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时对那时错》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这时对那时错》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0-18 21: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时对那时错》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这时对那时错》是一部由洪尚秀执导,郑在咏 / 金敏喜 / 尹汝贞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一):净胡说,净胡说。

我眼中的洪尚秀:来回拉动的镜头,一下推到脸部的特写;男主角不是导演就是作家怎么得也能是个文化工作者,能说,不一定是贫嘴就是那种善于用假真诚打动你的那类人;女主角都挺文艺气息,好看,笑容真诚,透着机灵,安静的时候眼睛里有点小忧郁;俩人都爱喝酒,酒馆是必须的场景,男主女主一定要有点小暧昧不明的感觉,男的都想和女的上床女的也是一副半推半就的样子;最终多半都是一场意外的邂逅,永远不会再有以后的,一个并不完美戛然而止结局

每次看洪尚秀的电影,总觉得这家伙是不是就是在拍自己的那点事啊?要不就是他平时没事yy的那点事,反正他电影的男主角身上总感觉有他的影子,然后我们大家陪着他一起在电影里yy。

这样的导演也就是在韩国吧,天天给自己拍mv还能获奖,还有人给投资,想想就觉得他真是命好。不然来我们天朝拍拍试试,一部电影票房没赚钱,投资方就能给你骂出祥来。还想作者电影,别妄想了,必须迎合观众口味,必须接地气,里面必须小鲜肉,男主鹿晗吴亦凡李易峰杨阳选一个,女主得选个傻白甜,女二得肯露的,说什么都没用,看的都是大数据!

所以现在国内写书的,画画的,摄影的,唱歌的,演话剧的都能来拍电影。为啥?因为有大数据啊,别管会不会电影语言,也别管故事多拙劣,只要主演找的好,票房就少不了!看似蓬勃的电影圈里有多少是禁得起时间沉淀的作品呢,又有多少是数据吹出来的泡泡呢。第五代第六代也不能免俗,谁又理电影情怀艺术操守,没票房下部片去哪里扎钱啊。

不说国内,回到这部电影的本身。一个闷骚导演遇到一个女绿茶,俩人一些个小眼神立刻开启了内心悸动的小野兽,暧昧的搭顾,你一句我一句开始互相夸:

男的说,小姐啊,我看你太美啦,脸儿好像一朵花,看的我心儿都醉啦。

女的说,大哥啊,你说啥,叫人家多不好意思啊,你的眼睛往哪看哪?

男的说,大妹砸,别装啦,看你口水都都流下啦,咱们找个地方快活吧!

女的说,大哥啊,你也不差,眼珠子都要掉下来啦,好好好,都听你哒!

好一部淫声浪语的东北农村二人转喜剧故事啊,当然导演没有我这么恶俗和低级趣味。

他用克制的压抑的方式表达了一对男女偶然的一次邂逅,然后他又克制压抑的把这个故事从头再讲了一遍。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二):朝三暮四,看两次失败的约炮

