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的农场》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10篇

2017-12-01 21: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10篇

  《最后的农场》是一部由Rúnar Rúnarsson执导,Ólafía Hrönn Jónsdóttir / Jón Sigurbjörnsson / Sig主演的一部短片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一):Síðasti bærinn,最後的愛情

爲了你,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
海浪和海鳥是我們自然的背景樂,
海風是我們信使,
明暗不清的天空是我們的最美燈光。
我用盡自己的最後一秒,
愛你。
計算好時間,
在之前,生活一如既往
我們的世界
不需要別人打擾,
即使家徒四壁
至少我們有愛情圍繞。
最後,
我為你凃上鮮紅的口紅,
讓你跟嫁給我時一樣美麗,
別無他樣。
我信守自己的承諾,
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我也會與你不離不棄,
緊緊依靠
來世,
我只求來世,
你能讓我像現在這樣,
陪在你身邊,
我會穿著最體面的西裝。
默默陪你,
直到死亡再度將我們分離。
以上。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二):陪着你,我的姑娘。

我想在老爷爷眼里,一定一直觉得老奶奶是他的姑娘。
【我为你抹口红,轻轻抚摸你依然柔软的脸,等待你朝我娇嗔一笑。
我想我还记得你在阳光下奔跑,愉快地回头,露出牙齿的大笑。
我想我还记得你穿着围裙在农田耕作,弓着背逆光看向我,抬手擦汗,笑得很满足
我不愿让你一个人。
不管什么时候,你都依然是我的姑娘。我看不见你垂垂老去的样子,也记不得你已经死去。我只想陪着你,我的姑娘。】
老爷爷穿着破毛衣站在风里,我想那毛衣一定是老奶奶亲手织的。
老爷爷的戒指很亮很新,我想他一定每天摸着戒指想念他的姑娘。
【最后的农场,是我们的二人世界,并不愿意让别人踏入,哪怕只是喝杯咖啡。】
其实看到快结尾我都好着急,如果被女儿发现免不了要一番争吵。
可是我早已把地毯都铺好,嫁衣是我亲手制,只等你挽我臂弯,便陪你去想去的不论哪里。
把老奶奶推出来的时候,山坡上晾的白被单被风高高的吹起来了。
入土前最后深深一眼,用了一个旋转的画面,可能也是外国人轮廓深,就觉得老爷爷那一眼看得格外用力,然后仿佛是在心底千回百转地叹了一口气。
【真好,我依然能躺在你身边。别怕,我再靠你近一点。】
老爷爷躺下去,然后努力把头侧向老奶奶那一边。大概每晚都是这样入睡吧。拉绳子的时候没有犹豫,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
【嘿,我看见新世界的曙光了。能和你一起,去哪里都是好的。
别怕,我在。我陪着你。】
夕阳下一成不变的萧瑟的农场,还有残雪的远山,坚固的十字架和新鲜的黑色泥土。
老爷爷可以不被打扰地陪着他的姑娘。
这再好不过了。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三):爱比死更难

