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袅袅夕阳情》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袅袅夕阳情》影评10篇

2017-12-22 20: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袅袅夕阳情》影评10篇

  《袅袅夕阳情》是一部由黑泽明执导,松村达雄 / 香川京子 / 井川比佐志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袅袅夕阳情》影评(一):温情的告白:夕阳轮罩下的晕眩光环 ——黑泽明电影《一代鲜师》影评

  黑泽明选择用这样一部电影来结束自己的电影生涯,自然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代鲜师》又名《夕阳袅袅情》,讲述了日本本土一名教授一生与自己的学生相处故事。电影温情脉脉温暖地诉说着教授的悲欢离合。黑泽明一直被误解:对西方影视理论的推崇甚至直接借鉴,他大概是想通过这样一部影片翻案吧。

  从1943年的《姿三四郎》到1993年的《夕阳袅袅情》,黑泽明导演了近三十部电影,每一部都力争完美,深深地打上了黑泽明的印记,是永远不能消除的黑氏风采。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一部电影,我打算用几个关键词,以点带面,突出重点。

  一、情节

  电影《一代鲜师》中,大大小小罗列了以下几个故事。剧情也是由这几个故事串联起来的。

  1、 教室吸烟

  面对一群在教室里吸烟的学生,教授并没有立马显现出反感的情绪。而是想到了自己,上课铃声响了,忽然起了烟瘾,常常为了过足烟瘾,耽误上课几十分钟,惹得全体同学哄堂大笑。很温暖地告诉同学们,吸烟会耽误很多事情,不仅仅是指身体方面,让人接受起来很轻松,自然不敢再在课堂上胡作非为。接下来,老师表明了退休的意图,同学们觉得沉重 ,以及对老师的不舍。

  2、家中防贼

  老师的新家据说会常常遭遇盗贼,这让师母很不安。老师有他自己的办法,毕业后追随老师的几个同学们试图检验老师办法的可行性,亲自扮演了一回盗贼。深夜翻墙而入,接着发现老师在家中贴的字条,很有意思,它们分别是:盗贼入口、盗贼必经之处、盗贼休息之处、盗贼出口,盗贼休息处还备有香烟,烟灰缸等设施,两个同学捂着嘴硬是没笑出声来,都觉得老师的办法可靠。

  3、禁止小便

  遭遇战事(二战),老师的住所被大火烧毁,在一片残垣破壁跟前重新建造了简陋的新家。院前的一处矮墙是老师出行的必经之路。路过之人总是往哪里撒尿。这一次,老师又出奇招,在墙上大挥笔墨,写下“此处禁止小便,违者“剪”,还在后面画了一个剪刀的形状,极尽童趣之能事。

  4、寻找小猫

  老师是充满爱心的。在又一次搬往新住处后,从院子里的栅栏空隙里钻进一只纯白色小猫,从此,一养就是几年,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可是,有一天小猫失踪了。从此,老师茶不思饭不想,身体逐渐消瘦下来,让人担心。接下来,就是发动找猫的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看见,一个老人学校门口发布寻猫启示身影。这只猫到底是失踪了。后来,院子里又钻进一只黑色斑点的猫来,老师移情,算是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5、举办生日

  同学们每年为老师举办一次生日宴会,会上老师都会先喝掉比自己的脸还高还大的大杯啤酒,相当的海量、洒脱。之后的电影剧情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过生日展开。黑泽明浓重的笔墨渲染生日宴会,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将师生情这个主题升华。老师有一个比较快乐,温暖的晚年。有着一群终生追随他的学生,这也让他从来不曾感到孤独

  二、人物

  作为本片毫无疑问的主人公,老师的身上大概有以下几个性格底色。

  1、童真

  通过以上的故事就可以发现,老师返老还童,充满童趣,是个可爱的老顽童。

  2、爱心

  寻猫的故事足以说明。

  3、乐观

  遭遇战事,家园被烧毁。大火中,救走了笼中的小鸟。在简陋的住所里,还能苦中作乐, 发表禁止小便的经典段子。

  4、幽默

  影片中的最后一次生日宴会上,老师为同学的小孩分蛋糕时,说过一大段很有深意的话,说完后发现他们没有反应,反而抓自己的后脑勺:“是不是太深奥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常挂嘴边的“准备好了么、没有”的口头禅,这句有深意,后面重点说明。

