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刺痛我》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刺痛我》影评精选10篇

2022-03-20 11:05: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刺痛我》影评精选10篇

  《刺痛我》是一部由刘健执导,何烈波 / 杨思明 / 张瑜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刺痛我》影评(一):Cartoon Noir的精神触电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 刘健的《好极了》 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的动画长片 而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入围的 则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因为暂时没有资源(谁有了能不能推我?) 所以周末的时候,我去看了刘健另一部斩下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动画长片《刺痛我》 南艺中国画毕业的刘健,交出的第一部长片居然是不同于《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那些带有明显中式水墨画风格的动画电影,反而偏爱于现实主义的黑色美学。 细节的处理和角度的配置都深刻得令人发指。 然而尽管受到了许多欧洲动画电影爱好者的热捧,此片还是没能在国内的影院上映。露骨的讽刺和官商场影射在如今越来越自我标榜的国内市场屡见不鲜,但是中国电影在黑色动画上的缺失实则是目前这种不成熟的必然:产量过少,观众接受度低,创作不受待见。 刘健为了创作《刺痛》,卖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从导演 编剧 美术 剪辑 配音 都是他自己一手包办。相比如今越来越低幼化的国内动画电影坐拥两亿多的8-14岁观众,浮夸华丽的画风配上低俗猎奇的剧情就能轻而易举获得赞助投资与相继而来不惨淡的票房,黑色动画电影挤在这张烂片的温床上,血肉模糊。 但更重要的是,它归属于小众文化。 和cult一样,题材非主流、形式诡异且风格异常。《刺痛》在土豆原创动画区展映的时候,评论区大都指出了配音的问题:不专业,出戏。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看完了这74分钟。实际上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只有这样的配音,才能配的上这样的画面:帧数少得可怜而导致的呆滞动画画面带有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平行的叙事方式充斥着灰色的窒息感,加上带有江苏口音的台词与每一帧画面里的细节设置将片子更为生活化 这才是配音对于动画电影存在的意义,为辅不为主,呈现的是画面的叙事而非音轨上的另一层构建。没有对话的电影是默片,没有画面的对话就是广播剧了。 《刺痛我》除了画面还有一处很风格化的地方:无论是局部还是整部片子,都削弱了结局的情节设置去强化意图的传达。与其说结尾太过草率,不如说是死亡被符号化,所有交代变成开放式,达到了导演希望观众去好奇的不是怎样结局而是为什么是这样结局的目的。 看完你会发现,自己心里莫名舒了一口气。

  《刺痛我》影评(二):什么刺痛我?

看到今年刘健新作《好极了》受到好评,但是还没上映,于是找来他之前同样口碑不错的老作品来看看。看完说一说我的几点感觉:1.全片色调灰暗很压抑,画风很粗糙,但是有些细节中还是看到了作者的用心。映像深刻的是张小军学雷锋做好事却被冤枉,被关到公安局里一顿打后放出来那个画面,张小军鼻青脸肿的站在一条类似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横幅下面,有些讽刺。2.剧情反转,本来以为只是穷屌丝铤而走险犯罪未遂弘扬真善美的电影,没想到最后却是夺命金。结局张小军城头一跃,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你想普通大学生穷屌丝一枚,经历了之前一系列的挫败,对社会对生活已经心灰意冷,突然陷入一场凶杀案,又意外拿到五十万的夺命金。他想到自己之前的遭遇,感觉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走头无路只得纵身一跃,一了百了。3.纵观整部电影,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刺痛我?什么刺痛我?人性冷漠?事态炎凉?公职人员暴力执法?商人企业家们之间的龌龊勾当?作者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展现社会一角,发人深思。

  《刺痛我》影评(三):每次看到他们的鼻孔就想敲出(. .)