爱比死更难
——《最后的农场》拉片分析
今天的剪辑作业是重新编辑一部冰岛的小短片,最后的农场。这部短片长17分钟,讲述了一个生存在荒岛上的老人,在自己的妻子死后,拒绝了孩子们将他接到养老院的请求,和妻子一同下葬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概分成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大概是前六分钟,通过收音机和一通电话介绍了老人的生存环境(荒岛)和生活环境(孤独)。并且设置了悬念,一是老人为什么一直在做木工,二是老人的妻子的情况。第二个段落大概是六到十二分钟,首先通过一个“快递员”的视角加强了前面已经提到的环境(这个岛即将被抛弃,老人们将被送到养老院),然后通过老人和其儿女的平行剪辑揭开第二个悬念:老人的妻子已经死了。并且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最后一个段落是高潮段落,编导揭开谜底:老人一直的木工是为了他和妻子的合葬而忙碌。老人安详的躺倒自己妻子的身旁,拉下绳子,和妻子一通长眠于地下。
首先说第一个段落,第一个段落的开头是老人工作的一系列场景,一开始的俩个镜头都是大全景,表现了老人的孤独感。
然后是老人将木头卸下的镜头,这里用了“伪正反打”的镜头,前一个镜头是老人的中景,后一个镜头是从车上斜滑下来的木头。这组镜头的结合使用塑造了一种距离感,好像老人离木头很远的样子。
随后是老人切木头的镜头,在切木头的中间插了一个仰拍,很常规,在一系列运动中查一个面部表情的特写可以让影片的节奏不再那么单调,同时可以展现人物的心里状态。但这里的这个切入似乎没什么理由,就是为了顺畅而顺畅,不过多解读。
然后的两个场景是出彩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老人吃饭在听收音机。收音机巧妙的道出老人的生活环境——一个纬度很高的荒岛上。然后一直悠扬的背景音乐忽然被电话铃声打断,景别进一步进切。老人犹豫,然后去接电话。这里的构图很好,从整体上来看并不平衡,整个画面左部是老人,右面的主要画面居然是一只锅。而中间的画作是对称的。暗示着老人家里有一种平衡被打破了。而老人背后还挂着几幅画,加重了这种倾斜感。这位下面的对话塑造了一种气氛:这个家里面缺人。不仅缺孩子的角色,也缺乏女主人的角色。而景别的切换造成了男主人公的一种思想上的停顿。
而下一个镜头是通过窗外的长镜头逐渐推到面对窗外打电话的老人的脸上,通过他和儿女的对话我们知晓了一个神秘女主人公的存在以及他面临“逃离”的处境。而且通过她说话的语气(“你妈妈很好”)和现实生活中的诡异形成对比,压抑感突出。
然后的场面是男主人公入睡的场面,镜头含蓄的交代了一个女主人公的存在,并且通过巧妙的场景设计(夜晚的卧室),让我们对女主人公的处境产生猜测:她是死了还是睡着了呢?这里一共用了七个镜头,男主人公由背面到正面,景别不断切近。而女主人公仍旧隐藏在阴影之中。Y
然后的一个段落是低潮段落,首先是男主人公仍旧在做木工,然后是一个新的视角——快递员的到来。从两人对话之中导演加强了我们关于老人处境的认知。同时也舒缓了情绪,使得这部电影不至于完全是一部独白的电影。这种手法经常在过度紧张的段落中出现,比如《调音师》中,调音师进入女凶犯的家中时,一个邻居探出了脑袋看了看。还有一点值得指出,在这个片段中,两个人的对话并没有使用正反打的方式,而是将两个人置于全景之中,还是一种疏离感。在这段剧情之中,还有一段画龙点睛的对话“两只迷途的羊要回来了。”“我看他们是要去屠宰场。”我们都知道,基督教有迷途的羔羊的隐喻。在这里用冷冰冰的现实戳破了宗教的神圣,是对本片主题的一个提示。(基督教是不允许自杀的,而片中老人的举动,在基督教伦理中,是一种罪行)
然后的场景是一段本片的华彩段落,在平行蒙太奇的两端,一段是老人在梳洗打扮,另一端是老人的儿女驱车来接老人。这个片段中一方面彻底解决了女主人公情况的谜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儿女的冷漠。(在车中冰冷的对话)这一段比较出色的段落是老人将圣经放到女主人的胸口和为女主人公涂口红。这种细节描写使本片免于概念化。总体而言这一段本可以煽情一下的段落做的很节制,比如放圣经和涂口红的景别基本一致。两端用脸部特写包住。这一段的声音也很有特点,一方面是不断响起的铃声,我们通过平行蒙太奇可以知道是儿女打给父母的电话,可是老人没有接。这里的铃声有效的做出了一种“审判”的效果,甚至可以说“催促”老人走终点
最后一个段落是老人与自己的爱人一同赴死的段落。老人在将女主人公下葬之后,四处环望,镜头随之大范围摇动。忽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仰拍视点,好像是女主人公在看着男主人公。凸显了一种英雄式的悲剧。
然后一个镜头切换到儿女行驶的车。下个镜头就是老人已经跃进坟墓。然后是手部特写——推土车——脸部特写——老人的主观视点(从推土机上推下的土粒)——黑屏。很顺畅的表现了这个过程,伴随着抒情的音乐。这个部分让我想起法国版《两小无猜》的殉情片段,不同的是那一部片子的主人公是双双亲吻慢慢没入水泥之中,而这部短片中只有男主人公和他冰冷的妻子的尸体,是单方面的爱情表达,更加悲观冷酷
最后一个摇镜头很漂亮。从十字架的根部缓缓升起,我们还能看见推土机仍然在倒出水流状的泥土。老人的儿女终于驱车赶到。镜头最终定格在一直构成本部影片基调的冰冷的天空中。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是一部比较诗意的电影,虽然在某些段落也设置了悬疑的部分。但我相信大部分观众都是早就看出了结局。本片的背景是荒原上,我去年在戛纳双周看过一个类似的电影叫做福戈岛,同样是被人们抛弃的荒凉环境。同样是荒谬的逻辑:福戈的意思是热火,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即将被放弃的小岛,人们都需要交换食物生存,岛上连炊烟都不怎么常见,更别提这个岛时常是大学纷飞的了。而本片中男主人公希望用罪行(自杀)换取信仰(十字架)。但我觉得这两部电影的结局还是有些许的不同的,毕竟福戈岛的结局是悲惨的,连主人公的狗都离他而去。而本片中最后的摇镜头似乎给了我们一些希望,也许爱才是升入天堂的唯一真谛。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四):最后的世界