  5、学识

  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在教书以及做人方面给他的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也是学生们始终追随他的主要原因

  三、其他

  黑泽明极力营造一种温暖的电影氛围,一改影片以往晦涩、张力遍布、深沉的特点。用这样一部充满温情的影片结束了自己的导演事业。应该是黑泽明对电影的终极诠释了。 最后一次生日宴会上,老师突然不能站立,发病了。我的心“扑通”一下,似乎要跳出来,还好黑泽明并没有将老师的死在屏幕上表现出来,保留了完整的“温情”,看不出悲观来,是正剧。

  生日宴会上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小孩说了一句话:你们可以找一些真正喜欢东西,找一些你们能够铭记的东西。当你们找到以后,要努力将他们铭记于心,那时,你若要得到这宝藏,定要经过一番努力,如果用心钻研,这会成为你们终生的职业,那是真正的宝藏。通篇浅显易懂,这句似乎是最富哲理的一句话了。黑泽明不仅仅是要通过电影来告诉后人如何,他是想画一个句号,至少是在电影方面的句号。黑泽明一生真正喜欢的东西是电影,他也将这一事业演绎到了极致。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己的职业,属于自己的宝藏。

  影片在生日宴会上的一句话“准备好了么、没有”,在影片中是用日本方言说的,翻译成中文就是这句,戏谑也好、担忧也罢。它始终是一种人生态度,我开始非常肤浅地认为同学们的提问是想对老师说:“你准备好去死了么”,那边老师回答:“没有”,这里面有学生的担忧,善意地甚至带有命令式地要求老师多活几年。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老师的乐观豁达影响了一代人,学生们发自内心地站在死亡的对立面向命运发问,并且自问自答:没有准备好。这是一种站着的精神状态,是教授健康心态衣钵的有序传承。死亡并不是结束,没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度,活着与死去何异。

  人的一生犹如一天的光景,晨曦的锋芒、当日的浓艳、以及夕阳的热烈。每一个阶段都会散发出令人晕眩的光景来,时间是专门为了证明流逝这个词的,而精神是站在它的对立面,证明持久,或者是永恒的。

  2014.3.20

  《袅袅夕阳情》影评(二):Madadayo

  世事洞明方可得人生的真谛

  先生诙谐幽默,乐观笑对生活中的顺与不顺,整部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有趣,这是先生人生的最好写照。

  他在六十岁是宣布退休,自言很讨厌教书,却是得到每个学生爱戴的老师。退休的先生搬进租金低廉的租屋,却是窃贼常喜光顾之所。先生言自有对付窃贼的妙招。此妙招既是留下小门以供窃贼先生出入,并特辟窃贼休息之所,想必任何到此一游之窃贼都要笑着顺一顶帽子留作纪念的。

  租屋在战火中焚毁,先生与夫人搬进看门人的小屋,仅足以供两人抵足而眠,先生却喜自己尚有浴室一间,虽没了屋顶只留破墙叁堵。屋外檐阶下小雨沥沥,前来送行李的学生问可否有其他需要,老师手撑学生的黑雨伞言“我想要一把雨伞!”得偿所愿后自怀中掏出鸭长明《方丈记》一册,乃逃离战火焚毁的租屋前唯一来得及拿走之物。先生言此处居住甚好,唯一不便之处乃屋前断墙残垣下常有小解之人,其声甚是扰人,故自己在断墙上书“禁小解,”下画剪刀一柄,以戒来者。凡此种种,甚的学生喜爱。雷声自远方滚滚而来,先生躲避窄小斗室一角,以被覆身,乃害怕也。

  秋去冬来,老夫妻围着棉被挤在门口看漫天大雪,脸上无不对万物的敬仰之色。只此一景,也值得五分推荐

  学生筹钱为先生重建寓所,先生唯一要求是希望有水塘一口,且不可过小,塘中需有小岛一座,使得水塘呈首尾相接之势。则可养鱼两尾,绕岛而游,不至有囿于窄狭之感,背脊更不会弯曲过甚而不适。

  新居舒适,有喵星人来访,甚的主人喜爱。无奈喵星人性喜流浪,不久离开,先生心下难过,不思茶饭性情郁闷。众弟子为纾先生心中之块垒,遍寻该喵星人且不可得,失望与失望中迎来喵星人居可,先生深感己之失态,重新振作。

  弟子:Mahda-kai?

