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糖》经典影评10篇
《焦糖》是一部由Nadine Labaki执导,Nadine Labaki / Adel Karam / Joanna Mkarzel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一部黎巴嫩电影,导演是一个叫纳迪·拉巴基的大美人,她既是镜头背后运筹帷幄的导演,同时也是影片中那个美目流盼的女主角。她以女人之心思,度女人之心腹;男人在她的片里成了装饰品,她启用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女人,拍了一场女人戏。
本片的标签是“喜剧”,但在我看来,全片拍的尽是人生的困顿和悲苦。
“焦糖”一名恰如其分,甜丝丝的“糖”,在熬煎之后,甘美中透着丝丝苦涩。
故事围绕着黎巴嫩一家最普通不过的美容院展开,讲了六个不同的女人她们各自独特的人生际遇。
“美容院”三字,透着一股脂粉气,它无疑是专属女人的场所,这里面不知暗含了多少香艳往事和女人心事。
如果交给一个男性导演,这几段情爱想必能拍得更有条理,更“程式”一点。
可本片偏偏由一个女人执导,女人家的婉转心意,女人家的有口无言,全在镜头下面迂回展现。
她脱离了传统的表现形式,也脱离了固有的程式,把这部女人戏拍得氤氲朦胧、无迹可寻。
其中一个段落很棒,非女人不能体味其中的况味:半老徐娘詹美尔不能接受自己年老的事实,她每日去美容院,化很浓的妆,还参加各种试镜,在年轻女孩堆里她局促不安,后来,已经绝经的她把鸽子血点在裙子上,伪造出一种自己来月经的假象,当一个年轻女孩子善意提醒她裙子弄脏了,她似乎尴尬又略带骄傲地问:“啊,请问谁带了卫生巾?”甚至在尼斯瑞的婚礼上,她说自己不舒服要上厕所,其实她只不过在厕所里用鸽子血染红纸巾和卫生巾,将其扔进垃圾篓里,制造一种自己来了月经的假象。
男性观众想必是觉得这一切举动是不可理喻莫名其妙的,她苦心安排这一切,骗得了谁呢?就算骗了别人,来个月经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她不是骗谁,她在骗自己。绝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件大事。你可以去美容院、做保养、化浓妆来掩盖脸上的衰老,可以用尽一切胭脂的假象来骗自己还年轻着,但是生理上的衰老是不会说谎的。詹美尔年轻时是个演员,尽管导演没有用半个镜头来描绘她年轻时的模样,但我可以想象出来,当初的她是如何艳冶、娇媚而又是充满年轻人的骄傲,而如今她却用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来挽留已经逝去的青春。
男性导演不会拍出这么一个段落的,只有女人才了解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心事。
女人态,女人情,女人心,均出自女人之口,如怨如慕,句句旖旎。这也正是部分观众所不屑或不齿的,在这部片中,找不出一个“宏大、深刻、豪放”,全是“纷乱、迷蒙、缠绵”,说到底不过是些女人情爱之事。
可是,我们不妨理解为,这是一块自由抒情的领地,在这里,爱欲不必隐瞒,幽情也可以被欣赏。
