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痛击》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痛击》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15 20: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痛击》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痛击》是一部由马尼·沙恩卡尔执导,桑杰·达特 / 伊尔凡·可汗 / 康格娜·拉瑙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痛击》观后感(一):演过了一会,我不由得刮目相看

  这部电影是我在公共课上看的,上个学期,我选修了一门叫做《现代社会剖析》的课程,老师要讲腐败话题,便给在场的200+同学放映了这这部电影。当我看到了电话亭,衣着光鲜的大嘴巴男子还有狙击手的时候,我不由得对印度电影有点嗤之以鼻。之前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觉得印度电影正在崛起,以独特的新意和影坛巨头好莱坞在亚太地区分庭抗礼。但是看到熟悉的情节,我不由得感叹宝莱坞这回还是向山姆大叔低头了,竟然如此的模仿,这还有意思吗?于是我东张西望寻找逃课溜出去的路线,我不想看一部模仿的电影,更不会做出百无聊赖坐在那里给同学剧透这样伤天害理的事。但是就在我寻找逃课方案时,影片峰回路转,我意识到我从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或者说,没有看过这样一部更有深度的《狙击电话亭》狙击电话亭里痛斥了一个人浮于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模狗样的男人,而《痛击》则痛斥了一群人模狗样的腐败分子。无意冒犯,但是印度的确是一个腐败的重灾区,印度电影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不满。当狙击手劝说主角将贪官瑞士银行账户里的钱汇到国库时,当女主持人向观众呼吁“让我们拿回我们国家的一丝一毫”时,当狙击手说“在印度消灭腐败,这是我的梦想时”我不得不承认,印度人又一次赢了,他们以电影的深度击败了老电影《狙击电话亭》

  《痛击》观后感(二):祖国,你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

  祖国,你需要这样的一部电影,尽管它永远也不会上映。

  贪腐只是个人行为!有时候你会发现上面这句话很有趣。我们活在一个非常奇特的社会里,这个社会里大家全都心知肚明,却无法言说。这个社会里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在做梦,却都无法醒来。这个社会里,若我们喧哗,他们就让我们闭嘴;若我们闭嘴,他们又让我们歌功颂德。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唯一值得欣慰而又讽刺的是,我们永远没有那样一座电话亭,也永远没有那样一个狙击手,我们却又无数的围观人群。

  有些钱,福布斯是无法衡量的。与鸦片战争不同的是,当时,人家先来抢,我们才会送;如今,人家没来抢,我们已经双手奉上。同时,代表我们的人摊摊双手,豁达的说:我泱泱大国,要有姿态。向外给予时,眼都不眨,向内索取时,毫无怜悯。大笔一挥,名字签的龙飞凤舞,民生,却碎得七零八落。所有人笑语盈盈的欢迎着新生的婴儿,对着啼哭的他们大声地说着:你好,欢迎来到我的祖国,哦,也是你的祖国。

  有些时候,未达成善果不得不用恶的手段,正如狙击手。他先是威逼,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是代表人民的代表,而不仅仅是人民代表,有时候,有名无实的东西看得太多了,人生世界观会变的虚幻,而狙击手,让那个腐朽的世界真实了起来。他不再是上帝,他也流血,他也挫败,但他挣扎,但他抗争,但他敢于向那个腐朽的世界宣战。而你我呢?沉默了?然后爆发了?还是灭亡了?鲁迅先生说,不愿看到人民再读自己的作品。我们确实也不再读了,不是因为觉醒,而是因为麻木。

  人会臣服于什么?美色?金钱?地位?权力?这些统统都是欲望。巴赫就是如此。看他的行为吧。首先,他四处勾搭良家少妇,惹下无数情债,欺骗妻子女儿,在电话亭里耳闻狙击手的斥责,他一边道歉,一边企图收买,一边小心翼翼的喊着:我也不想这样,这个社会逼我的,我不得不这样。正所谓身在其位,身不由己啊,由此不得不体会个别贪官的苦衷。然后,他开始跳舞。是啊,大众需要娱乐,大众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拿上一包薯片,缩到沙发里,于是精神就舒缓了,人生的苦难便消失了,社会的不公平也荡然无存。所有人,看着那舞蹈,破涕为笑,好一片歌舞升平,太平盛世!

