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精选10篇

2017-12-09 20:06: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精选10篇

  《阿黛尔的生活》是一部由阿布戴·柯西胥执导,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 / 蕾雅·赛杜 / 沙利姆·克齐欧彻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一):看《阿黛尔的生活》有感

  这是我看过的尺度最大的影片。激情戏多,且持续时间长。

  女1长得无邪精致,一颦一笑,清新自然。她的压抑,她的愤怒,她的欲望,她的幸福,她的茫然无助,她的孤单寂寞,她的伤心后悔,她的苦苦哀求,以及她从一个茫然无措小女孩慢慢地成长、蜕变的过程。

  女2是个极富个性的女强人。蓝色的头发,邪魅的笑容,大胆的作风,敢爱敢恨的个性,潇洒不羁的风度,光芒万丈才华以及成熟老练的待人处世。

  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相互吸引的人并不能永远这么如胶似漆地相爱着。她们共同经历了成长,家庭的介入,朋友的打量,事业的冲击,慢慢地,因为并不相近的精神高度,两人渐行渐远……女2追求着她更加成功的事业而选择了对自己更有助力的女朋友;而一直困在原地哭泣着等待的女1,千方百计地试图挽回,色诱、穿着她最爱的蓝裙子去她的画展……用尽力气,终于明白,女2已经不再爱她了……然后她一个人落寞地离开了……那一刻,她似乎因为伤痛又获得了不少的成长,或者说,一个人心灵上的成长离不开痛苦的洗礼。

  影片除了食色之外,还有不停地聊。聊人生理想,聊未来职业规划,聊音乐、艺术、文学、哲学……还有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于同性恋的宽容程度的差异。女2可以在家人面前吻女1,而女1直到两人交往多年后也不愿意在同事面前透露自己交往了女朋友的事实……因为她们的圈子对于同性之爱的看法不同……女2的圈子更加开放包容,而女1的圈子比较狭隘世俗。

  三个小时的影片,两位女主有颜值有演技,电影画面精致优美,充满了异国情调,人物内心刻画细腻深刻,是一部耐人寻味,引人思考的文艺片。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二):要再看一遍

  这实在是一部电影,看完了之后让人长长久久地放不下来;

  里面的哭,笑,亲吻,激烈的性爱,都在反复回荡。

  做饭的时候,会突然想起adele给emma的朋友们准备party食物的样子,会猜想她当时的心情

  接着又想起她如同异类一般身处在emma的那些商业伙伴们中时,努力想要变得更有价值的样子。

  但是她从来都是坦陈的绝不夸大的自我。

  她想要做一个幼儿园老师,于是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曾想成为的样子。

  她想要这一份爱情,可终究败给了阶级,败给了自己害怕孤独的心。

  她这一生,或许只会爱这一个女人,emma曾经给过她的蓝色,她深藏在心中,她身着蓝色,走出展览。

  她看到emma的新女友能带给emma的是更高的事业,更美满的人生,于是她走开,虽然留恋却一步也不回头的走开。

  Adele爱着Emma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样子,虽然藏得很深,但若你爱我,你一定能看得出来。只是你没有看出来,你真的不知道我有多爱你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三):三个阿黛尔,从疯子到同性恋到歌手

  文/曼佳

  今天想写阿黛尔,三个阿黛尔,一个名字,三个命运

  阿黛尔,首先这个名字很好听,无论从中英文发音来说,还是中文的字意来说,都很美,名字是可以让人有联想的意境的。阿黛尔这个名字据说来自法语,有高贵的意思,拥有同一个名字,被父母赋予同样的一种爱,并期许如同名字一样美好的未来,但是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个阿黛尔:19世纪的真实人物。参见电影《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阿黛尔.雨果,是法国著名大文豪、法国国宝级伟大人物、名著《悲惨世界》的作者维克多雨果的第二个女儿。他的第一个女儿拉奥在新婚后不久溺水身亡,爱她如生命丈夫无法接受这种命运选择了投水自尽以追随自己的爱人而去,然后在当时留下了关于这场爱情的传奇美谈。她的婚纱一直被钟爱他的父亲大人,雨果先生挂在自己家的墙壁上。

  但是这场事故中影响最深的是二女儿,阿黛尔雨果。她从小就生活在姐姐的影响下,而姐姐姐夫的意外去世更是将这种光芒提升到她一辈子无法企及的程度。她内心恨她的姐姐的超越,一心想冲出这种阴影,在那个时代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莫过于一段旷世奇恋的影响。

  她爱上了一个出生贫寒地位低下但容貌俊美的下层军官,很快被军官勾引,但是阿黛尔家庭的崇高地位也使得他们这样阶级不匹配的婚姻不可能,于是她力争冲破这个阶级的限制想通过婚姻来向父亲所在的阶级,这个社会宣告,她的爱会将如何伟大并超越一切世俗和障碍。她甚至追随这个军官的派遣到了美洲。

  但是这个军官是一个花花公子,周围各色女人层出不穷,他也对阿黛尔很快失去了兴趣。阿黛尔用各种方式恳求哀求乞求对方爱她,她早也亲眼看到这男人的各种劣迹,但是她说不在乎,只要这男人要她,但是对方根本不再爱她,也希望她能自爱,不要这么作践自己。虽然她貌美如花,但是她那沉浸在所谓的爱中的那种偏执让人不寒而栗,所以这军官看见她出现如同看见瘟疫一般逃走。

  她就这么常年来不管不顾亲人包括周围所有人的劝告和帮助,疯狂地沉浸在自己的情感情绪中和疯狂的示爱行为中。终于,有一天她疯了,在街上,谁也不认识,只有乞丐怜悯她。

  第二个阿黛尔:电影中的虚构人物,参见2013的电影《阿黛尔的生活》

  法国金棕榈大奖的影片《阿黛尔的生活》,同时还获得美国金球奖。这部电影出名非常重要的一点,详尽描述了同性之间的爱情,包括性爱。

  女主角阿黛尔,一个高中的女生发现自己更喜欢同性的女孩,而不是男孩。有一天在路上一见钟情一个蓝色头发的女孩艾玛,但是艾玛正搂着自己的女友过马路,她们相互对眼,回眸。但是这一眼就在阿黛尔心中落下了印。仅仅对视的眼神就让阿黛尔觉得兴奋异常心境荡漾,爱火焚烧。

  她到处寻找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人,终于在一个女同性恋酒吧看到艾玛,两个人似乎心领神会心心相印第一眼就觉得对方是自己要的人,这大概是所谓的磁场?艾玛是一个美术系大四的学生,她记下了阿黛尔的学校。有天放学后,阿黛尔看到艾玛在路边等她,欢欣雀跃冲过去。很快,没有几回,在艾玛的看似漫不经心的进攻和挑逗下,年幼的阿黛尔很快陷入情网,两个人爱得是天雷勾地火,非常详尽的性爱过程就可见一斑。阿黛尔成了艾玛的模特,在爱情的滋下,艾玛的人物绘画作品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后然后,就像很多平常的情侣一样,经历过热恋,然后自然进入平淡期,艾玛事业不顺无暇应对阿黛尔。被冷淡的阿黛尔在外寻求安慰被艾玛发现,事业不顺中的艾玛异常暴躁和愤怒,疯狂的咒骂她,并将她从她们同居的屋子赶了出来。她们分手后,阿黛尔异常痛苦,仿佛活得如同行尸走肉,几年后再见,发现她还是那么爱艾玛。但是艾玛看见她很平静,她已经不爱阿黛尔了。阿黛尔看到了艾玛现有的和谐家庭生活(和前女友重新再一起)和事业(风头很劲的画展)成功后,黯然离去。

  第三个阿黛尔:英国著名歌手,出生于1988年,至今仍然炙手可热

  这个英国当代最最著名的有才情的女歌手阿黛尔.阿德金斯,她用无与伦比的嗓音和感人至深的歌曲,从英伦出发,横扫格莱美,征服了大西洋的美利坚。这个阿黛尔仅仅只有19岁时,其音乐就已经获得了世界规格最高的音乐奖项比如格莱美的若干次大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其白金唱片级别的更是众多,其惊人的音乐才华和表现力呈现的音乐风头在这时代一时无二。

