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文的房间》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精选10篇

2017-12-04 21:4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精选10篇

  《马文的房间》是一部由杰瑞·扎克斯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黛安·基顿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一):【分享】写给自己

  2011-04-06 02:43:46

  对你来说,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吗?看看热闹,被剧中人物所打动,像喝了一碗心灵鸡汤一样感慨一句:好温情好感动……?因为绝大多数影片我们只是观众,只是围观者,对吧。

  但是对我来说,我只想深深的感谢编剧、导演、演员,拍出这样一部令人欣慰的影片,仿佛有人坚定的笑着对我说:你选择的人生之路虽然很艰难,但却并不那么孤独,因为我们也是这么想、这么做的。

  这次去我看中的设计事务所考试,第一部分笔试,那套卷子当中有一道题就是:请列出除在校学习成绩以外最能令你感到骄傲的事情。其实管你是哪儿的考试,即便考麻生哈佛,这道题我列出的两个答案,哪一个都不会变。当我唰唰作答的时候,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是那样笃定,从小发过誓的事情我每天都在努力去做,并且这辈子一定要做到。

  我为自己所有的付出感到很骄傲,因为我就是一个有能力去爱别人的人。

  ======================================================

  因爲我之前發佈了DL信息所以被管理員刪掉了,特此恢復。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二):亲情,是个沉重的话题

  看这个电影,我哭了好几次。我觉得姐姐是为了剧情需要“制造”出的一个神样的存在,而妹妹更接近现实,呵呵。

  我们常考虑很多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人生,而尽量避免麻烦比如说照顾父母教育孩子

  妹妹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父母,但却一直远离他们。

  每当她感觉与人感情出问题时,她就逃避。她觉得搞不定大儿子,就尽量减少与他单独相处;她不想父亲成为她的负担,就10多年都不回家。

  有个场景特别让我感动。。。

  她刚回家后,忐忑不安,与姐姐聊天后,她鼓起勇气要进入父亲的房间,可看到的是躺在床上苍老的父亲,她没进去。。。后来,父亲醒了,大家都围着床,她在床尾,像小姑娘一样站着,局促不安。。。

  中国自古有句话“父母在,不远行”,想想自己却为了工作离开父母,想远离他们的约束,想自由自在生活,就像那个妹妹一样。虽然父母说我在哪里都无所谓,他们退休后跟着我,但让他们老年背井离乡,去外地生活?

  其实我一直很羡慕西方的家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没有中国那么多责任义务。可奇怪的是西方主流文化提倡重视亲情,而中国提倡为了工作可以牺牲亲人,比如在说谁爱岗敬业的时候必须加一条他/她对自己的孩子多么不关心不爱护。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三):当他窒息得快死掉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他在大笑

  “他大笑的时候总是没有声音的…所以当他窒息得快死掉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他在大笑…我们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他在我们面前死掉…”

  当贝丝在和妹妹(梅丽尔·斯特里普)冰释前嫌的晚上缓缓的讲起她心爱的男人是怎样去世的时候,在电脑面前的我觉得喉头发紧。

  正在准备考研,每周二跑去川大听课。说实话,每天压力都很大,怕自己英语不够好,怕自己政治不过关,怕自己十一月了都来不及背专业书…有时候很想关机,让自己整天不停歇的复习,但是总是做不到。今天某某过生日了要去吃饭,明天推选优大生要你去学院开会,后天又在推选预备党员了让报名…每天都很累,却不敢好好补个觉。前几天有两个晚上居然又在想“死亡”这件事。我发现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对死亡这件事充满了恐惧,从小时候起我就不止一次因为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死掉而在半夜嚎啕大哭,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就像郭襄被金轮法王绑在高台上即将被烧死前想的一样:“这个世界那么好玩,而我就要死了。”

  小时候最伤心的是,假如我今天死了,那就看不到明天下午的动画城和大风车了。

  又扯远了,其实我是想说从准备考研开始,身边人都觉得这件事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平时成绩那么好,慌张什么呢,有什么好担心的。其实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话说,咳咳,我一直觉得压力好大。

  当然,我压力大并不单单是因为这个。在传播心理学上,车老师说:“命运”这两个字其实要拆开来解释。“命”,是你先天带来的东西,先天的气质类型。而“运”,是你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命运命运,其实是性格决定命运。在这半年来,我经常会想起这句话,经常在失眠的晚上反复的剖析自己。慢慢的才发现,其实我心底里埋藏着很多很隐秘的感情,有很多不愿意对别人提起的往事,虽然表面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其实我也有从来都不曾对人说起的故事

