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超脱》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超脱》影评10篇

2017-10-15 21: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超脱》影评10篇

  《超脱》是一部由托尼·凯耶执导,艾德里安·布洛迪 / 马西娅·盖伊·哈登 / 詹姆斯·肯恩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脱》影评(一):随感

Adrian好帅...他的样子和气质果然还是适合演这种blue而优雅的角色。

片子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人间师格,看着电影然后更加理解我以前的一些老师,看着一个个废物的生成却无能为力的那种孤独感和无助感。在一间不那么好的学校当老师真的不容易啊,要么已经麻木,无视学生的沉沦。否则,只要有点师心,相信都会为自己的无力而痛苦

”不在乎多么容易可以办到啊,但是要去在乎的话,却要花百倍的勇气努力。”绝望的教师对沉沦堕落的学生发出的最后的咆哮。

有着悲伤过去的Adrian已经尽他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人,但是最后发现,自己根本不能拯救他人。而且,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问题啊。

It's gonna be ok.

It's gonna be ok?

  《超脱》影评(二):我们都想从这复杂的世界抽离

这部电影的帅气男主——亨利·巴斯——是一名嘴上说不要,行为却十分实诚的美男子。
  尽管他说他只是一名代课老师,他的责任只是授课教学,并不想和同学沾染上什么更大的因果,始终想和他的学生们保持距离感,可是,偏偏他是少数几个可以走进学生心中,不仅传道,而且还塑造他们人生价值观的人;

  《超脱》影评(三):当你开始关心别人,微不足道的一个举动,都需要勇气

亨利,一个在城市中流浪的临时教师,靠着在各所糟糕的公立学校教书获得的微博工资维持着自己的生活——而事实上,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能怎么样。他有一个神神叨叨说胡话的外公,有个吃安眠药死去的母亲,还有像鬼魅一样萦绕不去的痛苦童年。在电影不断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实他最终核心的伤痛核心,是因为外公强奸自己女儿。有影片说他是外公强奸了自己的女儿而导致亨利出生,也有的说,母亲为了保护已经出生的亨利,把他关到房间里,避免他看到外公犯下不可原谅的错事的过程。

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部灰色,悲观,充满挫败,绝望的影片,但只要男主一出现,你总觉得在他什么得到一丝温情,不管他什么影片中怎样的道德羁绊和人生的隆冬。

影片一开头,是一些老师的独白,他们诉说着自己是怎样当上老师的,又是如何在学校里呆这么多年,他们说了自己当学生时困惑,还有自己的做老师的感受。有些是因为嫉妒朋友有年假可以修,有的是因为自己堵在车上而当老师的朋友早已回到家吃热腾腾晚饭而感觉不爽,才当了老师。有些是因为自己找不到工作,又不知道要干嘛,在父亲的建议下就申请了暑假老师机会,结果移交书就是二三十年。有些人喜欢,有些人特别讨厌当老师,也讨厌学生。

到了亨利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四处晃荡,无所事事,只求在学校之间来回的打临时工。这样做是因为他——由于自己私人的独特成长经历——具备一种天生的包容别人,鼓励别人,把他周围的问题人士从精神泥沼中拉出来的能力,一种超凡的善良。只要他察觉到学生们在感情上开始有那么一点依赖他,他就申请更换学校,到另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地方去生存。

在影片里有一段说到过为人父母观点,“在试图成为父母之前,人们应该先确定自己达到了那个标准,不要在家里搞实验。”说的是父母,其实也是在说亨利所在的教育行业。电影的导演想强调的不过是,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在教育别人的时候,其实根本就没有人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去跟人交流,怎样面对一个有才华的问题学生,怎样面对自己身边的人,这些都是人在经历人生和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一步步学来的,因为没人教你:该如何展现你的生命力;关心别人时应该做到些什么;一个人年轻或老去的人,内心应该丰富到何种程度才足够去关心另一个人,去对另一人的真实痛楚感同身受。这是很难做到的,就算是教书育人的老师。

而每个人老师的心理都是错位的,都在体制内苦苦挣扎

认识已经是种错误,那了解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至少亨利是这么想的。

用加缪的一句话打开了整部电影,概括了整个电影的主题。电影开头,亨利在午夜空荡荡的街上闲逛,思绪纷飞,自言自语。后来他进入一所新的学校,是一所很烂的公立学校。这里的学生不好好学习,家长们也不怎么关心他们的学业,只是觉得人在这里混大了就可以去社会上工作了 ——这种隐形的抛弃让人易怒,所以这里的学生普遍肆无忌惮又互相伤害

亨利在学校里第一天就遭遇了学生的侮辱——这是他们的惯常伎俩,当人们选择伤害一个人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就会用与真实自我分离开来的机械化的应对方式,美其名曰“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实际上,他们只是选择了某一类人都会做的事而已。

当一个常年不及格的女学生被叫到教导处之后,刘玉玲饰演的老师问:

嗯,你看你的成绩全部都是不及格,想来你也不想考大学了,你打算做什么呢?

