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叛舰喋血记》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叛舰喋血记》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7-12-02 21: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叛舰喋血记》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叛舰喋血记》是一部由弗兰克·洛伊德执导,查尔斯·劳顿 / 克拉克·盖博 / 法兰奇·汤恩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叛舰喋血记》影评(一):《叛舰喋血记》与“屠三刀”

                                 《叛舰喋血记》和“屠三刀”
  @霁月轩客
 
     前不久看了克拉克·盖博演的老电影《叛舰喋血记》,影片根据史实改编,讲的是作风独裁而又滥施暴力的英国邦蒂号军舰船长威廉·布莱,在航海途中被水手夺权、驱逐出舰的故事。这种追求自由,反抗暴政的题材,经过好莱坞风格化的处理,异常激荡人心;又加插白人与大溪地土著女人浪漫爱情,使片子摇曳着异国风光的迷人潋滟。
 
    叛变的水手,一部分返回英国遭到军事法庭审判,有处以死刑的;另一部分,为了逃避追捕,觅到一处无人荒岛隐居起来,影片到此结束。后来无意间翻读到张爱玲散文《读看书后记》,女士对邦蒂号叛乱的真实情况作了认真的研究,引用了翔实的资料,让人一睹史实的翔貌,以及影片如何对真实的事实进行斫删、篡改和隐匿。
第一,盖博饰演的大副克里斯蒂,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事实上他是靠关系被布莱塞进邦蒂号的,在船上又与老手争权夺势。因此,这造成了邦蒂号兵变原因的复杂性,而影片直指布莱的独裁与暴刑。影片把大溪地描绘成世外桃源,白人与土著的关系融洽,和睦相处。事实上,克里斯蒂一等人在岛上乱搞染上性病,这也引发了布莱的不满。当邦蒂号逃离大溪地时,所携带的土著居民不是因“爱情和友谊”而自愿跟随,倒是被诱骗上船的。
 
   《叛舰喋血记》前后翻拍了三次,一次次继续神化着“自由反抗暴政”的英雄母题,但没有一次提到叛变者的荒岛生活。不提及是有原因的,因为荒岛上发生的故事恐怕是世界上最堕落最残酷的骇人听闻,会作文者如张爱玲,也是花了相当长的笔墨来转述。简单来说,是白人和土著为了分配女人,首先是争风吃醋,继而相互残杀起来,最后除了女人,只剩下两个白种人。邦蒂号上被推翻的残暴,竟以如此的面貌复活,并夺去了大部人的生命自由。
颇具“考证癖”的张爱玲,还提到船长和大副“断背”的说法。船长吃大副的醋,想着法子来折磨大副,最后两人关系闹僵导致兵变。此说法如果属实,再加上荒岛上令人瞠目结舌的乱伦和残杀,简直可以造一部恶搞版的《叛舰喋血记》了。
 
    电影轻而易举地抹去了“英雄史诗”的阴暗面,也轻而易举地抹去了白人与土著之间不平等的种族关系。除了被诱骗的经历,土著在岛上分配土地和女人时常处于被歧视被剥削劳动的地位,为了满足白人的欲望,甚至连自己老婆朝不保夕。不平等最终诱发了白人的内讦和土著的反抗。
   肉铺的屠夫切肉时,一般要切三刀:第一刀的肉是好肉,第二刀稍差些,第三刀是肥肉、差肉,甚至有臭肉混进来,号称“屠三刀”。《叛舰喋血记》为了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也使用了类似“屠三刀”的潜规则,不过却是刀刀割掉臭肉。经过史实的提纯处理,电影为美国的自由民主理念创造了一种纯洁的童话世界。这里仍然存在坏人如布莱,一如童话里有吃人的狼外婆,但善与恶都是一眼即辨的。
 
    通过电影来了解历史,虽然是便捷的,却失之于简单幼稚,还难免于被人利用。《斯巴达三百勇士》里,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对波斯王薛西斯宣称,誓死捍卫希腊人的自由。这里的希腊人肯定是不包括奴隶的。因为在当时的观念中,奴隶不是人,更不是自由人和公民,只能算作是“物品”。电影不过是借历史来祭旗,朝拜神圣的理念语词。
    我常想,美国的行为是否也经过了电影化的处理?在鲜红的自由民主旗帜下,又有什么样的阴暗事实被隐匿起来?这种经过弗洛姆所称的“社会过滤器”提纯的社会意识,成了一套脱离真实而自在的价值符号体系,它通过灌输和强化记忆,制造了一副副幻想的社会画面。
    当《独立宣言》宣称“凡人生而平等”时,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如华盛顿却是地地道道的奴隶主,这一普世的信条并不妨碍他们享受奴隶的免费服伺,亦不妨碍统治者,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对他们进行神化塑造。是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