  有些人,我想对他(她)敞开心扉去倾诉,但是却总是没有恰当的时机,比如我很想告诉张倩,一是因为从初中开始我一直把她当做我所有朋友中最重要的人,跟她在一起我总是会很想对她好,有什么秘密都会愿意跟她分享(当然,先声明我喜欢男人),另一个是因为她学了我最想学的心理学。当然,这样的人还有一些。但更多的时候,我是对着一群人根本没有开口的欲望。我试过很想很想倾诉的时候,张开嘴,却发不出声音,想找个地方嚎啕大哭,却发现早就没有了小时候的勇敢。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大声哭泣是需要勇气的。

  所以在很多时候,在别人眼里的我,不太愿意理人,除了我爱的人,和我爱的人身边的人,除了这些,对很多人我都爱搭不理。说到这里,想起我在我的青葱岁月里默默暗恋过的一个男生曾经对我说:你可以不可以对我笑一个啊,不要那么冷漠嘛。 其实他不知道,每次面对他我才真的心跳加速,最紧张的人是我。因为紧张,我只有伪装得二五八万的对他目不斜视。跟我相处久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我真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当我看到贝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有种心脏被击中的感觉。我真的很感性,同时极度缺乏安全感

  生命很短,要怎样才能不惧怕死亡呢。也许今晚的《马文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示,那就是:和爱的人在一起,做爱做的事,生活在爱里。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四):心之逃避,行之坚定

  美国的家庭剧别有自己的特色。冲着梅姨看了此片,想起了《八月:奥色治郡》和《恋恋情深》。

  神经病,苍苍白发,癌症,轮椅,这些并不是吃着爆米花追求视觉刺激的人们想要从屏幕上看到的。

  《马文的房间》是九十年代的典型的艺术电影。不否认残酷的现实,却饱含淡淡的温馨。全片好比是一个缓慢的推镜头,摄影机带领着我们逐渐接近着片中每一个人,从开始或好或坏的第一印象,一直深入他们的内心

  不同于商业电影中面对困难时会立即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片中的几个人一直在逃避。贝丝不愿面对自己罹患血癌的现实,即使在亲人面前也从不摘掉假发;丽当初带着孩子们离家出走,远离总给她找麻烦的儿子汉克,20年来从未去看望旧病在床的父亲;而汉克要通过说大话博取亲人的赞叹,也不敢面对自己朦胧的梦想——去someplace else。而到片尾,所有人都改变了。

  起因是贝丝的生病。在需要化验抽血时,贝丝表现出来的恐惧与掩饰(强调自己只是缺乏维生素、想要逃避抽血)已经奠定了这个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汉克点燃了照片,这一烧掉照片以及房屋的举动象征着他的长大成年。

  因为需要找到适合骨髓捐赠的亲人,贝丝给妹妹丽打电话,一家人20年来第一次相聚了。在父亲马文的房间里,这第一次相聚并不顺利,而是以混乱与叫喊告终。

  而暴露和解决矛盾的方式,多数是通过对话呈现。在我看来,最动人的一处还属姐妹两人在镜子前的聊天。镜头间接呈现了两个人的心灵逐渐靠近的过程。一开始是镜中像,而且还有丽的二次反射,也就是有两个丽的镜像;接着,当两人坐下来,丽向姐姐展示她的美容箱,镜头从镜子中拍摄两个人的中近景;后来,贝丝首先提出了对于争执的歉意,解决这一心头事,随着父亲睡梦中的呓语传来,镜头很自然地切到了真实中的人像,一开始在屋外,两个人谈论到了更为私密的个人问题,镜头缓缓推近,门框被留在景框外。

  至此,镜头运动终于恢复正常,正反相切,多为特写。期间贝丝讲述了自己男友溺死的伤心事。最后,贝丝在丽的面前终于取下了自己的假发,虽然看上去还是有顾及和不好意思,丽已经成为贝丝最亲近和可以信任的人。

  因此,在迪斯尼乐园贝丝晕倒后,终于可以不再压抑,在丽面前表达自己的恐惧和软弱的一面。

  最终还是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对。但汉克真的在那个早晨去了someplace else,丽面对贝丝的病情,第一反应依旧是逃避,但紧接着又回到厨房,开始面对这一切。这里影片借助的一个道具——印象派的推拉门为端着药前来的丽敞开了,在丽的脑海中原本是模糊的、印象主义的父亲和姐姐的身影变得清晰,马文的房间里第一次摇曳起那么多浪漫的光斑……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五):学习爱

  <马文的房间>, 也叫<一切从新开始>, 小制作小故事,1996年片子,我看见有梅丽尔,莱昂纳多和罗伯特当即毫不犹豫看了,果然不失望。梅姨一定很欣赏莱哥,当年翩翩少年就把一个叛逆不羁的儿子演得毫不怯场,莱哥现在已成功化身为莱爷,最近<被解放的姜戈>里一个老谋深算乔治乖张的农场主出神入化,俨然已是本片中汉克的父辈,而这之间隔了十七年。

