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所畏惧》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无所畏惧》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13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所畏惧》经典观后感10篇

  《无所畏惧》是一部由彼得·特拉维斯执导,海伦·麦克洛瑞 / 乌米·马萨库 / 乔纳森·福布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所畏惧》观后感(一):残酷现实

前五集半故事推进,算常规讲一个故事,缓缓而进,给人背后埋藏巨大阴谋感,用五集半时间来铺垫、展开、剥开,如果继续围绕这个故事核心再继续展开,恐怕还要五集半。
只是,故事到了第六集后半段,就戛然而止,用后半集的十多分钟,完成了故事的勉强附会的反转和结束;一种观众被吊起胃口,准备要长久战,接受震撼,谁知突然被喊停,说“不玩了,回家吃饭去了”,然后随便编一个借口就走人了。看完第六集,就是这么个感觉,一种被严肃忽悠感。
最后十多分钟,对故事主要矛盾的解释,可以说是一种糊弄观众的牵强附会。试问,两个女孩子为什么会被同时放到基地?两个女孩还不在一起?还有,既然基地正进行如此重要密会,周边应该会有警卫,会对会场包围和警惕,那女孩是如何靠近和接近,甚至于能如此靠近重要与会人物的?就算接近了警卫,那警卫们拿枪警告女孩,照理来讲,女孩应该会受到惊吓到腿软,不敢跑动或跑动不过警卫人员的,就算警卫人员抓不到女孩,那为何后来女孩偏偏会笨到被车撞击?
这一连续的对本剧集故事的矛盾开端的解释,可谓是不符合人之常情,对人是没有说服力的,只能是巧合之巧合,才有可能早就这样故事。
还有,对肇事司机的逼问是如何安排的?为何知道男主会在自己离开之前回来,男主为何要这么在乎女主的安全,更何况至于对女主全盘托出?这么巧合和安排,真能完成吗?这些哪个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可能发生,在任意组合中确实可能发生,只是在这样一部要揭露残酷严肃现实剧集中,是不是太多和太自以为是了。
要残酷、要揭露,就要越现实,越真实越好,残酷的现实是什么,就是凡事都是残酷的、现实的残酷现实,这就是人生,就是要讲明的道理、事实。

  《无所畏惧》观后感(二):关于剧末反转所谓“圈套”的一点推测

铺垫这么多,剧末的光速反转简直是惊了个呆。而且,反转成功实在是太侥幸了,首先要政治新星正好回家;其次要黑直长变金卷发的新星夫人绷不住立刻跟新星交代炸弹的事;再次要新星良心发现为了救不怕死的女主而坦诚一切。这样的圈套也太曲折太不可靠了。

所以我的推测是,女主在家发现被人盯梢后,联想到黑胖总警司的警告,立刻推测出对方要对自己下手了,还推测出新星夫人肯定和自己的对手有勾连,一旦自己联系新星夫人,她就会和对手联系,而对手会把下手的事告知她。

于是,女主上门逼问新星夫人,是计划新星夫人在知道女主马上必死的情况下放松警惕,透露出实情,但没有成功。但女主被赶出门的时候,其实她自己的计划已经失败了。谁知峰回路转,新星为了fearless(其实是已经没有危险)的女主啥也不要了。

好吧这是我能想到最合理的解释了。但仍然想不通的是在那么强大的政治势力的压力下总警司是怎么复职的。

总体感觉6集还是仓促了些,现在的结尾有点对不住这么宏大的格局。

  《无所畏惧》观后感(三):少年阴影引发的终身质疑

开始觉得女主挺圣母的,作的一手好死,也有疑问,为什么女主就那么相信委托人,万一是真有罪呢。结果末尾都解答了,女主的过往和动机,一下子都合情合理了。全片的色调都很冷,除了在美国那段,两个国家的色调还真是对比明显。也觉得结尾有点泄气,一直渲染好大的阴谋,结果是个意外?居然没有惯例的性丑闻啥的。顺便觉得女主的委托人都挺傻,而且不识好歹的,有律师那么帮你,还因为你被人打,还在那抱怨,这可能就是我们与法制发达国家的区别吧,他们觉得那是律师份内事儿。一直觉得女主跟多姆小哥更配,不过男友也可以,就是整天喝酒没啥用。那个瘸腿的道格拉斯很帅!还是很佩服女主,一般人早就避之不及了。有一点没交代,女主是怎么发现炸弹的。不过后面黑人警司说庆幸你给我打电话了,应该是他们拆除了吧。总的来说英剧还是很克制的,反派也更要脸,前面也就是使点手段,失控了才下黑手。还是剧里的美国女人背锅。英国的一个自杀了,一个心存愧疚,最后也出去救女主了。不愧是绅士国家,汗。这要是美剧政府恐怕内幕更黑,死人更多。

