最后又迅速凭女人的直觉和听强悍的个性捉奸在钟点房。电影里这时的处理时当李宝莉举起灭火器要砸门时,楼梯口有一人孩子正好叫妈妈,让她醒悟了一下,自己还有孩子,就感觉要冷处理,打110匿名举报了老公在嫖娼。后来李宝莉去单位领马学武,一番胜利者的模样,平日里在家耀武扬威时,马学武还还几句嘴,现在是怎么也还不了了 ,这个情节是李宝莉的闺蜜到他家做客时体现地淋漓尽致。其实我觉得作为女人,既然想拉回自己的出轨丈夫,待到他回到身边时,聪明的话就不要经常在唠叨外遇的事,这样作为男人也会感激她的。只是这样的女人太少了,还不如一拍两散,利利落落的。李宝莉是那种没有多少心机的女人,只有勤劳节省刀子嘴豆腐心。马学武的死再小说里让我吃了一惊,因为当时他已经把他爸妈接过来了,虽然因为这个和李宝莉闹架,最终还是留下来了,并且儿子那么小,怎么能说自杀就自杀呢。后来我想想,马学武刚开始因为警察抓到他偷晴,厂里把他从主任降到了普通工人,在得知是自己媳妇举报自己的当天,厂长又告诉他下岗的消息,事业工作对一个男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还有失掉这一切的原因是自己媳妇的举报,还有在家庭的没有地位,也没有办法让他去骂李宝莉,极端的做法。我和李宝莉的看法一样,没有责任的男人,脆弱的男人。忽然想起张爱玲的白玫瑰与红玫瑰,小说是两女一男,后来电影也是这样,男的在两个女的之间犹豫盘桓,到现代的改版,变成了两男一女,不得不说女强男弱这个问题,包括我这个单位,女的在一些场合说话做事自信满满,头头是道,男的就多少有些自惭形愧。在电影里儿子在这时已经和李宝莉有了巨大的隔阂,小说只是隐笔吧,我记不太真切了。马学武的人死,断送了家里的经济来源。李宝莉久从安逸的卖货员变成了扁担。下力气地活。 电影时直接调到了10年后,小说里讲到她是怎么熟悉这个挑扁担的,抢活的,都很让我落泪。不过,电影的十年比陈奕迅的要真,李宝莉明显的老了,脸黑了,腰也弯了些,走路也急嗖嗖地,和电影开始几分钟后搬到新家第一个晚上那种得意与富足感,很是鲜明对比。这十年的辛苦,撑起了这个没有男人的家,女性是小肚鸡肠的,但是终究是伟大的,抗压能力要比我想象的厉害的多,我在生活中已经在慢慢认识这些。李宝莉只是换回了儿子在考上大学后的最后摊牌,让自个娘滚蛋我看评论说这个孩子怎么白眼狼,我是能理解一个16、7岁早熟孩子的想法的,为了一个偏执的想法孤注一掷。如果世间真有李宝莉这么一个家庭,我相信孩子终归是要叫妈的。最后电影里,李宝莉用扁担从自己家挑起自己的行李 ,在楼下上了接她的车,并且还熄了火,李宝莉骂了一句狗娘养的,在后面用尽推着车,打着后,上车离开了生活10年的风水上说万箭穿心的家。关于来接她的建建,小说是交代这个男的一早就追李宝莉,有些痞子的基因,电影里就有一些太突然,虽然在之前有一些铺垫,但是在车上的戏码还是太快。后来我想想,电影小说中对建建这个人物应该塑造的不一样,电影里更偏重建建是在玩,直到后来看李宝莉是真有感情,才想要去李宝莉家楼下接她…… 小说里还有马学武的父亲,电影省略了,也挺好的。小说对李宝莉的闺蜜有许多的文字,电影里只是剪了一点镜头,用她说出了万箭穿心的房子风水。还有电影里儿子对李宝莉仇恨的铺垫一开始就在进行,小说比较晚了,这点电影做的非常好。 我先看过小说了,对电影要讲述什么有了免疫力,所以没有流泪,要是直接看电影,恐怕还是汇被虐的受不了。我觉得的,人一定要给自己活一部分,像李宝莉起早贪黑的挑扁担送货,挣下的钱都换来了什么,责任要担,但是自己的那部分一定要留好,到最后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经典语录 www.wenzhangba.com)