  现在似乎更偏爱平常人,和大制作,英雄人物相比,有更多真感情,细微之处打动人心〜〜比如贝西取下假发套后,莉假装毫不在意,然后出门哽咽难以;贝西总是那么温柔,绽放出一朵美丽笑容,在父亲的房间玩着镜子和光的游戏;汉克深吸一口气,开车冲向大海,浪花四溅和贝西放声大笑的酣畅;汉克和贝西那么象又相互伤害,象两只刺猬的针锋相对;家庭里的爱和沟通是个永恒的主题,相爱却不懂的如何真正相爱,是很多家的痛。所以我们总是在学习~~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六):love

  feel so lucky

  there is so much love in my life

  you look back my life has such love

  I meant i love them

  I have been so lucky to have someone to love so much

  这是马文的房间里被提及最多的一句台词

  也算是对爱的一种解释吧 最高尚的

  不管怎么样 这都是一本让人绝望的电影

  一面感动 一面煎熬 更多的是心下恻然

  我们微笑地说着温暖 我们自信地说要坚强

  可是我们都知道 这挡不住生命的流逝

  当死亡靠近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恐惧

  他们害怕的也许并不是死亡本身

  而是随之而后的孤寂 以及对生命中珍贵情感的不舍

  因为从此以后 你将永远告别你所深爱着的人们 你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这样的事情光是想想 就已经很难过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 情绪每每濒于崩溃的边缘 却又无法顺畅地爆发出来

  有人曾给过我一句忠告:强极则辱 情深不寿

  我不是谦谦公子 我从来不温如玉

  我只会大声地哭 或者大声地笑 或者 只是静静地对着屏幕或天空 一切空白的地方

  最后 摘一段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七):马文的房间

  之前因为看了泰坦尼克号,对小李子迷的不要不要的。于是就找了所有他的所有电影,一部一部看。小李的电影若只看片名,是会误导的(泰坦尼克号除外);这部也是一样,之前还以为这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励志片呢。一直纠结到底是看马文的房间还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后来了解到马文的房间,梅姨在里面,便果断选择了这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要主题是为姐姐为了父亲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值得吗?把这个故事理解成好姐姐、坏妹妹实属简单化。在现实生活中,像姐姐这样的人是很少的;基本上不会有人为了照顾自己的父母而选择20年不结婚的。像妹妹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是多数的。当然也不是谁好谁差的问题;这部电影其实也可大家留下了一个疑惑,在生活中;该如何权衡此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已经经历或者将要经历的事情。

  同时这部电影也反映了亲子的关系问题;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双方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挺感人的;片尾曲超好听;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八):爱的能力:面对衰败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是十几年前了,记得当年片中的贝西对两位老人的爱深深地触动了我。而那时,我才走出校园没几年,对于何谓家庭责任是无甚概念的,已然感动得落泪。十几年过去了,自己已经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准中年人,突然想起这个片,找来重温一下,看看有何新的感悟。

  依然是内心温暖,眼框湿润。依然象十几年前那样希望当我面对枯老的亲人时,能象贝西一样有那种长久的爱的能力。要知道,面对朝气蓬勃的生命,爱可以是油然而生的,延绵不绝地去爱并非难事;但是面对已经缺乏生机的生命时,能够持久地发现它的美并珍视它,就需要来自更豁达的内心的更深层次的能力了。

  (写于2012年。现在我已得了“失语症”)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九):《马文的房间》——三个老戏骨和一个小鲜肉

  电影的开篇始于一个室内长镜头,这个镜头拍得挺漂亮,从窗边开始至窗边结束,镜头扫过一排排药瓶,向观众预示了一种“困境”;影片的最后终于一个室外全景镜头,镜头里的画面清新祥和,意味着剧中人在经历多种矛盾冲突和自我挣扎后达成了最终的和解与释然。

  《马文的房间》所取的题材并不新鲜,却完全跳出了一般有关疾病和死亡影片可能会走的烂俗、煽情的套路,取而代之是轻松平和的基调和情绪的隐忍克制。客观地说这片子拍得不错但是却不够好,除却一些颇为动人的时刻,影片整体上关于人物情感的交流治愈的简单急躁拼凑式处理则暴露了导演的有心无力。

  想来年轻时候的莱昂纳多运气真的不赖,在《男孩的生活》里与伟大的罗伯特德尼罗演对戏后不久便在这部电影里又迎来了另外两位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和黛安基顿(此次德尼罗这老头只是打了个酱油)——对于她们的演技实力自不用多说,都属于影后级别的顶级演员。