  她那首《Someone Like You》,描述一个女子失去爱情后的回忆和痛苦:

  在你绝望的深处,我不再和你分担

  你的爱所留给我的伤痛,让我想起了我们

  让我觉得只差一步之遥 我们将会拥有一切

  你的爱所留给我的伤痛,已让我无法呼吸

  歌曲中描写因为恋人的背叛而内心挣扎纠结的情绪恰到好处,沧桑跟沙哑的嗓音让人难忘,让人为之执着感动。配乐歌曲节奏形成共鸣而生出一股极为强大的爆发力。充满了愤怒、复仇、心碎、自我反省的情绪,让人清晰的感受到阿黛尔对于爱情破碎的挣扎和心碎。

  据说她的好多音乐都是从过去的伤痛恋情中找到灵感,并将它们幻化成音符,然后用自己极其感染力的声音和情感表达了出来,感动了这世界上无数能领会这情境或者正处在这情境中的人们。因为能感动自己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其真心其灵性,同样才会感动到他人。

  当然最后,她成功了,而且非常成功,不仅仅事业很成功,爱情也很顺利,和一个导演顺利地结婚生女。她也如同很多女子一样从爱情的灰烬中踏过,但是她最终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这三个阿黛尔,名字中都有高贵的含义,然后她们的人生,并不都像当初所赋予的意义一样。

  19世界的为了爱情而远征的阿黛尔,世界上响当当的大名人的女儿,贵族家的千金小姐,为了自己的所谓的爱情活生生将自己逼进了穷途陌路,她的美貌,她的青春,她的才华,她的一生,最后都成了疯人院里的一段往事。很难说她是因为家庭太过优越而任性造成的悲剧,还是性格本身的执拗,也或者是精神分裂的病因给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带来了痛苦。

  总之,与其说她异常执着专一寻求爱,爱上了一个不能得到,也不被爱,同时也不被祝福的爱情,还不如说,她爱上了一个虚幻中的想象的爱情,因为对方从来没有真正爱她并接受她,也并未给她任何关于未来的承诺,几句调情时候的甜言蜜语和信件被她当成爱过爱着的筹码步步紧逼。她将自己的亲人和周围人几乎逼疯的同时,最后活生生将自己弄疯了。

  法国超级美女阿佳妮饰演的这个阿黛尔雨果,其容颜绝代芳华,其疯狂的行径也让人深深地叹为观止,她在爱中既没也没有任何尊严,也没有任何技巧,唯一有的就是决不放弃死缠烂打。如此的美貌,如此的性格搭配在一起真是的绝世的悲剧,最后所有的人都厌弃了她。她在疯癫和贫寒的状态下,悲惨地老去,死去。

  如果爱上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以为最终能感天动地,最终也只能是这样一场悲剧。给现代女人的启发莫过于:如果你不爱我,努力试探过后,我将潇洒转身,绝不回头,因为即使没有你,至少,我还保留有我的自尊,我还能够拥有自己。

  同性爱的中的阿黛尔,其实我不觉这段同性感情多么惊世骇俗,如果把其中的那个艺术系的大四女生,比阿黛尔大6岁的那个艾玛换成一个男性的话,这段感情同样成立,而且很容易理解。一个初涉情场的女孩子,一见钟情一个有艺术气息的,眼神会放电勾引的、充满长者智慧的、能谆谆教导的、会有情调地画你、有一群很有趣的朋友、而且做爱技巧高超的人,完全是会眩晕的。肯定是毫无提防地爱上对方。参见现在的很多萝莉爱上大叔,大叔用自己的阅历随便轻轻一拨,小萝莉们纷纷掉入落网。

  所以这段爱情最终走向平淡的完结也很容易理解。一个在自己的爱人怀孕时候的人(剧中艾玛的同性恋爱爱丽丝通过方法受孕),身体有一定无法排遣的需求,看到一个像阿黛尔这么清纯的性感的小萝莉,何况对方眼中还对自己有着爱恋和崇拜的眼神,不飘飘然爱上她才奇怪呢。但是这样的爱,究竟是肉体之爱,还是精神之爱,这很难分辨。不过从电影的很多场景的描述来看,成年的艾玛是很享受和青春逼人的阿黛尔的性爱的,至于精神,也许短暂喜欢懵懂的小萝莉吧,毕竟她们的世界也是清新的。然后她还是更喜欢和她的那群年龄接近的,艺术修养相似的朋友在一起谈天说地,而那时候可怜的阿黛尔根本无法无法进入她们的圈子,这就是阶级和圈层的隔阂。

  所以最终她们的爱情走向死亡也是必然。一个高中生,是和一个社会上混的人有社交阅历差异的,一个喜欢幼儿教育的与一个追求美学的艺术家是有精神层级上的差异的,何况她们两个人的家庭氛围完全不同,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大相径庭的,所以他们最终不能在一起。艾玛最终还是选择了她已经生了孩子的前女友,而对于重逢后的阿黛尔激情的示爱理智地说了不。从阿黛尔的角度上来看,一段让她刻骨铭心的爱情,终于彻底结束。因为一个人的爱情,不再是爱情。

  青春时候的女孩,也许会命有劫难地遇到一个成熟的人(虽然一般是男人)疯狂地迷恋地爱上她,但是因为这种爱的精神上的不对等,无法真正彻底的理解和交流,也不能彼此协助共同前进,最后只能分道扬镳。小女孩遇到可能是一生的不幸,如果一直沉溺在这样的世界中一辈子无法自拔的话;也许可以是幸运,被一个成熟的人及早上一趟关于感情的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课程,会对自己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而这样的课程,总比在年老体衰已经无力应对失败的时候当然要好。

  至于歌手阿黛尔,这完全应该是正能量的代表人物。同样从失败伤痛的爱情中走出来,但是能将这样的爱情的感悟变成一种灵感和力量,并从中收获颇丰,这当然也不仅仅是音乐的天赋和领悟力,而是一种性格上的豁达吧。因为只有个人的能力走出那个圈子再回头眺望,才能真正领会自己原来的角色和定位,而从内心真正很快的逃离出那样的覆灭的情感陷阱。

  这个世界上,真正能限制自己的牢笼其实只有自己心门,其他人终究无能为力。19世纪的阿黛尔想要不可能的爱情不能毁灭了自己,电影中的阿黛尔沉迷于那种戛然而止的爱情不能释然,而英国歌手阿黛尔勇敢跳出了失恋陷阱而站在高处回头看。也许三个阿黛尔能给我们一些关于人生的启发,不仅仅只是情爱关系,还有精神层面,以及女性之路的思考。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四):我还没有去纽约

  看完心很痛 却还是哭不出来

  我没有去纽约 我还在这个城市 坚强又努力的生活

  i kissed a girl

  是我先打听你的名字的 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 聊聊你的生活 你的太太

  没错 你不属于我 一开始就决定了

  我可以笑着把你推出我的生活 就如同我们第一次在后台 我们笑着看着对方

  当你已然有一个柴米油盐的家人 你需要的是激情

  当我已然有一个未曾忘记的人 我需要的是一场寻找似曾相识的激情的游戏

  就像你的纹身是属于她的 我的是属于她的一样

  然后一切痕迹都留在那个夏天 至少偶尔想起会笑 it's enough

  lose my discretion

  我的头发是五月份开始留的 这已经是那次纹身后好多个五月

  我挣扎过过得比你好 我想你回来这里时可以看到我的努力了

  我至今还没有勇气再次找你说我需要你 也许以后也不会

  我得不到你的消息很久了 上一个圣诞节?还是更久?