  《万箭穿心》观后感(七):箭穿万人心

仅是草稿。

1.看完电影的第一感觉:

因为评分高,所以看了这部电影。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内心最直面扑来的是这么个感受:十分憋屈,生活如果过成这样,真是让人“吃了死耗子”的感觉;但结尾女主的选择好像又让人有点如释重负,她起码真的为自己做了选择。剧中的所有角色都是“可怜又可恨”的真人一般。

2.

记得家人(尤其是女性),从电视剧《渴望》到各种描述

3.宝莉对?宝莉错?生活的选择让人为难…

看看豆瓣,各个视频app的评论,很多在品评女主宝莉到底是坚强的,还是自作自受的。

4.箭已经穿过万人心:

大家有从影片中的角色谁对谁错来看待电影的。有从选择婚姻伴侣要注意“对等”来看待的。还有

  《万箭穿心》观后感(八):一个没文化笨女人的混乱人生。。

一个没文化笨女人的混乱人生。。 1、宝莉和马学武的婚姻就是悲剧。互不相容的两个人偏偏要硬凑在一起,人生悲剧。 2、马学武过于羸弱的心理。既然有想法离婚,有想法换个女人换个活法,有何必在乎被报复后的后果?人生天地宽,偏偏去走了绝路。迂腐书生。 3、马学武还活着的时候,宝莉和孩子的关系就已经势同水火,但以宝莉的性格、阅历和知识储备,她根本意识不到。 4、马学武死后的十几年,宝莉依然没有为改善母子关系做过什么努力。以为只要靠苦力赚钱养家,家就不会散。对孩子缺乏情感教育和交流,孩子不领情,不知道母亲的辛苦和卑微人生,也不知道母亲为他付出了多少,更不知道他对于母亲意味着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宝莉做母亲已经完全失败,而大宝这个儿子,读书读成了状元,人格却完全分裂。

5、宝莉形象塑造上的分裂。初看上去,宝莉并不是那种吃不开的女人,不懂教育子女沟通感情也罢了,甘心情愿的挑扁担无论如何也不该。。

6、马学武宝莉尚且不满意,建建她能满意?看不出来建建对她是真心。如果考虑周全,宝莉会在高考之前这个敏感期,冒着被儿子发现我的风险和一个背景不太干净的男人相处?而且感情和建建的感情进步还源于一次强奸。。

总结:宝莉的人物塑造虽然不完美,但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女人的影子。 热情豪爽没文化,虽本性善良,却不懂如何过好经营好家庭。如此下来,只能是悲剧人生收场。即便最终貌似和建建走到了一起,却仍难保结局圆满。。真期待有一天,大宝参悟人生,能和妈妈回来说声对不起。然后天高云淡,让母亲安度晚年。

虽不完美,但感慨颇深。不装逼说些听不懂的话,片子还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给实实在在的四星半!

  《万箭穿心》观后感(九):你装作刀枪不入的样子,就要做好被万箭穿心的准备!

在外人眼中,李宝莉就是头母老虎。

在家做得了主,在外干得了架,

小事斤斤计较,大事骂骂咧咧。

她男人马学武,单位里是个有点权力的厂办主任,回家保不齐就会被李宝莉罚跪榴莲。

李宝莉把马学武压制得死死的,一点不留情面。

终于逼的有一天,马学武说要离婚。

分割线

可直到马学武自杀,婚都没离成,但在马学武心里这个枕边人早已形同陌路,甚至恨之入骨。

认识马学武的时候,李宝莉是个家境贫寒的城里姑娘,没受过什么教育。

她当时选择跟马学武在一起,图得就是马学武是个文化人,是个高学历的人。

但在李宝莉心里,始终觉得乡下出身的马学武高攀了她。

90年代的知识分子,确实是很被单位器重的。

分割线

李宝莉没押错,马学武事业一路平稳,做到厂办主任,还分了一套大房子,有电梯的房子。

活了这么多年,李宝莉终于有了自己的卧室,有了自己的独立卫生间,终于不用去公用茅厕闻着臭味,李宝莉想着。

李宝莉想着,托了马学武的福,才能过上这好日子,心里念叨着要好好对她男人,可神神叨叨的脾气总是逼得马学武透不过气来。

终于,马学武说出了要跟李宝莉离婚,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李宝莉就跟丢了魂似的。

