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混蛋》经典观后感集
《无耻混蛋》是一部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布拉德·皮特 / 梅拉尼·罗兰 / 克里斯托弗·沃尔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耻混蛋》观后感(一):最适合暴力美学的背景是在战争中
2009年8月
昨天去影院看了昆廷·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新片《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感觉竟很好,拍惯了黑帮题材的他,终于发现了原来最适合暴力美学的背景是在战争中。
在当年那部《杀死比尔(Kill Bill)》的亚洲后他再次出动国际合作,地点则改在了欧洲;不变的则是这次以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为首的,随心所欲地耍酷杀生的雅痞们。当然还有末路狂花+烈焰玫瑰的强势女性角色,但比起乌玛·瑟曼(Uma Thurman)的巾帼豪迈来,这次的女主角都略显苍白。
法国女子总是过于纤柔,即使冷艳起来也只是一张欠抽的臭脸,又总忘不了谈恋爱;而德国女子就更是没什么要紧戏份,曾经演过倾城美女海伦的黛安·克鲁格(Diane Kruger)这次完全成了个美艳版的刘胡兰,只是更加单薄。
但塔伦蒂诺要的本来就不是深度,要的就是胡闹与黑色幽默,情节太淡时就马上撒几袋血浆当佐料。影片的音乐也还是典型的“杀死比尔”风格,美国西部加异国情调,尤其是在慢镜头和蒙太奇的配合下,不知怎地总让我想起王家卫。
类似《低俗小说(Pulp Fiction)》的多线章节式结构,发展到最后终于达到了最高潮,几乎如同顽童恶作剧般,在巴黎影院里的疯狂暴力大轰炸,堪比《杀死比尔(Kill Bill)》上集中“新娘”的东京大战(或许说大屠杀更贴切)。
影院里每到类似“割头皮”的“血浆”场面出现时,都会同时传来男声的大笑和女声的惊呼。本来以为德国女人都神经很大条,但坐在身边的女子从片子刚开杀戒时就又是抽凉气又是捂眼睛,直到片子结束时估计已经给吓得晚上睡不着觉了。
如果没有战争,也许犹太女孩苏珊娜和德国战斗英雄弗里德里克会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苏珊娜是犹太人,亲眼目睹德国人杀了全家,自己侥幸逃脱,所以她恨德国人。德国士兵弗里德里克,在一次战斗中独自一人被敌人围困在高塔中,所幸他是个神枪手,且弹药充足,第一天射杀三十多,第二天射杀一百二十多,第三天射杀三十多,第四天敌人撤退。他是个士兵,在战斗中被围困只能歼灭敌人,战斗到底。当苏珊娜听到弗里德里克的这些功绩时,感觉是反感和愤怒。在电影院,弗里德里克不想看到屏幕上杀人的自己,就去找苏珊娜,苏珊娜觉得他影响了她烧毁电影院的计划,为了报仇,为了让计划顺利进行,苏珊娜开枪打了弗里德里克。弗里德里克倒地后,苏珊娜先查看观众席,观众正在看弗里德里克主演的战斗电影,没有听到枪声。看到屏幕上的弗里德里克,再看看俯身倒地的弗里德里克,苏珊娜有些内疚。这时弗里德里克发出痛苦的呻吟,触动了苏珊娜心里柔软的一面,她走到弗里德里克身边想看看他怎么样。这时的背景音乐舒缓而温馨,就像一对甜蜜的情侣即将拥入怀抱。当苏珊娜蹲下身将弗里德里克翻身过来的一瞬间,弗里德里克手里握枪朝苏珊娜连续射击,此时的背景音乐达到高潮,仍然温馨。镜头放慢了苏珊娜倒地的画面,当苏珊娜倒地后,看向弗里德里克。弗里德里克痛苦地向苏珊娜再开一枪,苏珊娜闭上了眼睛,弗里德里克也倒在地上。他们都没有错,是战争的错。战争让人变得残忍,让一对原本可以成为爱侣的人互相残杀。
《无耻混蛋》观后感(三):制服控
看昆汀的电影只有一种感觉,爽!《无耻混蛋》的配乐直接跪,普通配乐是在烘托剧情,本片是配乐在引导剧情,昆汀把声音蒙太奇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电影选角非常成功,服装、场景特别考究,制服诱惑目不暇接。画面构图非常棒,生平第一次觉得皮特帅,他的共鸣点低在胸腔吧,讲话的语感棒呆了。昆汀近两部电影都在用瓦尔兹,瓦尔兹顺便捧回了一座奥斯卡影帝奖杯和一座男配奖杯,他虚伪一笑接着变成扑克脸,看的人心里发毛。索莎娜在店里抽烟那段特别棒,女性总会有些感情用事,她也做了回红颜祸水。
当然,电影有些冗长,剧情不紧凑,连贯性不好。塑造的元首颠覆往常,疑心重、焦躁甚至有些胆小。法国人和德国人名字好难记,这部电影一定让德国人气疯了吧。
看完只觉得蛋疼,真的好疼!
