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奇侠》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原野奇侠》是一部由乔治·史蒂文斯执导,艾伦·拉德 / 琪恩·亚瑟 / 凡·赫夫林主演的一部剧情 / 西部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野奇侠》观后感(一):来自原野的Shane和金刚狼,最终都要回到原野中去
《金刚狼3》中提到《Shane》这部影片,看似时间背景人物都完全不同设置的两部影片,为什么会放在一起
虽然讲述的是五十年代发生在美国西部的故事,《Shane》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片,没有漫天的黄沙,酒馆前的决斗,没有头戴牛仔帽,腰别小手枪,策马奔腾的荒野镖客,赏金猎人,等等。以Rufus Ryker为首的拓荒者从印第安人手中抢来土地用于放牧,他们是我们印象中的西部牛仔们。以Joe为代表的自耕农户们来到拓荒者的土地开垦农田,修建水渠,发展农耕文明以求安稳富庶的生活。双方斗争不断,原野游侠Shane路过小镇,尝试融入农耕生活,但在帮助Joe及农耕户们打击拓荒者之后,最终选择出走回归荒野。
hane原本是来自荒野自由自在的游侠,敏感警觉,温柔幽默。没人知道他的过去,但每一个游侠独行久了,大概都会向往美丽贤惠的妻子,可爱机灵的孩子,或者一头荷兰奶牛,就可以让他留下。这里甚至有可以拔刀相助的不平事,一种使命感让Shane更加觉得自己或许属于这个地方。如果没有Ryker,也许Shane几乎可以毫无压力的融入这种安逸“文明”的生活,拥有和Joe一样美满的生活。
影片至此都似乎在宣扬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是对人类更好的选择,也是无法改变的趋势。人们会放下枪,放弃掠夺,各自守护好自己的土地,相安无事地过和平的群居生活。直到Ryker和Joe那一场激烈且重要的辩论,开拓者历经艰辛夺下土地,自耕户却理所当然地各划地盘自给自足,究竟谁是谁非呢。
Joe作为先进文明的代表,成功指出抢来的土地原本就不属于开拓者,眼前的一切不过是相似的游戏不断的上演。文明的发展,时代的更迭,说白了都是个人在群体或自然中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已。
那么这些游荡在时代边缘的Shane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认为《Shane》最妙之处,在于所谓的留白。影片没有过多关于Shane的心理描写,他只是善良单纯的一个追寻自己内心的人,他们有无法磨灭的旧时代的特质,成长的经历决定了他们似乎只能适应一种生活,于是在时代的变革中徘徊犹豫,无所适从。当他们终于决定停下脚步尝试改变,最终却只能发现,拿起手枪的一刻才是真正的自我。影史上经典的一幕,也是《金刚狼3》中提及的,有点忧伤的说出了这些悲情英雄宿命般的心声。
Shane : Joey, what are you doing hereJoey : I'm sorry, Shane.Shane: You don't have to be, you'd better run backJoey: Can I ride back home behind you?Shane: I'm afraid not, Joey.Joey: Please! Why not?Shane: I gotta be going on.Joey: Why, Shane?Shane: A man has to be what he is, Joey. Can't break the mould. I tried it and it didn't work for me. Joey, there's no living with a killing. There's no going back from one. Rignt or wrong, it's a brand. A brand stick. There's no going back. Now you run on home to your mother and tell her everything is all right. There are't any more guns in the valley.影片中最为出色的配角,是小Joey。虽然是Joe 的儿子,Joey却更像是Shane的传承者。他对Shane代表的游侠时代有强烈的向往,但在教化之下,又可以安心接收文明的新时代。Shane的出现满足了他对“野蛮”时代的好奇,但在他的人生中,这只会是一个插曲,最终他还是会回到父母身边,做一位新时代的文明人。时代在这里顺利的更迭,而曾经的游侠,最终只能回到荒野中去继续游荡,回到属于自己的安心之所。