第一次听到了“尴尬美学”这个单词。男女情缘,大多由途径偶然的邂逅,小心翼翼的试探,模棱两可的暧昧,彼此三观的重叠或交错。最终产生心心相印的情愫,或分道扬镳的擦肩。中间必定夹杂着各种错位的困窘,言语的冒失,找不到话题的冷场,和观念向左时的难堪。这种过程是人与人的交往中必然出现的阶段,如果是男女之间,根据最终结局的不同,在时间的尘封中,会发酵成各种或酸或甜的回忆
整部电影都在描述这种尴尬的气氛中缓缓流过,几乎每个场景都是一镜到底。在某些用心的时刻,才会给男女主角一个渐渐推近的特写,看着他们脸上一闪而过的那份不自然,如同我们心里同样的若有所失。电影分两部分,几乎雷同,只是个别用语的变更,男女态度的站位,产生了多少微妙的变化。它又不同于《蝴蝶效应》,细节导致全局大变更。看惯了韩国电影紧张刺激的场景调度,忽然来了这么一部节奏缓慢的电影,多少有些不习惯。但沉下心来观赏,像剧中那变幻莫测的天气,最初貌似温暖如春,却渐渐的下起了雪来。那些在爱情失落的男女,呼进去的都是勇气,呵出的却是冰花的叹息。
之前看过《小姐》,对女主金敏喜有了深刻的印象。她是内心很有戏的演员,甚至有点让人深不可测的害怕。总觉得外表甜美文静的她,是不是怀着多少不可告人的阴谋。男主最初和她聊天,就是所谓的搭讪吧,几乎是兜着圈子找突破口。她又步步为营,句句有把话聊死的节奏。看得我如坐针毡,尴尬癌这个时候几乎要爆发。还好男主有文艺片导演这种艺术家的光芒,在大家都是文化人这张名片下,才好歹打开了一扇门。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什么区别呢?不妨来谈谈求偶这种动物的本能。雌性在发情期散发特殊的体味,成为吸引雄性雄性的来源。然后雄性就围绕着雌性展开攻势,上蹿下跳的炫耀自己的能力,如果遇到竞争者还会大打出手,最终赢得交配权。动物界里但凡花枝招展的都是雄性,如鸳鸯的羽毛,孔雀的尾巴,狮子的鬃毛。所以雄性一定要懂得展现自己的魅力,才有希望抱得美人归。而第一第二部讲的都是一个话题。
“约炮”。
男女攻防,男攻女守,格局没有变,只是套路不同。
按照最近很流行的说法,男女之术,全是套路。第一部分,男主的套路是高姿态,用长者过来人的身份去诱引对方,说话迂回曲折,在这个鸡蛋面前左右摇摆,找她的缝。男人赞你漂亮言下之意就是你符合我的审美观念,你在我的“射程之内”,小心我要将你锁定目标。一手捧一手压,循序渐进不动声色的把女主搓成了香甜可口的汤圆。只是就要入口的时候,被女主的朋友们一个不经意的话题戳中了死穴,他结婚了,他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你可以看到镜头就这么拉近到女主的脸部,吃惊,失望愤怒,不甘心,落寞…加上眼里闪烁的一点泪光,教科书般的表演。这又是尴尬至极的场面,我们最怕遇到的事件,也许你我都经历过类似的,导演用电影把它栩栩如生的重现在眼前,看得真是又难受又过瘾。
第二部分的区别在于男主的套路变了,他以退为进,主动承认自己喜欢女主,我结了婚了到我这爱上你了哎呀这如何是好啊,一种真小人的姿态。这种套路一开始必然要碰点钉子的,于是更多尴尬的表演就由男主来完成,被呛得语无伦次,说话结结巴巴,手足无措,眼神飘忽不定,频频利用香烟来做遁道…不同性别的人,在同部电影里应该都能感受到属于自己那部分的尴尬,这也是电影的奇妙之处。
酒在电影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酒让人麻醉,让情绪放松,让警觉降低,让你的心里话能有了想说的冲动。可以说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酒戏,它是男女感情升华最重要的一节。之前那些什么喝咖啡喝要枣茶喝香蕉牛奶都是幌子,要通往男女极乐世界,酒必不可少寻欢作乐岂能无酒? 女人不醉,男人没机会啊。第一部分男的喝的恰到好处,女的喝的有点高。男人想说的说了,不能说的也没说,于是女人被撩得一塌糊涂。第二部分男的喝多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脱的裤子都脱了,女的倒是一副冷眼看众人的神情,看看男人这裤裆以外还有多少把戏。这一段,颇有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味道。
第一段的结局,男的狩猎行动告败,女人消失了,来了个不明就里的朋友。他一股子怨气无处可发,就扔给了第二天堵抢眼的作死主持人。
第二段的结局,男的等了半宿没守来兔子,也只能摸着鼻子灰溜溜的回酒店,女主却第二天有来看他电影。两人有一段温情甜蜜的告别,好像恋爱的感觉
这时对那时错,这时错那时对,首尾呼应,结构巧妙。仿似“朝三暮四”成语中那些猴子们,结果是一样的,享受的是过程。用酒灌醉女人只是一时之能,用人灌醉她,才是至高境界
写到最后讲点电影以外别的东西,我一开始以为这水原离着首尔十万八千里,从此一别讲生死两茫茫。所以男主哭的如丧考妣,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结果一查地图,哎西八,这两地不过隔着八九十公里,一小时车程,你若两情有意,做个《周末同床》 又如何?
说到底,还只是想约炮,混个露水情缘罢了。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三):让人乐此不疲的“大家来找茬”