  《无所畏惧》观后感(四):关于片头

片头好多地方看不太懂,我自己查了一下做的笔记。
1978到1979年的冬天,英国爆发一连串工业行动,造成社会极大混乱。工会号召罢工,学校关闭,社会日常工作几乎停止。事件造成首相詹姆斯·卡拉汉的工党政府声望急挫,随后更在1979年5月的国会大选遭撒切尔夫人领导的在野保守党击败。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赢得大选后的演讲中提到,有冲突的地方,带去和谐。在有谬误的地方,宣扬真理。在有疑虑的地方,传递信念。在有失望的地方,唤起希望。
1984年到1985年发生矿工罢工事件。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大规模封闭矿坑,煤矿工人被迫大规模罢工,提出“”煤炭不是救济金‘’口号。
1989年4月15日,在英国谢菲尔德市希尔斯堡体育场举行的利物浦队对阵诺丁汉森林队的足总杯半决赛中,由于球场结构问题和组织秩序混乱,在比赛开始后尚有5000名利物浦球迷未能入场,由于警方玩忽职守,最终导致人群失控,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伤亡,96人丧生,200多人受伤。
2007年布莱尔结束自己长达10年的首相生涯,正式离任。他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本剧内容有很大关系。
2017年3月22日,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40多人受伤,死者中包括袭击者本人。
breaking point 字幕组的朋友备注的是脱欧事件。
小女孩走到尽头墙上出现了川普。这是2月2号他在密西西比州东南部城市比洛克西的集会上怒斥记者时说的话,起因是站在中间的一个记者没有转动摄像头给场地一个全面的拍摄。事实上,这个记者就是按照要求对准演讲人位置,是起保护作用的。

  《无所畏惧》观后感(五):感想

爆炸性好看!!!

剧名【Fearless】就是女主本人,太佩服她了,以一己之力对抗权威。

开始以为只是为被冤枉的人打官司,结果还牵扯到政府高官恋童癖嫖女学生,反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交易和角力。里面的女性角色都特别出色,我都好喜欢(*/ω\*)

为女主和反恐女指挥疯狂打call!!!

那个反恐女指挥开始还觉得她是个坏人,结果发现她很有能力,而且她的处事方式我挺喜欢的:你按规矩办事,我也按规矩办事,你坏了规矩,不好意思,我也不按规矩来,你帮了我,我也帮你。还有那个为美国政府擦屁股的女人Heather好有手段,每次我以为女主就要翻身了结果又被她压了一头。。。她背后的那些拥有权利男人们,emmmmmm,很为她可惜了,要是她是个男性肯定比那些男性职位高。

Yusef我和女主一样开始以为他真的是被冤枉成恐怖份子,结果。。。而且女主去见他的时候劝他自首,想想他的妻子孩子,结果他回了一句【I have nothing here】不管他妻子孩子的死活了。。。我还以为他被抓了后恐怖组织回来报复女主,结果后面完全没有他们的戏份了???