做模特,加入我男友的乐队。

那么说,你不在乎。上帝啊,你知道没有技能只能在85%的最低层的工作里鬼混,而这些工作会在未来的很多年后被机器人完全替代。别说做模特了,你知道你能做什么吗?以后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和男人厮混,一旦你越来越老,很多事情就变得越发不可控制,情况只会越来越糟,你难道看不出来吗?

影片的中段,身处僵化教育模式学校里的亨利,仍然不知不觉地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教育着那里的每一位学生。这里的教育,指的是,与他们做朋友,听懂他们心里的心声,发觉他们的才华而不嫉妒,尽量用语言或者说诗歌的方式去聆听每一个人,让他们至少能够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听他或别人说完话。这是极端重要的,因为有些时候学生们不知所措,觉得周围充满了噪音,甚至连自己的心声都被自动屏蔽掉。

就在这时,亨利遇见一个女孩瑞贝卡,她是个雏妓。

亨利已经连续两三次遇到她了,一开始遇见她,她正在公交车上服务她的客人,后来客人没给钱还把她的嘴打破了。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亨利在车座上泪流满面,被童年的惨痛和现实的中的悲剧(也就是这个女孩堕落成一个妓女的事实)困扰住了。

公交车停了,女孩跟着他下车,一路追着他走过去。她勾引他,说刺激人的话给他听。他不想跟她任何更多的接触。于是女孩就说“嘿,伙计,我感觉你的问题比我多多了。”亨利在与自身之外的世界的联系的过程中,他本身是抗拒的。对所有人都一样。因为他知道,甚至坚信这一点:伤害一个人实在太容易了,但“没有机会去弥补和重来。”

后来,亨利还是把女孩带回了家。他让她睡在床上,他在客厅里打地铺,再后来他们关系更进一步时,他带她去做血检。检测艾滋病可能性,女孩则带他去文具和礼品店买礼物,之后,他们坐在停车场门口互相交换了“礼物”。这是整个电影里最温情的画面之一。

后来,亨利觉得这份依赖太深入了,决定把女孩送到青少年抚养中心。那里才是她去的地方。女孩当然是不愿意,她哭着喊着被教养所的工作人员带走了。

紧接着,亨利回到学校。学校里有个女学生,梅瑞迪斯,很胖,有自卑情结,会照相,还会有自己洗出来的黑白照片做拼贴艺术。而梅瑞迪斯的父亲称这种艺术是“不学无术”。“你就不能干点阳光的事情吗?”这位父亲粗暴的声音在梅瑞迪斯的脑际回响,语言暴力已经深入梅瑞迪斯的回忆之中,正在那里对她狂吼,对她的自我认知和人格构建制造着极大的阻碍和伤害。

当亨利回到学校继续教书,而他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温情,让梅瑞迪斯感动的同时又更加依赖他。可当梅瑞迪斯单独在教室里与亨利说话时,可能是因为正站在旁边,从教室门的小窗口上看起来,像是靠得非常近了——是师生之间不该出现的距离。学校里那个与亨利关系很好的红发女老师突然走进来,企图阻止“亨利正在对梅瑞迪斯做的事”。她以为亨利在诱导梅瑞迪斯,想要保护她的学生,而这件事,在梅瑞迪斯自卑、脆弱敏感的艺术心灵看来,完全是一种自我的暴露和侮辱。她没有做辩解就跑出去了。

结果,梅瑞迪斯决定做蛋糕给大家吃,就在某天的学校大门前的广场上摆摊迎接老师和同学们。她说她做的粉色的有笑脸的蛋糕是给亨利和所有人的,黑色的没有笑脸的是留给自己的。亨利说好,到时候他一定去。就在那一天,梅瑞迪斯已经非常绝望,她吃下了自己做的黑色蛋糕,中毒倒地,嘴里吐着血,被赶来的救护车拉走了。

在电影里,伤害就这么毫不经意,有时竟是包裹着善意的心肠而来的。

经历了这么多后,亨利还是决定去青少年抚养中心看瑞贝卡,这是电影里最温馨的一幕。或许是因为,无论怎样,我们都太脆弱,太容易表现出善意却又被自己的这一善的举动而吓坏,毕竟我们所知的世界,是一个需要温情又人人避让这种温情的世界。

在这里,亨利对瑞贝卡的并不是爱,只是希望能带给别人更多的温情,他小时候没感受过的,只要是他做到,他都尽力传达给他人,而瑞贝卡却以为这是爱。或许瑞贝卡是对的。

  《超脱》影评(四):真正意义上的超脱?