想起看《这时对,那时错》完全是冲着金敏喜和洪尚秀,两人合作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今年年初在柏林拿了大奖(“最佳女演员”),加上影片一直与二人的恋情捆绑宣传,也是搞得满城风雨。而对《这时对,那时错》的剧情或影片特点则一概不知,只是好奇心压倒了一切,直奔两人名气而来。
“裸看”的后果便是当前半部分结束、后半部分开始,对着两部分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情,我只有一脸懵逼,甚至以为放错了资源……看过影评后才明白,这个“大家来找茬”的特征,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迫不及待地再刷一遍,才get到导演的良苦用心并付之会心一笑,在其中品尝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织中如“蝴蝶效应”般妙不可言的滋味。
先看前半部分的故事开端:
在行宫内,导演咸春洙遇到了美女希静。
导演看美女旁若无人地喝牛奶,便主动搭讪:“好喝吗?”希静意兴阑珊,平淡回答:“嗯,是香蕉牛奶。”“你在这儿干什么呢?”“我看起来像是干什么的呢?”“……”
接着,导演似乎不经意地说出自己来水原的目的及导演的身份。希静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冒,随口敷衍了一句,导演却紧追不舍。“你刚才说什么?”“我什么都没说啊,我只是在喝牛奶。”“哦,原来什么都没说啊……”
希静似乎察觉到导演的失落,不情愿地问起导演的名字。一来一往,直到她说出“您是咸春洙导演?很有名气啊!”这才让导演兴奋起来,主动站起问好。
几个回合下来,导演身上的虚伪与世故在不经意间流出。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世上的大多数人。
同样是这个桥段,在后半部分中却有了微妙的变化。(恰恰在变化开始时,影片的BGM悄然响起,似在提醒观众:“演出开始了!”)同样的台词,同样的搭讪过程,却没了先前的尴尬,氛围变得融洽了许多。主要原因在于导演没了之前的浮躁,心态变得闲适平和。
当希静问道:“你是导演吗?”对方也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对,是啊。”此后并未刻意停留在这个话题上,反而将注意力转向希静:“你是做什么的呢?”希静不太想谈自己,又将话题转向导演。知道了对方的大名,不由得站起,走近对方表达敬意。导演则绅士有加,不卑不亢,主动握手。二人互相表达歉意,表示打扰了对方,继而聊得行云流水,毫无羁绊。导演不装深沉、直来直去,希静也卸下心防、有一说一,看得人心里舒舒服服。
前后两个导演,一个有些道貌岸然、一个完全是赤子之心,虽行动轨迹相似,却在与希静的交往中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秉承着这种对比,前后两部分里随后发生的故事也变得有趣起来。
前半部分:
二人从行宫来到了一家咖啡馆,在二人的交谈中,希静占主动,坦诚说出自己的隐秘心事,导演则有所保留,只是顺着希静的话题说,关于自己谈的并不多。
随后来到希静的画室。导演对希静的作品大加夸赞,让对方心花怒放。(可在晚上与姐姐的聚会上,希静才知道,导演夸自己的这些话是其常用的一套“外交辞令”,不管夸什么都是这个套路)
两人又进入一家寿司店。二人都喝到微醺,导演对希静的爱慕昭然若揭,口头上却只夸对方漂亮,真实想法遮遮掩掩,欲言又止的神情让人烦到极点。难怪希静也被他激怒,直言:“不要用那种眼神看着我!”
随后,二人来参加希静姐姐的聚会。在这里,导演“伪君子”的面具被摘下,满嘴跑火车、歧视女性、早有婚室的真面目一点点暴露,将之前与希静之间所有的小暧昧无情戳穿,除了尴尬还是尴尬,让希静失望至极(“洪氏推镜”将这一刻女主的情绪重点表现出来)。二人最终不欢而散,导致次日的访谈也搞砸了。
后半部分:
咖啡馆内,二人的交谈姿态则对调。导演毫不忌讳地说自己的事,并刨根问底地打听希静的事,内心没了那么多小九九,如同一个孩子般让人有点烦却又觉得可爱
画室内,导演对希静的作品点评得更具体、更戳中人心,虽然同样引起希静的不悦,却是逆耳忠言,带给她新的思考,在无形中受益。
寿司店内,导演则敞开天窗说亮话,明确表达爱意,也亮明了自己已婚的身份,毫不掩示内心的纠结与痛苦,坦诚得让人心疼。(私以为这里最能体现男主郑在咏至臻化境的演技)
姐姐的聚会上,导演也博得在场人的好感,消除了之前人们对自己的坏印象。酒至酣处,还玩起了装睡的游戏,甚至解放天性脱衣示众,赤子之心显露无疑(当然,这一举动最终得到了两位女性的原谅)。
深夜,希静与导演依依惜别,情不自禁地给了导演一个吻,并约好一会儿再从家出来。导演在希静离开后,老老实实地待在原地,瑟瑟寒风中,抽着烟等待红颜知己再次出现……
第二天的访谈呢?不仅仅是顺利,甚至是超常发挥。
希静欣然来看导演的新作,并表达了昨晚爽约的歉意。导演憨憨地说:“没关系,我也很快就离开了。”希静再次动心:“我要把你所有的电影都看了。”话说得轻柔,分量却不轻。对于一个不常看电影的人来说,这句话不啻于是最动人的表白
前后两部分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男主身上,没有大的冲突,而是直指内心。心思缜密、情感细腻的文艺青年,会像寻宝一样,乐此不疲地翻来覆去、前后对照,体会人际关系上的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稍有不同的性格、谈话方式,就会带来大相径庭的际遇,上演迥然的命运戏码。每个人都愿遇到后半部分那样的咸春洙,他让人卸下防备,回归简单;可生活中遇到的,又大部分是前面的咸春洙,紧绷的欲望、谨慎的措辞、保持距离的爱慕,让人猜得累。
难怪有人这样评论《这时对,那时错》——“第一场叫生活,第二场叫电影。”这便是人性的可悲之处吧。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好故事

