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语者》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马语者》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13 21: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语者》经典观后感10篇

  《马语者》是一部由罗伯特·雷德福执导,罗伯特·雷德福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 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西部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语者》观后感(一):人生就是一场告别

  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决定看这部片子都是冲着斯嘉丽去的,带着仰慕女神的心情,感叹女神从小就有如此惊艳的演技。
  没想到这居然是一部讲婚外恋的电影,女主角为了治愈她的女儿和受重创的马,千里迢迢来到一个农场只为了让这位马语者为她女儿驯服这匹马。谁知她和马语者陷入爱情,经过痛苦挣扎之后两个人最终还是分开了。
  人生说来总是很奇妙,老天总是在你失意的时候不经意地让你看到希望之花,那卑微的花朵肆意绽放,诱人的颜色让你蠢蠢欲动,沁人的芳香让你欲罢不能男女主角的感情就像是这样的花朵,在辽阔的原野,单纯的牲畜,善良的人们之间,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无关身份,无关世俗,只是两颗孤独的心彼此靠近。与其说是爱情,更像是一种逃离复杂,回归单纯的互相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某个人某件事不就是因为他们令人感到简单愉快吗。
  漫漫长路,我们一边相遇一边说再见,不断的循环往复,没有什么是天长地久的,Every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与怀念。
PS:看完这部电影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看它的原版小说了,据说小说和电影有个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马语者》观后感(二):观影碎碎念

原著在2008年看过,电影居然是2016年年底才看,有生之年的感觉。非常美好的一次观影体验。
剧情上,只是借助了妈妈带格蕾丝和受伤的马儿,去找马语者求助的开篇,剩下的妈妈和汤姆布克的感情线和结局,改动很大,但这是一次升华的改动,很现实、又理想,展现了人性的美!发乎情,止于礼。
我女神kristin scott thomas有段时间简直是家庭生活各种不和谐的婚外恋、出轨女专业户!女神这次好英气,但依旧女人味儿十足,太有魅力了!
斯嘉丽小的时候和现在长相没有太大变化,声音也是从小就有一点沙哑感,辨识度非常的高。但这次发现她演技好好呀,以前因为她凹凸有致的身材,沙哑独特的嗓音而忽略了她的演技。并且通身透着灵气,太让人羡慕了!
Robert redford,圣丹斯之父啊,美国70年后独立电影及其创作者的呵护人啊!虽然没有得到奥斯卡小金人对其表演奖项的肯定,但是他的导演功力、对作品的选择,还是很见功力的。非常有人格魅力。

  《马语者》观后感(三):马语者

《马语者》这是一部治愈的电影,是一部温暖心灵的电影,是一部沟通
,发现,理解,完善的电影,是一部充满着感情如诗一半流淌的电影。
马语者能够沟通马儿的内心,抚平其心灵的创伤,而我们更需要“心语
者”,让心与心沟通,填满感情的沟壑,治愈心灵的伤疤。片中的马儿
和寡妇是两个主要被治愈的对象,而在这过程中其他人也都得到了不同
程度的治愈,汤姆和寡妇妈的情感碰撞就像是马语版的《廊桥遗梦》,
有其独特魅力与风格,也同样让人感动和钦佩。虽然片中对于一些情感
的爆发和冲突处理的不是特别到位,演技也没有梅姨和伍德那么爆炸,
但也是超一流的水准了,就连14的寡妇也在片中展现了其与年龄不符的
高超演技,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部很特别的好电影,推荐给所有喜爱
电影的朋友