真实人生中无处宣泄的情爱,可以得借这么一部女人戏,从容放置。
情爱是一种活生生的美。
人生至极处,不外乎一个“情”。
而情的至深处,就只得一个“悲”了。
这六个女人中,一个爱上了有妇之夫,一个婚前破身,一个是同性恋,一个在玩黄昏恋,一个老年痴呆还想着旧日情郎,她们其中不乏“水盼兰情”的娇俏女子,但因为过于边缘,她们入不得传统的伦理道德框架。
拉亚里深深爱上一个男人,每晚每夜等着他的来电,等到了就躲在被窝里躲在厕所里跟他低声说话,等不到就独自黯淡、辗转不安,在他生日那天,她把自己所有的情意做成一个蛋糕,还租了一间旅馆,花了一天时间打扫清洁,然后便全心全意等他来。最终他没有来,因为他要回家陪老婆。
尼斯瑞无疑是这几个女人里面最幸福的一个了,她找到了如意郎君,对方保守的家庭也接纳了她。然而婚礼在即的她也有烦恼——“我的第一次没有给我的王子”,于是她决定去医院做一个处女膜修复手术。
在美容院工作的瑞玛,打扮极有个性,她会在公共汽车上偷瞄美女,却对那些向她献殷勤的男人不理不睬,因为瑞玛是个女同性恋。她喜欢上一个常来美容院洗头的美貌女子,那女子有一头秀丽的长发。每次都是瑞玛负责帮她洗头,两个女人之间的暧昧,便藏在这一来一往的触碰和呵护中。
莉莉是个疯疯癫癫的老妪,每日流连于街头,捡拾废纸垃圾。她的情爱不在眼前,而是藏在了记忆里,藏在她随街捡回来的废纸里面。那些废纸,在莉莉看来,它们当然不是废纸了,它们是自己心爱的情郎写给自己的情信啊。
罗丝,是莉莉的妹妹,她也很老了,皮肤松弛得任何化妆品都挽救不了。但她与一个风度翩翩的老头相爱了,为了他,她走进美容院染了红发,小心翼翼地“对镜贴花黄”。可是最后,她为了照顾老年痴呆的姐姐,拒绝了这场晚来的情爱。
几段悲喜故事,一如片名“焦糖”,丝丝甜蜜,丝丝苦涩。
焦糖入口,缠绵粘稠,甜、苦一时难分;“情爱”二字亦然,细细咀嚼,固然甜蜜,固然悲苦。
导演无意谈及什么黎巴嫩社会问题,也无意探讨什么传统女性或者新式女性,尽管很多细节向我们透漏了这是个不算开放的社会——入夜后男女二人坐在车里是有伤风化的,女性在婚前是不能有性行为的。
然而导演主要想表达的情爱,是可以脱离黎巴嫩独特背景而存在的,婚外恋,黄昏恋,同性恋,这些边缘情爱在任何背景、任何时刻下都有可能会发生。其中的悲苦之味,不必定以穆斯林社会为背景,但凡深于情者,都能体味到犹如焦糖般的甜蜜和悲慨。
作为情爱的主角——女人,她们执着于爱情,却往往不被欣赏;她们追求爱情,却往往求而不得。
但女人是多么值得爱,多么值得被爱啊。婚外恋的拉亚里也好,孤独终老的罗丝也罢,或者是同性恋者瑞玛,又或者疯疯癫癫的莉莉,没有哪一种女人,不值得爱和被爱。
《焦糖》影评(二):lady,ah,lady
(一)
像是所有的颜色都成熟了,可以摘来吃掉
所有的时间都流进温柔小河,可以跳进去长久亲昵
悲伤可爱的样子如同长着翅膀的彩色梦境
靠近就忍不住伸出手轻轻触碰
(二)
看起来真的已经住进她心中(Beirut)
但陌生就要来到
而你是天生的食色主义者,要记起些什么吗?
Time to insert blooming pink flowers into the bottle and heat sugar
冰块拿毛巾包起,刀背轻轻敲碎
不要担心餐桌狭小,它的色调和房间配合得天衣无缝
也不要担心窗上的栏杆会慢慢生锈,它们生锈的样子看上去会比现在更美
但别忘了床单换新,不再流畅的笔统统丢掉
(三)
要来一支摩尔吗?
