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隧道》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隧道》的观后感10篇

2022-03-20 11:11: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隧道》的观后感10篇

  《隧道》是一部由金成勋执导,河正宇 / 吴达洙 / 裴斗娜主演的一部剧情 / 灾难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隧道》观后感(一):有意思的隧道

前一段时间伴着《釜山行》的大热韩国电影在中国又火了一把,但是同期的隧道却少有人讨论。无论是哪国的灾难电影总是离不开讨论万能的母题——人性,但是《隧道》用一种戏谑黑色幽默的手法讲了一个普通社员被困塌陷隧道的故事。
河正宇扮演的男主开车和顾客套路的时候隧道塌陷,被困其中,河正宇的妻子由裴斗娜扮演。裴斗娜以前一直演哪些酷炫的角色,在超感八人组和云图里达到了巅峰,但是在《隧道》里扮演一位脆弱的妻子,为了丈夫不离不弃。吴达洙这位黄金配角也给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导演金成勋选择了河正宇扮演主角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相信只要一个乐观的人甚至乐天派的人才可以在如此环境活下去。相对于一般灾难片,极力刻画受难者的痛苦悲楚,河正宇在黑暗闭塞的环境里还保有那一丝幽默甚至有些傻气。河正宇陪伴那个女孩一起度过漆黑时光,气愤与狗吃掉了食物,最后没有水时还品尝体会尿的味道。妻子裴斗娜在超市里得知丈夫被困隧道时表情的变化非常耐人琢磨,给做援助工作的工作人员做饭,到最后所有人都放弃时大声嘶吼求他们救救丈夫奔走相告。救援队长吴达洙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不愿放弃河正宇,当追求政绩的政治家只在乎新闻热度的记者阻挡救援时,吴达洙大声的呵斥他们,吴达洙这个角色让整部电影增色不少。
电影同时也讲了非常著名的三个问题——薛定谔的猫、蝴蝶效应、火车困局。
薛定谔的猫原本是物理学界的一个假设但当他进入大众视野时,就成为一个社会理论。薛定谔的猫处在一个自相矛盾的位置,在盒子里的猫直到你打开盖子你都无法确定他的死活。河正宇就是这只猫,外面的人政治家网民评论家记者当河正宇失联后认为他已经死了,可是不把他找到无法证明他是死是活。人们甚至开始骂妻子裴斗娜浪费公共资源,政治家讨论自己的政绩,最后逼着裴斗娜签下放弃救援的名,在广播中念出给河正宇的告别信,让原本还保留希望的河正宇出离绝望。
蝴蝶效应可以说是一个暗线但是在开头就讲出来了,没有加油站老人的失误,加油早就结束,河正宇也开出隧道,带着蛋糕去见妻子与女儿。如果不是施工的偷工减料,隧道不会塌陷;如果工程图详实仔细,就不会打错救援钻孔。可是哪来那么多的如果呢,在真实惨白的现实面前没有什么如果,一个蝴蝶扇动的翅膀在地球的另一侧带来风暴,每一个细小的事情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变化。
火车困局非常经典的伦理悖论,一辆失控的火车上有500人切换轨道到一个绑有一个人的轨道上这500人就会得救,那么你会如何选择呢,相类似的伦理讨论还有许多。吴达洙为了救援河正宇呼叫除雪车,但是同时城市里因为雪灾出现很多事故,那么作为火车车长你是否按下按钮切换轨道。当救助一个受难者带来更多的人员牺牲更多的财产损失时又该如何选择呢。正是这样的抉择让电影有了更多更深层次的讨论。
当河正宇被救出时,政员要求拍照,吴达洙吼出了那句“阿西吧,都给我滚啊混蛋”,可笑的是当河正宇为吴达洙伸出大拇指竟然被电视台解读为河正宇感谢政府国民的努力,真是莫大的讽刺。说道吐槽《隧道》有不少东西可以吐槽的,隧道口写着幸福安全的国土建设电视台主持人报道:“大韩民国的安全有一次坍塌了”,接线员还问河正宇贵姓,采访的记者在救援井打通的第17天感叹“好可惜没有破纪录”,最后吴达洙吐槽他为什么要写检讨只是说了实话而已。
也有不少人分析《隧道》有几分影射岁月号事件,加上近期大韩民国比《纸牌屋》还要精彩的剧情真是让人唏嘘。