  然后,他忏悔了。他声泪俱下,一开始他的忏悔,不得已而为之,是形式上的忏悔。而这类忏悔,相信在一个多难的邦国里,你我已见过不少。然后,他竟真的忏悔了!何其怪异!这简直就是铁树开花,母猪上树,百年大妓毁于一蛋啊!不得不说,这是影片牵强的地方之一,人都想要给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正所谓即使恶贯满盈,也要心安理得,人求生存,要活得好,好过别人,要骑在他人头上。而这等信念,竟然会在一瞬间崩塌,这简直就是耶稣再临,有生之年,目睹此景,不枉此生。但是他不愿改变,直到妻儿受到威胁,有时候,人的抉择需要很久,有时候只需要一瞬,因为讽刺的事情就在这里,谆谆善诱,就像是微风吹过湖面,而面朝枪口,则是狂风掀起惊涛。想想那个在火车上扔鞋子的圣雄甘地吧,有时候你会替他不值,因为后继者,早已忘记了他,他的不朽丰碑,只留在了历史书上,而现实中,早已被风化成粉末。

  最后,巴赫终于不畏生死了。万亿的金钱回归国内,人民欢欣鼓舞!然而讽刺的是,人民真的是历史的主人吗?看那高楼上挺立的机关枪吧,千名群众、良知的记者,成为了无差别杀伤对象,这一幕,似曾相识否?我的朋友。至此,曾经的罪人成为英雄,幕后的英雄,淡出视线。狙击手说得好:我是谁?看看这无数的笑脸吧,我是他们每一个人。而我却想说,看看巴赫吧,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他。民智的觉醒,不是面对枪口,然后成为英雄,而是在压迫中寻找出路。若狙击手让你觉得不真实,那么请想起一位伟人的名字:曼德拉。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起初,我们获得机会,于是我们臣服了,然后我们在道德的拷问下开始自我规劝,然后我们麻木了,我们沉溺于娱乐,不问世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但终究,我们会觉得真实已经背离心灵良久,开始在行恶的同时忏悔。最后,要么我们成为英雄,要么我们成为了历史的踏脚石,后人会这么告诫后人的后人:别学那个傻帽!吃饱了撑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真的太饿了,仿佛永远不会吃撑。

  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梦,我们却需要从这个梦里醒来。醒来不是为了继续逃避,而是为了努力抗争。牺牲的警员说得好:对于改变世界的人,一分钟足矣。然后他就死了。所以,或许一分钟不够,但十几亿人的一分钟的总和,浩如云烟。

  我希望看到的,并不是那个狙击手独自一人扮演上帝,也不是巴赫发自内心的忏悔。两个人的戏,撑不起一个民族。撑起这个民族的,不是代表你我的人,而正是你我。电影开篇的那句话说出了历史的真相:战争,是政治的一种手段。这个道理,古老的贤者马基雅维利已经言说的足够多,而身处和平年代,似乎这手段又显得无力而且虚幻。但我仅愿看到,我的国民,包括我,不再只是高挂起“莫谈国事”的牌匾,不再沉醉于个人主义的理想国度,而是勇敢地面对这个污秽的世界,不断扪心自问

  请抛却狭隘的情结吧,我们有时候是这部电影所在的那个国度的敌人,但是,敌人,却说出了我们压抑在心底已久的话。

  天佑我中华,愿这个国度里,没有人能代表一切,我可以代表你,你也可以代表我,我们首先要代表我们自己,尽管这也许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但梦做得久了,我相信我们定将醒来!

  祖国,你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它终将上映!

  全文完。

  《痛击》观后感(三):不一样的爱国情——《痛击》影评

  《痛击》英文名《KNOCK OUT》是一部来自印度的动作电影,该影片是以真实时间叙述的一段事件,整部影片的情节安排十分紧凑,先以政府官员巴普吉进行不正当交易谋财做铺垫随后进入主题。正式故事的开端是由一个身怀绝技,藏在暗处控制着事态发展的不知名男子(在影片的最后解谜为联邦调查局的首席执行官威尔·伟杰·辛)在电话亭胁迫另外一个重要的男性角色——托尼·卡索拉做一系列的事情开始。在与神秘男子不断的交谈中,巴赫渐渐褪下了他的外衣。

  影片在剧情上的设计十分不错,一上来神秘男子几乎要把巴赫杀掉,然后巴赫被神秘男子陷害杀害一个瘾君子,一步步的把观众带入剧情中,也让人们开始思考神秘男子的真正意图,这也是巴赫在电话亭中一直猜测的。巴赫是一个伪善的投资银行家,起初他试图用金钱来买通神秘男子,想尽办法逃脱,但都被子弹挡住了脚步。