  我有时候就想着也许你就这么呆在异国他乡不再回来 甚至恶劣的想you're already dead..

  it doesn't matter

  爱情之所以伟大 是因为它延续了生命 我从不相信至死不渝的爱情 我只记得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欢乐

  Adele在结尾穿着蓝裙子 正如她们初见时撞进她人生的一抹蓝色 从未褪色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五):在爱情中,它给教我们的事

  8分。

  在爱情中它教我们的事

  剧情

  阿黛儿是个青春洋溢的高中女孩,在那年,她邂逅了一位男孩,是大家口中的天菜,高大挺拔,多才多艺。但是,她却没有坠入情网,反倒很超然,完全没有进去爱恋。直到,她遇见了那位蓝发女孩,静湖泛起了涟漪,她不自觉地被吸引,彷佛有道无形怪力牵引着自己。这次,她终于知道,老娘恋爱惹!

  关于导演与风格

  扣除挑战人体膀胱极限的片长,本片非常精彩。甚至连大师李安都曾称赞:「一眼就认定这部电影一定是金棕榈奖得主。」导演阿布戴柯西胥最擅长的,就是透过写实镜头,将隐藏在浪漫国度边缘的生命样貌捕捉。再透过这样的手法,犀利地去探讨族群、阶级、家庭价值

  在《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中,他探讨性别议题的女同文化,利用不偏颇、不评价的视角去呈现故事真实原貌。透过这样的角度,观众看到这所谓和平大世界的谬误歧视、错置幻想。才明白,原来,在这结构化的社会,人类是疏离寂寞的;原来,在这五光十色的浮尘中,我们都是在用藉口、谎言掩饰着自己;原来,不屑一顾的我,是如此渴望一个温暖的拥抱。

  lue-Is-The-Warmest-Color-2_806x453

  故事中有出现同志游行喔

  关于剪辑与摄影

  虽然电影片长有179分钟之久,但其实不会冗赘。因为导演剪辑俐落,当故事情绪交待清楚后,就会直接调度到下个画面。常常前一幕,角色们明明和乐吃着晚餐,下一幕,却是香艳性爱,当下看得观众措手不及。时间轴也是,明明才过一瞬间,角色却早已进入下个时空,过了三年半载,画面不会有任何注明,全要观众自行发掘。

  此外,《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绝大多数镜头都是特写角色脸孔,这样的手法,彻底捕捉了演员情绪,让观众可以全然地瞭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份情欲。而场景的拍摄上,导演让画面显白,且在光影、光晕的捕捉上下足了功夫,使得整体呈现非常唯美,藉此衬托出罗曼爱的纯真。

  ---以下是剧情分析、性爱场面个人解释,有剧透请慎入---

  情欲的探索

  电影的第一小时,主要着墨在阿黛儿的情欲探索。起初,她与一名帅气学长交往,这段关系说不上爱,也不到喜欢,主要是同学们的半推半就,加上自己渴望爱恋,才会接受追求。但是交往后,她才发现躺了一身浑水,内心没有一丝触动,做爱更不如自己手淫来得愉悦。果不其然,学长拿到了张好人卡。

  接着,在一次意外当中,与女性朋友亲吻,阿黛儿有了触电感觉。她发觉,原来老娘爱的是女人!结果隔天告白,却发现对方只是一时玩玩。女孩就此好失落。

  直到去了同志酒吧,她遇到了当时在街头一见钟情的蓝发女孩艾玛,阿黛儿坠入情网,发生了性,展开了一段伴侣关系。

  在这段剧情我们看见女孩的情欲探。她在不同性别中寻找爱,确认内心真我到底想要甚么。但这边,我认为仅只于情欲认同,还不到性向认同。因为随后导演透过同学们的嘻笑言语霸凌「妳不要来舔我屄」,表现校园中对于同性爱恋情欲的偏见。而受辱的阿黛儿选择矢口否认,原因是这个时候,她还不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或双性恋)。

  事件过后的她,虽然与艾玛相恋,但她没有将这段关系告诉同事、家人、朋友。虽然在过后几年,她理应当建立一定的性向认同,但却依旧不敢去张扬。可以想见,在开放的浪漫法国,同志依然被某部份的社会观感捆绑着。

  总是畏缩

  阿黛儿是个怪女孩,她总是挑选与自己风格迥异的人交往,不管对方的兴趣、穿着、饮食习惯与自己多么悬殊。她就仅相信着直觉,所以才会这样地一头栽入爱情这玩意。但这却也为后段剧情埋下伏笔...。

  而阿黛儿的个性总是不敢面对他人,有着一层防护光罩。她只敢和自己对话,写着日记,即便文采洋溢,她始终不敢发表创作,因为她活在安逸圈之中。当遇到质问,她会急着去否认自己的情欲、内心话,以谎话去搪塞,去模糊对方。其实,她不敢放胆去爱,永远留着一手。而这一手看在爱人眼里,却彷佛是背叛,比较出双方不对等的爱恋关系。终究,阿黛儿只能拥抱着寂寞。

  关于性爱

  而《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最被备受争议的就是性爱镜头,甚至连演员在后续访谈都靠杯连连。因为它不只镜头时间长,甚至有如真枪实弹,例如男演员过程阴茎勃起;女女性爱时双方会互舔乳房、乳晕、掐屁股、全身上下爱抚、摩擦阴部、指交、舔阴蒂(假如没舔到,我个人觉得也好歹舔到阴唇门外的门联了) 等等情节,让观众们看得瞠目咋舌。

  以下就阿黛儿与艾玛的三场性交作分析:

  第一场,

  发生于两人首次亲吻,地点应该在艾玛家中。这是最火热的一次性交,双方无不为了使对方欢愉,搬出己身的拿手绝活,弄得自己香汗淋漓,放肆呻吟。这次性爱出现了,拥吻、指交、舔阴、爱抚等等动作。

  从她们的激情,看得出之前对于彼此的压抑,因此当性爱开了门,两人立马天雷勾动地火。这次是爱情的第一页,也是爱情最浓郁的阶段。

  第二场,

  发生于两人在艾玛家庭聚餐过后。这次的重点就是「磨豆腐」,也就是阴蒂摩擦阴蒂,这是女同志体液交换最多也是最直接的一种性爱体位。我们看到两位女角拼了命,磨呀磨,像是李白将铁杵磨成绣花针一般,使尽吃奶的力气就是要对方爽。这一段看得出两人渴望彼此一同高潮,一同愉悦,象徵着伴侣关系的稳固。

  第三场,

  发生于两人在阿黛儿家庭聚餐后。或许是担心阿母阿爸听到自己恩恩呀呀的淫叫声,两人这次保守多了,除了彼此基础性爱外,这次多了拥抱、亲吻。但这也暗示着,激情终将退去。而当爱情不存在激情,那剩下的是甚么呢?

  当激情退去

  经过第二小时的浓情爱恋,第三小时不难想像,是多年后的伴侣生活。两人转为亲人,只有陪伴,没有性爱。艾玛开始寄情于美术创作,忽略了伴侣,而她的谬思也不再只专属于阿黛儿,开始有了新对象,但仅止于精神层面。阿黛儿则因为被寂寞捆绑,与男同事发生了一夜情。

  想也知道,艾玛得知,怒发冲冠,无法原谅。这边我个人认为象徵着,(某些)女同志T的愤怒。她们总是担心着另外一半(婆),尤其是她们曾经与男人交往的。由于(部分的)T几乎都只和生理女性交往,不像(部分的)婆是双性,男女通吃。T会担心,婆总有一天会离开自己,与男生在一起,甚至结婚共结连理。所以总是有着不安全感。

  (这边不是说婆都是双性恋,而是在女同志「部分」群体中,存在着这种现象。)

  艾玛可能本身就一直畏惧着阿黛儿会离开。而且她本身对伴侣一对一的道德价值观执着,无法将性放入开放式关系,因此即便自己与他人有情愫,她也死守着底限。基于上述理由,她无法谅解阿黛儿将寂寞化作理由,在情欲肉体寻找温暖。这一次争吵,彻底崩坏两人之间的爱恋,阿黛儿与艾玛也就此步上了终局。