那个退役的警察我也好喜欢!!!可惜我和女主都不是他的type。他在这里面唯一一个无条件相信女主的人并且一直为女主提供帮助,还被车撞了,不过幸好没事。果然男人才知道男人哪里好掌握把控。

看完了,感觉有点烂尾了。后面剧情网铺设的过大,编剧写着写着就脱缰了,强行圆回来。过程结局理想化了,但是里面Kelvin和Linda的遭遇又很现实,让人唏嘘不已,但是他们好歹还能遇着女主。还有我本来很期待女主小时候和大学时候的事,到底什么样的成长经历会让女主变成现在这样,结果看完完全低于我的预期。感觉女主的大学故事拍起来应该也挺精彩的,而且女主大学时的演员好好看啊(*/ω\*)

  《无所畏惧》观后感(六):无畏的正确写法

文|无可救药的文艺青年

01

如果哪一天你被人告知你努力多时的成果被全盘否认;如果哪一天你对着桌上成堆的作业毫无头绪;如果哪一刻你被突然出现的事情慌了手脚...这时你一定要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放弃,如果你真的没有前进的动力了,你可以看一部英剧,叫无畏。

里面有一段,我记得特别深刻。

班维尔的同事劝她:“你不要再搞这个案子了,现在社会上你自己的名声有多臭你还不知道吗。”

班维尔惨然一笑:“我不在乎。”

可是谁都看到了她手上的那份报纸,加粗放大的标题把她骂得特别难听。

02

关于这部剧,豆瓣的介绍是:“艾玛·班维尔,一位以为败诉者辩护的人权律师,准备洗刷一名十四年前以谋杀校园女孩而被判刑的凯文• 拉塞尔的罪名。”

但是豆瓣没有告诉你,班威尔是个极力探求真相的律师,是个不在乎收益的律师;豆瓣也没告诉你,班维尔在接受这件案子之前的社会名声已经很不好了,只是因为她一直坚持给那些不被社会认可的人打官司;也没告诉你,她将要面对的案子已经涉及到了英美高层,涉及到了大人物的利益……

03

班威尔也知道,这个案子,自己很难打赢。

她的辩护人凯文各种不配合,因为害怕被千夫所指;警方不配合,各种阻挠让班维尔无法继续查找线索;同时这是一件14年前的旧闻,岁月的流逝中很多证据和证人都无法查找;连她的同事都劝她放弃。

她说我不怕,真相必须重见天日

凯文不配合那我就劝,终于让凯文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

找不到证据那就一遍一遍地翻当年的录音,从深夜到黎明。

随着案子的深入,她意识到这个案子涉及的已经超过自己掌控的范围时,她还是百折不挠

当她的同事代表她和她的一位涉及中东问题的代理人的妻子解除雇佣关系时,代理人的妻子愤怒破口大骂:“告诉你,班维尔这是在玩火!”

班维尔又怎会不知?她自然明白幕后操纵者的位高权重。可是她的职业精神告诉她,她有义务替凯文洗脱罪名。不论代价。

04

班维尔不离手的除了那沓资料还有的就是烟。烟在整部剧里出现了很多次。

印象最深的是她自己蜷缩在飘窗上吸烟的那一幕。

天色很暗,她整个人融在阴影里。这时的她与白天那个奔波在街头巷尾找证据的她根本就不像一个人。才感觉到,即使她再勇敢,可是当真的没人理解她的时候,她依然很孤独。很多事情她,她也没有能力去解决。

就像她救不出被警察带走的阿拉伯妇女,不能帮凯文平冤昭雪。那种无力感,对自己的强烈自责,让她显得那么脆弱。让我知道,再厉害的女强人,也并非无坚不摧

05

其实班维尔这个角色与我一开始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出入的。毕竟我觉得用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去担当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律师不是更好吗?更突出人物的无畏啊!

可是到了吸烟这里我就懂了。只能怪我太年轻

这个时候的班维尔已经三四十了,颧骨高突,脸色蜡黄。确确实实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了。

不是有一句话吗,人长得越大胆子越小。因为人到中年已经经历了太多,过了那些懵懵懂懂的岁月。这个时候的班维尔已经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对于她的前途来说会更好,她已经会洞悉人心,了解人情世故,分清对错,权衡利弊。

她完全可以不接手这个烂摊子。她也可以对她的代理人弃之不顾,这样她就不会被社会的舆论骂得那么惨,她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可是班维尔选择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一条孤独的求真之路。哪怕年少轻狂时经历了那么多曲折,她还是把追求真相当作自己的使命。

这才是真正的无畏。

哪怕她明白追求真理的代价,她还是选择前行。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与班维尔的无畏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她知道很多人希望她怎样,也知道如果她不怎样会怎样。但是她依然坚持着初衷,如片名所说的:无所畏惧。