李宝莉找好闺蜜哭诉,她就是想不明白好好的,怎么就要闹离婚了呢。

马学武提离婚的时候还真没有别的女人,但提了离婚后他还真的找了别的女人。

分割线
她叫周芬,已婚少妇,跟马学武一个单位。

在马学武眼里,周芬温柔可人含羞娇嗔,一颦一笑都撩足了他的心。

吃惯了辣的马学武,大概很想尝尝甜的,就这么地约上了。

这是马学武第一次出轨,却被李宝莉跟到了宾馆门口。

李宝莉想冲进去厮打这番狗男女,可撕破了脸,这婚还要不要了。

李宝莉知道自己是绝对不想离婚的,哭干了泪,她忍住了想砸门的冲动。

她要让马学武乖乖待在身边,带着对她的愧疚在她身边一辈子忏悔。

李宝莉报了警,匿名举报马学武和周芬卖淫嫖娼。

警察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把马学武和周芬带到了单位,单位找来了家属。

分割线

李宝莉深明大义地在单位领导面前,原谅包容了她的男人。

单位的人从前只知道马学武的女人是个母夜叉,却原来这般深明大义,佩服得五体投地。

马学武打心底里感激着李宝莉的大度,他充满了愧欠与内疚,他要好好对待李宝莉。

李宝莉知道她赢了,可靠愧疚挽回的婚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分割线

因为偷情,周芬被辞退,马学武被撤职换到了车间,在厂里马学武抬不起头。

在李宝莉面前,马学武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他用顺从来赎罪,却换来李宝莉地变本加厉。

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像李宝莉这种。

其实她是想和马学武在一起的,可她的刀子嘴总是在她们的婚姻上一刀刀划口子。

分割线

马学武的妈妈从乡下来投奔儿子,却被李宝莉的恶语相向,逼得出走了,也逼得马学武心里苦不堪言。

工作生活压抑得让他抬不起头,连自己的老娘都无法孝敬。

马学武生命中唯一的清净,就是可以待在儿子的房间里教小宝做数学题。

他开始怀念起那个曾经让他温存的人,他去找了周芬。

这一找,让马学武彻底了解了女人,也离开了全世界的女人。

分割线

马学武约了周芬吃早饭,真诚地告诉她,喜欢她。

周芬淡定地大口大口吃着面条,一改往日的娇嗔,冷冷地抬起头看着马学武:

马主任,你是个好人,可你一点也不了解女人。

周芬告诉了马学武当日举报的人是个女人,诘问马学武,难道没有怀疑过是李宝莉吗?

马学武将信将疑地去了当日幽会的宾馆求证,知道了真相。

他面无表情地回到了单位上班,而厂长却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这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分割线

马学武被选在了本次下岗名单中,他问厂长,为什么会让他下岗。

厂长告诉他,厂里在外面乱搞的人多的是,可被警察抓到,你马学武还是头一个。

马学武丢了爱情,丢了婚姻,也丢了事业,是谁把他搞的这么惨的。

是李宝莉,马学武绝望得跳了江。

遗书里,只字未留给李宝莉。

分割线

“人生真是痛苦,有些事情,我无法面对。

老娘,对不起,不能给你养老送终,还要让你抚养小宝。

小宝,对不起,以后数学题就要靠你自己做了。”