  《马语者》观后感(四):《马语者》观后感

98年的《马语者》我一直想看却没有看,当初不看是对的。此类小众影片只有当下的我才能看懂和欣赏它。
惊喜得发现片中14岁女儿扮演者是斯嘉莉·约翰逊,她小时就清新脱俗演技棒棒,和我多年前发现《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小女孩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时一样意外(看她们就好像自己没有过童年一样)。而女主安妮的扮演者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曾在另一部我喜欢的影片《英国病人》中有出色表演,此片中她又是类似的经历:已婚身份被人爱和爱人。男主汤姆,这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表演者也是本片的导演罗伯特·雷德福,我看着面熟,但想不起在什么影片中见过。他拍此片时已62岁,脸上坑坑洼洼,但还是不能掩盖他的魅力和风采。美国男人,服了。
简单介绍下人物:
母亲安妮:外交官之女,12岁没了父亲,为知名杂志社主编。坚强、刚毅、果敢,也强势。
父亲罗伯特:律师,深爱妻子和女儿,戏份不多。
女儿格蕾丝:14岁,家中唯一女儿,精于骑马。有一匹名为“朝圣者”的优良马。
马语者汤姆:具有与马交流的特殊才能,深谙马文化的西部牛仔。
故事内容:格蕾丝和小伙伴在大雪纷飞的纽约州北部骑马聊天,结果发生意外。小伙伴当场毙命,格蕾丝幸免于难,但右小腿截肢,而马“朝圣者”受伤严重,活着是个奇迹,且心理也受到极度惊吓。母亲安妮没有接受兽医给“朝圣者”安乐死的建议,她认为马和女儿一样能重新治愈并开始新的旅程。她在一堆资料中找到了马语者汤姆·布克,在请求对方来纽约未果的情况下,决心亲自开车带着生病的女儿和马去西部找马语者。
谈几个让我深有感触的地方。
1.淡定与坚强。
这一幕出现在医院,从职场纷繁中回来的安妮,听到女儿要截肢的噩耗没有悲恸哭泣,很淡定。既然已经发生,安然接受,这在西方价值观里较为普遍。她努力让女儿振作,一个人长途驱车来到西部寻找马语者,哪怕只有一线生机。当然她也有敏感脆弱之时,当马语者驯马时能为马儿感动落泪,甚至不能直视。我想对于一个在纽约历练的精英女士,这样的戏份处理是比较合理的。她的伤痛在内心深处。而她的痛在母女俩抱头痛哭那出戏里得以诠释:女儿不满母亲的自以为是,不满她对她的高要求,她责问母亲把她塑造成完美女儿形象意在彰显她完美母亲形象。她告诉女儿只想她将来长大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想成为什么。如果不真心爱着女儿何必千里迢迢驱车来到空旷的西部,不被理解甚至还被老板炒了鱿鱼。
2、收敛与理智
安妮和汤姆暗生情愫,在几次交锋后两个骄傲和优秀的心灵慢慢靠近。在结尾处,安妮问汤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意指两个人怎么就发生感情了)?”汤姆说:“我就不问那些问题。我不敢爱上你,可是我爱了。”我真觉得汤姆答得睿智真正的爱情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但他又是那么理智,当安妮问他她是否多呆几日,他问:“然后呢?”是啊,他俩注定不能在一起,多处几日又有何意义
觉得这部片子好,是因为人生充满变数,当不幸降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还有人到中年面对不期然的爱情要如何抉择?影片至少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第一个的坚强面对,积极应对。第二个的理智克制,藏于内心。
还有觉得好的地方是男女主人公把各自人物性格演绎得很成功,我极为喜欢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性格有骄傲有气场有能力有魅力,也因于此,他们相互吸引。
印象比较深的一出,汤姆让格蕾丝学开车。汤姆问格蕾丝会开车吗,格蕾丝说年龄不够。汤姆说年少学艺才能精。格蕾丝看他认真,胆怯地说她不行,或者说不能(右小腿是假肢)。汤姆边上车到副驾驶边说:“我可没有一整天的时间。”于是格蕾丝架不住他的气势只好坐到驾驶位上……最后成功了,即使是假肢即使年龄不够,格蕾丝也开得很好。当然这是电影剧情,我想说的是,有些人天生气场足,学艺精,能带给人信任自信,这既是种能力也是种魅力。