  《叛舰喋血记》影评(二):这是新兴力量对封建恶势力残余的冲击


   英国步入资本主义是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互相妥协,“光荣革命”的结果。邦迪号兵舰大副弗莱契.克里斯廷具有自由平等的意识,争取公正公平的人权,活脱是个新兴阶级的典范。那凶恶残暴的船长则是封建残余恶势力的代表。克里斯廷的“叛乱”,其本质,是封建势力还占统治地位的地方新兴力量的起义;是新兴阶级力量对封建恶势力的冲击。克里斯廷和他的伙伴们虽再也回不去英国本土了,但在革命的意义上,他们胜利了,克里斯廷是光荣的胜者;而那个船长最终被军方和社会抛弃。那个贵族青年军官候补生拜姆最终面对刀尖对着他的佩刀,喊出了发自肺腑的心声,震惊了整个朝庭,也从此改变了英国海军的官兵关系。而这对于当时还是上校但站在克里斯庭一边后来成为海军统帅的纳尔逊在海上打败拿破仑;英国海军能称霸海上都起到很大作用。

  《叛舰喋血记》影评(三):想看航海场景可以看看––想看其他不推荐

08叛舰碟血记
   个人并不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三观是不正的。电影给了一个看似大圆满的结局,叛乱者放弃回到家乡在无人的小岛定居,带着他们在荒岛上遇到的单纯的异族女人。
  叛舰碟血记这个名字起的也是言过其实,流血的是被船长压迫鞭打的水手们,叛变这一活动本身并没有经历任何流血牺牲,残暴的船长依旧活了下来,并不想参与叛乱的无辜者回到家长被虐待被绞死,除了其中唯一的贵族孩子罗杰。
  这部电影是披着大航海时代,为帝国征服七海背景外壳的资本主义内核的电影。它在变相的宣扬侵略,掠夺和贵族政权,虽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历史任务,那个时代的任务或许归于探索新世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我几乎从不看这么沉重的电影,披着一个虚假的探索外壳,传达着资本主义利益至上的腐朽本质,历史由胜利者改写,这部电影看似条理清晰的剧情其实处处危机四伏
  首先,电影围绕着一艘政府军舰展开剧情。军舰的船长,一个恪守着航海条例不知变通的掌权者,他鞭打死去的水手,任意妄为,不允许任何人仵逆他,是一个从底层爬上掌权者位置的人物,他要求男主做他的大副完全是出于他的虚荣心,他享受着权利的快感,同时他也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出色的航海家,他的航海技术相当棒,即使只给他一艘小船他也能回到陆地,电影里船长指挥小船寻找陆地的片段特别有意思,拍的相当精彩,能看出在大海里航行的艰辛,在他们终于找到陆地的时候,我看的也很激动
  克拉克饰演的大副是一个反叛者的角色,他的设定看似勇敢刚强,其实是一个懦弱甚至有些许自私的角色,他大多数时候都默默的接受船长的各种不公平对待,即使他心有不甘,即使他替遭受各种虐待的水手感到心痛,他一般的行动是不作为或者和我们的贵族子弟罗杰谈谈心,和他成为了好朋友。大副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反叛的直接诱因是因为一个女人,他在大溪地遇到的美丽单纯的少女,船长没收了少女送给他母亲的两颗珍珠,然后他心情郁闷下船仓看到被冤枉的水手被殴打随后进行了叛乱,与其说他是为大家鸣不平,其实最大的获利者是他自己。
  在他反叛的过程中有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为什么不许罗杰下船而选择把他打晕?也许我们的大副毕竟是个富有经验的社会人,他和罗杰有良好的关系,他一定是想好了后路,他知道罗杰最后一定会回到家乡,贵族的身份不允许他做出反叛帝国的事情,但是大副知道罗杰的贵族身份会使他逃脱死刑,将来如果自己被抓回帝国,罗杰也许能救自己一命。大副最后带船员在一个荒岛上定居烧掉了大船,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如何,但是出于复杂的人性考虑,反叛的水手大多数不是正规的海军他们是被强迫入伍的囚犯和酒鬼,只有几个女人,缺乏的物资,未知的未来。。。还有电影里预示未来的一幕:大副的妻子被一个水手强吻…为我们的大副祈祷,阿门
  罗杰是一个正直对航海充满热忱的年轻人,他就是一个简单的贵族青年,电影情节虽然极力想把他塑造成一个为可怜水手谋福利的英雄角色,但是我们知道他不是。他虽然帮助其他囚犯见到了家人,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但是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并没有看到这部电影的伟大立意,什么为水手谋福利,征服七海的伟大开始,人民权利啊什么的我都没看出来,只看到了为了利益的资本家当权者继续耀武扬威。贵族们因为船长出色的航海技术无法离开他,不然他试图致罗杰于死地这件事会害死他,资本家们继续掠夺七海,罗杰的仕途一定一帆风顺,从此日不落帝国的扩张之路开始了。
  这部电影实在不讨人喜欢,就单纯的讲故事方面,电影的故事讲的也不好,说船长残暴就展示他打人,陷害人,惩罚别人…没有一丁点深度…船长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格?军医为什么从来不给别人治病只会给别人喝酒,然后给人家讲他的断腿故事…人物的丰满性在哪里?算了…bug特别多…船长再次出航只为追大副?你的任务嫩?算了…不想吐槽了,大副说他十年不回家了,为什么不回家?罗杰你答应人家去告诉人家母亲真相的后面电影里为什么没提到??
  航海的场景拍的挺真实的,拍戏真的很辛苦,我要讲的说完啦。
文章出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叛舰喋血记》影评(四):自由与忠诚