你不在了,我的世界也不存在了;生同寝,死同穴。这最后一程,他仍是和她一起走过。
片子的基调是灰色的,背景中全是大自然的苍凉,和一片初冬的肃杀。心底的声音却告诉自己,这是我最爱的颜色和风景。不管平时怎样笑,属于自己的颜色总是那一片灰蒙。
在我们二个人的农场里,我们二个人搭建的世界,我亲手挖掘了我们最后的归宿,最后一次为你涂上唇彩,你安详的面容一如我们初次相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你的面庞刻下岁月的痕迹,最后属于我们二个人的是内心安宁
我把亲爱的你安放在我们最后的归宿,我换上结婚时的那身礼服,在那一天我郑重的许下诺言,而今天,我要陪你走完这最后一程。我躺在亲爱的你的身边,拉下手臂上的绳索。当泥土覆盖在我们的身上,我知道,我要我要和你一起走进这黑暗,手牵着手,去追寻那伟大永恒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五):这一生 让我来陪伴。

  
  
   凄婉的小提琴乐 苍茫的天空。海边 老人独自一人搬着木柴 一如既往的过活着。间或夹杂着隆隆的卡车声 伐木声 老人布满皱纹的双手 和粗糙的生活 破败的房子。
  
   好像一切都无所谓了 不在乎吃什么 不在乎是否住上豪华的房子。只是因为 你不在了。
  
  
   她只是在午睡。几十年来 一起在这海边生活 她只是先一步睡了过去。一片漆黑下 老人沉重的呼吸声似乎分外的鲜明了 那是一种压抑着的无法诉说 无法言语的哀伤
  
  
   只是过惯了这样的生活 不想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 大海 蓝天。只是想最后一次 让我就这样 陪着你离开这里。
  
  
   一口最朴素的木棺材 一只口红留给你 而我则穿着我最正式的衣服 庄严地走这最后的一程。
  
  
   最后一次送来的食物 最后的农场。我会陪着你一起离开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 不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来 又孤孤单单的走。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让我们 一起葬在这片土地里 让我 来守护你。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六):这一生 让我来陪伴你。