  在这边没有是非对错,一对一或是开放式只是伴侣之间的协定。而背叛不背叛,也指是某种程度的道德性评价。但是,其实最初,阿黛儿就选定了与自己个性迥异的艾玛交往。她不爱哲学、不爱海鲜、不爱将创作发表、不去承认自己性向,这都和艾玛全然不同的,但她却一无反顾地选择和艾玛交往。所以当激情退去,留下的只是,当初没看见的「不适合」。

  当爱情逝去

  故事的最后,是分开的三年后。艾玛已功成名就,举办了个展。虽然在早些见面时发现,两人其实还爱恋彼此,但艾玛却基于处在伴侣关系跟不愿重蹈覆辙,没有选择更进一步。被拒绝的阿黛儿只能哭泣,悲伤自己已经无法爱人。

  在画廊中,阿黛儿着上一袭蓝衣,那是她最想念的颜色。她发呆望着画作,那是她失去艾玛的地方。在这些日子里,她已被人代替,怀念的蓝已被陌生的红所覆盖。她默默在心中寻找着那想念的身影,不自觉地,眼泪模糊了视线,她已经看不见,看不见艾玛爱过的痕迹。似乎,艾玛已经忘记自己了。

  所以,阿黛儿选择了离开,没有道别,独自一人走出画廊。

  谢谢妳曾经给我的爱,谢谢妳曾经让我爱上这个颜色,那个最温暖的蓝色。

  结语

  虽然电影长到靠杯,但无可否认,《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极度精彩,它将一段爱情的始与末,忠实呈现,让我们看到导演所构筑的爱情样貌。将本片推荐给崇尚大师、想看性爱场面、对女同性别文化有兴趣、热衷法式爱情电影的观众。

  ======

  她的嘴唇带我到这里。

  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的宣传,是在米仓咖啡酒馆的地下室。女主角Adele静静的躺在蓝色的海面上,波光粼粼,辉映着嘴唇一种恰到好处的弧度,透过嘴角散发著一种欲望。后来一忙就忘了,直到Cindy约我。

  她是一个细腻的女孩,从情人节前夕就一直吵说要看<蓝>片,我原先一直很疑惑她为什么不跟女朋友去看,当她在电话里开玩笑地说「反正她不会吃醋啦,你是好姊妹阿!」的时候,我本来想反驳我可是大葛格耶,后来想想这忘年之交(哎呀,已经到了用这个词的年纪了阿)也好久没见了,便不和她拌嘴。

  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如果当时的我是二十五岁,我会选择遗忘、放下,然后转身,头也不回地就和她说再见。但是我那时才十五岁,我想有个家,一个真正的家,而她,曾经给我这样的梦想。只是这个梦,这个曾经属于我们的梦,却亲手被我给打碎……,三年过去了,你觉得、我该原谅她吗?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现在只觉得好无力、好无力……」Cindy说,眼泪滴满整件白色衬衫开襟。假日早晨的重庆南路,阳光从她肩膀和耳际间洒落,悲伤顺着晨光在我们之间扩散。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耶。如果你就这样离开,十年以后你会后悔吗?」我还被她的情绪抓着,一时想不到该怎么回答,便用了最常用的这招「十年想像」。

  跟她一起看完<蓝>片后,不知道为什么,胸口有种闷闷的感觉。回家随意滑滑脸书,看到朋友贴了一篇咸尼斯的文章,篇首引用席慕蓉的这段话: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蓉《无怨的青春》

  年轻时的爱,真的最澄澈透明。也因为这样,分手的时候,最痛。一项研究调查202位青少年(约有96%是12~18岁),发现他们分手最伤心年纪的高峰是14~15岁(占50%)[1],或许这也是Cindy和Adele在中学时期的那场失恋,会让他们一辈子难忘的理由。

  但是,年龄并不能解释任何事情,现实中的Cindy和她前女友,<蓝>里的Adele与Emma,一定共享着一些无暇的什么,而这份「什么」,究竟是?

  01. 靠强求获得的关系,只会随时间凋零

  「你让我这周末可有得忙了。」帅气学长Thomas说。

  「为什么?」Adele一边吃着Pita饼,一边吮着手指说。

  「玛丽安的生活啊。我一定会努力读完的!」

  所谓恋爱,就是一个亲近对方的全部可能,然后疏远和他无关事物的过程。沉浸在爱当中的感觉常常是很复杂的,我们会经历欣快(Euphoria)、活力无限、白日梦、睡不着或是无法专心等等[2]。

  当妳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想要跟他用相似的东西、读一样的书,用妳的眼睛看她眼中的世界[3]──甚至想办法说服自己,两个人有很多地方是一样的。

  在公车上,学长Thomas与Adele搭讪的那幕明显地反映了这个现象。从天气、科系聊到未来、音乐,Thomas一直试图在找两人之间的某些交集。Adele说自己不爱「留着长发嘶吼着没有内容的硬摇滚乐」,Thomas担心Adele不喜欢自己的音乐,因为他刚好玩的就是硬摇滚,Adele极力解释,到最后连「妳又没有留长发」都搬出来了。

  Thomas后来甚至为了她勉强去读<玛丽安的生活>,她希望进入Adele的世界、尽力让自己体会她所看见的感动,但这些,到最后都行不通。

  眼睛是吸引力的重要侦测器,我们可以从注视(Gazing)这件事情上[4]看到两个人明显的差异:学长在餐厅就一直在偷看Adele,可是她却在看正在过马路的Emma(Emma也回头看她),甚至在梦里都想起Emma,一边自慰着。或许,朋友的煽动或一开始的互相调整可以让彼此有些好感[5],但强求的姻缘终究不会圆,两人最后还是在公园长椅上,说再见。

  02. 吸引不等于爱,一眼瞬间的爱恋,更需要时间去检验。一见钟情固然难得,但还是要相处才能知道适不适合

  「我可以动吗?」Adele问,一缕发丝贴在脸上轻轻拂过她的唇。

  「不可以。」Emma说,然后Adele就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真的吗?」Adele弱弱地问。

  「开玩笑的啦!」自始至终Adele都一直凝视着Emma。

  后来Emma情不自禁地吻了Adele,夕阳从两人的唇间闪烁着若隐若现。那一次的吻好像永远不会停止一般。

  这样看起来,相对来说Adele与Emma的恋情,似乎有一个相对好的开始。可是,为什么走不到最后?Adele不顾众人眼光勇敢抛开一切地去找Emma,难道不算是爱吗?我的想法是,一眼瞬间的爱恋,更需要时间去检验。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这段感情跟以往不同,但其实,心动与激情本身就可以让我们完成许多事情。

  每一轮绚丽的黄昏日落,都紧接着一个漫长的黑夜。Bartels与Zeki于200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恋爱的时候(Romantic love),会抑制负面情绪(negative emotion)与社会决策(social judgment)的脑区。也就是说,当妳看到一个让妳心动的人,那些缺点、不合、明知不该做却的决定、明知不该继续却无法断开的感情,妳都可能视而不见[6]。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比对,究竟对对方只是一时激情,还是命中注定。

  或许妳会说,这些关于热恋期的鬼遮眼早就一清二楚了。可是就算妳「知道」,还是会情不自禁。Swami与Furnham曾指出,这些在热恋期(initial romance)中的错觉(Positive illusions),会让妳对感情乐观、愿意跨越各种困难,把对方塑造成一个理想的模样、注意她的好,忽略她的坏。到头来,我们喜欢的可能不是对方本身,而是想像中的她──尤其是一见钟情的人[7]。(你问,爱情是不是鬼遮眼?)