  先生:Madadayo!

  人生从来不待你准备妥当,在这其中寻得生活的乐趣,此乃达观,倘能佐以趣味,才不失来此恶地一遭。

  《袅袅夕阳情》影评(三):他喜隐居

  本片给观者带来的信息量甚为丰富,这是黑泽明后期的作品,而作品中包含的大量人生哲理,大概也是导演一生积累的反映。与《梦》中的几个梦的平静叙事手法有类似,且同是令人感悟甚多的作品,择少数略谈:

  教室对待学生抽烟的态度那段足以说明教授是怎样的一个人——宽中带严、善待他人。时间往往如流水般流逝着,而一景一物在有夕阳的天空下变换莫测,揣度不出意味的人们,像未得道理的懦夫,面对自然,鄙夷而无知

  全片最让我感怀的是,学生对教授从始至终无微不至的尊敬与关爱。看似调皮的高山,却成了最为爱戴教授的学生。他曾在课堂上把教授比作纯金般可贵的人,这正是教授带给他们的,他们也一生受用。

  教授防盗的方法很妙,开设通道,并挂上提示牌:①盗贼入口处②盗贼必经之处③盗贼休息处④盗贼出口处。在盗贼未知的情形下设下这样的通道,足可把盗贼吓破胆,所谓盗者见道不敢盗矣。这也可理解为给恶气一个宣泄的出口,世间浊物并非突生,理当用疏通的办法来给此气找到口才行。如此看来,教授的办法甚妙!

  另有一个解决他人乱小便之方法也甚妙!

  为避免来客也有妙招:

  1、一日和十五日接见访客,其余不见。此为刻板硬性的办法。

  2、蜀山人所题:访客常来骚扰,但我不是指你。(可令来者释然而笑)

  屋主所题:访客常带来欢乐,但我不是指你。(可令来者扼腕叹息乃至遗憾

  两相对比的人生常态,最怕的也大概是访客罢。

  3、南山寿,这是教授入新居后入门的牌匾。南山意长寿,南山寿即祝人长寿之词语。也读南山所,则意指你到底想如何,这样就有了拒绝访客之意味。此法有婉约,更兼直白,个人觉得此为最佳。

  关于灵性,感性,幻想

  灵性,亦即能够读懂动物的心,从街上的马,罗亚,居胡,笼中雀鸟等事可以见;而感性,则主要在于他对生命存在真诚心态,主要见其以歌声或打趣来表达观感;幻想,却时刻存在于脑中,无论是平日里的创作诙谐,以至最后所梦,皆可反映。

  “一个不惧怕黑暗的人,是有严重缺陷,缺乏想象力。一个正常人,即使在黑暗之中,即使看不见,但亦能想象事物的存在。在黑暗中,任何事物都可能危险性。”这种对黑暗的自然性理解,让我窥见人类固有人性的一幕映像。

  歌声:“我们很敬佩这位恩师,更难忘他对我的教育之恩,他在校园中,已经教了数不清的日子,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过了几年,”那时还在经历二战,防空警报响起,歌声也随即停止。而这首歌直到片尾才完全的得以唱完。记录下这歌词,也是想让自己不要忘记过去教育过我的老师

  《万丈记》得以让田间教授坚强,以至后来罗亚失踪,恐怕也是它支撑着走过来的,好在有局胡代替,才化解一场危机。他喜欢与鸭长明一样的隐居,无所谓摧毁,也无需恐惧,在原状中生存。鸭长明精神:河水不断地往前流,但后来的水已非前面的一样,水泡在水上不断消散及重现,它们不会永久存在的,在这个世界,人的居所会随遇而安……