叛舰喋血记 Mutiny on the Bounty (1935)—第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压迫下的反抗,为了自由与尊严的起义。看完影片,震惊的同时,我也有很多的困惑
       首先, 舰长威廉这个人物的塑造比较立体。他在大船上用暴政统治船员,没有仁爱之心,让人觉得实在可恶。但是在小船上的时候却又表现出领导者的风范,有食物大家平分,没有抛下一个人,出色的领导力、航海能力使他们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找到了生路。他是可恨,却并没有达到让人深恶痛绝的地步。起义时,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支持舰长,愿意跟他坐着小船走确实让观众很震惊。
       其次,拜姆作为克里斯的好朋友,他也很不支持舰长的做法。但当起义发生时,他却选择了中立。可见忠诚在他的内心是多么重要,甚至于超越了自由与尊严,超越了对假恶丑的反抗。而最后,他获得了释放,或许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影片对于忠诚的宣扬。
       不得不说的克里斯,温文尔雅,充满同情心,敢于不顾一切地反抗恶势力。我觉得大部分人会支持克里斯这一角色,因为内心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因为畅快淋漓的反抗假恶丑引起的共鸣。他是善良的,没有把舰长杀死,而是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他的结局却并不是那么美好,他失去了重回家园的权利,在大部分不知情的人心中是一个叛徒、一个逃兵。
       我对影片的主旨很困惑,或许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只是为大家陈述一个事实。勇于反抗恶势力,追求自由与尊严?还是保持忠诚,循规蹈矩?霸道专政,并没有什么恶报?
       