看到那么多赞誉之辞,我就写点吐槽吧。帧数太少之类大家都吐的就不说了。1. 最不能忍的不是帧数而是脏口。我同意偶尔用几句粗口可以增加人物说话的力度和适当得表现人物的情绪或性格,但是三句一个粗口的廉价使用不仅拉低了台词的档次,使得本想表达的愤怒也让分不出来了。2. 配音方面还可以精细些,南京方言或是蹩脚的普通话我都可以接受,但是甚至能听到噗噗的喷话筒声就是你的不对了。另外声音时大时小,电影前后音量不太统一。3. 缺少背景音乐,没有背景音乐的高潮就像没有了高潮。4. 人物做得实在太丑了,也许这也算是导演的风格吧,但是恕我接受无能。另外我每次看到他们的鼻孔就想到在电脑上敲出(. .)怎么破?
微博@每天知道壹点点

  《刺痛我》影评(四):浅谈刺痛

在这部动画里我看到许多模仿的痕迹,但绝不是抄袭,因为每个创作者或多或少有自己致敬的偶像,会在不知不觉中像他们的偶像看齐,所以在我看来觉不是抄袭!说说我看看该国产动画的一些感受吧,影片里的画风和bgm颇有今敏的风格,在小军被诬陷进警局释放出来后,那段bgm拯救了影片前期半个多小时画风枯燥剧情拖拉的无聊感,不得不说这种反转性的bgm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后面的剧情也插入了许多bgm,将观众视线和注意力拉回来。一人亦动画这句话放在刘建身上真的在合适不过了,因为人力、资金等其他因素,人物形象、后期配音、动画帧数等可能不尽人意,但这些也成为了刘建的个人风格。

再来说说剧情吧,我个人觉得剧情似两杆大烟枪,没记错的话两杆大烟枪是三条平行叙述线在结尾时碰撞在一起,刺痛我 则是两条平行叙述线的最终碰撞。两杆大烟枪是黑色幽默,个人在观看的时候意犹未尽很久但没有太多的酸楚感,而这部动画不一样,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结尾。两杆大烟枪的结局是主角陷入了弃枪回桥还是弃桥要枪,导演把这个难题给了观众。而 刺痛我 是将一个残忍的结局摆在观众面前,所有相关的人无一幸存,包括小军,可能是怕背黑锅,可能是因为好朋友的死,也可能是社会的黑暗将他推了下去,种种原因都留给了观众猜测。想起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里面的一句话--生而为人,对不起。在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成人世界里的灰暗地带。

  《刺痛我》影评(五):纵身一跳

刺痛我的前73分钟一直把你的头按进水里,而在最后一分钟把头抬起来,看一眼抱着五十万的张小军,站到城墙上,纵身一跳,你的头再次被扎入更深的水中。

作为一个生长在城市并且没有离开很远的我,紧紧地为自己的命运捏了一把汗,突然理解父母小心翼翼生活的样子。

张小军纵身一跳好像跳出了这个时代,而想真正逃离这个时代,仿佛只有死亡。

刺痛我刺痛的是我们自以为是的道德判断。身份焦虑,以及,你其实根本没有身份。在它运行的轨道上,在新闻联播金融危机的声道旁,你只是紧紧的扒住他寻得生存。

张小军到死也没有回到农村。

一个受过教育的外乡人选择重新种地,离开城市建立好的新秩序。这新秩序牢不可破,官、商一体,他们牢牢的守住自己的利益。在响应号召的中国梦中着急的闭上眼。而几乎他们作恶的动机都是来自家庭,为了孩子打开狮子口的肉丸子,为了乡下的孩子和老婆的退伍军人,警察妹夫。连建筑商老板都有个情儿,这个说只认钱的情儿最后一倒如此有情有义,而我们也窥得这牢不可破的秘密,家庭、血缘、更加亲密的关系才能有更大的利益。

六味地黄丸当K粉,索要精神损失费,偷车牌,想绑架。留给张小军和他的伙伴的,仿佛只有这照猫画虎的豁得出去。而这些手段显得格外幼稚,也格外质朴。

张小军连死都没有算得上进了这圈子。没参与,没身份,但是这苦果命运可能会让他买单。

命运到底是什么?没得选择的选择,没得生活的生活。分崩离析就在一个瞬间。

我其实想说说那个退伍军人,我有很多朋友退伍又回到这种讨生活的状态,逃不过的逃让人害怕。

每天早上你买一个鸡蛋灌饼,你不会去想他今天为什么没有来,他脸上为什么有伤,以及,他永远的消失了。像扔垃圾一样。

  《刺痛我》影评(六):好的作品刺痛我

好的作品会让你感受震撼,转而思考,其方式呈现的基调大概无非两大类----悲喜两种。但中间或许还有一种方式也许就是----呈现故事。

今早赖床,看了一片子《刺痛我》,本来以为短篇动画,没想到长篇。看完,刺痛我倒没有,但并不妨碍我承认这是部好片子,甚至是近年国内难得一见的动画佳作。

至于为什么没刺痛我,那是因为这毕竟是2012年的作品,如今社会的魔幻程度已是更加现实,不过这部作品在当时也未多引人关注。我想为何没有刺痛我,为何没有刺痛我们?