  几个字:他喜隐居。

  还有很多启示,比如:刽子手的曲解;月亮的叙述,引出的关于艰难时忘记美好的说法,以及月亮与亨利卢梭的画作比所表现的无邪坦率;面盆罩在田间脑后的神圣意味;饼型水池的设计考虑——防止鲤鱼弯脊背;金阁寺与禁客寺;建房兼顾邻居的人性化照顾;给孩子们说人生道理。

  再摘片中几个句子

  但没药物能救呆子

  现在又许多愚蠢的人

  日本到处充斥着呆子

  忍受战败的惨痛

  但呆子会说战争已结束了

  大声疾呼地提倡民主

  只有骗子才会作威作福

  受贿、贪污、受礼都免遭起诉

  以为自己大公无私

  丑闻、极乐、冤狱

  那些傲慢蠢材从不肯学习

  异口同声地瞎谈

  吱吱地叫,喳喳地谈!

  以上句子拿来评价我们身边现在的环境正合适不过。

  最后的梦,有夕阳的天空变化着颜色,捉迷藏的小孩,还有这捉摸不定的人生。

  用了片中较多句子,大概也令看者扫兴!抱歉!

  2012.2.8凌晨

  《袅袅夕阳情》影评(四):袅袅夕阳情

  二战即将结束,一次夜袭途中,飞机炸毁了先生的屋子。于是先生搬到了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屋外有堵破墙。教授看到很多人在墙边小便,即使写了“禁止小便”也没用。于是他灵机一动在“禁止小便”的下面画了把剪刀。结果效果明显

  先生61岁的大寿晚宴上,先生在给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家庭医生和出家当和尚的老友时,说“这位是以后要给我开“死亡证明”的,这位是以后要给我做“超度法事”的”。

  席间,学生向他敬酒,他看了学生半天,说“你是不是剃胡子了?”学生说“是的”,他说“你怎么可以这样,你剃胡子是要经过我同意的”大家愕然,教授又道“胡子是脸的一部分,你剃了胡子我就不认得你了”学生道“那我留起来,就行了”教授道“千万不可”大家疑惑,教授道“你留起来我又认不得你了

  《袅袅夕阳情》影评(五):未已矣--黑泽明的温暖谢幕

  所有的传奇,都是因缘造化。烈士暮年的黑泽天皇虽然壮心不已,但老天冥冥之中将他的艺术生涯停止在了这部温暖的小品上。好像是缪斯女神,或者我们在问黑泽老人家:“Mada kai?” 老人中气十足地答:“Madadayo”. 老天没有给黑泽,也没有给我们机会得出那声“得矣”,是一种足够戏剧化的安排。晚年的黑泽天皇常说自己越来越感到离电影的真谛很远。这或许是一个功成名就之人带有自美性质的自谦,但亦难以否认,这是一个艺术家全心全力追慕缪斯女神的真实心声。黑泽明永远停留在了“Madadayo”,其实是一种戏剧性的幸运。

  黑泽明的电影一直以一种希腊悲剧式美学特征所烘托的浓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为特征。这种情怀有时甚至到了另一些人感到反感的说教程度。但这部《Madadayo》却转向了喜剧,逗出晚年黑泽的许多谐趣(其实黑泽明本来就是一个很有谐趣的人,只不过都被他耀眼的人道主义戏剧光芒遮蔽了)。影片中心人物内田百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谐趣的老头儿。日语汉字中的闲字,中间本来是个“日”,老头儿却把它改成了“月”;而黑泽明也让这个老头儿在片子里很可爱地对着当空白月嚎起一首歌咏月亮的古老歌谣。如果我们再联想起《八月狂想曲》里那幅美得干净澄澈的画面——老奶奶和孙儿们坐在夏日的月下,那么这个《Madadayo》中这个咏月的情节就不是一个偶然。那温柔的,干净的,但又敏感的,脆弱的月光,也许折射着晚年黑泽明的一些心境。看过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的人都会了解到,与电影中呈现的雄浑甚至暴烈不同,黑泽明其实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感性的人。当然,黑泽明性格中其他的部分将他最终引导向了“人道主义爱哭鬼”的路途。晚年这些曾经在其童年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感性性格特质经过他半个世纪艺术旅途的沉淀,以一种喜剧特质的美学风格渲染出来,其中饱蘸着的他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乃至对大和民族民族性的理解和审视,值得细细品味。