  03. 所谓长大,就是学会区分「交合」与「适合」,承认性与爱是可以被分开运作的两个系统。怕的是,把身体的契合误解为心灵相通,把床上刹那的欢愉类化成关系里永恒的幸福。

  随着相处的时间增加,Adele与Emma在床褥以外的时间,隐藏着许多重重障碍与不合。到彼此的家里用餐,她们都无法拿出最真诚的自己,来面对对方的家人和朋友。Adele必须勉强吃生蚝,Emma得假装有男友;在Emma第一次的发表会上,来宾大力赞赏Adele的厨艺,但Emma却视而不见;当Emma在谈论著Schiele、Klimt等艺术家艺术家时,Adele一脸茫然等等。两个人都无法妥贴地融入彼此的生活,可是身体上的交合与满足,又使他们无法离开彼此。

  「关于性……我不知道算不算满意。可是,就是和妳在一起的时候,很不一样…」两人在咖啡厅重逢时,Emma微微低着头,尴尬地说。

  「但是,我一直一个人回家……我是说,我很寂寞。我想妳。我想念着我们互相抚摸,感受我们彼此的呼吸。我想要妳,一直都想。」Adele说,一边就把嘴、舌头和手凑了上去,可是一场激吻后,却被Emma阻止。

  「我和别人在一起了,妳知道的……但我会铭记我们的一切,一生一世,永远。」Emma说,Adele一边听,眼泪与鼻涕交错落了下来。她们终于明白那段年轻时的激情已经成为了一种刹那永恒,也终于明白虽然身体还渴望着,很多事情,却都已经无法回到从前了。

  所谓长大,就是学会区分「交合」与「适合」,承认性与爱是可以被分开运作的两个系统[8]。上天常常会开我们玩笑,欲望所找到的皈依,并不一定恰好是能陪妳走过一辈子的人;相反地有些情人无可挑剔,到了上床之后才发现对方的技巧乏善可陈,却又不好意思说。

  怕的是,把身体的契合误解为心灵相通,把床上刹那的欢愉类化成关系里永恒的幸福。我们真正该找的,不光是云雨时给自己更多高潮的人,而是在相处的每一个片刻,都能表现得自在的夥伴。

  04. 找一个「真的」能看见妳的梦与好的人。

  或许妳早就知道了。事实上,我在很多地方都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我们却常常在做相反的两件事情:

  因为太爱他,所以把自己变成他喜欢或希望的模样。

  因为太爱自己,尝试把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在画中看到妳很有表现的欲望耶!妳写的东西一定很棒,我想拜读…」在Emma第一次画展上,画商Joachim称赞Adele。

  「她文笔很好…我想让她多写点东西。」Emma试图从后面再推一把,希望Adele能够「表现自己」,因为「创作─呈现─分享」,一直以来都是她的重要价值观。可是Adele不喜欢,她只习惯写自己的东西,给在乎自己的人读。

  我觉得和一个人在一起最难得的部分,就是看见并欣赏对方的理想与价值观,而不是将自己的期望加诸在对方身上[9, 10]。许多关系里的压力与冲突,都是误把「自己的期待」当成「对方的理想」,许多的「都是为了妳好」,其实只是为了自己好[11]。

  05. 一个人的离开,往往伴随着长久以来的无奈。分手,从来就没有单一原因,那些以为劈腿毁了爱情的人,最终都会发现两人或许早在某个时间点,就对爱失去信任。

  「这里不需要骗子!妳给我收拾东西离开!」在Emma大声的嘶吼中,我们很容易以为Adele的劈腿是让两人感情告终的理由。但谁又能保证,Emma与Lise在上次发表会见面深情地交视后,没有继续暗通款曲?

  Adele长期以来心灵的空虚、无法融入Emma的生活、当Emma生气骂电话另一头画商的时候,连一句话也插不进去。时间久了,没有底线的等待变成寂寞来敲门,于是在一次、两次三次的过程中,与同事过夜,饮鸩止渴。

  一段关系之所以崩解,不是因为谁爱上了另外一个谁,而是在相处的过程中,渐渐忘记最初的默契,开始把很多感受一个人扛、把孤单往肚里吞、把很多对彼此的不满藏起来,因为怕说了,会危及这段原先就已经岌岌可危的关系[12, 13]。日子久了,两人把无话不谈,走成有话不谈,当爱失去了信任,裂痕里就容易住进另一个人。

  06. 许多感情之所以一直在记忆里延续,是因为两人曾经拥有过分美好的过去

  「几年过去了,朋友都半开玩笑地问我为什么还走不出来?为什么还为一个烂人伤心费神?明明知道,她就是习惯在不同的关系里,榨取她想要的东西,自己却又一直离不开她的手心。其实,她的坏,不用任何人提醒,我比谁都清楚;但她的好,却没有人真正100%经历过。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我还没有放弃,还没有失望。」重庆南路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228的这天,和平纪念公园的空地上布满鸽子与携家带眷的人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她看看我,再看看远方,眯着眼睛,泯了泯唇,试着惦惦记忆的重量。

  我看着她咬下嘴唇的模样,想起<蓝>片中两人分手之后,Adele一个人蹲坐在公园长椅上的那幕。同样的长椅,同样的公园,同样的黄昏,可是今非昔比,伊人已离。落叶与余晖相间,将傍晚点缀成一种孤独的代言。后来,即使在Emma的大型发表会上再次相遇,也无法再让两人回到那些缱绻的过去。

  我们都很清楚,许多在被甩后的「明知……却又……」,并不是因为脑袋不清楚,而只是勇气不足。许多感情之所以一直在记忆里延续,是因为两人曾经拥有过分美好的过去。落日下的拥吻、草原上的翻滚、床单上的喘息,太过深刻地住进身体里。于是还爱着对方的人,持续悼念着前一段感情的残渣,等待着是否还有一些可能[14]。

  所以一直到影片的最后,Adele仍然是一袭蓝色洋装,像是纪念着过往。尴尬的问候、攀谈、一个人默默地看着展览,悻悻然转身离开画廊,那个曾经描绘她、看见她的美的人,现在转而去画别人。虽然画廊里仍旧放着她的几张画像,但那些属于过去的种种,却无法再被重新刻画。

  07. 怕寂寞而填补的缺口,只会越补越大洞。每个人在妳的心里,都该有他独特的位子。没有人,能坐别人的椅子。

  「这样说好像很糟糕,但当我发现自己喜欢的其实不是她,而是她的身体时候,突然觉得轻松许多。很多原先矛盾与不解的部分,突然变得清晰了。她抽菸,我不喜欢烟味;她吃皮蛋豆腐的时候会绞碎,我不会;她喜欢搭捷运,我喜欢自己开车……我们之间存在许多不适合,但是每次床上的交合,又让我不忍从这段关系里淡出。没想到这一拖,就是三年,断断续续,反反覆覆……」Cindy学Adele用舌头舔了唇边的义大利面酱,长叹一口气。

  随着时间,或许还有一些依恋,还有一点无奈,还抱着些微的希望,可是终究还是要一个人,继续走下去,然后在往后的路途中,遇上另一个再让自己心动的人。就像片末Adele离开画廊后,右转沿着墙一直走,那些曾经的美好或许还没放下,但也只能先抛向背后。

  接着,一个曾与她有露水姻缘的男子,发现她消失了,冲出来想找她,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

  「如果那男子后来选择的是右边,或许追上了Adele,结局会不会有什么不同?」我问Cindy,她却摇摇头。

  「我不知道耶。可是我相信因为怕寂寞而填补的缺口,只会越补越大洞。其实他们两个真的互相了解吗?还是只是男子在Adele寂寞的当初,给了她一些温度?如果他们未曾真正了解,Adele会不会也只是绕了一圈,又找上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Cindy用叉子把最后一些面卷起来,吃得干干净净。

  由Adele背影所画出来的寂寞,和田馥甄一样,是三种复杂情绪的混和。Young和他的同事依照寂寞持续时间的长短,将寂寞分为三类[15, 16]:

  (1)慢性的寂寞(chronic loneliness):一直以来,无法跟想要在一起的人,在一起。

  (2)情境的寂寞(situational loneliness):生活中的重大变革(如分手、丧偶或离婚)所引起的,心中空空的感觉。

  (3)过渡的寂寞(transient loneliness):因为一些时境的转换,短暂的寂寞感受。

  Emma离开(情境),转换去教小学一年级(过渡),一个人努力撑起生活,但心里还是很空。因为放置心灵的位子,一直以来都空着,这份寂寞便被拉长而变成慢性的了。如果那男子找到了Adele,真的能陪她走出寂寞吗?我也不知道,可是我知道的是,没有谁是另一个谁孤单的解药,也没有谁是另一个谁寂寞的救赎。心中那张椅子一旦空了,我们会一直想找一个人补上。