      
      凄婉的小提琴乐 苍茫的天空。海边 老人独自一人搬着木柴 一如既往的过活着。间或夹杂着隆隆的卡车声 伐木声 老人布满皱纹的双手 和粗糙的生活 破败的房子。
      好像一切都无所谓了 不在乎吃什么 不在乎是否住上豪华的房子。只是因为 你不在了。
      她只是在午睡。几十年来 一起在这海边生活 她只是先一步睡了过去。一片漆黑下 老人沉重的呼吸声似乎分外的鲜明了 那是一种压抑着的无法诉说 无法言语的哀伤。
     只是过惯了这样的生活 不想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 大海 蓝天。只是想最后一次 让我就这样 陪着你离开这里。
    一口最朴素的木棺材 一只口红留给你 而我则穿着我最正式的衣服 庄严地走这最后的一程。
    最后一次送来的食物 最后的农场。我会陪着你一起离开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 不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来 又孤孤单单的走。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让我们 一起葬在这片土地里 让我 来守护你。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七):每个人都想深情款款的爱上一场。

一部16分钟的微电影,却足以让我掉眼泪
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睡不起,而男主人公和女儿打完电话后在那锯木头,直到做完一个箱子时我才发觉那是棺材,给他的老伴睡的。最后他把棺材放在坑里。直到他自己睡在棺材旁,我才知道他要和他爱的人死在一起,即使他的生命还没到终结。最后,看了一眼农场,把自己和死去的老伴葬在一起。我很喜欢那个镜头,女主人公睡在棺材里,他给他擦上口红,微微一笑,再摸摸她的脸,他爱她,很爱很爱。这种爱是很多女生都想要的吧。每个人都想深情款款的爱上一场,但这种爱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的。看着电影里再想着现在社会,这种爱太让人羡慕,嫉妒,像是奢侈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眼前值得的人或事吧,如果是错过的就当做纪念,放在心里,不在提及。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八):不想走,只想留。

边海烟波,朝飞暮卷。
山也清,海也清。
冷翠寒光萧瑟处,风前独凭栏。
莫问伊人今何在,泪湿眼婆娑。
 
老人的态度不太和善,他有些生气,于是狠狠的批评女儿,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打来电话,女儿或许内心有些惶惑,平日里慈祥的父亲,为何今天言辞竟如此气急败坏,因为她不知道,她的母亲,就在不久前,刚刚离开了人世,他理解不了老人的心烦意乱,感受不到老人痛失爱人的无助,她不敢追问下去,因为她的内心也有些想法,她要将两个老人送往养老院,她猜想老人肯定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心愤难平,于是她安慰老人,养老院的宣传册上,环境很好,你和妈妈住过去,肯定比住在这荒无人烟的农场快乐。老人心绪有了缓和,生老病死,是天道所在,将愤恨无故的洒在自己孩子身上有什么用,但他还是不想去养老院的,老伴也是这样想的,老人心里估摸着,试探的给女儿说道,养老院不能单凭宣传册上几幅漂亮的照片就成了好地方的。可是女儿不让半分,依旧坚持自我的说道,我来接你们过去吧。并不理会老人话里的犹豫和千万个不愿意。老人无奈,只好说道,你晚点来,在这之前,我和你母亲还有一两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对了替我向小孙女和她父亲问好。
老人,好像真的很忙碌,他到底要做什么重要的事情呢?
货车的发动机在山间轰鸣,锯木头的声音此起彼伏,老人不停的敲敲打打,粉刷涂漆,送货员送来信和食物给他,他还要将弄好的木箱子遮掩起来,如此神秘莫测。
送货员也动了好奇心,嘿,你这是要干嘛,用木头把窗子围起来吗?送货员试探着问道,算是吧,老人漫不经心的回答着。我也一样,最近还抓回了两只迷途的羔羊。老人没有意愿回答他的问题,于是送货员识趣的自己岔开话题。或许他们只是想逃离屠宰场,老人饶有兴致的打着禅语。你和你老伴要享福了,搬到人多的地方去未尝不是件好事,送货员也在劝说老人去养老院,并递给了老人养老院的宣传册,老人却说,你帮我把这封信送给我女儿吧,在这个周末前。
老人给老伴穿上干净的衣裳,再为她涂上最美的口红,老人抚摸着爱人,看着她就像刚刚嫁个他时一样漂亮,那时也是在这个房子里,时间一晃多少年过去了,这一辈子生同寝,死同穴。
女儿决定提前来接父母进养老院,她似乎已经预料到父母会因为她的不期而至而开心快乐,她为自己的聪明计划而满心欢喜,却不知道,老人此时已经将自己和老伴合葬在农场的小屋旁。
到死,女儿都不能明白老人想要的是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为什么不能多点时间去看看自己的父母,甚至连自己的母亲去世都不曾知道,为什么不多点耐心听听父母内心的渴望,养老院就是切割亲情的屠宰场,老人就是那口中企图逃窜的羔羊,他们不愿意去那荒凉的没有人性的地方,为什么就看不出来老人只想安安静静的留在这最后的农场,还一再的打着为了老人好的旗号。
我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的话,人是这世上唯一不适用《进化论》 的物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更是在撕裂人类积攒的文明,因为人是唯一会向后看的动物。
人并不会一步不停的向前走而获得存在的意义,有时候回过头,才能看见我们自己。
海风呼啸,翠波摇翦翦,天色如画。这画里,曾住着老人,和他的爱人,还有他亲爱的女儿,即使如今已如末日般荒凉,却也曾有爱涂满芬芳。在这里,用温馨回忆筑起的高墙,足以抵抗一切人世的悲凉。
再见了,女儿,老人静静的躺在爱人身旁,心里诉说着:
我愿意死在这温暖的无尽荒凉中,也不愿活在没有爱的寂寞热闹里。
是为了你的母亲,也是为了曾经我们一起经历过的所有美好回忆。
我愿用这生命做最后的陪葬。