  黑泽明的艺术生涯始终被一种意见纠缠着,这种意见认为他的作品是用西方式思维简化乃至异化了的日本品味。虽然黑泽自己很不忿这种见解,但他充满动感的中前期作品更受西方观众和业界人士欣赏,好像挺能印证这种意见。其实,黑泽明的晚期更安静的作品中延续了很多之前的电影语言。比如本片第一个场景中,主人公来到教室,讲台前飘渺着一缕还未散尽的烟。曾经看过一些帖子和文章,分析黑泽明电影中自然环境元素的symbology。我认为这种思维并不对路。我喜欢黑泽明电影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黑泽明电影影像中呈现的各种元素(包括自然环境),既不是单纯写实性的,也不是单纯象征性的,而是一种以表现性为主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模式,具有所谓的“写意”性。如果有一个教室里,飘渺着这么一缕如仙似幻的烟,那么这一群荷尔蒙男生一定都是艺术家了。我们很难把这缕烟,或者《罗生门》中的门直接和一个确切的东西联系起来,不确定性的象征关联,使得意象本身的美学价值不减反增。

  艺术家晚年的返璞归真大多情况下听起来像一句毫无意义的老生常谈,但就我个人而言,当我发现我总在大师们的晚年作品中能够最鲜活地体验到他们的艺术mana的时候——在《袅袅夕阳情》,在《云上的日子》,在《芬妮与亚历山大》——我感到可能是因为,当一个艺术家已经可以望见他的“得矣”的时候,那种终于到达缪斯神殿的欢愉和欣慰,得以,也适切于用更直接,更纯粹的方式,在艺术创造和生活平淡之间最合适的位置表达出来。

  《袅袅夕阳情》影评(六):好没好?没好。

  黑泽明的收官之作「袅袅夕阳情」也被译为「一代鲜师」,我觉得也可以译为「没好呢」。因为电影原名来自与捉迷藏游戏中惯常的对话。

  电影的题目传达的是对人生的眷恋,垂垂老矣,仍然不舍,同时影片也透露了导演对人生的领悟,或者说,在依然眷恋的同时,已经准备好。

  几年前我写过「为什么要时刻准备死」的短文,其实就像表达这样一层意思。一个人短暂又漫长的一生可以说足够准备好面对任何境遇,然而,太多的人因欲望而在面临生命的终结是而懊悔,因为没有准备好。

  人生可以理解为死的过程,因为死是必然的结局,在出生之后。在这个漫长的死的过程中,很少人愿意或者敢于直面死亡。

  对生者而言,死是一个视而不见的现实,死是无需逐日面对的事情。更无需逐日去准备。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谁也无法否认:准备好的人,走的从容。

  已是不惑之年的我,也没有准备好。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早已准备好,因为,我知道一生是不够的,如果为了实现那些梦想。但是如果早早地选择了一生的道路,走到哪里倒下已然不重要,因为一生都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现在,在我惯常问自己的三个问题后面,可以加上一个了。"准备好了吗"答案是:没好。但是我已经有所准备。

  《袅袅夕阳情》影评(七):永远都没有准备好

  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很难不被黑泽明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不管是《罗生门》里的叙事技巧,《七武士》里的精致构图,还是《乱》中的恢弘大气。但是看多了,会心生腻烦,觉得他匠气太重,硬要把西方的审美意识往日本人身上套。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去看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小津安二郎的片子,他们所描绘的人情世故或许已不复存在,但却是地道的日本风味。

  《袅袅夕阳情》却让我重新恢复了对黑泽明的钦佩之情。这部电影不再追求华丽的舞台效果,回归到日本电影平淡、节制、细腻的传统风格之中。影片所要塑造的人物(据说原型是夏目漱石)也不再是英雄式的大人物,不能给人带来聚光灯式的启迪或反思。他只是一个幽默风趣、兢兢业业的教授罢了,与此同时,他身上有着十分明显的“缺点”:怕黑、软弱、多愁善感,甚至有些爱慕虚荣。