  《隧道》观后感(二):还是《追击者》好

那个小女孩,是河正宇的良知。打了一通电话给妈妈,河正宇却没有告诉吴达洙。这个部分是宗教的,糖糖是遗产——有比让肉体活下去更重要的事,灵魂需要呼吸良知。《隧道》完全可以解剖成一个剧本教学,编导老师们可以做件事,我眼光不差的。河正宇被所有人抛弃,却活了下来:是不是要以惨剧收场才能完成一个悲剧?我觉得不是的。电影不需要说现实或者真相,它不是资料片。悲剧是裹挟在故事的文学性里的。观众觉得感不感动,和导演的主动煽情是没关的(这很重要),所以,叙事还是克制一点好,都是成年人了,这点,金成勋的离合器踩得可以。很想知道专业的团队怎么做剧本,要怎么取舍情节怎么调控情绪的颜色,想象起来是有意思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真好懂,永远把在摄影机前发声当作自己义务,屈姿接受民众的抱怨,“非常抱歉,我们会做的更好”——可不是嘛?老百姓交了税钱就是消费者。“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都重”。我很确定,我不会为肉体活着。

  《隧道》观后感(三):这是一部没拍完的电影

在看完《釜山行》之后,就来看最近评价也不错的《隧道》。“隧道”的剧情推进比“釜山行”要慢的多,所以会凸现出很多的弱点,相信其他的评论会很详细的说这些不足。
那我就说说成功塑造的人物——救援组长金大庆(字幕原因,可能有误差)。有两个情况我记得很清楚:一个是棚子漏水那段救援队员把掉在地上的鸡蛋洗了洗吃掉十分暖心;第二是队长尝niao这一点,“自己没做过的怎么要求你做”。他是个非常人性正面的角色,与那些政客商人恰恰相反,也体现出整片的矛盾。
整部电影有两个矛盾让我印象深刻。
一、当男主发现同被困的美娜的时候,他面临着要把赖以生存的水分享的问题。这个时候想想那些饥荒年代发生的可怕事情,就能明白男主面临多难的抉择。
二、男主失联多日,被困多天,希望渺茫,上位者们会考虑是否放弃。这个矛盾或许可以换个名字叫做“牺牲小我成全大局”,这不正是很多时候我们被要求做的吗!只不过,我们面对问题没有那么尖锐。
电影最后,男主夫妇开车又经过隧道,黑暗之后又出现光明,不管导演有没有这个意思,但我的理解是——这象征着重生与希望。
PS:男主出来后让救援组长骂的那句话挺解气。

  《隧道》观后感(四):对生命的自我拯救

       电影的画面很真实,细节刻画也很细腻,河正宇在举手投足之间,牵动着观众们的心…影片的每个细节,都是各种讽刺:韩国政府的不作为,媒体为了第一手新闻而不理受害者的死活,还有可笑的豆腐渣工程,工程人员的人心涣散,但百姓面对这些,除了气愤和无奈,还能做什么?那是多么熟悉的话题啊,看着看着,就会不禁会心一笑,我们不就是身处其中么?
求救

  《隧道》观后感(五):随笔

不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近期能那么多次登榜,看这部电影的剧情就不得不把它拿来和33名矿工来做比较了,应为套路实在太相似,可能是人设没有33名矿工来的丰富,加上没有现实故事作为底子来承托,所以在人物及人性情感上的刻画和变化都没有矿工来的细腻,毕竟就算是河正宇,光靠它一个人也玩不转啊。前面铺垫的感情没到位,后面营救出来后惊喜也没有喷发出来,观影没有很畅快的感觉。非要扣细节的话,我认为一个人加一条狗(中间就活两天的女的不算,他还消耗了半瓶水)靠一点水,一块蛋糕和一小袋狗粮是活不过35天的;还有被锈钉插伤的口子,不要你腐烂病变致死,得个破伤风不过分吧,可wuli 正宇大叔从头到尾都是活蹦乱跳的,差评。ps:总体来看她还是啪啪打了国产的脸,我不是只喜欢韩国,我哪国电影都看的。

  《隧道》观后感(六):隧道---加量不加价

今天难得看了一部电影,是韩国2016年的新电影《隧道》,影片的情节类似美国电影《活埋》,是一部个人灾难电影。

和《活埋》不同的是,虽然同样孤独一人在绝望--希望--绝望--希望--愤怒中煎熬,但导演用韩式温情、幽默及偶尔轻松的音乐淡化了极度压抑、无助的氛围,使观影过程中不至于有强烈的不适感。这样的剧情很容易有代入感,无法忍受的绝望感会阻碍电影的大范围传播,毕竟“苦大仇深”不是韩国电影的特点。

一个普通人,带着送给女儿的生日蛋糕,穿过刚刚通车不久隧道和家人团聚。在路上首先碰到了不靠谱的加油工,这一点,借鉴了好莱坞恐怖片的套路,一次看似普通的旅行,与看着怎样都不对劲的人产生交集,这是凶兆啊!且男主一直在接电话、打电话,不遵守交通规则,给观众一种强烈的不“安定”感,这小子要倒霉啊。