《这时对那时错》是两小时的电影,但是把一小时的故事,演绎了两遍。两遍的场景几乎重叠,如果观众不知道有这样的安排,而是不上心得随便看看,那影片缓慢推进的节奏让人几乎可以忽略言语的差异,在结束之后会得到某种异样的感觉。说不清两次到底有什么决定性的不同,说不清第二次是否有必要发生,因为毕竟到最后,似乎任何人的命运都没有改变。
这个电影的结构非常简单,不怕透露,我觉得了解之后可以更关注气氛,那才是有趣的。
两遍都可以这样叙述:
男人是有些名气的艺术片导演,已婚,到小城做放映活动(而本片的导演洪尚秀从来不避讳自己的身份,经常做此设定)。到了小城他才知道早了一天,只能闲逛,在景点遇到了漂亮女子,立刻被吸引。他熟练的搭讪,约她喝咖啡,得知她是新手画家,又要求到她的工作室看作品,之后说了些显露自己艺术感受力的话。晚上他俩一起吃饭喝酒,醉后他趁机表白,而女子想起约了朋友,他恋恋不舍只好跟去。到了文艺咖啡馆,见到她的几个朋友之后,男子喝多了。第二天他宿醉非常难受,做完放映活动就回首尔了。
这样的事,真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好故事”,也很难想象这里会有什么“启示”。我看了两次,清楚的感到,虽然两次经历相似,但两人走出(影片画面)的时候感受到的,第一次是言语未尽其用的尴尬,第二次是言语用尽之无用后的遗憾。
两次略有不同,仿佛发生在平行空间里。或者,一次是真实的经历,一次是头脑中扭曲的回忆。当然最有可能的是,现实里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相遇,而影片是现实的影子,是世上一切“发生”的黑色倒影。
第二次开始,刚见面他就坦白说女子太美丽,仿佛如此臣服在自己的欲念之下,抛开了矜持,就是真诚的,并可以因此收获到精神上的响应。他却无法认出那女子始终都只是他愿念的具体物。他每次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只是引导女子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女子并没有主动改变故事的发展,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喜好和愿望,她还在追寻确立一个模糊自我的过程中,被男性话语雕刻成型。各种空洞的废话,竟然可以堆砌出不同的气氛,在女子身上呈现出来,仿佛结果,这是很妙的。
我并不想具体的对照两次故事的差异,因为有趣的是,每个观众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不同点”,然后得出不同的意义。我觉得喜欢这个影片的观众大概会有长篇阅读的习惯,因为这里的文本很关键。在情节动态太小的情况下,导演用语言编织了如同迷宫一样交错有趣的空间感。
感觉实现沟通之后,就不会留有遗憾了吗?却发现可能还是错了。你以为我理解你,我以为你理解我,就是最好的一种可能性吧。
这影片给我很多联想,记的都乱了。甚至在想我们都不理解存在交集的必要(可能就完全没有)。人与人的交集在不同层面发生,这里有细微的存在之乐。人生总归是老套的,但还好我们日常不会这么觉得,否则一天都过不下去。
这样的影片帮助观众理解了什么?
有一点,是关于人心的“结构性差异”。
而佛像和钟声让人惊醒。
提醒人总会失去、总会忘记、总会死去。
一直拍“这种”故事的洪尚秀导演,给我很大的精神支持。
是的,这就是我最在乎的话题。
这就是我生活的影子。
也是我的作品。
请随便翻看。
——————————————
这笔记是昨晚看完用备忘录写的,写得断断续续的,今早起来想补齐成篇,又觉得没什么可补的,尽量粘接了起来,别别扭扭的,凑合看吧。
这个电影我看了两遍,感觉还是错过了很多细节(当然没关系)。而且我是第一次看完就想看第二遍,却还等了一段时间,想让故事再生出点陌生感,否则不小心就会变成“找茬儿”游戏。第一遍看完这两段故事之后,我非常困惑导演是如何做到如此细腻得拿捏日常的对话。两次听起来都很合理,完全没什么特别的,都是发生过的事情,而且发生了无数次。可明明一次散发的是庸俗尴尬的味道,第二次却有一种“好感觉”。看完第二遍之后,我觉得那好像不是什么特别高超的技艺,但是,我完全没有失望,仍然非常敬佩。
(因为敏感和勇气吗?哈哈)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五):洪尚秀一贯的小把戏