文章出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叛舰喋血记》影评(五):《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AFI100 TOP 086)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65124383.html
Mutiny on the Bounty (1935)
继续看AFI100系列电影,1998年的名单看到尾声了。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电影的故事反映的是一个真实事件。1789年,英国海军Bounty号奉命去南太平洋的大溪地采集面包树。在航行的途中,船长William Bligh对待船员极其残酷,他滥用权利、鞭打死人、独断专行、贪污船上物资,而且还虐待船员、不给他们足量的食物等等。船上的大副Fletcher Christian看不惯船长William Bligh的恶行,与William Bligh频繁发生冲突,使得William Bligh经常找Fletcher Christian的麻烦。到达大溪地后,船长William Bligh也没有给Fletcher Christian假期。最后,在大溪地人的恳求下,Fletcher Christian才获得一天假期。Fletcher Christian在航行中与海军学校学生Roger Byam建立了友谊,他托付给Roger Byam一件事情:如果自己不能回到英国,就让Roger Byam替他看望自己的父母,此时Fletcher Christian已经预见到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返航途中,船长William Bligh继续实行自己的暴政,忍无可忍的Fletcher Christian带领那些被欺压、虐待的船员夺取了船上的指挥权。Fletcher Christian将效忠William Bligh的船员们全部驱逐到一艘小船中,让他们自生自灭。Roger Byam不同意Fletcher Christian的做法,想要继续维护William Bligh,Fletcher Christian只得将他抓起来。随后,Bounty号返回大溪地,与岛上的居民快乐的生活起来。William Bligh与被放逐的船员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与毅力重新回到英国。William Bligh马上率领一艘护卫舰,开始寻找Fletcher Christian复仇。当William Bligh的船来到大溪地后,Fletcher Christian早已经率领船员离开,只留下了那些想回到英国或继续效忠国王的船员。William Bligh看到这些人,不分青红皂白的将他们抓了起来,并一意孤行继续寻找Fletcher Christian。随后,。William Bligh的船在寻找过程中触礁而毁,他只好带领船员回到英国。此时,Fletcher Christian已经带领人们来到了一个无人小岛,烧毁了Bounty号定居起来,这个小岛就是现在的Pitcairn Islands。在英国,Roger Byam及其他从大溪地带回的Bounty号船员被判死刑。因为Roger Byam的家庭地位及他人的求情,使得他可以继续担任海军军官。
电影的故事很具有戏剧性。故事的发生顺序依次是:出海-航行-到达-返航-叛变-驱逐-逃生-寻仇-逃跑-船毁-审判,其中具有转折性的是驱逐、逃生和寻仇、船毁,它们是一波三折。这两个转折之处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当William Bligh及其他人被驱逐到一艘小船上时,谁能想到他们可以航行几千海里回到陆地?当William Bligh指挥护卫舰寻找Bounty号时,船触礁撞毁更是意想不到的,谁能想到William Bligh会这么倒霉?这样情节丰富而曲折的故事,非常适合拍摄电影。所以,本片作为一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来说,观赏性还是很高的。不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来看,情节就不是那么吸引人了。
虽然电影的观赏性很高,但是影片的情节过于冗长。它的细节描写过多,比如Roger Byam与两个室友的玩闹以及恶作剧;船上其他人的搞怪动作,比如那个稀里糊涂的清扫工把垃圾桶扔向海里的场景,他寻找风向时的窘态等等;影片中一些无关的对白也占去了电影的很多时间,比如电影开始后船上众人的告别,船员之间无意义的谈话等等,这些都与电影的主题无关。也就是这些原因,使得影片重点描述的情节——叛乱,在影片进行一个小时之后才发生,太慢了!说白了,既然是一部讲述叛乱的电影,就应该早早的进入主题,不需要让观众等这么久。总之,这些情节完全删减掉,一点也不影响故事的主要内容。
电影的其他方面,在今天来看已经很普通,不过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应该属于顶级制作。影片中的大场景有很多,船撞毁、船触礁、船出海,桅杆上的危险动作,以及各种暴风、大浪来袭后的实景画面。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眼光来看,本片属于巨制。当然,作为好莱坞老电影,假景的出现也是必不可少,所以又看到了很多背景晃,而人却不晃的画面。总之,即使电影中的人物穿梭于实景与假景中,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本片还是有些视觉震撼力的。
影片的其他方面中规中矩,服装、造型、布景都符合电影的故事背景。此外,电影的故事发展空间有限,都是在简陋的船舱内,使得电影的布景看起来有些寒酸,不是那么“好看”。
看多了AFI100的电影,发现这一百部电影与IMDB250中的电影有很大不同。AFI100的电影不以情节取胜,而是在电影的技术、主题、意义以及独创性等方面具有经典地位。同样的,本片的优秀之处不在于我看重的情节、主题以及演员,而在于它在那个年代的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它在电影历史中所处的位置。作为电影门外汉的我,很难理解它的这些长处,所以我就不评说了。
本片的演员中,有两位熟面孔。Charles Laughton饰演坏船长。他曾在《控方证人》中扮演一个好律师,可见他是一个演技派,好人、坏人都能演,而且都很真实。Clark Gable扮演好大副,典型的正义角色,符合他的形象。其他演员就不熟悉了,而且本片没有一个主要的女演员,出现的女人都是土著且连英语都不会说,对于他们无话可说。
总之,一部记录真实事件的电影。本片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应该很好看,只是如今再看,他只是一部老电影了,没有特别的吸引力。
序列:0579
叛舰喋血记.Mutiny.On.The.Bounty.1935.D9.MiniSD-TLF
2011-10-10

  《叛舰喋血记》影评(六):很好看的影片

    非常喜欢盖博,他的影片我能找到的都看了.在<叛>中他还没有经典的小胡子,但那斜迷着眼坏笑的样子,挥着大手反叛的意气风发以及亲吻自己爱人时的斩钉截铁已够令我倾慕-----他真是男人中的男人!
   影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虽是久远的黑白片,没有什么科技特效,却令我觉得是现在许多被称为"大制作"的影片远远比不上的!
   影片虽是采自真实事件,但据说有些违背事实,但我个人觉得,影片好看是关键,若要了解史实当然还是要去看历史书.影片所崇尚的自由和平等仍是今天的我们所追求的,所以即便是删减了史实中的阴暗面也无可厚非.
   力荐这部剧,追忆那个风华绝代的男子!