故事说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金刚狼的终结篇会以对Shane的致敬结尾。Logan和Shane一样都是荒野中的游侠,善良单纯,所以他们的感情和能力极易被人利用,不论是看似救世主的X教授,还是自私暴戾的史崔克。Logan一次次尝试融入X教授所代表的文明新时代,但他看起来永远是个异类,像一个能力超群只会干活,却无法领会老板精神的优秀员工。他的善良和使命感让他无法遵从自己的内心,只能一直充当X教授的帮手为拯救全人类奉献。但始终会有一天,当他累了,看清了,后继有人了,他总要回到荒野中,回到属于他,自由平静的大地中去。没有人可以豢养一只狼,狼虽然孤独而悲情,但那是他们应该在的地方,无所谓对与错好与坏,过去或未来。
《原野奇侠》观后感(二):西部片中的几对基本元素
《原野奇侠》跟1952年的《正午》很相似,基本上到了50年代西部片就已经臻于完美了,各种早期的潜在主题都在50年代被提取了出来作为电影剧情发展的张力来表现。
最明显一对矛盾当然就是文明与野性(自由)的矛盾。在《原野奇侠》中体现的就是昔日的牛仔与自耕农之间的矛盾,而在《正午》中则是警长与东部之间的矛盾,警长抓住的坏人被东部赦免了死刑,而且东部开始对小镇进行投资,警长昔日朋友不愿意帮助警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担心再发生枪战会失去东部的投资。在《原野奇侠》中文明是正义的一方,但在《正午》中则更偏向于习惯用枪解决问题的警长一方。文明和野性没有明显的谁对谁错之别,就像《原野奇侠》里雷克那帮牛仔也不是坏人,雷克一直标榜自己是讲道理的人,而且他对乔的一番表白也很有道理,他认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开拓了这片土地,如今这些自耕农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就可以来这里分割他的土地,他觉得不公平。而同时作为西部英雄的男主角在这对矛盾中是最尴尬的,因为他身兼文明与野性的双重属性,他既属于过去的时代,却又守护着文明的成果,最后两边都难以接受他。无论是本片的肖恩还是《正午》中的警长,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是离开小镇。
第二对矛盾是第一对矛盾的延伸,是女性与男性的矛盾,其实也就是家庭与野性的矛盾。女性在西部片中一直是家庭的象征,女性最大的责任就是吸引西部英雄放下手中的枪以回归家庭。在《原野奇侠》中,这种象征意义是最明显的,每一个自耕农都组成了自己的家庭,有一位妻子,而雷克那群牛仔们则永远是一群男性聚在酒吧喝酒,见不到任何女性的身影。在《正午》中,女主角一直积极呼唤警长放下手中枪跟她走,并且让警长在婚姻和责任之间做出选择,当然,最后被改造的是女主角,她本人拿起了枪帮助警长杀了一个坏人。在《原野奇侠》中,肖恩努力地试图融入家庭之中,并且爱上了乔的妻子,他也放下了枪,然而他最终还是发现他不适合这种生活。乔的妻子是最明白的,肖恩一旦重新开枪,就必须离开这个小镇了。
东部文明对西部小镇的入侵,在《原野奇侠》中是始终强调的,“这里已经有监狱了”,所以“再也不是可以用枪抢别人土地的时代了”。牛仔的时代过去了,肖恩作为西部英雄的时代也过去了。用枪杀人在后来的英雄片中越来越被禁止,在《超人》、《蜘蛛侠》和《蝙蝠侠》这些电影中,这些英雄只能活捉坏人并把它们交给警察,或者这些坏人只能在暗算英雄的时候自己把自己杀死。总之,英雄再也不被允许私自杀人。
文明的仪式是反复确证文明价值的重要工具。在《原野奇侠》中,国庆日和葬礼是维护了社区团结的关键。在一个自耕农被杀后,其他人都准备离开,乔说服了他们参加葬礼,并通过葬礼重新点燃了大家对家庭和社区价值的信仰和守护的决心。
孩子的作用。西部虽然逝去,但通过孩子(其实也是观众)对肖恩(也就是西部英雄)的反复观看和模仿,西部精神再次传递给了下一代。也许更能明显体现这种作用的是1969年的《大地惊雷》,与《大地惊雷》同期上映的还有《逍遥骑士》、《午夜牛郎》和《虎豹小霸王》,后三部作品全是反抗父辈和权威的新好莱坞作品,然而那年奥斯卡独独将最佳男主角的奖项颁给了《大地惊雷》里约翰·韦恩所饰演的独眼警长的角色。在《大地惊雷》中,作为孩子一样在一直注视着作为父辈的韦恩,虽然韦恩此时已经又老又胖又丑,但他依然是个毫无疑问的英雄。