这种题材,有什么呀 !黑社会而已,无病呻吟。社会可以了,看了一眼,没意思。刺痛我?呵呵!

烂大街的故事罢了。盖里奇玩烂的桥段。估计连宁浩现在都不会再玩这个。《火锅英雄》比这个强十倍。刺痛我?呵呵。

现在社会真他妈黑! 某遇到的比这个还黑。真是刺痛我啊!刺痛了吗?

我想观影之后心态大抵如此种种,电影并未引起关注,也大概如此原因吧。但我看完,就觉得自己有必要写点东西,影评谈不上,辩驳也谈不上,单纯得想写点东西吧 。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 我也觉得我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刺痛我》这片子让我动容的是,国内片子终于让老百姓,或者说是弱势群体开口了,真正得讲话了,而且是真心话。这种片子既不是星爷小人物那种悲剧内核喜剧形式表达最终的大团圆格调,也不是国内文艺片角色服务于导演思想的浪漫表达,它是一种现实性的表达,呈现现实。可惜现在的中国的魔幻程度并不是那个导演可以描绘一二的,小说《废都》、《兄弟》、《炸裂志》文字都难摸到魔幻主义现实性的中国的“痒”处,更莫谈资本运作下影视。前几日的,武汉发生的事情已骇人听闻,魔幻之极、现实之极,也许相较于,更魔幻的、刺痛的事还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所以,《刺痛我》这种现实的黑色幽默的片子,也难得博得好。毕竟,刺痛我们这群活在神州大地的勇士,它的刀刃还不够利、不够快、不够狠。

况且故事的主角这样的失败者,读过大学,懂得那么多大道理却又落得过回家种田的田地,过不好自己的生活的loser罢了,更是讨不得上帝视角的观众老爷们的喜。毕竟观影之众,多是也是如此平凡的大学生,老实的、所着生活起伏的、家境平凡的人,唯一幸运的是我们没有遇到如张小军那样连锁式生活灾难,我们在正常的轨道上脆弱的前行。一旦遇到,我们会如何飞行呢?逆来顺受?匹夫之怒?或是随风而散?我们都在正常的轨道里,厌恶无序的、失败的生活。刀刺进肉里,但那肉不是我的,便不会刺痛我。这可能便是《刺痛我》难以刺痛我们吧。

在我看来,故事的主角是张小军,也是大洪,超市的经理,经理的妻子与儿子乐乐,做工程的老板,茶店的老板娘,警察夫妻,请假警校毕业生,闲聊的出租车司机,撞老人而跑的摩托司机与老人.......这大概便是"众生造众业" 罢。

人物画,有人说丑,有人说不正常,表情生硬之类的话,配音难听,该请配音的。我却想说,人物画真是好,配音也不错,台词就更不错。至于为何好,既然都刺痛不了你,也便难与你说这皮怎么好?

写着写着,又踩着西瓜皮,滑这么远。片子的结尾,不落巢窠,是刘健跳下去了,不过看他还有新作品,肯定又爬起来。

  《刺痛我》影评(七):刺痛我,好疼!

作为一部七年前的动画电影,动画效果确实不敢恭维,帧数少的可怜,以至于在动画人物脸上看不到任何的喜怒哀乐。跟制作精良的欧美和日本动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是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又做动画,又做剪辑,全都一个人来,能有这个效果,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动画整体的颜色,十分灰暗,也注定了整个电影的基调和结局并不美好,再说每个动画人物,外表都是丑陋的,他们内心如同外表一样。