  《叛舰喋血记》影评(七):重压常致人屈从或愤懑

柴静的《看见》里有这样一句话,“重压常致人屈从或愤懑”,我觉得它比“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更准确贴切,它给了我们事件的两面性,给了人性的两种选择,双向轨迹没有高低对错之分,它所反映的只有两个字——真实。电影《叛舰喋血记》就制造了这样一出戏剧冲突,通过施暴者船长布莱斯,揭竿起义者克里斯廷,以及国家忠诚者拜姆的网状矛盾关系,为观众上演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肢体对抗与思想辩证。
这个影片最值得称颂的是人物形象的饱满性,作为海军副官的克里斯廷以无情的征兵者形象出现在电影开头,被征者在此事上毫无拒绝的权利,只能丢下妻儿去海上遥遥无期的漂泊。在此片段中,副官克里斯廷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强硬剥削者形象,同时也是被征集命令逼入墙角的被动形象,作为一名忠诚的英国海军,这就是他雷打不动的使命,他就要不择手段去完成这项任务,不近人情,心硬冷血这些评价都显得微不足道。
船长布莱斯的形象可谓是臭名远扬,电影俏皮地用被征者的反映和同僚的评价来讽刺这位船长的凶残恐怖,待人严苛。对比出发前拜姆吟诵的海洋诗歌,船长简直就是地狱的化身,而新兵拜姆向往着宁静金灿的海水,跳跃翻腾的飞鱼,优雅歌唱的人鱼,好一个初出茅庐的理想主义者,对大海的憧憬,对使命的热忱,拜姆的眼睛里有仙境的澄澈,谈吐间流淌温热,他是国家希望的化身。
语言、动作、神情上的细节特写,把人物形象刻画的生动活泛。出发前舰船上的形形色色,热闹喧哗浓缩了英国社会的悲喜交加,克里斯廷对手下富有人情味的关照体贴让人欣慰,更让观众看到了他所处地位的尴尬与矛盾,他同情弱者但又忠于国家,他想做的是尽量让这些被命运推卷的可怜虫能体会到一丝温情,在远航时充满激情与希望。船上一时间热气沸腾,小水手惜别他的妻儿,船医重复诉说着他失去的那条腿,犯人憧憬往事随风重新做人,还有“倚老卖来”有过出海经验的傲慢者史都华,每个人的哀伤与喜悦风马牛不相及却共同制造了船上的热闹与鼎沸。当然,奥斯卡级别的电影怎么会让剧情如此温吞,恶魔船长带着泼冷水的使命庄严驾到,上来就怒撒威严,直言不讳的赤裸歧视,连潜逃水手的尸体都不放过,集合众人观看鞭尸,导演用着短短几分钟告诉了观众什么叫蛮横残忍、专制独裁。
如果这个每分每秒把纪律挂嘴边的船长只是刚愎自用,心狠手辣,只能代表他是一个教条死板的恐怖军人,为了深化矛盾,让故事脉络发展更加合理,导演又给船长贴上了一个“虚伪”标签。一个道貌岸然,挪用国家资源谋取私利诬陷他人,滥用重刑致下属死亡的船长简直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底层水手在一次又一次的压迫残害中积蓄愤怒。
这个无耻残暴的船长彻底激发了克里斯廷的良知,与船长的矛盾愈演愈烈,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心悬一线。舰队在海岛部落的生活是明亮的,虽然每天还要干苦力,但部落人的热情淳朴治愈了水手们的痛苦绝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陆地生根的向往加深了众人对船长的憎恨。收获爱情的克里斯廷更是在陆地上解禁了人性,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看重让他终于鼓起勇气去刺破苍穹,面对船长的卑鄙贪婪他忍无可忍,爱与自由比起国家忠诚在他眼中后者真是微不足道的笑话。
电影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关于人性、道德的周旋与博弈,在这里“叛变起义”四个字不仅仅是为获取自由的反抗,还是对人性丑恶的释放,长期被迫害的水手在“以暴制暴”面前兴奋到癫狂,他们不是为自由而战,他们的兴奋源自权力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快感,你看见的不是振奋人心的起义,而是受压迫者的极速黑化,能变成“残酷野兽”的不只是船长,只要有土壤,人人都是暴君。此时反抗领袖克里斯廷成为了人性善的化身,他没有让他的起义血流成河,他惩罚老船长自生自灭,他对反对起义的同伴以礼相待,此时的克里斯廷不代表自由意志,他是人道主义的希望,是理性光辉笼罩的真知。
自由舰队又回到了部落,在那里生活了几年安逸时光,是作为个体应该享受的美好时光。这里是梦境般的乌托邦,让互不理解的好朋友冰释前嫌,让不同种族国家的大众相处的其乐融融,这是导演的梦,是他的普世价值观。
被流放漂泊的船长成为了电影中最具思辨的人物,没有了舰船,没有了权力与荣耀,在直面生死之时,船长身上尽显人性的积极一面。世事无绝对,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只有选择性的善与恶。小船上的船长成为了秩序的关怀者,他那对生的渴望激励着每个落难同胞,他公平分配食物,优先给病人喝鸟血,用几十年来的航海经验与铁的意志引领众人走出一条生路,他是十恶不赦,但我对他并无太多斥责与憎恶,他是时代的产物,怎能让他一个人背负时代的罪名?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是施害者与受害者,是历史车轮中的蝼蚁,抨击的是制度不是个人,对事严苛,待人宽容,宽容不是美德,宽容是认识,任何责难与赞美都是过度宣泄,改变始于平静呼吸的智者。
影片的三个主人公代表了人类精神的三大部分,船长是受欲望支配的本我,拜姆是能推动现世发展的自我,克里斯廷是高境界的超我,他们三个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彼此相互矛盾,相互补给,人的复杂铸就了他无与伦比的美。