  但后来妳会发现,每个人在妳的心里,都该有他独特的位子。没有人,能坐别人的椅子。

  原来,魂牵梦萦并不是一种至死不渝

  不知不觉中,台北街头已经被日暮垄罩,淡淡的一层光膜覆盖在行人、砖道与路边的车顶。我想着片中Emma亲吻Adele的黄昏,想着阳光从叶尖洒落在两人脸庞的浪漫,想着Cindy和她前女友在永和六号公园牵手与分手,各种澄橘色的画面一一浮现。然后我想起了高中时代,几个成功大男孩一起作的班刊,用剪影和粉彩描绘对爱的憧憬与黄昏的绚烂。

  「其实我不太懂,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这种绚丽之后,就即将消失的东西呢?」高中时的班导曾皱着眉问我们。一本班刊从封面到底色都是火烧云配夕阳,那时的我鬼遮眼,觉得所有黄昏都象征一种深度,每片枫叶都有一段回忆。

  曾听说过一句话:「所有的伤心都源于失去。」或许我们这么喜欢凝视黄昏,不是因为我们喜欢这些黄澄的记忆,而是因为我们必须凝视这些美好,并珍惜她剩下来的每分每秒。所以,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爱用这些逆光唯美照。

  可是一段爱,光是唯美是不够的。我们常常将魂牵梦萦误解成一种至死不渝。然后,在几次纷争心碎过境,才懂最美的幸福并不是风雨相拥,而是能于平凡中甘之如饴。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六):随便扯一下 女汉子的食色

  很多剧透!!!

  阿黛尔 实打实的吃货 整部电影就一直在吃吃吃吃吃

  电影刚开始没多久 跟爸妈吃面 吃相那个吓人 满嘴酱 舔叉子 舔刀 还问能不能再来一盘

  然后跟男朋友分手躺床上哭 哭着哭着突然想起来什么 从床底扒出一大堆零食边哭边吃 全场笑震了 我都怕你噎着啊宝贝……

  好不容易跟女神出去约会也不矜持点 一边吃各种女神不吃的动物皮吃得欢一边说自己除了牡蛎神马都吃 能吃一整天 吃饱了也能接着吃 女神呵呵一声 说“看得出来” 跟女神说这些真的好吗……

  见艾玛家长 尝试吃牡蛎 吃相还是很吓人

  带艾玛见家长 吃面

  给艾玛开庆祝趴体 做面吃面

  …………

  但是艾玛显然很吃这一套 觉得老可爱了 吃货的曙光啊……祝你们都遇上蕾雅赛杜这样的好妹子

  幸亏我进电影院前机智的买了一个热狗 不然光看她吃非得把口水流干不可

  其实流口水的不光是因为吃……

  食色性也 古人诚不我欺

  在路上偶遇艾玛 一见钟情 回去艾玛就成了自慰幻想对象

  阿黛尔跟炮灰男那段床戏我觉得还好 男的有露丁丁 稍情色

  说起来我进场时还被要求出示身份证 我当时心里“切”了一声 想能有多情色 以为我什么没看过啊 但当艾玛和阿黛尔长达十分钟的女同体位教科书一般的床戏出现时 我觉得出示身份证是十分必要的……简直目害了……真枪实弹啊……好羞涩 互攻互受 体位多样 看得全场观众都绷着不敢动

  接着一段又一段的床戏 多到观众看到后来都笑了好吗 “又来 尼玛又来”

  两人还给做爱取名叫上哲学课 我觉得整场电影的哲学课我上得艰难死了

  如此火辣 还绷着不敢动

  在一段激情后 艾玛给阿黛尔画裸体像 全场心里又“切”了一声 泰坦尼克嘛……但是同为胖子 阿黛尔的胖就跟温丝莱特的不太一样 温丝莱特一种贵妇人的富贵胖 阿黛尔同学婴儿肥、生活肥 所以当作品完成后全场又笑了

  分手后 我们的阿黛尔天天独自一人 某天晚上做了跟艾玛的春梦 正嗨着呢 醒来发现身边空空的 其实这一段挺伤心的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我有需求 而你却在满足别人的需求

  电影接近末尾时 阿黛尔想挽回艾玛 问她现阶段性生活如何 吻着艾玛手指说“我最想的还是这里” = =!然后就把艾玛的手指吃到了嘴里 竭尽所能舔弄挑逗 你们旁边还有别的顾客啊!!这一段怎么说 没太多美感又确实很撩人 看到这里 我很大声地吞了一口口水

  说到哪儿了……

  吃货有着对生活无限的热情 对爱人满满的激情 这没错 但是另一面呢?

  如果阿黛尔能稍微自律一下 就不会脸上头发上整天油油的 当然 这不排除人家性格豪爽嘛 女汉子嘛 真实不造作……这不是主要矛盾 但是

  如果她能稍微控制一下 就会在艾玛忙事业冷淡她时多沟通 或者干脆分手 而不是出去吃野食

  不排除艾玛当时就跟大肚女有暧昧 不排除两人背景差异太大朋友圈毫无交集 但是背着女朋友出去打炮真的好吗 对谁好呢

  你为什么哭呢 为什么撕心裂肺地求女朋友不要赶你走呢

  你明明知道会伤害到女朋友 为什么出轨呢

  你明明知道跟女朋友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为什么要挽回呢

  要么别犯错 要么别后悔

  你有很大的胃口 你不光要伴侣 更要伴侣契合你的心灵 更要伴侣时时刻刻陪着你 出轨后更希望伴侣原谅你 我知道 理想的爱情应该就是这样 但是这不是理想 这是生活啊

  不过十几岁的小孩总是这样的 把心目中的乌托邦看得比命还大 我十几岁的时候也觉得如果人无法以理想的方式生活 那生活还有个什么劲 不过 我现在觉得 如果你觉得生活没劲 多半不是生活的错 而是你自己的错

  在生活里 你总无法拥有一切

  分手后阿黛尔想挽回 喝着艾玛爱喝的白葡萄酒 艾玛已经喝起了咖啡

  你穿着艾玛标志性的蓝色去捧她的场 结果她已经成了红色 已经跟女朋友有了家庭

  你胃口很大 对生活要求很多 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

  有人说 要说出轨 艾玛才先精神出轨 说实话在阿黛尔的生活里 艾玛这个角色显得很苍白 这毕竟是“阿黛尔的生活” 不是“阿黛尔与艾玛” 我比较在乎阿黛尔的人格 她感情受挫的原因 她的闪光点和她的缺陷以及这两者在感情生活里的体现 我其实整篇想表达的就一个意思:人要有点态度 有点自制力 如果现在没有 也要尽早有 (发现女朋友精神出轨 要么分手要么沟通 她选择了偷吃 偷吃了还想不买单 你到底想要什么呢?生活就是十几个几年 摇摆几年就摇摆掉了生命)

  扯远了

  电影代入感很强 阿黛尔那张巨大的脸(是拍摄手法啦不是她脸真的大)在面前吃、哭、笑、做爱、吃、做爱、吃、吃、哭、接着吃 触手可及 让你跟着一起饿 一起热 一起伤心 一起爱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七):懒得思考

  在我严重落枕的下午,坐在第三排,看完了这部电影。数次掏出手机收发邮件,数次将会睡着,但数次被啪啪啪惊醒。想起当年我的导师D,曾惊讶的对我说“你怎么总能在看电影时睡着呢?!!”

  我的答案是,因为你布置的电影都是这个范儿的⋯⋯我将他们统称为“D哥教学片”。但类似设置的,Young Adam和Red Road,我都没能睡着,估计跟阿黛尔的生活一样,有啪啪啪挺提神的。(泥垢⋯⋯)其实,这三部片儿有很多共性,比如色彩,比如性元素的运用,比如文字和诗歌的运用,比如人物关系的设定,比如表达时间流逝的方式,比如结尾等等。介于我已经不干这行,不靠写这些paper吃饭,所以我才懒得分析呢!哦耶!