  但是正是这些“缺点”照亮了这个小人物,足以使那些伟岸的荧幕形象相形见拙。因为只有前者才是真实的,可爱的。人类本来就脆弱得如同芦苇,哪有那么多拥有超级能力的英雄?很多电影为了塑造英雄的形象,总是喜欢让一些配角白白牺牲掉,以激发主角的斗志。这其中其实有许多血腥、暴戾甚至是愚昧的动机。

  鲁迅曾不无悲凉地说:“要得称赞,最好是杀人,你把拿破仑和隋那(Edward Jenner,免疫学之父)去比比看……拿破仑的战绩,和我们什么相干呢,我们却总敬服他的英雄。甚而至于自己的祖宗做了蒙古人的奴隶,我们却还恭维成吉思汗……但是自从有这种牛痘法以来,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虽然有些人大起来也还是去给英雄们做炮灰,但我们有谁记得这发明者隋那的名字呢?”

  仔细想想,这也许与我们世世代代的教育息息相关,我们只顾着称赞那些“勇敢、坚韧、无私奉献”的“超我”精神,却忽视了人性中柔软、胆怯、自卑的一面。“超我”让我们去追逐梦想、牺牲自我,但只有“本我”才能让我们下降,成为大地上合格的居民,为天气的变化而感叹,为猫的失踪而悲戚。

  影片的最后,我以为老人梦中的那个小孩最后会喊一句:“我准备好了。”但他依然喊着“还没准备好”,即使他看到了天空中美丽的异象在向他召唤。确实,对于一个敢于承认自己软弱的人而言,他永远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袅袅夕阳情》影评(八):师生情

  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说,这部电影对于我们的启示有二:一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的关系?按照我们身边的传统观点,“师道尊严”是必须得,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学生对于老师的“敬畏”。这种敬畏,离那种真正的“尊重”好像还是有一段距离,而且,在更多老师看来,应该是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却忽略了自己对于学生的尊重。当然,最近记这些年来,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普及,“以生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是据自己观察,老师真正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位置的,尚不多见。也许,还是传统思想的影响更为深刻吧。这部电影中那种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自在融洽的关系能给我们以一定得启发。第二个启示就是:到底怎样才算是一名成功的老师?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师太过在意那些什么荣誉证书、考试成绩等等,忘记了一名老师的真正评判者是你的学生。一名好的老师,首先应该是得到学生认可、甚至铭记一生的人。在这部电影里,内田教授的结局应该让很多人羡慕,不过,这样的老师,在我们身边看到的确实少了一些,在以教师为职业的前提下,把教师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缺乏对于学生的真正的爱和关注已经尊敬,我想这是我们身边缺少“内田教授”的主要原因。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袅袅夕阳情》影评(九):怎么看都不会腻

  如果要用极短的词来描述这部电影,我会选择温情与可爱。看着已到中年的学生跳起绕圈圈,看着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出那些风趣的言辞,看着会因找到猫咪的一个电话而举起双手欢呼的神态,看着因打雷躲到被子里和必须点灯才能不惧黑夜安然入睡的童心,我着实已被这日常生活里的脉脉温情所打动。好像日本电影就是这么样一种娓娓道尽世态的风格,节奏的缓慢并不会为作品减分,反而在此般平和宁静里透出隐隐的安然与自足。看小津的电影时总会哭得稀里哗啦,而在本片结束后,我却露出了微笑。既是黑泽明的最后遗作,那么,这仿佛便是大师在人生的尾巴上赠予自己的谢幕,恰如影片中的那首歌谣,融合一辈子的悲喜交织,款款道尽深沉而恳切的感悟。大概这便是生命的轨迹行至末端所应有的姿态。而我们就像那群学生,面对着大师的离去,怀着祝福与感动,和着悠远绵长的歌声,逐一点头,便是致敬。

  《袅袅夕阳情》影评(十):有没有一首童谣能念到老

  小时候我妈教我念过一段童谣,好像有什么刘姥姥的幺女之类的,边念还要边打手势。现在我已经忘了。可是影片中百闲先生在77岁的生日会上,还能脱口背出许多年前的童谣,所有学生还能一起跟着背,那真好。