《原野奇侠》观后感(三):事了拂衣去,千里不留行
英文名是肖恩,一下子让人想到《小羊肖恩》,其实一直不太明白欧美片为什么爱用名字来当片名,有吸引力吗?就像中国人看到李明、王强、牛德华、谢成功这样的名字做电影片名,有几个会有兴趣?中文译名《原野奇侠》就有意思多了,既符合西部,又符合电影中人物设定。
剧情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一个过路的“游侠”(末路的孤胆英雄)因为主人的善良而决定留下,在这一家遭受恶霸的逼迁时,本来有心金盆洗手做个普通人的英雄冲冠一怒,再出手。男主和小男孩的互动戏不错。我想这个故事是不是启发了日本的电影《远山的呼唤》。
最近迷上了美国西部片。越来越想做一部中国的西部片。
《原野奇侠》观后感(四):古老的故事
看西部片居然快睡着了。其实也怪不得我啦,真的还蛮无聊的,节奏很慢。而且整个画面昏昏沉沉的让人疲累。
故事是很经典的模式:淳朴的农场主们收到恶霸欺凌驱赶,想要奋起反抗无奈势力悬殊,然后从远方来了一位神秘的枪手,因为某种原因流落于此,感念于Joey和他母亲的善意温暖,为他们铲除了恶霸,并又继续流浪。
很感人的地方是高潮前的一段,Joey的父亲想要只身赴战恶霸,Shane为了阻止他,两人大打出手,两败俱伤,最后Joe被打晕,Shane自己去解决麻烦了。
很真实的人设是Shane虽然枪法了得但是拳法一般,也会受伤,与人肉搏的时候也会让观者感觉疼。
整片把“天下功夫唯快不破”的真理体现到极致。高潮前的几分钟音乐把情绪已经渲染的很足了,最后的决战只是干脆的两枪,很快,也够震撼高调,很好的处理方法。
不太理解的是为什么Shane在去决战的路途中拍了那么长时间?不断在小男孩Joey、狗和Shane之间切换,是为了加强人物之间的情感?
《原野奇侠》观后感(五):牛仔终何去?
影片有意脱离那种类型模板,出现了很多反西部片的东西
比如镜头一开始不是漫漫黄沙,一骑绝尘,而是水草,农民,温馨的一家人
比如没有多少枪战,主要用拳头什么的
我经常奇怪,牛仔老了以后会去哪
电影给你的答案,永远是消失与天地之间
现在看来还有另一个可能,就是,牛仔抢地盘,抢完了以后当然要建设了,牛仔同时是第一批西部建设者,所以其实一部分牛仔大隐隐于市,成了手握资产的大亨,隐藏在西服革履之中
另一部分没发财的,也安定了下来,安居乐业,当个小店主,小富农什么的
其实今天的普通人,也许就是当时的留下无数传说的牛仔
他们也会让他们的儿子,收起手枪 ,拿起毛笔
一个时代被创造出来,就有了自己的走向,如果还坚持当年的方法,开拓者就是成为现在文明的拦路石,从当年多少还有点侠,变成了纯粹的匪,然后被适应新时代的男主角一枪干掉
这部电影解答了牛仔老了以后会去哪的问题
答案就是,安居乐业,泯然众人
想想我们印象中系着围裙在厨房转的父母,当年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变革期,就没做点什么?
那天我们鄙视的“大领导”,当年就不是什么血性男儿?
江湖,就在我们身边
《原野奇侠》观后感(六):枪手的没落
最早知晓这部电影是借助《老友记》。某一集有一幕场景:还没成为演员只能当香水推销员的乔伊和另一位对手对决提及了这部电影。看了电影,才晓得电视剧和电影中的人物都头戴牛仔帽、着牛仔装。
凌晨观。结尾处,男主对屁孩解释说:杀戮的时代结束了。片子时代背景设置不是很明确,不过,南北内战已经结束。至于美国社会及至下层何时开始普及法制观念有待查实。
问题是,这毕竟是西部荒原,依旧存在恃强凌弱。如何保卫自身权益呢?拥枪未必不失为一种手段。毕竟 这是被写进了美国宪法。所以影片中一农户妻子玛丽安“没有枪,生活会更好”的理念太过天真。国庆聚会上,一农民也说“不想这里有带枪的,称为凶手更合适”。肖恩教屁孩开枪时和玛丽安的争论值得探讨。支持肖恩说“枪是一种工具,枪的善恶取决于使用的人”的观点。
观毕,发现这是一部几乎所有角色都不讨人喜的电影。屁孩结尾处说话发声倒像是个小女生,至于偷偷跟来很让人担心会成为坏人的人质对男主不利,还好没发生。
玛丽安问前去决斗的男主“你这样做是否单单为了我”,不能不让人觉得她自作多情。不过,也不能说男主对其没一点感觉。关键是,玛丽安在愣头青邻居被杀后的态度转变和“反枪”态度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当然,最莫名的还是结尾处 正直的小农场主和男主一番肉搏。还没对敌,自个人倒干了起来。难道男主没有更好的方法说服小农场主么?秀秀枪法成不?