  影片的第一个小高潮是神秘男子联通了巴赫与他情人及妻子的电话,几近崩溃的巴赫还是用他娴熟的谎言瞒住了二人,充分展示了巴赫的作风,把女人当成玩物。

  随后出现的女记者为影片增添了色彩,女记者纳迪的出场使得剧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善于捕捉细节她很快发现了这起事件的非同寻常并瞧瞧告诉了男警探,于是乎他们开始了对神秘男子的搜捕。

  搜捕当然没有得逞,随后便迎来了本剧的高潮,巴赫的忏悔,在神秘男子的要挟下,巴赫跳起了舞,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随之出现了,人们纷纷开始关注。

  在舞跳之后,巴赫静静的坐下,关掉了手机的音乐,说起了他的忏悔词,令人印象深刻,他告诉女儿不要为她的父亲感到难过,并且告诉他的妻子有一封信。

  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他表现了出了那份最初的良知,对于妻子和女儿的爱。

  在之后的时间里,神秘男子继续让巴赫按他的话做事,一步步的最后将3000亿卢比归还到印度国库。

  在此期间有很多感人的画面,巴赫躲在电话亭下差点送命,神秘男子与巴普吉的手下交战受伤,女记者原本想去收集证据作为新闻,但被神秘男子的一段话所改变。

  ““我就是我,一个不想坐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咖啡馆里只是谈论着他那境况恶劣的祖国而无动于衷的印度人,一个不想只是坐在卧室里,一边品着威士忌酒一边控诉政府腐败的印度人,一个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印度人,一个不仅仅只会牢骚满腹的印度人……”

  神秘男子的这段话也让我微微的被触动了一下,”你的祖国和你的事业,你会怎么选择?“…听完这句话后,纳迪默默的离开并删除了DV中的影像。

  本片的亮点在于虽然貌似一部“动作荆棘片”,实则是一部“爱国教育片”,在故事的一步步发展中,影片所想表现的正义,爱国,善良这些主题才一点点显现。

  本片的后半部分,当群众听到银行来的人员说出有多少亿卢比回归到国库的时候发出的由衷的欢呼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非常有感染力的画面。

  痛苦交织着忏悔后的喜悦,巴赫完成了他的转变,妻子和女儿最后的出现让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在所有爱国的人们的欢呼声中,享受着这份感动

  本片虽然在动作效果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片中所出现的新式武器也仅仅是一把高性能的狙击枪,但是剧情上的巧妙设计,确实起到了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的效果。

  “63年后的今天,印度再次苏醒过来,我希望你们所有人把这3000亿看做是我们走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拿回那些属于我们国家的一分一毫,那些藏在瑞士银行的属于我们的财产。”

  这只是第一步,确实如此,不只是说说而已,爱国不是写在纸上或是挂在嘴边,如今现实中,我们应该如何唤起这份被雪藏的爱国情怀?

  可能现在的人们已经对一些爱国主题的影片不太感冒了,但是当你看到《痛击》这部电影,我想你也会有所感触,因为,这就是不一样的爱国情,是真正的爱国情,是把爱国付诸行动。

  “我就是我,一个不想坐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咖啡馆里只是谈论着他那境况恶劣的祖国而无动于衷的印度人,一个不想只是坐在卧室里,一边品着威士忌酒一边控诉政府腐败的印度人,一个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印度人,一个不仅仅只会牢骚满腹的印度人……”

  被这句话打动而写下了这篇影评……

  原作者 By zthskyhao

  2011.12.11

  豆瓣很和谐

  《痛击》观后感(四):痛击是真的痛击

  这是我看过的第1……2…3…4部印度电影,对不起,确实看的少了一些。

  猜都会猜到前3部电影叫什么。

  第四部,依然是发扬正面精神的主旋律,不过是从前三部的个人情感上升到了心系国家的上帝视角。这样显得就假了不少,因为身处这个社会,倍感此番精彩之外的意淫程度,我相信是有好人,但更相信人们说所的“身处泥潭,身不由己”,当然,如果是我自己,我不会同流合污,我会想办法离开这个肮脏的圈子,因为我极度反感腐败和糜烂的生存制度,它不是我赖以生存生活资源,我只需稍微来点曲线,就可以从某种角度让世界变的更美好,比如少一个作恶的官员,多一个卖良心馒头的商人……这是废话。