  《叛舰喋血记》影评(八):叛舰喋血记

故事发生在一艘名为“邦迪号”的军舰上,舰长威廉(查尔斯·劳顿 Charles Laughton 饰)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航海专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好人。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军舰就是一个国家,作为一国之主,威廉不惜使用着各种残酷而又暴力的手段,为的只是巩固他作为“国王”的地位和权威。
对于舰长所执行的暴政,年轻的士官拜姆(法兰奇·汤恩 Franchot Tone 饰)和大副克里斯(克拉克·盖博 Clark Gable 饰)感到十分的不满,在长久的压抑下,起义爆发了,在两人的带领下,水手们制服了威廉和其手下,可善良的人们并没有处死他们的暴君,而是将他们放逐到海上,让海洋来选择他们的生死。自由重新回到了“邦迪号”上,不幸的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叛舰喋血记》影评(九):很好看的影片

    非常喜欢盖博,他的影片我能找到的都看了.在<叛>中他还没有经典的小胡子,但那斜迷着眼坏笑的样子,挥着大手反叛的意气风发以及亲吻自己爱人时的斩钉截铁已够令我倾慕-----他真是男人中的男人!
    影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虽是久远的黑白片,没有什么科技特效,却令我觉得是现在许多被称为"大制作"的影片远远比不上的!
    影片虽是采自真实事件,但据说有些违背事实,但我个人觉得,影片好看是关键,若要了解史实当然还是要去看历史书.影片所崇尚的自由和平等仍是今天的我们所追求的,所以即便是删减了史实中的阴暗面也无可厚非.
    力荐这部剧,追忆那个风华绝代的男子!

  《叛舰喋血记》影评(十):年轻时的白瑞德

年轻时的白瑞德,没有白瑞德的那股邪邪的笑,却也是有责任敢担当的角色,欣赏这样的男子也期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相遇相知且相行...

舰长演得的确很坏讨人厌,借着自己的权利干着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还栽赃嫁祸,这在现实生活中也真真实实领教过,被白瑞德发落小船自生自灭时,49天的漂流记,同船的年轻水手们打落了飞鸟为生存而争先恐后,舰长则以领导人身份要求把飞鸟的血先给生病年长更需要的老水手时,我一度认为舰长会有些许悔改之意,事实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得救后他依旧想方设法发难白瑞德等人,哪怕是那些因为协迫而选择中立的人也不得避免,直到被舰长颠倒是非黑白冤枉判刑,也没有直接点出舰长实在是因为毫无人性而被叛舰,这些人物的细节描写究竟是为了突出绅士的风范还是想告诉我们与权势斗争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