《原野奇侠》观后感(七):回来吧肖恩!
[原创]
在这个西部片已经无可避免地淡出观众视野的时代,肖恩或许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象征着不再回来的西部英雄和西部世界。 前些天偶然看到一部《谈判专家》,片中两位谈判专家丹尼与克里斯初次交锋就扯上了西部片。就肖恩在最后一个镜头有没有倒下进行了激烈辩驳。其实无论肖恩倒下与否,他总归是离开了,属于牛仔和枪手的西部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原野奇侠》是早期的一部挽歌式的西部片。 原野里来的陌生人 在一个寂静的山谷中,住着幸福的农夫斯塔雷特一家。这天男孩乔伊正在门前小溪边端着没有子弹的步枪瞄准一只鹿,从远处来了一个骑马的陌生人……听起来像是个童话故事,但这是《原野奇侠》的开端。 乔•斯塔雷特和他的妻子,和其他自耕农一样,迁移到这个山谷,在水草丰美的地方盖了房子,犁出了农田,围起了篱笆,建立了家园。然而较早的的开拓者雷克却将自耕农的迁入视为对其没有也不需要法律认可的领地的侵犯,他认为这些人侵入了他的牧场,像任何一个土地的所有者一样,他发誓要将自耕农逐出峡谷。 而此时,肖恩作为一个游走四方的枪手出现了。他帮助乔赶走了盛气凌人的的雷克,于是受到主人夫妇和年幼的乔伊的欢迎。肖恩脱下牛仔装束,干起了农活。 在雷克的威逼利诱下,一些农夫打算离开此地。但是乔不愿意放弃亲手建起的家园。他说服大家团结起来,并和肖恩在酒馆狠狠地教训了雷克和他的手下。 恼羞成怒德雷克请来了远近闻名的杀手威尔逊。威尔逊在集市上杀死了冲动的托雷,并扬言在酒馆等乔前去解决。 肖恩不得已将乔打晕,代替乔前去酒馆,杀死了雷克和威尔逊。 最后负伤的肖恩选择离开,只剩下男孩乔伊对着原野呼唤:“回来吧,肖恩!” 西部的离去 有一千个观众,就也有一千个肖恩。 我们可以认为肖恩与农夫的妻子玛利亚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所以他选择留下帮助。为了玛利亚他孤身入虎穴,最后发现自己深陷这种感情不能自拔,不得不选择离开。 的确,肖恩和女主人的感情超出了一般友谊的范畴,甚至男主人自己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在决定赴酒馆决斗时对妻子说:“即使我出了意外,也会有人照顾你的”。这种感情在伊斯特伍德翻拍自本片的《苍白骑士》中表现得更为直白。 但这种感情的产生也是渐进的,肖恩最早对女主人的一瞥或许只是本能的对安定生活的怀念,对家的渴望。而肖恩最早用于表明留下的举动是帮助农夫乔砍树桩。这是一种纯粹的男人的友谊,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所以,肖恩留下的原因可能并非单纯出于对女主人感情。 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追求社会认同。只有名字没有道出姓氏的肖恩暗示着社会身份的缺失,而农夫一家的热情和他们其乐融融的生活让他重新有了找回社会身份的渴望。于是他脱掉了那身象征居无定所的牛仔服,穿上了农夫的服装。 而这样肖恩最后却要牺牲这得来不易的社会认同,则令人为之动容。 无论如何,肖恩的选择其实暗示着西部的发展,必然最终走向文明,走向农业和定居。