《无耻混蛋》观后感(四):无耻混蛋的结局希特勒怎么被打死了?
《无耻的混蛋》一上来就打出这样一句字幕:从前,纳粹占领了法国。
这句话立刻就给影片定下了基调,这是部半真半假的寓言故事,或者说是个童话故事,假定“如果犹太人奋起反抗,而且干掉了希特勒和他的几员干将,那么二战会成什么样?”
新华网消息:英国出版的克格勃档案证明,希特勒死在仆从的枪口下 。
据德国《图片报》17日报道,新近于英国出版的克格勃档案证明,希特勒是被其仆从击毙的。党卫军上校海因茨·林格是希特勒的传令官,据说他在希特勒藏身的地下掩体内将其击毙。迄今确凿的说法是,希特勒是自杀身亡的。
1945年4月30日15点15分,希特勒向林格和最后的追随者诀别,与埃娃·布劳恩走回办公室。“您知道该做什么”是希特勒对林格说的最后一句话。10分钟后,林格走进办公室。据档案记载,希特勒的卫士汉斯·拉滕胡贝尔供认,林格出来时手里拿着希特勒的配枪,7.56毫米口径的沃尔特手枪。“他把枪放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当时明白希特勒下了什么命令。显然,长期接受药物注射的希特勒怀疑毒药的效果。他命令林格向他开枪。”林格最后说的话是:“我发现希特勒死了。”
德国历史学家吉多·克诺普说:“俄国档案如此记载可能是为了把希特勒描写成胆小鬼。”希特勒的传记作者约阿希姆·C·费斯特也怀疑这种说法。他说:“因为害怕受刑,拉滕胡贝尔当时也许会说出审讯者想让他说的任何话。”
《无耻混蛋》观后感(五):欲擒故纵
我们80后的孩子童年时兴许都玩过塑料的积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我唯一的乐趣;我用它们玩一个叫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游戏。那时候本地制造业的规模和现在大体相同,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山寨事业欣欣向荣,满大街的奥特曼模型层出不穷。要说这奥特曼在东京的房屋拆迁工程中起的作用也不小,之所以没被人类的小飞机追着跑,靠得绝对是形象好;若非都长得人模人样,保卫地球和平的工作也大可以去好莱坞找金刚。怪兽则大为不同,甚至不能确定是天上飞还是地上跑,几个脑袋几只脚。工厂要做批量生产,一定不待见怪兽,毕竟奥特曼形状只有一种,怪兽却有无穷。因此花钱买怪兽不比奥特曼,妄想集齐的蠢蛋,大抵都会倾家荡产。
既然不是市面有售,自然只能自己动手。奥特曼打小怪兽游戏的核心思想,就是每次用塑料积木组装出一个小怪兽,然后与奥特曼搏斗;只是不用说你也知道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奥特曼摆着上课发言般销魂的pose,把小怪兽打回成piece。我在制作小怪兽上似乎有不俗的创造力,努力追求标新立异;每每花上大半个钟头做出与以往不同的设计,成品的怪兽不仅栩栩如生造型犀利,还不失一股发自内心的痞气。旁人不解道,这怪兽天生都是要被打倒,在它们身上花费心血岂不可笑;更有文艺倾向严重者警告,奥特曼的戏份实在太少,小怪兽却表现太好,简直要问鼎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可是管得着么,无论我摆弄奥特曼,还是昆丁拍无耻混蛋,都是自己闹着玩;神马一看思想觉悟二看政治高度的革命样板,你们烦也不烦。