两段结构早在十多年前《处女心经》已玩得出神入化。很多人说这部新片依然有着浓烈的侯麦风格,但在我看来,两段式的构思灵感显然来自另一位法国新浪潮大师雷乃的《吸烟/不吸烟》: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念头或者手势会在命运里产生截然不同的可能。这用在这对艺术家男女的爱情故事里,自然来得顺理成章。不过,这类过于局限的小圈子故事究竟能引发多少观众共鸣,则是个大大的问号。剧中男主人公的性格和遭遇相信很多均来自洪尚秀的亲身经验,早前传出沸沸扬扬的家变新闻便是强有力的佐证。从这一点来看,导演大胆的自嘲勇气和精神值得一赞。至于金敏喜,这是我今年看到她的第二部电影,这部的表现稍优于《小姐》,起码不用板着脸表演生硬的人物。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六):彼此之间,差的不只是timing

电影的英文名是 Right Now Wrong Then,概括之下是中年导演他乡遇红颜,想得却不可得的故事。虽然后半部的故事线几乎是对此前的一次重演,但差别不仅限于此一时彼一时的timing问题,主角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两对人设。
 
从《小姐》到《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再到这一部,对金敏喜的喜爱从初见不以为意渐进为沉溺无法自拔,这部里已经完全能意识到我的目光停在她身上不曾转移。大概正是如此,对男主的个人喜恶才愈发明显:不容许这衣着随意、姿态扭捏的男子玷污心中神圣哪怕一分一毫。
和女性友人谈论起金敏喜,也是一拍即合地不吝夸赞。她是不谙世事的小白花,也是要人命的野蔷薇。能把这份无害和致命结合得不着痕迹的也还有几位:章子怡、张曼玉、郝蕾,各有千秋,或多一份倔强,或多一份清冷。金敏喜的特质大概是双份的孩子气,并非刻意的扮猪吃老虎,而是直直看着你告诉你她要那颗星星,于是你就上天入地,抱着必死的决心,要死也要死在她手里。
全片低饱和度的配色,电影、绘画、低温,烟和酒,永恒的文艺片配角悉数到齐。唯独男主的刘海从开头冗杂到片尾,刚想质问能不能派一个伍迪艾伦片子里的模版来救救场,才发现原来头帘也有头帘的用处:撩妹时算作装波依神器,尴尬时好歹有发可撩。
上阕非常明显的男性主导从几场对话中就展露无疑。
 