  还是废话两句。

  1。色彩,无疑就是蓝色。

  点几个地方,有兴趣的人自己去看:

  一开始Emma的蓝色头发,牛仔外套,二人啪啪啪后,Adele身上开始出现的蓝色,到“缪斯女神”聚餐时,所有绘画上的蓝色,而这时Emma染回来的金色头发,到后面Adele反复出现的蓝色元素,到彻底分手后Adele所有的蓝色裙子,到最后画展时,Emma的红衬衫和Adele的蓝裙子对比。

  为什么会有这个过度,当然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啊,命运啊,二人交叉的生活轨迹啊等等的变化。具体一步一步怎么变化的,怎么从emma染色到adele,emma怎么退色的,我才懒得写呢,您自己看吧。

  请参考red road里面红到黑的灯光和裙子;Young Adam里面蓝色和灰色的河水、服装。

  2。文学、哲学

  Adele一开始上课念的所有课文,到后面她和Emma对于萨特的讨论(多次),到最后她教小孩子念诗。具体哪些,您也自己看,我懒。

  为什么有这个设定。一般想得奖的片都喜欢来这么一段嘛,然后戏剧的关键就是重复,所以出现了多次。诗歌的内容当然对二人关系有隐喻,比如“你看我的眼神⋯⋯”“长颈鹿的脖子”“变色龙的皮”,请对照画面。如果这个时候,你再拿着诗歌去看那几幅画,你会发现导演真是细节控啊。

  3。同性题材

  看完后,我也思考了一下,如果二人直接设置成一男一女,会不会对电影本身没有影响。可以这样改,但不能全这么改。

  为什么这么说呢,里面围绕“出柜”“外界眼光”有数次争论,好吧,里面几次高潮并不在啪啪啪,而是在争论“我是否介意别人认为我是个lesbian”这个问题上。所以二人的关系就是核心的“禁忌话题”,哪怕是一男一女,也是不能对外人说明的,一定是禁忌关系,就是人前压抑克制,背后极乐天堂,总之是违背纲常伦理啊,违背人伦道德啊,怎么乱怎么来。

  请参考young adam里的男孩和老板的老婆,red road里女主和杀夫仇人。

  4。不得不说那些让我跳脱的角色,比如Emma的扮演者,总让我以为她会戴上假发然后从她的Prada里面捧出一把钻石⋯⋯其实young adam里Ewan McGregor还好,只是Tilda Swinton太让我跳戏了;还有red road里的Tony Curran,简直是客串王。

  ⋯⋯

  本来还可以多谈谈音乐、手持镜头、几次大逆光的运用、数次“吃饭场景”对故事的推动,但我懒得写~~

  如果我还在写paper的时候,就有这电影多好啊,能胡扯好多呢,一周再来5000 words绰绰有余。

  不过现在更好,我啥都不用写,光吐槽就够了哈哈哈!

  我不继续学电影,就是因为我神烦这些“D哥教学片”,还是自由自在最快乐!(在电影的最后20分钟,我跟m说,除非钢铁侠从天而降,要不就没有4颗星哈哈哈⋯⋯)P.S 我写这个,就是想得意地说:姐是专业的,但姐就是不乐意干这个!哈!哈!哈!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八):就像分别伫立马路两端的两棵树。

  从影片一开始。阿黛尔在家里吃意面的场景,一坨坨意面被贪嗜的塞进嘴里,黄褐色的酱汁粘在嘴边,阿黛尔眼神空洞的看着电视,随后竟又盛了一盘意面。我并不觉得这样的阿黛尔有任何魅力可言。

  眼神空洞,永远无法闭合的嘴唇,已然丧失了天然呆的可爱。

  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男朋友是在朋友的怂恿下交往的,女生朋友的亲吻又让她误以为会发生下一段关系,男同事的多次邀约竟也能让她误认为能凭此忘却自己的困境。就像她那永远乱糟糟一团的头发,随着它们的样子顶在头上,时不时的拽上一把,拽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就像她自己。

  而她唯一知道并坚定的事情是,她爱艾玛。

  彼时的艾玛顶着一头蓝发,人群中的匆匆的一眼就足够成为阿黛尔意淫的对象。坐在屏幕前的我,也为那匆匆一眼迷醉。

  大部分对阿黛尔示好的人,都是因为她有份看似充满神秘感的美丽。最后的艾玛终于明白,她那空洞的眼睛和恍如隔世的表情是真正的大写加粗的空洞。然而最初的艾玛并不知道,她也沉醉在这份美丽,和阿黛尔年轻可爱又如痴如醉的爱意里。

  在这段感情中,阿黛尔是弱者没错,看到她那么伤心和绝望的时候我们的眼眶也湿了这也没错。可这并不代表这段感情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最初草地上的谈话中,艾玛和阿黛尔的差距初现。而阳光那么美,恋人的面庞又如此娇嫩多汁,那棉花糖般的亲吻让对彼此充满新鲜感的两个人生活在云上。

  而两个人和各自的家长共同吃饭时,才真正残酷的揭示出了两个人之间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我不做赘述。特别想提的一点是在阿黛尔家用过晚餐,留宿那晚的性爱。两个人没有那么激烈更多的是抚摸,都不敢发出呻吟声,而是轻轻的掩住爱人的嘴。这意味着在他们的关系中,精神层面上的巨大差距,已然在两人心里生了根,而她们都选择为爱人默默忍耐。

  对,是忍耐,而不是改变。阿黛尔无法追逐艾玛前进的脚步,即使感到再孤独,与艾玛的距离再遥远,她仍旧不作为。而艾玛,一心追逐自己在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成就,并没有注意到站在她身边的阿黛尔不知从几时起变得那么格格不入。阿黛尔还是一坨乱糟糟的头发顶在头上,而艾玛,已经不再是一头蓝发。

  对两个人来说最尴尬的时刻应该就是艾玛举办的毕业产出party。看的我尴尬症都犯了。艾玛和朋友们讨论着艺术,阿黛尔站在一旁一句话都插不进去只能尴尬的伺候局。而艾玛的朋友们对阿黛尔的夸赞也仅限于她的厨艺和作为艾玛的模特表现出色。很多人说艾玛出于自私或者虚荣心向朋友们说阿黛尔还有写作方面的才华,而我觉得此时的艾玛起码有一部分的成分是在为她的尴尬解围。或者这也是在两人的感情分崩离析爆炸之前,艾玛对阿黛尔抱有的最后一丝期望。

  艾玛和女友亲昵的聊天,一旁跳舞的阿黛尔眼神中的慌乱让人心疼。然而,当晚,艾玛提出阿黛尔应该对目前生活的改变时,阿黛尔再次选择不作为。那个倾慕阿黛尔的男演员每当问起阿黛尔有没有打算去纽约以及阔别几年之后问及她有没有去纽约,她依然毫无作为。我想假装大姨妈的艾玛在对阿黛尔谎称自己经期不愿与她亲昵的那一刻,一定是失望透顶的。

  可怕的是,既然阿黛尔如此炽热的爱着艾玛,又对自己的生活时常一脸懵逼。为什么不为了艾玛改变一下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反而,去选择和男同事发生不明不白不情愿的性关系来规避她和艾玛之间的问题。

  退一万步讲,她可以按照自己的那一套义无反顾的生活,没有任何人让你有义务为她改变。那最终分手的结局,以及咖啡厅里的那句我不爱你了,也是意料之中。尽管回忆往事不免伤感,但仍旧无力回天。

  咖啡馆里重逢的时候,阿黛尔精心的梳理了她的头发,她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而此时的艾玛已经完全走出了她们曾经的世界。她已经走得太远。