  《马语者》观后感(五):如果片中的女主换做是大多数’正常人‘,那么这段比初恋更青涩懵懂的婚外恋同样会发生

看评论,好多人都在骂女主很’bitch‘,其实换做是我们,也贞洁不到哪去,设想一下女主的处境,在一个声色犬马抬头就是钢筋混凝土没有丝毫人气的大都市里累死累活做一个编辑,整天以’胡说‘和‘炒作’为生,这个时候,突然之间噩耗传来,正直花季的美丽女儿腿被截肢,女儿在学校受尽屈辱,开始变得自闭甚至轻生,老公虽然悲痛,但作为一名‘骄傲’的律师,仍然服饰考究道貌岸然的出席各种上流社会场合,他以为给这个家钱就够了,对于遭受毁灭打击的女儿和绝望的妻子只能报以‘sorry,everything will be ok’的既无奈又敷衍的说辞,性格使然,他也许确实没有错,但是他这种无奈何逃避逆来顺受的‘窝囊’样子在这种时候怎么可以,或许我们说在这一切的一切发生之前,女主做着一份连自己都不知道喜不喜欢的编辑,她以表面上的那份让人讨厌的骄傲来掩饰内心的空虚和麻木,她本来可以这样一辈子的,这挺好,因为事实证明想她这样的人简直是大有人在,一辈又一辈的人们用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生活‘is all right’。但是,悲剧就是发生在她的身上了,她的所有空虚的安逸再也无法弥补悲痛,他在寻求爱人的慰藉,但是当老公在外面应酬回来之后很是讲究的摘下衬衣的高级袖扣的时候,镜头对着这两个冰冷锋利的扣针以及女主凝视着的呆滞神情,一瞬间,她明白了一点:生活到了如此的地步,身边的爱人却已经无法给她提供最需要的东西了,她只有靠自己
只有靠自己,在她看见祈祷者半面被毁容的脸时,她突然决定作出这个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决定,老公自然是无法理解,当然,此时的她也不需要他理解,‘i dont need you go’是她对他失望的表现。
……
……
这就是女主的遭遇,我承认他丈夫爱他,但是这份爱并不是她所需要的,所以当‘世外桃源里吹来一股清新温柔充满无限活力和灵气的暖流’的时候,她终于动摇了,从动摇到开始坚信,她其实并没有花太长时间,如果是我的话,我不得不承认我可能会更快,人就是人,是自然孕育的产物,充满无限的‘常情’,这是理智所无法干涉的,所以,当我们总是在古今中外的各种作品中看到那种‘移情别恋’的男人或者女人时,总是把ta的伴侣描述的‘如此不堪’,同时对哪个从道义上说本来就不对的‘移情者’一方又充满无限的怜悯和想象的时候,我们竟然突然之间莫名其妙的意识到了一点:
到底谁应该成为被道德唾弃的对象?oh,come on!这些都不是真的,何必较真呢。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些都不是真的’,因为生活中的所有移情别恋从来没有这么的‘善恶泾渭分明’,生活的常识告诫我们,我们看到的是‘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平乏的经历而刻意夸大的。
所以我从这部电影里面的这段懵懵懂懂的‘婚外情’里面看到了‘真实’,而结尾两人既无奈又决绝的告别以及女主的选择同样是如此的‘真实’,这是让我惊喜的地方。
ps: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克里斯汀阿姨难道是‘演这种婚外恋演上瘾’了么,我不得不回忆一下这位气质以及外貌独特的女演员的经典作品:《英国病人》《登堂入室》(不知道算不算)《离开》《我一直深爱着你》(这部更绝,竟然把儿子杀了,当然事实没这么简单)《苦月亮》……而现实生活中阿姨又赫然有着一个醒目标签‘前夫……’。
oh my god ,您这么美丽,这是‘作死’的节奏么

  《马语者》观后感(六):一个懂马的男人

女主人公最后还是离开了马场,离开了能疗愈马灵魂的男人。这个男人的气场充满温暖与爱意。在偶然的机缘里相遇,灵魂属于城市现代化的女主角在这片人类曾有的生活方式里恢复了天真与淳朴。 是留下来继续疗愈,还是回归城市家庭。现代人不可能选择后退,城市化是必然的历程,短期疗愈可以,长期居住是违背灵魂的使命的。 男主留在牧场有他的使命,他为现代人与动物提供一处疗愈的场所。但是女主不可能留下来,现代女性无法仅仅作为男性的肋骨存在。女主说,这不公平。我很喜欢西方女性那种男女关系里的独立。 有点坏坏得想,男主接触多了这类来疗愈的女性,就不会那么容易动情了。说到底牧场依然是寂寞的,无法完全安宁一颗现代男性的灵魂。

不管多么伤痛不舍,离别是理智的。

  《马语者》观后感(七):比感情更珍贵的东西

没看任何简介,电影开始压抑自由的深蓝与雪白,让人对这个电影的幻想只停留在追风少女的地步。紧紧十分钟,在空旷的被白雪覆盖的牧场刚刚远远招呼的伙伴,因为意外就死在自己面前,悲剧发生得让人难以置信。色彩和场景,再加上主人翁家庭里的不和谐,都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沉闷的励志片。
当母亲带着女儿拖着马千山万水来找马语者的时候,雪域高山,青青草原,画风陡然一转,闲适温馨起来。
马语者帮助马儿镇定下来,也帮助女儿从失去右腿的阴影中走出来,同时,他也让一个工作女强人渐渐在牧场的生活里放慢自己,带来一场清新的插曲。
我们还有比工作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在离开忙碌生活的地方去驰骋,尝试所有未知的事,爱上一个人,不因为他的富有或是英俊,而是因为和他在一起真正的快乐放松,心灵平静。而在患难之后,重新骑上那匹倔强的马,破碎边缘的家庭重新牵起手,是感情更是无边的信任和光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原创音乐,与场景切合得情感淋漓,阴暗时绵长忧伤,阳光时轻快跳跃。