相比于其他负能量的电影 这一部还不算负能量最大的 。但对于我来说 这部电影 很贴合我最近的生活 人生.还有 情感状态

虽说从一部教育成长篇看出爱情之间男男女女的关系有点不可思议 我也无法说明 。但真的 看完这部片后 我感觉我的心脏被攫住了一般 现在回忆起来 写影评 胃靠心脏的地方隐隐绞痛

尤其两个场景:

在Meredith的那个自杀独白 决定去死之前 把曾经的作品 那些父亲认为不积极向上东西 一一剪掉 拼凑 而Meredith 就在这些“折磨的灵魂”的照片前 放弃生命

  《超脱》影评(五):感想

觉得片名将Detchment译为 超脱 不妥。人最终都以某种方式达到某种意义上的解脱,但超脱和本片的detechment的区别,则在于解脱之后。超脱,在解脱后的情感应是超然而欣慰的,至少是内心宁静的。而本片中的detechment则是呈现一种 冷漠的抽离感。从刚开始男主与黑人学生冲突时就说到过I'm empty.到最后一场,坐在狼藉的教室里念爱伦坡 厄舍府的倒塌 ,这种冷漠的抽离感始终是影片的主题。

探讨的重点就落在这 冷漠的抽离感 之中了。为什么男主会产生这种抽离感?应该说在影片中反映的社会事实是最主要的原因。男主的悲剧性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美国公立教育与教师的现实窘境,第二是男主本人的悲惨遭遇,这两者还是指向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底层。影片没有给出也无法给出解决方案,当然这既非其义务更不在其能力范围之内,所以影片的重点则转向这两处:一是揭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带来的严重后果,所有人物的悲剧抑或龌龊都与制度密切相关;二是探讨小人物在不幸命运中的挣扎与探索,主要落在男主身上。

男主拥有与处在叛逆心态中的年轻一代的沟通技巧,也有耐心和责任感。他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既出于某种同病相怜,又是出于爱心和责任感,身为教师的职业抱负。一位优秀的教师,但他力所能及,也仅仅到此而已。 就像一个穷牧师一样,我给的了你圣经,但给不了你面包。这种无力最后造成了detechment。

给8.5分,还是止于揭示和批判上,问题反映的很好。可能是期待过高,觉得前面一直吊人胃口,结局却有点鸡肋,感觉既没给答案,也不够震撼,少点感觉。

可能译成 人间师格 更好一些吧,虽然有点油但是比 超脱 来的要好。

  《超脱》影评(六):detachment

太久没有接触到这种纯暗黑系电影了,看完之后还有在观看的过程中心里都会有太多话想要对它说,但又被自己局促的理解能力和捕捉能力所限制。但我还是会尝试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和感觉。
先从拍摄手法来分析,有两点是我特别欣赏和赞佩的,第一点就是在人物或者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导演用了一种在我看来比较新颖的艺术手法——穿插手工绘制漫画——用它来表现并刻画当时人物扭曲挣扎,甚至是黑暗的心理世界,以此来辅助影片所要传达的引申内涵;第二点在于部分镜头的晃动,观众在观影期间更加习惯于平稳缓和的镜头,镜头的摇晃感和晕眩感会让他们不适,头晕甚至是急躁,但这正是导演所要呈现的一种视觉晕眩感,他将摇晃镜头安插在人物内心最不平稳的时候,从而让观众和人物能在此时此刻此景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共鸣。这两点仅属于我个人的观点,也是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所加之于我的感受。
这部影片也许把人生的痛苦,不幸,挫折过于夸大和扭曲,让人看完之后久久都无法释放深深压抑在灵魂之上情绪。我不太赞成将生活的一点点压抑积累,就好比气球,压力过大总会爆炸,但我咱成男主传达的一种释放压抑的方法——写作 好与不好,痛苦开心,只要将它幻化成文字,将它刻画在纸张上,压抑感会随着你落笔的瞬间逐渐减缓。也许当你有一天再回过头去看自己当时的心路历程,会觉得好笑甚至是幼稚。所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吧,尤其是没有倾诉对象的人,你的日记会将是你倾听者,会是你长久的陪伴。
最后还有关于不良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我只想说,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零分的父母。如果父母在对孩子的到来还处于迷茫的状态,那就当个天使,亲自送你的孩子去世界的另一头,因为你赌不起。

  《超脱》影评(七):无人超脱

我们都是病人,都有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心理疾病。无论自认多么乐观积极的人,亦有其阴暗面,一直被压抑、隐藏的阴暗面。而那种压制着它的力量,便是爱、理解与包容。

Henry说,“We all need something...”

We need love and understanding.