这才是无畏的正确打开方式。

  《无所畏惧》观后感(七):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正好这两天看到一个真实案例。1981年,底特律的黑人男子Dwight Love在21岁时因谋杀罪处以终身监禁,1994年,他第一次见到了律师Sarah Hunter。经过多年的艰辛奋斗,Sarah Hunter终于为他打赢了这场所有人认定会输的官司,2001年Dwight Love被无罪释放。然而,出狱后的Dwight Love再也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妻子和他离婚,日益消沉的Dwight Love染上了毒瘾。2013年Dwight Love因严重呼吸问题住进疗养院,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又搬回了女儿家。2014年,Dwight Love因心脏病发去世。而Sarah Hunter在为Dwight Love四处奔波的日子里因巨大的心理压力,开始对安非他命上瘾,她的毒瘾和抑郁症不断加深,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2006年,Sarah Hunter和丈夫离婚,在后来的十年,她无法再从事高强度的律师工作,被聘为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助理时,又因拒绝接受安非他命成瘾药物的治疗方案,再次被解雇。2017年,Sarah Hunter自杀。
      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多么可笑的一句话。迟来的正义,再也挽救不了破碎的生活,它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人生,还有许多人的人生。这不是人生方向的偏离,而是彻底的逆转,用尽所有力气,以为重新回来了,却发现路的尽头是更深的绝望。也许有人怪他们不够坚强,但如果正义没有缺席,他们为什么要坚强?

  《无所畏惧》观后感(八):最难的不是无所畏惧

剧透 ---------------------------------------------------------------------------------------------------------------------------- E05结尾,Emma仓皇地赶到医院,镜头一度迷离起来,她越过周围的医护人员,看到了同事DOM无能为力的脸,再旁边,是依偎在一起泣不成声的Kevin家属,她怔怔地看了一会儿,背过身痛哭,不知道是不是在想,几天前自己对刚从车祸中恢复意识Kevin的不容质疑的承诺: “I’m close.” 而此时此刻,那个敢一路怼到唐宁街的Emma,她的无力感和Kevin的家人一样,风雨飘摇。 律师Emma被Kevin的前未婚妻找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一直以来不惧为少数人和败诉者辩护; 接手Kevin的案子并不顺利:性格软糯的Kevin14年前已被迫承认自己杀害活埋15岁少女Linda。 一开始Emma以为自己挑战的是苏格兰场,亦或是毁掉Kevin人生的司法体系; 这两个庞然大物已可吓退绝大多数人,可她毫无惧色,重重迷雾中执着找到关键证据; 比前两者更让人逡巡不前的,是被害少女父母滔天的愤怒和容易被煽动的民意,这当中,包括Emma的母亲。 —“你还在为性犯罪者或者疯毛拉们辩护吗?”Emma母亲如是讥讽, —“任何人都有权请律师,妈妈。” —“我的孩子被埋在土里,无法呼吸,我时常从噩梦中惊醒,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Linda的母亲痛苦质问, —“我真的非常抱歉,非常抱歉……但如果你们不想旧事重提,为什么找狗仔过来?” 这也还不是终点,Emma的调查很快触到了利益集团的痛处,那些弹指间可以将你抹杀的大人物势必要护短,烟雾弹,伪证,翻供,噤声,甚至将她绑到基地的黑屋,不吃不喝与世隔绝,也没能让Emma屈服。 可是,在面对Kevin充满未知数的认罪协议时,Emma动摇了:如果不认罪,输的可能性很大,那意味着Kevin还要面临多年的骨肉分离,而支撑Kevin这些年的唯一精神动力就是儿子;如果认罪,虽然只是意外杀人,可以即刻释放,同时也意味着让Kevin放弃了自证清白。 一向怯懦的Kevin没有立即选择认罪,他说,Emma,你带我走到了这步,我应该怎么选? Emma最后还是选了看上去容易走,风险看上去小的那条路,未曾想这个选择让Kevin那个中二病严重的儿子再度暴走,不愿与"有罪"的父亲有任何瓜葛。 这一次,Kevin没有试图和儿子解释,只是在Emma和家人面前,一个人径直走到马路中间,任由疾驰的重型卡车撞倒。 然后的然后,Kevin奇迹般苏醒,又在Emma所有线索断了时离世。 最难的不是无所畏惧,不是吗? 最难的是,在几乎不可能让人满意的两难境地做出选择,然后逼着你直视妥协的后果; 最难的是,看着这些你答应过要带他们走到阳光下来的人,只能在黑暗中孤独离开; 最难的是,你还要带着这些创伤,继续活下去,活下去为亡者夺回失去的人生。 有些人,为了看看阳光来到世上;有些人为了他人也能看到阳光,来到世上。 祝福这样的Emma 写于Finale前

