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鸿米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鸿米店》经典影评10篇

2022-04-03 20:38: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鸿米店》经典影评10篇

  《大鸿米店》是一部由黄健中执导,陶泽如 / 石兰 / 杨昆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情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鸿米店》影评(一):发涩的米

“被六月的水淹过,米发涩了”。
这是电影里五龙跟随冯老板看米的时候说的话。人其实除了每天吃米,在精神上也每天吸收着各种情绪和态度。正是由于灾难导致的贫穷和人性的自私使得让五龙为典型的社会底层过着没有尊严和屈辱的生活,一旦他们有机会得势会让曾经受到的让自己的仇恨变本加厉的还给他们。本来米是洁白的,人心亦是如此,只可惜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泡多了,“发涩了”。
旧社会就像电影那里一样不堪吧。没有洋枪大炮,兴许这仇恨一直循环下去,底层的过着没有尊严倍受屈辱的日子,上层的投机倒把可蒙拐骗满足个人的各种需求。要说人没有善良的一面也不对,芷云和五龙都给贫穷流浪人给过银元的剧情也有,但对社会大环境这也杯水车薪。
只有这个没有人性容不得个人尊严的制度被推翻,在废墟上建立起新的制度弘扬人性,彻底的解决这个无线循环的悲剧。这片土地曾经有机会掰过来这种局面,可惜后来外来力量敲碎了千年龟壳,不然绝不是现在种追赶的局面。当然现在虽有很多问题,仍往好方向发展是不?

  《大鸿米店》影评(二):适应社会

这就是原来中国的社会的真实写照吗,真不敢相信:我只是写下我的感受。
    开始知道五龙的境遇,是有丝丝的同情这个人的,而后来却觉得这个人越发的狰狞可怖。整部片子看下来,没有一处能找到人性中“真,善,美”的一点特性。反而是人们一直鄙视的织云对五龙的态度还有那么一丝丝暖意。店老板,依云作为正面人物却找不到人性中一丝丝的善意。
    中国人就是这样,只要有人使过一次坏就一棒子打死,不容有原谅的机会。其实我怀疑当时的中国人是缺少一点点悲悯的情怀的。上边一点的人越发看不起底下的人。
    一个人变坏,我相信除了与这身的基因有关外,还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有句话说得好:是我们去适应社会呢,还是社会适应我们。很多人是选择适应社会的。
    放在当时社会,那么我们为了生存,选择适应社会。变成尔虞我诈的那种人又有什么错呢。
    那么错在哪呢,错在社会对人性的践踏,错在当时的社会已经形成了那样的氛围。错在主角本身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整个小社会里人性已经扭曲。
   像主角那样的人真的很让人讨厌。或许我们社会中多一点的真,善,美。多一点悲悯的情怀。那么这样的人会少点出现的。

  《大鸿米店》影评(三):永远的主题:无人性的强者与卑微的弱者之对抗

一个传统保守的农村人(辛亥革命十几年之后还留着辫子),在城里被逼成变态(看结局。这是五龙的不幸,冯家的不幸,也是中国的不幸)。日夜劳作,吃几碗饭都被羞辱(感觉像西藏的农奴)。79年农村分产到户,城里分房到户。中国几千年来,农村人一直是备受城里人剥削的(达官富豪在城里),农村人多,地少,税重,遇到常平年代还能糊口,遇到灾年,就得进城乞荒,城里人做为剥削农村人的既得利益者(现在也是这样,一瓶矿泉水的钱能买一两斤大米。改革开放40年,城里年工资翻了300倍,大米的价格翻了90倍,现在也才一块多一斤米。政府搞了个农村医疗保险,出了城就医不报销,贵的药不报销,这也不报销,那也不报销,能报销的,报销一小部分。再搞了个农村养老保险,一次性交3万,每年领3000块,领到死为止。之后就向农村开刀,强征,强拆,强搬),却不对灾民抱有一丝怜悯之心(六爷叫阿保驱赶灾民,制造灾民大屠杀)。米店冯老板(奸商,不惜让未成年女儿做权势者的情童(情妇都算不了,都未成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尖酸刻薄,唯利是图。二女儿思想开放,性格善良。米店里面粮食堆满仓,却连一点义粥也不施舍给灾民,五龙在其米店门口,呆几天几夜,冯奸商看到五龙身强体壮,才收做‘奴工’。原本灾民大批进城,就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农民的祸,原本应该是冯老板跟六爷的福,设粥摊,布施,广发善心,中国的农民是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但是呢,冯老板跟六爷,一个对着上门的灾民驱赶,一个要制造灾民大屠杀。发生电影下部分的事也就不奇怪了,不发生电影下部分的事才会令人感到奇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大鸿米店》影评(四):本性难移