言归正传。按说皮特大叔在剧中不仅外型讨喜,还贴了一嘴胡须,鼻孔大如猪八戒,眉头皱如牛百叶,英姿飒爽,比谁都特么流氓。谁都晓得在昆丁的片子里存活不易,就这么个油腔滑调的主儿居然躲过明枪暗箭活到最后,实属编剧手下留情。可皮特不仅不感激,还憋了一肚子委屈,这么滑稽这么正义竟然换来个娘不爱,爹不喜,猫不待见狗不理。想那老狐狸一龇牙一咧嘴就是一个演技高,小狐狸拿着枪爆个蛋就是发挥好;你们就是欺负我皮特老实不懂投机取巧!更不用说那三指军官出场时多带感啊,与小狐狸斗智斗勇惺惺相惜,丫的真让我觉得他是个人物;结果枪声一响,悄无声息领了便当,都不给个最后亮相——换了cctv好歹也要追封个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啥的。这仔细一分析皮特便开始埋怨导演了,嫌自己戏份少;要是戏份加码到和他们一样多,便是最后挂了也值了。
君不见那些配角反派虽然最终都没个好下场,但生前的刻画何止入木三分,在皮特看来这纯粹是资源浪费。他不明白这些注定是要挂了的人何以需要那么多笔墨,简直影响了主角的光辉;就像他不明白既然花儿终究是要枯萎,为啥还要浇水;既然初恋女友最终都是要和别人睡,当初为啥还要拼命和人有一腿。当然他更不明白,若不是花儿开得美,谁特么在乎你枯萎不枯萎。
《无耻混蛋》观后感(六):简评《无耻混蛋》
昆汀不愧是最出人意料的导演。电影由五个章节构成,前四个章节分别有着各自的故事线。而在第五个章节又交融在一起。昆汀总是能创造独特的叙事手法,这点我非常喜欢。而这一点也是最为难得的。
再从故事本身来讲,意料性绝对超乎想象。本来以为剧情要向某一方向发展时,突然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为此甚至不惜修改历史。但也的确达到了惊人的效果。当观众以为犹太猎人把枪瞄准逃跑的小女孩时,他却放下了枪。当赏金猎人识破女间谍的阴谋抓住了奥尔多时却又放了他们。当希特勒中弹身亡时,不少观众都会瞪大了眼睛。这部电影有太多出乎意料的情节,绝对是转折最多的电影。
而且这部电影的音乐非常的不错,越来越高的频率,越来越高的声调的音效都让观众的神经绷紧,然后再突然释放。这让观众压抑这的情感也得到了突然地释放。而最后苏珊娜对着弗里德里克射击却用了柔和抒情的音乐,再加上镜头慢放导致苏珊娜倒下的画面是如此的美。同时很多人也会为他们惋惜。
至于演技问题,好莱坞著名演员布拉德皮特在本剧中表现一般,也许是角色问题。而克里斯托弗·沃尔兹的表演可谓大方光彩。戳戳逼人的军官,阴险狡诈的双重间谍,到最后作为逃兵的挣扎慌乱。他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最终斩获奥斯卡男配角。黛安·克鲁格并没有演过太多的戏,但她在本片中饰演的圆滑的女特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演技也已经慢慢表现出来了。
《无耻混蛋》观后感(七):暴力:虚张的正义
“艺术来自什么?来自练习。”艺术里的暴力也一样,不需要缘由的铺垫,当录影带贩子拍了很多电影之后,正义已经无法再禁锢他的手脚,那就让道貌岸然的影评人都闭嘴,暴力已经可以虚张起他们所谓的正义。《无良杂种》,塔伦蒂诺又一次在电影里优雅地大开杀戒,加上七次拷问/审问这样智慧的暴力,德国人抱头鼠窜,犹太人丧心病狂地发泄,重新书写了历史,用暴力虚张了正义。