  《最后的农场》观后感(九):未老先衰

“老了之后,有一座小小的农场,靠着窗户可以看见海天一线,山野连绵。为家人洗手做饭,黄昏来临时,空气中里都是幸福满足的味道。”这是我很久之前的构想,就像是把年老的岁月视作一个归宿,它在我心中一直是平静安详的。然后,我看见了一部片子,片中的冰岛老人过着我幻想中的生活,在广袤的群山环绕中拥有一座农场。可是,他不快乐。没有孩子在膝前吵闹,甚至爱人也刚刚过世,岛上凌冽的风透过他的眼睛刮到了我心里,我头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无力的孤独感。
老人没有邻居,孩子们也住在车程大约一个小时的“远方”。他和老伴的生活很拮据,和外界沟通的方式也只有一台收音机和一部电话。在现在的我看来,他们却活的很奢侈。窗外景色如画,心中一片天地照搬成为居住环境,自给自足。时间久了,也许外面的世界对他们也就不那么重要。那些陌生的环境远不如这些熟悉的,也许看上去有些冷冰冰的大雪山来的顺眼。但人毕竟是情感动物,孩子不在身边,心永远都是缺了一块的。孩子在哪里,牵挂就在哪里。即使过的多么无忧无虑,心里永远都是空落落的。
如果说原来老人的心是空落落的,那么失去老伴的老人便是把心也失掉了。几十年的岁月相互扶持,彼此应该早就成为了对方的一部分。现在其中一方先走了,另一方就像身体的一部分先死掉了。老人躺在早已过世的妻子身旁,颤抖的喘着气。不知道他拽紧被子的双手是因为做了共同赴死的决定而激动,还是想到哪怕独活一天的孤寂而害怕。
诚如上文所述,老人已经失掉了心。一个已经孤独了大半辈子的人,已经摆脱不了习惯了。
所以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哪怕孩子们一再劝说,哪怕可以摆脱拮据的生活现状,哪怕可以搬到人多的地方,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让老人看起来不再那么孤独。老人却宁愿赴死,就像那孤独矗立在雪山之中残破的小农场,根基扎在了这里,离不开了。
快递员:“最后两只迷途羔羊也被抓回来了。”
老人:“我觉得它们是想逃出屠宰场。”
就像影片中那悠扬悲伤地小提琴伴奏,我在影片结尾那个有老人的墓前十字架摇向天空的镜头中,感受到了老人孤独最后的释然。
诚然,一切都是为了爱。
ps 至于那些许多朋友提到的老人之间的爱情,片中许多细节都有表示。本文暂且不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