  据说在这部电影开拍之前片方曾拒绝使用黛安基顿,然而梅姨却点名非要她不可,否则辞演,后来片方只好因此妥协。实际上最终的效果也证明了梅姨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在这部电影里她们的发挥都非常出色,对情绪的拿捏自然到位,收放自如,对手戏碰撞出的化学反应异常出彩,眼神和皱纹里全都是戏,年龄这个问题只是为她们赋予了更多的魅力。

  在这部电影里梅姨饰演的角色是两姐妹中的妹妹莉,她是一个即将取得美容业证书的单身母亲,有一个叛逆的儿子汉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一个安静好学的乖儿子查理。二十年前她的父亲马文因中风而瘫痪,莉因为担心自己的未来,害怕承担责任而最终与姐姐大吵一架后选择了离家出走,自此以后二十年来都没有和姐姐有过正式的联系。

  然而现在的她,理想依然没有实现,不仅为眼下的生活所困,还与大儿子汉克的关系处于一种很紧张的状态——莉的脾气虽然急躁却始终不忍告诉儿子她和他父亲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小时候的汉克常遭到父亲的虐待,但是在不明真相的儿子汉克的眼里,她的行为是无法被原谅的,因此他变得非常叛逆,后来还因为烧毁母亲的房子而被关进了少管所。

  黛安基顿所饰演的姐姐贝丝是一个几乎尽善尽美的角色,她的性格温和,二十年来一直悉心照料着瘫倒在床上的父亲马文和患有背部疾病的阿姨露丝。自从她的男友不幸去世后,她的一生都没有选择婚姻,她的生活完全被困在“马文的房间”。然而更不幸的是,在二十年后的某一天,她在检查身体的时候被医生沃里(罗伯特德尼罗饰)告知,她患了血癌。

  就这样,两个性格和追求迥异的姐妹俩因为姐姐得了血癌需要进行骨髓配对和移植的原因而再次重聚了。她们带着各自的问题见面和相处后却发现原先关于照顾父亲的问题变得厄待需要解决,她们之间的矛盾在重拾亲情之后还是浮出了水面:贝丝认为莉当初太自私,而莉认为贝丝为父亲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有个人企图的,她认为当时自己所做出的人生选择也理应得到贝丝的尊重;贝丝在亲人的骨髓配对不合后决定把房子留给莉,希望在自己死后莉能够担起照顾父亲马文和阿姨露丝的责任,而莉也在了解姐姐和融入体会她的生活之后面对自己的事业和责任陷入了自我审视和选择的两难境地......

  影片的配乐不错,舒缓的调子和人物情绪的乐观克制相得益彰,不煽情也不压抑沉闷,适时出现的笑料也透着一股平实的可爱劲。故事以疾病和死亡这种题材带入却完全绕过了对生命的感慨、即逝的恐惧和离别的煽情这些着力点而转向对亲情和责任本身的探讨。略显刻意的情感交流和温暖真实的生活化片段不仅再次证明了人类间亲情的不可割舍和难以抹去的微妙关系,也表达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事业、亲情和情感问题时,时间、沟通和理解才是良药——现实生活里大多只有苟且,没有妥协和遗憾那是扯淡的事情,只是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如何让自己活的开心幸福又心安理得,恐怕是每一个人都得认真琢磨的一件事。

  本片的几个配角的演出一律出色,从美貌如花,帅气无敌的莱昂纳多到呆萌乖巧的弟弟查理再到始终有一颗孩子心乐观又可爱的露丝阿姨,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演都令人难忘。

  《马文的房间》观后感(十):故事之所以为故事

  故事之所以为故事,在于冲突,在于引人入胜。梅丽尔·斯特里普和黛安基顿的这部《马文的房间》通过普通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人性中自私与无私的斗争、爱与被爱的取舍、理解与宽容的妥协。莱昂纳多所饰演的汉克是个内心充满反叛的少年、梅丽尔·斯特里普是自私的女儿、黛安基顿则是一直不离不弃照顾爸爸和阿姨的小女儿。三个人之间相互存在着猜疑和不满,需要一个善良的人去化解着一切的不满,这就是黛安基顿所饰演的小女儿。大女儿莉在爸爸中风的时候就逃离了这里,又在妹妹得了血癌的时候回来。这是一种偶然的必然结果。她内心的自私与无私是共存的,在17年前她的自私让她抛弃了这里,17年后妹妹的无私让她选择了留下。

  沉稳内敛的表演、不卑不亢的态度让黛安基顿成功诠释了这个角色。相比起70年代洒脱放任的她来说,90年代的她已然到了这种年纪。还记得在《安妮霍尔》里那个靠迷幻剂才能专心做爱的女人,这里的她已步入老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