铃声摇响,红唇从酒杯滑过
oh,她不是毒药,至多算是一点派对毒品
很多事要庆幸
庆幸阳光很好
庆幸现在是周末
庆幸邻居举行的是婚礼,不是葬礼
庆幸暗恋者还在街角咖啡厅隔着玻璃窗深情望着自己
庆幸树叶缝隙间流出的光线像珍珠一样流落她眼眸
庆幸有一个人可以思念
庆幸有农夫在远方酿酒,而已经埋下的此刻正慢慢发酵
庆幸年轻时伤过很多男人心的老太太现在可以坐在公园躺椅上安然打盹
庆幸有懂音乐的人把正流淌的时间连成音符洒上街道
庆幸街道上的风有一点凌乱,而思绪不曾被她打扰
我是电影放到1:05:13时写下这些句子的,因为他们已经忍不住从我心中溢出.回到电影时,有点担心甜腻就要流完,开始期待长发女人快一点出现,姓蓬皮杜(做修补手术,“如果蓬皮杜先生打来电话就说我去裁缝那了!” )的女孩的婚礼,美容师与可爱交警的亲吻,裁缝老太太年轻的样子and她与老绅士一起公园散步的情景,戴灰色圆帽子(痴呆)的老太太收到远方未婚夫的来信,或者两者都没有,她们还是每天呆在同一栋温暖的房子里一起晚餐,睡前祷告,而试镜总是失败的女人出现一个适合她的简单发型。
然后呢?
噢,“罗丝过来做头发了,停下手中的活儿!给她染最好的颜色...”
“to be a good woman,我会一直为你祈祷.”
“你的名字胜过一切,我的内心充满欢喜…因爱而放声歌唱吧…”
……
1:26:12,美丽的长发女人终于出现,诡异而优美的音乐伴随(Mreyte Ya Mreyte),
“镜子啊,镜子
听听我的故事吧
告诉我我是谁
…”
梵文的歌词我听不懂,幸有字幕,一开始它便闯入我心,但我听得的不是镜子,而是lady,“lady,ah,lady”…
Lady换了短发,笑容灿烂而迷人.
然后镜头缓缓移向那对依然相互扶持的老太太,她们一起拾起街上看到的每一张纸片.我不知道她们是姐妹,我想如果她们是相爱的两个女人,一直到那样老去,走到黄昏尽头,那是比什么都完美的一件事吧.
...
“A mon beyrouth/谨献给我的贝鲁特.”
贝鲁特,我在想她是怎样美丽的一个女人,导演一定把她视为一生至爱.查了一下,才知原来她是一座城,有着爱和美的女神的地中海之城(a charming city, I'm sure,I’ll also lose in it,像是在她怀中),而导演,也不是一个男人,而正是片中的美容师,她的名字叫纳迪•拉巴基(Nadine Labaki).总是喜欢以个人偏好去误会,误会也不想多改正,因为我喜欢这样,一边误会一边把美妙收藏,如同梦境的追寻。
而看这部电影的原因,起初也只因为海报上的女人,她令人黯然销魂的背影,和我在奥斯陆一个摄影展厅看到的相似。时间已经过去很久,我记不清楚当时看到的女人的模样了,但轮廓长久存于记忆之中,心动的感觉也还在,再见我想我的目光依然会紧紧跟随。而这样一部电影,温和的,精致的,满满甜腻味道又略带有一丝悲伤和遗憾,藏着永远不必言说出来的秘密(禁忌),亦该继续进行,不要多改变.
是的,融化的糖每时每刻都在散发她的诱人甜腻,我忍不住咬下一口,咬下一口便被她黏住,长久缠绕于我的舌尖心上…“Caramel”这样一个动人的名字,只属于女人,我确定这是礼拜五晚上,天使悄悄送来的礼物。故事是女人的故事,光影与色彩都在女人,心上眼底眼波流动处,音乐也只是奏给像我这样的女人们听的吧!
美丽的女导演呢?oh,她的城市里永远是温柔而多情的浪漫,我喜欢她剧中和剧外的每一个视角,我会遇见她吗?