还记得《慕尼黑》角逐奥斯卡那年颁奖礼上主持人对斯皮尔伯格的调侃,“全世界的犹太人都要感谢死你了……”面对这样近乎于挑衅的评论,斯皮尔伯格冷笑过关。我想他问心无愧于他的两部改编自小说的影片。如果你细读原著,只会感叹他是怎么把二流的小说变成荧幕上的经典,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辛德勒名单》原著中哥特清理犹太居住区的情节只有简简单单一页,而到了电影里却伴着巴赫的《英国组曲》和那个红衣女孩儿持续了那么久,让我们追求暴力美感的欲望变得如此疲惫。而本身就是翻拍片的《慕尼黑》则更侧重于从犹太特工的视角关注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载体与斯皮尔伯格想要表现的主题——至少我这么认为——有所偏离,这也是影片面对犹太势力强大的美国电影学术界审视,却依然没有过关的原因之一。从审美的角度看斯皮尔伯格的暴力,你可以感觉到前者是正义对暴力无力的反抗,而后者却是以暴易暴,即使是这样,我还是很难把黑色九月的屠杀当成摩萨德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开杀戒,夺走别人丈夫、父亲与兄弟的理由。斯皮尔伯格还是太注重主流的眼光,所以大费周章去为犹太兄弟的行为寻找充分的理由,其实哪里有那么多理由。
塔伦蒂诺就完全不一样,他的暴力不再写意,因为即使是复仇,缘由也每每是那样符号化。比尔的暗杀团扫死了新娘一家人,这次兰达也是三下五除二把索莎娜一家搞定了,然后就是大复仇与小复仇,大复仇没有交代理由,我们都知道,杂种大多是犹太人。恶棍阿尔多不知道是什么背景,我猜是爱尔兰后裔,他讲自己做过私酒生意,还说自己有印第安人的血统,他脖子上的疤痕,应该上过绞架,他为什么恨德国人就不得而知了,可能犹太人的遭遇让凯尔特人感到同情。那史蒂格里茨就纯粹是个疯子,身为德国国防军的一员,丧心病狂地杀害了十三个盖世太保军官,这还是在加入杂种之前。索莎娜的复仇就让我觉得有点老套,每当索莎娜遇见左勒,我就看不下去了,除非是兰达也在场,当然还有一句“很高兴能和一个喜欢电影的人聊天”,能让我回味一下。在电影院放火也只是搞乱了局势,两个假意大利人包厢里的扫射才更加塔伦蒂诺。
塔伦蒂诺仪式般暴力场景不会改变,第一章犹如《杀死比尔》里东京夜总会的后花园,美丽如画,农家小木屋却很快成了人间地狱,之前出现的主导动机都没有任何不祥之兆,和蔼的说法语和英语的党卫军、牛奶、朴素或优雅的烟斗……音乐也是《致爱丽丝》……紧接着就是第二章的血腥,导演没太在枪上做文章,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杂种们从阿尔多那里学来的割头皮,这是印第安人的路数,之前塔伦蒂诺就喜欢剃刀,只是战场上的确不太适合出现这东西,以前《落水狗》里那个疯子就是用剃刀把警察耳朵割下来的,也用它在警察脸上划来划去。犹太熊的武器是棒球棍,对了,那个在《低俗小说》里就让人难以忘怀。至于伟大的史蒂格里茨,他是全能的,有的时候就用手,当人的身体本身变成武器的时候,也是一种境界,兰达在影片里只杀了一个人,也是用的手。第三幕没有出现什么暴力,只有兰达与索莎娜的重逢,你不得不看,马克西姆餐厅、法语对白、美味的馅饼、奶油、牛奶、espresso,还有德国卷烟。