"能和导演这么厉害的人一起喝咖啡当然好啦。"
"我没看过您的电影"之后要接上"我本就不爱看电影"和"我的友人对您电影的评价都非常之高",是这样程度的小心翼翼。
饭馆内男性大胆的盛赞,三番五次,是具体到"眼睛真闪"这样的油腻措辞。当然,慌忙找戒指表决心和亲昵的低语,对于模特背景的女主而言更是一记响亮的糖衣炮弹。要不是女主酒后突然吐露真心的举动让这位导演不知所措,"这么丢脸地看着我",离得手怕是只差半步之遥了。
 
平铺直叙地相遇相识后,紧接着是安排好的冲突。
 
到伪装的前一刻,还都是好的。可当遇见了不避讳的生人,在极力想献殷勤的人面前被层层剥开时,这位导演老炮儿还是没能演好自己这场戏。拉扯的衣领,凌乱的刘海,尴尬的说笑,无论哪个细节都掩饰不了彼时的慌张与难堪。
金敏喜情绪过渡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七):一个故事,两种心情

看完之后,整个礼拜,都被一种不知是悲是喜的感受包围,如梗在喉,所以试着来写写影评吧。

两段一样开头的故事,因为情绪和机缘的差异,被推向了不同的发展轨道。以为会像组成锐角的两条射线,由细微的差别开始,去向完全不同的终点,却不想兜兜转转,竟然殊途同归。

第一个故事戛然而止,第二个故事以相似场景展现的时候,着实让我迷惑了一会儿。可是看完全篇,却发现真的很喜欢这个设计。仿佛一对平行世界展现在眼前,两者的呼应下,原本平凡的细节,自然而然变得瞩目。寻常的百姓生活,哪有什么惊心动魄,再汹涌澎湃的情感,不也是融在举手投足、眼波流转之间么。用细节带动观众的情感变动,又通过对比,让人隐约发现情绪波动的原因。真是美妙的安排。

咖啡馆里,两个人相互吹捧,女主不住地点头,跟我和别人尬聊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通过点头和专注的眼神表示友好,其实心里累得要死,恨不得赶紧逃离。第一次以旁观者的视角,参与这种交流的车祸现场,原来自以为礼貌的掩饰,看起来这么虚伪……就是这份虚伪,让两人接下来的一切接触,都透漏着贪婪的味道。没看过男主电影的女主,一个劲儿说男主优秀;只看了一眼女主作品的男主,一个劲儿夸女主有天赋。这样两个人,怎么看怎么是互有企图。最后,当隐瞒被揭穿,争执离场的两人,显得如此疲惫。常规生活已经乏善可陈,企图暂时逃离的努力反到给自己增添更多烦恼。这段故事里的两人,试图掩盖又处处显露的小欲念,到头来的进退失据,让人尴尬得像看到自己。

对比另一个故事里的咖啡馆,少了肉麻的相互赞美,沟通反倒更流畅起来。女主坦诚自己择业过程的迷茫,男主也坦诚自己的家室。一样的人设和故事,换了表达方式,就呈现出一种舒适的感觉。不得不说,台词写得真是精妙,细微的变动,就改变了交流的走向。同样是对彼此喜好的相互认同,第一段的谄媚到了第二段中就化为更纯粹的情感交流,在这种舒适气氛里荡漾。连两人的沉默,都不显得那么尴尬。画室里的争执更变成了情感的助推器,又一次拉近了两颗心的距离。这时的男女主,在观众眼里,都变得可爱起来。后面发生的禁忌情感,也因此让人心生理解。

第二段故事的结尾,女主看完电影,走在薄雪里,指尖,有那枚求婚戒指。没有热烈的告别,没有干柴烈火,甚至没有兑现“下一次就亲在嘴上”的话语,可是开玩笑戴上的戒指,就这样戴在手上,不曾摘下。成年人的世界呀,大家都太成熟。成熟到明白一切的代价,更明白有些事,再多努力也不见得能有多少改变。短暂的放纵之后,就回归理性吧,已然知道南墙的坚不可摧,又何必真的让彼此撞得遍体鳞伤。这片刻欢愉,已然是无趣生活中少有的馈赠,又怎能奢求更多。

“人们活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平行世界里的两对人,虚伪也好,坦诚也罢,细微变化,带来再大的情感变动,也不足以撼动社会机器规制下的理性规则。最终,写下了差不多的结局,和差不多的,无能为力。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八):现实其实也很文艺