《焦糖》影评(三):焦糖
焦糖
结局如此的和谐,却又弥散着淡淡的无耐,剧中的人心中总有一个念想,它支撑着人的精神,让人想方设法地迎着那个念想的方向走。
为了抓住心爱的已婚男人。
为了符合男人对妻子处子身的要求。
为了寻找一份伴侣的温存。
为了阻止身边的人离开。
为了抓住青春的脚步。
这是他们的念想,他们的信仰。
女人们使出浑身解数,做出各种努力去迎接一份执着于心中的感情。没错,信仰的确很重要,执着也无可厚非。可是事实的确如此吗,剧情一定就按着你心里的那个剧本演绎吗?
一份执着依旧的念想得不到实现,你就会蒙蔽自己的双眼。想想那份你想要的执着,真的就是正确的吗?不要自欺欺人了吧。
你是人家的第三者。
你不是一个处女。
你还有年迈的亲人需要照顾,她离不开你。
你的亲人需要一份感情的寄托,可你给不了。
这些都是你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可你不得不面对他,无论他多么残酷!
在这个挣扎的过程中,有的人妥协了,有的人则依旧欺骗着自己和周遭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找到了各自的平衡点。与其说是挣扎,或许可以说成冲破。
没能冲破的人,依旧在既定的生活轨道上航行;冲破的人,或者说一直在冲的人,可能已经在改变了的航线上航行,也可能冲破先前被改变过了的航线,又冲了回来。但任何一种情况都具有一种动态的平衡感。
无论成功与否,他们曾经在这样那样的生活中追寻幸福,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焦糖》影评(四):焦糖
如果用hard candy来形容未熟的叛逆少女 caramel 则是熟女的恰当符号 经过历炼的成熟身体 细心品味才能捕捉她的细腻 柔滑 醇美 同时也要包容她的小心隐藏的那一丁点儿苦涩 回味时尚有甘甜存于舌尖
慵懒的色调 哀怨惆怅的低吟浅唱 都如美人儿Layale 那忧郁婉转的眼神和焦糖色的皮肤般美好 很美很细腻的一部电影 可能是因为题材的关系 手法很内敛甚至有些拘谨 节奏很慢 中间不得不停下来折腾点什么才能再次集中精神看下去 但总的来说是很值得推荐的片子
柔软的女性视角 男人们都成了配角 他们的出现仿佛也只是女人们的陪衬和道具 镜头下的女人都美丽善良 美人儿Layale 爱上了有妇之夫 新娘子为了掩饰自己不是处女的事实而去做了处女膜修复 更年期的落魄女子无法面对自己逐渐老去的身体 用红颜倔强的维护着最后的尊严 女裁缝为了照顾自己神经质的老姐姐 主动放弃再次幸福的权利 同性恋的姑娘也只有在心爱的人来洗头之时 才能享受短暂的凝视与爱抚
他终于打起精神小心翼翼的走进她的理发店时 节奏突然就欢快起来了 悄悄注视着专注工作的他的天使 那么美好 两人都怦然心动 他的笨拙也变成了可爱 女人是一定要懂得爱他的人来疼的 爱你值得爱的人 他若不珍惜你 再美好的感觉 再美的女人 最终也会等成一支枯草
所有的惆怅美好都融化在结尾婚礼的笑容中 包括她们那些悉心维护的小秘密 如焦糖的甜美裹住了那不易察觉苦涩 有些人放弃了抗争的权利 有些人还在默默地战斗着
我真高兴 除了自己 没有什么可以束缚我们追求幸福的权利
去追逐你想要的幸福吧 只要足够勇敢 一定可以找的到的
《焦糖》影评(五):女人就像焦糖
真的很细腻。
不愧是女导演的作品,那种女人独有的细腻贯穿始终。
导演出生在黎巴嫩,似乎对那片地方情有独钟,影片无论多悲伤的事件都有那种文化带给我们的欣慰的快乐。
几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美发店的四个女人,隔壁制衣店的两个老女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涩。