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想看《大鸿米店》。那个时候陶泽如还没有演《黑洞》,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似乎就是央视八套的影视同期声介绍的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陶泽如镶了一口金牙照镜子的镜头,那一脸的玩世不恭将一个痞子演的入木三分。
这些年看了很多陶泽如演的片,但是直到昨晚才看了这部十多年前他的成名作。很多人和我说这个片很寡我就是不相信,因为我一直认为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还没有烂俗到今天这个程度,更何况,这电影的主题探讨的是“人性”。当影片在几声枪响中戛然而止的时候,我终于相信,这的确算不上一部精彩的电影。虽然剧中的演员都很卖力特别是陶泽如的表演,很到位,可惜,相比较小说来说,两个小时的时间,想要探讨“人性”之美丑真是太难了。片尾出现了这样的一句话:“大鸿米店的这场风波,只不过是整个旧中国一个毛孔里滴出的血。”我相信这是出自苏童的手笔,五龙的一生,最终被上升到社会和大环境中打上了了时代的烙印,最终盖棺定论,成为一个很肮脏的时代的一粒脏血。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在电视上看介绍这个电影直到现在看一些评论,都会从五龙来到城里那天讲起,说他怎么样的饥饿,怎么样的受人侮辱被人轻视直到最后人性扭曲将冯家整到家破人亡。可我并不认为这是主要的原因。如今这个时代,越是人们懂得越多,似乎对人性越宽容。有人家暴了,人家会追根溯源的追踪到你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中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有人强奸了他人的妻子,人们会责怪这个社会缺少关爱体制的禁锢。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借口。尽管这部电影放在了“旧社会”这个场中,我仍然认为,五龙之所以恩将仇报,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本身的人性不善。
阿保在之前警告过绮云:这个人的眼睛不善,你们说我凶,他的眼睛比我还凶,你们更应该小心他。像阿保这样的老江湖,看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最后,还真是一语成谶。我无意贬低农村人,可是,在农村,有着人性最原始的粗野和丑陋。或许,如今城市的水泥森林掩盖了一部分这样的丑恶,可是,谁知道,如果你一辈子没有走出面朝黄土背长天的土地,你还会不会彬彬有礼在人前,永远不让别人看到你怎么样的对待家人对待那些对你好的人?像五龙这样的农村人,只不过是不需要掩饰罢了。
我想起前一阵子有一个公务员打父母的事情,他就是来自农村的。在单位,从没有人发现过他还有这样的暴力倾向。像这样的人,一定也在成长的路上,或多或少的遇到过“城里人不拿人当人”吧。从本质来讲,他们都是一样的。
“人性”是一个很艰难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苏童的小说都那么黑暗,让你读起来抑郁不已。人性,放在哪个时代都一样。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还是应该看小说,看一看,在大背景下的轮回是怎么样的。米是洁白的,也是肮脏的。米香中交织着欲望的气息,一场飞米中交媾的戏,将黑与白的世界对立起来。人最初的欲望都是能饱食二两米,但是当他躺在洁白的大米中的时候,欲望就再也禁锢不住了。这是这个电影中最震撼的一场戏,不过,还是被阉割了很多。在九十年代,这戏可是大尺度了,所以也是近些年来猜解禁的一个原因吧。