  这个联邦领导伟大的光辉闪烁,我说的是真话;

  这个商人巴赫正常的再为不过,吃喝玩乐天上人间;

  我现在给自己丢出一个疑问,如果让我选择,我倾向哪种生活。

  我是想当一名百步穿杨的狙击手,天文地理风向气候无所不知,关键时候为民除害保家卫国,这是我20岁时候发自内心梦想,但只是梦想;

  我也想做一名腰缠万贯家有贤妻整日吃喝玩乐周游世界,到了年龄膝下承欢健康快乐的酒肉诗人,但不会去坑蒙拐骗。

  所以我还是按我自己的方式活着。

  之所以说这个片子真的很痛,它就像一片药剂,给麻木的我们带来治愈的希望,同时又因为剂量过小显得微不足道,所以你的身心都处于最疼的病状时期。中国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部长,被光明正大的整倒,其他领导都像那个现场继任的警察头头,只管当好自己这一班责任就算无愧人民。

  药不能停,因为还是很疼。

  全片4分,一分是对现实的抵抗。

  《痛击》观后感(五):痛击的是腐败,砸醒的是人心

  “我就是我,一个不想坐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咖啡馆里只是谈论着他那境况恶劣的祖国而无动于衷的印度人,一个不想只是坐在卧室里,一边品着威士忌酒一边控诉政府腐败的印度人,一个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印度人,一个不仅仅只会牢骚满腹的印度人……”

  看到这段话,再联想到我国现在反腐败的辉煌成果,人总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虽然印度总是被国人蔑为印度阿三,但是印度电影也总是少不了歌曲舞蹈,但是有些东西印度真的敢于表现,敢于面对,比如说反腐败。说实话,中国现在的反腐败电影太少了,就算有也是正义凛然,少了许多味道。因为,腐败也算是我国的敏感词吧。

  电影里,职业杀手说:在250年里,英国才从印度掠夺了10万亿卢比;但是在短短的60年里,印度政府的政务人员就从人民手里剥削了700万亿卢比。印度政府,你也太黑了吧!印度,你还是回到英国女王的皇冠上去吧!

  《痛击》观后感(六):需要“痛击”的是谁?

  我印度电影一向看的少,最近两年包括这一部总共看了3部,去年看了两部一部是在形式和内容上抄袭阿甘的《我的名字叫罕》和那部在国内大火的《三傻》。

  《我的名字叫罕》是我很不喜欢的,除了处处的假励志和扯上了种族主义的外衣之外,真的不堪一提。《三傻》倒是非常不错,与其说是抨击的印度的教育制度,更不如说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讥讽,我想这也是此片在国内如此大火特火的一大原因。

  如果你喜欢《三傻》对“教育制度”的丑恶进行“含沙射影”的话,那你千万不要错过了这部《痛击》,因为这部“印度神作”来的更加给力和彻底。如果说此片是从情节和创意上copy了《狙击电话亭》,那这一次这部电影真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男主人公是一位给政府高层腐败团伙转移“黑金”的银行家,某天他在送“黑钱"的途中,被一位身份不明但神乎其神的狙击手给堵在了电话亭里,并对他进行了各种威逼和感化,于是他透漏出了那个天大的秘密。。

  电影的两大关键词是”反腐“和”觉醒“,反腐一直是GOV在一直提一直提,但是却在贼喊捉贼的把戏。真的做到反腐必须是在”觉醒“之后,从根上来着手的,比如此片中的那位”衰“到家的银行家,他必须觉醒了之后才能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然后知错能改,否定自己,推翻自己。

  片中对GOV的各种腐败和丑恶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挖掘和展现,比如借用“儿童福利机构”来贪腐,甚至让孤儿进行MY行为;把在国内搜刮的民脂民膏,转移到国外供自己享用;暗中消灭不听指令的刚正下属;甚至为了消灭自己的罪行,不惜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广场对无辜的民众进行屠戮。。。

  中国和印度是现今世界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因为是在发展中,所以社会有很多的丑恶现象是根深蒂固的,比如贫富差距问题,比如官员腐败问题。两个国家都是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近代史上都有被殖民的经历,建国时间相差无几,但是人家敢于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如此大胆和彻底的深入和揭露。而自己呢?常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想如果连对自己的问题都不敢承认,对一些存在的丑恶遮遮掩掩,佯装闻而不听,视而不见。粉饰太平那是自欺欺人的行为,一点希望也没有的。