深爱着一个已婚男人的Layale,她在窗前打电话时那个警察和她想象对话的片段。
在镜头前临近崩溃的Jamale,她喜剧表情下的深深的悲哀。
有一个美满婚礼的Nisrine,还有她埋在心里的秘密。
那么帅气的Rima,还有那个最后剪完短发后满脸快乐的女人。
裁缝Rose在镜前擦拭妆容时肆溢的泪水,那个四处捡未婚夫写的信的老人。
看完最后一个镜头,突然有些明白为何影片名为“焦糖”。
在最开始看到她们的生活,我的感触是女人啊,你的名字真的是脆弱。
可渐渐看下去,越来越欣赏她们脆弱后的勇敢。
女人就像焦糖。
她们把自己的生活隔开,屏风内是撕开焦糖的痛苦,可走出来的一定是完美无缺的样子。
她们并不认为这有多难过,因为即使痛苦的时候再脆弱,她们知道且相信脆弱后自己可以更勇敢。
她们并不怕痛。
她们那么美丽。
影片还算是轻喜剧吧。
剪辑很出色,配乐也极具文化韵味。
很多情境很真实,很多细节让人动容,很多手、面、眼神的特写,还有很多画面远角的选取,都很有特点。
一部轻松好片。
《焦糖》影评(六):焦糖人生
女人啊,你问镜子,
对于爱情是怎样的轻视。
窗前的你,掀开帘子的一角,
迎着光,默默注视着,街上行走的各色男人。
留下的剪影与昏黄的光晕。
成了最美的遐想。
你永远在和时间做着抗争,
它的沉重,是你背负不起的痛楚。
一天一天,接近衰老,
蓝色的眼影,红色的唇膏,并不能弥补时间的罪孽。
皮肤的褶皱,眼眶的深陷,
这都是潜在的证明。
是我的幻听吗?你在空房间里,独自低声的吟唱,
叹息着在镜中浮现的谜题。
“是谁在改变?”
“是谁在顾影自怜?”
但女人啊,不管年迈的你,会有如何的尽头
你都在梦想着少女的春天。
你依然每天,
化着艳丽的妆容,
穿着多彩的轻纱,
与他人谈笑风生,却没察觉其中的嘲讽和鄙夷的眼神。
你泄了痕迹的谎言,被骗了的,仅是自己的无奈,还有裙褶上那一抹并不鲜艳的血渍。
焦糖,是女人的生命,
甜蜜与苦涩,充斥着日光城的角落,
伴着时起的夏风,轻曼波动。
浅浅地碎成尘埃,终至融入年华的更迭。
而那种丝质的柔顺,也随着垂落在锁骨间的发梢,
悄悄发白,悄悄分岔,悄悄不成形状。
还有什么比衰老,却迟迟不能得以安息,更令人恐惧呢。
它把还未经历的空白,遗留成恒久的追悔和恍惚间的思念,
逐渐地,习惯为一种病,抑郁在身体里,慢慢扩散,不断将自己啃噬殆尽。
在进入墓穴前的最后一刻,许下一次最美的臆想吧。
你是一个纯洁的天使,
你是一位高贵公主,
或者你是一位,怀揣着些许不安和期待的,待嫁新娘,
请给予生命一次完整的爱情,属于爱情的完完整整。
即便
缺少一个可以哭泣的夜晚
即便
缺少一个可以枕睡的肩膀。
只有包含,心悸和动容的一生才能圆满。
女人啊,在你了解里,男人比镜子更难掌握,
你永远不知道,在他眼里,折射出你何时难堪和憔悴的模样。
那么,当他远离的时候,就让他去吧,
为了保全自己
为了保全那段最好的记忆。
《焦糖》影评(七):一部有同情心的电影
本来会觉得这部片会闷,不过看下来,还是有被感动到的地方。起码是一部具有同情心的电影。相较《午夜巴塞罗那》的解剖,解构的手法。《焦糖》更富有一种对女性的同情心,互相舔拭,互相同情中显示着贝鲁特之春的温暖。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或寄托在驻颜术之中多少都有些不靠谱。情节的过渡很好。没留下斧凿的痕迹,很自然的流露着故事。里面的一位主角在布置旅馆等待情人的同时另一位女裁缝也在等待法国佬来上门取衣裤。一位将要举行婚礼的主角在做修补手术的同时那位女裁缝正在用缝纫机修改衣裤。虽是在阿拉伯的国家却有法国式的细腻叙事。果然曾是被法国殖民过的土地。