动画的叙事风格采用盖里奇式的叙事手法,看似毫不相干的几伙人,却在莫名其妙的偶然事件的促使下,鬼使神差般走向最后的终点,殊途同归,爆发激烈的戏剧冲突。

动画的主人公小军刚毕业参加工作,就遭遇金融危机,工厂倒闭,毕业即失业,心灰意冷打算会乡下务农,不曾想被超市保安当成小偷暴打,小军将境遇告诉了发小儿大洪,俩人觉得不能这么咽下这口气,要去找超市老板讨要精神损失费,意料之中,老板拒绝了,心灰意冷,小军买好了回家的车票,意外再次发生,小军学雷锋做好事将一个被车撞了的老人送往医院,结果不由分说被老人的家属扣住(因为动画的发生地点在南京,大概是影射南京彭宇案吧),又一次被暴打一顿后放走。另外一面,干工程的黄总想要承接超市老板余总装修的工程,余总提出权钱交易,直接开价50万,黄总只好假意答应,背后派人在交易时偷梁换柱,偷回50万,事成之后城墙上茶馆见面。再说到小军二人,打算偷超市老板余总的车牌,以此要挟,得到那1000块钱的精神损失费,决定在城墙上的茶馆上交易。至此,城墙上的茶馆成为掀起最后高潮的一幕。因为黄老板的出尔反尔,杀手一怒之下,痛下杀手,杀光了茶馆里的所有人,这其中也包括大洪,杀手也负重伤身死。小军拿着那一箱50万的钱,显得十分的沉重,他放下钱,从城墙上一跃而下,融入一片黑暗之中,影片到此结束…

小军是一个好人,他可以也急需用钱的时候,将工厂补贴的工资留给自己患病的师傅,可以毫不犹豫将受伤了,素不相识的老人送往医院。可这又如何呢,小军和大洪如同那些在大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拿着微薄的工资,朝不保夕,每天忙忙碌碌,却始终无法融入到这个城市,这个社会。当大洪在自己也不富裕的时候,把200块钱留给了小军,告诉他,钱你拿去吧,我比你会赚钱,两个人无力改变现状,只好相偎取暖。当小军纵身一跃之后,也算与这个城市,这个社会作别。他的故事以一种决绝的方式画上了句号。但生活在这个城市,这个社会的你,我,他的故事仍在未完待续…

  《刺痛我》影评(八):生死场

刘建导演的风格,冷峻,黑色,又透着讽刺和幽默,真是一出完美的现实讽刺剧。

南京,中国扶老人第一案就在这儿发生。片中的大学生安分,懦弱,被人无辜当成小偷,扶老人送医院被无辜暴打,乃至最后和同乡干起了偷车牌的行当,不想遇见一起老板黑帮反目案,现场血流遍地,死尸横陈,连同伙也已毙命,独独有一箱子绿色食品“钱”放在那儿。犹犹豫豫之际,拿了钱就跑,恍然醒悟,无地自容,只有跳下城墙了断一生。

这是影片的基本情节,老板这条线自然是社会的腐败线,警察那条线则是社会的不公线,而大学生张晓军这条线,则是青春的无望线,如此不仁不义的社会,人人为钱而动,唯有那仅存的一些善心,无处安身。

片中最残酷的恐怕是那个退伍军人,雇佣黑手,被愚弄后杀人越货,干净利落。导演没有想出一个犯人逃之夭夭的结局,而是心系那个大学生,满屏幕的绝望,也就有了一丝希望。自杀是伟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影片唯一的正能量。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李杨的盲井盲山系列,都是最野蛮的力量主宰着世界,唯一的善良无处安身,强烈的恐怖的气息四面袭来^