  《无所畏惧》观后感(九):ITV给全英人民致电:BE FEARLESS

我朝永不可能诞生这等撼彻灵魂的神剧 Mock the government Mock politicians And mock everyone willingly buy into this so-called "truth and justice" which's purely made up and designed for their fears 剧透 Part 1 事情没那么简单 昨晚连夜刷剧,一觉睡醒,神剧没辣么简单,可不是什么单纯的民众发泄愤怒而全面抹黑唱衰英国政坛,倒是对工党致以崇高的憎恨之情,集中全面火力炮轰联合米国一同发动的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托尼小天才!这就有意思了,于是dig了三条线索,和映射的事件角色,看看神剧到底是在说什么: 三条线索—— 1 特蕾莎·梅保守党的大选和她的硬脱欧公投 2 新工党、托尼·布莱尔、伊拉克战争、2003 3当年BBC爆“情报门”反被党政之争玩脱,今天 ITV又想替谁说话? 主要角色隐喻—— 1.剧中工党英雄领袖新星Matthew Wild=托尼·布莱尔工党政权之后裔血缘 2.从霍格沃茨穿越过来的敬爱的Professor邓布利多剧中角色Alastair McKinnon=大法官赫顿——伊战争爆发后国防部武器专家戴维·凯利被发现割腕自杀死在树林中,正是由布莱尔政府命名大法官赫顿全面调查,卷宗结论是“系属自杀,并无外界加害迹象”,而凯利自杀前几个月在接受BBC的匿名采访中透露“(布莱尔)政府蓄意夸大了萨达姆杀伤性武器的论断,他死后,BBC证实了当时接受采访的秘密人事就是戴维·凯利。 3.剧中透漏武器情报的“那位秘密的武器专家”=戴维·凯利。虽然剧情明说了此人物是个江湖道士,言不可信,但还原回到当年事件发生时,也就戴维·凯利刚好填坑,所以对号入座便于推导。 4.冤案受害者Kevin,a good person——千万正在受到恐怖袭击而惊恐无助的英伦民众。 先说结论吧——纯属个人瞎猜——这是一部向2003年托尼·布莱尔政府的“伊拉克门”的“致敬”大片吗?Not just that, 这是ITV带领全英人民智商上线的神作啊! 前两条线索是dig的背景线条,后文Part2“我最喜欢的片头”里有大约轮廓,对英美夫妻分分合合的婚姻史不再多说,熟悉政史的人多,我说多错多。那就来看第三条线索,制作此剧的ITV是什么立场——Who is putting words into the ITV's mouth? ITV作为90年代后起之秀,在BBC公有话语垄断的天下,作为私有独立媒体发声,乍看故事背景,好像亲右恶左,一直在纯黑当年工党勾结美帝搞死萨达姆种下ISIS祸根如今让英国自食其果,剧中MI6二把手Greenwood也从一开始就无工党丝毫瓜葛,独立司法铁杆铮铮的女汉纸,还愿自打嘴巴为当年自己就凯文冤案的疏漏武断擦干净屁股,全剧最好的司法人员就她了。貌似这一切设定都是默默给特雷莎·梅撑腰征民意刷选票等。但细想之下,也许ITV根本不在意谁当权谁闯祸,ITV真正在意的只是英国的命运,“如何在恐袭时代保全自己这个国家”,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发现,Emma也许就是ITV的化身,她说她这回要take off gloves,不怕脏手掘尸爆真相,还要飞到米国取证狠狠法办那些杀人埋尸的龌龊政客;也许ITV对当年走了戴维斯的BBC仍怀有悲悯的敬意,她目光笃定,牵起老前辈BBC的手说,别怕!Be fearless! (BBC总裁Davis当年手下爆戴维·凯利事件,与布莱尔政府闹翻,引咎辞职。) part 2 说说我最喜欢的片头 小Emma握着兔邦妮摇摆行走在高墙之上,脚下的高墙投影着Emma所经历过的英国政坛风云——从工党走路“不满的冬天”、到“撒切尔的新政”、从托尼布莱尔的新工党、到英国脱欧恐怖袭击重灾区等。但我同时发现,从Emma前进的方向上这墙有两面,左右手墙面交替投影出时间线,非常有趣,刚好代表着英国两大(党)派左右倾属性,左面墙是工党做的孽,右面墙是保守党惹的祸,而摇摆在墙头冷静而洞察则是ITV对于本台观点独立,不偏左不倚右的声明,这招真高级,