这是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叙述黎巴嫩母亲的电影。在夹缝中生存的黎巴嫩,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也经历过不断的反思。最后走向独立,如同故事中每位鲜活的女性,当下和未来的母亲。站在男性的角度,对于她们的眼泪我也只有报以同情的眼泪。或许也是自己母亲和姐妹所留过的眼泪。她们所擦拭的眼泪也是黎巴嫩所擦拭的眼泪,她所修补的处女膜也是黎巴嫩所修补的痛苦,她所掩盖的绝经也是黎巴嫩这个饱经战乱国家对过去所逝青春的追忆。这是我对最后电影献词“谨献给我的贝鲁特”的尝试解读吧。总之值得推荐的一部电影。
《焦糖》影评(八):欲说还休的生活
《焦糖》,如题,甜蜜而略带苦涩的味道, 甜蜜而带着苦涩的暧昧情感 ,甜蜜而不能诉说、无法解决的情感困扰。
焦糖般的肤色 大胆而甜蜜的笑容 却以东方式的方式神秘的掀起一角~ 点到即止的暧昧与并不出现的婚外恋男人 年老色衰的失落与暮年的爱的悸动与无力 都与影像中屡屡出现的遮掩的幔帘、百叶窗、头巾相应和 就这样温柔平淡的叙说着这折磨人的生活 这种点到即止的表达 如在心尖上轻啜一小口 如此抓人~~
鲜明的地域音乐 把人的情绪勾的起起伏伏 不会让你太低沉 也不会让你陷入生活的平淡无助 喜欢这些女人们的抗争 她们努力的为着自己爱的男人美丽着 为着逝去的青春美丽着 因其抗争精神而充满昂扬活力 因其抗争单单注重外在形式而必定低头于现实内容 而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焦糖》影评(九):做像焦糖一样的女子
国庆节悲惨兮兮的,或者说故作悲惨兮兮的没有回家,在早早囤货囤起来的一堆电影里面想找个应景的电影看看,看到《焦糖》,想起了海报上那个妖娆又有些孤寂的女人的背影,于是,果断选择了她。
影片很简单,一个个美丽或者不美丽,年轻或者不年轻的女人的小故事穿插在一起,说这是小故事,也许是因为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多了听多了各种伦理片肥皂剧里的各种雷,这些实在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许这些对于她们来说,就是生命的大部……
拉亚里爱上了一个已婚男士,满嘴谎言的有妇之夫,永远也不会如他所说跟妻子离婚,却让拉亚里整日对着手机苦苦等候他的讯息;她在美容院的同事瑞玛是一个女同性恋者,与一个有着一头如瀑黑发的顾客眼眉之间有着淡淡的情愫流动;而另一个同事尼斯瑞则为怕她的王子嫌弃她并非处女而惴惴不安,在婚前去做了个小手术;她们的客户詹美尔无法面对自己的衰老,总是自欺欺人着;女裁缝师罗丝想接受一份爱情,但是她年长的、半疯的姐姐莉莉需要有人长期照顾,于是她含泪斩断了刚刚萌芽的感情……
影片名叫《焦糖》,开始我并不理解这个题目的意义,因为整部影片似乎只有在美容院里为顾客美体去除汗毛时用到了似乎是焦糖的东西——将糖烤热,拍在皮肤上,再狠狠一扯,“撕拉”一声——看上去是很残忍的一种方式,但是女士们往往为了美丽能够承受各种非人疼痛……看到网上的评论都说是影片和片名一样,淡淡的苦涩下面有着丝丝甜味。我不知道焦糖的味道,但是我对这个片名却有另一种理解…… 就像影片里,将焦糖烤热烤化后贴到皮肤上后再狠狠撕下,这个让人看了忍不住扯动嘴角的镜头,让我感到,这些美好的女子,其实就像焦糖一样,她们可以很温婉可以很黏人可以很小女人的依赖在男人身边,但是当她们下定了决心,便会毅然将自己从那个尴尬的境地扯出来,即使伴随着撕心的疼痛,即使让自己伤痕累累。