不靠谱的隧道说塌方就塌方,男主被困到了车里,隧道外媒体在拷问韩国的豆腐渣工程,同时更大的问题暴露出来,救援力量的不职业,毛手毛脚施工图弄破了,救援队的车竟然没有赶在采访车前,更大的讽刺是高层的虚伪,媒体的冷漠,最后是为救一个人,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的性命值吗的讨论。但这些都不是作者要深刻挖掘的,他只是将这些问题一股脑的放在电影里,快速的抛出,快速的收回,点到为止,作为一个商业电影加量不加价的优惠赠送给了观众。

  《隧道》观后感(八):人性中的隧道

感人!尤其是男主最后一刻仍然生生不息的顽强求生意识和毅力~在他按响汽车鸣笛时,我的泪水随流而下~无由来的感动啊~本来我以为结局会是他死了,但最后他获救了(当然因为救援队长不放弃),影片最后的画面是再次经过隧道的男主眼中充满着恐惧担忧地不停四处望向隧道上方,但最后安全从隧道驶出时他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带着他给女儿买的小蛋糕向着前方!
总之影片首先反映出了现代政府对待突发灾难的态度和能力,我记得很讽刺的场景是受困者妻子到达现场后,国家安全部的人员接二连三的与她合照。这实在是在做作了,弄得很形式化,假惺惺的。好像是在关心受害者,其实只是在向民众们表现出国家的爱心。
其次是对美好人格的赞扬。影片里影响最深的就是金大庆队长了,他极力安慰着受困者,给他希望和力量,鼓励着他,仿佛自己与受困者的生命合为一体。为了让受困者能接受喝自己的尿,还亲自去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都没喝过就劝男主喝实在很不好。在所有人都放弃时,他依然想为做最后的努力,亲自去确认男主生死,因为他承诺过男主会救他出来因为他叫男主一直等下去的,好在他最后不放弃的听了探测器的音频录音,发现了动静。
值得说的是男主被运出来后赶着去救治,居然被拦下,男主对他说了话,他将男主的话大声说出来:你们这些混蛋!都给我滚开!我实在认为这也是他想说的话。
其三,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碍事记者真是太烦人了!反映出了对某些在事故现场仍然只想着搞大新闻赚钱的人的批判。明明男主手机电量需要尽可能节省下,还是为了“独家新闻”拨打男主电话,同他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磨时费电!毫无脑子!最恶心的是居然一群媒体记者将男主的求生之路堵的死死的,如此关键的时刻,心里还是只有自己的头条,这现象值得深思啊!

  《隧道》观后感(九):想给三星半的短评

当灾难降临不到自己头上时,永远没办法感同身受,官员如此,记者如此,国民也如此,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诚然,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总有温情柔软的一面,分水的大叔,救援队的队长以及死于豆腐渣工程的班长。我们也得承认这个社会就是强者欺负弱者,弱者欺负更弱的人,所以明明死于豆腐渣工程的班长,家属却不敢跟器材公司讨要补偿费只敢向男主的老婆身上扔鸡蛋,并将罪责统统归咎于坚持救援的男主的老婆……我觉得这部片的剧情安排的很好前半部分男主与狗狗的相处轻松有趣,甚至第一次救援成功时的皆大欢喜都与后面的打错洞手机没电放弃救援形成了最大的对比,觉得还是蛮精彩的。最大的bug莫过于小女孩米娜的出现,为了突显人性,导演突然安插了米娜的出现却没讲清楚就让她挂了,给人没头没尾的感觉。

  《隧道》观后感(十):谁之过

  今年韩国两大力作之一。给釜山行打了四星,却给隧道打了五星。
  生死一念间。本以为是一件倒霉意外,等着救援人员把自己快速救出去。一口就喝了半瓶水,笃定地给妻子打了电影保平安。却不曾料想,救援愈发困难,另外一个受害者的过世,水和食物几乎穷尽。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最最绝望的,应该还是无人来救吧。被全社会抛弃,政府高官义正言辞地觉得自己已尽全力,利益团体大言不惭地谈每天损失多少数字,连妻子都坚持不了,在广播里说了再见。只有他,只有身为救援队的他,总觉得还没有结束。
  诚然,电影总有戏剧的成分。但是,什么叫尽力?应该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到了极致,才能真的对自己说出尽力二字吧。
  电影的高潮点不是量错了地方,而是有救援人员意外死亡。那么多人尽心尽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去救一个人或者只是一具尸体,到底值不值?我记得有一句话说,没有值不值得,只有应不应该,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可世界上的事,永远都是说起来最容易。
  电影里男主最后获救了,但若不是奇迹的发生,他可能就一个人绝望地死在隧道里。
  谁之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