  《无所畏惧》观后感(十):《无所畏惧》

这是一部共六集每集45分钟的英剧,在我的网盘躺了很久,上月底终于开始看,并三口气看完。编剧下的棋很大,撒的网很广,是一部大女主戏,但是此大女主戏和我们国产的大女主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女主艾玛是一个坚持“为无辜者辩护”的律师,一个女人在电视上看到艾玛的报道,于是给艾玛写信求助,说相信自己的朋友凯文(前夫)没有杀人,是含冤入狱的。
艾玛大致走访后接下这个案子,团队同事问艾玛原因,艾玛说一个女人14年来坚持找律师翻案上诉,我相信她相信的人是无辜的。
随着案件的深入,艾玛发现此事背后涉及的势力庞大且复杂。
起初只是一个女学生死亡案件,现场所有证据以及目击者证词都指向当时的基地守门员凯文,负责此案件的黑人女警忽略了一些重要信息和疑点,未深入调查,并依靠此案“升职”进到国际反恐部门成为头儿,艾玛也对黑人女警提出质疑,“没有什么比一个白人女孩被杀更引起关注的了”。
片头隐喻很深,我对政治不太了解,此处不作分析,感兴趣的,网上有很多详解。
大致剧情就是当时美国有个空军基地设在英国某处,某晚,很多当权者以及军事家等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其中有一个是伊拉克的科学家,他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说伊拉克方正在秘密研制武器,这让与会的英国政要和美方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因为英方高层需要此借口邀功升职,美方本来就想打战。所以在各方利益驱使下,都未对伊拉克科学家的话去多家证实,纵使都知道有可能是假的。
被杀女生和基地一名士兵正在谈恋爱,秘密会议当晚,女生去基地准备和士兵约会,结果看到的却是秘密会议刚散场的各人,女生受到惊吓转身就跑,却正巧迎面撞上英国议员开来的车,本来是一起意外事件,因为秘密会议不能公开,所以美国中情局一代表女士将此事件“完美”嫁祸给凯文。
本来女主已经找到能证明凯文无罪的证据,但每次都会被对手破解,最后对手发来一个交易,男主承认有罪,罪名是过失杀人,坐十二年牢,但因为男主已经服刑14年,所以接受有罪交易,便可立马被释放获得自由。反之,女主则要继续赌一把,和陪审团,和各方势力。
考虑后,女主让凯文接受了此交易,承认有罪。
凯文被释放,但生活受到严重骚扰,女主将凯文接到自己家。某日,男主提出和自己的孩子(凯文入狱前,前妻正怀着身孕)再见面,女主艾玛和前妻在外面等待,因为凯文想单独和儿子呆一会,没多久,儿子先走出来,艾玛上前去问跟凯文说了什么,儿子说不原谅他杀了人,话才刚说完,凯文便走出来朝马路中间走去,被一辆大货车撞成重伤。
在艾玛的努力下,案子终于要看见曙光的时候,凯文去世。
虽然最终真相大白,各方高层皆受到处罚,但最冤的当事人凯文已死。
那么有意义吗?
很有意义,至少在中国,这种涉及政治、外交黑幕,反恐、伊斯兰等的题材,是永远不可能被公映的。
小安利:还有一部题材类似的美剧,去年很火的HBO出品的《罪夜之奔》,下期来说说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