  电影只是电影,它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些情节和数字都是夸大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里的一些事情也是客观存在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除了对此片的印度电影人(当然还有里面的正面主人公)表示敬佩之外,更是对现今中国电影的处境很汗颜,去影院看看在公映的都是什么电影吧,除了引进的国外火爆动作片就是自家的浮夸的魔幻巨制和肤浅的爱情喜剧(当然这两种题材是符合国情的,因为国内观众需要嘛)。我想如果此片在国内拍出来(当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恐怕当场就被广电总局所“毙”。

  knock out——“痛击”,不痛不痒的小搔小打是不起作用的,比如当头棒喝的”痛击“才能获得醍醐灌顶的“觉醒”。看完电影,扪心自问一下吧:这个社会需要“痛击”的是谁吧?这个世界需要”觉醒“的是谁?

  说了这些,其实就是发一下牢骚而已,请看客勿怪。

  顺带提一点:电影里面的狙击手是一个很神奇的角色,因为他知道很多的腐败内幕,而且非常专业。因为他的身份很特殊。我卖一下关子,想知道这人的真实身份,自己去看电影吧。

  《痛击》观后感(七):热爱祖国还是热爱事业

  起初,我并不对这样一部印度电影报多大的兴趣,更是在我爸极其拙劣的推荐之下,我在不耐烦的态度之下度过了电影的前20分钟,知道剧情发展的逐渐深入,我似乎在电影中找寻到了兴趣,它也抓住了我的神经,给我来了个制胜一击。

  随着涉案金额的增加,影片里谈论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敏感。反贪污,政治黑暗,高管内幕不断的浮出水面的同时,巴赫的良知被渐渐的唤醒,在人民如此贫穷的当下,那些贪官污吏为何还要不断剥削劳动人民的血汗钱,那是属于国家的钱整整20000亿卢布。人的良知不允许,所有人都不允许。

  希望有一天,当被问及我是热爱我的祖国还是热爱我的事业,我可以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的说出:“当然是祖国!”

  (Ps:本人为影评新手,观念尚且幼稚,思想尚不深刻,愿广大网友不喜勿喷才是……)

  《痛击》观后感(八):值得一看~

  值得一看的好片,在针砭时弊,踩当局痛脚这方面,印度电影做的相当出色。片子一开始导入动作片紧张的氛围,但当观众以为一部普通的追击动作片即将开始的时候,事情有了不一样的进展。

  全片一个半小时,主要表述政治贩子巴普的跟班巴赫在送黑钱途中被不明身份狙击手胁迫,并在其要求下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狙击手身份一波三折,每当观众几乎真的要相信时,狙击手会以新的表现打破之前的想法,而电影最后狙击手身份的点破,也是本片的一个亮点。

  剧情紧凑、情节紧张,不会让人分心去做其他事情。尽管难免有宝莱坞的固定元素,一个人挽救历史,最后关键时刻良心发现,英雄总是像小强一个打呀打呀也打不死等缺点,但是本片印度美女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明眸大眼还是让人觉得欢乐。

  结尾大团圆结局不够圆满,又不够合理。推荐程度四颗星。

  《痛击》观后感(九):扯淡的爱国情

  这部电影在网上的评价似乎都不错。但是这尾部的爱国情实在太扯淡。

  巴赫在那个瘾君子死了之后,是凭借什么阻挡那些警察逮捕他的?他当时还没有亮出炸弹,为什么那些警察没有本事上前逮捕他,既然都已认定巴赫便是那凶手?

  FBI会在海外办案吗?从来没听说过。如果是CIA的或者还情有可原,CIA负责海外事务,而FBI是典型的负责国内事务的机构。

  杀手胸部中枪了吧,为什么后面居然能够安然无恙?打不死的小强?

  几万亿的转账很爽是吧?YY到了极点!

  部长派出来的杀手也太嚣张了吧,当着那么多媒体的面,竟然敢杀巴赫?杀了巴赫就能解决问题?

  那几个追踪巴赫妻女的杀手也太蠢了吧,眼皮底下都能让两个弱小女子溜掉?