属于牛仔、枪手和放牧的生活方式,尽管曾经那么辉煌,却最终不得不遗憾地走向衰亡。 肖恩对雷克说: ——属于你的时代已经过去 ——我的时代?你的时代呢,枪手? ——我们的区别在于我认识到了这点。 其实我们无法判定雷克和农夫谁对谁错。雷克是早期西部开拓者的典型,他们年轻的时候和印第安人战斗,和匪徒战斗,他们的牛群被屠杀劫掠,伙伴们流血倒下,终于开辟了这一片土地,让这里变得安全,适合人居住,他们开辟了广阔的牧场。 但是新的拓荒者在他们没有边界的牧场中竖起篱笆,开垦出农田,截断牧场的水源用于灌溉。他们不用牺牲就窃取了先驱者的劳动成果。这片土地固然不能只属于放牧的牛仔,但明显也不属于不劳而获者。这是谁的土地,只能靠武力来说话。 然而不幸的事,时代的潮流终究不可逆转,农耕和定居最终将会取代牛仔的生活。 肖恩看到了这一点,他站到了农夫一边,希望能够融入他们的生活。他对男孩乔伊说:杀戮的时代结束了,时光不能倒流。 然而当他发现这一切最终不得不通过他的枪来解决,因为雷克试图用武力剥夺农夫们的劳动成果,肖恩发现自己最终还是无法平静地融入这种生活。 他说: 我尝试过改变生活,但对我不适合。 于是重新拿起枪的肖恩不得不选择离开,因为他虽然保护了农耕生活,却又做回了枪手,他自己终究是农耕的敌人,不能使这片原野变成一个没有枪的乐土。他只能离开。 于是我们可以把肖恩的离去理解为西部的离去,西部最终无法融入现代和文明,只能倔强地选择黯然远去。 西部奇花 这是西部片中少见的节奏舒缓的作品。 叙事悠缓而抒情,却象征隐晦,蕴含深意,颇令人寻味,这也是电影一直吸引人们为止争论休的魅力所在。 肖恩沉默的爱情令人唏嘘。作为男人,难道还有比沉默更深沉的爱吗?除了沉默,还有什么更值得夸耀的品质?飘然出现最后飘然离开也一度成为西部英雄的典型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1985年拍出了一部名叫《苍白骑士》的电影。如果先看《苍白骑士》,的确堪称佳作,但看过《原野奇侠》,就会明白翻拍终究难以胜过原作。 而且《苍白骑士》对于爱恨和善恶表现得太过直白,反而不及《原野奇侠》的意犹未尽。 《原野奇侠》就是这么一朵西部奇花,它和仙人掌一样粗糙强健,却和玫瑰一样馥郁芬芳。它不仅属于保守固执的右派怀旧主义者,同样也可以属于温和矫情的文艺青年。
《原野奇侠》观后感(八):英雄的结局
因为狼叔的安利去看的,电影的世界太浩瀚,这样的好莱坞电影并不算出彩的,用镜很像电视剧,色彩有些饱和过度,布景也很简单,但粗糙而直截了当的英雄主义还是挺燃的。西部片一直让我觉得和日本的武士电影很像,敌我双方剑拔弩张很久,隐忍再隐忍,相互拉锯,但真正的胜负往往只取决于一霎那,最后那一枪干净的收了尾,也向我们展示了Shane的实力所在。
但电影精华还是在最后的道别上,带些悲情又无可奈何,既突出了时代变迁下的英雄心理,也映射了现实:A man has to be what he is,can't break the mould. I tried it and it didn't work for me. There's no living with a killing. There's no going back . Right or wrong, it's a brand, a brand sticks,everything is all right and there aren't any more guns in the valley.