李宝莉不明白遗书里为什么没有话留给她,她和

所有人一样都以为马学武的自杀是因为被下岗。

直到长大成人的小宝,变成高考状元的小宝,发现了真相,与李宝莉对质……





在朋友眼中,李宝莉就是个热心肠。

对闺蜜肝胆相照,对同事照顾有加。

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个耿直woman。

她男人马学武自杀后,李宝莉扛起了照顾老人孩子的重任。

她要赚钱养家,她要让儿子小宝有出息。

李宝莉辞掉了卖袜子的营生,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养活不了这个家庭。

李宝莉决定跟何嫂一样在集市里给人挑扁担,换现钱,腿脚勤快点,每月赚个一两千不是问题。

那个时候,物流还没风靡,“快”和“递”这两个字还没凑在一起,集市里的货物搬运全靠这些扁担苦力。

分割线

李宝莉扛着扁担早出晚归,赚来的辛苦钱,都上交给婆婆。

李宝莉知道自己顾不上家里,婆婆虽是乡下来的,但婆婆是退休教师,小宝的功课全指望着她用心辅导,小宝的饮食起居也全靠着她悉心照料。

只要儿子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有出息,现在吃再大的苦也乐意。

李宝莉每天赶着星辰出工,伴着月色回家,每晚只能就着婆婆留给她的剩菜,扒几口饭,沉重地睡去。

这些年来,李宝莉没给自己添置过新衣服,脸上也开始爬满皱纹,两鬓渐白。

分割线

领李宝莉进扁担门的何嫂受伤了,李宝莉向婆婆开口要了一千块钱资助何嫂,婆婆嫌隙了几句。

婆婆叮嘱李宝莉等小宝高考完满18周岁了,就把现在的房子过户到他名下,至于你李宝莉到时候想改嫁的话,也不会拦着你。

李宝莉内心酸楚,拼死拼活维系的家庭,从来就没把她列为亲人之一,但是她安慰自己,小宝是自己的亲儿子,总不至于把亲娘赶出去。

小宝没有辜负李宝莉和奶奶的期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童年的阴影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