  《大鸿米店》影评(五):《大鸿米店》:乡下人和城里人的距离

这也是一部禁片,但终于解禁了,当苏童的小说《米》搬上银幕的时候,其中的人性之曲折和晦涩显露无疑。可以说,这是一部屌丝的成长史,其主人公就是五龙。也可以说,这是一部控诉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杰作,而等级制度也好,屌丝成长也罢,都没有摆脱人们生存之所维系之物:米。苏童将小说的名字名之为此或者就出自此意,而电影《大鸿米店》却是将一个店的从盛到衰的每个环节交待的清晰明白,当回望时刻,所谓的吐丝剥茧便是如此。
电影的主人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名字曰五龙。他原本是流民中的一员。死乞白赖到了大鸿米店当伙计。从底层起家的他,开始的默默无闻,刻苦奉献曾经被认为是就如此的迹象。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却远远没有如此。他在米店里饱受白眼、连吃饭都不饱、被米店家的小姐织云猥亵,这些都在他心中埋下了反抗的因子。也成为其一旦翻身便加倍复仇的野心。同样,他采用曾经店家对付他的方式对待那些伙计,用曾经有实力的人那样对待底层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猥亵店里的大小姐绮云。这是一场悲剧,在身份的认同上人们找不到出路,只能在这种罪恶的圈子里不断轮回,假如五龙的伙计有一天发达了,他同样也会骑在五龙的头上拉屎撒尿。
当然,这其中五龙的代表就是一个乡下人,当他在米店当伙计的时刻,无时无刻不被称之为乡下人,而城里人的骄傲和自满洋溢在米店老板尤其是绮云的身上。正是这些因素在五龙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因素,他希冀着翻身,更希冀着报复,他没有后顾之忧,他只有生命一条。所以,他能够豁出命去做事情,他能够提着刀在六爷面前甘愿受罚,他能够忍着剧痛将全部牙齿换成金牙,道理只有一个,他要当一次城里人。他要像城里人曾经欺负乡下人一样作威作福,这是一个怪圈也是一个永恒的宿命,人与人之间只要如此,便永远得不到解脱。
电影将开始设计在澡堂之内,男人赤裸的身体,两个女孩前去找人,六爷的样子豁然出现,冯老板让女儿织云给六爷请安,从此,织云便走上这条宿命,给六爷当姨太太的多如牛毛,失宠是必然的。而直到织云怀孕后,冯老板只能将女人嫁给五龙,而五龙自然认为这是一个破烂。这也引发了其报复米店的因素之一。因为米店没有好好对待五龙,他便只能如此回报米店,对怀孕的织云实施暴力,对绮云性侵犯,不断上演,整个米店在风雨飘摇中。
为了报复,绮云不断雇佣杀手希冀将五龙杀死,但总是一次次失败。可以说,当初是因为米店对待五龙的态度除了问题,引发了五龙的报复,而再次寻找杀害五龙,这一连串的报仇行径在人与人之间上演,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而其根源便是如此,两种人之间身份的分野导致的有色眼镜的出现。不信,电影的开头便是清理整个镇上的流浪人员,无数的人被枪杀掉)总觉得这样的行径并不陌生,这种人为制造的矛盾其实今天还是在上演,莫非这就是电影被禁的原因吗?(文■王传言)

  《大鸿米店》影评(六):禁片系列之《大鸿米店》

    1995年的电影《大鸿米店》,在雪藏七年之后解禁,于2004年6月10日上映。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电影《大鸿米店》并不是一部上乘之作,它浑身上下均散发着同一个调子,同一种表演,虽然本博客不介意将其称为“一个人的史诗”,它有这样的高潮,那样的起伏,但它始终呈现着:单调、闷等情绪,或许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本片是被最多人说糟蹋了原著的电影,虽然由小说改编的电影通常都有这样的毛病。
    《大鸿米店》的故事,飘飘然的说出一个这样让某些人尴尬的事实:奴隶翻身后,比奴隶主更狠!它同时也是人性中恶的集中体现,像某个特殊时期,人们残酷对待彼此的情景一样,在这样的基调下,整部电影故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折射出了中国农民阶层的思想世界,他们在每一次历史抗争中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也仅仅局限于此,也只能局限于此,像是朝代的轮回一样,他们也一直陷入这样的轮回之中。
    有句话说:“中国人得意的时候信儒家,失意的时候信道家,绝望的时候信佛家。”自卑和自大就善与恶一样,后者只在一念之间,前者本就是一种心理的不同的体现,当本片中的主人公,在逃荒中死里逃生留得性命,后发迹将仇恨施展向各方,这个时候,他的本质还是没有改变,他在得势之后的表现和当年逃荒的表现,也不过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主人公在命运起伏时候没有任何反思,只是一味依靠所谓的“实力”,从各种技术层面上做出反映,比如他得势之后,就将自己满嘴的好牙齿全部敲掉,换了一嘴的金牙,仅仅用小人得志之类的词语,是很难说清主人公心理近乎变态的做法,因为在他的观点里,得势者必定如此,最好的证据是,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负罪感,因为米店老板将自己的成为破鞋的小女儿嫁给他,他就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得要个黄花大闺女,于是强奸了老板的大女儿,如果我们仅仅用道德上的批判来说主人公,那么米店老板的行为该怎么判定呢?小女儿常年和势力人物纠缠,他听之任之,又该怎么评判呢?
    实际上,《大鸿米店》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的民族心态,当自己身处底层的时候,因为得不到尊重和宽容,所以在得势之后,他认为底层人物也是不需要被尊重的,一个人的变化并非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而只是相互间模仿的产物,至于你是去模仿还是被模仿,也仅仅取决于你身处何位,于你自身无关,就像主人公的狂妄达到顶峰的时候,有一把枪从一个角落伸出,射杀了他一样,并非是你无敌,只是你自以为而已。
    最后,电影《大鸿米店》是否值得去影院消费?答案:本片值得一看,它是一部2004年的电影,网上有很多地方可以在线观看,不需要您破费了。
原文地址:http://www.nameqi.com/2013/05/31/banned-film-series-taihongmidian.html