hane越走越远了,Joey在他身后放声呼喊,shane,come back!但Shane已经回不去了,如同他自己所说,他尝试过和他们一样生活但却失败了,因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无法彻底改变。
这不就是狼叔的结局吗?这个世界似乎已经不需要金刚狼了,但他又无法顺应时代自我改变,只有负伤前行,然后他做了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便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正是那一刻,他恢复了昔日的“面貌”,那一刻的他才是真正作为“金刚狼罗根”活着的,他为了顺应时代所做的种种改变全都是隐忍,英雄末路的他,无法融入这个不需要他的世界。
狼叔的归宿是死亡,Shane的归宿是离开了这片再不会有枪声的山谷,本质却是一样的,在和平的时代,这样的英雄反而是压抑的,他们只适合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原野奇侠》观后感(九):再见,肖恩!永不回来的西部神话
《原野奇侠》一开始就将观众代入一个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当中,远处山顶白雪皑皑的落基山脉,小鹿在溪水中自在的喝水,低矮木栅栏围起来的牛羊圈,这种自然的环境将我们代入西部远离文明,制度,政府,秩序的语境当中去,一种文化的对立必将在这种环境当中展开,男人与女人的对立,外来人与西部人的对立,秩序与自由的对立,家庭与个人的对立,文明与野蛮的对立,社会与自然的对立,正义与邪恶的对立,二元对立的强烈表达都是西部片永恒的主题,但是在《原野奇侠》当中以已经呈现出西部片修正的演化过程,虽然西部片的深层结构还是没有被打破,人物和二元对立的反思当中已经呈现出新的西部片的特质,小镇开始形成,家园构建起来,文明的社区和人类交际文化已经产生,影片最开始的青山绿水的环境呈现出和早期的西部片荒漠景观的巨大不同。人们试图摆脱起初野蛮征服自然的手段,通过禁用枪支来建立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乌托邦社区,雷克饲养牛群进行贩卖是一种商业手段,是一种对自然企图征服的对立关系,打破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的契约,而枪支的使用更是将这个矛盾引向极点。枪支在西部片当中一直是西部英雄人物的图征,一场精彩的枪战,主人公顶着白色帽子驾马驰骋而过纪念碑谷似的原始荒漠往往是西部片的看点,但是枪支在此片当中却形成威胁,乌托邦社区的协约要求人们以和平的方式相处,这就使得西部英雄形象产生变化,西部正义牛仔的形象隐藏在匿名的枪手身份下变得具有复杂性和两面性。雷克一行人对于西部自由文化的渴望和怀念,卡洛威的反思,文明社区的呼唤和返归原始之间不可调的矛盾,人性对于文明的追求的必然过程取代了鲜明反差的二元对立价值观,呈现出一种新的思考。
人类文明社会渐渐在西部建立,无政府状态自由的西部开始向着人类的文明社会发展,雷克一行人最初带着自由的愿景来到西部,却在乔伊等后来人的到来收到他们文明乌托邦契约的约束,雷克等人顶着白帽子,骑着马是一副典型的牛仔形象,他们渴望的是自由和征服,而乔伊等家族已经丢掉了枪具,拿上了锄头,返归到农耕文明的田园生活当中,西部人应该是自由狂放,带着自己的意识去征服荒野的,这是最初的西部人的价值观念,乌托邦愿景是对于西部人最早形成的价值观的挑战。隐藏身份的肖恩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对于走向文明和家庭的渴望,另一方面野性又呼唤着他,最开始一身牛仔服,腰间别枪的肖恩是以一副征服者和野蛮人的牛仔形象出现,但是后来在一种家庭和文明的环境当中,文明的驯化下他脱下牛仔服,处处忍让着雷克等人的调侃,但最后他还是在内心原始野性的呼唤下,人性本质的呼唤下,穿上牛仔服,骑上马背,带上枪以一种野蛮的方式解决了仇恨,意识到自己无法融入文明的肖恩扬长而去,影片最后还是走向了“奔向夕阳”式的结局。
这个时期的西部片已经渐渐走向衰态,西部英雄神话已经不再受到观众们的青睐,这时候的西部片开始走向反思和修改,肖恩向雷克劝诫到:“时代已经变了。”展现出对于西部辉煌不再的失落感,人们已经看够了西部奇观,野性和自由要向着人性和文明转变了。肖恩渴望走向文明的社会,最后还是骑马而去回到真正的“西部世界”,随着小乔伊最后:“回来吧!回来吧!”的呼唤和永不回头的肖恩,西部片和西部世界成为了绝尘而去的过往。
《原野奇侠》观后感(十):一曲献给即将逝去的英雄时代的挽歌
美国最经典的西部片之一。探讨了蛮荒和文明,流浪和回家,英雄与成长、法治和人治等多方面的主题,影片的主人公沙恩是个神秘的游侠,他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也不知道自己会飘向何方,他意外的走入一个家庭,成为这个家庭丈夫的帮手,儿子的楷模以及妻子暧昧的对象,在跟这个家庭成员短暂的相处中,他脱下了游侠的装束,跟丈夫、妻子构成了微妙了三角关系,也成为孩子潜意识中的第二个父亲。影片结尾,沙恩替这个家庭除暴安良、杀死一直威胁他们的恶霸之后,悄然离去,随着孩子一声声的呼唤,实际上也寄托了编导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不忍英雄独自离去,一方面也知道这种游侠终究无法融入正常家庭的生活,最终要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消散,这也是一曲哀悼即将逝去的英雄时代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