他从不像别的小孩那样欢声笑语天真无忧,在他心里他一直原谅不了剥夺他幸福的罪人——李宝莉。

但起早贪黑的李宝莉,从不知这个十几岁孩子内心的汹涌。

分割线


李宝莉在集市,很吃得开,帮她的人不少。

其中一个叫建建的混混,就跟李宝莉很铁。

建建蹲了好几年大牢出来,所有人都躲着他,就李宝莉对建建依旧是友谊不减。

建建靠着混的本事,买起了面包车,想搞物流运输,他也想跟李宝莉好。

在一次送李宝莉回家的路上,建建强行得逞了。

你要说李宝莉不动心吧,她其实是动心的,但是她不能,她的使命还没完成,怎么可以考虑自个儿的事儿。

分割线

小宝高考前夕,李宝莉没去挑扁担,只想在家陪陪小宝。

可她才发现,除了给婆婆钱和给小宝买点好菜,她跟这个家庭根本无法插得上话。

多年来,小宝的身边就没有她的身影出现,李宝莉的身影是化作小宝吃穿用的东西来实现陪伴的,而当她活生生站在小宝面前时,招来的反而是反感。

婆婆劝李宝莉高考这几天就不要回家,省的招小宝心烦,影响小宝发挥。

只要是为儿子好,再大的坑,做母亲的也会跳。

无家可归的李宝莉,住到了建建那里。

分割线


高考前一天,李宝莉正在给建建擦身子,被突如其来的小宝撞见,小宝指责李宝莉,砸破了建建的脑袋。

小宝冒着大雨来找李宝莉,无非是因为婆婆发烧住院,无人照料,这种时候想不到亲妈居然在外和别的男人鬼混。

李宝莉自责万分,生怕影响了小宝明天的考试,不停地跟小宝道歉。

还好,这场意外并没有影响小宝的发挥。

小宝得了高考状元,扬眉吐气。

以为苦日子就到此结束了,李宝莉万万没想到,自己抚养大的儿子居然长成了一头咬她的狼。

分割线

小宝告诉李宝莉,自己已经能独立了,房子归他,让李宝莉离开这个家。

李宝莉不甘,到天台与小宝争辩。

哪知小宝道出自己调查过父亲死因,为什么父亲没有留下遗言给李宝莉,寻着这条线索,小宝在父亲的书里找到了周芬的照片。

在与周芬的交谈中,小宝明白了,父亲当初选择自杀并非完全因为下岗,而是被自己的母亲举报让父亲身败名裂。

李宝莉愕然,也许她从没想过,是她自己逼死了丈夫。

那一晚,李宝莉彻夜未回这个感受不到温暖的家。

分割线

在江边游走了一夜,李宝莉看着那些青春期的小孩在开心的拍照玩耍,突然意识到她的小宝,从来没像这些小孩一样开怀大笑过。

是她错了,如果她的离开能让小宝开心,李宝莉有啥做不到的呢!

第二天她回家收拾了行李,将房产证交给了婆婆。

李宝莉用她的扁担挑起了两撮行李放上了建建的面包车,远处的小宝,看着李宝莉的离开。

建建的车熄了火,李宝莉下车推了推,车子缓缓驶出院子。

就这样,李宝莉离开了这栋风水上被称为”万箭穿心“的房子,自始至终,她都没埋怨过这房子的风水。

大概在李宝莉心中,日子就像这熄了火的车,推一推,还是能过下去的……

分割线

后记:

本篇和上篇是根据电影《万箭穿心》写的内容,因为觉得电影不错,就去看了作家方方写的小说《万箭穿心》。

电影版本保留了李宝莉人物的刻画,精简了一些小说中的人物,比如在小说中李宝莉的父母和公公都存在。

电影版本删去了李宝莉腿受伤和李宝莉被小宝逼的去卖血筹钱的情节,相对来说小说中公婆和小宝更加地白眼狼。

电影版本最大的人物改编就是建建,小说版的建建比较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电影版的更接地气,但是电影的建建真的演得很不错。

最后就夸下女主角颜丙燕,百度上能搜出来她是孔子四大弟子之一颜回的后裔,演技真的是把李宝莉演活了,凭借“李宝莉”这一角色,拿下了不少最佳女主.

李宝莉的角色让我特别感慨,家庭里面很多事情都不能用对错去分,婚姻里面的双方也无法用好人坏人去评判,即使是两个好人结合,也未必会得到好的婚姻。

以前总觉得,是没有爱导致了家庭缺失温暖,看了这个片子突然明白,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没有爱,而是爱用错了表达方式。

我们往往忽略了,对的爱是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能力。

  《万箭穿心》观后感(十):亲人的伤害——各自的无奈

造成“万箭穿心”的这个局面是谁的过错。
    在观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看的我颓废至极,一个软弱的丈夫,一个强势的妻子,造成这种状况又是什么呢?过错不是个人行为,产生这样的局面是双方的。
    第一,马学武的过错,自己的软弱所以妻子会强势,而妻子的强势又会使自己难堪不舒服,马学武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呢,即是 一个字“忍”,可是忍到一定程度就是爆发,于是马学武提出的离婚,这种方法做的对,但是呢,错就错在自己在未离婚之前找了一个小三,最后在知道自己被警察捉奸在床是由于妻子的告密,于是认为自己的人生毁了,跳江自杀。在这里,我认为是最大的一个过错,有了问题不去解决,而是选择逃避,这是属于马学武的典型特征,但就是这种特征让我讨厌,我很讨厌因为逃避而自杀的人,把孩子和母亲扔下不管不顾,自己的责任呢?
    第二,宝莉的过错,她的性子带着不管不顾,强势的过了头,凡事有个度,所谓的家庭经营之道,宝莉没有,宝莉完全不谙此道,所以不会给马学武在外面留取面子,不会在领取马学武回家之后有技巧的对待,不会让老人无以为家,更不会教育孩子。但是,有一点,我还是很赞同,看见丈夫跟小三打电话去取报卖淫嫖娼,既然人家敢做,那么就应该让对方知道自己也不是好惹,但是,为什么不离婚呢?如果在把马学武领回家时就商议离婚、各自归东西不是很好嘛?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