因为八卦找来《这时对那时错》看,金敏喜一如既往的很美,而郑在咏让我想起了《逆鳞》,还是很猥琐。这是继《猪坠井的那一天》之后看过的洪尚秀导演的第二部作品。

都说洪尚秀是韩国第一文艺导演,在我看来,他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是超越文艺的现实,不刻意去营造氛围,只有那份坦然和真实。然而,洪导特有的风格却不是我的菜。

一个导演在水原偶遇一位女子,俩人因为一瓶香蕉牛奶开始,然后去咖啡馆喝咖啡,到画室画画喝茶,到韩食店吃晚餐喝酒,再到农民与渔夫吃饭喝酒,电影里一个小时的时间,展现了二人因为孤独对彼此产生感情,那些微妙的变化在洪尚秀直白推进的特有电影风格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看到最后竟有些许感动。

接着电影第二个小时,二人从头开始又来了一遍。

第一段,女子因为孤独爱慕而勾搭导演,得知导演已婚后态度骤变。

第二段,导演开始就亮明已婚身份,然后对女子表达爱慕之情,想和她结婚,但是不可能,那么在心里和她结婚吧。

这段重来的感情最终也只有一个结果,导演回了首尔,水原只是一个偶遇。

去发现藏在生活表面的东西,那也是战胜恐惧的一种方法。

孤独可以让人恐惧,这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现实,而勇于向有感觉的陌生人表达内心的情感是战胜恐惧的一种方法,这大概就是洪尚秀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吧。

电影节奏很缓慢,讲述的故事一点也不复杂,很现实很尴尬,演员表演的非常到位。而关注点全在细节,主演们细微的面部表情和不太文艺的场景变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对比,这是一部另类的文艺片。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九):你在我身边也正常,你忘了我也可以

几段音乐,简单粗糙又带点科幻感,有点像闹钟的声音,令我不由想起一部《时间停止》的日本A片。
这部片子的精神内核,也与那部日本A片无异,只不过,那部描述的不同时空中某些因素暂停而产生的肉体冲撞,而这部则是精神与肢体,在不接触对方的状态下所发散到空气里的春药。
前半部,哎呀还真坦白啊,两个人都想展现真诚的一面,却没有成功。
后半段,是不是早餐没吃对啊,两个人有点气哼哼,可是却,有了个挺不错的氛围,在最后。
逐一反推的话,也推不出什么,空气里磁场力各种玩意变幻不一,我们的荷尔蒙随时幻灭。
爱情什么的,本来不就是随时幻灭的东西么。
你在我身边很正常,你忘了我也可以。
嗯。

  《这时对那时错》观后感(十):你越想抹杀遗憾,越会深陷其中

真的是很棒的片子。最后直揪着心,导演又进去剧院向她告别的时候,生怕她会吻上去,因为昨天他说希望等她再出来,她接连两次跑去亲他脸颊,说下次就是嘴唇。可惜后来她没能出来,天太冷他等一会儿也默默走了。到了第二天,放映的剧院里,昨天明明心里还想要继续聊天,还想和她散步,他也只是好好告别,她亦开心说要看完导演的所有片子。尽管他走后她转回座位坐好时一脸落寞,但她没有亲,也没有追。后来导演的片子放映完,她走出剧院,漫天大雪。看到这一幕,真是心下生怕导演等在外面。还好他不在,她在雪中独自回家,心里一半是电影的充实,一半是分别的空旷,但她的背影干净,脚步也轻盈。
完美的结局。正是遗憾造就的真与美。我爱你,我要让你知道你有多美好,要感谢你我的相遇。但是际遇只是到此为止,若是硬生生地要延长,不加克制的欲求,只会让一切变得局促不堪。她若亲了他,他若等在门外,一切又会有什么变化?除了肉体片刻欢愉,之后只会是无尽的纠缠错失,而他一定是要回他的首尔。他有他的发妻,他的两个孩子,他的事业,而她只是一个人。她只会被折损,消耗殆尽。
而现在,她在雪中回家,傍晚时分,心里有爱,有电影,有美好回忆,无论何时想起来都没有太多苦涩甚或难堪的味道,只是像雪一样,茫茫地下,天地清净,空气中都是湿润新鲜的味道。她会继续画画,也会开始喜欢上电影,她还有无尽的未来待展开。她还是这么干净纯真而美。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