  有这么一个说法,人只关心眼下的事。比如说,哪怕现在上帝出现告诉人类,你们现在的一些行为将导致200年后人类灭亡,然后呢,全球将会陷入一个短暂的恐慌,也许是3天,也许是3个月,然后大家又会回复以往的生活,200年后的危机太遥远,既不能具体的看见,也不能产生实在的危机感。又比如说,比起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还是眼下生活中的一些八卦更带感,更让人乐在其中。

  人类,就是这样的一种动物。我没有斥责,只是客观地描述了一种大脑的缺陷。

  说回这部电影,我想能坚持看完的人不多。这正同我们的大脑缺陷有关。因为影片并没有讲当下的故事,而是已经快被遗忘的几十年前的生活,还是日本的生活。充满了古老的民谣,歌曲和舞蹈。

  更要命的是他的内容。影片长达2个多小时,但内容并不多,音乐不激昂,剧情也不跌宕,就像是描写日常生活的四格漫画。

  如果有人要对我说,这部电影很无聊,简直看不下去啊,我也反驳不了。不过,看在黑泽明的面子上,应该没人敢这样说吧。你说大师的电影不好,大师依然是大师,而你就是没品位的家伙。实际上,即便看不懂大师的电影,也确实不能说那就不好,因为大师的作品是用心雕琢的,只要是倾注了心血的东西,那就绝不同于无良心的圈钱之作。

  就像你喜欢足球,但朋友却送给你篮球,你可以说这个礼物不太好,但却不能说篮球不好。

  黑泽明的这部电影也是这样。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黑泽明的电影,第一部是《生之欲》。有些巧合,这两部竟然都在讲活人对死的感受。

  谈论死,对日本人来讲,好像是一件轻松平常的事,但在中国,却是一种禁忌,一种诅咒。在好几次的庆生会上,百闲先生都拿自己的死来开玩笑,学生们听后皆开怀大笑,甚至一次学生们还表演教授的葬礼给教授看。先生最后卧病在床,几个学生守在门外,他们还开心地像学生时代那样举杯共饮。

  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就我接触的生活来说,对一个重病将死之人说死,遗愿等等字眼是大不敬,会招惹众怒。对一个患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人,要千方百计向他隐瞒病情,并说这是小病,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和一个高中同学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我们经常一同庆生。在一年的生日聚会上,我开了一个玩笑说,我们同一天生,却不知道谁会先死呢?结果,当时就被另一个同学狠狠教训了一顿,在这个时候,你怎么能说这样晦气的话呢。不吉利!

  也就是说,在我们通常的认识里,死都是不吉利的,但在这部电影里,死却变成了小孩子藏猫猫的游戏。在《生之欲》里,黑泽明表现了一种对死亡拒绝的态度,但到了这部《袅袅夕阳情》里,死不死已经无所谓了,他更强调的是要真诚,坦然,保持童真和趣味去生活。

  影片除了表现了对死的态度外,还表现了浓浓的师生情。影片的时间跨度很长,但是他们的情谊好像一点儿也不受时间的影响。这真令人羡慕。这背后需要一种文化来支持。比如他们聚会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当年的趣事,有可以一起传唱的歌曲,一起朗诵的童谣,还有一支可以一起跳的舞。这种共通性把人连了一个整体。这让我想到了我和朋友们的聚会,我们像过去一样聚在了一起,却因为生活各自变了样,不再是曾经学校里彼此相似的人,大家聚在一起,却各自拿出手机刷屏。

  有时候我觉得,百闲先生受到了学生太多的恩惠了,但从学生们幸福的表情上又会发现,他们从百闲先生那里得到的更多。当学生的子女,以及他们子女的子女给老师庆生的时候,尊师重道的文化就已经得到了最好的继承。

  听说百闲先生确有其人,这让我羡慕不已了。这是我最向往的师生关系。

  : 看这样节奏超慢的电影有一个好处,你可以在影片的空隙中想起很多事,就像跑步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