  《大鸿米店》影评(九):疯狂的变革者和悲剧——《大鸿米店》观后感

        上午去参加卢沟桥党日活动。晚上把想看的大鸿米店看了。
        一个有智慧,有胆量的逃难者,最后通过攀附权利和残忍报复,成为富人,最终重复暴力,死于别人枪下的故事。
        剧情的时间定为大概是民国十年左右。这里的五龙是一个外乡的逃难的乡下人。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丝毫不符合中国传统印象中的向下人的看法。或者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渲染这种角色的乡下人。在流亡中饿的肚子咕咕叫为了活命和狗抢吃的,叫一个流氓爸爸为了一口饭。可贵之处在于这些人气吞声并没有被五龙所遗忘,而是成为他骨子里面的愤怒,在心中滋长,随着生活随时准备发现报复的机会。这里面的果断与坚韧,似一个遭到暂时得势的恶魔而收到压制的美国英雄。
        跟每一个欺凌他的人搞好关系,再在得势的时候把委屈付诸行动成功报仇。欺凌他一口饭的八宝死在他的告密信里,一直对他很好的二小姐此时也沦为了他求生把柄。攀附到了六爷制衡住了米店,却也在最后的时候摧毁了六爷。这仿佛映射了社会的一场变革的一个角落。其最后的镶着满口金牙的桑心病狂的样子,让人感受到一个鲁莽的变革者亟不可待,同时也看到了局限性。
        如果一个革命者完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觉得这革命是不成功的。五龙在复制别人对他的暴虐中一步步走向巅峰,但其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压迫者,用暴力消灭久的仇恨,用暴力去复制新的仇恨。这电影的结尾五龙死于其他人的三声枪响,似乎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复制吧。
        二小姐织云生性伶俐也风流成性。其对于旧的伦理和礼教几乎不放在眼中。其成长的原因其父亲攀附权势的心里对她的影响可见一斑。豆蔻年华时候从容的闯入男浴室找他爸爸,似乎为其以后的风流埋下了伏笔。其作为父亲攀附权势的工具,却也因为这种教育导致的风流而失去一切。二小姐对于五龙可以谓之为善良吧。从第一次遇见劝他逃走,到以后为其说好话,给他理发买东西,都体现出一个大小姐不应该有的善意。但是这其中的人格平等的曙光却也让人感到欣慰。织云不知道是五龙揭发她使其丧失了名门的关系,从而家族走向衰败。织云在失去六爷的宠幸以后对于五龙的勾引,散发着一种本性的美丽。但是我认为这时她只是需要一个心灵和肉体的慰藉,而不是想要为腹中的遗子找一个爸爸。其之前在没有跟六爷决裂之前,用其旗袍的侧扣子对五龙进行勾引,似乎是出于一种小姑娘的伶俐可爱,是出于一种非功利化的感情的渴望。
        故事里面的织云只是一个追求风流和自由的小姐,却蕴含着善良的新人伦的闪光。而大小姐,则是单纯的传统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的捍卫者。而米店老板期初作为一个收留落难者的善者,但是其善良没有摆脱对于利益追求的本性,所以从其后来的表现老看我们可以称之为伪善,也是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捍卫者,同时也是丑恶的既得利益者,和在旧制度中被压迫者(受制于六爷)。但是他们都被五龙的出现所毁灭,旧的框架中谁都没有错。仅仅是是觉醒者乘着历史车轮将旧的东西碾压而过。
        变革想要长久,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最终获得自由和平等的人不会是五龙,也不可能是五龙。人性的觉醒和对于自己控制,也需要一个量变的过程。总会有人死于枪下,但是后来者会继续颠覆。

  《大鸿米店》影评(十):待到打下榆林城 一人一个女学生

第一次看是大二的艺术赏析课,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工大博导林建群。 老爷子说,你们都没经历过饥荒年代,没法想象躺在白花花的大米上搂着白花花屁股的姑娘做爱,这事有多性感。高粱地里?那不行,那都太糙了。打那以后再一听张玮玮唱到“你坐在你空空的米店“我就立刻泛起一阵阵忧伤。

苏童像我爸。年轻时苏童帅点,这些年我爸帅点。

上大学那会我喜欢二小姐,风情妩媚又妖娆。现在看还喜欢二小姐,聪明善良人又好。真好。 苏童肯定也喜欢二小姐,估计他想想那就写死吧,给你们看看礼崩乐坏的社会形态里,女性的命运就是这么身不由己。哪由得她们选择什么爱与不爱啊?不爱的能哄好已是不易。纵使现在我们明白了,那些喊天喊地的爱或不爱,不过就是基于自身经历、环境等些因素经过心理暗示所形成的一个结果而已。

五龙为啥要上大小姐?为了泄愤也不能操自己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人啊,不喜欢的有啥好操的?

五龙为啥姓五?五龙为啥叫龙? 阿保为什么没有缘由的数次把五龙打个半死? 昔日最恨阿保的五龙杀了阿保转眼就变成了阿保。 小鬼子不是人,祸害了多少良家姑娘?兄弟们咱得给她们报仇,待到打下榆林城呀,咱一人一个女学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