我想,更多的人可能就被带坏了,心灰意冷,行尸走肉,活在这个世界上,由理想主义陷入虚无主义。

  《刺痛我》影评(九):可是,“愤怒”无用

从导演新作无缘法国电影节的新闻知道的这部片。
看完,有那么点意思吧。感觉导演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目的性很强的人不错,表达东西明确,而不是一味让人猜;但目的性强也有弊病。是的,导演内心是非分明,他急着用故事直白地告诉你,这样是对的而那样是丑恶的——假如是非判断准确而全面,那么传达效果很好。但这部片的一点问题也许就在,立意明确,可也许是时间久远了些,觉得议题有些浅了。
这部不知道为什么让我觉得和贾樟柯的《天注定》很像,都多少取材于现实新闻和刑事事件,都描绘了弱者。但在《天注定》里,弱者是立体的,有懦弱、冷漠、平凡、冲动、正义感、恶劣的,各式各样的弱者,而加害者也不全然是纯恶的,加害者也不是具体的某个人。在《天注定》里,你会感觉悲剧不是某个人的错,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延伸思考。
《刺痛我》则从弱者视角出发:弱者注定是善良或至少无害的。就连走到绑架这条路也是“被逼上梁山”;另一方则是利欲熏心、穷凶恶极、见钱眼开。从工程腐败(其实没懂李总控制了啥工程,我还以为他就一开超市的)、贪污受贿、“扶不起的老人”、暂住证的问题、收容至死和警察的暴力逼供、怨天尤人不怪自己的人们、失效的大学文凭读书无用、自金融危机开始下滑的劳动力经济。
从主旨上说,这些问题存在,但也许表达方式的局限,只是浅浅地讲恶与不公,还是缺了点力度和深度。也许这些就是胡在时的情况,也许是我期望得太复杂,但我还是无法认可弱势与强势间存在绝对善恶这点。导演在影片中呈现出的认知有些刻板、煽动嫌疑过大,而且可以感觉到,作者是个受媒体报道影响太重而愤世嫉俗的人。
也许是理解问题,至少我的感受中,《刺痛我》只试图把悲剧归于恶的人。可能导演只想发泄不满吧,这些在当时、甚至到现在还在刺痛他和公众认知的事情。可是愤怒不够,只容纳了愤怒的作品太不够了。
愤怒只会导致刻板的认知。我曾在贾平凹的《极花》里尝试反驳一群人:他们认为展现加害者背后的原因是不可理喻的,弱者就应当是善良而被同情、想法设法逃出牢笼的;描述加害者的时候可是一点好词都不能沾上边的。——但二元对立的观点并不能帮我们更好地看待一些问题,只有愤怒的信息,只能徒增愤怒和无望罢了。这也是我觉得影片还欠缺的地方。
说回结构和叙事,我觉得还是漂亮与合格的。慢慢地编几条线,最后在一片茶楼里炸开,而主人公拿到巨额却因为担心说不清竟然选择自杀。一抑,给予转机,再压抑。悬念设置和情节安排上都不错。
唯一问题就在主旨欠了点火候,可能也是时代隔阂问题。如今已7年,彭宇案早就水落石出,多元声音出头,人们开始反思媒介审判与政府,一些问题被看得更全面更深刻了。所以至少我,我是不再敢认同一些表面让人血上头的愤怒事件。
但是,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中国还能有这样愿意睁眼看底层的人,很好,很棒,国之幸。我也会继续期待《好极了》过审。

  《刺痛我》影评(十):既已麻木,何必刺痛?

从小被娇宠惯了,对于负面的东西接受程度极低,记得高中时爆出唐骏和加藤的丑闻,第一次感受的世界观崩塌的窘境。所谓人浮于事,必有坎坷,对于这种负面的认知也是自我精神的一种“圆满”,所以最近特别好这一口。
在这个山呼万岁的时代,讽刺作品略显突兀,这也是驴得水这种尬片能火的原因,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只要运作得当,定能脱颖而出。寒假在家看了两部片都是上乘之作,一部是焦波关于农村的纪录片,还有一个就是这个,两者虽然表现手法不同,都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真实城市和乡村的一角,生存于期间必有共鸣。
本片印象最深的是人物麻木的表情,产生于客观与主观之间,别有一种趣味。电影名字起的好,刺痛与前之所说“麻木”对应,一种反差萌,而“我”究竟是谁,也可有多种解读,不过个人以为观影人居多,这样有极强的带入感。略去后半截的荒诞先不谈,前半截小张的遭遇见闻,多数loser深有同感,经济不景气被炒,助人反而被咬,果真too yong。小张欲找工作而不得,欲回家而不能,一根烟,一碗面,流落街头,想取巧赚“精神损失”费反被讽,想打工赚5万也感觉都如登天。然而却“喜”从天降,喷他的经理被骗了,打他的警察丧生了,50万毛爷爷到手了,然而好友却也因此命丧黄泉,果真是光怪陆离的世道,承受不住只得。。。
好片子,压抑也是一种美,期待新作上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