  《马语者》观后感(八):The Horse Whisperer

    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在各种考试作业压下来的状态下看完。哭了五次……(1朱迪斯摔下马并被拖着走到朝圣者跃起双蹄与卡车挡风玻璃相撞,2手术后拖着残腿的格蕾丝去见自己的爱马但却是脸部严重受伤不敢靠近自己的疯了的朝圣者那幕惊恐,3马场安妮与女儿和解相拥那刻,4 格蕾丝最后骑上朝圣者,5安妮想和汤姆一起骑最后一次马但汤姆去备马时自己却带着朝圣者归去 )
    这是部节奏缓慢却能吸引人继续往下看的好影片。印着深深的城市痕迹的安妮,处处果断强势,讲究效率。这让她在去到马场时与当地日出而牧日落而息的牧民生活格格不入。还有因失去朋友、失去右腿、算是失去爱马、变得无所事事对任何事情都不Care并处处与母亲相对的格蕾丝……
      Tom果然是个重感情,有自己生活方式和追求,厌倦呆在城市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哪种生活并充满治愈能量的能让人有安全感的男人。谢谢他没有插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面,拆散一个完整的结合。对于安妮,存在过一份激情的记忆以及在马场收获的思考才是最珍贵的,起码未来,她继续在城市里的工作再不会如往前紧张兮兮,不会得理不饶人。假若选择留下来,时间长了,能否继续坚持?
     马场跟有机农场一样,都是极具治愈能力的场所。有治愈能量的男人加上富有灵性的马匹,让在马场的生活变得随遇而安。有吵有闹,但过着,人踏实。

  《马语者》观后感(九):Wisdom Above

   
    一部伟大的电影总是能让人们从影像中醒来,奔赴于日常。
                                                                                       —— By 牛轧糖
  
    说实话,当看到结尾Annie选择带着朝圣者驱车回纽约的时候,I feel it is indeed a great movie than just a romantic one. 我相信Annie选择了一种让责任点缀浪漫青春的人生。人的一辈子,也许会遇到许多让你怦然心动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荷尔蒙的蠢蠢欲动和人的自我假想。然而,激情的瞬间太过匆匆,无法给人持久的幸福,反而易筑起空虚的屏障,叫人仓皇老去。如果能安于激情褪去,享受平凡的生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那我相信人对于幸福的感知能力会加强,而且在情感的世界里会得到深刻的体验,另一半的形象将丰富起来,他可以是爱人,是亲人,是朋友,是老师,是学生,是你心中的缘。
    有一个场景的两个片段印象特别深。Annie邀请Booker Family吃饭,当时Diane夸赞Annie用于制作意大利面条的sauce并询问怎么做。Grace当时浇了一盆冷水,说酱是现成买的。厉害的是Diane又圆了过去,卸下了Annie的尴尬,自谦表示自己也曾用过现成的酱,但没有这种那么好吃,看来得好好学学怎么挑选牌子。看到这里,我心想这难道不是懂得赞美的“实操”吗?!这不才是生活的智慧吗?!也许在平凡的小事里也能体现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
    之后Joe的弟弟们说出了Grace骑马摔下来的事情,Annie问Joe是不是Grace试着骑过马,Joe说这个问题你应该直接和Grace谈,如果我有什么地方做错的,我向你道歉。这个片段我对于小正太牛仔的喜爱达到峰值,一个看上去只有10来岁的孩子却表演出了近20岁的男人的成熟,给演技点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与其从第三方那里获取事实,不如直接沟通有效。没有人可以代替当事人做决定,所以多余的添油加醋的信息都是毫无意义的。直接沟通往往更高效,使事情变得简单。另外,凡事都要斟酌自己是否有能力有精力参与别人的事情,鲁莽地多管闲事无非是在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是非常欠考虑的行为。
  
    今天正好是母亲节,希望大家都能像剧中的Annie和Grace这对母女一样好好谈心。

  《马语者》观后感(十):治愈师是治愈的调和剂

人就是矛盾的混合体、饱腹创伤的集合体,哪怕遇上最优秀的治愈师,也无法磨平所有的创伤,就好像在一块不大的小方格里铺着一块不和尺寸的小毛毯,轻抚一则微痕,又会有新的痕迹,马语者说过这么一句话:“要看朝圣者自己。”的确,如何治愈还是看自我的消化与吸收。影片的最后,安妮留给了汤姆的是背影,带着复杂的泪水和内心深处的抉择,毅然选择了几十年来相濡以沫的家庭和纽约都市的快节奏;格蕾丝与朝圣者的治愈是最最温和成功的,外表的缺陷能让他们每每回忆起旧事,更坚定彼此的情感;回去后的安妮的丈夫即使再过包容,那不经意间的背叛也不是说消融就可以消融;而马语者,在经历了一个女人带来的忧伤与内心的平静后,新的女人又一次给他自由无拘无束得生活掀起了波澜,或许这次治愈的时间要更久,久到无法治愈。而所有的一切治愈时间,看朝圣者,看格蕾丝,看安妮,看马语者,所有的一切都要看自我的消化与吸收,而治愈师只是一种调和剂罢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