  把钱从瑞士账户转到印度财政部账户就算是爱国了?难道财政部账户的钱官员就拿不掉了?就属于印度全体国民了?这些官员是怎么拿走这些钱的?难道在财政部账户当中他们反倒没有能力取走?

  那个被杀的警官,也太蠢了吧,就这么乖乖的把枪交出去?难道那么聪明的他竟然不能从他们对待巴赫的态度上判断出,他其实也可以被杀呢?在此之前他已经交代过,那些人在杀巴赫的同时,已经要杀他了。所幸匿名杀手把那些人杀了,才保住他的命。

  ……

  我怎么也无法把这部片子列为“好看”,或者“优秀”之类的标签,比起那部“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片子只剩下扯淡的爱国情。逻辑混乱不堪!

  《痛击》观后感(十):不错的电影 但是也有不少BUG

  不得不说痛击是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至少前90分钟是很完美的

  前90分钟 不合理的地方只发现了一个 那就是

  1.一个普通电话亭为啥下半部会是防弹玻璃?

  2.临时改装的话要如何保证巴特用这个电话亭呢?

  好吧 姑且算他剧情需要 比起大部分国产电影思维明显要缜密很多

  顺带值得一提的是高科技 真可怕

  但是越往后走 越觉得离谱 尤其是电影到100分钟左右的时候 开始不淡定了

  3.先是那个警官居然在他上司面前嚣张 还摆警例 什么紧急情况下 除非上级派人顶替位子 否则不离开

  上司就在你面前 派人来顶替你位子很难么 要做也是口头上说 ok ok 事实上部署另外一套好了 还可以多延长一点时间

  旁边的人喊你去车上的时候 观众都知道是鸿门宴了还去 去也就算了 问你要枪 给他可以 子弹夹别给他啊.. 不过不给可能还是难逃厄运...

  最让我不解的是接下来的场景

  4.财政部的人为何会到现场

  5.人家问你财政部要账号你就真的把国家账号发过去?这个时候你会发自己的还是发国家的 果断发自己的空账户 如果他骗账户 不会影响到国家财政 如果他汇钱 自己收钱也不错

  6.出来一个人给你账号 你就直接相信了 直接把五千亿转账过去?

  7.转了一部分 貌似剩余还没转 那赶紧转啊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还在那搞什么现场互动 五千亿 七千亿 你当卖菜还是主持节目呢 跟现场观众互动起来了 还不抓紧转

  8.BOSS们也够2的 让他在那那么久 不会留一手么 手下都到现场了 在旁边暗地弄起屏蔽仪 或者干扰器 让他的无线网卡没法用 钱不就安全了么 五千亿啊 不是小数目啊

  9.就算这笔钱侥幸到了国家账户 不会被官员层层贪污掉么 很难说 那个警官的死 已经说明 狙击手你还是太年轻了 就算到了国家账户 经过层层贪污 中产阶级能拿到几毛钱...

  10.那个胖子是如何找到狙击手地点的 难道安装了定位器? 狙击手明明已经跑到了 他是如何找到的 找到了为何只来了 一个人....

  11.那些个警察真有趣 蹲着不找任何掩体 跟大厦楼上的打枪战 这不是活靶子么...

  12.最后那个坏蛋狙击手为何迟疑了? 巴赫都准备好死的觉悟了 坏蛋居然没开枪 等到主角狙击手来了一枪 尼玛 被狙击枪打到肩膀 还可以在拿起狙击枪?

  还有一点没弄太懂

  13.为何这BOSS要把所有钱存在同一个账户 并且告诉一个无赖呢 2万亿 敢不敢分两个账户 主账户只有自己知道 子账户给手下知道 定期汇款即可? 他要把带有2万亿的主账户告诉手下的无赖 这无赖居然还不是死士 要告诉也应该找那种没有老婆孩子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随时准备好为自己付出生命的死士去完成这任务不

  14.巴赫居然能活着走出电话亭 这实在让人费解... 居然还被众人拖起来 这不是活靶子么 没人狙击丫? BOSS们怎么想的 面对这个弄掉两万亿的背叛者

  15.BOSS在想什么呢 当巴赫交出50亿的时候 就已经意味着他背叛了组织 巴赫知道两万亿账户密码的 还不赶紧未雨绸缪 把账户的钱转移? 上网转啊 就像巴赫在电话亭的电脑那样 那么久的时间 都不行动 让人费解

  尽管有上述BUG 但是不能否认痛击还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前90分钟非常不错 但是后面半个小时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