电影院行动开始策划后影片渐入佳境,纳丁的小酒馆势必要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经典,就和《落水狗》里的仓库一样,塔伦蒂诺喜欢手枪对峙(Mexican Standoff),而且一旦开火就都把子弹打得精光,剩下一两个人。最后当电影院行动与索莎娜的复仇同步开始时,我一时间有点恍惚,想起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大陆枪战片,胡乱开枪,最后把场景整个炸烂了。拷问/审问也是塔伦蒂诺惯用的场景,次次都让人眼前一亮,《无良杂种》里更是用了七次之多:兰达问拉帕蒂、阿尔多问党卫军巡逻队、兰达问索莎娜、赫尔姆斯道姆问西考克斯、阿尔多问哈默斯马克、兰达问哈默斯马克、兰达问阿尔多与尤特维奇,拷问与审问都是智慧的暴力,这一幕幕都很自然,又打着深深的昆汀印记,只能说塔伦蒂诺的艺术将近登峰造极。
让我们去电影的结尾,阿尔多完成了自己的一部杰作,暴力已经与塔伦蒂诺的艺术紧紧扣在一起,那么套用阿尔多最得意的一句话,“艺术来自什么?来自练习。”艺术里的暴力也一样,不需要缘由的铺垫,当录影带贩子拍了很多电影之后,正义已经无法再禁锢他的手脚,那就让道貌岸然的影评人都闭嘴,暴力已经可以虚张起他们所谓的正义。
顺便讲一句,我第一次看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的表演,我最喜欢的角色常常是大家看过一次电影以后都没有任何印象的,但这部片子里,最出色的无疑是他。第二好的是党卫军中士威廉,除了他出色的醉酒戏外,我不得不说,他的背景演得太好了。
《无耻混蛋》观后感(八):咔咔的爽快感
第一次看无耻混蛋还是很多年前,那个时候,自己还是无知的少年,无法理解这部电影的很多妙处。
昨晚为了作业又重新看了一次,这部影片最大的妙处在于,整个电影都是虚构的,但是仍然能传达给观众命运那种不可控感,让人感受到真实的人生。
地下小酒馆那场戏,真的让人一辈子都难忘记。节奏扣人心弦,发展到高潮,刹那间突突突几枪,不等观众反映过来,这一小节就结束了。全片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带给观众爽快的快感,就像砍西瓜,几刀下去,咔咔切成块,几嘴下去,原本口渴至极的身心瞬间得到了满足。
这一周家里事情太多,晚上基本都在看孩子,读书的时间没有,更别提看电影了。这部为了作业看的,也是周六晚上实在挨不过去了加紧看的。
时间真的越来越不够用了。
《无耻混蛋》观后感(九):犹太女孩苏珊娜和德国战斗英雄
如果没有战争,也许犹太女孩苏珊娜和德国战斗英雄弗里德里克会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苏珊娜是犹太人,亲眼目睹德国人杀了全家,自己侥幸逃脱,所以她恨德国人。德国士兵弗里德里克,在一次战斗中独自一人被敌人围困在高塔中,所幸他是个神枪手,且弹药充足,第一天射杀三十多,第二天射杀一百二十多,第三天射杀三十多,第四天敌人撤退。他是个士兵,在战斗中被围困只能歼灭敌人,战斗到底。当苏珊娜听到弗里德里克的这些功绩时,感觉是反感和愤怒。在电影院,弗里德里克不想看到屏幕上杀人的自己,就去找苏珊娜,苏珊娜觉得他影响了她烧毁电影院的计划,为了报仇,为了让计划顺利进行,苏珊娜开枪打了弗里德里克。弗里德里克倒地后,苏珊娜先查看观众席,观众正在看弗里德里克主演的战斗电影,没有听到枪声。