  爱情里没有对错,没有谁更应该付出谁更应该坐享其成,没有谁必须为谁改变,也没有谁自私谁不自私。

  很多人分手的时候,也许没有什么太惊天地的原因,大部分都是不适合。不明所以的人觉得不适合只是敷衍。殊不知合适与否才是两个人长久相守的重要原因。不适合又不愿为彼此改变,那么只能悲剧收场。

  对于阿黛尔来说。蓝色曾是她生命中最温暖的颜色,像一束光照进她的生命。而这蓝色又是她人生中最凛冽的一课,时刻暗示着故事忧伤的结局。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九):我心中有一个艾玛

  女同最佳。 从一开始艾玛在聊艺术阿黛尔却一个都不认识。艾玛最喜欢海鲜,阿黛尔不喜欢,一个生长在开明的艺术家庭,一个是保守的普通家庭,相异相吸,除了性以外,爱好成长背景,思维方式,圈子都不搭边。能让爱持续的只有两种模式,都是站在同等高度的相互懂得的互补和同样的另一个你,你不会是高姿态者我不会自卑不满。 从头到尾只看到艾玛像个男性一样撩妹、冷暴力、提前把分手的责任推到阿黛尔身上,在聚会的时候和后来的女友一直在亲密不顾现女友一直在看,这么决绝的分手在她晚归前借口来经期前该是已经移心她处了。本身又自负清高自己喜欢的画家坚持的想法永远都是对的,势力又想着跻身上流社会,在和阿黛尔的交谈中,多的是对她工作的不满,不求上进,一无所知的嫌弃。阿黛尔多像一个做好饭菜守到半夜等丈夫回家的妻子,没有安全感,交流,除了性以外,都感到孤独。

  《阿黛尔的生活》观后感(十):Sun and Ocean blue.

  关于这部影片的制作背景或者是其中提到的种种文学艺术作品其实我并未了解更多,因为在我看来它带给我的情感上的波澜比其情节更为强烈。

  Adele身上有着太多太多普通人的缩影。虽然我不认同Emma是女神级别的人物,但是Emma的确是一个过度理想化的人物。现实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是Adele的模样,平凡的活着,能做到平凡而不平庸实属不易,吃带给我们快乐,性带给我们快乐,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爱情,稳定的,容易满足的生活。但Emma是位艺术家,是艺术的,精神上的追求者,老实讲,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自己的身上,既有一部分Adele的平凡的喜好,平凡的追求,迷茫的,从容地感觉,也有着Emma对于艺术的追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坚定地执着于自己,对世间万物都有着如切割的钻石般的理论,需要灵感,需要激情,忠于自我且自私。

  Emma的性格在我看来就如同她一出场的发色一般,十分显眼,十分明媚,天资聪颖,优秀。

  当然你也不能说Adele天生愚钝,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在Emma看来,Adele是有那份成为作家的天资的,“这还是取决于你。”她对Adele说,虽然她私心是想让Adele有一个精神上的支柱,Emma觉得艺术,文学是支撑她活下去的食粮,可Adele想要的,仅仅是生活。

  跟Adele在一起或许真的很开心。你可以有一个人帮你准备好所有的沙龙所需要的东西,可以和她舒服,毫无压力与束缚的在一起,玩耍也好,做爱也好,Adele在阳光下蜜糖色的眼睛,稍稍迷茫的眼神,还有风吹过去,她棕色的发丝在你面前随意的飘荡,以及她微微开合的嘴巴,与兔子般的牙齿,她就像自然一样美,永远用着毫无防备的眼神直视着你。

  对于Adele来说,Emma是她人生中无可磨灭的一抹鲜艳的蓝色,从她第一眼见到一头蓝发的她,就开始无尽的幻想,就已经喜欢上了她和蓝色。

  很明显,两人一开始在酒吧的聊天以及后来两次约会时的谈话,就能看出她们喜欢的东西几乎截然相反,而两人却因为这种全然相反而互相吸引着。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几乎谁也抵抗不住它的魅力,很快,二人就沉溺于彼此营造出来的世界里。阳光下,她们尽情拥吻,吞吐金色的阳光,谁都能看出来她们相爱,她们嘴中萦绕着的金色的午后阳光散发出灼人的热度与光辉,这是爱的热度。

  很多年以后我想不论是Emma还是Adele,都还记得那个时刻。两人都爱着彼此的时刻。

  可当现实生活步步来临,两人才发现融入不到对方的世界。

  Emma与Adele的世界几乎没有交集,Adele把自己的交际圈缩小到不能再小,为了配合Emma的各类工作,各类沙龙而出席,结果时她根本理解不了Emma所处的环境,所发生的对话,他们在谈论的画家也好,有关绘画的书,杂志也好,某一副名画也好,自己都一无所知。Emma变得越来越倾向和能和自己讨论艺术的人在一起,看似她已经不需要Adele的陪伴,其实我想是的,Emma需要更多的灵感,她在那个艺术圈里,不能像Adele一样把自己固化到一个圈子里,所以她会飞的更高,更远,去寻找更合适自己的人。我想Emma想让Adele重拾写作也是因为她觉得如果她重新像以前一样扎入文学,她们也会变得更有话题,而这对于Adele的人生来说,或许是一种多余?

  无疑,精神上中断了交流比什么都可怕。

  终于到了崩溃的那一天,Emma强势的性格逼走了Adele,更多的是她们之间越来越多的分歧而导致的结果。当一份感情不再稳定,那么什么理由都可以成为分开的理由,这份感情已经不公平。

  比起Adele,Emma更爱自己的事业,更爱爱艺术的自己。

  影片重点描绘了这之后Adele的生活。顺便一提,我一直很喜欢Adele演员点烟时的样子,嘴角微撇,眉毛皱在一起。她失恋时的情景或许可以让大多数人想起自己的各种往事。颤抖的手几乎拿不住一根烟,抑制不住任何接连的情绪,发出的每一声抽泣就像谁在用一条隐形的鞭子抽打你的心脏,是一种连深呼吸都无法缓解的刺痛的情绪。

  到了夜晚就会流泪,在那段时间里,都快成习惯了,不自觉地,活在了蓝色的世界里。

  看到Adele的样子,这让我想起,这些年一直积压在心里的某种痛楚。

  灯红酒绿,我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烟就在我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其实并不好抽,我也是平时从来不抽烟的类型,只是那一晚,情绪依然崩溃的时候,才会去一根接一根的,跟着沉溺于自己的情绪里。眯着眼睛,看着眼前high爆的人们,觉得一切都是幻象。以前不明白,为什么电影里演的一个人可以茫然坐在黑暗里,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做,因为我向来是怕黑的,所以觉得自己不会有这样的时刻。后来那一晚我独自一人,进到黑暗的房间里,连开灯的心情也没有,靠着墙壁默默地哭泣,罢了又一句话都说不出,凝视着黑暗的感觉,我才知道,当一个人的心坠落到低谷时,连恐惧的心情都不会有。

  Adele一直爱着Emma,直到她意识到自己似乎从来没能走进她的世界里为止。

  艺术家大多都是薄情的,他们需要灵感,需要一种心灵的慰藉,他们把他们的爱倾注到作品里以至于他们可能分不清幻想与现实。

  Emma走出的很快,她不爱Adele了。因为她找到了新的灵感来源,她需要不断地创新。她只能承认她爱过Adele,“我会一直为你存留着温柔。”哪个画家不爱自己的作品?

  时隔多年,当Adele又去Emma的画展时,看到她与现任那令人羡慕的相处方式,她忽然明白Emma离她是何等的遥远。

  然后她走了,在街道上,留下了一个惆怅又决绝的蓝色背影。

  影片快到结尾时那个房地产商对她说,“旅行可以开阔眼界。”

  我猜测,她终究会去纽约的,或许是和这个男的一起。无论怎样,蓝色已经成为过去,她没等画展结束就离开,正是证明她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人没了谁都可以继续活下去,或许这个是新的开始。影片末Adele的步伐仓促,像是终于打算走出这片蓝色一般,她没有回一次头。

  Is blue the warmest colour? I think it is.这是她们爱过的证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