拉亚里布置好宾馆的房间枯等那个花心男人到来时坐在红色大床上的场面让我狠狠惊艳一把,而她面对情敌——也就是那人的原配时的隐忍和怨气也让人为她心酸,在她彻底想清楚放开手时也总算松了口气;在女裁缝为了疯疯癫癫的姐姐含泪擦去细心画好的妆容,没有去赴约时,我的眼睛也有了潮湿的感觉;还有许多小镜头,像那个长发女子最终不怕家人反对将头发剪短,瑞玛独自一人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还有这群女子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的,我想她们都是焦糖一般的女子,看似软弱,其实却很坚强决绝。就像卓文君,即使年轻时情浓意厚,在得知司马相如想要娶妾时还是挥笔写下“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这才是女子应有的志气和骨气:在你变心的那一刻,你已经背弃了我们的过去,那么,我也不会纠缠,不会抱着过去的情谊哭哭啼啼凄凄切切,要留给负心的人一个潇洒的转身和背影,这才是真正聪慧的女子。像霍小玉那样,怀恨一生临死还要留下狠话的做法实在不可取,折磨自己和对方,最后不但什么也没有得到,连自己过去的温婉和美好的形象也破坏殆尽,不值得,不值得。
想要做焦糖一样的女子,不会太强势,不会太霸道,知道怎样体贴怎样温柔,知道适度的黏人和适度的小脾气,但同时,内心还是要独立坚强,果断地去抉择,毅然地去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独立的能力,不要慢慢地不自知地就活成了寄生虫。明确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的,不回丧失理性冲昏头脑,活得自我,自我地活,这才是聪慧的女子所为,这才是我所向往的女子所为。
《焦糖》影评(十):焦糖
《焦糖》是看了别人的博客后才去看的。是一部看完了很让人心疼的片子。
有一直在做憧憬着爱情而最终发现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的她,有一辈子没有结婚而在晚年的时候面对爱情又退缩下来的她,有已经不再年轻而一直不敢接受现实的她,有着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却被谎言折磨的她,还有一见钟情的她和她。每个她都是一部厚重的小说,可相对于这个世界,她们又是那么的渺小。
看着那个小小的警察,只要看着自己心爱的她就已满足,即使他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在和他聊电话,他也会快乐的向她叙述。看着那位沧桑的老人,只为了能多一些时间和自己喜欢的人接触,不惜一遍又一遍的更改自己的西装,即使他最终没能等到她,只剩下一杯冰凉的咖啡。心里都有些微微的疼。因为她明知道这是不对的,因为她明知道这或许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可是她宁可被当做妓女去开房去花费一上午的时间布置房间只为了给心爱的人过一次生日,可是她就算都已打扮完毕还是选择了陪伴老友一起拣街上的纸片当做那是远方的爱人写来的情书。有时候,我们是不是都要勇敢一点?
?如同大海一般,看起来风平浪静的海面其实下面或许波涛暗涌。不要以为自己一直有多么痛苦多么纠结,其实你永远不知道每个人转过身去是开心是平静还是在流泪。所以我们都是一定要自欺欺人的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