Erica与Meredith的生活原本都是黑暗而抑郁的,直到Henry出现。善解人意的他仿佛一束光,微弱地照亮了这两个女孩的生命。于是她们便以为,她们爱上了Henry,她们需要Henry,她们不能失去Henry。但Henry明白,我们需要的,是爱与包容,而非某个人。"she doesn't need me..."没人能真正拯救谁,除了那个人自己。

遇到Henry之后,Erica从一个行为放荡失去尊严的雏妓,变成了打扮干净整洁,会为Henry准备早餐晚餐的善良女孩;Meredith亦收获了一些自信,逐渐变得开朗。她们的阴暗面,因得到了爱与包容而被压制。不同的是,Erica在离开Henry之后并未在一次放任阴暗面占领自己的心,而Meredith却在一次堕入黑暗,甚至选择了自杀。她未能拯救自己,便渴望用死亡来获得解脱……殊不知,这世上,无人能得到超脱,无论活着或死去、灵魂或躯体。

电影中的教师实在令人同情,一个个在无法拯救学生与无法摆脱精神压力的泥潭中挣扎。当家长与学生的三观都已扭曲时,老师的存在其实毫无意义了。用理性与知识说话的教师,在是非不分、不讲道理、失去理智的人面前,能有何作为呢?正如王小波所说,“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学生的堕落,只能归咎于世上有太多只会繁衍后代而不懂得如何去做父母的人类了。这样的生育,比杀人更甚——把一个人带来世上,然后毁了他的一生,我想不到还有什么比这事更恶毒了。阴暗的上一代繁衍出阴暗的下一代,而等级化的教育体制又将所有的阴暗推入同一个圈子,由此,恶性循环。

一直信奉荀子的“人性本恶论”,也觉得这个世界不会好了,没人能得到救赎。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做个乐观的人,开心地活下去。见过这个世界的压抑与绝望,才能更珍惜眼前微小的希望。我不奢望超脱,只愿,我有爱的人,亦有人爱我。

  《超脱》影评(八):求解惑

有几个疑问想讨论下:

1.影片不应仅仅局限于教育体制吧?我觉得这是在把很多道理放在学校这个感情都很纯真而不像社会那般复杂的环境里吧?

2.男主的姥爷不应该只是爷爷吧,影片并未提及他的父亲,他姥爷临终前透露对他妈妈做了很可怕的事情,结合一些闪回镜头,姥爷也许是他爸爸?病床前有一张照片,一个卷发小孩抱着一个婴儿,暗示姥爷性侵幼女?

3.艾瑞卡问及你为什么在公交上哭,男主闪回的是她妈妈的映像,而当时艾瑞卡正在给一个老男人bj,是不是也侧面印证他看到她妈妈给老男人bj过?

4.最后的虚实转换,以及男主独处一室的独白,是他在精神病院还是什么地方呢?

  《超脱》影评(九):超脱

托尼·凯耶说:“我很喜欢在影片中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而《超脱》就讲述并探索了教育问题。我在影片中所关注的这些问题,都能算的上是大问题、道德问题。比如那部我没能拍完的《黑水船运公司》,就是一部讲述环境问题的电影。拍摄电影,对于我来说,绝对不仅仅是提供一种娱乐的产品,我更希望能在电影中展示出人们的道德观和这种社会问题所带来的家庭问题。除掉教育,《超脱》还是一部家庭电影,无论是男主角还是三位女主角,都在寻找一种家庭的情愫。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家庭就是一切,就是生活的全部和未来的希望。” 很多人认为托尼·凯耶的影片非常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画面表述和镜头语言上,几乎一眼就能将其与其他导演的作品区别开来。可是,托尼·凯耶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的这种“风格化倾向”,并不是刻意为之的,而只是一种追求真实化影像的结果。他说:“我并没有要把自己的影片拍摄得具有某种特质,所以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认为我的影片很风格化。实际情况是,我只是希望把事情的本来面目展示给你看而已。我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太多的关于画面风格的事情,只是想着要把环境、人物、事件等等内容交代清楚。拍下来人们的哭啼、笑声、恐惧、低语,所爱的和所恨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这样,电影才有意义。对于我来说,镜头既是显微镜又是望远镜,它可以被用来研究一切关于人的食物。这就是我拍摄电影的一贯的原则。”

  《超脱》影评(十):生活与人性

影片的主人公亨利·巴赫特是一个有着与学生进行某种情感交流天赋的老师,但是他却选择了埋藏这种天赋。为了避免和学生或者是自己的同事产生什么"情感交流",他选择了做一个代课老师,在每个学校都只呆很短的时间,然后就离开。

不久之后,来了一份新的工作,把他委派到了一间落魄、没有管理者的公立学校任教。这里的学生目中无人,教学工作极难开展。亨利的才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他很快就成为了这所学校的模范教师,并且成为了处在反叛期的青少年的偶像。在和自己的同事、学生以及他从街上救回来的少年之间产生情感连接之后,他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而且亨利还在这个看上去冷酷无情的世界中看到了美丽的生活和人性。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超脱》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