看到屏幕上的弗里德里克,再看看俯身倒地的弗里德里克,苏珊娜有些内疚。这时弗里德里克发出痛苦的呻吟,触动了苏珊娜心里柔软的一面,她走到弗里德里克身边想看看他怎么样。这时的背景音乐舒缓而温馨,就像一对甜蜜的情侣即将拥入怀抱。当苏珊娜蹲下身将弗里德里克翻身过来的一瞬间,弗里德里克手里握枪朝苏珊娜连续射击,此时的背景音乐达到高潮,仍然温馨。镜头放慢了苏珊娜倒地的画面,当苏珊娜倒地后,看向弗里德里克。弗里德里克痛苦地向苏珊娜再开一枪,苏珊娜闭上了眼睛,弗里德里克也倒在地上。他们都没有错,是战争的错。战争让人变得残忍,让一对原本可以成为爱侣的人互相残杀。
《无耻混蛋》观后感(十):最华丽的谢幕--观《无耻混蛋》
我想,脱去那身纳粹军装,他必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是最温柔的恋人,或许风趣,必定专注,还应该很忠诚吧。
很多人评论他对她的感情并非真爱,而他们曾有过的交集,也无非是他占有欲的伪装。他们说他自私,残暴,彻头彻尾的纳粹本性。可是在我眼里,或许,他也只不过是战争的牺牲品。无论他曾经做过什么,残杀过多少无辜,他对她的喜欢,是真的。虽然或许不够深,深到无论她做什么,都可以原谅她的地步。
他是报仇了,在自己一息尚存的时候,将三颗子弹射进她的胸膛,看着她红色礼服的碎屑翻飞在她身前的血雾中,伴着枪声的余音,一袭红衣的她缓缓倒地。小提琴的伴奏悲凉的回旋着,他拿枪的手颤抖着,最后看她一眼,补上一枪,结束她的痛苦,和自己的期待。
放映室里,只有放映机工作的声音。俯瞰的镜头里,是红衣的她尚未合上的双眼,还有白衣的他,后背映出的红色血迹。
不再有他的刻意讨好,以及她的冷漠应付。他们不再谈话,没有争吵,生命以这样华丽的姿态凄美消逝。地板上的他们,红白两色的礼服,那样鲜明的映衬着彼此的美丽,最绝望而华丽的美。
但愿另一个世界里,不再有战争,于是他们,不再是敌人,这样,便可以牵手,像无数对寻常的恋人一般亲尝所有甜蜜的小事,而不是像今世这样,拔枪相向。
或许,她是可以免于一死的,我是说,不会死在他手里。可是,终究是寻常人家的女孩子,再怎样复仇,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虽然,她向他开枪时真的一点儿也没含糊。可是,那个电影中他的眼神,却在一瞬间让她后悔了吧。杀戮间隙中,无奈,疲惫而又略显忧郁的清澈眼神打动了她。倒地的他在这一刻呻吟出声,立即引得她前去看他,你甚至能看得出她眼神中的一丝后悔和同情。
无论怎样,这个倒在地上的人曾经那样真心的追求过她。他曾和她谈论电影,一厢情愿的帮她扩大事业,偶尔说一两句小笑话,努力的博她一笑,努力的想让她接受自己。他在她面前放低姿态,尽管除她以外的别的人见到他都是满脸崇拜的表情。
善待那些真心对你好的人,是对别人的慈悲,亦是对自己的慈悲。
她一定是想到自己从未与他说与一句好话,回赠过一个微笑而生出些许内疚了吧。于是在听到他的呻吟时急忙上前,或许只是想说一句抱歉。为了自己自始至终的冷淡回应,以及今日,狠心射向他的子弹。
是的,她必须感到歉疚,因为被她打中的这个人,之所以会倒在这里,只是因为真的喜欢她,才会对她不设防,也才会让她有机可乘。
可是,当她轻轻翻转过他身体的时候,她便再也没有机会说抱歉了。
他用最后的力气将枪口对准了她,子弹的冲击力让她急速的向后退开,她在红色礼服的碎屑和自己胸口飘出的血雾中,缓缓倒地……